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六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一
要打造执行力,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为“五勤”,即:眼勤、口勤、手勤、身勤及心勤,这“五勤”是从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习惯出发,能够做到这五点,才能够真正有执行力,否则,执行力只能是一时的,不能长久坚持下来。
眼勤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1、眼里要有目标
我们必须清楚这个岗位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最终要达成的使命是什么。当目标不清楚时,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拿破仑十七条成功法则第二条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该如何做。将今年要实现的目标不论大小写下来,等到明年看看,即使没有全部实现,也肯定实现了一部分,离你的目标进了一步。有目标总有一天能实现。
2、审视自己的工作
审视就是自我检查。所有的运动员在上场比赛前,教练们都会告诉他们动作一定要到位,动作到位是高分的保障。我们所做的事情到位了,才能体现出执行效率,否则,很可能即使执行力,但是离要求却差的很远,导致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弥补或者重头再来。
对领导来说,不但要审视自己的工作,还要审视下属的工作,有没有符合要求,有没有按照制度流程的执行;我们安排下属的工作,下属是不是理解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采用的方式能不能被下属清楚了解,执行这项工作的难度下属是不是能够克服。
口勤也有两方面的含义:
1、沟通和反馈。
口勤就是积极的沟通,当目标不清楚时要进行沟通;当需要他人配合时要沟通;对流程不清、结果有异议时要进行沟通,对下级要沟通、对上级要沟通、对同事也要沟通,沟通之后需要及时的反馈。我们现在很多的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多个人或者多个部门的配合,如果沟通反馈没有做好,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事情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事情的延误甚至造成不好的后果。
2、对伙伴工作的指导和培训
对领导来说,口勤还包括对伙伴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培训就是培养伙伴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纠正伙伴的行为偏差,培训方式不仅仅是授课培训,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的培训。培训伙伴是作为领导最重要的胜任素质之一,不能培训伙伴,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伙伴做事的能力直接影响整个部门的效率。
手勤就是动手去做,主动去做,养成动手的习惯,而不是等待命令或者监督,尤其是本分内的事务。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落实到行动才是关键,事情不做很难知道行还是不行,在成交率20%的情况下,见100个客户只能成交20个,可是问题是,你不找这100个客户,你永远不知道你成功率有多少,能不能成功。不要因为小事而不做,当有好的想法,就该去做,一件小事能够对结果带来多少影响,我们很难提前知道,但是一件小事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契机,这却是被无数次证实过。
身勤就是“挺身入局”,将自己置身其中,全心身的投入,投入你的感情、劳动、时间和精力,把事情当做是你应为的,必须要做好的,投入了才不会感觉到疲惫。
认真是身勤的要求之一,世上无难事,就怕“认真”二字,认真给客户打50个电话比为了完成任务打50个电话的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认真就是要严肃对待,有态度、有计划、有方法。
身勤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有投入,将自己置身其中,投入的是我们的感情、精力甚至金钱。这种投入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发挥巨大的力量,帮助我们客服困难。我们见证了我们的销售们为了拿下客户而奋战到凌晨,客户被我们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的`售后在半夜冒着大雨外出施救,为客户更换轮胎,客户因此而感动。
身勤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坚持不懈。很多时候,成功不是因为方法对不对,而是我们投入的量有没达到。我们做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碰到枯燥、无助、孤独、困难、挫折,能做成的人选择了坚持下去。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决定坚持每天发60封邮件给客户(外贸主要靠邮件谈单),在坚持了近两个月后,她超过了公司原来的业绩冠军,成为了第一,也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心勤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勤于思考
“积苦思”就是反复思考、思索,当我们在面对工作任务的时候,应当先多思考,这个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做法是否可行。要达到的目标决定我们要采取的方法,目标不对方法也就不对,方法不对就无法实现目标。因此,勤思考是要我们多收集信息,不能停留在表面。在与客户交谈时,客户说钱不够,可是背后不一定是钱的问题;一个员工经常迟到,不一定是他喜欢迟到,也可能是有对公司或者工作的不满。
2、多学习
学习是让我们掌握更多的方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不能只是被动的学习,不能只是等待别人来教,应当要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我们每天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不去学习新的东西,总是以固有的思维、方法去应对,最终会出现无法应对的情形,学习是让我们保持竞争力唯一的办法。总结分析、看书、看视频学习、与优秀的人交流经验都是学习的方法,一个新手怎样在半年内成为销售冠军,学习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真正的执行力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修养,有了这种习惯,即使没有外在的监督我们也能有强大的执行力,而这是让我们变得强大的最重要的条件。
1.
如何提高员工执行力
2.
如何提高餐饮员工的执行力
3.
如何提高执行力
5.
如何提高团队执行力
6.
如何提高酒店执行力
7.
如何提高项目执行力
8.
如何提高采购执行力
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二
;提高员工稳定性的对策
(一)规范招聘程序并建立内部晋升机制。
招聘是员工和岗位的首次匹配,有效的招聘可以使酒店获得最合适的人才,这里所谓合适的人才,指的是与酒店的需求相匹配的员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严把招聘关,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本岗位的员工。比如,餐饮部就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形象礼仪修养。另外,经济型酒店过于注重外聘,而忽视内部晋升,应将外聘与内聘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内部晋升梯队,使不论是基层员工、技术层还是基层管理人员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适合自己的内部晋升系统,使之看到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高流失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是酒店长期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表现。酒店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两个关键元素:一是以员工为本。经济型酒店应采用非强制性管理方式,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员工信仰,培养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及归属感。二是富有本企业特色。经济型酒店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设能激励本企业员工的、有一定创造性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根据经济型酒店共同价值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人格与尊严为前提,充分考虑员工感受,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三)明确员工职业规划。
经济型酒店应该根据酒店发展需要,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合理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潜能,更能提高员工自身技能和服务意识、态度等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一人多岗已比较普通,因此应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酒店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而且,员工的发展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进行。脱离了酒店发展战略的员工职业规划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四)完善人才培养及培训制度以提升整体员工素质水平。
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投资也是一项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投资。一方面,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可通过与部分院校联合培养或建立自己一套培训系统,强化经济型酒店管理水平,努力提高管理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制定标准化流程。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员工的服务规范化,而且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能让客人感受到回到“家”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为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所以,培训和教育既是提高酒店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酒店福利的一种形式,对于留住员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并进行绩效薪酬管理。
经济型酒店应该做到员工管理事前有绩效计划、事中有绩效考核、事后有绩效面谈。绩效考核应该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科学设定考核标准和指标,考评者应接受考核培训,做到指标设计公正、考核过程公正和考核结果公正。在考核过程中尽量减少主观考评法的使用。在考核方法使用上,根据经济型酒店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采取恰当的考评方法。如等级评定法、考核清单法、配对比较法等。在科学的绩效管理基础上,设计薪酬制度。根据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等岗位工作特点和激励侧重点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确定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的比重,使薪酬能够与福利相互配合,更能提高经济型酒店的效率以及体现相对公平。与薪酬偏重效率不同,福利更应体现公平,因此,酒店管理应该在福利项目与福利水平的设计上,贯彻低差异、高保障的原则,增强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公平感知。
(六)完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酒店中激励机制大多不完善。在激励过程中,运用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一体的灵活激励机制,提高激励效果。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需要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首先,物质激励,如满意薪酬是经济型酒店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次,精神激励,如科学合理晋升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酒店整体利益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及利润分配,确定其主人翁地位,使其提高自豪感和忠诚度。再次,经济型酒店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解决后顾之优,减少员工的流失。
(七)规范离职管理。
按照规范的离职程序,由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与离职员工面谈。面谈应在员工提出离职后尽快进行,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封锁员工离职消息,避免因员工放弃离职而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激情,确保酒店工作能够继续开展。而且规范离职管理,一方面能让员工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和酒店希望挽留他们的决心,使其看到酒店珍惜人才的诚意,从而慎重考虑自己的离职决定,降低整体离职率;另一方面,能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动因,了解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酒店人员流失率,从而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三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新上手的工作各方面都比较陌生,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本职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4、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具有优势。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加大奖罚额度。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四
;hr提高员工队伍稳定性的诀窍 ? 稳定,上对一个国家,下对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2012年某公司新进员工146人,离职员工114人,离职率高达78.1%,如此高的离职率,企业将蒙受直接损失(包括离职成本、替换成本、培训成本等),并影响到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和其他人员的稳定性。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将会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诚然,员工离职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员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如离职率在3%左右)也对企业有益,比如可以减少冗员,提高效率,为其他员工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且还能引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但是员工离职率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特别是企业非自愿离职情况增加时,则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骨干员工的流失或者普通员工短期内大量离职,不仅会对公司目前工作的开展造成损失,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工作气氛,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一、影响员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第一,企业文化因素。缺乏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会使组织松散,导致人员流失。第二,工资的因素。有人认为,“跳槽”是取得更高收入的捷径,这导致了人员的流动。第三,职业发展的因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思想使一些人为了个人发展而放弃目前的工作,选择他们认为更有前途的工作。第四,团队环境。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当今各企业都非常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一个团队中,若有部分人协作精神较差,甚至在背后说长话短,这样往往使那些诚心想干一翻事业的人觉得待遇不公而萌生去意。第五,员工培训方面的因素。系统的培训可以吸引员工,反之会导致人才流失。第六,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员工关注工作环境,他们往往在择业、工作和职业生涯调整时把这一因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忽视这个问题将导致员工队伍和企业形象的损害。二、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对策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新进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战略计划、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的“硬件”,更要重视人员的价值观、作风等管理“软件”的运用,即企业文化建设。“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使管理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取得最优的效果。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质是贯彻“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仅仅是企业文化重要内涵的体现;始终爱护人,尊重人,承认人们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构建企业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让他们毫无怨言地努力与奉献,才是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2.尊重员工,建立有效的晋升激励机制取得成就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某种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尊重及自我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它对于人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人才而言,经过不断历练,不断提高自己,最终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目标,在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具有无穷的乐趣。在既定目标实现后,如果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更高的目标和进一步施展才华的天地,员工就会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久而久之,创造力的奋斗精神就会荡然无存,对公司和工作的厌倦也会随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跳槽”最容易产生。为了使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公司长期奋斗、奉献,必须能使其连续产生成就感,必须不断提高要求,给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奉献精神处于最佳状态。3.努力改善基层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职工队伍,提高企业凝聚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基层职工的基本生存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一般来说,生产建设一线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特别是某些公司,实行三班两运转, 24小时连续作业,双休日、节假日正常倒班,职工的吃喝拉撒、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都要想周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稳定职工思想、稳定职工队伍,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职工的聪明才智,挖掘出职工的最大潜能,才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生产线一线员工是企业的基石,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如同一栋房子,不仅要树立几根支撑重心的支柱,还要砌起一块块的砖瓦,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可遮避风雨的建筑。所以,对生产线一线员工要投以更多的关注,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提升的管理思想。
丰富员工生活,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项文体比赛和其它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象棋、跳棋、书画、卡拉ok比赛、生产技能竞赛等,让员工能高高兴兴地上班,快快乐乐地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4.积极导入公开选拔的人才竞争机制,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建立和完善“德、能、勤、绩”的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坚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和任人唯贤的基本原则,逐步打破所谓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彻底摒弃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或者唯学历是从的旧有思想,坚持用“德、能、勤、绩”的综合标准全面考核人才、优选人才,不管是谁,只要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都应该给予相应的职位或者薪酬待遇,充分体现出职工的人生价值,培养职工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精神风貌。可以开展 “明星员工”评比活动,根据员工本季度“德、能、勤、绩”的综合表现,评选季度明星员工,将获得季度明星员工的照片张贴于宣传栏处,以示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5.提供培训机会经营即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教育与培训的极端重要性。培训应该是连续性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入职阶段,员工培训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c”-coaching做教练;第二层次:“t”-training做培训;第三层次:“d”-developing做发展。这三个层次互为融合,缺一不可,形成层层递进关系,通过做教练(coaching)使员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先上岗盯班,一般需要1-2周的时间;同时做培训(training)掌握操作的基本理念和知识,使员工不断进步,一般需要1-6月的时间,刚好是新员工的适用转正期;在员工成长过程中,发现员工的潜质,帮助其分析性格特点,适合做哪个岗位,或提拔或调岗,与员工本人一起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6.加强平等沟通沟通不畅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员工在工作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时会产生一些怨气,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体察出这种怨气,坦诚地与员工沟通,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对公司、对员工都有好处。平等沟通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但平等沟通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条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管理者必须是平等沟通的积极倡导者,必须首先主动的去找员工进行沟通,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平等沟通的风气。设置总经理信箱,生产经理信箱,鼓励员工将不好直接说出来的意见或建议投放其中(可匿名),信箱每周最起码开箱一次,并于一周内对员工所提意见做出书面答复张贴宣传栏。当然,关心、稳定员工的方式还有许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员工的认可。如何寻找每一位员工的优点,肯定他,赞美他,并帮助其发挥优点,抑制缺点,使其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并对企业产生深深的信赖,是每个管理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鲁班师傅说过,天下没有不可用的木材,大木材可以做梁,小木材可以做椽,就算是枝叶,还可以烧火取暖。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可用的,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做到量才适用。规范离职程序,减小员工离职潮负面影响 ? 每到年底都是离职的高峰期,而离职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我们已经在日常的工作中建立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工作表单,但我们或者用人部门在面对员工离职时,还是会遇到头痛的问题:员工按照程序领导签批后离职,还有多项工作未能完整交接,接手的同事也不能尽快熟悉新岗位工作,而导致关键工作遗漏、重要资料找不到或者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那么,如何做好员工离职工作交接,使工作秩序不受到影响或中断呢?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最近我翻阅了相应的书籍,针对我们日常的离职手续办理工作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是我们在员工离职时需要注意的:一、资料梳理是重点每一名员工尤其那些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比如各专业工程师),在工作中都会积累大量与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这些资料构成了公司的知识与经验体系,一旦丢失,后果不敢想象。因此,资料梳理就成为离职工作交接的重点环节,具体可以把握三点:1、资料整理。对于移交人(离职员工),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在与其进行离职面谈时,就要明确资料交接包括的内容及重点,并指导员工在办理离职审批的同时,做好对其工作的梳理、交接资料的整理,以及《员工离职审批表》和《工作移交清单》的填写。2、交接存档。移交人(离职员工)资料整理完毕后,填写好《工作移交清单》,一并交接给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负责对移交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并在监交人处签字。3、转交备份。部门经理将通过审核的电子或纸质资料,转交接收人(新接手该岗位的员工)存档与备份,并应要求接收人尽快学习与熟悉相关资料。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员工岗位和接收人对要接替工作的熟悉程度,接收人也可以直接与移交人进行交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能够一起熟悉一下工作内容,但是部门经理必须一同参与交接,并且要对交接的内容做好审核,避免出现重大疏漏。二、实操指导上手快经过“资料梳理”这一环节,基本上接收人在知识与概念层面没有问题,但知道并不等同于行动,也不等同于会操作,接收人在实践与操作上仍会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交接岗位的工作不受影响,在离职交接过程中,我们还须设置一个实操指导的环节,实操内容应该是本岗位的重要工作。以我们部门做薪酬福利岗位为例,重点工作主要包括:(1)月度薪酬、福利核算与计发;(2)月度社保与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3)半年奖和年终奖核算与计发等。这几项工作是本岗位人员必须熟练操作的内容。用人部门对岗位的核心工作梳理完毕后,移交人就可以指导接收人至少一遍以上对核心业务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确保接收人能够符合新岗位的实际操作要求。做好以上两点,可以减少因为员工的离职带给公司的影响,不至于因员工离职而不能很好开展工作的情况出现。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五
引导语:所谓忠诚,意为尽心竭力,赤诚无私。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指员工对于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即员工对所服务的企业尽心竭力的奉献程度。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企业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欢迎阅读!
招聘,作为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第一站,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其“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阶段忠诚度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招聘过程中,要以忠诚度为导向。
企业在招聘和甄选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求职者工作能力的考察,但是仔细查看求职者的申请材料并加以分析,还能获得其它有用信息,例如:该求职者曾经在哪些企业工作过,平均工作时间长短,离职原因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预先排除那些跳槽倾向较大的求职者。
员工忠诚度的高低与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看求职者的工作关联技能,还要了解求职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差异程度以及改造难度等,并将其作为录用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保证高员工忠诚度,有些公司甚至宁愿放弃雇佣经验丰富但价值观受其他公司影响较深的求职者,而去雇佣毫无经验但价值观可塑性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在招聘和甄选过程中,一些企业特别是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为了能尽快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常常会在与求职者的沟通中夸大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前景,并给求职者过高的承诺(如薪水、住房、培训等)。当求职者到了企业之后才发现原来的承诺不能兑现,那么企业很可能会失去员工的信任,从而导致忠诚度的降低。
员工稳定期是指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到开始呈现离职倾向的那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关键阶段,担负着培养员工忠诚度的重任。
员工对企业满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难想象一个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会忠于企业。因此,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以及推行人性化的管理等。
没有人喜欢被蒙在鼓里。员工可获得信息的多少及其重要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而且会影响其对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如果企业能够加强内部沟通,做到信息共享,就可以创造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员工自然也就会忠于企业。
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范围越广,程度越大,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就越高,其归属感也就越强烈;如果员工希望参与,而你却不给他这种机会时,他们就会疏远管理层和整个组织,企业对他来说也就仅仅是一个“暂居之地”,当然也就谈不上忠于企业了。
员工每天都要上班,与之打交道最多的是其所在的团队,而不是庞大的企业整体。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团队内员工的技能互补性更强,任务的完成更需要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因此,员工在团队内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其团队意识也就更强烈;同样,团队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比个人要更为明显。所以,利用团队的中介作用,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素质 (如工作能力、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周期和其他企业高薪诱惑)的变化,维持员工忠诚度的条件往往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令员工满意的调整,员工忠诚度很可能会下降到足以使员工产生离职念头的程度,员工也就会步入离职潜伏期从员工开始呈现出离职倾向(如缺勤、迟到、早退的次数明显增多,工作时常常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等)到递交辞职报告的那段时期。
离职潜伏期是员工离开企业的最后一道“闸门”,所以必须尽力采取有效措施,挽救员工特别是关键员工的忠诚度,防止人才流失,而且挽留成功与否也是检验员工忠诚度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
要挽救员工忠诚度,首先要找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对发现的离职原因按照合理程度进行归类。
然后,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分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凯佩里(peter cappelli)认为,任何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分为三类:1.企业希望能长期留住的员工,例如高智商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有创造力的产品设计人员等;2.企业希望能在一段时期内留住的员工,例如具有某种技能、目前供不应求的员工,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成员;3.企业不必尽力挽留的员工,例如企业很容易招聘、不需要多少培训的员工,目前供大于求的员工等。企业应主要挽留前两类员工。
最后,综合考虑离职原因的合理性、员工类别以及企业的实力等因素,制定挽留员工的具体措施。
如果挽留失败,则员工将进入辞职期阶段,即从员工递交辞职报告到正式离开企业的那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企业需要做两件工作:其一是重新招聘合格的员工以填补空缺职位;其二是进行离职面谈。而后者往往被企业所忽视。
离职面谈,就是指安排一个中立人(一般请专业咨询公司来进行)与即将离开企业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离职员工真正的离职原因(可以和前面的分析结果相对照,来印证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其对企业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发现目前在员工忠诚度管理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缺陷,为今后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完善提供依据。
达到上述目的的假设前提是,即将离开企业的员工会比较客观公正。研究人员发现,即将离职的员工有38%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只有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但在此18个月之后有2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只有12%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因此,要想在离职谈话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例如,选择合适的离职沟通员,控制面谈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面谈问卷,注意离职员工在谈话过程中的语气和形体语言等。
员工离开企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企业的背叛,离职后的员工仍然可以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如变成企业的拥护者、客户或商业伙伴。因此企业应该把忠诚度管理的范围延伸到离职后的员工,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充分利用这一低成本资源。
总结,要充分利用提高员工忠诚度12法:
忠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双向行为,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企业要求员工忠诚的前提是企业首先应对员工忠诚。
企业可通过以下途径对员工忠诚: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置人性化的员工行为准则,建立与员工互信的沟通机制;②因人设岗与因岗设人相结合,实现人岗匹配;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给予合理薪酬;④建立共同愿景,并融入企业理念;⑤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组织环境;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提升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⑦建设高诚信度的领导团队;⑧正确识别员工的伪忠诚(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员工只是将企业当成了“养老院”。将主业变成了副业,将副业当成了主业,从而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裁员不仅会损害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信誉,更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无论是被裁员工还是留职员工,都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被裁员工会对企业有不满情绪,留职员工会形成焦虑情绪,对于未来不能确定。如果裁员实属万不得已,裁员前和裁员后都要和员工保持充分的沟通。无论是主动裁员,还是被动裁员,都要善待被裁员工。例如,惠普的被裁员工在接到通知后,仍有3个星期的时间可以在公司内部寻找工作或是选择离开公司。离职员工将根据其供职时间长短得到4~12个月的工资补偿。此外,惠普还为被裁员工提供3个月的失业救济支持。
如何提高员工稳定性方案篇六
一、培养员工的自检、互检、专检意识和汽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减少不合格汽车的产生和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1、自检意识,我们的汽车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在汽车的制程过程中,每一位员工必须树立下工序要为上工序服务的质量意识从而为下工序提供优质的装配,要求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装配零件进行自检,确认是装配合格时才可以流入下工序;发现不合格零件时,要做好标识并单独存放,通过自检可以及时发现本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减少不合格的数量和杜绝不合格的装配流入下工序。
2、互检意识,对于上工序流过来的,我们员工应仔细检验,认为合格才可以进行本工位装配等。如果查到上工序流下来的装配零件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上工序或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坚决做到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接收不合格产品、不传递不合格产品。例如:在汽车装配过程中,零件自身明显存在不合格等缺陷时,员工盲目地装配、专检人员未及时发现,流入下工序后装配出来为废品、大量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3、专检意识,通过员工的自检和互检后,作为专职的检验人员,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对汽车存在的缺陷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尽量杜绝不合格汽车流入下工序,造成汽车的报废及返工处理,产生重复检验和二次的加工时间。
增强汽车质量,离不开员工在汽车的装配过程中对汽车的全过程控制,首先是首检控制,在原材料上线前,应仔细对零件仔细检验、确认无误后方可装配,在装配时必须进行自我检验,确认装配是否到位,不合格要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能让其流入下工序才发现不合格,再进行整改,造成大批量的返修。
出现问题工位。产量不是靠蛮干和一味埋头苦干完成的,作为普通的质量管理人员,我们要对汽车的质量负责,善于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质量素质,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再次是终检控制,我们员工将要下班时,对于最后的汽车要重点控制、重点检验,往往在将要下班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在生产任务还没有完成时,又急着下班于是就将不良品装箱,滥竽充数充当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造成质量事故。
二、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直接影响汽车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相对也要容易些。
三、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汽车装配的认知度较低,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装配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汽车的相关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汽车装配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以前,员工的培训也不少,但往往培训效果不好,对员工的触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员工不重视学习,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时聊天、睡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班前班后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班组长是生产车间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理解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对于汽车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或许员工会提出许多管理人员不知晓的现象或好的建议,这有助于分析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四、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通常人们都知道,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群狮。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在体力上后者要强过前者百倍不止,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占据前者思想的是狮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王者气概,而后者其实早已退化成一群披着狮皮的“绵羊”。由此看出领导的作用是强大的,质量意识的加强应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该把确保汽车质量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
五、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励和精神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我们工作中有一个缺点,很多东西停在表面,所有的工作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去做的。海尔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会一丝不苟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有些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擦5遍,第四天4遍„„,这个简单的事实相信你我他都遇到过,质量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够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