最新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精选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一
1.报考人员基本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④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方可报考。
2.属地管理要求:申请人应在户籍关系或学籍关系(在校生)或居住证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文件精神,申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时提交的工作单位或者人事关系证明,改为居住证。
3.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4.学历要求:
①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或者其它中等专(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②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师范或者其它中等专(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③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它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④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⑤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其它否决条件:
①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③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④不符合报考条件投机报考的,后果自负(后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时,其考试成绩无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 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 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 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法
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
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
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
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2、不得脱离监护;
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解决城乡“入园难”;
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
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个性发展功能 d.教育功能
2.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教育 b.骑士教育 c.教会教育 d.城市教育
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杜威 c.卢梭 d.赫尔巴特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有了国家
c.学校的产生 d.创造了文字
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发现学习 d.抽象符号学习
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
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外显记忆
11.基于每一所学校和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
a.区域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2.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
a.陈述性知识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3.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老师给予奖励,反映了桑代克的( )。
a.准备律 b.学习率 c.练习率 d.效果律
14.“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 )。
a.转移 b.内在 c.广度 d.外在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团委 c.班级 d.班主任
16.启发式教学体现的教学规律( )。
a.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17.“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8.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书上,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9.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 )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1.( )是( )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a.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教育体制 d.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4.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25.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27.简述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
28.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2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先生夫妇经营一家公司,平日里业务繁忙,起早贪黑,常常无暇照顾、关心和教育儿子,儿子王小强已经是小学六年级,马上要考初中了,但小强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不时地违反学校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在一次家长会上,万先生在听到班主任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后非常不高兴,同时也觉得儿子的“糟糕”表现也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他站起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要拜托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教育好孩子。现在我儿子表现这么不好,是学校和你们老师的责任。”
王小强作为一个“问题学生”,原因出在哪里?王先生对学校的批评是正确的吗?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31.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