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用(十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一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
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因为每个学习者对命题的理解都给予自己的经验成果而建构起来的,这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
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学习者并不是空者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者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他要主动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知识的建构有如下三个特征。
1.主动建构。面对新经验,学习者必须充分激发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即需要付出高度心理努力的有目的、有意识、连贯性的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反思和评价的认识活动。
2.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并内化为知识技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完成,即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及其诸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
3.情景性。因为情景总是千变万化的,具体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景的变化。因此,传统的学习让学生难以灵活运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难以有限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化的存在。
(三)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侧重教师的教,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在乎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实行千篇 一律的满堂灌的教学。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其作为知识的生长点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移和改造。而教学就要为我们的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等高级思维活动,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教学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资源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自身建构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情境的建立以及学习中的相互合作,它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往的教学,多数情况下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参也变成了固化教师思维的利器;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融入不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教师教授知识纯粹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教,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考试的结果而学。以至我们的学生在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方面十分欠缺,有人这样讲,我们的教学是把学生小学时期充满好奇的问号,变成了中学时代沉默的逗号,大学时代无话可说的句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却认为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僵化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应该强加给学习者,应同学习者商量决定。因此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从现象上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其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互补性,通过师生互动沟通、互补,达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就明确提出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充分关注、尊重学生的主体,增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
(二)创造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主体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心理表征过程。而心理表征的建构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信息的理解和学习。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读取就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更易于构造。例如:出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对清代及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普遍缺乏了解,针对这一现实与历史差距很大的背景,单靠字面讲解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杨干忠《大学语文》,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版)一课时就可以创建学习情景。即可以借着媒体搜集一些形象直观的资料,如满清男子拖着长辫的形象;清除汉人法提法斗争的史实;太平军剪辫须发的图片资料;辛亥革命前后穿洋服剪辫子的风潮等。通过这些形象的资料让学生对“辫子”历史有个较全面地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象的资料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情景:一条辫子竟然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这一民族,这一国家的无数子民的生死问题。这样的教学情景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辫子”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理解、钻研学习内容。
这则语文教学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情景”的作用。当然“情景”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生长”或新的经验重构的过程。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三)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世界的存在并非独立于主体的存在,而是始于主体的建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建构世界的意义的方式,所以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和学生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主体,他们也有自己建构世界的方式。每一个教师因此要承认主体对世界意义建构的差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主体间彼此的互不来往,互相隔绝。相反,这种差异性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的价值。通过合作,主体间的思想得到交流、碰撞、融合与提升,更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授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九节《科学探究》时,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事先准备好一些放有不同物体的盒子,放人的物品要尽量易于探测。由于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探究工作相对简单,以四人为一组为宜。其次,组内分工。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如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记录员”,胆子大些的、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汇报员”,动作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当“操作员”,另一位同学当“检查员”。第三,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由操作员动手为主,记录员及时记录,检查员监督,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的效果。教师也可适当的激励学生。第四,汇报实验结果。经过一致努力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上述案例是一个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组,将平时各自为主的学生联系到一起,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的交流,同学们的积极性不但提高,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学生们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也补充了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通过组间的交流和适当的竞争,使各小组同学都进一步补充自己的不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在学习期间,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交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等。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动态的知识观打破了传统把知识当作定论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拓宽人的思考和思维能力,并充分肯定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其学习观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主动构建,社会互动性和情景性体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信息的过程;其教学观更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当然每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我们更要完备其理论的不足之处,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
1、关于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环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四个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即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协作”与“会话”即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意义建构”即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四大要素中,“情境”(即学习环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背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必须以之为依托;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习过程充满活力的.条件。教师应该致力于学习环境的创设,并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调控,发挥帮助学生探索发现的作用,促进学习者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构成的环境我们姑且称之为“研究性学习环境”。
2、教学模式的确立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我们可称为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此创设的研究性学习环境中的形成的教学方式可称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初期需埋下伏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本身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呈现研究性学习情境,同时需注意设置必要的悬念与障碍,使研究内容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逐渐地由“有疑必问”过渡到“自疑自解”。上述过程就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设置情境一引出问题一确定探究方向一主动探索一研讨启发一点评升华。这可看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和研究性学习环境创设下自然形成的,它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和教学规律的,同时也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的。当然,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去灵活地运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案例中的运用
在讲碘知识时,故意提问学生碘的用途。有的学生马上想起“食盐加碘”来。教师接着问:“食盐中加人的是碘单质吗?”一时学生回答不出,但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何用实验验证呢?”教师应追问。于是他们开始设计思路,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与实验。向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蓝色出现。结论:食盐中不存在碘单质。那食盐中加人的到底是什么形式的碘呢?学生头脑中马上闪现出这一间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方案一:碘离子;方案二:碘酸根离子。为了寻求科学的答案,学生们再次思考、设计、判断、推导,不断地批判、假设、验证。过程如下:
(1)加人适量抓水,验证碘离子(i一)?是否存在:在naci溶液中加抓水和cci,溶液,振荡。cci;层无紫红色出现?说明食盐中无碘离子。(2)加少量iq溶液,滴人适量稀h2s0,验证碘酸根离子(i0,一)是否存在。在naci溶液中加hzsoa和cc1,溶液,振荡。ccl;层有紫红色出现?说明食盐中有i03。
同学们很兴奋地讲述他们的发现,此时老师再给以适当的点评与鼓励,然后告诉学生们碘单质不能直接食用。而碘化钾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也不被采用,所以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
在该化学教学中采取了以“间题”为核心形成情境要素;以“思考”、“讨论”为手段构成协作和会话两要素;以“实验、推理”为途径和以“发现”为目的形成意义建构要家。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看出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包含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使我们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研究、探索、创新意识的现代新型人才。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录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秘书学的宗旨就是通过揭示规律达到应用的目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商务交往日益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的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从事秘书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着过硬实务能力的秘书人才是目前困惑许多老师的一个难题。
很明显,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秘书学的教学,更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若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
1强调情境的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直接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没有情境创设这一环节,不能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当然就激发不了学习者的联想,也很难获得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2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协商和辩论,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每位同学都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及修正,大家共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能让每位同学的智慧被群体所共享,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忽略讨论、交流、协商、辩论等环节,直接由教师给出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重视学习者的会话和商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才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主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们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老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让大家有效地利用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学们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相互启发、畅所欲言。
4明确学习目标的意义建构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习者自己形成对事物的看法,通过意义建构,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且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意义建构与“以教师为中心,以逻辑讲解传授方式为主,让同学们记住更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以《办公室管理》中的一堂课为例,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并学会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二、教学重点:掌握收进邮件处理的一般程序。
三、教学难点:
(1)怎样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2)几种特殊邮件的处理方法。
(3)文件在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式: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有关“收进邮件”的问题;
各位同学,非常抱歉,我今天上课迟到了2分钟,原因是我刚才在办公室里找一封信耽搁了时间。这封信对我来说很重要,为此,今天课前,我特地留出一些时间去办公室拿信。办公室王秘书告诉我,前两天的`确有我一封信,可他当时没看见我就顺手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了。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他的办公桌,随后又到办公室的其它角落细心查找,都没找到。王秘书见状也跑过来帮忙,我俩累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我又气又慈,责备了他几句,他却很不服气地说:“我每天要处理大童的办公室事务,你的信我总不能天天装在身上吧?”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件事王秘书到底有没有责任?
(2)提出开放型问题:你们认为这件事责任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请同学们自由思考和讨论)
(3)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大家积极思考;选举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他们的主要观点:
①这是个小事情,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不必太认真;
②事情虽小但能看出王秘书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③秘书每天的工作繁忙且琐碎,不就是弄丢一封信吗?不应该责备他;
④不论大事还是小事,秘书都应认真时待。今天能把信弄丢,以后就有可能会弄丢其它重要的东西;
⑤王秘书应该采取其它的办法,比如电话通知本人或找别人代领子,尽快地让信到达收件人手中;
⑥王秘书错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必妥的记录;
⑦王秘书不会分拣邮件,更谈不上会处理邮件,缺乏相关培训……
(4)归纳同学们的观点:
大致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条理;不具备秘书的基本素质。
②不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差;王秘书的工作量大且琐碎;信件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
(5)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你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初级秘书,应不应该熟悉和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
大家经过思考都认为应该具备,这样观点就统一了:这件事应由王秘书负责。紧接着请大家再思考:你们能告诉老师,王秘书错在哪儿?如果你是一名秘书,你又该如何处理收进的邮件?
(6)创设案例、组织分析:假如你是某大型企业的秘书,每天下午三时,市邮政公司会准时地把你单位当日所有的邮件都放在公司的前台,你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邮件?
①角色扮演。
假如,教室的讲台就是你公司的前台,老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些信件、帐单、传单、报纸、杂志等作为道具,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分成两组在下面认真观察、讨论并选定代表将台上两位同学的工作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 ②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他们的观点。
第一组认为,首先要对信件进行分拣,其次进行登记,再次分发,最后传阅。
第二组认为,首先进行分捡,其次是邮件的拆封,再次注明日期,最后分发、传阅。
(7)提出思考型问题请大家考虑:
①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②办公室里需不需要有邮件分类工具?
③在取邮件时要不要先确定包裹是否安全?
④邮件上需不需要注明日期?
(8)同学们思考后都一致认为在收进邮件时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9)请同学们把收进邮件的程序写成一份清单。
(10)重点讲解:
①怎样发现可疑包裹?
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几种情况:邮件的形状不规则或大小异常;能看出金属线的形状;在封口处有油渍;有一种苦杏仁的味道;在包装纸上有小孔。
②怎样处理可疑包裹?
a不打开它,更不要让其他的人去处理。
b对可疑物要轻拿轻放,并且要把它放在一个与地面平行且远离办公室的一角。
c尽可能快地离开办公室,并且要把门锁上,随身带好钥匙,这把钥匙只能在警察或者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到来的时候才能使用。
d通知你公司的负责安全的官员,如果有必要,还需通知警方。
e疏散办公室周围的人,保证通道畅通。
③一份文件多人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a使用标准传阅顺序提示条或者设计一个传阅提示条。如果你使用的提示条上面已经有名字,在这些名字前按每个人必须收到的顺序加数字“1,2,3“等。每个人都必须在看完邮件之后,签上自己姓名的缩写字母或者划掉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转交给下一个人,并且注意不要拿掉邮件上面的提示条。
b如果公司使用的是部门之间通用的邮件登记表,可以按每个人的收看顺序把名字写在登记表上,每个收阅人在看完邮件后都要划掉自已的名字,然后把邮件放回原处,并派专人把邮件送给邮件登记表上写的下一个人。
④邮件在拆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a不能拆开标有“亲启”、“保密”等记号的邮件,除非上司授予秘书这样的权利;
b如果无意拆开了不应该拆的邮件,应立即在邮件上注明“误拆”字样,并封上邮件;
c如果接收到的邮件是报刊、小册子等印刷材料,拆封时要注意整洁,一般应把邮件上的所有包装纸除去,并要把来件理齐摊平;
d拆邮件时,要在邮件底部轻轻敲击几下,使邮件内的物件落到下面,以防让信等物留在信封口的边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支票和重要物件可能会被剪坏,给工作带来不便;
e应该使用开封刀或者用自动拆封机开启邮件,小心取出邮件,并仔细检查邮件内物件是否全部取出,
f邮件上注明的附件,必须核对清楚。如果缺少附件,应该在邮件上注明,最好将附件用环行针或订书钉固定在邮件上。
⑤上司不在时如何处理邮件?
a如果上司习惯于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就应该把内部信件和外来的信件分开,同时把每封邮件的内容大致记录,这样就可以随时向上司汇报,
b如果上司没有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的习惯,应该主动打电话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告诉他,或者传真一份给他;
c如果上司离开时间较长,应把所有邮件—无论是私人邮件还是商业邮件都通知他;
d尽可能多处理一些邮件,在通知上司时应清楚地说出邮件的主题,或者把邮件交给公司其他人处理;
e把需寄给上司的邮包连续编号(如3—1,3—2,3—3),这样就会知道所寄的邮件上司是否全部收到了;
f如果上司正在度假,并且不让秘书转交邮件时,可以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先保存下来,并在对发件人回复的信中告诉对方何时可以得到回复;
g把积压的邮件分别装入纸袋,标上“需要签字的邮件”、“需要某某处理的邮件”、“需要阅读的邮件”、“报告”和“一般阅读材料”等。
(11)请同学们再次总结正确收进邮件的程序。
参考答案:邮件的种类和初步分拣、邮件的拆封、注明邮件的日期、进一步分拣、邮件登记、邮件的分发和传阅等。
(12)课后思考:初级秘书应该怎样去发邮件?
以上教学环节是笔者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来设计的。它强调知识不再由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通过情境导入、思考、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能较容易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且记忆深刻。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轻松,学习者学得快乐。
由此可见,强调情境的创设、提倡学习者之间协作学习、重视会话与商讨、以意义建构为目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它更适合当前秘书实务的教学,也有助于同学们对秘书原理的理解。因此,让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走进课堂,一定会给我们的秘书学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四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法语教学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是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如果不配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改革的成效往往不甚显著,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倒退。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才更有生命力,在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才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继而探讨和分析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下的法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教育技术;法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认识的逐渐深人,目前,在高等学校的外语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正方兴未艾,现代教育技术也逐渐在法语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这也主要得益于目前高等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应用的结果。
传统的法语教学设备仅包括黑板、课本和录音机等,绝大多数教师仅依赖于口授和板书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法语教学内容来说,尚可以应付,但是现代社会对法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语水平上提高了听说能力为重点的交际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法语技能。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传统的系统的语言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法语交际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单调、抽象、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营造语言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训练机会少,学习效率低下,很难达到综合法语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对传统法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同传统的法语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总的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应用于上述硬件中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基于各种软件所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及学习工具、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交互平台及软件等。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以及真实的视频等,全方位地向学生传送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资料,能够利用“声、色、光、电”创造出融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语语言教学环境;可以将更大的信息量带入课堂,加大教学信息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问”,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诸多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时只使用其中最基本的功能,而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讨论、提问等功能几乎不用;二是教学软件非常缺乏,多媒体课件只是起到了课本搬家的作用,并无充分利用其他影音像的教学效果;三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以计算机灌输代替了原来的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四是盲目且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成为简单的解说员,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忽略实际教学需要,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可见,对于法语教学来讲,如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便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可能影响甚至降低教学质量。事实上,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仅限于纯粹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应用,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可以说,上述现代化的技术只是为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如果不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目前被最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之一。探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法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众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努力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该理论认为个体会主动去体验外部世界,不断吸纳知识并自我学习,学习是以旧有知识为基础的逐渐地吸纳,层层地建构,遇到新知识相冲突时,会反复测试旧知识,且比较新旧的差别,最终将自我调适原有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合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概括为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学习个体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纳并整合到原有的认识结构内的过程,它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其结果是认知结构量上的扩展,即个体将外在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致使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而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量变,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就形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根据上述理念,基于建构主义所发展出来的教学理念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建构学习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强调情景的重要性,知识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
综上所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利用情景、协作和会话等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法语教学
可以看出,在法语教学中,如果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也将极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教学设备等的限制,教师的角色很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的设计,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示范和咨询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着教学的进程。在课件设计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并重的课件设计方法。这样,教师的角色就变为促进、启发、引导、组织和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的条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
2.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传统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并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为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丰富的教学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教学情景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所最擅长提供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的真实的场景和交流活动,真正去体验知识应用的真实情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校园网、远程学习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师可以创造和展示以教学内容为主的趋于显示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逼真而又轻松的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法语学习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提高的听、说、译等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五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并着重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节点。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自20世纪9o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性。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1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1.1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这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1.3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结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六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重视教师的培训,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及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近几年年来我院成人教育部系主办了多期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结合培训工作,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校教师培训特点与建构主义理论
1.高校教师特点
1.1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条件差别较大,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师范性院校或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好;非师范院校教师或文科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甚至很少使用计算机。
1.2基本的课程安排较满,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难以花大量时间集中培训。在培训中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工学矛盾,不能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2.传统的培训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一般是以集中授课为主。“一人讲、众人听”的纯集中讲座模式为专题讲座,由专家做一些理论上的介绍,然后再观摩几堂公开课,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局外人”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专家讲,教师听”的培训方式多流于形式,往往难以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可能已经了解到新的信息,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很难渗透到教师的内心,更谈不上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回到自己的学校和课堂依旧难以使之付诸实践。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知识技能虽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回到学校后的教学行为却往往并没有持久的、明显的改进。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培训模式的设定之主要目的不是单向地向教师讲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让教师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的技能,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广泛开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培训内容的优化选择
1.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培训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许多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培训者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据此,可将一些过时的、淘汰的或将要淘汰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access数据库、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及教学应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智能拼音输入法及常用杀毒软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代信息技术是-17应用性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后,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近期的培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少数内容也是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说先让学员接触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有了直观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让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出基础理论,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帮助学员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不仅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也能使培训成效事半功倍。
三、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教学,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归纳采用了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颇具实效。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同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边讲边借助直观教具(我们通常是采用视频展示台)或实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其培训的显著教学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感官优化组合能提高培训效率;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施自主、创造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该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成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比如三晨影库、翰林汇、科利华及众多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均有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比如k12、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也有很多非常实用的信息技术ca[课件;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机训模式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上机的操作,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同时,在培训中,上机操作也是检验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为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二是做好上机课前预习,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
的能力。具体施教过程是:在培训告一段落时,联系学员从事的教学或管理工作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网络或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学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比如让学员带着“教学论文的撰写与编辑”或“教案修改”等任务去学word或wps;带着“专题报告演示”或“教学幻灯片制作”等任务去学powerpoint;带着“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任务去学几何画板、方正奥思或jbmt等课件工具、软件及扫描仪、数码相机、配套光盘等设备的使用;带着“教学动画设计”任务去学flash、photoshop或3dmax等动画软件;带着“学校的主页设计任务”去学dreamweaver或frontpage等网页制作软件;带着“搜集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信息”去学internet的使用;带着“电子邮件”去学e—1ilail的发送与接收;带着“故障计算机”去学计算机的维护与检修等硬件知识与技能。培训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培训模式不仅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符合在职教师的认知规律,是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的优化组合
考核评价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激励机制。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压力,要通过规范的考核来进一步促进学员的主动积极性为了使考核评价规范化,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目标和设置的课程内容,对学员进行以下三种方式的考核评价。
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员参加培训的态度、集中培训的到课率、完成规定的理论、参加各种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时的发言情况等项目进行逐项考核评价。
2.切实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
每个学员的“作业设计”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特点。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最后的考试。
3.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采用教育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进行,考试合格后还可以发给相应的教育部统一印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成绩特别突出的(比如有信息技术教育作品或课件在地市以上级别评比中发表或获奖者)由学院再授予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总之,在当前日益升温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采用良好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收到最优的培训效果。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七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本文在介绍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教学进行了探讨。
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⑵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⑶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⑷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⑸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教育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哲学心理学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人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川。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的功能,人类的知识积累是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复制和输出传递下来的。这决定了教师对知识是否正确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精神,更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既有哲学的渊源,又有心理学的基础,更有其现实的原因。
1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学习哲学,有人认为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是苏格拉底。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应该算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到18世纪,哲学家维柯被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德国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提出了关于科学的观点,尤其是库恩强调知识是个人的理解,为建构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之后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思潮影响下,建构主义就从认知主义中繁衍而出,它是在综合二者的核心概念思想的基础上现代教育思想的必然发展趋向,是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学习理论中的一种体现。
2.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讲,最早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是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杜威提出了经验性学习理论,强调经验的生成和改造。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被认为是当代建构主义的先导。他对建构主义的出现发生影响基于他的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即活动内化论,认为学习最基本原理就在于发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现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构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传统教学在科技的冲击下,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核心是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系列设想,对改革传统教学有重大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学习观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双向的。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另一方面,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视具体情况的变异进行重新建构,而不是原封不动地被提取。建构主义还倡导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反思性,学习的创新性。
2.教学观
建构主义者从他们独有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教学过程有着独到的见解。建构主义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合理性[3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在教学观念、教学目的、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观念上首先强调教学的理解性,其次是重视教学的情境建构,第三是重视活动与主体的交往,第四是在师生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必须树立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善于建构知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具有发挥主体性的潜力,应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技能和习惯;而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是提供给学生现实世界复杂的真实问题,在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角色从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高级合作者。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做一反思一学习一应用”等四个环节的内容,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建构主义对学生与教师的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改革,提出了新的观点。教师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和引导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价
1.从认识论上来说,建构主义阐释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力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它反对机械反映论,对认识个体的主体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科学地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认识论方面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经验论的种种弊端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攻击。但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特别是激进的部分)走向了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相对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不要去追求“真理”,另外,它过于强调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甚至完全否认本质、否认规律、否认一般,有一定的相对主义色彩。
2.从教育理论与实践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它提出了新的知识观,影响了我们对知识观念的重新建构;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切中了传统学习的要害,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它提出的学生观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主张和观点的提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而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3.建构主义理论的优点在当今已为许多人所熟知,是无可争议,有目共睹的。但是它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
(1)建构主义理论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由此而导致往往忽视实际知识内容的教学和那些常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的传授,这样学习者通过自身意义建构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一定的片断性、不连贯性,甚至出现知识断层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
(2)建构主义过于强调发现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适用于指导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开发。但即使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现学习法并不是绝对有效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去意义建构、去发现学习;而且,发现学习法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适合于高级学习,很多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这种学习有效地建构知识;还有就是它占用的时间较长,并不一定适合于实际教学。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过分强调它在具体教学中的地位。
(3)建构主义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对师生角色互换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教师来说,要协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课下要做的事情更多。这可能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过高。在现实中,教师并不一定具备建构主义所要求的所有能力,或者能力的大小有区别,是不是有如此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4)虽然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因素,不易于实施操作,充满了不可把握和不可知的因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对个人的学习结果。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更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认真探讨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给英语教师的启发。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记忆、练习为辅。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的地位也毋庸置疑。因此,下面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旱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其基木理论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认知的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进行。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借助结构主义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进一步讲,学习主要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学习者走进课堂时,他们自己已形成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已有自己的知觉经验,已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在外部提出的,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获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发展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下面将从以下几方而入手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参与者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最终是要找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学习者只有通过社会协商才能在相互间达成共识,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是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者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当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或是学习者之间出现摩擦时,必须通过协商解决。
3.学习者离不开会话,会话不仅是一种协商方式,还是意义的传达方式。在学习者间的交流、资源的共享、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完成等过程中,会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学习者是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才能找到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果。
由此得出,学习者处理和转换知识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要探索和发现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又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多重作用。
1.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精讲为主,细致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此外,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策略和方式,如有的同学习惯于看,有的学生习惯于听,有的同学习惯于读,每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学生自主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语言实用能力。
2.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倡导“独立思考”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每个学习者只在自己的学习空间内进行着各自的信息加工,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尤其在以交流为目的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师生间、学生间协作会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特定的情景卜进行有效地交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3.教师应把语言知识的教学设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并赋子新知识某种意义。传统教学中,总是在单一的情境下讲授词汇、句式、语法,忽视了英语是在现实条件下不同情景中的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十分必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者可利用相关的经验去理解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学。教师把学习环境置于与现实一致的情景中,不仅激励学习者进行探究,还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是主体,是意义建构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实际情境,鼓励学生会话交流与协作,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建构知识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h.g.w iddowson. aspect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3]h. d. 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篇十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2.1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圈、文、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各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2.2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
2.3网络通讯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3、网络教学应把墨的三个关键点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采用“主导―主体双主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网络教学应采取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双主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网络教学进程中,学习者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教师帮学习者建立“新知”与“旧识”的联系),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进意义的建构。这其中包括搜集辨别信息、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环节。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进处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3.2创设真实情境
(1)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认知特点也不同。为此应仔细分析学习者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动机、经验、情感等因素,找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结合点,在创设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情境时,用最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意义的建构。此外,所设情境应能把学习者的智力引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以便随机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即进入教学的前提条件。
3.3开展“协作学习”
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情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习者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饿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4 结束语
当前,网络教学在各地蓬勃展开,成为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为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