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调查报告(优秀11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一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xx月至xx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xxxxxxxxxxxxx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市上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蓝田县西安旺源养殖厂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了“畜—沼—农”循环发展,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桥区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了三绿生态养殖厂畜禽粪便无寄存化处理试点工作。户县惠丰有机肥厂收集苍游乡各村散养户鸡粪、采取烘干技术生产有机肥,西安天源绿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蚯蚓分解牛粪消除污染项目,实现了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陵县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气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粪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办法》,并积极组织落实。阎良区7个街镇的29个村(234个组)共聘请保洁员275人,形成了“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灞桥区在13个重点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备垃圾密封清运车14辆,收集车9辆,为垃圾规范化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潼区代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周至县为20个生态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户县积极开展村组垃圾处理示范活动。长安区上王村每天下午专门将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运送到区上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建有村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阎良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经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化处理快速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市除城六区外的其他区县全部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百镇”建设,在蓝田、周至等区县同步规划建设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阎良区污水处理厂将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处理,正在建设关山镇、武屯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启动了武屯镇全市首个污水生物处理项目的建设,农村的乳品行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蓝田县动工建设汤峪镇、葛牌镇污水处理厂,玉山镇污水处理厂正做前期论证,汤峪湖森林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树木浇灌,实现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我市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20xx年,灞桥区就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周至县以科学施肥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目前已完成61万亩测土配方工作,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保证。高陵县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的检查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
(七)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加大了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业,捣毁了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未出现一起着火点的可喜成绩,秋季秸秆焚烧工作也取得好成绩,10月份良好空气质量比去年多2天。涉农区县积极推广玉米硬茬播种、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禁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田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草编等综合利用措施。阎良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武屯镇三合村、红丰村秸秆青贮率达到90%,完成秸秆气化技术近2000户。同时,加大了农村工业企业和造纸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二
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0岁~20岁21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
小学71892736。
初中181150。
高中2000。
大学1000。
共计9210035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但看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农副产品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1500斤1100斤一吃,一卖(600元)200元2500元。
项目化肥种子农药学生各种集资日杂农税。
支出250元100元250元20元200元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
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
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康熙时建国初现时。
比例1:79451:39271:26131:911:600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四.政府不办义务教育,农民只能自己集资办学。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没有自己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四五里远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读。国家一直宣传普九,然则在我的调查中发现,高昂的学费使得普六也成为问题。正好,反正没有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三
1、加快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在稳定农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增收。一是在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猪—沼—菜,猪—沼—果模式,抓重点,以点促面,树样板,辐射带动,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在寿星、雁桥等9各村,以泰寿水果有限公司、巴蜀两个水果协会为龙头,组建了果蔬、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农户入股的方式,推进新村产业发展,化解聚居点居民就业、增收难矛盾。2012年均水果采收20万公斤,商品蔬菜生产15余吨,出栏生猪1.7万头、牛220头、畜禽2万余只,人均收入5216元。
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组织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全镇已硬化村道路130多公里,41个村实施了道路畅通工程;已维修整治塘库10口,新建蓄水池21口,修复新建配套渠系10000米,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939人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抽水、脱粒等机械化,部分户使用耕耘机,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5座;13个村学校、村阵地村民自筹资金排危新建;建沼气池943口;10个村卫生站实施达标建设;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公路沿线建标准化垃圾池17个。
3、以集聚点建设为抓手,带动农村面貌改变。全镇率先启动9个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聚集土地、统一施工建设,入住户数达584户,占地面积达246亩。
4、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教为先,巩固提升“两基”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繁荣农村文化,组建了皮影队、文化艺宣传队、篮球协会、100%村建起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跃。计生、卫生事业,全面推行计生村(居)民自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6.6%;建立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农村医改启动实施,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民生建设,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扶持救助,着力保障特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获、学有所教,失地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800余人,去年和今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5.5万余元。
5、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会风气纯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力度加大,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治安稳定;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变上访为下访,充分发挥信访办、调解中心职能,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生产力低下。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大多村组处于低水平发展。少数村融于产业园区,仍然存在打工挣钱、务农敷口现状,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妇、幼。在家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寥寥无几,新技术掌握难、新机械使用难、市场信息了解难、思想观念转变难,零散种养多、传统种养多、盲目种养多、靠人力种养多。致使本土经济发展缓慢。
2、人居环境发展滞后。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老百姓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聚居点等政府补,清洁卫生靠政府管,道路、水利要政府建。很多该农民自己办的事,而政府“包打包唱”到底。
3、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也不平衡。无阵地、无设备、无技术力量的“三无”卫生站占据农村医医疗卫生大半壁河山。科技文化底子薄、人才缺、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农民文化活动枯燥,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应对的办法和措施。
1、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调动农民的自觉性、积极性致关重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主观臆断,不强迫命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党政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热忱服务、不包办代替。认真解决农民新农村建设无思路、无门路、无激情,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问题;鼓励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让致富能人有用武之地,给有功之臣增添后劲。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大整村推进规模发展力度。选准主导产品,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思路。把我镇果蔬、生猪、家禽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朝着规模化经济、精品化经济、低碳化经济发展。培育业主、发展大户、联接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让农民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让外出农民工掌握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4、改善村镇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五乱”治理,突出抓好聚居点建设。以聚居点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分布实施。解决道路中断头路,解决卫生水,解决住居安全,解决环境脏乱差。扎实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6、保障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转变选举中拉帮结派、贿赂选票、藐视选举等不良风气,建立“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选任用人机制。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员干部考评”等制度。把普法教育推向深入,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任重道远,只要全党、全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明天一定更辉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四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资料,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提高,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供给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进取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欢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景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并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团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仅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异常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资料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此刻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资料缺乏创新,可供给的文化服务的资料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提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进取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进取性高、贴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资料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经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供给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进取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礼貌户、模范夫妻等礼貌创立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理解的方法,促进礼貌新风进万家,这样的礼貌创立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3、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用活用好农村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设施不仅仅要建好,并且还要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与作用。一是要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相对稳定的的队伍。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把有必须专业素质和有较强组织本事的文化能人培训成文艺团队的带头人,使村级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发挥他们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进取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的文化设施功能和作用,对已经建设完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要加强管理,确保公益文化设施用于公益文化事业,减少、杜绝各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三是要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县乡文化广播站办公经费。对于文化工作开展得好乡镇、行政村、自然组应予以奖励;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必须贡献文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四是要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小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取引进民间资金,经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资源为农村供给公共文化,不断满足农村文化发展及农民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乡村文化阵地,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五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最近我们就全市新农村建设情景进行了调查。现将情景报告如下:
年初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粮食喜获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到达195.6亿斤,比上年增长18.1%;比“十五”期末增长66.8%。粮食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预计实现5331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十五”期末增长117.1%。
1、科学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质量。根据xx市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情景,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从易到难、分层次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对市区及城乡结合部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忙周边乡村率先建成新农村。如富拉尔基区抓住省“千村试点”工程机遇,在长青乡实行整乡推进,xx年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使全乡6个村实现了道路全硬化、亮化、绿化,消灭了泥草房,建起了农村别墅和扶贫公寓,基本上到达了城市普通居民生活标准。经过对另一个乡实行整乡推进,有望今明两年在全区建成新农村。二是选择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小城镇。龙江县景星镇是省级重点小城镇之一,全镇总人口7.2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占到25.3%。经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安置农村人口3000多人。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建设中心村。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有240户,仅有7户砖瓦房。xx年他们抓住省级示范村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3370万元,建成四栋农民公寓20413平方米,使240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并建成1.2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在其带动下,二期、三期再建18700平方米农民公寓,将相邻的自强、奋斗两个村迁入丰林村,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仅此一项即能够为两个村节省基础建设配套资金xx万元,又腾挪土地32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融姿渠道。全市按照“一个县抓一个小城镇,一个乡抓一个中心村”的思路,进取探索了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并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模式,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建设中心村65个,撤并自然屯41个,腾出土地2.23万亩。建成农民公寓楼79栋,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吸纳农民1.2万人。
2、打造亮点,建成多条省级新农村示范带。注重试点,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从xx年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xx市第一批选择127个示范村进行试点,xx年已全部经过验收。xx年xx市保留和新增示范村、试点村总数到达120个。经过一年努力,120个试点村实现粮食总产14.65亿斤,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3.3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收入5680元,增长18.9%;。共完成公路硬化148.17公里,村内街路硬化94.71公里,自来水入户9813户,有线电视入户8280户,四旁绿化91.4万平方米,新建砖瓦房面积33.67万平方米,新建节能房1736户;新建村卫生院所8个;新建农村村级文体活动场所55处,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在我们还打造出5条示范带,一是以铁锋区查哈诺村、昂昂溪区俄式风情园、碾子山区漂流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带;二是以甘南县兴十四为主的科技园区示范带;三是富拉尔基区、建华区为主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四是以依安县丰林村、拜泉县自治村、整洁村为主的整村推进示范带;五是以依安县依安镇、富裕县富路镇、泰来县江桥镇为主的小城镇示范带。
3、发展生产,为新农村建设积攒后劲。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是进取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市上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互惠”的原则,经过政策扶持、培植典型、扩大宣传等措施,推广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村团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场县共建7种经营模式,并制定《xx市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在经营规模、载体、模式、机制、方式、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给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今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到达10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比上年增加137万亩,比上年增长15.6%。二是加大“四个换位”推进力度。经过招商引资,引进11户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投资65.9亿元,新建了一批玉米、乳业、生物能源、拖拉机制造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其中中国一拖兴建的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中粮集团投资兴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总投资17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xx元。此刻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到达178户,到年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上缴税金5.6亿,同比增长12%和4%,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2.6%和93.1%。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经济”来培育,推动劳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到年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资源的53%,实现劳务收入76亿元。三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同比增长33%,比“十五”期末增长88%。全市绿色畜禽饲养量到达690万头(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xx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数量到达11大系列、1400个产品。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和甘南葵花籽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年加工量发展到1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7%,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8%和143%。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总交易额达127亿元,比上届增长16%。
4、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止目前,为全市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应检必检;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18.65万份,到达农业人口的37.88%(未含试点县甘南),甘南做为试点县完成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份,建档率100%。xx年,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达256万人,比xx年增加9.6万人,参合率平均到达99.8%。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xx”期间,xx市共建设农村公路15709.9公里,总投资58.8亿元,超过规划目标9374.5公里67.5%。农村公路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xx年10月,齐泰、齐嫩、大齐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齐甘高速公路主体通车。在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xx市境内建设4条高速公路,建设里程446公里。三是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全市共争取资金1.36亿元,打井配套安装自来水431处,解决了20.86万人的饮水困难。“xx”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3.45亿元,其中国投资金为1.9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共建1274处饮水工程,使66.93万人饮水不安全得到解决并吃上了自来水。
5、动员力量,率先对省级试点村进行帮建。从xx年起,我们组织市直48个单位对省级试点村进行对口帮建,并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住村帮建。仅据xx年统计,省、市帮建单位落实资金、物资3950.4万元,其中已落实省级帮建资金物资3730.4万元,市级帮建资金物资220万元。
6、强化管理,提高村团体自我建设本事。结合抓基层组织建设,各地都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村干部目标管理,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并与年度工资、奖励、公务员考录挂钩,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建设热情。铁锋区查哈诺村党总支书记王国祥,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进取发展壮大团体经济,村级团体经济积累已到达3000万元,群众全部住上了砖房,村民普遍享受“七补贴”和“八免费”,农户户均银行存款已达13万元,完全具备了自我建设的本事。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必须成绩,但也还存在几个共性问题:
一是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凡是生产发展较好,群众生活较富裕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就异常明显;凡是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民主体投入本事就不强,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后劲。据对xx年12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情景统计,全年共投入资金3015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4500万元,占48.1%;部门帮建3950万元,占13.1%;村级团体投入7100万元,占23.5%;农民个人投入4200万元,仅占13.9%;其它投入400万元。
二是有近期建设规划,无长远规划布局。据有关部门统计,xx市农村目前有11646个村民小组,7877个自然屯,其中不足50户自然屯有近2600个,约占30%。按每个自然屯路、水、电、房最基础建设投入500万元计算,共计需要投入75亿元,按现有投入水平,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至少需要50年。
三是等靠政府投资建设,缺乏群众热情参与。
四是试点村变化大,面上新农村建设相对滞后。从面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目前还有近900个村屯内主街没有修建,4215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38.4万户农户没有解决泥草房。需要我们给以高度关注,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行全面推进。五是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脱节。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不配套、重建轻管问题也普遍存在。提示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城市公益事业的管理经验,进取探索贴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将城里的管护体制逐步向下延伸,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1、必须处理好生产发展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关系。按照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从xx市实践看,凡是生产发展较好,群众生活较富裕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就异常明显;凡是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民主体投入本事就不强,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后劲。据对xx年12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情景统计,全年共投入资金3015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4500万元,占48.1%;部门帮建3950万元,占13.1%;村级团体投入7100万元,占23.5%;农民个人投入4200万元,仅占13.9%;其它投入400万元。
2、必须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规划布局的关系。尤其是在撤乡并村减少自然屯规划方面,要与新农村长远规划有效对接,发挥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xx市农村目前有11646个村民小组,7877个自然屯,其中不足50户自然屯有近2600个,约占30%。按每个自然屯路、水、电、房最基础建设投入500万元计算,共计需要投入75亿元,按现有投入水平,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至少需要50年。
3、必须处理好政府倡导与群众自我建设的关系。各级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农民群众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更新观念,自觉克服等靠要、盲目攀比和消极畏难等思想倾向。能够经过多种形式宣传依安县丰林村农民依靠自我双手建设完美家园的先进典型。使农民自觉认识到,新农村等不来,靠不来,更要不来。必须树立勤劳、自立、互助精神,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信心和进取性,全面提升xx市新农村建设的挡次水平。
4、必须处理好试点与面上整体推进的关系。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部分是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经过近几年集中建设,尽管xx市涌现出象甘南兴十四、铁锋查哈诺、依安丰林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其他试点村也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xx市面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目前还有近900个村屯内主街没有修建,4215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38.4万户农户没有解决泥草房。需要我们给以高度关注,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行全面推进。
5、必须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的关系。从实践看,新农村建设项目多,效果好,取得了一大批成功经验。但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不配套、重建轻管问题也普遍存在。提示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城市公益事业的管理经验,进取探索贴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将城里的管护体制逐步向下延伸,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1、科学规划,认真落实省会议精神。根据全省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现场会议精神,xx市对城镇和农村的重新布局进行规划,在抓好省级重点示范村的同时,每个县再抓一个整乡推进的典型,原则上每个乡镇再确定一个整村推进的典型。具体运行体现“一并、一合、一撤、两建”上。一是并乡建设小城镇。按照xx市实际,对人口3万人以下,耕地面积不足20万亩的40个左右小型乡进行合并,重点建设小城镇。同时,要研究制定一整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向中心乡镇、县区结合部、市区靠拢。引导农民群众到城镇居住建房。既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又能够减轻新农村建设压力。二是重点建设中心村。鉴于xx市行政村规模状况和新农村建设实际投入本事,进行科学规划。按照方园直径不超过15公里计算,大体在3个村左右建一个中心村。全市1255个行政村规划建设418个中心村。对于纳入规划的中心村,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其它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缓批或不批,并创造条件逐步向中心村靠拢。三是尽量裁并自然屯。据统计全市有2600个不足50户的自然屯,约占自然屯的30%。要采取坚决措施逐步撤并,这样既能够节省建设建设成本,又能够腾挪出土地,发展壮大团体经济。四是在提高建设质量上下功夫。在新村选址上尽量依山、傍水、近林,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园林农庄。在户型选择上坚持多种样式供农户自主选择,避免结构过于单一。新农村建设还要尽量采用新型材料和清洁能源,让农民群众享受城市同等的生活水平。全市计划用1—3年时间重点抓好16个整乡推进的示范乡镇,127个整村推进的示范村。合并248个行政村,其中:6个村合并一齐的1个,5个村合并一齐的3个,4个村(场)合并一齐的12个、3个村合并一齐的33个、2个村合并一齐的40个;撤消467个自然屯。同时,结合xx市实际情景,拟将富拉尔基区建成整区推进示范区。
2、结合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一是稳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产业。建设以规模经营为主导的粮食产能基地。经过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途径,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重点发展专业小区、专业大户和专业牧场,促进牧业向养殖能人集中,农户零星养殖向专业化区域性养殖转变,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三是夯实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找准定位,明确转移方向;加大阳光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市场化程度;搭建服务平台,创造转移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要经过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扶持、实行定向定位招商,引导各类资本向农畜产品加工的重点领域投入,尽快构成一批对县域经济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性养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竭力打造19个乳、肉、禽、米、豆、薯、糖、葵、稻等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的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全市规划新上市级龙头企业10户,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
3、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涉及民生方面的八件大事。
一是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全市还有4215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今年计划新打饮水井150眼,解决农村7.6万人吃自来水困难问题。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村村通,还有900个村内主街没有修建,今年计划解决200个,力争建成通村公路4786公里。
三是泥草房改造。今年完成3.7万户,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四是农村沼气建设。今年计划建设户用沼气5000户,大中型沼气18处。
五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今年计划参合人数到达333.2万人,参合率到达97%。
六是农村教育建设。完成当年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
七是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建设。实施好第五批140个村(其中革命老区17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八是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做到村屯绿化、广场亮化、路面净化。
省级重点示范村的项目建设扶持力度,集中精力打造甘南兴十四、依安丰林等多条示范带,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xx市选择20个市级示范村进行整村推进。各县(市)区也都要确定一批县级示范村,集中建设沿城、沿路、沿景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示范区,逐步构成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新格局。
5、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进取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在建立新农村长效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经过这种规范的程序来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进而保证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六
: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酉阳县坐落在重庆东南隅。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市级贫困县。全县有39个乡镇。其中,水坝村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寨子依山而建,四面环山。这里的居民全部为土家族,但除了还保留少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0岁~20岁21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
小学71892736。
初中181150。
高中2000。
大学1000。
共计9210035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博士教育网)。
1/9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农副产品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1500斤1100斤一吃,一卖(600元)200元2500元。
项目化肥种子农药学生各种集资日杂农税。
支出250元100元250元20元200元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2/9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康熙时建国初现时。
比例1:79451:39271:26131:911:600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3/9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4/9。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博士教育网)。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5/9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将近40天的暑假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6/9。
7/9。
8/9。
9/9。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七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年5月11-15日,通过走访座谈,对城关镇马桥和刘竹园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崛起,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马桥村位于利辛县城西约4公里,阜蒙河北岸,西和马店镇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人口4460人,辖23个自然庄,耕地面积4800多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64人。刘竹园村位于利辛县城西,和马桥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2748多亩,辖9个自然庄,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5人。20**年两个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镇、村两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各个村都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两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村两委首先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拥护,热情高涨。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当前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府解决时,有80%以上的农民提到新农村的规划和村庄道路的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农民很乐意参加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活动;95%以上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示满意。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存在一些思想误区:一是认识简单片面。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狭义理解,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二是“等靠要”思想。认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肯定会拨钱下来,因此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拨钱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钱建,农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会事业发展等上面给政策,从而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村干部反映,农民目前最为关心、询问的最多的就是,上面什么时候拨钱下来,拨多少钱。80%的农户认为:“将来村里统一盖新房,现在自己建了新房要后悔的”,“想盖不敢盖”、“等着村里统一盖”,“盼着上面拿钱盖”的思想比较突出。三是畏难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基层干部有“四怕”:怕群众的思想难统一,难以合心合力;怕县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增加村级债务;怕公益事业难组织,直接受益的群众热情高,间接受益的群众不热心,不愿出钱出力;怕农民收入难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缺门路和项目。极少数农户有“四怕”思想:怕惠农政策变,农资价格涨,农产品价格跌,会抵销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怕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怕干部瞎指挥,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四是急躁情绪。认为建设新农村只在喊口号,还没有大行动,应该在三五年就见效,最好有个实现的目标、计划。五是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二、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镇村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近年来镇村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发展经济包袱沉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更不注重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镇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
(三)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桥村和刘竹园村共有种养大户20余户,在各方引导扶持下,效益显著,使一部分村民为此走上富裕路。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必须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和省、市、县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当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学校、医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必须进一步加大转移农民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1万元左右,县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1万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2万元。“种田糊口敷日常、打工赚钱盖新房”,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本开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三分之一,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三分之一,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三分之一。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结合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输转工程的实施,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注重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发育,特别要在劳动力务工集中的地方,以驻外办事处和本地人在外创办的企业为依托,提供农民工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中心,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化的骨干,农民就业的“蓄水池”。要进一步放活创业环境,鼓励千家万户创业,发展农村小型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就业量大、市场有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进厂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六)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七)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民新保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镇村规范化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八)进一步加强的领导,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县直各部门都要自觉加强与镇村组织的联系,主动做好服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居)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义不容辞的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是第一真功”的意识;必须把狠抓工作落实和执行作为关键环节,做到思想上绷紧、时间上抓紧、落实上赶紧,在实干中求创新、在落实中出实绩;必须大力克服形式主义,减少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发展上来,致力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树立大局观念、协作理念、配合意识,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决定了的事要坚决实施,部署了的事要强力推进,正在做的事要一抓到底。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八
随着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农村也掀启了一起响应新农村的建设的浪潮。新农村之所以新即是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几方面。其中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体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农村这几年来的变化,我们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自己家乡关于村容整洁方面做了走访调查,来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从而以小见大来了解一下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调查小组成员:09级临床三大班15小班:郭磊何春燕陈金锁张雅楠庞世雄艾祺。
保定市高阳县“北圈头村,南马村,南沙窝村,于堤村”北圈头村。
听大家介绍于堤村这几年发展的很是不错,于是我们便组队走访了该村。一进入该村给人感觉就是该村村容等方面的确要上一个档次。通过走访查看村容发展投入公示等了解到,多年来,在两委班子带领下,不断加大民心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促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大力加强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筹集资金,新安装自来水管道1300米,解决全村吃水问题。投资20多万元,建设村民活动广场。投资2万元,成立村清洁队,定期清理村内垃圾。投资54万元,建设幼儿园,教室、餐厅、围墙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完善。投资1.2万元,对2400米农田道路进行修整。投资20多万元,修建连接外村的主干道2400米,方便了村民出行。二是实施综合治理,保持农村稳定。投资4000元完善警务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作用。投资1.3万元组织10名党员群众建立安全保卫巡防队,每天在村四周站岗,在学校周围巡防,保护村民及及学生安全。投资4万元配置了一辆消防车,设专人负责,每天对集市、企业等人口密集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灾患,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这一项项的数据显示出于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马村。
继续走访村庄,调查村容整洁。来到南沙窝村。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来过该村。当时该村都是土道。碰上下雨天,到处泥泞,行人和车辆都很难前行。而现在到处都是修好的水泥马路,道路两旁栽满了树木。继续走访,你会发现该村不少人家都已经住上了楼房,错落有致。而且该村有个初具规模的菜市场。起初菜市场脏论差,到处可见的烂掉的蔬菜果皮以及白色垃圾,而现在在新的党支部的带领下,配备专门人员管理菜市场,整体上变得很整洁,以前的脏乱差已经明显减少了,使得村庄的村容整体上上了一个台阶。而且随着走访的深入,我发现该村的大部分村民家的院子也是相当整洁的。红砖铺地,玉米等整齐地摆放在角落或悬挂着,而且有的院子里还种着各种时令蔬菜。给人一种清新感。整体上村庄的建设和整治有了很大提高。
保定市清苑县庞庄村、西孙村、臧村、仙人桥村等村庞庄村西孙村。
店北村可以说是一个还比较滞后的村,行走于店北村的街道,各种垃圾随处可见,牲畜都是露天饲养,几乎每几十米就能发现一坨牲畜粪便,气味难闻之极!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不过!尤其流经村庄的一条河,成了村民们倾倒垃圾的场所,河道两旁堆满了垃圾,可见其受污染的严重性。当问他们用不用这河水时,他们说是绝对不敢用,太脏了!而问他们为何仍要向里面倒垃圾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垃圾没地方倒啊,政府又不管,大家都这样做,那我也就倒了,只要不用这水就行了,都习惯了。而且从调查情况来看,几乎每位受访者都对村里的卫生状况感到不满,而大多数居民都把责任归于政府没有采取措施,根本没有担任起新农村建设的职责。
东关新村。
东关新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步入东关新村的确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街道两旁都是楼房,柏油的道路十分整洁,道路两旁放置着垃圾桶,村子里设置了几个公共的卫生间,最大的两点还是村子中心处新建立的小广场,广场设置了许多健身的器材,老人和孩子们没事可以到小广场来活动,村子里还组织了秧歌队,经常在广场进行演出,增进了村民的业余活动,在村里转时还见到几个小工厂,有雕刻砚台的,有编织中国结的,村民们生产出来可以卖到外地,这也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每户居民都感觉比以前幸福,感觉就像生活在城里一样了。
沧州河间市“郭家村、刘庄村、民抬头村”
寒假时走访调查这几个村落,通过向村民的询问和自己的印象,发现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最显著突出的方面就是村容整洁,规划合理,修建了统一的住宅房和水泥的公路,有了公厕和固定的垃圾投放点。并且各村都已初步完成亮化工程,公路旁有路灯,胡同弄堂里也有照明的灯,空地也有许多绿化面积,已经看不到了原来农村的脏乱差的景象。村里每户人家都已经通了自来水管道,并且耕地的灌溉系统也已经统一化初步自动化。
村里的比较繁华的公路已经初步发展为商业街,公路两边已经开了许多商店,超市、五金、太阳能、化肥农药等等,各种商店都比较齐全,村民日常购物已经可以不用出村,并且村落周边已经有很多工厂,多数是轻工业,职工绝大多数是本村村民,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工厂周围绿化比较不错,环境也相对没有污染。
通过走访这几个村,发现再也没有小时候农村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的现象了,现在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统一,干净,简单,每户的住宅房都是整齐划一,不再像原来那种错落不齐的的民房。还有的村子已经有了几幢村里集资修建的住宅楼。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沙塅村,水南村”
沙塅村。
过去的水南村,村民进出村庄只能路过山间小道、山埂,据村民介绍在十多年前,家家户户都使用蜡烛或煤油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大多农民施用农家有机肥为主,由于贫困基本无法使用化肥。如今,走进水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下,村里铺上了水泥大道,周边盖起了小洋房,为了更好的对农作物灌溉,政府在村里兴修了3个大型水库,每年农历十月份是水南村甘蔗丰收的季节,基本80%的农田都种植甘蔗,甘蔗大多数都是销往北方,该村的经济发展迅猛,农民除了在田间耕作除外,还可以在村里电子厂上班,多种挣钱渠道使得水南村民摆脱了贫困线,过上了幸福生活。以前孩子上幼儿园都得在乡镇,现在可直接在村幼儿园,并且每天都有校园接送。20%的农户家里都装上了太阳能,40%的农户都配上了电脑。水南村的山场暂时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山上以油茶为主,据村委及村官小胡透露,水南村在未来的几年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大力开发山场。由于山地丘陵弱酸性适合种植茶叶、西瓜等作物,因此,山地将被打造成现代式果园、茶园。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
陕北的米脂县——高西沟村,此次利用寒假时间走访调查了它,
12月初,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冬天,连绵起伏的黄土之上,除了城市、窑洞旁边的空地上有一些花草之外,很难见到绿。
但来到冬日的高西沟,熟悉黄土高原的人会被眼前的情景惊呆:
进入村庄,沿途是高耸的一排排白杨树;黄土坡上,是成片的沙打旺草和柠条;山头上,连绵的松柏林不真实地在山头上泛着绿色;挂满枯叶的果园到处都是。一个5亩的水库正在慢慢结冰。
“在黄土高原,可能没有哪个地方的孩子比这里的幸福。这里的孩子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在冰盖上滑冰。”现任村支书姜良彪说。
漂亮的窑洞散布在树林背后和坝地旁边,里面的陈设几乎和城市里没有什么两样,干净、整洁。有种气味让村民感到踏实,那就是窑洞旁一个又一个羊圈。
40年来,靠村民的人工和自然淤积的力量,村前40到50米深的沟壑被填平,成为今天一坝接一坝的良田。
米脂县官员说,全县396个行政村,除了河谷地带,高西沟的环境在丘陵沟壑区是独一无二的。
姜良彪说,土地承包后被集体强行保护下来的财产,为集体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自1980年以来,仅村上120多亩4000多株苹果树,年产苹果20多万公斤,收入近8万元。
高西沟应该是我们陕北地区一个绿色的奇迹吧,这里说的有限,有机会大家一定要亲自去游玩一番。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看出整体上各地村庄的村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不排除一些村庄发展相对缓慢,在村容整洁上显得和如今大部分村庄有些格格不入如上述走访的仙人桥村、店北村等。究其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我们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当地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村庄的规划和建设上来。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建设的相对迟缓。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积极性相对较低,使得村庄建设一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然而在此次调查当中也不乏出现了一些发展相对迅速的村庄如于堤村、沙段村、郭家村等,无论是村容整洁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赞的地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也总结出了这些村庄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些经验。
一、首先是当地的领导班子工作认真负责,真真正正的全心全意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有优秀的带头人才能走得更远。
二、当地经济发展快速,有适应市场的产业,使得当地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资金可以用来对村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村容变得越来越整洁。
三、当地的农民思想相对积极,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通过此次的调查,也让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根据此次调查的对象及内容,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锋模范作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看到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对国家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战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的信心。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九
但愿我能用这有限的文字,诉说自己无限的感激与感动。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珺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人民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酸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政府时,镇政府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辛酸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色——“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江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十
xx镇地处xxx三县交界处,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余亩,森林面积xx亩。共有xx个行政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到达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个省级扶贫村。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李桥镇的镇情出发“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xx余万元的公路硬化和xx万元的渠系配套设施和投资近xx万元的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xx个村,新增变压器xx台,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从这次调研的情景看,xx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xx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xx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构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可是,此刻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期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xx元,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岩区为重点,认真做好中药材xx亩、姜黄xx亩、香樟xx亩的栽植。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xx亩、青蒿种植xx亩,撑绿竹种植xx亩,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发挥xx种猪场,xx养场的带动优势,经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并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团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本事。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xx村、xx村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xx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景看,xx年全镇县内外转移输出已达一万人,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县外务工异常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必须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
所以,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注重加强同县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为农民工供给及时的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三是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经过“阳光培训”和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竞争本事。经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一部分,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一部分,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为新农村建设供给人力和物力支持。
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篇十一
调查对象:叶村村民。
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总结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xx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20xx年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加大教育力度。xx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20xx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