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分析万能模板
期末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能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这份“期末试卷分析万能模板”,为教师们提供得力工具。它涵盖对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布的剖析,有助于了解考查重点。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详细分析,能明确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与优势。还涉及从分析结果出发,对后续教学策略调整的建议。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教师,都能借此高效总结教学成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篇1
本次试卷由两大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即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词汇、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句型转换和书面表达,整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部分占65分,非选择题部分占35分。教材中所出现的重要语法项目在不同的试题中均得到了考查。对所有采分点的设题均为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动笔写的内容全部控制在教材要求掌握的范围内。
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当中的重点进行考察,学生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大部分同学得分较高,说明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行。
二、完成对话,选句子补全对话。难度适中,但拿满分的人不多,主要是不认真审题。
三、完形填空、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试卷来看,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还有是学生理解文章不透彻,阅读能力差造成的,所以此题得分率较低。
四、阅读理解、难度适中。阅读理解第一篇是个表格式,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第二篇难度较高,因此出错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此外就是客观因素,即试题中含有部分较难的词汇,阻滞了学生的思维。第三篇短文比较容易,从短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五、词汇和句型运用此题考察学生对句型和词汇的掌握。只有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完成,大部分同学在此题失分,导致总分数不高。从中反应的问题: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六、书面表达、试题难度不大,但基本上都未能按要求完成。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扎实,表达不妥当。主要表现在: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还有的考生只写出了几个单词,这些错误都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或产生歧义。
具体改进措施:
1、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
2、加强学生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
3、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篇2
一、试题总体分析
题型有六种,分别是填空(17分)、判断(5分)、选择(10分)、计算(28分)、图形世界(13分)、解决问题(27分),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中,基本上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份不错的试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试题难易适中,学生答题整体来看还算理想,大多数学生都在80分以上。
2、逐题分析:
第一题我来填空。
好多学生得满分,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杨老师从一楼办公室到教室上课,每一层楼有24级台阶,一共走了72级台阶,杨老师到楼教室上课],多数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差,填成了3。
第二题我来判断。
本题学生答的较好,错的多的是第5小题,错的原因是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强,没有想到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底的数值不变而高的数值在变小,所以面积变小。
第三题我来选择。
多数同学能答满分,错的.多的是第2小题和第5小题。第2小题,错的原因是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第5小题[甲、乙(下图阴影部分)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中,甲、乙的面积相比,( )。
A.甲=乙B.甲乙D.不能判断]错的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够强,没有观察到左图三角形里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右图三角形里的高和底,所以判断错误。
第四题计算
第1小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错的多的是8.54&spanide;1.7这一道,学生把小数点弄错。
第2小题,解方程答得较理想。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计算不认真,太马虎。
第3小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多数学生答了满分。失分原因是(1)个别学生不用简便方法计算;(2)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应用不熟。
第4小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6分),失分很严重。主要原因:(1)数量看不清。(2)图形的分割或拼接不会分析。(3)计算不准。
第五题图形世界(13分),考查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和“可能性”这两个知识点。本道题是这次考试中学生答的最好的一道题,大部分学生在10分以上。
第六题我来解决问题,总体来说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
(1)计算不认真,结果出错。
(2)第2小题,有一些学生将“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解题方法混淆。其实解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画出草图,是不难看出解题规律的。
(3)一部分人找不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根本不会列算式(方程)。
(4)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对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与换算掌握的不够好。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篇3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5、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士气,增进信心。我们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因此应经常鼓励,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以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效果。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篇4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分析: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50分,主观题占50分。试题侧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单元知识占16%,、二单元知识占44%,第三单元占34%,七年级上册知识占6%,如27题的1小题“焚书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2、突出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考查: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基本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如选择题开始四道题非常典型,第1小题隋炀帝开凿到运河,第2小题武则天的功绩与无字碑,第3小题四大发明,第4小题景德镇瓷都。材料分析题的27题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几影响,28题中国资本主义生关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3、难易搭配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45%左右),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选择题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题的26题都属于基础性题,材料分析题27、28需要分析思考,难度提高。基础性知识题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4、题型更科学,符合新课改要求:本次考试中
(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像14小题这种对应列举题直观性题基本没有了。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如26题“民族政策”和29题“经济重心南移”。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图画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5小题“四川的交子”、 第9小题“唐朝的曲辕梨、筒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书上直观画图知识的认识,点明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27题的第3小问和26小题的第4小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26、27、28、29四个材料分析题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较差就很难理解题意和做答。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 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篇5
一、本次试卷设计了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共22道题,每题2分,共44分。重点考查对课本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分析题共四道题,主要是文字类分析题,共56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联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合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总体来看学生答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诸如:审题粗心、书写凌乱、课本不熟、表述不清、用语不规范。
(2)学生的答卷态度有所好转,乱涂乱画的明显减少,书写较以前有所改观;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能力虽有所提高,但还须予以重视和加强训练。
四、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
(2)重基础知识、轻热点分析;
(3)重题型训练、轻方法总结;
五、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应:
(1)加强集体备课。
(2)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3)关注热点,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
各类时政和社会热点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在复习时要关注重大热点,也要关注一些冷点,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知识点,做到小切口、大容量、多角度的分析。
(4)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