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十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一
一、激发互动
所谓“激发”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取的一定的有效手段、方法。要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俗话说:绘画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不同色彩。著名绘画大师梵高绘画时必听音乐,通过音乐的熏陶与洗礼,绘画将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已达到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这些都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欣赏《赛龙舟》这首曲子时,课前先让参加过龙舟赛的学生谈谈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交流赛龙舟时的切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参赛者一员,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全面互动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谐振”。
3.信息交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师与生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生与生的互动。重在培养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总之,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会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又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二
浅析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法论文
摘要:
高中数学是学生必学的一门重点科目,在高考的成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教师必须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研究,同时改变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互动教学方法。现已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应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应用互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可以更好的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人才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法;应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而高中正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亦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的学科,而课堂才是学生的“主战场”,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从课堂上入手。因此,互动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应用探究互动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以及互动教学法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互动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是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更深奥的数学知识,同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互动教学,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更加的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途径。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遵循互动教学方法教学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但能学习到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学到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应用互动教学法就要设置教学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据,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可以达到互动教学方法中互动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设置数学问题是,应该灵活的设置内容和形式,使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数学。而且,教师也可以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课堂联系生活,使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思考、理解和探究数学问题。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在应用互动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方法彻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学习高中教材中的“圆和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画图解决问题,学生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三、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目的设置问题。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来设置问题,只有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才能体现学习内容的本质,才会使互动教学方法变得有意义。
(二)教师要直观的设置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直观并且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学科学习的本质。
(三)教师要适度的提出问题。每位学生的天赋不同,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四)教师设置问题要体现开放性。教师应该多层次的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入手,开放性强的问题它的思考空间比较广,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具有体验性。通常来讲,教师设置的问题应以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思维为出发点,通过设置题目来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最终由小组组长进行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一旦小组内的成员过多,就难免会有争论不休的时候,意见不能达成一致,这样的小组互动就只有形式而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效果。
总而言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是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支撑的,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否则,就失去了互动的基本意义和根本目的,使互动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要真心的接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和“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互动教学的实施战略。
想要实行理想的互动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高中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敏感时期,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压力,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学生就会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课堂教学,为课堂注入活力,这也是小组课堂保持互动良好有序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这种愉快的氛围会传染,使整个课堂都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互动教学的展开。
其次,教师也要做到自身的突破,要勇于创新,设计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并且取得成功并非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长久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改变,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实施互动教学方法并且最终会取得成功。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教育的本身就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道路,这样才会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目的。
六、互动教学的具体实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做到和互动教学。例如,小组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在以往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在互动课堂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与学生也可以互相提问并解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立刻显现出来,不需要教师逐个的进行猜测,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总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可以使数学的学习变得十分有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条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互动教学法时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因此应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广泛应用互动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承艳。从图像中观察数学的运动轨迹——例谈高中数学函数图像教学有效实践[j]。数学大世界旬刊,(7)。
[2]蒲锦泉。高中数学单元高效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必修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单元复习设计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6(4):18—22。
[3]廖震华。高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变题教学实践研究——以一节线性规划复习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27—127。
[4]王文田。浅谈动态生成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1):129—129。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三
学前教育国外音乐教学法借鉴研究论文
我国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事业正是有了对国外音乐教育知识的的借鉴和应用,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是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的,在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很重要,他们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孩子们学习音乐,这个过程中对老师要求是很高的。我国为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在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希望这些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为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所以对高等师范学校当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育也要借鉴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
一、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借鉴的必要性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首先,现阶段,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以书本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从高等师范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整体专业素质水平低,也就影响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其次,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内容很有局限性,理论性太强,这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所以他们在以后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也是运用比较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最后,高等师范院校为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里面缺乏对幼儿心理学知识的讲授。因为幼儿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会阻碍他们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假如能够了解并利用好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音乐。
二、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有着共通的地方,我们经过分析和研究,将这些共通的地方总结出来,通过对这些精髓的借鉴,很好的应用在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学前音乐教育的老师,他们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扮演着和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让他们在学好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更多的能力。对这些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要以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基础的,他们只有重视学前教育教学,才能在学生的过程中主动去提高自身的能力。达尔克洛兹和奥尔夫是创造了四种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家中的两位,他们的教学方法就体现了他们对学前音乐教学的重视。他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调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给幼儿提供一个合适他们的方法来学习音乐。
(二)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和抹杀,所以他们的思维会被模式化。但是音乐是有灵性的,被束缚的思维是没有办法很好的领会音乐的内涵和价值的。这样的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本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都不到位,怎么能引导好幼儿呢?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法注意到了这一点,它的方法是符合孩子们的特点的,他认为孩子们的思维正处在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特点是孩子们独有的天性,所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侧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不为孩子们设定任何的约束,让他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用音乐表达自己。所以我们也要注重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得想象,培养孩子们得创造力。
(三)在课程中增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中很少涉及到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是能够教好幼儿的一大前提。孩子们顽皮好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有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孩子们的的心理想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教育他们。达尔克洛兹和奥尔夫在这一点上也有同样的见解。他们的学前音乐教育法就是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出发的,倡导保留孩子们的原始天性,引导他们去用音乐表达自己。并且通过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动的特点,创建出了很多趣味的音乐教学法,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幼儿。
三、结语
经过分析,我们看到了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是经过音乐家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得出来的,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检验,所以音乐教育界选择了它们。这时候我们只有借鉴和应用这四种音乐教学方法,从这四种方法中汲取它们的精华,找到适合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模式。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四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互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场景、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动教学;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应将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大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学生的音乐课上使用该方法能够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还可以将课堂上所教的歌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一、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方法,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在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同时,更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而且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置入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创造相关的音乐课堂互动场景
(一)创造游戏场景
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多动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来进行教学,将游戏融入课堂之中,增加课堂互动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游戏场景的创建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置身音乐课堂的乐趣,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多彩的课堂。教师可以找一些较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游戏,如唱歌接力互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在游戏前介绍相关游戏规定,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表扬胜的一方,且鼓励失败的一方。在教授《邮递马车》这首歌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音阶的变动,使学生感受到音阶变动所蕴含的感情。教师可以开展“‘马’上唱歌”的游戏,引导学生做出骑马的样子并唱歌,使学生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
十岁左右的学生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音乐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场景,使用该场景来促进互动教学的进行。音乐教师要依据课本的内容来创设问题场景,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譬如,在教授小动物的说话这样的课程内容时,音乐教师就需要依照课本的内容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们自发进行小组议论和答题。由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出新的课程。此后,教师可以用唱歌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猜测这首歌里面隐含了多少动物的名称。因为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更有兴趣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当中,用互动的方式来寻得最终的谜底。问题场景的创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发现水平,使教学成果更加丰硕。譬如,音乐教师在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就可创设相关的问题抛给学生:船是用什么来驱动的?有没有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船桨?谁会使用船桨?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所给的问题来慢慢深入,促进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和生动,让新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升级。
(三)积极合作,演绎场景话剧
侧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使学生之间合作进行场景话剧的表演。学生的合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合作的.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和联系。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创作并演绎场景话剧。教师可以协助学生选定有关角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一起创造,成功实现教师所定下来的互动目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思维,而且还可以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合作出演场景话剧作为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高效途径,可以使互动式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结语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的音乐课教授之中,教师应当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多样化,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依据学生们的需求,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用互动式教学办法最大程度上完善新授课程的引入,创建相关的场景,使学生积极融入集体项目当中,共同出演场景话剧。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完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增强对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芳.试论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4):267.
[2]谭春兰.基于智慧教室系统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3):22-24.
[3]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32.
作者:薛珍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五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心理、伦理等多方面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
1.主体平等
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着人格的尊严、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师生互动要求建立具有伦理意义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面前、科学面前平等,在活动中民主,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力,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虽然教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节、控制和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能提供较为完善的环境和材料,把握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朝着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会不断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学生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超越教师的预料.因此,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学生的意见,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和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利益出发去思考各个教育环节.
2.认知协调
知识的授受过程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然存在着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教学中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单向度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与加工的过程,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矛盾的不断冲突激化和解决而发展的.但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新的学习任务与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并且具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授受过程中应具有某种认知方式的“平行关系”或对应关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某一新课题的“初始能力”和“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学生某阶段的“终结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及时灵活地加以调节,以求得教学同步.
3.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相长”关系,而是渗透师生情感作用的教学关系,教师与学生情感活动的互动,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基本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存在差异,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的真诚、理解、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进程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关怀、理解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当教师在教学中,由职业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当学生也从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时,双方就超脱了“有用”的功利观念,转入“移情”和“无我”的超功利意境,教学就进入了美的境界.
4.教学互补
教学互补,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相互适应与配合,达到彼此受纳的境界,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达到高度的和谐.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过程,要按教学计划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现教与学双方活动的适时调控,并让教与学在方法上彼此适应和配合.比如在“概念学习”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就需要更多形象化的教学,需要更多活动式的教学,需要更多及时练习与反馈.而在“巩固练习”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强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增大,就需要更多的讨论式、自学式和独立探究式的教学.教与学在方法上的互补的标志是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教与学的调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时时有信息的交流,我们应该追求这种信息流的稳定,同时这种信息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按照这种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自己教与学的活动的步骤、方式、速度、方向和进程,在教的方面,需要调整教学要求、进度,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课与矫正教学;在学的方面,则主要强调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安排^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缺补差等等.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六
2.1 选择适宜的病例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坚持“深难度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胸痹”为例,就教材内容而言,胸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阳虚衰,但在临床上单一病例并不常见,大都是多种证型错综复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胸痹”章节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将其和临床紧密联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名老中医医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分析病例的能力[2]。
2.2 做好病例讨论准备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体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编写成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呈现本堂课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新课题内容,提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病史与资料,结合病案大纲展开讨论,对新课题留下初步印象[3]。
2.3 课堂交流讨论,纂写病案讨论报告
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中医内科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新课题主题,巧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采用演讲答辩形式,以某病例为例,就其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注重辨病与辩证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相关知识点确定病名,准确把握辩证的关键性,学会缩小辩证范围,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患者各方面资料,比如,神、色、形、态、舌,准确了解患者所疾病的主要矛盾,客观分析其病性、病机,相互探讨该疾病诊断、鉴别、用药等问题,制定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病例,纂写对应的讨论报告,为日后临床工作做好铺垫。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要结合专业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确保毕业后顺利走上医学岗位,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以此,改变中医内科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七
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论文
一、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应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央音乐学院的刘沛曾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角度,还是从音乐对年轻一代的促进功能价值的角度,都还未达到一个正常学科在学校应有的地位。这句话虽然较为片面,但却是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学生的音乐水平普遍较低。而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理念落后、模式陈旧的误区,尤其在专科院校中,诸如钢琴教学重技巧轻伴奏、声乐教学重唱法轻音乐感受与表现的培养等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升。目前的这一现状急需应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加以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符合21世纪的以人格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其强调的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全面性及平等性给新时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完全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乃至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的本质
贝多芬之所以热爱作曲,因为他认为通过作曲能将其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映加以释放。的确,音乐是关于人的活动,是抒发人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力地强调了音乐与心灵的交流,并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抒发情感的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应该从内在心理出发。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够从学前儿童的内心出发,以游戏为出发点鼓励其玩合奏,由此便能从玩合奏中产生并感受音乐。如此一来,音乐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核心便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奥尔夫教学法符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接受与认知规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都在18岁左右,通常都是在通过高考后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缺乏对音乐艺术的学习经验,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时,不适宜过多强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而应该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其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音乐教育的目的还包含对学生示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表现的能力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值得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加以借鉴的,因其很好地克服了原有音乐教学中的“专业化”、“技能化”倾向,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奥尔夫音乐法把“适于儿童、适于开端”作为“原本”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能使其尽量摆脱音乐学习的忧患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达到心灵与音乐的交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始终坚持“原本性”教学,回归音乐的本质
从以上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论述中了解到,音乐本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即便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音乐的表现形式已逐渐脱离最原始的生活形态,但其仍是人的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必须始终贯彻“原本性”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过分重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心理的感受与体验去学习音乐,并表现情感。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原本性”的音乐是结合了动作、语言及舞蹈的音乐,是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演奏,通过引导学生作简单的身体动作,让学生体会放松与自由的感觉,并随音乐旋律进入音乐世界中。这对于音乐热情及技能缺乏的学生而言,是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如:在《瑞典狂想曲》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提示的情况下先将乐曲播放一遍,并观察学生的反应;在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后,教师应给学生关于乐曲中描述园丁与花朵故事的提示,然后播放第二遍,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表现园丁与花朵的节奏;再次,教师要将乐曲播放第三遍,并要求学生将之前设计的动作在原定或花朵出现的时候表现出来,尽可能与旋律节奏一致;最后,教师要通过第四次播放乐曲,而引导学生在之前设计动作的基础上设计有代表性的动作,并使之与音乐的节奏变换相吻合。在以上一个较为简单的奥尔夫教学的片段中,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自己的简单创作,并体验到音乐艺术的浪漫气息。另一方面,为了回归音乐的本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尽可能地寻找适合该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切入点。相比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功底与技能,且欠缺足够的艺术表演经验。但其却都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转换教学的视角,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情感需求方面找准教学切入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综合教学内容,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拥有学前教育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音乐素养及综合艺术素质的人才。因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多种学前教学内容综合下开展的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
1.突出学前教育的职业特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都将成为启蒙教育阶段儿童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前儿童将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然而,学前儿童的年龄极小,其学习音乐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自我展示的能力。因此,要想在一群活泼好动的学前儿童中开展音乐教学,就应该秉承这一目标宗旨,通过让其参与音乐,而感知乐趣并激发热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突出儿童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教学理念,加强对音乐教学领域资源的综合,使教学内容的重点能从学习音乐知识理论与技能方面转为音乐素养的培养上来。如:教师在音乐节奏的教学中,要适当加入儿童类型的曲目节奏以及民族儿童歌曲节奏,加入儿童音乐典型作品欣赏,进而学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能逐渐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
2.积极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音乐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对于音乐的教学是对音乐与文化的共同学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要重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先选择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易于儿童接受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悟作品传达的文化情感。如优秀的广东民间音乐《落水山》、来自藏族的索朗旺姆的《洗衣歌》、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这些优秀民歌作品之所以精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歌曲对当地民族文化及历史的展现,传达出歌唱者内心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讲授其音乐理论的同时要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文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高校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音乐艺术创作的动力,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教师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不断丰富其教学方式与手段,故事演讲、朗诵、情境演示及配乐训练等都应该被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与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儿歌弹唱的同时融入情境创设和游戏编排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参与实践。以《三只小熊》的儿歌为例,教师可以分别安排每组学生负责歌曲弹唱、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创编音乐游戏的成员。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每组成员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这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教学环境中,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即兴的创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种恰到好处的评价方式通常能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服务于学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同样应该有针对性、客观性及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收获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成果。笔者认为,教师要科学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音乐教学的评价思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多元评价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评价工作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经验,并在客观详细的评价标准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评价还应该考虑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将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想象创作等因素列为评价考核的指标。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八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2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九
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摘要:21世纪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传统的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世界意识以及国际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作用越发明显,在我国英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本质就是要求师生通过不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初中英语的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中,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一、国内外对师生课堂互动的研究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课堂的师生互动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这对认识和了解课堂的师生互动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在西方的教育社会学中,有专门研究师生互动的行为。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的分类,根据互动的主体地位来划分,等学者依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将师生的课堂互动分为知识中心式、教师中心式以及学生中心式这三种。利比特与怀特利用动力学中的一些原理将教师在课堂的互动行为分为权威式、放任式以及民主式。而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则将课堂上师生互动分为“浪漫型”互动、“娱乐型”互动和“训狮型”互动这三种类型。从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研究,弗兰德斯则将师生的互动行为分为教师接纳学生感受、提问、发出命令、表扬、讲解、延伸学生想法以及批评、维持纪律和学生的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1]。
国内的学者结合我国实际的课堂互动情况和依据相关的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为有意识互动和无意识互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则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为师生互动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实现的工具以及师生互动的结果显示。
对于课堂师生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随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交流而产生的关系。根据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siberman 将处于教学情景中的师生关系分为:依恋型、关怀型、冷漠型和拒绝型。则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分为亲密、依赖和冲突。有更多的学者认为要想使得教学有很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感到学习有所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快乐,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
对于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则有很多,有的学者研究侧重于教师,发现教师的言语和交流方式对课堂互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的学者也对教师的风格进行了研究,发现喜欢经常鼓励学生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喜欢,而经常采取惩罚手段的老师则导致了消极的师生关系。我国学者佐斌则把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分为四类:观念因素、背景因素、特质因素和任务因素。这些因素都对课堂师生互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互动起初是指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是关系,后来被逐步引入到语言的教学当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教学的过程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课堂的互动曾被定义为在语言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之间各种性质以及各种性质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
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师生互动的本质在于交互。传统的师生问答只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并没有达到互动需要的效果,这种问答的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对流,教师在提问之前往往会预设答案,而对于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正确或是错误的评价,教师很少参与学生思维过程。创新的师生的互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和思维产生共鸣以及不断交锋的过程。
师生互动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平等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互动的主体,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共振性,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思考的过程,并且表现在行为或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反馈出来,而教师借助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推进教学的过程;交互性,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单向交流;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提问形式,互动可以由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发起,通过问答、讨论或是开放式的形式进行互动;连续性,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连续的,循环往复的,不在是独立简单的提问过程。
三、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一)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课堂师生的互动是一种语言交际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课堂师生的互动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载体,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一种工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来进行英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互动是一种双向交流,创造了双方可以进行意见交流的机会,促使双方进行协商和调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课堂的互动不仅需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也需要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意思。理解和表达正是英语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师生的课堂英语互动借助于阅读教学和听力,师生互动可以有效的运用到学生的日常英语听说读写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互动是人与人交流的活动,能够促进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交流,课堂互动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进课堂的互动,而良好氛围的课堂互动也能促进师生情感的培养和发展。
4.提高教学的效果,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课堂互动,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会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学生也会期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民主的互动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二)影响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
1.教师因素,教师对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包括特质因素、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行为因素、知识水平因素和观念因素。特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龄、智力水平和性格等。情感因素则包括教师对所有学科的情感、对生活的情感、对学生以及对同事的情感等。知识因素包括教师的文化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教学水平、教学措施和手段等。观念因素包括教师的职业观、教育观以及评价观等。
2.学生因素,学生对课堂互动的影响主要有特质因素、观念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和学习行为因素等,特质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智力水平、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观念因素包括教师观和同学观。知识因素则包括课外知识、原有的学习基础等。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师、对生活以及对同学的情感。
3.背景因素,背景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微观因素是指学校班级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室环境的布置、家庭氛围以及所处社区的环境等。宏观因素是指社会历史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特点等。
4.教材因素,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教材的内容,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趣味性以及难度直接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自从新课改以来,教材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贴近学生的学生,适合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促进课堂的互动。
四、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分类
(一)根据互动主体的关系将师生互动分为:
1.师个互动,就是指教师的行为向学生个体的互动,目的和对象都比较明确的互动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教师要求与学生的反应、教师进行评价则学生给予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接触和个别的辅导等行为上。这种类型的互动明显的显示出了教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偏爱以及偏见,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和评价[1]。
2.师组互动,这种互动行为主要是指教师行为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和评价。这种互动形式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占得比例很小。
3.师班互动,是指教师行为面向全班学生群体的互动行为。在这种互动行为中,学生可以反应教师的行为,属于集体的一种行为,而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一般这种互动在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课堂授课中常见。
(二)根据师生互动行为的属性,可以分为:
1.控制-服从型,这种类型是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本质是控制,控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一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采取民主合作的方式,但是归根究底主要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而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就是对教师控制行为的回应,称之为服从。服从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行为的`一种控制规定。
2.控制-反控制型,这种互动建立在学生服从的基础之上,学生以自身的服从行为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不服从的情况,这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转化为控制与反控制,如果学生的反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就会发展为相互的对抗行为。
3.相互协商型,这种互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为了到达学习的效果或是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就会由相互对抗转化为相互协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的人际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受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的规定性影响。
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比较频繁,而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则较少[2]。教师在安排互动的内容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并在评价的时候给予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评价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给予正确或是错误的评价内容。一旦互动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就会立即转而提问其他的学生。这些做法看似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是这种存在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生之间互动的不平等性,是一种小范围、有条件的互动,这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很不利。
(二)非语言互动行为的缺乏
课堂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互动上,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讨论、提问、回答等,而非言语互动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体现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交流,手势和身体姿态的语言等。在我国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倾向于言语的互动,而忽视了非言语互动的重要性。非言语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是对言语互动方式的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或是身体姿态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师生的互动中,充分利用非言语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在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师生互动的模式比较简单、互动存在的差异较大、并且非互动言语未得到有效的重视等问题,所以教师要在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后,不断反思教学中互动教学开展的实际效果,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大大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等,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也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季薇薇,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16期:35-39
[2]王金芳,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6期:46-48.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题目篇十
数学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师生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施教模式.若按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众多的数学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学生中心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和师生合作模式.“学生中心模式”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但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智能结构.“教师中心模式”则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有严密的计划安排^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经济高效、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容易出现诸如“盲从”、“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失落”等问题.因此,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在大声疾呼:教师和教科书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应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师生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实施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用互动的形式重塑教学过程,就是要突出和重视“学”的主体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启发每个学生充分地与学习材料互动、与学习伙伴互动、与社会环境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平等民主、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可以说,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与学生平等地、协商地交流,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第二,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爱和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心理前提,情感在互动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能弥合师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要赋予学生一种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学生心灵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以学生化的心态和行为参与到师生的交互中去,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信任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同时也给自己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教师要学会作创造性的评价,鼓励创造性财富的萌芽;对学生在交互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不能奚落嘲笑,要充分肯定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份,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交流的热情和信心.第四教师要投入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用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起学好数学的热情,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进行情感教学的氛围.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第一,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一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上,教师除了就课本所学知识和学生进行探讨外,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克服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取得教书育人双丰收.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合作双方都是学生,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达到双方积极活动、积极思考的目的,从而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和流畅.第三,教师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多方向实现,如主讲、助讲间的合作与交流:集体备课商讨最优的授课教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开启思路,取长补短.
3.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变封闭的、单一的教材内容为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明确而且具体.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教学活动的要求和目的后,教学活动才可能朝着有效互动的方向发展.第二,问题要有新意.学科前沿的、与学生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生动精彩的问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使问题呈阶梯式递进,并保持每个问题适当的跨度,由学生发挥思维去“填充第四,把握设问的时机.一般而言,问题主要设计在重点、难点、转折、联系、创新应用等关键处,但应随机应变,切勿拘泥程式.比如,有的学生在求导中偶然发现,所求的奇函数的导数都是偶函数,这时,教师可顺势提问:对于一般的奇函数f(x)它的导函数/(x)是否一定为偶函数?进一步去问:偶函数的导数又是什么性质的函数呢?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水乳交融.
4.实施计划导控,增进师生互动的效果
成功的师生互动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实,“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诱导启发.”因此,必须实施计划导控,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为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有序的、分步骤的学习活动,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计划导控的基本流程是“任务驱动、方向定位、自主研究、反馈审核”.任务驱动”是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研究任务,促使学生为圆满完成任务去自我学习.比如,为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可给出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自学后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阶段内容总结等来引导学生自学.“方向定位”是为保障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先进手段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以此来圈定学生的学习范围,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防止学生偏离方向.自主研究”指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分析问题症结、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反馈审核”是指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审核,确认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控.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和章节测验外,还有章节总结、专题的学习体会、阅读摘要等作业形式.上述各个流程间是顺序继承和相互作用的,通过合理配置就为完满的师生互动提供了切实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