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范文(14篇)
报告应该被准确和全面地撰写,确保读者可以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使用恰当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更好地展示和说明问题,提升报告的可读性。结合实际需要,读者可以将报告范文中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报告更加准确和有影响力。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一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研究生可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及题目汇总表送研究生学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学院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学位点负责人和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审查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研究生,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二
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项目名称、来源、总经费、合作单位、完成时间和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简介;导师推荐项目。
(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在世界上,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集中供热系统起步较早,目前已发展的比较完善,集中供热热化率已达到60%以上。西方国家的集中供热技术己经比较成熟,基本实现了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及热计量管理。芬兰的供热系统是世界上最节能的系统之一。这归功于整体的节能意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严格的建筑标准和规范。在芬兰,区域供热占供热的主导地位,其供热热能来源于热电联产,chp大约占总供热量的75%。芬兰区域供暖的二次网系统较小,一般设置装有一个带气候补偿控制器的热交换站,根据室外温度控制供热热水。住宅的室内供热系统都是垂直双管系统,一般安装散热器恒温阀或手动调节阀以控制室内温度,芬兰的供热系统强调其经济实用。
2、研究方案。
3、研究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及经费落实。
4、主要参考文献。
[3]江亿.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暖通空调,,(3)。
[6]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z].
[7]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十一五规划[s]。
[8]张东林.能源危机激发建筑节能潜力.中国建设报[j],2004.8.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1.11.1。
[14]张瑞英.英国的区域供热及热电联产.区域供热,.1。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三
土木工程师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硕士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烈度地区非线性土体--桩--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本文的研究背景。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较长而又应用广泛的深基础型式,能较好地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各种荷载情况,特别是在软弱地基上采用得较多。与其它基础型式相比,桩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差异沉降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高层建筑、港口码头、海洋平台和火电及核电站结构中。桩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是预防地基失效的重要抗震措施:在非液化地基中,桩基能减少基础附加沉降、减轻震害;即使在液化地基中,只要桩尖深入持力层,也能减轻震害。历次国内外地震震害调查表明,桩基支承的建(构)筑物的震害轻于非桩基支承的同类建(构)筑物。1976年唐山地震后,有关部门曾调查了天津地区102项桩基建筑工程的震害情况,发现上部结构产生震害的仅7项,震害远较天津地区天然地基浅基础上同类结构的少且轻,桩基发生震害的仅有3项。
然而,桩基础作为预防地基失效的重要抗震措施,在地震中其本身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实际的桩基础震害中,有大量上部结构的破坏并不是由于结构的惯性力引起,而是由于如液化、地基失效等场地因素导致桩基损坏,从而使上部结构发生落梁等严重破坏。我国已建的和拟建的高层建筑及桥梁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和大江大河下游地区,这些地区软土和饱和土层分布广泛,场地条件对于抗震而言极为恶劣,可以预想,一旦发生地震,桩基础可能严重受损。
大量的地震事实告诉我们,由地震引起的桩基破坏机制与地震时桩的受力情况有关,在地震荷载下,土-桩-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振动,相互影响。因此,研究桩-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以及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破坏机理,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及其重要。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动台模拟试验技术和动力相似理论,为在实验室模拟实际结构提供指导;获得一整套试验。
数据,为开展计算分析研究、验证其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奠定基础,从而丰富和。
发展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可以验证理论与计算分析的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采用较先进的土箱装置,以三种不同性质土作为模型土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在小、中、大震下单桩、三桩及六桩等典型群桩群桩的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规律,了解土中桩基和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关规律,研究桩在破坏前后的抗震性能,并进而研究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同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有关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3、国内外研究综述。
3.1国内外地震模型理论综述。
3.1.1国外的研究方法。
1970年,penzien等对地震作用下的土-桩-桥梁结构系统提出了一套非线性分析方法。penzien模型把土-桩-桥梁系统离散成一个理想化的集中质量参数系统。用三元件模型模拟粘土介质的动力性状,连接毗邻两个质量的每一装置,由一个双线性滞后型弹簧和一个非线性阻尼器所组成,两者相互并联,然后再与非线性阻尼器串联,研究结果表明,当桩较长,土又较硬时,桩土相互作用对桥梁的动力特性影响不大;只有当土较软,桩又较短时,桩土相互作用对桥梁的影响才显著。他们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978年,matlock和foo开发了动力winkler地基梁分析程序spasm8(seismicpileanalysiswithsupportmotion)。他们采用的方法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影响,将单独确定的自由场土位移作为输入激振,采用离散单元力学相似模型表示不同荷载和约束条件下的桩。每一结点中土-桩的耦联是通过多元摩擦块、弹簧和阻尼器的组合来模拟的。土的模型容许在初始弹性状态范围之外将强度的降低表示为挠度和挠曲反复次数的函数。为了合理地模拟的土-桩相互作用,在上部土层容许形成间隙。借助支座相对桩的初始零挠度点的移动来模拟侧向土运动。土的反力-挠度性能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用具有某些线性阻尼的非线性模型表示土-桩的耦联关系。
1995年,elnaggar和novak提出了在瞬态动力荷载和谐和荷载作用下单桩和群桩横向反应的分析模型。模型考虑了土的非线性行为、桩土界面的不连续条件和不同类型阻尼的能量耗散。模型中,桩用普通的梁单元模拟。每一土层的土介质被分成两个环状区域,内场区域考虑非线性,远场区域考虑波从桩往外传播。
量串联起来。
3.1.2国内的研究方法。
陈熙之等(1985)采用集中参数法研究了桩-土-结构-水体系相互作用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桩附近的土简化为串联的多质点系,称为等价土体系;远离结构物的场地土不受结构存在的影响,称为自然地基体系;在自然地基与等价体系之间用水平弹簧和阻尼器相联系。水对结构的动力影响包括水的附加质量引起的惯性力及动水阻力。
袁万城(1990)提出了考虑sspsi的大跨度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可以等价为一维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考虑桩周土弹性约束作用的多点激振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桩周土的约束作用可用土弹簧来模拟,土弹簧刚度采用m法确定。这种方法实际是简单了的winkler地基梁模型。范立础等(1992)和胡世德等(1994)将之分别用于分析上海南浦大桥和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纵向地震反应分析。
朱和王大庆(1992)采用penzien模型,土弹簧刚度用m法计算,他们认为这样处理能满足工程要求。
严士超和杜一平采用了penzien模型对电视塔-桩-土相互作用地震反应进行分析。
郑海荣(1992)采用penzien模型分析了桩-土-桥墩-流体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研究表明:是否采用非一致输入对反应的影响较大,但土体附加质量的大小对桥跨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影响甚微,对结构位移反应的影响也不大,可以不计。魏琴等(1994)采用类似模型分析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但自然地基体系与等价土体系之间的等价水平土弹簧刚度采用m法计算。
蒯行成等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在求得有限长桩运动微分方程通解的基础上,导出了层状土中桩单元复刚度矩阵。提出了计算层状土中单桩动力阻抗的方法。
孙利民等(,xx)改进了penzien模型,将原模型的单桩模型变为多桩模型,土-桩间的水平相互作用阻尼采用lysmer等(1966)提出的用粘性阻尼器模拟波动能量向半无限场地逸散的理论来计算。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四
当前,制造业、金融业、医药业等行业市场快速变化,企业不仅仅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查看分析,更加希望了解各种数据的实时变化情况,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提示或者收到报警信息。然而信息的管理分析模式仍然停留在用户以主动方式触发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的阶段,获取的信息往往滞后于现实,使企业错失机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业务规则是随着实际情况随时发生变化的,而在流程中对业务规则的设计往往固定地嵌入代码当中,普通用户没有能力自行修改业务规则。如何将业务规则从编程代码中分离出来,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使业务规则变成可配置项,更加灵活地适应实际工作变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企业面对与日递增的业务规模和管理复杂度,如何适应瞬息变幻的市场环境,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环境成为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一步。基于商业智能的企业业务活动监控平台bam,可为企业解决这一难题。
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与企业业务活动监控(businessactivitymonitoirng,bam)的有效集成,将为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it平台,使其成为以数据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以分级管理视窗为手段的具备实时作业监控功能的平台,使企业后援管理中心成为计划、风险、成本、绩效管理职能的控制、分析和指挥中心。企业决策人员、统计分析人员、商务办事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及时地以业务的方式灵活而多角度地查询和分析数据。并可以十分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企业所在的宏观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潜在客户,加强对成本、利润等指标的监控,同时还可以进行业务即席查询和公司报表制作。
综上,基于商业智能的企业业务活动监控平台bam,将各业务系统积累繁多的数据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集成起来,实现信息随需应变,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信息化视图,并为它的整体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使企业的利润和规模实现同步增长,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保险业为应用背景,首先讨论企业业务活动监控系统(bam)目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明确了bam实现实时监控各类业务的运作情况,为后援管理中心的管理提供实时的支持,并实现管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讨论bam系统功能需求,提出基于商业智能的企业业务活动监控平台框架,并展开相关业务标准及实现思想技术的概述,将重点介绍商业智能bi、cognosnow(实时数据监控工具)、cognos8(报表工具)。然后分析业务活动监控系统的架构,并利用模块化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对bam-core、bam-etl、bam-extend等核心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重点讨论其中商业智能bi与业务活动监控平台的集成和实现。最后对系统可扩展性和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五
选择一个适合的产品开发过程对于成功完成产品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定义良好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和监控产品开发实践活动,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预测性。但是,如果过程定义不合理,却会反过来制约我们的工作,导致挫折、低效、低质量甚至失败。
产品开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过程。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软件、硬件、结构件和定制件等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活动互相依赖、交叉并行。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往往采用串行、离散、重量级的方法,存在着以下问题:
串行的产品开发过程不能有效支持产品开发的迭代本质,项目的风险往往在后期集中爆发,导致项目进度失控或产品草率交付。
传统产品开发过程把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活动视为一系列静态的、离散的过程,对于多学科交叉并行活动缺少有效综合与协调。
传统产品开发过程采用的重量级方法导致大量的文档工作和漫长的开发周期,难以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随着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功能和结构日趋复杂,其开发难度也不断增大。同时,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频繁,也使得开发时间日益缩短。在开发难度提高和开发时间缩短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已经不能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开发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产品开发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了解决传统串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导致的产品设计改动量大、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质量差等问题,人们提出了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与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integratedproductandprocessdevelopment,ippd)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建立产品开发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并行工程与ippd本身并没给出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定义,尤其是对于产品开发的迭代本质和多学科交叉并行特性缺乏具体的过程方法予以支持。
在产品开发中,系统工程(systemsengineering)起着统领全局,综合、协调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关键作用。对于产品开发过程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工程领域,现有的各种系统生命周期模型和系统工程过程模型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了描述,现有的重量级的产品开发过程大多数正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这些模型本身比较抽象化和一般化,不足以作为产品开发过程定义。同时,由于系统工程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大型/超大型系统(如武器系统、航天飞机等),在应用这些模型进行产品过程定义时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容易产生过于重量级的过程。
反观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领域,对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研究和实践近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迭代开发正取代传统的瀑布模型逐渐成为软件过程方法的主流。基于迭代开发的产品化的软件开发过程——rup的出现,标志着迭代开发方法的成熟。以迭代开发为核心的一批敏捷方法(agilemethods),代表着软件开发过程研究和实践中极为活跃的部分。但是这些过程和方法主要关注于软件开发过程,对于其他学科的活动通常只是作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外部环境加以考虑,而不是从全局上予以综合和协调。
产品开发、系统工程、软件工程3个领域的过程方法各有所长,但都满足不了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要求,尤其对于多学科综合的迭代开发方法都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为消费电子产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支持产品开发迭代本质、有效综合与协调多学科交叉并行活动、轻量级的产品开发过程。
由于现有的过程方法都满足不了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要求,尤其对于多学科综合的迭代开发方法都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在综合产品开发、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领域先进的过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合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基于迭代开发方法的、多学科综合的开发过程——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multidisciplinaryintegratediterativeprocess,miip)。在这里:
“多学科”是指miip能够有效综合与协调多学科交叉并行的开发活动;。
“迭代”是指miip基于迭代开发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的多学科集成迭代特征,并为之建立合适的过程;。
2.研究迭代过程在多学科交叉并行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将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4.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注:一般研究内容3-6个,每个研究内容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注:关键技术研究是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使用的主要技术]。
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miip)以软件工程领域的rup和敏捷方法为基础,将其扩展到系统工程领域,同时吸收了并行工程与ippd的思想。miip的研究需要深入分析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具备什么样的过程特征?
2.如何为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建立合适的过程?
3.对于消费电子产品,产品开发过程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敏捷性?
5.在多学科交叉并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迭代?
6.各个学科如何在迭代之间进行协同?
7.各个学科在独立并行和同步协调之间如何进行权衡?
8.在实践中,产品开发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串行过程到迭代过程的转变?
[注:关键问题3个以上,并建议每个问题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了解业界成熟的过程理论、经典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建立充实的理论基础。
2.过程资产分析:分析z公司(一个大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商)过程资产库中的现有过程定义文档,并将其与实际执行结果相比较。
3.项目历史数据分析:分析z公司项目历史数据,特别是项目计划、监控、度量结果和技术类工作产品,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
4.人员访谈:访谈z公司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过程改进人员,了解现有过程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和人们的期望。
5.过程定义:在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特征之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
6.讨论和评审:在新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定期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评审,集思广益。
7.过程试点:在z公司选择一个现有项目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过程定义。
8.试点总结: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z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1.基于复用定义软件总线架构。
2.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拟包括以下子过程:
a)需求与组件池的匹配过程。
b)派生组件的开发过程。
c)需求的验证过程。
d)快速服务交付过程。
e)组件反馈维护过程。
3.借鉴cmmi和psp来建立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能力成熟度模型,并进行评估。
[注:如果是开发系统,则可画个系统结构图,并说明开发语言、工具、框架等]。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来自z公司的过程改进费用,z公司有一支专职的过程改进队伍,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过程资产和项目历史数据,过程的试点项目已经选定,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的核心思想已经开始在该项目中应用。课题研究各方面的资源已基本具备,可以支持研究工作的开展。
[注:一般从开题到答辩是一年时间]。
20xx.10开题。
20xx.12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
20xx.03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中个人能力成熟程度。
20xx.04选择2-3个专业服务项目进行推广试点。
20xx.06对试点专业服务项目进行评估与改进。
20xx.07撰写学术论文。
20xx.08部门内部推广。
20xx.10学位论文定稿和答辩准备。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六
论文计划:
1、研究意义。
能源是经济的基础,环境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已成为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解决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以及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国家和谐、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几年,国际油价虽然跌宕起伏,但整体走势向上,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形势十分严峻。同时这种状况也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经济发展。节能降耗,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汽车不仅消耗大量石油资源,还排放大量尾气,是公认的污染大气的“头号杀手“。要缓解这两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汽车工业必然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以电代油,能够实现“零排放”,噪音低,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动汽车的推广需要建设充电站,其作用等同于目前燃油汽车的加油站,只有具备了性能优良、服务完善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而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广阔,但具有成熟技术的产品并不多,市场上完善的充电设施产业上没有形成。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电气设计等相关问题,为充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是一项对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本论文工作的意义所在。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为标准充电站的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调查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发展模式。第2章:研究充电站总体结构、充电方式。第3章: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及关键技术。第4章:举例说明充电站系统的典型设计。第5章:对课题进行总结,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3、论文工作计划。
2.2012.05~06研究充电站总体结构、充电方式;。
3.2012.07~08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及关键技术;。
4.2012.09~10研究充电站系统的典型设计;。
5.2012.11~12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完成论文初稿;6..01~03完成论文全稿。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七
2.开题报告的格式要求同《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的统一要求》。
3.详述选题目的意义、工程背景、国内外发展动态、经济价值及预期成果。
4.论文拟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途径、实验设计方案与论文完成计划。5.由工程硕士生在本人所属工程领域的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进行答辩。
6.由开题审查小组对开题报告作出评价。
7.开题报告情况(内容包括:工程硕士生姓名、学校和企业导师姓名、论文题目、课题来源、开题审查结果)汇总交学院备案。
一、选题背景(项目来源、意义、总经费、合作单位、完成时间和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简介)。
二、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三、论文完成计划(按季度列出论文工作计划)。
四、详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工程背景、国内外发展动态、实验设计方案及预期结果(在查阅资料的基础撰写)。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八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否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
“协同教育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他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他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互联网应用以来,信息化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利用网站发布各种信息快捷、方便、全面,全校统一的办公平台改版后更加规范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学校正在更换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方便学生查询而且增强了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实现馆际互借。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无疑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展示我校作为软件学院的优势。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这就对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工作性质和学校电话数量的限制,家长只能在老师休息时间才能找到老师,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老师在家中接听家长的电话,形成一种打扰,造成老师诸多不便;一位老师要管理几十名学生,加之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其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很难满足家长们随时随地了解到子女在校的情况的愿望;而由于家长工作繁忙,老师也经常很难找到家长,不能及时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因而难以调动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对于家长而言,多数时候家长只能在老师休息时间才能找到老师,因而常打电话给老师怕打扰老师休息,但长时间不打电话又无法得知孩子的情况,这让家长们总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工作太忙,家长很难定期同老师会面,学校召开“家长会”往往不能参加,从而失去与老师沟通的机会。由于缺乏沟通,家长无法了解孩子每天的在校情况(如:放学时间、课堂表现及心理情况等)、老师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如:作业辅导、考试安排与学习及心理的辅导)以及学校公告等,对于孩子说的“今天没有家庭作业”或“因为课外活动所以回来晚了”等情况无从证实,因此家长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老师管理,个性化的家校互动教育更无从开展。
二、研究内容(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独创及新颖之处、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
协同教育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2、促进学校与家长的互动。通过“校家通”形成学校主动积极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同时以实际的行动,能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行动。
4、促进家长、学生互动。子女行为的改变与家长行为的调节是相互影响的,建立一种学习型的家庭是家长、学生互动中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互动”教育为核心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潮流促使校方、家长越来越关注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配合与协调,学校本身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宣传。
系统所要完成的服务项目:。
1、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者主要是学校的老师,接收者为学生家长。信息发布可通过短信、网页等主要形式,信息发送手段靠教师通过互联网登陆系统。信息接受形式为手机和网页。
2、信息查询。
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本系统对自己孩子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学科成绩,教师点评,考勤信息,学校信息等等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短信息订阅和点播孩子的信息。
3、信息反馈。
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本系统发表对学校,教师的想法,要求,意见等,将反馈信息由客服中心录入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本系统或电子邮件查收回复家长反馈信息.
4、网上管理协同教育系统利用互联网,为方便上网的客户提供了网上查询功能,学校可凭管理帐号通过专用的超级管理员管理后台,进入校家通系统的互联网远程管理界面,即可对校家通短信平台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修改和维护。在不同的信息栏目中,录入或修改相应的文字资料。即时发布于互联网短信平台上,把学校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
5、学校或老师信息发布协同教育系统将为学校或老师分配相应的用户帐号和密码,学校或老师只需凭帐号与密码进入校家通系统,即可对学生信息进行分类发布、维护和修改用户密码等操作;家长可通过帐号与密码进入校家通系统查询自己孩子的在校信息。
协同教育系统将为老师建立一个高效的一对多的学生信息发布和缓冲平台,“放大”老师的功能,并使之成为老师、家长间一对一的高效、互动的沟通平台。
对于群体、单独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评语、个别学生家长的重要提示等,老师可输入相应的家长手机号进入单独留言;若有相同的信息想要给多位学生家长发送,即可选择建立模板功能给每一位家长发送留言。
6、学生家长信息的查询学校、老师可通过系统输入关键字便可查询在学生家长的各类信息。查询结果即可直接查看到学生家长留言。学生家长的信息方便学校、老师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该系统的建成使用将有效地提高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学校和家长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学生的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让学校的远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单一方式,基于家校合作、以学生为本和立体建构等理念之上的校家通系统,应该可以满足学生信息跟踪、信息反馈,让家长享受到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完成终身学习的计划等多方面的优点。
独创及新颖之处。
本系统区别与其他同类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务方面的课程安排,考试成绩通知;学费催交;招生方面的招生信息,学校与考生的招生互动,答疑与咨询;就业方面的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动态等。
重点解决的问题:
1、通过短信猫设备或者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进行短信收发;。
3、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学校可以将家校通服务器连接到校园局域网,学校教员可以直接通过ie浏览器访问家校通软件并通过短信与家长沟通。
预期的研究成果:
开发结果为软件系统,本阶段完成了“学校家长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科任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对所教班级学生分数的录入(只需对学生的中段考、期末考和平时分录入,学生总评分系统自动计算),而学生则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对自己各科目成绩查询;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该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和作品。完成主要功能的同时也扩充了“学校家长管理平台”的功能,如远程教育、网上招聘与应聘、管理我系网站等。
“学校家长管理平台”共有公告管理(教师公告与学生公告)、新闻管理、网站投票管理、招聘管理、留言管理、操行分管理、文章管理、flash管理、网站推荐管理、平面设计管理、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等12个模块。其中学生管理系统又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考勤查询、学生操行分查询、学生成绩查询、文章发表与作品上传、公共讨论区、帮助等7个小模块;教师管理系统又分教师档案管理、学生考勤登记、学生分数录入与查询、论文发表与作品上传、公共讨论区、帮助等7个模块。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九
表述为什么要做本课题,亦即介绍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和背景(实践的或/和理论的).
2.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叙述此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还存在哪些不清楚或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有哪些不足,有待于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探索(而这正是自己要做的).
4.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预期要突破的问题(即创新点)。
思路:说明将通过怎样一个理论思考,实验研究等探索过程达到你的研究目的方法:本研究中主要将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必要的和主要的,按照大类分)要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具体说明在研究某个方面或环节的问题时将采用什么方法.
重点:本课题研究中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或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
难点:本研究中最不容易解决好的工作环节或最难克服的问题.
预期突破:你的研究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取得什么样的创新性成果。
5.本研究的意义(理论的或/和实践的)。
论述本研究可能具有的各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
本研究所采取的新思路,所尝试的新方法等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6.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硬件和软件,主观和客观,资料和手段,等等,要概述)。
7.本研究需要提供的支持和/或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8.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时间安排。
9.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框架)。
10.本开题报告所用和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11.有关附件。
列出所要采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实验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等.
提示:。
在最后定稿的学位论文中,开题报告的1d5项内容应该出现在“引言”(或绪论,前言等)部分,并在“引言”最后概述本论文的基本逻辑结构(这是第9项的变形).
开题报告的第6-10项可不直接出现.
开题报告的第11项附列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之后.
6.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8.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
9.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
10.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标准格式介绍。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十
一、选题依据。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安徽徽州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因而被称为“徽派砖雕”。婺源大部分时间隶属徽州,但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处,受三省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砖雕风格除了以徽派砖雕为主以外,还融合了东阳派、江西派等派系砖雕的表现手法,因而,婺源砖雕在徽派砖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婺源砖雕在徽派砖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明清时期徽商兴起,婺源砖雕依托徽派建筑达到鼎盛。徽派砖雕是华夏文明的艺术杰作,又成为徽派建筑最精彩的艺术亮点,它具有学术研究和历史考察价值,有观赏,审美的精神价值,同时为当代建筑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实物研究和借鉴价值。就婺源砖雕而言,对其专项研究的专著尚未问世,因婺源建县以来大部分时间曾隶属徽州,故有较多著作以研究徽州砖雕为主兼谈及婺源砖雕,故目前系统论述婺源地区砖雕艺术的理论著作较少。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如下:
方圆的《苏州与婺源砖雕艺术比较研究》苏州与婺源砖雕起步都很早,而繁荣发展时期又集中在明清至民国,在此期间,两地的砖雕艺术大都内容翔实、制作工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两地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砖雕艺术是本文主要的讨论范围。本文用平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苏州与婺源砖雕不同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题材内容、纹样、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比较,从而认识苏州与婺源砖雕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的相似和差异,同时通过分析典型作品,以及考析两地砖雕在形制与艺术特征上的异同,阐释了产生这些共性与差异的种种原因,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论述。
王海霞的《民间工艺美术》中说到,徽州砖雕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徽州三雕”之一。题材包括灵猫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注重情节和结构,透雕层次加深。砖雕在徽州的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古老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它们依然是玲珑剔透,耐人寻味。
白庚胜的《民间雕刻》中主要是讲中国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徽州砖雕是砖雕流派中最负盛名者之一。徽州砖雕是制作精良、质地细腻的水磨青砖为材料,结合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的综合性创作。有时一幅作品表面是圆雕技术,背景就会多层浮雕激发,中景则运用透雕技术,每一次都是精雕细刻,穷其技巧而为之。徽州砖雕工艺精细,雕刻工整,线条流畅,主题多表现戏曲故事和生活场景等民间传说等题材,层次分明,情节丰富。由于新安画派的影响,在整体布局和构图上,表现出典雅绚丽的风格。
《徽州村落文化丛书—徽商的智慧与情怀—西递》中讲到徽派砖雕原本大多是以吉祥物为主题的,以花鸟虫鱼为选择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徽商对于砖雕有了更多的美学装饰,换上了一些戏文人物和民间传说,更具有特色。
蒋保峰的《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论文通过对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提高了对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认识,目的是使更多的人群关注徽派古民居以及徽派古民居的艺术内涵,使本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走出局域的限制而得到发展与应用。本文通过对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各个方面的文字资料的查询与整理,通过对徽州古民居的实地考察与记录的研究方法,加深了对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论文在系统整理与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地方艺术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延展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论文取得的成果对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启示作用。
赵桂玲《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特点与文化传承的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在前四章对现存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作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必要的文化透视。尤其是对徽派建筑木雕门窗的艺术特征,包括创作构思、题材寓意、蕴涵意境和材质运用,以及与中国文学、绘画、戏曲、人文背景等徽州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它反映的社会习俗、经济背景、艺术特征,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独特的贡献。后两章,作者以自己对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发展脉络的理解,总结了这一艺术独具的特点,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力求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构成理念、地位与作用,并与其它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门窗雕刻装饰进行比较,以发现并总结其构成的基本规律。本文还结合目前国内的一些成功案例,对徽派建筑门窗雕刻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王洪坤的《砖雕艺术的启示》文中从个人创作的角度出发,对砖雕中可借鉴的内容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砖雕的题材及内涵,研究砖雕的造型方法及风格特征。希望通过对砖雕文化的理解、题材内容的拓展、风格特征的借鉴、传统创作手法的吸收,寻找传统砖雕形式和“空巢老人”这一创作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探讨如何把这种传统的雕塑形式借鉴到自己的创作中,来表现今天人们面对的现实问题。用砖雕形式表现“空巢老人”这一主题,形式和内容可以达到统一,“空巢老人”内容得以合适的表现,传统砖雕形式得到再生,使观者和作品产生共鸣,提醒人们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引起观者对逝去和将要逝去的事物的回望和思考。
朱米娜的《徽州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中又讲到徽州砖雕传承和它的工艺手法及其作用,还有它的题材大多民间传说、名人轶事、戏曲图谱、宗教神话、民俗风俗等,以及砖雕艺术的文化特质,并不是随意拈来,惟美是图的,而是十分重视题材的人伦性表现和社会教化意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教育性,还蕴藏着深层的文化积淀。它们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语言表述着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其理论核心既仁爱。最后以徽州雕刻艺术研究为主线,揭示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社会经济、民俗文化、艺术流派等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徽州雕刻艺术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实践研究,力求突破传统研究思路的巢臼,加强对保护效果的探索,寻求有效传承的最佳手段。
2.选题的研究意义(含科学与实践意义)。
婺源砖雕是徽派砖雕之一,通过对婺源砖雕的实地考察及文献研究,了解古婺源砖雕的艺术特点及文化特质。婺源砖雕的纹饰和题材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真正理解婺源砖雕的起初到繁盛中认识砖雕艺术,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变化,传承中华文明,古为今用。
本课题研究对于挖掘与弘扬中国艺术设计灿烂文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对现代建筑设计探讨古婺源砖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密切关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促进设计师对现代传统建筑砖雕艺术形式、内容、设计理念和风格等的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强化中国建筑砖雕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1、婺源砖雕的初兴与流变。
2、婺源砖雕纹饰的艺术特色。
3、婺源砖雕的材料和工艺。
4、婺源砖雕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5、婺源砖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分析婺源砖雕的艺术特色,地理环境和政治背景以及人文思想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徽文化所折射的深厚的中原文化、浓郁的宗教文化、发达的商贾文化和文人雅趣对婺源砖雕的影响与渗透,探索婺源砖雕艺术对中华多种文化的借鉴、吸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婺源砖雕艺术,如何运用婺源砖雕的装饰语言表现在现当今建筑文化中,继承和弘扬古建筑砖雕文化。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调查法。
通过去婺源观察、当地询问、记录等方法进行了解,对砖雕进行考察,对有关砖雕材料收集研究。
2、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有关徽派—婺源砖雕的研究资料,比如经典书籍,相关论文,通过这些资料能够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得到显示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3、比较研究法。
分析比较婺源砖雕在徽派砖雕中的特色和艺术价值,以及在建筑房屋中的运用。
4、个案分析法。
3.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徽派砖雕的形成是徽州地区和整个中华民族艺术和文化的璀璨结晶,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对古老文化形成冲击。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的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根基时,如何使婺源砖雕艺术显示出历史遗留实物以外的现实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从婺源砖雕的历史延续性、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内涵的辐射性、艺术的启示性等方面深刻研究徽派砖雕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不能仅从外形上进行描摹复古。为当时代快速发展的中国建筑艺术和本土文化服务。
论文通过对婺源砖雕艺术的研究,提高了对婺源砖雕艺术的认识,目的是使更多的人群关注婺源砖雕以及婺源砖雕的艺术内涵,使本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走出局域的限制而得到发展与应用。
4.研究基础和已具备的工作条件。
国内外对徽派砖雕的研究比较丰富,很有参考价值。自己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以及对徽派砖雕的研究,现已在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江西省图书馆收集相关书籍和下载资料,网购相关徽派砖雕的书籍,收集徽派砖雕中有关婺源砖雕的图片进行比较分析。并且亲自到婺源考察关于婺源砖雕的资料信息。
5.研究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结果
20xx年11月—12月收集资料查阅收集选题相关书籍文献。
20xx年12月开题顺利开题。
20xx年1月—2月完善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整理前人对论题的观点和思路。
20xx年3月实地考察观察研究砖雕建筑。
20xx年4月—6月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的纲要。
20xx年7月—11月撰写论文第一稿提交导师审阅、修改。
20xx年12—20xx年1月撰写论文第二稿答辩资格审查。
20xx年2月—4月论文答辩论文完善。
6.主要参考文献。
1、尚浩《中国砖雕》百花文艺出版社1月第一版。
2、庄欲光胡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江苏美术出版社9月第一版。
3、唐力行《苏州与徽州》商务印书馆202月第一版。
4、江森强《徽州老房子》江苏美术出版社205月第一版。
5、潘嘉来《中国传统砖雕》人民美术出版社年2月第一版。
6、方静《解读徽州》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5月第一版。
7、皮志伟贾巧燕《徽州三雕》东南大学出版社3月第一版。
8、吴丽霞《风雅徽州》安徽大学出版社203月第一版。
9、肖宏《徽州建筑文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月第一版。
10、郑建新《徽州艺术》黄山书社203月第一版。
11、张国标《徽州砖雕》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月第一版。
12、叶人齐《赣粤民居》清华大学出版社5月第一版。
13、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中国社会出版社9月第一版。
14、白庚胜《民间雕刻》中国文联出版社204月第一版。
15、《徽州大观—徽派雕刻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月第一版。
16、王杰《徽山烟而》机械工业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
17、方圆《苏州与婺源砖雕艺术比较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王海涛《徽州古代民居建筑雕饰艺术及成因的探索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江保峰《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安徽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赵桂玲《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特点与文化传承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王洪坤《砖雕艺术的启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2、皮志伟贾巧燕《论徽州三雕和徽州民俗文化的关系》艺术学界。
23、霍清伟《徽州四绝之徽州转雕》文物鉴定与鉴赏。
24、郭志强秦岁明《古徽州砖雕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底蕴》电影评价。
25、潘李仂《古徽州三雕艺术鉴赏》艺术与投资。
来自 Cooco.NET.cn
26、徐晓红《论明清徽派三雕艺术的公共性》书画世界年9月153期。
27、赵士德田金信《徽州三雕市场需求特征及技艺传承》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年4月。
28、张海鹏《徽商与徽州文化》文化广角。
三、论文大纲。
第一章婺源砖雕的初兴与流变。
1、明末清初的兴起。
2、清中期的兴盛。
3、清末民初的衰落。
4、民国的复归。
第二章婺源砖雕纹饰的艺术特色。
1、婺源砖雕纹饰的朝代特征。
2、婺源砖雕在纹饰中上的区域乡土意味。
3、婺源砖雕在纹饰中的装饰气息。
4、婺源砖雕在纹饰中的构图格调。
5、婺源砖雕在纹饰中的绘画风格。
第三章婺源砖雕的材料和工艺。
1、婺源砖雕制作的材质。
2、婺源砖雕制作的技艺。
第四章婺源砖雕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1、婺源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2、婺源砖雕艺术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婺源砖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婺源砖雕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启示。
2、婺源砖雕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应用特点。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十一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前言。
2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招投标管理分析。
4.5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十二
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项目名称、来源、总经费、合作单位、完成时间和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简介;导师推荐项目。
(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在世界上,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集中供热系统起步较早,目前已发展的比较完善,集中供热热化率已达到60%以上。西方国家的集中供热技术己经比较成熟,基本实现了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及热计量管理。芬兰的供热系统是世界上最节能的.系统之一。这归功于整体的节能意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严格的建筑标准和规范。在芬兰,区域供热占供热的主导地位,其供热热能来源于热电联产,chp大约占总供热量的75%。芬兰区域供暖的二次网系统较小,一般设置装有一个带气候补偿控制器的热交换站,根据室外温度控制供热热水。住宅的室内供热系统都是垂直双管系统,一般安装散热器恒温阀或手动调节阀以控制室内温度,芬兰的供热系统强调其经济实用。
2、研究方案。
3、研究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及经费落实。
4、主要参考文献。
[3]江亿.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暖通空调,20xx,(3)。
[6]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z].20xx。
[7]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十一五规划[s]。
[8]张东林.能源危机激发建筑节能潜力.中国建设报[j],20xx.8.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1.11.1。
[14]张瑞英.英国的区域供热及热电联产.区域供热,1996.1。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十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石油"xx"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xx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供热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篇十四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6。
14.《丰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陈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9。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卢泰宏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李乐山著?―待补。
19.《速成读本:设计》/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1.《大系统思维论》/王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等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40.《品牌的建立》/钱竹主编?―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2,9。
29.《游戏的人》/[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3.《分析的艺术》/陈功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43.《辞海《(版彩图本)/辞海委员会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