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 文化自信演讲稿(通用10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放眼全球,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两手都要硬”——其一是经济,其二便是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间的交融碰撞日趋白热化。中华文化虽有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但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国人表现出来的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力不从心。
中国人文化自信力的缺失是近代以来百年丧权辱国历史的积淀产物。当西方列强用大炮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轰然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时,中国人“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后取而代之的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怀疑、批判和否定。这种历史渊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一直在人们心里隐秘的苟存。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曾经有一位外教说,当她到中国商店购物时,往往要多花钱,售货员认为她是外国人肯定有钱。这位英国人说到这,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我很穷,我并没有很多钱。”要知道,西方国家中也有穷人,他们并非个个腰缠万贯。这个事例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国人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让国人看待中国文化时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总觉得我们一无是处。其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完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她既有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当然也有一些落后的、封建残余的东西,但绝不可全盘否定。反观西方工业文明,它是在几百年间迅速形成的文化产物,代表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外貌似强大,却缺少了必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要博采众长,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
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需要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的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唐朝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表现出来的是中外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历程。“唐人”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是空前的,这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成就的自信力。
近几年来特别是20__年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有了显著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方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人感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这是令人欣喜的。伴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人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伟大的民族要有伟大的胸怀和胆识。也许短时期内我们无法彻底根除文化自信力缺失的现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
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三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_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因为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经典之一——茶,所以中国有很浓厚的茶文化。中国地广物博,所以我们的茶的种类也是必须很多的,下头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名茶吧!
第一种名茶:西湖龙井。这种茶居中国茶之冠,生产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仅仅西湖美,这种茶更美。西湖龙井有四百年的历史了。龙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后香气清高持久,喝后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种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条条纤细,卷曲成螺,穿着一层茸毛,泡后清香芬芳。第三种名茶:安溪铁观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间。如果想得一壶好的铁观音,就必须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摇青一摊置)、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这些名茶让茶文化诞生,茶文化是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完美环境、领略等多种品茶过程。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经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国家影响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齐来品茶,大家会彼此更了解并且成为好朋友。
我们有那么好的茶文化是因为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机智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也是四大礼貌古国之一。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谢谢!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感受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象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应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应充分认识其、意义,切实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把握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同志的系列论著。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红色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面对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当前,长治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要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激情,大干苦干实干,打开思想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合力。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铸造理想品格,把红色基因激活,浸入灵魂深处,在党性锻炼和品格塑造上来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前,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做好向下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发展上,把工作的发力点打到企业和项目上,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由煤促兴的新路,把长治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要做艰苦奋斗作风硬的表率。要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
全体党员应该珍惜机遇,遵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更好地指导实践,干好工作。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从文化的维度,在基础、广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为依托,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加强文化支撑的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厦越稳固。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同。但是,也有极少数势力逆势而动,抵制、干扰甚至唱衰、抛弃社会主义的明火暗流不仅从未停息,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加剧。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消解人们的精神防线,图谋让我们的伟大事业失去文化的支撑。这深刻警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着力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激发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扰、排障碍、除诱惑、拒腐蚀的自信心、自觉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广度。中华文化贯通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渗入于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覆盖着广大地域、人口,具有广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于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使拥护、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约数”,愈加增大,在干部、群众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国内极少数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大肆宣扬,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进步和强大,图谋借助文化渗透对我进行分化、西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凝心聚力,是我们必须自觉承担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开掘文化影响的深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底蕴、实践底蕴、民心底蕴。它经历了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磨砺,经历了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的培育和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在近现代接续奋斗中繁荣发展,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较量无处不在,讲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党史和中国文化故事,深入开掘“形于中”而“发于外”的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资源,增强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同学们:
踏上讲台,我看见大家跟我一样,心头都亮着一盏明灯,这就是乐观自信。正因为拥有乐观自信,大家坐在这里才如此神采奕奕,精神振奋。
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我们成长。它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她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她的大姐以前只负责管理服装道具,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世界文坛本来也应该拥有更多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狄更斯。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
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
我国受人尊敬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出生时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她是女孩。读书时又受到男同学的歧视。一次期末考试,男同学冲着她趾高气扬地嚷道:“你们女同学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林巧稚毫不示弱地答道:“女同学怎么样?你们得100分,我们要得110分!”在自信心的鞭策下,她刻苦攻读,那次考试果然得了第一名。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我所说的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祖国灿烂明天的信念。我们是时代乐章上的一个音符,所以我们面对任何挫折或不幸,都不应悲观颓废,都不应绝望彷徨。
同学们,走出自卑的峡谷,点亮乐观自信的明灯吧!你,我,他,我们大家都应成为学习的强者、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闪烁瑰丽光彩!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以国际合作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走向世界,开启了对外关系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的当今时代,对增强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识破伪装,揭开包装,使其原形毕露,难以藏身。在涉及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立国之本等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据理发声,以理服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要重过滤,能分析,会鉴别,善扬弃,择善而取,辩劣而舍。增强文化定力,铁心向着奋斗目标,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动摇,不为各种诱惑所迷晕,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功。
在对外关系中丰富文化的含量。随着交往的对象、内容、项目、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城市、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文化的渗透面越来越广,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推动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讲“真、实、亲、诚”。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讲“亲、诚、惠、容”。在处理中俄关系中,强调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处理中欧关系中,强调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历史渊源、人文基础,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环境。又如,走出去的企业,坚持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民众权益的维护、生态系统的优化。援外的医疗队,坚持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诚心诚意为当地民众的健康服务,等等。在对外关系中,增强文化定力,丰富中国文化的含量,融贯中国文化的理念,对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深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扩大交往中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在加深,同时疑惑、误解也不少。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底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本质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气壮地讲,不能“无语”;对舆论的热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讲,不能“失语”,从多方面亮出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表达的本领,把中国的“自信”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公信”。学会既讲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话”,又讲好面向不同地区的“方言”。努力把握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疑惑点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讲得让他们愿意听、听明白,引起反响、产生共鸣。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方式,运用现代的载体、平台、工具,发出自己的强音,扩大文化话语权。同时,要与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六
尊敬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敢于追求梦想的女孩”
你还记得这本书吗?我想你们都会记得,谁给你的印象最深?才华横溢的冰心,霸气十足的武则天,忠贞不渝的居里……哪个更能俘获你的心?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就是她。是她告诉我,遇到挫折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她告诉我,我的梦想是自己去追求:她告诉我,我会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考好像是一根红绳,把我和她编织在一起。没能考上高中并没有导致她放弃自己,而是以更多的正能量投入到新的校园生活中。她加入乐队,担任领队,代表学校参加阅兵。诸如此类,都让她锻炼身体,展现自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为她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期间,她兢兢业业,在香港回归中国后连续播出了60个小时。她对化妆过敏了很久,但还是没有停下来休息。我钦佩她积极热情的工作精神和生活态度。
而我,中考的超常表现,和她在升学上有相似之处。重点高中是走普通的成长道路,还是选择女中学大出风头?我想起刚到女校的时候,看到学姐们穿着校服,靠得很近,那一刻感觉很激动。我决定去一个离梦想更近的地方。于是,我来到了中学。
是的,我来了。你们相信吗?现在我站在这里,自信而慷慨地说话。我曾经是一个缺乏自信,胆小怕事的女生。一开始我有点胆小。心里有一个梦想,却不敢去想。好像梦是虚幻的。让人摸不着。我只知道怎么把它埋在心里。老师第一次给我讲吴小莉的时候,我心里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渴望破土而出,努力向上钻;就像被雨水浇灌的春天的竹笋,它们在向上爬。于是,我告诉自己,该追了。所以我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第一个舞台是元旦表演的.主持人,第一次出门是穿着旗袍的礼仪工,第一个舞蹈是带翅膀的捕梦网。有很多很多。然而,正是这些第一次锻炼了我的勇气,增加了我的经验,提高了我的能力。随着我的成长,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一阵风吹来就沙沙作响,仿佛在告诉我要追,要追,要勇敢的追。现在,站在这里,自信的说着话,我坚定的向着空荡的姐姐的梦想前进。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的未来做准备,因为我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同学们,请把手放在心上。闭上眼睛,想想你的梦。你在为她努力吗?请扪心自问!
同学们,坚持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因为外界的阻碍而放弃,偏离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完美而低头藏心。
有梦想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梦想印在每一个可以实践的地方,用满满的希望去浇灌,去成长,去成长!请享受你的自信和勇气,带走你的梦想,不要让自己后悔,让曾经反对过你的人低估你惊叹!
做一个敢于追求梦想的女孩。让我们用青春发光,共享美好未来。同学们加油!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优秀,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是xx月xx日,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我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智慧的编出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冬雪雪冬小”的二十四节气歌来指导农事。直到今天,其依然体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并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从某种层面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发展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又如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还有琴棋书画的儒雅,唐诗宋词的书香,晋剧,京剧,毛笔字,过,吃元宵,逛庙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它们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落在了后面。x说:“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有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有义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属于青少年的文化使命。
回眸之中,看到了祖国的繁荣,转念之中,想到了少年的荣功。祖国有着精卫填海的志气,有着夸父逐日的庄毅,有着后弈射日的豪情,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们——少年。同学们,生逢盛世,不要寄托于“小确幸”,也不仅只是报答父母、养家糊口,还要有诗和远方的豪情。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八
言语也叫言语。这是在盛大的仪式上和一些公共场所发表的演讲演讲稿是演讲的基础,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暗示,反映了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以国际合作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走向世界,开启了对外关系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的当今时代,对增强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识破伪装,揭开包装,使其原形毕露,难以藏身。在涉及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立国之本等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据理发声,以理服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要重过滤,能分析,会鉴别,善扬弃,择善而取,辩劣而舍。增强文化定力,铁心向着奋斗目标,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动摇,不为各种诱惑所迷晕,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功。
在对外关系中丰富文化的含量。随着交往的对象、内容、项目、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城市、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文化的渗透面越来越广,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推动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讲“真、实、亲、诚”。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讲“亲、诚、惠、容”。在处理中俄关系中,强调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处理中欧关系中,强调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历史渊源、人文基础,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环境。又如,走出去的企业,坚持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民众权益的维护、生态系统的优化。援外的医疗队,坚持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诚心诚意为当地民众的健康服务,等等。在对外关系中,增强文化定力,丰富中国文化的含量,融贯中国文化的理念,对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深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扩大交往中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在加深,同时疑惑、误解也不少。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底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本质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气壮地讲,不能“无语”;对舆论的热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讲,不能“失语”,从多方面亮出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表达的本领,把中国的“自信”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公信”。学会既讲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话”,又讲好面向不同地区的“方言”。努力把握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疑惑点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讲得让他们愿意听、听明白,引起反响、产生共鸣。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方式,运用现代的载体、平台、工具,发出自己的强音,扩大文化话语权。同时,要与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从文化的维度,在基础、广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为依托,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加强文化支撑的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厦越稳固。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同。但是,也有极少数势力逆势而动,抵制、干扰甚至唱衰、抛弃社会主义的明火暗流不仅从未停息,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加剧。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消解人们的精神防线,图谋让我们的伟大事业失去文化的支撑。这深刻警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着力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激发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扰、排障碍、除诱惑、拒腐蚀的自信心、自觉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广度。中华文化贯通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渗入于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覆盖着广大地域、人口,具有广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于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使拥护、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约数”,愈加增大,在干部、群众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国内极少数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大肆宣扬,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进步和强大,图谋借助文化渗透对我进行分化、西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凝心聚力,是我们必须自觉承担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开掘文化影响的深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底蕴、实践底蕴、民心底蕴。它经历了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磨砺,经历了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的培育和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在近现代接续奋斗中繁荣发展,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较量无处不在,讲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党史和中国文化故事,深入开掘“形于中”而“发于外”的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资源,增强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文化自信,你我同舟共济》。
形成于西汉时期的“秦砖汉瓦”,代表着汉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风格,于中国,琉璃瓦代表历史的华丽;于世界,琉璃瓦代表中国的光泽。在刚刚结束的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if设计奖评选中,汉能的汉瓦把传统外形与节能减排完美结合,运用薄膜太阳能技术,基本实现建筑所需能源的自给自足,它从全球50多个国家的637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中国元素、中国设计不仅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回归,更走上了文化输送国外的大道。杨丽萍以舞蹈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邀走遍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中国民族舞蹈风潮;孔子学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不再是简单的教授汉语,更是国与国之间合作的纽带,现在的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与世界文明对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源,文化自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经常说一个人是文化人,什么人才算得上文化人呢?梁晓声给了我一个明确的表述,那便是拥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原来,学习知识不一定算得上文化人。古代常以玉比君子,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而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很多人脾气暴躁,情绪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比涵养少的多。我想这样的人读书再多,也不能算有文化。
梁启超说:“青年人惟盛气也,故豪壮。惟豪壮也,故冒险。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我们唯有不断发愤图强、弘扬正气,学习新文化、争做文化人,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彰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化自信演讲稿英文篇十
感受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象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应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应充分认识其、意义,切实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把握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同志的系列论著。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红色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同学们:
踏上讲台,我看见大家跟我一样,心头都亮着一盏明灯,这就是乐观自信。正因为拥有乐观自信,大家坐在这里才如此神采奕奕,精神振奋。
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我们成长。它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她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她的大姐以前只负责管理服装道具,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世界文坛本来也应该拥有更多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狄更斯。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
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
我国受人尊敬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出生时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她是女孩。读书时又受到男同学的歧视。一次期末考试,男同学冲着她趾高气扬地嚷道:“你们女同学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林巧稚毫不示弱地答道:“女同学怎么样?你们得100分,我们要得110分!”在自信心的鞭策下,她刻苦攻读,那次考试果然得了第一名。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我所说的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祖国灿烂明天的信念。我们是时代乐章上的一个音符,所以我们面对任何挫折或不幸,都不应悲观颓废,都不应绝望彷徨。
同学们,走出自卑的峡谷,点亮乐观自信的明灯吧!你,我,他,我们大家都应成为学习的强者、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闪烁瑰丽光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以国际合作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走向世界,开启了对外关系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的当今时代,对增强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识破伪装,揭开包装,使其原形毕露,难以藏身。在涉及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立国之本等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据理发声,以理服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要重过滤,能分析,会鉴别,善扬弃,择善而取,辩劣而舍。增强文化定力,铁心向着奋斗目标,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动摇,不为各种诱惑所迷晕,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功。
在对外关系中丰富文化的含量。随着交往的对象、内容、项目、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城市、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文化的渗透面越来越广,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推动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讲“真、实、亲、诚”。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讲“亲、诚、惠、容”。在处理中俄关系中,强调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处理中欧关系中,强调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历史渊源、人文基础,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环境。又如,走出去的企业,坚持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民众权益的维护、生态系统的优化。援外的医疗队,坚持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诚心诚意为当地民众的健康服务,等等。在对外关系中,增强文化定力,丰富中国文化的含量,融贯中国文化的理念,对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深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扩大交往中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在加深,同时疑惑、误解也不少。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的底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本质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气壮地讲,不能“无语”;对舆论的热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讲,不能“失语”,从多方面亮出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表达的本领,把中国的“自信”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公信”。学会既讲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话”,又讲好面向不同地区的“方言”。努力把握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疑惑点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讲得让他们愿意听、听明白,引起反响、产生共鸣。要以文化自信为定力,增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方式,运用现代的载体、平台、工具,发出自己的强音,扩大文化话语权。同时,要与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从文化的维度,在基础、广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为依托,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加强文化支撑的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厦越稳固。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同。但是,也有极少数势力逆势而动,抵制、干扰甚至唱衰、抛弃社会主义的明火暗流不仅从未停息,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加剧。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消解人们的精神防线,图谋让我们的伟大事业失去文化的支撑。这深刻警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着力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激发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扰、排障碍、除诱惑、拒腐蚀的自信心、自觉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广度。中华文化贯通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渗入于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覆盖着广大地域、人口,具有广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于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使拥护、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约数”,愈加增大,在干部、群众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下,国内极少数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大肆宣扬,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进步和强大,图谋借助文化渗透对我进行分化、西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凝心聚力,是我们必须自觉承担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开掘文化影响的深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底蕴、实践底蕴、民心底蕴。它经历了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磨砺,经历了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的培育和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在近现代接续奋斗中繁荣发展,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文化较量无处不在,讲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党史和中国文化故事,深入开掘“形于中”而“发于外”的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资源,增强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面对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当前,长治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要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激情,大干苦干实干,打开思想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合力。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铸造理想品格,把红色基因激活,浸入灵魂深处,在党性锻炼和品格塑造上来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前,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做好向下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发展上,把工作的发力点打到企业和项目上,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由煤促兴的新路,把长治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要做艰苦奋斗作风硬的表率。要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
全体党员应该珍惜机遇,遵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更好地指导实践,干好工作。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