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八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就业为基本目标。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观念上的更新,中职音乐教育及活动也迅速成长起来。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将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还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少数学校尚未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还未得到普及。
1.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
音乐可以鼓励人们正确对待人生,调节人的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思想行为。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可使中职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洗礼。广播站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可利用这个窗口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音乐应该是积极向上、富有热情的,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有充沛的精神,以最饱满的情绪迎接新的一天。例如,维瓦尔第的弦乐四重奏《四季》中的《春》,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听着这样轻松快乐的音乐,整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以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开始新的一天。午休时间则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如肖邦的圆舞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都可让校园充满温馨,使师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下午放学后也可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以及表现家庭和睦、温暖的歌曲。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独唱曲《渔光曲》、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让学生在愉快中回味、结束一天的校园生活,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
2.音乐具有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音乐的知识,还能培养、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品性。它以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还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通过美的教育影响人的道德意识与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信念和理想,从而指导人的行为。合唱节作为学校一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已经开展了16届,这是以班级为团体进行的合唱比赛。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和集体观念不强,一般不大关心班级事物,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逆反心里严重,不会与同学合作。只要是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组织的过程中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音乐却具有特殊的魅力,几乎没有学生不喜欢音乐、不喜欢唱歌,因而合唱就成了最好的集体活动。
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各班学生从选定歌曲、排练、租服装到最后的表演,学生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他们自发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都出谋划策,争取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完美。很多班级会邀请笔者指导他们排练,此时可趁机向他们渗透合唱的概念,以及与独唱的区别。合唱的要求是所有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唱,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不仅唱好自己的部分,还要学会听别人唱的部分。当大家的声音达到统一、和谐时,才是真正的合唱。合唱比独唱更难,这也是合唱的魅力所在。通过对合唱的了解,学生慢慢开始尝试合作,寻找和谐的声音,统一的节奏,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精神。
新年音乐会、五一音乐会、十一音乐会也是学校的传统活动。音乐会的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欣赏优秀音乐的机会。除了师生表演的节目外,还邀请了专业团体的演员为我们带来更为精彩的演出。中职生很少听过真正音乐会,不懂得音乐会礼仪。平时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流行歌曲,对于器乐、美声、民族歌曲都不太了解,他们对于古典音乐、民歌有所排斥,觉得这些不适合他们欣赏。可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提高审美能力。一首圣桑的《天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所有在场的学生和教师都静静地聆听,一下子就被这么美的音乐所吸引。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想了解这首乐曲的具体内容。其实古典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
3.音乐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通过欣赏、亲身表演,在实践中去感知美。中职生的学习比较轻松,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艺术节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自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特别是有些学生的其他成绩并不是很好,但他们却能从音乐中找到自己,找到信心,让教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星星,他们都同样耀眼,能放射自己的光芒。“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音乐、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是非的鉴别能力,使学生能自觉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音乐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不断的音乐实践、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探索,用自身的特点对于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民族音乐教育及实践路径探讨论文
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崇拜外来音乐等。我们从整体区域出发,探索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路径,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一、在音乐课堂中激趣
1.利用名人效应了解民乐魅力民乐、民歌离当代学生的确有一段陌生的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喜好来入手,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来步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菊花台》《青花瓷》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我们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出周杰伦音乐中的一些中华民族音乐元素,并让学生懂得这些作品是西方rap节奏元素与中华民族音乐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不但会唱,还深知原来流行歌星周杰伦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乐旋律主题和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的音乐观。
2.创设有趣比赛促进主动参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分小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比赛的民族音乐方面的音像、历史背景资料。在活动中,让学生用充足的例子来说明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二、在欣赏教学中育情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千百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紧紧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便是抓好音乐欣赏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启发联想等方法进行引导或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等,推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把学生融入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景中。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当然,要注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难度递增的中国优秀民乐曲目,形成固定的民乐教学欣赏序列教材。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音画共赏在民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用单一的器官――耳朵来听音乐,不如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理一六六教学管理边“看音乐”。学生直观地看民族管弦乐团中有哪些民族乐器、那些投入自如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1.建立艺术团队建立艺术团队、以表演促提升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组织民乐队、合唱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或参加各级民族音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比如,有学校建立民乐特色团队,内容包括民乐队、鼓乐队、笛文化研究社等。我区就有一所小学从开始建立第一届民乐特色班,十多年来,已经有八届民乐特色班从校园里走出去,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民乐汇报表演;定期举行民乐欣赏专场音乐会,对全校进行民乐演奏赏析;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向国际。
2.请名家进课堂请名家进课堂、学唱乡音乡情新课标提出: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将有本地特色的、有审美教育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掌握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无锡是民乐之乡,培养了许多民乐巨匠,同时也是戏剧泰斗荟萃的地方,但目前我们身边能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对于锡剧断层的现象,我区有一些小学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唱无锡传统锡剧,通过乡土、乡音、乡情等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乡丰富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教师的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也提升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研训
1.逐层组织培训,增加民乐修养目前,在职音乐教师中很多都是中等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想再进修学习可谓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也就很少有教师能有为个人的专业素养而去执着的追求了。我们针对区域内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是否参加进修、个人追求、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师徒结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师的再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有关高校音乐专家、音乐教研员、民族音乐研究人员来我区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市区外出学习,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2.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增强教师施教能力为了把民族音乐的精华与魅力传递给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开展了中青年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区级、片级和校级三级观摩,研讨、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模式,把握民族音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有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法设计,让民族音乐教学展现别样风采。在目前的音乐教育形式下,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需要在实践上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认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应该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地位去认识和理解,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必须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作者:张红 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音乐教育实践的普及论文
【摘 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大众,但大多爱好音乐的人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仅限于模仿学唱。普及音乐教育,让爱好者有自己的“音乐工具”,从而丰富人们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音乐教育;群众文化;实践
音乐教育,就是让学习者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研修,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具体地说就是服务爱好音乐的人群,让他们在喜欢、追求、演绎音乐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实用工具。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演唱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各种声乐班、舞蹈班、戏曲班、器乐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怎样使音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普及和发展?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剖析这个过程。
一、基层群众对乐理知识的生疏,导致辅导的效率低下
作为文化馆辅导老师,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文艺辅导是我们的职责,在朝阳县28个乡镇中,群众自办艺术团体达二十余个,多数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近年来,朝阳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大地放歌”为品牌积极的开展起来,可在辅导过程中,群众对乐理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歌曲、戏曲唱腔学习领悟较慢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辅导进程,同时,也延误了演出的时间,造成了各乡镇演出时间的冲突。以朝阳县古山子镇的“康怡大妈”演出队为例,在辅导她们学唱的过程中,这些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大妈们,没有一个识谱,就连简单的乐理知识也不了解。所以,在基层的文化群众中普及音乐教育,让基层的文艺群众懂一些乐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这些群众文化辅导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辅导中注重对辅导对象增加一些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那么,在未来演出的实践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多种艺术发展
音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结合实际,立足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艺术培养,最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活动策划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型人才。但就目前而言,具备这样条件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群众文化辅导领域少之又少。我们朝阳县文化馆文艺辅导部,目前有辅导员八名,担负着全县28个乡镇三百多个行政村近千名群众的文艺辅导任务,每年下乡辅导调研达二百余人次,行程千余公里。由于辅导人员的缺乏,导致我们的辅导质量不高,群众的艺术水准必然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如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三、以教学辅导实践谈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众所周知,音乐对人的素质影响是极深远的,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纵观古今中外,在艺术教育领域,无数的.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人的灵魂启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传播条件。朝阳县是个农业大县,28个乡镇的学生都处在偏远农村,由于受客观环境限制,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严重欠缺的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建立艺术培训基地,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学习文化知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文化馆为了普及音乐教育,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在部分基层的学校建立起了艺术培训基地,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进行声乐、器乐、戏曲等艺术方面的培训,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欣赏和陶醉中,渐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多利用网络空间歌曲传播速度快、音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让学生们在娱乐当中接受音乐教育。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如:识谱教学,则采用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借助简便易学的葫芦丝、电子琴等器乐工具的辅助来理解简谱和五线谱等乐理知识。此外,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们还使用一些音乐律动的舞蹈和手语操等艺术形式,这有助于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接收与训练,让音乐节奏配合拍手、跺脚、抖肩等舞蹈语言辅助练习,将枯燥的教学变为丰富的实践,让学生们很自然的在游戏玩乐中掌握了音乐知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此外,还针对不同意境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如:学唱励志的歌曲,让学生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学唱爱国爱家的歌曲,让学生树立博爱的情怀;学唱军旅歌曲,让学生树立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种音乐教育的普及,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让音乐的大门在所教授的学生们中间开启,让音乐教育促进学生们的智能开发、品行培养,让学生们在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健康成长,逐步养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纯洁优雅的风格,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品格得到了升华,让更多爱好音乐的人因音乐教育而受益。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四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论文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论文【1】
摘要:我国幼教培养日趋高教化,而幼教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却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出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
文章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引导的角度,介绍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价值和作用,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找到更加明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
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
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
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
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
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
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
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 世纪90 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
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
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
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
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学前专业音乐技能课从教法上在全国的很多学校都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师范性、基础性、多元性”和学前特色“认识不透,突出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智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也很难适应当前幼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
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规划职业生涯为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和实训基地,以音乐审美心理引导为核心进行知识结构的提取、分析、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理论学习阶段得到加强和巩固。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是集艺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要在表演、塑造、鉴赏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音乐技能知识,通过接受艺术熏陶创设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来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使音乐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同时,音乐技能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育形式,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引入到音乐技能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这将对学前幼师教育的培养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2】
摘要:随着幼儿音乐教育不断的受人们的关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幼儿教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问题 策略
1.引言
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可以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因而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就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综合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审美教育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能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目前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一次声乐公开课上,教师教授的是《渔光曲》,在学习歌曲旋律的时候,教师示范后就带领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曲谱,但是由于这首歌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每一段旋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学生在练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纠正过多次还是唱错了。
这时候教师觉得很恼火,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消退了。
为了完成上课的任务,最后老师不得不将就填词带领大家又唱了几遍,匆忙地结束了课程,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很不理想的。
如果老师在教曲谱之前让学生们先自主研究一下这三段在选了与节奏上的区别与特点,让学生们对歌曲先有所了解,然后演唱的时候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
这样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2.2教材选用不当
我国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五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关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的和智力的开发。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聆听
接近音乐的.开始,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动体操
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总之,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六
幼儿民间音乐教育
一、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
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民间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于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民间音乐为幼儿创造了更好的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音乐感染。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生活知识技能。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七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一、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现今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教唱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方面有所欠缺,与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脱节。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实践机会
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音乐素养。实际上,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实践课的安排就有所欠缺,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实践课。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对音乐实践予以忽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亟待改进。
(三)音乐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虽然一再提倡教育模式改革,但是因为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多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固守于传统,缺乏创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四)高校音乐资源缺乏,阻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步伐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来看,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缺乏情况。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在音乐教育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是从我国高校总体音乐资源配置程度来看,音乐资源缺乏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音乐资源的缺乏使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受到限制,也阻碍了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独立的教学机构
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根据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的实际,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高校的教务处负责对本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地位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应的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
(二)构建和完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要实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配合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执行。音乐课程的制定要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征,根据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堂上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主要指基础性音乐知识的教学,如音乐入门、音乐创作、音乐乐理、歌曲创作、声乐知识等。
2、音乐技能教学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中发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音乐演唱和音乐演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掌握音乐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
3、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十分有利。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作为独立的必修课程存在,课程设置不仅包括器乐欣赏、声乐欣赏,还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相关的乐曲欣赏,内容可涉及到多种音乐种类和多个国家的音乐风格。
4、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
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课外艺术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有说不同,首先,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在专业性方面不能与专业院校相提并论,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技能。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其次,高校的教学对象是青年学生群体,正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药注意音乐对学生在文化层次上的正面影响。在对音乐作品欣赏的同时更是对音乐风格、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新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审美价值及所具有的功能,将最能表达人类优秀文化的音乐讲授给学生。
三、结语
高校要实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还要注意音乐资源的配置。重视音乐设施的完善,不断充实音乐教育资源,同时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高校领导层、教学管理层、教师共同重视和配合,将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贯穿落实,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八
中职音乐教育与道德素养论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判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艺术形态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性情、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激励人的斗志等。音乐以文化、娱乐方式影响道德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一、中职开设音乐课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大多是文化课基础薄弱,世界观、道德观更趋于社会化,大多数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习俗,学习上有困难,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群体,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有义务,也有信心为这些学习上有上进的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自信其力,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不仅要使学生真正地学起来,更要注重课堂上的反馈,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他们的本性,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为满足社会多结构、多层次人才的需要全方面教育,全面地发展个性,完善职高生活。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教育首先是审美教育,音乐文化教育,启发人们对音乐美感的感知,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精神振奋,豪情满怀,随着旋律铿锵有力地进行,进一步激发人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深深感受音乐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每周一的全体师生升旗、唱国歌,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是先辈们用鲜血乃至生命
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好时光,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学好自己专业,报效社会。
三、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魄力,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一首乐曲之所以源源地流长,一方面是悠扬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感染着人们,另一方面是好的情境创设即特定的环境下创设出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一个人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心态对学习音乐乃至其他都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职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形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爱议论流行音乐,爱追时尚、明星,如何引导学生是关键,譬如,在歌曲《隐形的翅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主人翁事迹,了解人性的.伟大、坚韧,不要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磨炼自己的德、行。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入较大的影像、视频信息,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自强不息,不屈命运的抗争,这样与学生情感交融之后产生共鸣,带上了情感,灵魂深处得到升华,学生才会感受音乐作品的伟大并受到较好的感染。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阅读有关古、现代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十面埋伏》《黄河大合唱》等,熟悉古代的楚汉战争,我国近代史的抗战史,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光辉的伟大事业,一代又一代的先辈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我们学生没有理由去浪费青春,燃烧生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有所提升。学生的点滴成长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发掘,每个人的差异体现要教育者去发现,加以鼓励,使学生感受关爱、重视、尊重,在中职学校有成就感,才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四、通过学习音乐,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遵规守纪
现在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养尊处优、我行我素,听不得别人规劝,作为教师应在音乐活动中调动主观能动性,如学校组织的合唱练习,要求整齐划一、节奏准确,声音要和谐统一,音高准确,情绪、速度一致,要求所有参与者要绝对地密切配合,而且要统一行动听指挥,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练习,一小节一小节要求,枯燥而乏味地练习,一首歌要一两月完成,锻炼过程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约束力,这样学生才会顾全大局,形成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等,通过大型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如: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多的是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精神,体现和谐大家的温暖。
总之,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要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取长补短,以符合大众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感的培养实则是对人全面修养的训练过程,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会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深化的意义是塑化一个人的身心,开阔视野,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升华人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音乐教育与道德素养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