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感恩反思(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感恩反思篇一
开展感恩教育 培养感恩意识
【摘 要】: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
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汉初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尽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人,以优厚的瞻养以报其恩惠。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在国人心目中正日渐衰微,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
现在,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学生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
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学习感恩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感恩的故事、畅谈故事感想或书写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从而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记得有一天班会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班级中鸦雀无声,显现了难得一见的安静和认真,我知道文中的某些段落或事例已经触及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纯真,感恩意识已有所觉醒。
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说起了下列反面案例: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山砍柴时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老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治腿,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背他上学放学,此后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供他读完高中。然而,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从未回母校看望过自己的恩师,甚至连一张贺年卡都未曾寄过。两个案例读完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作业:哪些事值得我们感恩呢?有学生说:“我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我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有学生说:“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有学生说:“多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在他们的节日里,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份表达‘感恩’的礼物,并真诚的说‘爸爸妈妈辛苦了’。”
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通过谈话,教育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从而使他们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
二、教师以身作则,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的道德形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证,使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范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常以教师的行为、品德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在平日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首先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1.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
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情感深处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健全与完满程度,不仅直接承载着教育理念的“朝向”,更关系着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命运”。只有教师能够蹲下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才能始终如一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感情线上,也才能使师生情感与心灵深处达到最微妙的相互融合与共鸣。爱并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而且这种爱,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使学生学有榜样。
2.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的尊重者
就现代心理学而言: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一旦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会发展。就现代教育而言: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结合感恩教育,我们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和学生一同喜怒哀乐,一道共同成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以心换心地述诸心灵,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现自我的独特才能与价值,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朝向自我人生的完美发展,他们就会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也就更富有实效性的效果。
三、参加感恩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从实践层面上讲,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师者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 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回忆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从中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句问候或自己做的礼物。重阳节,去看望老人(可以是敬老院或镇里的孤寡老人,也可以是自己的长辈)。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也让学生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
2.利用班会开展感恩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未“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贮备少,其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并能在思想上留下烙印。因此,通过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表演感恩的小品,诵读感恩的诗歌,替父母算一笔培养孩子的教育成本,讲讲我身边的感恩故事„„
3.从生活细节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中明白要对身边的人心存敬意和感激。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每天向家长问好,为长辈倒茶、递上洗净的水果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孝敬父母;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尊敬师长;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将来能够拥
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借助所有可用资源,抓住挈机,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使感恩行动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职勇·《感恩的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2】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中国德育·2006年版
【3】碧冷·《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幼儿园感恩反思篇二
幼儿园感恩教育初探
【摘 要】: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幼儿感恩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本文通过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当前孩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方法与策略
不久以前,发生在我眼前的情景一直让我难以释怀,如鲠在喉:放学了,小朋友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但是林林还没有人接。他一直是奶奶接送,早上入园时经常听见林林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奶奶每天都是顶着烈日,早早的在幼儿园门口,等着开门接孩子,偶尔奶奶来晚了,排在第二三个,林林便会满脸不高兴。今天有些意外,小朋友们都走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候,教室门口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口的喘气声,林林的奶奶来了,满头大汗。“宝贝孙嘞,奶奶把时间看错了,听到楼底下楠楠在说话,才知道已经到接孩子的时间了,宝贝莫生气哟„„”奶奶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抱孙子。一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出现了!林林冲过来对着奶奶又踢又打,奶奶毫无防备,重重的摔在地上。尽管如此,奶奶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的向孙子道歉,并试图去抱他,但孙子依然不依不饶的发着脾气!完全不管奶奶摔在地上痛苦的表情。这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才对!
从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来看,智力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错,很难和眼前这个蛮横无理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这么出人意料的行为?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在反思,幼儿园教育缺失了一项很重要的东西——感恩,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让感恩教育扎根于幼儿的心里” ?并让孩子把“感恩自然流露于生活中” ?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一、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可是为什么在幼儿园看似很乖的孩子却认识不到更做不到这一点呢?
(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 1 “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早上爷爷、奶奶背着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已是司空见惯;在家里追着孩子喂饭也是习以为常的,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吃„„做为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家的孩子。为了孩子都会全力以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都是无条件的给予,一厢情愿地付出,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顾一味地索取,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孩子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
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很多家长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感恩”成为一个盲区,孩子不知道感恩。
孩子从小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一切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没有过“来之不易”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别人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一种恩情。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失去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家中是“小皇帝”,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到了青春期,甚至动辄出现自杀、离家出走、厌学、与父母对抗,看似是“孩子不听话 ”,而本质则是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孝顺老人、不懂关爱家人,不懂回报社会。
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 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
二、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 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 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
(一)家园共育,形成感恩教育的良好人文氛围 1.家园配合,和谐共育。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训有“羊跪乳,鸦反哺”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为人之本,让孩子知道一生中对他恩情最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是必需的。父母亲给了生命,辛勤的养育,细心地照顾。衣食、关怀,都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真情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懂得了这些才会珍惜父母所给与的一切,才会关心并爱着自己的父母。
但是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在家里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两面派,家园表现天壤之别,家长头痛不已。有的家长反应在家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总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就什么都不干,到了幼儿园为了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则乖巧地不得了。针对家长们在教育方面出现的很多困惑,老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感恩教育宣传资料向家长分发,包括: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小故事、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小窍门以及孩子感恩教育缺失所引发的恶性案例等等。这些资料可以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增强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2.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一个人感恩能力的高低和热情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以往的感恩经历。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父母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们深知,在感恩教育中,我们无需告诫幼儿去感恩,我们只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感恩的关系。通过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的也会这样去做。
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通常由教师和家长来担当,教师与家长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表示感谢,与同事、长辈、孩子说话,态度谦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关爱而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得到关爱和帮助后要求孩子学会感谢、感激。平时生活中不无辜迁怒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谐的状态。家长在家中可以不时地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将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到处充满浓浓的爱意。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是调皮的,温顺的,甚至于智力落后的,都时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呼声。在 3 孩子缺勤的时候及时打上一通关切的电话,在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给予相应的照顾,每天早上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在家人和教师有意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印在大脑之中,长期耳濡目染这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孩子们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感恩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内化于人格之中。
(二)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1.感恩影片、故事、儿歌、故事欣赏,渗透积累。
教师有意识地选取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等讲述亲情孝道的感人影片组织幼儿观看。给幼儿讲述有关孝顺、关爱的小故事、古诗、典故等。宋代的岳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现了母亲“精忠报国” 的夙愿;南北朝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 ;明代的戚继光听从父亲遗训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抗倭英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饮水思源;恩重如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鸦知反哺等典故。幼儿最喜欢听故事,让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知道感恩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2.谈话交流,幼儿间相互学习。
为幼儿创设“好孩子”、“缺点不是大老虎”、“小小新闻台”’等谈话活动。在感恩主题的谈话中将幼儿及身边的人感恩方面的事罗列出来,如:有的幼儿对人有礼貌,帮助小朋友,尊敬师长,而有的幼儿不爱惜桌椅,对师长大呼小叫不礼貌,对同伴不友好,甚至打骂,提出表扬或批评。通过谈话,他知道了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心、他人的帮助都是一种恩情,他才有可能学会感恩。家长帮助收集报纸、电视节目、媒体关于孝道感恩的资料,对懂感恩,知恩,报恩的人给予称赞。新闻资料在小小新闻台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多看多听多说,锻炼幼儿口语表现能力的同时,有所感受,逐渐能够分是非、辨善恶、识美丑,变得懂事有礼貌。
3.节日组织主题活动,增强感恩熏陶
“三八” 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建党节、国庆节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孩子受到熏陶,并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感恩之心。请各行各业的父母进课堂,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知道父母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请家长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 4 集给家长端杯水、洗脚、穿衣服、穿鞋、为妈妈、爸爸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向妈妈说说心里话,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这份浓浓的感人的亲情,孩子深深地体验爱、感受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从提醒到认认真真的做,主动开心地做。建党节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影片,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娃哈哈》《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祖国像妈妈一样》《国歌》等爱国歌曲,开展《五星红旗我爱你》主题活动,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用纸和笔画出伟大的国旗,国庆节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对革命先辈充满感恩之心。
4.感恩融于生活细节,植入心灵深处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即教育”解释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孩子从学会说一声“谢谢” “对不起”开始,入园主动问好,离园主动再见,回家主动打招呼。礼貌待人,见面给别人一个微笑,交流时真挚的眼神。不乱发脾气不顶嘴,不提不合理要求,愿意与父母分享幼儿园高兴的事情。文明处事,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与同伴游戏,分享玩具,不欺负小朋友,热情帮助困难的同伴,关心同伴的喜怒哀乐并能做出回应。每天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不忘记他人的帮助。把“感恩”教育落实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植入他们心灵里。
5.创设环境,鼓励认可
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可以在家里贴一张“谢谢你”的留言版,全家人都可以感谢留言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可以在饭前或是饭后定一个“感谢时间”,家庭成员讲讲今天得到了哪些帮助。老师和孩子一起布置一面“感恩墙”,把幼儿的感恩行动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孩子想要感谢的话写在留言版上,创设“谢谢你”评比栏,提供小星星贴纸,让幼儿和家长给帮助过自己的小朋友朋友贴星星,讲讲别人的感恩故事,并进行“感恩小明星”评选,将其照片贴在班级宣传栏里。这是一种认可,是对他们优秀的行为进行确认并继续发扬。在离园前5分钟,师幼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这样的精神环境 植入幼儿的心,幼儿强烈感受感恩的氛围。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毕诚教授认为:“感恩是一种智慧, 不是与生俱来的,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培养, 学校应该将感恩教育开设一门课,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5 幼儿园作为孩子迈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要创设体验感恩,学会感恩的环境,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当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形,就会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更可贵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
幼儿园感恩反思篇三
探索感恩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责,到了21世纪的今天,感恩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学生的德育重要环节,感恩教育不得松懈。美术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其中有知识的内化吸收,也有思想的外化表达。如何在美术课程的四个领域渗透感恩教育,令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文章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感恩教育 美育 美术课程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帮助表示感激”,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牛津汉语英汉字典》则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我们可以把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的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的行为。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感恩教育意识淡薄,现阶段的小学生属于00后,10后的独生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的溺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神生活的饱满,“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学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许许多多的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的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的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感恩教育。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在美术教育的运用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云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美育的内容: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技巧,以满足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的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绘画知识。美术还涉及了文学、音乐、历史等许多人文的内容。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通过美术教学,撷自然美、缀生活美、育心灵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新人。
美术教育的呈现有不同的形式,不管什么形式都非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非常喜欢美术,总能乐此不疲,比如简单的颜色的涂抹、一个形象的描绘、一件小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们总能沉浸其中,并发掘无穷的乐趣。小学生天性“玩”想象力丰富,在“游戏”中学,“游戏”中画。这些美术活动的进行,第一步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生也乐与接受。美术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美术教育特殊的功能。
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美”包括美术教育。如果老师能在美术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能丰富他们审美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从近几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
1、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
要想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必须紧密地结合教材,抓住典型课例。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大自然,家庭生活、伙伴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第二册下册第四课《动物朋友》时,先让学生简单介绍动物朋友,欣赏到它们的可爱。然后再告诉他们动物们现在面临生存的困境和严酷的现状。学生们天真纯净的心灵马上被打动了,开始讨论人类要如何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然、学习感恩自然。又如,学习苏教版教材第二册《好朋友》中,让学生们感受友谊,并用自己的小手制作节日卡片,写上对好朋友感激的话语,诚挚的祝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好朋友。学习《厨房》时,引导学生回忆过年厨房中最动人的一刻,感受父母长辈的对自己的爱。这些生动的美术教材,在学生画画、做做、说说、演演中,自然地为他们所接受。并不是美术课不能进行感恩教育,而是怎么能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让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需要深思的。
2、在新课的导入时要灵活运用,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教学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抓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例如苏教版《水墨花鸟》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水墨花鸟的作品贴于班级窗户上,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眼前的作品所吸引,这样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我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图文并茂的讲解水墨花鸟的历史和各种方法,同时各种作品的方法,学生的动手欲望得到激发,蠢蠢欲动,并且强调注重小组合作,注重团结就是力量,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行感恩教育。
3、用美术语言,化为感恩的行动
美术语言完全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付诸行动。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的机会让把感恩的心化为行动。如学习《干干家务活》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感恩父母上,知道家务活看起来简单,其实是很繁琐很累的,知道父母忙碌赚钱养家,下班后还做家务,我们不应该只是在一旁“观赏”而是积极的去
帮助大人并且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洗碗、洗袜子、擦窗户等等。鼓励学生制作一个感恩小礼物,学生们制作了卡片及手工小礼物,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作为感恩礼物;一件件稚嫩的自制小礼物,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小卡片,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抓住教室的黑板报,校园橱窗的展版,学生手抄报上机会进行感恩教育,这些活动充满了美术语言,学生们也喜欢用,也非常善于使用,美术语言已经成了他们表现自己才能、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美术语言让感恩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动、自然地渗透在感恩教育中。
4、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进行感恩教育
要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就必须利用灵活的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美术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分为;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其中有知识的内化吸收,也有思想的外化表达。
教师如何让学生接受到感恩教育呢?并且潜移默化的接受呢 ⑴、运用媒介宣传作用,主动又巧妙的渗透感恩教育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不能只借助于空间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于教师的多媒体媒介丰富学生的感官世界,包括听觉、视觉。让其心灵得到陶冶。如《听音乐画音乐》一课时,我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快场景,并要求学生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不仅看的蠢蠢欲动,更是跳的热血沸腾,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好多孩子在课上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一些平常默默不语的学生都是抢着回答问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在那一刻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我们应该感恩祖国,感恩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
⑵、在欣赏课中循序渐进的渗透感恩教育
在美术教学当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怀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格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
感恩教育。美术作品以最直观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欣赏一幅风景画,通过构图、色彩表现出的美直接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缎子一样起伏的金黄的麦田,结满了鲜嫩果子硕果累累的果树,因为丰收而欢乐舞蹈的人们,学生能很自然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知道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再欣赏一幅表现环境被污染的画面:枯萎的大树,鸟儿展翅飞走,乌黑的河流,漂浮着鱼类的尸体,开裂的大地充满了一种绝望的气息„„
美术语言就是这样直观、震撼人心。他能让学生马上体会到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的大自然,人类不该这样。学生也能马上用画笔表达住自己的感受。在学习《字的联想》时,通过学习各种字体的巧妙夸张变形,并了解字的变形也是宣传海报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运用各种变形的字体,画了许多环保宣传画,制作了手抄报,号召大家保护坏境。不乱丢垃圾,多种树,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等。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并且有了感恩的行动。
⑶、在美术实践中,轻松愉快的渗透感恩教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使美术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一件小制作,小卡片送给老师、妈妈和爸爸。通过这些实践表明,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知道了老师和父母的辛苦、辛劳和不易,从而进行了感恩教育。同时老师和父母们也感到了孩子们的爱和成长,从而由衷的欣慰和开心。也有利于师生情、亲子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⑷、在绘画课中,潜移默化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美术绘画课占的比例最多,创作画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写照,也许他不能用流畅准确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受;也许他们的画笔是那么稚嫩、笨拙,但是我们可以读懂孩子的内心,他的思想、情绪,甚至是他们的梦想。
创作画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精髓,是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部分。但是有的绘画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而易见,有的课则并不明显,所以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在教学,要有意渗透教材中感恩元素。对于教材,要认真钻研,挖掘其中感恩教育的材料。更知学生创作时,既要注重人文因素,感人的、快乐的、美好的去渗透学生们的内心
如在汶川大地震后,让学生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出一手抄报,学生们画了在灾区救援的若干场面,也画了小朋友含泪抱着储蓄罐捐款的动人情景,这次活动给他们上了感人至深、记忆深刻的感恩社会的一课。
总之,要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不但要做为一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机会。重视人文因素。把握好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学会感恩,让生命充满爱》陈剑华,邹节华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版)
2、《感恩教育理论研究》项福库,祝国超编著(西南交 通大学出版社,2011版)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幼儿园感恩反思篇四
感恩教育论文
陈梅
【摘要】“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感恩”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德报德,能够唤起人性的真善美。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伟大祖国的培养之爱。【关键词】小学生
感恩
美德
和谐
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种真诚的举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弘扬和倡导感恩文化,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感恩,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构建良好的健康人格和品格的重要途径,更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只有从小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感恩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成了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结合实践来谈一谈。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1、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拯救心灵。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自私自利、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挖掘人的本性,引导人们反思自己,使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知痛苦,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许多一直让师长们 “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2、亲子活动,唤醒良知。感恩励志教育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的孩子要么痛哭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3、感恩之心,重树信心。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时会感恩老师,他就会加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表扬后,学生更加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边的越来越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见效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4、注重心育,贴近学生。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的。感恩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过程。它立足情感培养,坚持教育活动化、活动生活化。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实现了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转化。
5、和谐社会,倡导仁爱。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环境、风气等对于模仿能力较强、认知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对于艰苦生活的理解不够,对父母的辛劳理解不深刻,却很容易受到社会中的奢华、虚荣、贪财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小学生针对穿着、文具、饮食等方面进行攀比,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心理优越性较强,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埋怨自己甚至自己的父母。此外,小学生在网络、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中获得的除了正面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些负面信息,对于社会的感恩意识变淡了,认为只有自己才最可靠。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三、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教育小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教育小学生报答父母之恩,可从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让父母省心;在双休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叠被、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自觉完成作业,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或为父母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2、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在小学感恩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感恩师生的教育,让学生对于教师、同学拥有一分感恩之情。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感激师生是强化师生情,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重要体现。为了达到良好的感恩师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对换,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辛苦与劳累,体贴教师,尊重教师和汇报教师;第二,在每一个教师节,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向教师献真情的活动,通过写心里话、写一首诗歌、唱一首歌曲等来表现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强化学生的感恩。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互相合作,组织牵手合作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做有意义的事等来提高学生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这是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朝夕相处,心有感激,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4、感谢社会的关爱感之恩。实施感恩社会的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树立感谢社会关爱的意识,强化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将心与祖国系在一起,树立报效祖国、社会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感激社会与祖国意识的建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祖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感恩社会与祖国的教育呢?第一,组织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国家历史知识的学习,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方式,体验社会对小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加强对社会的感激之情;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公益社会活动,从实际的行动中来体现自己的感激之情,强化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感恩”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德报德,能够唤起人性的真善美。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伟大祖国的培养之爱。
参考文献:
【1】林杰·《感恩教育之我见》·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徐金珍、徐金花·《试谈“感恩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践》(行懂感恩教育 促人格形成)
【3】姜峰·《感恩,我们要行动》
【4】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幼儿园感恩反思篇五
感恩于行
------浅谈班主任感恩教育1
知恩于教 识恩于心
知恩于教 识恩于心 感恩于行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在现在教育中,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里,一个个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这种过分的呵护与关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养成了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坏习惯。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是成功地教育。
一、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让学生懂得是父母赐予自己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抚养成人。让学生回想并学做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体验父母付出的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做饭等平常的事。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的话,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让父母舒心;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父母省心;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让父母开心。这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孝敬自己的父母。
二、教育学生感恩教师。
老师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领路人,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换来的只是那和粉笔一样颜色的双鬓。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教育学生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教育学生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纪律,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爱老师,爱学校。
三、教育学生感恩身边人的帮助之恩。
学生身边的人有很多:如同学、亲戚、朋友等等。教育学生懂得是亲戚朋友在或多或少地帮助着自己;同学与自己为伴,同学习同进步;即使是陌生人也好,也是在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服务,也是值得感谢的。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学会礼貌待人,学会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四、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从民族文化中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让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豪。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关怀,给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五、教育学生感恩大自然。
教育学生懂得是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就应该爱护大自然,怀着感恩的心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甚至是破坏。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人和人性的高贵之所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感恩小苗一定会长成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