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用15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写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好篇幅和层次,避免内容过于零散或者杂乱无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一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峡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小组学习模式是课改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要做好实施该模式的准备工作,并有效地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改革环节中,进而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学习;初中数学;准备工作。
近年来,小组学习模式被应用到各个学科的课堂当中,该模式不仅贯彻落实了课改基本理念,而且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冲击传统课堂的弊端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小组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价值,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高效地将该模式应用到数学课堂之中,从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何谓小组学习模式。
所谓的小组学习模式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拓展思维,进而确保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的活动过程。
二、如何做好小组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学生,有效进行分组。
素质教育下学生既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考虑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深入挖掘教材,有效选择内容。
随着小组学习模式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合小组学习模式的,也就是说,在小组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要避免出现“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的现象,要认真分析教材,选择有效的小组学习内容,进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合理安排时间,发挥学生主体。
所谓的合理安排时间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时间和教师讲解、点拨的时间比。在该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在小组学习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匆匆给出答案或者是停止小组学习;还有一种现象,即: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在小组内进行闲聊等现象的出现。这两种现象造成的直接因素就是时间上的搭配不均,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上述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模式。
一直以来,不论是平时的练习题讲评还是试卷讲评,呈现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这是严重不利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学生对待习题的态度就是看“对号”,其他的就是等待着讲解。这样的现象是不利于检测作用的实现的。所以,在习题讲评中,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对相关试题进行互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有待提高的地方,而且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比学习是指让学生将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学习,然后,在寻找异同点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渗透类比思想,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学习模式来进行对比学习模式,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引导小组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者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找到三种位置关系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点与圆有三种关系,即圆外、圆上、圆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即:相离、相交、相切三种;而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则是: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定义,而且对本节课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同时,也确保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陆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19)。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二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应该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任何科学研究或者实验,或者是大的工程建设等等,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都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凝聚所有人的智慧才可以将一件事做得更好。所以,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其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教育前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其最大有效性的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所以,亟须新方法的出现。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也并不如高中生那样能够长时间接受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彼此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数学,学会学习。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他们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当今教育前景下的必要之举,是为了实现数学学科最大有效性的必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若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就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合作,激发兴趣。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对接下来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了解。这种方式通常是把整体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再把一个个小任务分配给团队中的成员,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任务。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课会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这个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做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供这节课的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乐于去做,而且课前就经历过合作,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合作得更好。
2.课堂合作,共同学习。
课堂学习离不开合作,老师能教授的只是固定的数学知识,要想学习别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学习要求为基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应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一定要分工明确,既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会学到“因式分解”,对同一个“因式”进行“分解”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方法有优有劣,只有大家一起钻研,才可以寻找出最好的`方法。如果单靠自己,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果的,只要综合所有人的智慧,聚沙成塔,滴水成海,最终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课后合作,交流沟通。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后的巩固工作特别重要,因为课堂上就算听懂了,但是要想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还是需要大量的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每个人的领悟能力都不一样,学完后,获得的感悟、经验等也都不同,为了共同进步,就应该要大家一起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命题、定理、证明”,这是一节比较特殊的数学课,与普通的数学课程不一样,它计算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关于文字方面的,学完这节课后,相信每位学生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触,比如,有的学生对证明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有的学生对一些规律、定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把这些都综合到一起,彼此学习,就一定可以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融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好数学,从而学会学习,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沈兵。课堂教学之学生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09)。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三
小学生贪玩,控制不了自己去学习而更喜欢玩乐,这导致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那么课堂走神就会影响效率。这个时候,老师要适当提问,提醒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也由此得到增强。
1.2让学生更想参与学习。
学生越参与课堂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个时候,提问就可以让课堂上所有人的互动增加,而教学气氛也由此带动起来。显而易见,这种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想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3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众所周知,数学不像语文、音乐等学科能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它偏向于逻辑思维要求高。而小学生在这个时候逻辑思维不够强,喜欢奇特新鲜的事物。假如能让提问应用到课堂上,这将有利于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2提问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单调的模式。
老师喜欢一对一,所以这样提问会导致学生被动意识更强,也就很难让学生在提问中增加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单调的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肯主动去学习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2.2没有效果。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老师不注意被提问的学生,却注意批评精神不集中的其他学生;二是老师提问不恰当,比如打断学生思考,提出过易或过难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想积极回答,情绪消极。这些不良现象真的会产生严重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涨,因而害怕在课堂之上回答问题,影响数学课程的开展,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2.3忽略学生状态。
理论上,学生回答提问好,老师就应该表扬,否则就批评。但是事实上,往往老师不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而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就这样,学生积极程度大大减少,从而出现不良的畏惧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状态就会越来越低下,注意力也会越来越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成绩也就一落千丈了。
3.1使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具备重点和难点。
很多时候,老师不能随便提问,应该看看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应该做到负责课程的全程灵活性和完整性。开始,老师可以让相关问题给学生来个课前小餐点,吸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20+10”“50-34”“15+33”等去为学生来个铺垫式的回顾。接下来,找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就这两个地方进行有必要的提问,争取让学生思考和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比如,老师可以问学生“10+12是多少呢”“22-15是多少呢”“那么小朋友知道10+12-15是多少吗”。还有,提问的内容注意灵活和有目的,以便于课堂提问的.顺利进展。
3.2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时间,确保提问有效果。
在课堂上,提问的方法有很多:有启发式提问法,就是老师通过某些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比较式提问法,就是把两种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有绕道式提问法,即老师让学生间接深入课程的中心,从而由表及里地去回答问题;有开放式提问方法,就是老师采用多样化方式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分合法,把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大问题拆分,有秩序地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多种提问方式同时应用的情况下,老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而且时间也要掌握恰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提问帮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数学题的转折点,或刚上课的时候,又或者上课20分钟后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老师都可以用合适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3.3让提问明确有保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问答并存向来经久不衰。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明确目标,也要注意提问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反应出错或不及时。而且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在学生答对提问的时候注意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大大增加。不过若是回答错误,老师也要肯定一下他的主动行为和帮助他分析一下错误,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更加强大了。
4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拥有一个非常良好而且具有相当趣味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势所趋,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相关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不管怎么说,老师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如何在课堂提问这一方面做到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提高,毕竟这样能让教学质量达到很大的改善,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创造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学的效率,让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建彬.巧妙提问引思考,适当点拨促探究——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艺术[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4).
[2]许丽丽.探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j].新课程(中),(01).
[3]许红华.基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8(03).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四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中心学校)。
摘要:合作学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做好优质分组、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和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等,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意义;实施策略。
数学讲求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清晰,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容易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还应当重视教学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一、合作学习及其应用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将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使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个人的学习扩展到集体的学习,每一个小组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除了需要小组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考虑到整个集体的情况。因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集体成绩同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一些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的同组成员来讲,为了能够为小组的进步做出贡献,他们会主动或者在其他组员的监督和激励下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要做到优质分组。优质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在分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从而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整体上达到平衡,以利于之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的人数上,可以以四人一组,也可以以五人或六人一组,分组的同时要指定每组的组长,并按照周期轮流担任。
2.要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讲,许多学生反映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而且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即使听不懂也不会主动举手提问。()此外,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教学无法保障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往往无法实现。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四个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评价可分层次进行:(1)学生的自我评价。个人有什么收获、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在小组或班上进行自我评价;(2)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达标分”和“进步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08)。
[2]梁军玲。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1(06)。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希望我们教师摈弃传统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此,对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当下重点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的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非常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习得了知识、规律,还在获知过程中体验了过程、发展了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长期保持。
2、长期地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向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学习力的正增长。
3、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发现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发现的,发现问题能力是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的。
下面笔者以《统计图的选用》教学为例,就发现式学习的课堂组织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是提高发现式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统计图的选用》这节课的内容是《数据在我们周围(一)》其中的一个章节,其本身就有“发现”的意味,教材在这节内容的处理上也是从学生学过的几个统计图出发的、以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帮助学生有效回顾扇形、条形、折线这三种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总结和提炼三种统计图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认为人口普查与学生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应用,但是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展,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整节内容完全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内容也较为新颖的情境,有助于打开学生“发现”的闸门,借助于发现式学习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这样几个环节来获取信息,“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这一过程中有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最终还促进学生统计观念有效形成,学会了“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遇到问题不武断,而是学会了根据信息作出适当的推断与决策。
2、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发现生活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
(2)创设生活化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情境1:出示小明的身高折线统计图。情境2: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条形统计图、情境3: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扇形统计图、结合上述3个情境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同时完成原有认知的复认。问题1:上述三个情境分别是什么图?表示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你从哪幅图中,能清楚地读出小明一天睡觉的时间以及小明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初步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着从不同的统计图中思考可以获取怎样不同的信息、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留足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问题情境”驱动从统计表到统计图的发现给学生提供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的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信息,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的认知深化。
(4)处理自己课前发现的数据课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并整理了的数据拿出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进行组间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图更清晰、明了、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主调查发现了数据,再通过处理数据这个环节,给学生时间主动地观察、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生运用知识、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加了发现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六
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一.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开放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彩,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教学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开放式教学新渠道、新途径。
三、开放教学方法,激趣导学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七
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初中数学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参加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达到最终的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较好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活动是必要的.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做到以教学重点为核心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学生发展为要求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标.
如果教学活动的设计偏离了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那么就会造成数学教学“事倍功半”,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当然这也就决定了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数学知识的发展为导向。
可以通过教具或多媒体等工具的演示,将数学知识的发展展现给学生,以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为导向,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中蕴藏的道理,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
三、巧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思考重于一切.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解除数学中的疑问,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学生不仅能通过问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能提前思考理解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好的数学问题是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中的主线,能让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结合所授知识和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总结。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素养.通过艺术的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让学生不再为繁重的数学作业而苦恼,不再为解决不了的难题而烦心,深深爱上数学,徜徉在数学的艺术之美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八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应该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任何科学研究或者实验,或者是大的工程建设等等,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都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凝聚所有人的智慧才可以将一件事做得更好。所以,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其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教育前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其最大有效性的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所以,亟须新方法的出现。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也并不如高中生那样能够长时间接受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彼此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数学,学会学习。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他们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当今教育前景下的必要之举,是为了实现数学学科最大有效性的必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若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就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合作,激发兴趣。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对接下来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了解。这种方式通常是把整体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再把一个个小任务分配给团队中的成员,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任务。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课会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这个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做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供这节课的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乐于去做,而且课前就经历过合作,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合作得更好。
2.课堂合作,共同学习。
课堂学习离不开合作,老师能教授的只是固定的数学知识,要想学习别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学习要求为基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应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一定要分工明确,既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会学到“因式分解”,对同一个“因式”进行“分解”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方法有优有劣,只有大家一起钻研,才可以寻找出最好的`方法。如果单靠自己,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果的,只要综合所有人的智慧,聚沙成塔,滴水成海,最终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课后合作,交流沟通。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后的巩固工作特别重要,因为课堂上就算听懂了,但是要想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还是需要大量的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每个人的领悟能力都不一样,学完后,获得的感悟、经验等也都不同,为了共同进步,就应该要大家一起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命题、定理、证明”,这是一节比较特殊的数学课,与普通的数学课程不一样,它计算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关于文字方面的,学完这节课后,相信每位学生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触,比如,有的学生对证明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有的学生对一些规律、定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把这些都综合到一起,彼此学习,就一定可以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融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好数学,从而学会学习,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沈兵。课堂教学之学生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9)。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九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
比较有三个主要作用:1、揭示某些事物的共性。世界上事物繁多,有些事物没有共同之处,有些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例如、凸多面体概念的教学。常常是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凸多面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出凸多面体的定义。2、揭示某些事物的不同点。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非常相近的同类事物,也有不同之处。有时候,人们希望知道这些事物的不同点。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如果把两个定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就而把两个概念区分开。3、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和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不可测。然而,当我们把这些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之后,就有可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说白了,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
一、定义概念。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严谨。在科学的数学体系中,知识就像一根链条,前后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演绎而得到的。演绎推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从后向前追溯推理的根据,那么总能够找到一些没有推理依据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譬如,几何中的“点”、“经过三个不共线的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自然数中的“0”。因为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没有推理的基础,所以,教学这些知识,通常是先对一些特殊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概括出概念的定义或者归纳出规律。例如、教学“正数”的定义,可以先让学生拿5,1.5,10,,8848与0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大于0。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二、揭示规律。
规律即事物的共性。可以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比较获得。如,在中学一年级代数课中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下面几个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归纳出一般规律。
3+5=5+3;
来自 COOcO.nEt.cn
1.5+3.3=3.3+1.5;
……。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等号右边的加式,都是左边的加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到的。由此得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
与3,3,3,3,……;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再计算两个常数列。
1,1,1,1,……;
与1.5,1.5,1.5,1.5,……;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最后让学生对两个实例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而归纳出数列极限加法的运算法则:
[1][2][3]。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探究学习的锻炼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多么创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探索研究的重大发现。探究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愿望寻找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他们找到新的未学的知识。所以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接下来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笔者重点来谈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重点打造适合探究的教学气氛。
什么样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和探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踏实平等,可以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被尊重,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会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小学数学老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权威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充满了敬畏之情。教师要发挥学生对自己态度的优势,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的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密切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的进行改正,所以,这样的一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的肯定,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因此,关于教学情境氛围的打造,教师是主要发起者,教师主动去影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逐渐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同观点,更多的创新视角。
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整个教学。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思想观念,认为最终学生还是得靠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我们还是要围绕学生分数如何提高来开展教学。但是这样的眼睛只盯着目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好奇之心,没有探索欲望,成了复读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当然,探究式教学其实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要认真备课,把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听得懂就好,教师承担着最主要的将知识细化分解并给学生讲清楚的作用。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学习的过程,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因此,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何具体组织,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经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向同行学习以及参加新教育方式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今在互联网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在业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是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可以用抽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内心当中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内在的心理表征和转译。这样的方式比较传统、低效,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好操作。然而,这样的问题提出方式,却很难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问题本身如何提出,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上,教师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情境的打造,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和材料,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有的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在师生关系氛围上,也要注重平等和谐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实施。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一
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和应用广泛的特性。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用鲜明形象、图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作用。结合数学的特性与多媒体的特点,为更好地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能有效扩充信息,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1)、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二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亲身参与、合作探究、教学互动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创设;探究;发现;创新;技能。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升华,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从而提高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创设一种特殊的数学学习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要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要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也就是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要一番努力才能解决,找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智力的发展。所以问题情境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与学生实际密切的生活中,并且能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让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数学素质。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不要把教学课堂变成自己的表演舞台,应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挑战性,提出具有一定思考度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开展“学习头脑风暴”“与同学分享你的想法”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互助交流,引发思维碰撞,在观点冲突和解决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设置以下问题:2-5x与10x是不是同类项呢?为什么?怎样计算5x+(1-2x)?能否直接去掉小括号等疑问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从而激发思维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二、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和参与。要使学生逐步树立参与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因为“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设置一个调查和统计中小学生上网状况的问题。目前,随着电脑在城镇居民生活中的普及,中小学生对网络非常感兴趣,可以让他们调查本校中学生的上网状况、同时对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与技能、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
三、升华探究感悟,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仅仅完成了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要实现学习数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悟”,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完某一部分具体知识后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搞好延伸和升华。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给学生个性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新知,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王晓华,张红梅。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2001(05)。
(作者单位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三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是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说明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信息技术;优势特点;实际应用。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厚。新时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技术则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文字、影音等视觉效果强烈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将实验和理论基础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既包含了较多的规律、定义,同时还有复杂的物理实验。但是物理课堂由于需要的资源多,经济条件有限,经常会发生任务无法完成的现象。这种物理课堂现状也阻碍了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物理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现象的学科,()传统的物理课堂上,只是生硬地讲解物理定律和相关知识,学生只能靠想象去接受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却可以让静态的定理变为动态的展示,多媒体的影音、图片可以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模拟实验的全过程,让物理接近生活和现实。
2.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以前的物理教学课堂,教师的辅助工具只有黑板和粉笔,以及课本的理论知识,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高较慢,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物理的教学更加直观,将教学模型由静态变为动态立体的形象,比如,flash软件就可以将物理实验生动地演示出来,还可以介绍重要物理人物的生平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播放重要的影音资料,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让多媒体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学课堂是需要教师深思的话题之一,将多媒体资源与物理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定律的同时还要提升动手实验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陈建明。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06)。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中学)。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四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越来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他们在幼儿园习惯了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进行学习,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是系统的、枯燥乏味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把一个个的数学问题放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沙滩上就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可是它们在吵什么呢?原来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沙滩上的小动物们各有各的理。到底谁捡得多呢?还是我们小朋友来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吧?”通过比较小动物之间拾贝壳的多少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了。传统教学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很难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有效地改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数学课堂上,有很多“认识图形”的课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上这样的课之前,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具和学具,但是往往单一的教具和学具并不能说服学生。笔者曾经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因为是公开课,所以经过了反复试上。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为制作4cm、5cm、6cm、10cm的小棒而犯愁,一开始想到用彩纸分别卷成4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这个时候小棒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后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因为小棒稍微有点粗,学生用4cm、6cm、10cm三根小棒轻而易举地围成了三角形,也就是说让学生误认为“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个时候,教师再滔滔不绝地强调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难免不服,这一次操作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师傅和同行们的建议下,考虑用竹签、铁丝、细线……作为学具,这些学具相对来说比较细,误差较小。最后,笔者想到用小时候玩的“彩色签子”(一种细长的小棒,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来制作学具。这一次原以为万无一失了,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还是传来了两种声音:有的学生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也有的学生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虽然很细,误差很小,但是还是很难说服全部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很显然还是有遗憾的。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绝对的误差也是不可能的。
当传统的教学用具不能完全解决操作中的误差时,多媒体动画演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中,笔者制作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围成三角形的三种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根小棒是固定的,而较短的两根小棒是可以活动的,让学生明确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分歧,所以对多媒体动画演示时的结果尤为关注,最后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运用白板教学,实现课堂交互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呈现出了它的局限性。ppt课件是教师提前精心制作的,课件中可以展示教师“预设”的资源,却不一定能体现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教师不可能预设出学生的每一种思考方式,总有很多“意外”生成。这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技术手段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它不仅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能弥补多媒体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首先,白板教学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有多媒体所具备的视频、播放等功能,还可以随时暂停,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进行圈圈、画画、复制、黏贴等,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和积极思考中来。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笔者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故事给大家,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一些数学的道理,看看大家能不能观察出来。(把魔法数学故事屋中的一本《小刺猬的项链》以视频、动画的形式插入白板课件中,教师可以在白板上一边翻故事书,一边讲述,配上轻柔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生带进数学的课堂。)。
故事说的是一只小刺猬,一天……,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穿成的项链吧!这是小刺猬的,这时……,大象看到了……,于是小动物们行动起来,它们决定要给大象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们做了一条最最与众不同的项链挂在了大象的脖子上。(故事中小动物们带的项链的颜色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分别说一说有何规律,白板操作演示(圈出学生发现的规律,并复制黏贴在空白的地方,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师:那这些项链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几个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
小结:正是这些图形排列有规律,我们才能很快确定后面其中某个位置上是什么颜色。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训练模式,提高练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就设置了下面的练习形式。
1)运用拖动功能,将预设的问题或情境先隐藏起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提取。拖出预先隐藏的蜜蜂蜂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蜂巢是由许多的几边形组成的?学生由于之前已经有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的认知经验,很快猜出是六边形。然后教师拖出: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的定义。
2)无限克隆和书写功能,既节约了在黑板上一次次画图的时间,又能将学生不同的答案一一呈现出来。出示想想做做中的最后一题:“把下面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因为分法不唯一,所以可以运用白板的无限克隆技术复制几个图形让多个学生在白板上操作分一分、画一画,出现错误也可以用橡皮擦功能擦掉并及时纠正。
3)运用白板中现成的评价模板,学生做完之后,可以直接check答案的正确与否,方便又直接。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生生互动构筑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从单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课堂也是多姿多彩且趣味无穷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五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差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照本宣科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数学学习成效。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合作解决,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素养,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尤为必要,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1教学定位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教学成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必然选择。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特性,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定位不明确问题尤为典型,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偏低,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作用,即便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仍然未能取得良好成效,教学定位出现偏差[1]。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授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为主。
1.2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水平不高,加之缺乏教师的引导,在实际学习中未能将责任落实到小组每个成员身上,或是合作学习的责任仅仅停留在某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就导致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优势[2]。
1.3学生间合作不佳。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可以高低水平搭配,这样在优等生的带领下,可以有效调动起小组学习氛围,平衡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切实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学习活动开展中,学生各抒己见,或是未能将自身所负责的任务有效落实,导致小组合作不佳,严重影响到学习活动的开展。
1.4针对性指导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小组成员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可能由于教师的疏于管理导致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合作学习变为了合作聊天,交流的内容同学习无关。出现此类问题原因在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不足,学生无从下手,影响到学习成效。
为了确保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前需要提高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知和了解,充分掌握和熟悉合作学习的理论内容。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设计教学方案,下达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有序开展,为后续教学优化和完善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3]。
2.2确定小组成员目标和责任。
在制定合作学习方案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学习水平均衡。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每个小组成员下达学习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合作学习工作高效开展。
2.3优化教学设计形式。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设计形式进行动态优化,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高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并非是盲目的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而是需要针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过于简单的的内容,学生凭借自学能力即可完成。
2.4制定合作学习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重要,主要是起到衡量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成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制定合作学习评价系统,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价和总结,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优势,促使学生可以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