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怎么写(三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怎么写篇一
1、科目内的项目设置情况
(1)便民服务运行维护服务。涉及35个村,聘请运行管护人员35人,每人每月报酬400元。
(2)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主要为已建成小农水设施维护,涉及14个村,聘请运行管护人员120人,每人每年报酬800元。
(3)环境卫生整治运行维护。涉及30个村,聘请运行管护人员157人,每人每月报酬450元。
2、亟需开展的项目设置情况
(1)村务监督委员会阵地建设。涉及35个村,每村每年500元。
(2)积存垃圾清理。涉及35个村,3000人以上的村列支4000元,3000人以下的村列支3000元。
(3)道路设施管护。涉及17个村,以实际工作量,分别列支9000、8000、6000、5000、3000元等5个档次。
(4)渠道清淤除障。涉及4个村,每村列支5000元。
以上两个科目合计1408300元。
1、镇委、镇政府成立公共运行服务专班,负责专项工作的实施、督导、考评,其中:城建办负责环境卫生整治;组织办负责便民综合服务运行维护;农办负责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积存垃圾清理、道路设施管护、渠道清淤除障;镇纪委负责村务监督委员会阵地建设。
2、9月10日,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了《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3、9月15日与所有运行管护人员签订了各类服务项目承包合同,约定双方责任。
4、加强日常管理。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定期巡查,认真填写“巡查记录,考核评分表,检查记录表及季度得分表”四表,依照得分,核定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并按时划拨。对连接三次考评不合格人员予以辞退。
春节前,已拨付保洁员工资373800元,道路设施管护资金774909.5元,另拨保洁员工资83890元,张庙、大桥垃圾集中处理6万元,垃圾板车购置178050元。共拨付资金128.22万元。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怎么写篇二
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为了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竞争力,努力使公司成为合肥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一)成立组织。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江峰任组长,副总经理张俊生、何鸣任副组长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办公室,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李光宇为办公室主任,配备专兼职人员办公,落实办公经费。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制度、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和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教育培训。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司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经营管理人员把知识产权制度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在员工中的普及率达到50,在决策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的普及率达到80;培训1名能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专兼职人员。
(四)文献资料收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中外专利数据库,以建立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的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知识产权或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要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在了解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市场状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态的基础上,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包括专利转让和许可等)、专利保护等各个环节出发,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总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专利战略。公司要以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包括商标、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种类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专利申请和实施。要以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和实施为主要内容,抓好注册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的申请(登记)和实施工作,提升拥有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增幅要达到20以上,专利实施率达到50以上。
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2月):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3月至5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做到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四落实”;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第三阶段(6月至7月):建成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专利文献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工作。
第四阶段(8月至9月10日):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试点示范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公司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提供财力支持。为了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公司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专项资金用于在试点示范期间内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有关费用的支出。
(三)邀请专家,指导工作开展。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公司将邀请省市科技厅局的有关专家指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适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帮助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协助建立和更新专利文献数据库,指导开展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怎么写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切实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xx年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xx〕141号)文件精神,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如期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项目名称: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建设机制创新
2、基本情况: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历来被称为湖南省边远艰苦地区,是于20xx年8月由原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四大国营农场及大通湖渔尝南湾湖军垦农场改制成立的一个新区。新区现辖5个乡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0所,在职教师650人,在籍学生8420人。五十年的农场体制严重阻碍了农场教育的发展。新区成立后,区委、区管委逐年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历20xx-2010年三年帮扶共建与20xx-2013年的合格学校建设,我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20个,计算机教室20个,镇中学以上学校接入了8m光纤,其他村小接入了4m宽带,实现较低档次的校校通。20xx年完成了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三所学校50个教学班的“班班通”建设。因地域、待遇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区长期师资薄弱,教师年龄、科目结构严重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今年计划建成高规格的城域网,全区20所学校全部接入1000m光纤,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完成其余“班班通”150个教室的建设任务,实现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研修能力,解决我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5年)》(湘教发〔20xx〕24号)为指南,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的原则,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彻底解决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为“数字大通湖”建设打好基础,提升大通湖区整体形象。
4、工作目标及期限: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模式。我区建设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然后在全区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加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化在优化教育环境、摸索信息化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管理与服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作用,真正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促进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经费来源: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新机制。其中,每年年初预算时,按学校公用经费的10%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户专账管理。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教育网络中心),在大通湖区社会发展局建设中心机房,该中心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中心机房为核心,接入互联网,光纤连接全区20所学校,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全区学校均达1000m光纤进校,1000m到班,真正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建成区、学校为一体的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使之成为益阳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县市级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2、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接入8m光纤,其他小学接入4m宽带,无法满足办公与教学需要。今年将每个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全部布上网络端口,1000m光纤入室,建设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推进校园网络达标建设,各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线布设到班级、备课室,学校网络覆盖每个教学及办公场所,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到20xx年止,积极创造条件,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校园网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3、加快推进网络环境建设。20xx年,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学校共50个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镇中学、中心完小建好了设备基本完备的多媒体报告厅,全区各学校均也有计算机教室,20xx年,全区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全部接入宽带,区一中和镇中心学校建立公共资源管理平台。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新技术进课堂,实现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以计算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控式教学一体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全区各学校全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在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大通湖基础教育资源网,并与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实现无缝对接,数据共享。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基础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在“班班通”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全部以局中心机房拖出的1000m光纤进校,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功能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平台,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20xx年初,建设大通湖区基础教育资源网,区一中、各镇中学心校建立自己的资源服务器及资源平台,完成各校资源共享,提供丰富的校本资源,优质学校能提供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完成实名制网络师生学习空间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并开展研修活动的人数20xx年底达到100%。
2、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室和信息技术优势,20xx年实现100%的高中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20xx年完成100%的初中学生学习空间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管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完善培训基地和主讲教师培训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使全体教师会应用信息化设备,数字教学资源和使用网络空间,达到想用、会用、活用。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育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区一中、各镇中小学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到20xx年底,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参与面达90%,课时覆盖率达60%。
(一)积极推进多媒体设备进课堂
实现中小学校每个普通教室都配有以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等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等功能;根据需要设置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二)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加快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促进全区中小学校能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辅学、网络德育等服务;100%的中小学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全面实施“下乡进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三)搭建区域信息化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建设中的教育城域网,逐步搭建起集信息发布、行政办公、业务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以及具有资源交换、精品课程、远程教学、自主学习和考试评估等功能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全区各校均建立自己的网站。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按照“分类建设、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建设学校、县市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一支由一线学科教师、学科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五结合”资源建设梯队;二是各学校对教师开发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建校本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教育社区”概念,通过教育社区实现城乡教师互学、互通、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五)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创建工作
20xx年,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管理,加强对河坝镇中心完卸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真正发挥试点校的示范带动功能。
(六)保障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素养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立足点,改进、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建立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按照“点上探索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推进上述重点工作。
(一)初始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完善我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各镇中心校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中心,由各镇中心校组织各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为领导组建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镇中心校信息中心清查和统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并上报区教育信息化办。各校要及时出台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全面启动方案中的所有项目,重点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及基本建设项目,使我区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上达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及基本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教师培训、教学应用、教育科研、技术支持、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时,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我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通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陈铁军(副区长)
副组长:易永恒(社会发展局局长)
成员:袁伏良(区计划财政局局长)
莫新辉(社会发展局常务副局长)
伍年春(社会发展局教育副局长)
徐美军(局信息办主任)
肖清林(局项目办主任)
温静(局教育核算中心)
肖宇庭(局电教仪器装备主任)
戴群联(局信息化办管理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伍年春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区社会发展局,日常工作由局信息化办负责。
(二)明确工作职责
要在健全组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规划与方案制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教师新媒体新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工作,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社会发展局信息化办统一实施,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合理,确保全区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二是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不低于10%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督促学校将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四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
(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
依托我区现有的“班班通”试点学校为契机,在河坝镇中心完小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探索的试点学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
(五)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完善按公用经费的5%建立培训专户的预算体制,其中25%专款用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确保培训经费得到保障。制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全区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区、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下乡进校培训、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培训、参加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全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
(六)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奖惩机制
制定全区学校信息化评估细则,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学校考核、教师绩效考核、教育督导内容。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效显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反之要追究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项目实施以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得以突现。
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以后,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序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得到有力支撑,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共享全区中小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整体提高全区的教学质量;降低全区学校管理成本,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2、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计算机的配备、快速的网络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学习、资源查寻和观摩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网络研修能力得到提高。经常性的大范围异地校际教研、优质课交流、学术报告和工作会议得以实现。教师普遍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4、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信息量极大丰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逐步由整合走向融合。50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