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 文化自信演讲稿(实用8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是__月__日,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咱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我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智慧的编出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来指导农事。直到今天,其依然体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并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从某种层面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发展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又如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还有琴棋书画的儒雅,唐诗宋词的书香,晋剧,京剧,毛笔字,过春节,吃元宵,逛庙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它们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落在了后面。_说:“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有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有义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属于青少年的文化使命。
回眸之中,看到了祖国的繁荣,转念之中,想到了少年的.荣功。祖国有着精卫填海的志气,有着夸父逐日的庄毅,有着后弈射日的豪情,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们——少年。同学们,生逢盛世,不要寄托于“小确幸”,也不仅只是报答父母、养家糊口,还要有诗和远方的豪情。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二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801班的王xx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在中华民族艰难而灿烂的五千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世世代代的先辈不懈努力,永不回头,创造了无数人类灿烂的思想和成就,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孝、忠、礼、诚、仁、爱他人、善待他人、自然……这些源远流长的精神世界,是全人类进步思想的奇葩。作为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感到自豪。
中国有句古话:“孝为先。”这意味着尊重父母和老师是所有美德的第一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出一番成绩。
“拄着拐杖变老”的故事,我想每个人都接触过。汉朝的时候,大良有一个叫韩的人,天性清纯,尊敬父母,是有名的孝子。他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稍有差池,就举起手杖挥了挥。有一天,于波被打了,但他很伤心,哭了。他妈妈觉得很奇怪,就问:“你可以随时接受打你。你今天为什么哭?”于波回答说:“当我打我的时候,我总是感到疼痛。知道妈妈还有力气,身体健康,我就放心了。但是如果我今天不感到疼痛,我知道我的母亲正在衰落和虚弱。所以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是痛苦而是不愿忍受。”这个故事说明韩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有诗说:
念及母亲的感受,对母亲的体重十分关心;一旦牧之的实力下降,他就感到悲伤和泪水沾湿。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应该明白了,父母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格的时候是关心我们的,他们把对我们的爱变成了教训,只是希望我们长大后能少吃点苦,少走点弯路。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孝顺”地回报父母的爱和善意。事实上,我们只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倒一杯茶,洗脚。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希望同学们能在身边量力而行,以后留下遗憾不要后悔。
我们的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接班人。首先要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其次,要做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快乐学习,为祖国和生活增添光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
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四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_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五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满生机。在当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首先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善良和智慧,一直教化着我们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化我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化我们胸怀国家,先人后己;“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教化我们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教化我们勤俭持家,节俭立国;“公生明廉生威”“勤能补拙”“和为贵”等等,都从不同侧面教化人们公正、清廉、勤劳、向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我们培育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从国家来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受到重视,还将颁布的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了传承者,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能力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从个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说,通过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的基金里,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传统文化传承的人多了,365行技艺就会不会面临失传或者无人继承的局面。
还要号召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一份付出和努力。让学校从小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中,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河南是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新郑、淮阳等中华古都。
河南当地特色有很多。
喜欢戏曲的人没有不知道河南豫剧的,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誉全世界!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郑州市每年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和登封是武术节的主要场所。武术节期间,将举办规模宏大、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大型文体表演、少林武术精英擂台赛、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等活动。这时既能欣赏明星荟萃的文艺表演,又能看到各路高手在擂台赛上展露绝技,还能游览郑州、登封的各处景点。
说起“中国一绝”的斗鸡,就不能不提到开封。中原斗鸡是“中国四大名鸡”之一,而中原一带的斗鸡,追根溯源,大多出自开封斗鸡。从北宋至今,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开封人保持着惯有的古都情调。开封斗鸡在国内外颇有名气,常有外地斗鸡爱好者来汴进行交流比赛,而开封斗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获殊荣。中央电视台在《魅力开封》专题片中,浓墨重彩介绍了开封斗鸡。不少导演也把目光投向了开封斗鸡,拍摄了《开封斗鸡》、《鸡祥如意》等影视剧。但最让开封斗鸡人引以为豪的是,1999年,开封斗鸡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斗鸡大赛,一举夺得重量级的冠军,声名远扬。
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1949年後,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於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古荥龙舞流传至今,其影响之大,历史之悠久,在中原地?"是不多见的。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
河南菜又名豫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色香味俱全的宫廷风味菜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主要特点是:选料精良、讲究配菜、汤鲜香浓、色形俱佳。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和血脉,对于增强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彰显着国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凝练与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与精神。“和为贵、泛爱众”,建立起融通的人际交往和有序的社会秩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铸造出顽强拼搏、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给中华民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尊重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始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做到理性的去看待。
坚定文化自信,还需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科学家屠呦呦在古老的中医文献中获得灵感,研制出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无数人的生命,站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到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截至2019年6月,中国已在155国家(地区)设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无一不验证了,我们在继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发展、新进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创新,以增强其时代影响力和感召力。
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六
尊敬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敢于追求梦想的女孩”
你还记得这本书吗?我想你们都会记得,谁给你的印象最深?才华横溢的冰心,霸气十足的武则天,忠贞不渝的居里……哪个更能俘获你的心?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就是她。是她告诉我,遇到挫折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她告诉我,我的梦想是自己去追求:她告诉我,我会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考好像是一根红绳,把我和她编织在一起。没能考上高中并没有导致她放弃自己,而是以更多的正能量投入到新的校园生活中。她加入乐队,担任领队,代表学校参加阅兵。诸如此类,都让她锻炼身体,展现自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为她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期间,她兢兢业业,在香港回归中国后连续播出了60个小时。她对化妆过敏了很久,但还是没有停下来休息。我钦佩她积极热情的工作精神和生活态度。
而我,中考的超常表现,和她在升学上有相似之处。重点高中是走普通的成长道路,还是选择女中学大出风头?我想起刚到女校的时候,看到学姐们穿着校服,靠得很近,那一刻感觉很激动。我决定去一个离梦想更近的地方。于是,我来到了中学。
是的,我来了。你们相信吗?现在我站在这里,自信而慷慨地说话。我曾经是一个缺乏自信,胆小怕事的女生。一开始我有点胆小。心里有一个梦想,却不敢去想。好像梦是虚幻的。让人摸不着。我只知道怎么把它埋在心里。老师第一次给我讲吴小莉的时候,我心里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渴望破土而出,努力向上钻;就像被雨水浇灌的春天的竹笋,它们在向上爬。于是,我告诉自己,该追了。所以我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第一个舞台是元旦表演的.主持人,第一次出门是穿着旗袍的礼仪工,第一个舞蹈是带翅膀的捕梦网。有很多很多。然而,正是这些第一次锻炼了我的勇气,增加了我的经验,提高了我的能力。随着我的成长,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一阵风吹来就沙沙作响,仿佛在告诉我要追,要追,要勇敢的追。现在,站在这里,自信的说着话,我坚定的向着空荡的姐姐的梦想前进。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的未来做准备,因为我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同学们,请把手放在心上。闭上眼睛,想想你的梦。你在为她努力吗?请扪心自问!
同学们,坚持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因为外界的阻碍而放弃,偏离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完美而低头藏心。
有梦想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梦想印在每一个可以实践的地方,用满满的希望去浇灌,去成长,去成长!请享受你的自信和勇气,带走你的梦想,不要让自己后悔,让曾经反对过你的人低估你惊叹!
做一个敢于追求梦想的女孩。让我们用青春发光,共享美好未来。同学们加油!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七
言语也叫言语。这是在盛大的仪式上和一些公共场所发表的演讲演讲稿是演讲的基础,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暗示,反映了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以国际合作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走向世界,开启了对外关系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的当今时代,对增强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识破伪装,揭开包装,使其原形毕露,难以藏身。在涉及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立国之本等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据理发声,以理服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要重过滤,能分析,会鉴别,善扬弃,择善而取,辩劣而舍。增强文化定力,铁心向着奋斗目标,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动摇,不为各种诱惑所迷晕,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功。
在对外关系中丰富文化的含量。随着交往的对象、内容、项目、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城市、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文化的渗透面越来越广,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推动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讲“真、实、亲、诚”。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讲“亲、诚、惠、容”。在处理中俄关系中,强调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处理中欧关系中,强调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历史渊源、人文基础,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环境。又如,走出去的企业,坚持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民众权益的维护、生态系统的优化。援外的医疗队,坚持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诚心诚意为当地民众的健康服务,等等。在对外关系中,增强文化定力,丰富中国文化的含量,融贯中国文化的理念,对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深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扩大交往中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在加深,同时疑惑、误解也不少。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底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本质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气壮地讲,不能“无语”;对舆论的热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讲,不能“失语”,从多方面亮出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表达的本领,把中国的“自信”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公信”。学会既讲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话”,又讲好面向不同地区的“方言”。努力把握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疑惑点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讲得让他们愿意听、听明白,引起反响、产生共鸣。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方式,运用现代的载体、平台、工具,发出自己的强音,扩大文化话语权。同时,要与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从文化的维度,在基础、广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为依托,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加强文化支撑的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厦越稳固。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同。但是,也有极少数势力逆势而动,抵制、干扰甚至唱衰、抛弃社会主义的明火暗流不仅从未停息,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加剧。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消解人们的精神防线,图谋让我们的伟大事业失去文化的支撑。这深刻警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着力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激发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扰、排障碍、除诱惑、拒腐蚀的自信心、自觉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广度。中华文化贯通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渗入于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覆盖着广大地域、人口,具有广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于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使拥护、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约数”,愈加增大,在干部、群众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国内极少数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大肆宣扬,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进步和强大,图谋借助文化渗透对我进行分化、西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凝心聚力,是我们必须自觉承担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开掘文化影响的深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底蕴、实践底蕴、民心底蕴。它经历了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磨砺,经历了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的培育和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在近现代接续奋斗中繁荣发展,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较量无处不在,讲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党史和中国文化故事,深入开掘“形于中”而“发于外”的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资源,增强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八
感受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象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应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应充分认识其、意义,切实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把握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同志的系列论著。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红色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同学们:
踏上讲台,我看见大家跟我一样,心头都亮着一盏明灯,这就是乐观自信。正因为拥有乐观自信,大家坐在这里才如此神采奕奕,精神振奋。
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我们成长。它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她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她的大姐以前只负责管理服装道具,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世界文坛本来也应该拥有更多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狄更斯。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
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
我国受人尊敬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出生时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她是女孩。读书时又受到男同学的歧视。一次期末考试,男同学冲着她趾高气扬地嚷道:“你们女同学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林巧稚毫不示弱地答道:“女同学怎么样?你们得100分,我们要得110分!”在自信心的鞭策下,她刻苦攻读,那次考试果然得了第一名。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我所说的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祖国灿烂明天的信念。我们是时代乐章上的一个音符,所以我们面对任何挫折或不幸,都不应悲观颓废,都不应绝望彷徨。
同学们,走出自卑的峡谷,点亮乐观自信的明灯吧!你,我,他,我们大家都应成为学习的强者、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闪烁瑰丽光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以国际合作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走向世界,开启了对外关系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的当今时代,对增强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识破伪装,揭开包装,使其原形毕露,难以藏身。在涉及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立国之本等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据理发声,以理服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要重过滤,能分析,会鉴别,善扬弃,择善而取,辩劣而舍。增强文化定力,铁心向着奋斗目标,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动摇,不为各种诱惑所迷晕,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功。
在对外关系中丰富文化的含量。随着交往的对象、内容、项目、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城市、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文化的渗透面越来越广,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推动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讲“真、实、亲、诚”。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讲“亲、诚、惠、容”。在处理中俄关系中,强调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处理中欧关系中,强调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历史渊源、人文基础,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环境。又如,走出去的企业,坚持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民众权益的维护、生态系统的优化。援外的医疗队,坚持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诚心诚意为当地民众的健康服务,等等。在对外关系中,增强文化定力,丰富中国文化的含量,融贯中国文化的理念,对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深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扩大交往中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在加深,同时疑惑、误解也不少。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底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本质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气壮地讲,不能“无语”;对舆论的热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讲,不能“失语”,从多方面亮出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表达的本领,把中国的“自信”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公信”。学会既讲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话”,又讲好面向不同地区的“方言”。努力把握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疑惑点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讲得让他们愿意听、听明白,引起反响、产生共鸣。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方式,运用现代的载体、平台、工具,发出自己的强音,扩大文化话语权。同时,要与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从文化的维度,在基础、广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为依托,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加强文化支撑的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厦越稳固。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同。但是,也有极少数势力逆势而动,抵制、干扰甚至唱衰、抛弃社会主义的明火暗流不仅从未停息,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加剧。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消解人们的精神防线,图谋让我们的伟大事业失去文化的支撑。这深刻警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着力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激发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扰、排障碍、除诱惑、拒腐蚀的自信心、自觉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广度。中华文化贯通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渗入于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覆盖着广大地域、人口,具有广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于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使拥护、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约数”,愈加增大,在干部、群众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国内极少数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大肆宣扬,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进步和强大,图谋借助文化渗透对我进行分化、西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凝心聚力,是我们必须自觉承担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开掘文化影响的深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底蕴、实践底蕴、民心底蕴。它经历了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磨砺,经历了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的培育和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在近现代接续奋斗中繁荣发展,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较量无处不在,讲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党史和中国文化故事,深入开掘“形于中”而“发于外”的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资源,增强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面对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当前,长治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要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激情,大干苦干实干,打开思想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合力。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铸造理想品格,把红色基因激活,浸入灵魂深处,在党性锻炼和品格塑造上来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前,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做好向下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发展上,把工作的发力点打到企业和项目上,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由煤促兴的新路,把长治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要做艰苦奋斗作风硬的表率。要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
全体党员应该珍惜机遇,遵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更好地指导实践,干好工作。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