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12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打造优质名牌,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品牌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主要为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生产主体,效益逐步显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县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主体有30家,三品一标产品总数93个,有效认证面积40。79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22家,产品80个,面积22。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主体5家,产品10个,面积1。54万亩,地标产品3个,认证面积17。43万亩。上述获证产品中,蔬菜类47个、粮食类19个、果品类21个、玫瑰产品3个、鱼类2个、禽蛋1个。
目前,我县一些历史悠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民乐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林)产品,民乐享马铃薯、大白菜先后荣获济南市十大农产品品牌,腾龙山鸡腿菇被评为济南市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我县玫瑰制品、食用菌、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影响正逐步扩大。
二、我县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农业覆盖面小。我县三品一标新认证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认证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精深加工产品则更少。
(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无论认证与否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获证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产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档次不高。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实施主体需要大量生产资金进行基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我县现有三品一标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四)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超范围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发展我县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品牌认证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认证计划,把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创建任务分解到镇街,严格考核,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科技下乡、咨询、发放明白纸、示范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农业三品一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申报积极性。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主体,培育品牌必须抓住主体中的龙头。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制定实施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品牌农业基地,开发品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
(三)严格认证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中,严把认证环节各个关口,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并实行全程监控,严格执行审查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审查申请主体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发展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对全县有品牌的生产单位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基地标牌、档案管理、产品抽检等,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认真清理、打击获证三品一标企业不用标、不规范用标以及没有认证的企业乱用标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获证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竞争能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检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针对农产品标准质量不统一,造成市场混乱,降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创建一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个能够展现xxxx农业特色,为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内名优特农产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区域内就打造了百脉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农产品的美誉度。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二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xx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xxx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全局性、方向性工作来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xx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84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94家,食品制造业78家,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税金总额亿元。全市经认定的12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别达到60余亿元、30亿元、 27亿元、亿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龙头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十强,占全省总数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平。
三全、思念公司的饺子、汤圆、粽子等速冻食品的产销量分居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达120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四位;枣制品生产企业好想你公司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集团和天方集团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日加工小麦2600吨。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我市龙头企业已逐步向上市之路迈进,三全、思念、雏鹰、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别在海内外成功上市,白象、广安、金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市区北部以三全、思念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马寨食品园区以东方集团的食品机械加工为龙头,集中了方便面、小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以新郑薛店为主体,机场加工区、孟庄镇为补充的中原食品工业园区,集中了白象集团、统一集团、四季胖哥等近百家食品加工企业,该园区xx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
xx市委、市政府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参观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工作中,围绕加快xx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局面,实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xx市委、市政府1999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主抓农业的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市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在xx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到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进行调研、视察、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为专业处室,并在农委下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站”,健全了组织,加强了力量。
3、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扶持重点。近几年,xx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扶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xx年,为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xx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xx年起,市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追加到18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93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重点是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4、加强宏观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xx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一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立足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积极带动农民致富;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技研发机构,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务方面,全市各部门千方百计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生产企业和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xx年xx市成立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平台。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市政府进一步整合扶持资金,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和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来,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把xx建成中原地区农产品加工区域中心,带动xx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6、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注重企业对农户的科技示范及技术培训作用,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方面,xx市选择经营与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较高、重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目前已培育近50家“xx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三
新疆自治区灾害种类多,属于频发易灾区。多年来,农业保险事业一直伴随着新疆农业发展。特别是以来,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新疆农业保险实现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走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之路,在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新疆农业保险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以来,新疆农业保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至,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达15.24亿元(含兵团,下同),年均增长22.83%列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的占比始终在92.6%以上,20业务规模达14.52亿元,占农业保险总规模95.32%,商业性农业保险规模较小。种植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占绝对优势,年业务规模14.6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95.9亿元,参保农户282.79万户,分别占全疆农业保险对应指标的96%、95.67%、99.7%。棉花保险始终是农业保险龙头险种,2011年业务规模9.58亿元,承保面积2142.86万亩,分别占当年农业保险业务总规模与种植业总承保面积的63%、51%。养殖业保险规模相对较小,2011年奶牛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羊保险承保数量分别仅有8.28万头、12.34万头、2.24万只。
(二)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一是保险品种逐步增加。年以来,中央财政提供补贴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品种由棉花发展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料作物、奶牛、能繁母猪等8个险种,商业性农业保险承保则包括蔬菜、糖料、葡萄等作物。二是参保面积与参保率持续提高。2007年至2011年,新疆主要农作物中的小麦、玉米参保面积年均增幅分别为120%、81.5%,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至2011年底,棉花、小麦、玉米、油料作物等作物农业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2%、61%、74%、59%,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是林果业保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动力的新形势,新疆在xx市启动了由地方财政单独补贴支持的政策性林果业保险试点工作,承保苹果、梨、枣等品种。至,林果业保险承保面积10.9万亩,保费收入980.82万元,单位保额为1000元/亩,费率为9%。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65%,地区、市财政及场站补贴保费总额12%,果农自负保费总额23%,参保果农1.02万户。
(三)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07年至2011年,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保险保障程度年均增幅达8.3%、4.2%,11.9%、5.3%。种植业险平均保障程度为451元/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9%,保险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至2011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总额达204.76亿元,保障服务覆盖283.58万农村家庭,覆盖范围包括4228.3万亩农作物与117.44万头(只)大小牲畜家禽。五年间,新疆农业保险累计赔款支出38.31亿元,农业保险成为新疆各级政府与受灾农牧民抗灾自救、及时恢复生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新疆农业保险赔款占农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从2007年至20分别为11.33%、14.69%、23.77%、6.95%,在全国范围内属较高水平。
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财政、经办公司及监管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强化政府引导为前提,优化农业保险发展政策环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2007年以来连续多次召开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王乐泉(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努尔·白克力等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农业保险工作具体指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印发了《xx区棉花政策性保险试点暂行办法》、《xx区能繁母猪保险实施办法》、《xx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对棉花保险、能繁母猪保险产品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资金分担比例、农户自缴保费缴纳渠道、经办公司经营管理费用比例等问题做出系统性规定。出台政策,支持经办公司成立三农保险服务网点,并给予农村保险服务网点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明确农业保险实行分级负责制,以县(市)为单位开展,由县(市)政府统一组织,整体推进,县(市)政府是农业保险的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工作。当前,新疆农业保险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与制度指导、协调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二)以完善补贴机制为核心,巩固农业保险发展资金基础。自治区克服自身财力不足的困难,于底建立了农业保险自治区、地、县三级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机制。当前,新疆种植业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25%、15%,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40%;养殖业保险中,能繁母猪保险由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50%;奶牛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30%、2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在人均gdp仅为全疆平均水平30%左右的南疆三地州部分县(市)由财政全额承担农业保险保费。从2007年至2011年,各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额度年均增幅达38.14%,补贴总额达40.82亿元,财政补贴在农业保险保费中占比从2007年的47.85%提高到2011年的68.88%,五年来自治区、地县财政累计投入分别达7.09亿元、3.57亿元,合计10.66亿元。
(三)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促使农业保险惠农强农功能落到实处。一抓提升理赔时效性。经办公司畅通电话接听服务,规范接报案流程,分别实现对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周边农村团场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的边远农村团场,查勘人员在保险灾害(事故)发生或接报案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到达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经办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原则上在保险灾害(事故)损失金额确定后的30日内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二抓提高信息透明度。经办公司在乡镇、村、团场、连队等基层公众场所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接受广大参保农牧民监督、投诉与咨询,针对少数民族被保险人还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文字进行公示。三抓确保查勘定损公平。各经办公司对损失数量较大、损失程度较为严重的保险灾害(事故),坚持被保险人、专业技术部门与经办机构三方共同定损原则,定损结果由上述单位(个人)共同签章确认。四抓技术装备水平。经办公司普遍配备gps定位仪等设备,提高查勘效率,有的公司还引进无人机协助查勘工作,增加了农业保险查勘科技含量。
(四)以规范公司经营为抓手,提升农业保险总体服务水平。一是新疆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新疆农业保险承保服务标准指引(试行)》和《新疆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标准指引(试行)》等制度,对经办公司农业保险的展示宣传、信息收集、承保验标、接报案管理、查勘定损、赔款支付、张榜公示等关键经营环节提出全面监管要求,督促经办公司按照“五公开、三到户”要求积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二是分步骤推进以银行卡支付为核心的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制度。联系新疆实际,在、2011年连续两年试点基础上,20起全疆范围全面推行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直赔到户。同时,不搞“一刀切”,考虑部分偏远地区银行网点少、受灾农户领取赔款不便等实际,同意喀什、阿克苏两地年仍以现金方式支付农业保险。截止2011年底,新疆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金额已占赔款总额60%以上,有效防范人为挤占挪用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减少违规问题发生。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测评。深入开展“入户式”调查,面对面与被访农牧民沟通交流,查找经办公司服务薄弱环节,鼓励引导农牧民更加积极地监督经办公司农业保险服务。四是开展农业保险检查。新疆保监局与财政部新疆专员办等部门多次通过外围大规模走访农户寻疑点、落实资金走向查线索、内部财务业务对查找证据,认真查处农业保险领域违规问题,实现了对疆内农业保险主要地、州、市的检查全覆盖,对农业保险领域虚增赔款、假赔案等严重违规问题给予严肃处理。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总结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谋划“十三五”农业规划及2016年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大措施,从11月11日开始,由县委杨宝文副书记带队,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参加,各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李俊等5个乡镇的32个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和重点项目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推进现代农业稳中提速,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各乡镇2016年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政府及涉农部门和各乡镇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基础,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现代农业和“三精农业”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主动研究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5元,增长12%。
(一)农业生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一是粮食生产基础牢固。积极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03万亩,完成粮食总产量22.8万吨;建设粮食高产示范方7个,总面积15.52万亩。有机水稻总面积达4.5万亩,申报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1万亩。积极实施自治区冬牧70“一年两熟制”种植示范项目,示范推广“冬牧70+籽粒玉米”、“冬牧70+青贮玉米”等技术模式2200亩。二是林果业迅猛发展。以小任、董洋果业范基地和胜利金沙万亩水果园区为引领,全县林果发展达到4.2万亩,实现产值7315元;完成造林0.69万亩,占任务的77%。其中:生态林0.4万亩(含黄河护岸林800亩);完成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0.29万亩(葡萄0.19万亩,苹果及其他小杂果0.1万亩),正在建设葡萄酒庄两个。三是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扎实推进。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目标,围绕闽宁镇建设万亩草畜示范园区,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三家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建成(其中:星科耀肉羊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圈舍9栋,圈舍面积12624㎡,存栏肉羊9600只;xxxx县毅诚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圈舍8栋,圈舍面积13112㎡,存栏肉牛500头;银川市闽楠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圈舍10栋,圈舍面积10961.6㎡,存栏肉羊5000只)。预计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亿元。
(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县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快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优化了产业发展格局。全县新建二代节能温室794亩,新建大、中拱棚981亩,旧棚改造1600亩,提升改造标准化设施园区1个140栋520亩,新增供外蔬菜3461亩。全县园艺产业总面积达18.42万亩,其中:露地瓜菜面积6.78万亩,设施农业8.84万亩,供外蔬菜2.8万亩。建设设施永久性蔬菜基地30个,面积15300亩,安装智能温控系统770套。初步建成了以望远为重点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胜利为重点的枸杞芽菜、山药种植基地;以杨和为重点的跃夏番茄种植基地;以望洪、李俊为重点的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基本形成了以“粮、果、菜”为主导,以大棚瓜菜、鲜食葡萄和中药材种植为辅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十足。坚持将发展重点项目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引进了青岛光伏集团、昊鑫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投入1.2亿元发展我县现代农业。先后建成了粮食银行、农机作业公司、青岛昌盛光伏大棚等重点项目,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标杆。同时,各乡镇充分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项目,上大项目,依托中心村建设,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出发点,建设李俊王团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东方苗木繁育中心及甘草分检基地、宁化千亩蓄草种植基地;望洪沿东部水系葡萄观光种植基地;杨和黄河大桥生态观光园区、惠丰千亩蓄草种植基地;胜利千亩枸杞芽菜示范基地、山药种植、花卉繁育及农旅联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望远政台现代农业(华夏河图)生态观光区、上河聚水湾生态观光度假区等项目。以上项目规模大,起点高,必将成为示范带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核心力量,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农业产业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规模化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效果明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0家,累计达到771家,覆盖了种、养、加、储运、农机、中介等行业和粮、菜、果等多个产业,注册会员9335人,辐射带动周边从事相关产业农民9528户,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板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60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袁东彪的有机水稻等优良品种在增岗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步伐不断加快。一是以“三创”为核心,突出智能信息化、物联网、电商、生物工程、节水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应用,整合优化县域农业科技资源,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十个一”建设水平提升工作,培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点)9个,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60多个,新技术、新设备20多项,培育科技示范户510户。二是开展各类培训116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0人次,培训农民3.7万人次。三是围绕“四个全覆盖”,定点、定向派驻科技特派员发挥帮带作用,重点指导生态移民地区葡萄产业、肉牛养殖、菌草培育、农村信息化等工作。为生态移民地区争取区、市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3项,新建科技信息服务点1处。四是新建12个科技信息服务站点,配套完善原有服务站点的网络设施,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110信息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农户通过互联网发布和查询各类信息1000多条。
(六)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助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过自治区确权办和银川市国土资源局检查验收。完成12个行政村9166宗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进行,目前全县55个行政村已有24个村完成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和地籍图签字确认工作,完成签订合同土地面积147292.26亩,签订农户19031户。土地经营权证书打印工作全面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共确权集体林木面积0.59万亩,确权率达100%,确权到户率93.2%。“xx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xx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闽宁分中心”于5月份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正在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筹备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
六个乡镇的“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部建成,并纳入到自治区农经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结合农村土地产权确权登记,对全县7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进一步核实登记,起草了全县统一的农村专项承包合同,有效防止了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流失。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选址(上河村、永红村)、“三资”情况摸底及考察调研等工作,正在制定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推进粮食银行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建设。
粮食银行的原粮库、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两家营业网点已开始成品粮兑换工作。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全面投入运营,在服务进村(中心村)农民停机和乡镇秋季农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增的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正在加紧建设。
三是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制定了《xxxx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成立了县水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完成境内小型水利工程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和分类定性工作。四是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4个项目31.16亿元;探索设立欣荣城乡发展有限公司、葡萄产业发展基金、闽宁镇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等融资平台,先后撬动银行和产业融资33亿元,解决了城乡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试点完成方案制定、合作协议签署、人员业务培训等前期工作,担保贷款正在发放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认识不清,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现代农业产业化投资周期长,收益慢,群众科技知识贫乏、综合素质较差,长期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对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被动接受多,主动创业少。
(二)资金、建设用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各级扶持资金有限,许多在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进展缓慢。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加之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用地供给不足,致使许多农业企业因地却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实用新技术普及较慢。目前,我县农技推广单位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全县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不顺,技术人员“专而不干、干而不能”的问题显现,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不健全,无法及时宣传惠农政策,推广农业技术,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体制仍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规模小、数量少仍是其主要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大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行动先导。要结合我县发展实际,重点宣传群众身边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事例(列如:史健文、袁东彪、曹东、黄彪、苏涛、杨海兰、索进林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群众的作务水平。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持。要牢牢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切实加强灌排体系畅通、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形成发展大农业的投资氛围。
(三)破解融资和建设用地难题,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尽快组建全县农村融资和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制定农业发展融资实施细则,加大对农村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多种形式融资。促进土地连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在稳定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使农技推广有平台、有阵地。同时继续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五)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及市场需求,对现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其市场链接作用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购销渠道、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选定项目,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加速转变。
(六)抓好节水示范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支撑,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全膜覆盖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优势作物、优质林果等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强化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开展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和乡土人才等培训和开发,着力培育科技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专业大户。整合县内技术力量和培训场所,系统开展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大户及种养能手培训,真正把村组干部培训成科技能人和“土专家”。狠抓移民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移民群众牢固树立加快生产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
(八)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产业工人或职业农民,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四、2016年的农业发展重点和工作思路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以提高居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着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四个xxxx”,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一)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优质粮食生产。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11万亩,玉米24万亩,水稻13万亩,秋杂粮2万亩。全县建设万亩高产示范区6个,建设李俊镇整乡制推进乡镇1个。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全县有机水稻基地面积稳定在4.5万亩,有机产品(转换)认证2.5万亩。
(二)以园艺产业为重点,推进扩规提质增效。
稳步扩大园艺产业面积,新建、扩建、改造设施园艺2000亩。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拟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示范推广温室智能控制设备1000套。新发展露地瓜菜5000亩,全县供外(港)蔬菜面积稳定在3万亩。继续抓好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全县落实永久性蔬菜基地6000亩,配套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日光温室、大棚配套安装日光温室自动无人操作卷帘系统和智能化通风设备。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项目。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点2个。推广冬牧70技术模式2200亩。2016年5月中旬收获完成后播种籽粒玉米、青贮玉米。
(三)结合产业扶贫,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加大草畜产业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全县奶牛存栏2万头,肉牛、肉羊、生猪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4万头、65万只、20万头、370万羽,适水产业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稻蟹生态种养面积1万亩,计划新建2个稻田养蟹展示中心,增殖放流3期。围绕闽宁镇园艺万亩草畜示范园区,建设大型光伏及综合养殖场,力争把闽宁镇建成宁夏肉牛第一镇,实现“肉牛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农田消纳—秸秆综合利用”封闭式生态农业生产的循环链,建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打造全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加强壹泰牧业繁育扩群补栏、扶贫托管,推动晓鸣禽业、金顺友等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扩建金顺友、星科耀等肉牛养殖园区,加快闽宁镇“整村推进项目,2016年完成圈舍改造200户。
(四)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
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90%以上。完成机耕80万亩、机播42万亩、机收36万亩。完成秋翻地23万亩、机深翻13万亩、秋施肥10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免费管理工作,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建设活动,拟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园区2个。完善望洪永清宏利、高渠宏源达、宁化安丰农机作业公司建设,实现xxxx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五)完善基础配套和管理机制,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抓好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建立乡镇、住建、城管、环保、用水、用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动机制,搭建高效、便捷处置小城镇中心村管理问题的有效通道。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完善小城镇、中心村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大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中介服务和劳务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治理,探索实施村改居、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农村治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全面提升小城镇中心村治理和保障水平,打造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四化”同步的先行区。
(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xxxx。
以“五城同创”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完工。加强对西部水系绿化工程、观平路、许黄路、109国道等重点绿化工程的管护工作,全面提升县城、小城镇及中心村绿化品位和管理水平,创建全国园林绿化县城,为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基础。
(七)创新协作发展方式,打造移民扶贫新样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区市闽宁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坚持、四个样板”的要求,凝聚力量,加速推进移民扶贫示范镇建设。继续争取区、市扶贫资金,在我县移民村开展互助资金项目、千村信贷项目和金额扶贫担保项目。继续实施“双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项目,对于剩余537户未脱贫农户,争取区、市扶贫资金,按照每户4000元标准进行扶持。继续支持青岛昌盛光伏企业在闽宁镇原隆村建设300兆瓦光伏农业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能有承包大棚,开展自主创业。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成立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监管协调土地确权、交易、流转工作。
积极探索以土地、温棚等农村资产为抵押,进行融资,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建立农民自愿永久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补偿机制,推行承包经营权和流转经营权证“两证制度”。探索创新城乡一体化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土地户籍、农机作业服务、粮食银行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实现小城镇中心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城均等化。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闽宁镇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试点工作。
(九)着力提升基层干部引领改革发展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农村青年技能性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加强农村干部综合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巩固提升电商产业园,加快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完善机制,鼓励各种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家庭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完善“联合党委”模式,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在村级党委领导下、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为补充的共富联合体建设,加快中心村向社区化转型,通过“两推一选”、机关下派、“双竞承诺”、“双培养一加强”等方式,培养基层中坚力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加强和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五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神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统计,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共有57家会员,直接工作人员1.7万人,间接工作人员6.7万人。
57家协会会员除去12家尚未开业,一家联系不上,在营业的有44家。在这44家会员当中,1至11月份营业额约6.6亿元,休闲观光约440万人次。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受到了理事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为我们的诚意和态度所打动。在沟通过程中,理事们普遍认为,南昌休闲农业协会成立的很及时,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在协会的协助下,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在这些农庄当中,发展的项目有:生态休闲观光游、水上游乐、职业培训、户外拓展、会议接待、生态特种种植、生态特种养殖。.。.。.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致。已形成规模的约占50%,初具规模的约占30%,在建、扩建约占20%,占地千亩以上的约占90%以上。
在当今,“以文化包装产业,以文化提高品质,以文化打造品牌”这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神龙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现代农业的特色菜蔬、美国樱桃,青岚的红心蜜柚、白枇杷、翠冠梨、杨梅等。
每家农庄,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雷同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理事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钱。规模小的业主缺钱,规模大的业主也同样缺钱。很多业主声称:很多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都是靠自筹资金,没有获得过政府资金扶助和银行贷款。他们期望获得无担保、无抵押、无息的贷款,并能够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大规模的业主要求除获得贷款外,也希望能够获得政府项目扶持基金。
2、许多业主在现今规模的基础上,要进行改建,扩建,进一步提升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但苦于土地不够,使得他们现在停滞不前。特别期待政府放宽用地指标,同时划拨用地指标。另外业主们普遍表示,对符合用地指标的标准不清楚,申请用地指标的程序不了解,使得他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希望能够通过协会这个“桥梁”多了解这方面的讯息。
3、希望休闲农业协为会员策划销售方案,开拓合作联动的思路。比如:销售互动,联合捆绑,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建立产业集群,开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六
按照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县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探讨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症结,并集聚干部群众的看法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在永昌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东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东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增两化”的工作思路和镇党委“抓好八项工作、实现两个突破、达到六化目标”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草食畜牧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农业效益逐年提高,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有力维护了我镇农村发展稳定大局,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土地流转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北京天葵公司合作,建成土地流转示范点2个,流转面积10000亩,其中连片发展油葵制种7000亩。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按照井灌区发展露地蔬菜、河灌区发展食用菌、全镇发展舍饲养殖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大抓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中药材及食用菌种植取得新突破,完成蔬菜种植及制种5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建成食用菌立体栽培标准棚8座;草食畜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新建万只羊场1个、养殖小区1个、肉羊改良点3个,引进基础母羊166只,投放种公羊15只,改良羊1.04万只、牛550头,新发展规模养殖户56户,羊、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81590只、1541头、5032口;啤酒大麦产业稳步发展,积极与省农科院、县农技中心合作,实施良种对比、除草剂对比等科技试验示范项目8项,完成甘啤4号原种繁育10000亩,示范推广甘啤6号20xx亩,标准化面积达到6.5万亩,总产量约3万吨;垄作沟灌节水新技术深入推广,引进垄作沟播新机具90台,示范性推广面积11082亩。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继续加大通村道路建设力度,硬化新二坝村道路7公里。投资457.29万元,建成井灌区低压管灌工程42.3公里,5个村1700多人受益;加大末级渠系建设力度,新建二坝村顺池沟末级渠系1.38公里;配合县水利局完成干渠改造19.85公里。大力实施头坝、永丰、上三坝、上四坝、下三坝等5个村饮水安全工程,开挖主管道52公里、分支管道130多公里,修建分水井420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村新农村示范点农民住宅楼建设任务,铺设上水工程1.26公里,镶嵌主干道路道牙665.8米,铺装人行道路面986.04m2。
五是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6个村农家书屋设施配套及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建设。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合率、参保率分别达到94.88%、96.53%。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发放各类救灾救助及低保、五保、补助资金共157.483万元。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554.3534万元、良种补贴34.5755万元、农机具补贴189万元、家电下乡补贴27.2万元。
六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严格执行人代会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圆满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认真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上三坝村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培训力度,加强村基金会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强化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我镇面临的挑战。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东寨镇每年都要遭受干旱的侵袭,全镇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近几年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完成了全镇通村公路的硬化,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村内通社道路硬化率不高,低洼不平,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困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养殖小区建设、科技示范、露地蔬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全镇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20xx年出现过农民啤酒大麦待价而沽,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五)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业发展的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也是必然的。然而,单家独户的农民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很难在庞大的市场中参与竞争,处于被大机构、大企业剥削的境地,农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大机构、大企业赚去了。20xx年,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镇农民自发成立东郊啤酒大麦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打造本地啤酒大麦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但是,该合作社仍然是一个松散的团体,对于会员的约束力不大,更不能以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近三年来,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风起云涌,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为此,我们必须指导和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变成一个个经济实体,让会员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真正以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七
设施农业作为我县新兴作业,全县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普遍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为摸清全县设施农业基本情况,掌握设施农业分布、收入、种植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设施农业工作。我办认真开展了设施农业工作调研,掌握了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概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起步于2000年,当时主要以塑料土墙棚为主。随着设施农业不断发展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以温室大棚为主要模式的设施农业开始了规模化发展。近年来,全县各乡镇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精神,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质量”的原则,通过示范引路,基地带动,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08年6月份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4525.2亩、20280座。其中土木结构温室11017座,拱棚9263座,有棉被温室4500座,种植的作物种类有辣椒、番茄、西、甜瓜、黄瓜、西葫芦、茄子、桃和花卉等。上半年产各类瓜果蔬菜近46365万吨,实现收入6950万元,棚均收入3300元,人均收入150元,与2007年同比增长20元。设施农业在增加农民收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县继林果业后增加农民收人的又一战略产业。
主要特点:
(一)设施农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县设施农业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越来越成为各乡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设施蔬菜生产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后和越冬菜生产发展,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许多农民已经由“粮农”转变成为“菜农”,促进了种植业由单一的粮、棉生产向经济作物的调整,许多农民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脱了贫。据调查,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平均亩纯收人在2000元—20000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如恰斯米其提乡亩收人在3000—5000元的占到从业农民的70%以上,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农户年增加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依提木孔乡设施农业总收人达到588.28万元,占蔬菜总收人的65%,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收人达到153元;温室大棚每亩年纯收人5000—12000元,铁提乡从事温室大棚生产蔬菜的农户年均收人在10000元左右。巴仁乡设施蔬莱面积只占蔬菜正播面积的60%以上,产值却占到蔬菜总产值的75%,农民人均设施农业收人达到184元。另外,一些乡镇的设施果品生产和温棚育苗效益也非常显著,如恰斯米其提乡果品生产,目前已成为该乡的又一增收亮点。设施农业已越来越显示其高效产业的地位。
(二)少数民族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生产习惯开始逐步转变。
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产品供应,也推动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拓展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推动了传统农业劳作方式向精细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特别是带动了少数民族农民积极投身设施农业,少数民族从业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并增强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新气象。据统计,目前全县设施农业从业农民达到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农民已经达到了2.8万人,占从业农民总数的90%以上,而且涌现出一批高产高效的生产典型。恰斯米其提乡今年计划新建120座温室,100%由少数民族农民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
(三)设施农产品的花色品种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县设施农业已从过去以生产蔬莱为主,逐步向生产甜瓜、油桃、葡萄以及育苗等多领域发展。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期可以由每年的11月延续到第二年的6月,上市蔬菜的花色品种已达到30余种,生产的品种除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和叶莱外,豆类、水果等也形成一定规模,有效地改善了全县冬季鲜菜供应,提高了淡季蔬菜的自给率。据统计,目前全县淡季蔬菜自给率已由过去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60%,对平抑蔬菜价格、发展菜篮子生产、丰富市场供应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模化生产成效初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县设施农业生产已从最初以城郊为中心,向全县各平原乡镇扩展,设施农业建设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500亩以上相对集中的设施农业乡镇达到5个,300亩以上连片基地10个,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温室大棚群,涌现出一批辣椒乡、西红柿乡等专业化生产基地。如恰斯米其提乡设施农业面积2500亩;依提木孔乡设施农业面积4600亩;设施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也为产业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各乡镇在发展设施农业进程中,依托当地光热资源条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坚持科学发展,制定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逐步引导设施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狠抓落实。
各级党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投人了很大的精力抓生产、抓宏观管理,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责任,从领导、任务、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抓好落实,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着眼点,高位推动此项工作。突出抓好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优惠政策落实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一些乡镇制定了设施农业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和组织。如恰瓦克镇把设施农业发展与各村年终综合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乌吉热克乡把设施农业发展列入年终考核细则中,明确目标任务,量化工作指标,制定了设施农业考核办法及年终奖惩办法,强力推进。依提木孔乡在重点村实行了领导干部包片联系点制度,以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指导和督查。各乡镇投人很大精力抓设施农业发展,各级领导经常深人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及时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吐古其乡实施了设施农业“帮带工程”,由乡机关、站所社帮扶从业农民解决一部分建棚资金,配棚膜等设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发展。
(二)立足实际,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积极性。
各乡镇因地制宜,从承包用地、协调贷款、帮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人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从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县乡把扶贫和以工代贩资金捆绑使用,补助温室大棚;有些乡镇还把集体建好的温室大棚让农户无偿使用,发挥政府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的引导作用。有些乡镇采取政府扶持、农民自筹、集体支持的设施农业投资机制,每个温室大棚县乡补助800—1500元,对农民新建温室实行补贴制度,并从干部帮扶、科技支撑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培训,搞好服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各乡镇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了科技投入,把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个别乡镇从外地请进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民和技术人员,开展承包示范和技术指导。目前大多数乡镇都建立了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技人员和蔬菜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授课,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一些乡镇还采取科技特派员形式,将有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员下派到村,驻村包户。全县实行技术人员划片、定点、包干到棚的技术服务并与技术人员签订责任状,把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与服务对象相挂钩。依提木孔乡乡推行了“一带十、十帮一”活动,拿出资金奖励有经验的农户,鼓励新从业莱农为有经验的种植户“打工”,通过互帮互学,加快了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培育市场,发展协会,支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随着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各乡镇把培育市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开拓市场,促进产品流通:一是加大了市场的新建和改造力度,积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改善交易环境,提高交易效率。恰斯米其提乡实行建立产地交易、集中批发、零星销售三种市场流通模式,蔬菜批量销往乌鲁木齐市及西藏阿里等地。喀什地区形成了以叶城为中心,辐射乌鲁木齐市、喀什市、和田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西藏阿里地区等地的市场营销网络。
二是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各乡镇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市场产销信息,扩大产品销售量。目前全县有各类蔬菜协会45个,农村经纪人4500多人,在生产旺季,每天销往各地的反季节蔬菜在200吨以上。通过协会促进本地产品的销售,为生产发展和产品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全县各乡镇在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进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设施农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各乡镇普遍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县园艺技术服务队伍由于缺乏交通工具,不能充分发挥科技指导作用,造成设施蔬菜、瓜果生产技术推广非常滞后,农民接受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比例还很小,不能完全按照设施农业生产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技术普及率较低。据统计,目前全县参与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但绝大多数人员过去主要从事大田作物的技术指导,对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掌握不深,而且普遍缺乏一线生产的实际操作技能,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设施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尚未完全显现。目前一些乡镇温室大棚的设计和建设不规范,加之农民缺乏建设资金,政府扶持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棚质量。温室后屋面普遍仰龟偏低,厚度不够,致使保温性能差,冬季无法投入生产,反季节设施生产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市场的调查不够,研究不深入。各乡镇普遍存在对市场情况、销售渠道以及市场所需的产品种类、品种、质量要求等调查不深,研究不细,造成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温室和拱棚的比例不合理,没有进行品种布局,种植茬口与市场需求脱节,种植种类单一,特色菜、精细菜少,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春淡、冬缺菜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四)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中介组织的作用相对较弱。以农民为主体的产销合作组织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册程序复杂,注册费用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四、建议。
(一)明确思路和重点,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人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在形成区域特色、创立产品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市场销路上求突破,实现设施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力争到2015年,把我县建成南疆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和产品出口基地,使设施农业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思路:按照市场需求,把设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把基地建设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把规模扩张与提高现有大棚效益相结合,处理好设施农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数量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提高品质和效益;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努力构筑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体系。
1、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研发推广、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开展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等。
2、县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应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充分整合利用扶贫、以工代贩资金,切实解决目前生产和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
3、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合理地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种植,促进设施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高度重视加强技术人员和从业农民的、培训,强化技术服务。
1、大力开展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充实人员和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园艺、农技部门的作用,使之成为推进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保障。把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全力推动。围绕温室建造、选用优良品种、育苗、田间管理、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积极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广大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水平,提高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一批了解市场信息、熟悉设施农业的管理人员和具有现代农业技术的科技人员,努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建立高产高效的示范基地。建议加大对县育苗中心的投入,使之真正成为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核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
3、制订设施农业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要结合实际,坚持发展与巩固提高并举的原则,认真实施设施农业“技改工程”,用2—3年时间,对现有结构不合理不能投入冬季生产的温室进行结构改造,统一建设标准,推广”矮后墙、长厚坡、高仰角”的日光温室结构模式,推广土墙竹木、土墙钢木、土墙钢架结构建造模式,提高设施农业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四)加快市场开拓步伐,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1、加强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提高设施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对现有的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进行强有力的推介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2、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农村设施农业经纪人、营销流通队伍,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培植贮藏、保鲜、运销大户,提高设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衔接起来。
3、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确保快速动态了解市场信息。利用各种媒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供销信息,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减少或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随意性。
(五)召开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分析会。
建议县上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分析研讨会。通过分析研讨会,明确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区域布局及工作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对设施农业工作开展好的乡镇村及有关先进单位、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进一步统一各乡镇、各部门的思想认识,总结和交流经验,观摩和学习典型,寻找不足,探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措施,使之尽快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
叶城县农村工作办公室:高乃孝。
2008年7月20日。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八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九
为全面了解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近日,定陶县农机局专门组织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小组,明确调研任务、细化调研内容,深入基层、科学调研。
1、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情况。定陶县现有电动卷帘机486台,田园管理机械和微灌设备达4800台套。
2、设施农机主要发展形式。主要有中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三种形式。中小拱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以竹片为支架,两端直接插入地下,形成的小拱形简易保护设施。采用竹架结构,造价低,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基础建设投入,一个一亩地的拱棚投资在2000至5000元不等。主要是南王店乡种植春西瓜的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的拱形单体温室。每亩大棚投资在5000-10000元左右。主要用与种植芹菜、西红柿等。
日光温室:指前坡面以塑料膜为覆盖材料,并配有活动保温被,其它三面为围护墙体的温室。采用机械构建厚土墙体,竹木拱架结构。每亩温室造价在1-1.5万元。
3、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多,农民收益高。
(1)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多。根据调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基层服务组织以及普通农户是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售。杜堂乡陆湾村400多户农户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势单力薄的状况,自愿成立中远蔬菜合作社,拓宽销路,提高种植效益。该村农户杨立组织经营30个大棚,一年四季皆有产出,除自己在本地市场零星出售外,大部分蔬菜交由蔬菜合作社统一销售,销售顺畅,两年来未出现过销售不出去的情况。二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销售。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必须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的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四是农户直接到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销售。
(2)设施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亩均收益明显比常规农业高。杜堂陆湾村的设施蔬菜亩均年收益达到6万元左右,孟海镇许楼村设施蔬菜亩均年收益5万元以上,黄店镇草庙的西红柿亩均年收益2万余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生产凡能使用机械的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大棚墙体的建造使用挖掘机、草帘机代替了手工编织、草苫子的覆盖使用电动卷帘机。尤其是卷帘机械化发展迅速,在实施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带动下,菜农购买使用电动卷帘机积极性高涨。使用卷帘机械,省力、省时、增效明显,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据介绍,过去靠人工拉苫子,一揭一盖需要2个多小时,并且很难掌握时间,揭早盖晚影响保温,揭晚盖早影响光照;使用电动卷帘机,每次也就是5——10分钟时间,可延长光照2个多小时,既能减少病虫害又可使蔬菜增产15%——20%,还可省出时间加强田间管理,这样一年增收部分就可赚回机械投资。
1、对设施农业的投资不足。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较小,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温室、大棚等前期建造投资较大,农户的资金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的标准偏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设施农业何高层次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方面财政投入也很少,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2、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低。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全县各类温室大棚,大部分棚室规模较小、结构简单,钢架结构大棚很少,抵御风险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仅仅是普及了电动卷帘机,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有些甚至还是空白。
3、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能力不强。大棚蔬菜属于密集型生产,用工较多,生产独立性较强,形成规模化生产管理较难,造成各蔬菜基地菜农、生产管理、销售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组织、产品无品牌、无竞争力、交通运输麻烦大、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困难多,为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带来难度。部分镇街设施农业刚刚起步,还受到生产周期短,周转资金缺口大,技术跟不上,销售手段落后等因素影响,没形成种植规模,抵御市场能力还不强。城关镇有一农户去年经营12个疏菜大棚,上市时刚好遇到大雪天气,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无法及时出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设施农业承载的风险能力仍薄弱。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如去年11月中旬的大雪导致一部分蔬菜大棚被压塌等,而从重建资金的筹集渠道看,只有参加保险的可得到一定的保险赔偿金,大多需要自筹资金,给种植户带来一定损失。
5、指导服务难到位,本地农民抗风险信心不足。菜农绝大多数还是小规模种植,对设施种植许多是缺少技术,心中无数,担心投入失败,不敢冒风险。
6、综合管理难度大,优质高效无保障。菜农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以及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禁用农药控制、“放心菜”田头检测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将会造成随着种菜年限增加、成本上升、产品品质下降的后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设施蔬菜生产优质高效的持续性。
7、设施农业成本高,影响了发展速度。从目前情况看,建设一座钢架大棚需要资金3万多元,加之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购置,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当年难以收回投入,因此群众积极性不高。
1、加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是农业高科技的产物,囊括了当今农业先进技术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凭经验管理和经营。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农村土地流转,应优先照顾设施农业用地,并且要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以推动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由于设施农业与大宗农产品生产条件相比,对场地排灌系统和交通运输硬件配套要求较高,特别是有设施农业的地方,应完善和配套设施基地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科技含量。建议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加大对农户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及时提供、引进适合农户设施种植的优良品种。
5、大力推广先进适应的小型农机具。选择适应大棚内作业的尤其是管理环节的农机具,加大推广力度。
6、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体系。对设施蔬菜基地设立专人管理和指导,使设施农业基地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禁用农药的使用,做到不经检测合格不得采收,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项目发展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引导鼓励设施农业向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发展,加快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邵珠山)。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十
我县实施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万元,省级配套xx万元,地县级配套xx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xx亩,全部为xxxx。
一、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切实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自批复实施并开工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及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建设,实行领导挂项目,层层抓落实的制度,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部门项目的定位和作用。
发部门联合申报、联合监督检查、联合验收,建立了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作机制。
四、部门与农发机构的分工和协作。
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示范项目管理中,部门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农发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考评验收。林业部门与农发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配合协作较好。一是项目申报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选定,联合行文上报;二是上报后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评审;三是在项目建设及完工后,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验收,上级部门联合督查、检查、审计。
五、建议。
一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数量、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生态建设项目中的比例;二是加强协调,提升统一作战能力,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使农发办项目和其它生态项目形成合力,形成投资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相互弥补,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近年来的农业工作实际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加快我镇农业发展步伐。
通过对农村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我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镇农业发展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
题:农业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更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服务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需求。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低。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户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较低。农业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农民难以得到加工流通领域的附加值,缺乏农产品初级、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副产品加工缺乏,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我镇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镇农业和农。
村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
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依托,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结构调整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抢。
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集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支柱产业。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
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首先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加强组织引导。要发挥好各类劳务输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多地转移劳动力。其次抓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逐步使更多的农民由短期打工变为长期就业,真正从土地上走出来。着力抓好贫困农民劳动力培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走出土地,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做好农村非农产业工作,把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使我镇农民人均劳务创收占人均增收的一半以上。
三、积极做好养殖业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避免草地植被过载,造成环境恶化,重点发展养殖圈养,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重点是抓好两个方面工作,第一是品种引进和改良;第二是科学管理和饲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大力推进黄牛、山羊、生猪、鸡等优良品种养殖产业化。
一是要改变粗放经营和不科学饲养方法,把科学地管理和饲养工作带入养殖链;
二是要提高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是想方设法转变农民粗放养畜的理念。
五、科学合理开发土地,逐步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合理开发。我镇有一定数量的宜农耕地,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有序的开发土地。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来推动我镇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
家庭农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8月20日-24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分组调研、集中视察和座谈的方式对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农业与农村工委综合调研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我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取得明显的成效。表现为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带动农户总量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调研时,我县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县级龙头企业28家。上半年,省市级龙头企业总产值为10.36亿元,企业总净利税为8500万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家,比去年增加8家,产值11.02亿元,增长40.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不难发现,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我县至今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均在3000―5000万元左右,有些养殖业年产值虽超亿元,但通过实地调查,远远达不到亿元企业规模;二是融资困难,企业产业链不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大部分企业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企业土地和房产不能去银行抵押,无法足额贷款;三是农产品品牌混乱,造成无序竞争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绿茶品牌就有十几个,又如酱制品,品牌也有4家。而这些企业各自为阵,相互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品牌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工委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财政支农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尽快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二是围绕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大胆地引进外资,吸引外资参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经念和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三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茶叶、蚕桑、养殖业、粮食、宣纸书画纸、木竹加工等为主的主导产业集群。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对已制订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照政策,在抓好具体落实的同时,制订和完善扶持政策,并参照工业企业标准,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比例,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整顿涉农企业收费,全面清理、取消涉农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
2、积极为具备条件的涉农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切实解决涉农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三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真正从政策扶持、组织机构、规划等方面着力落实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
(三)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一是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积极申报“三品”认证,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字号”品牌。对于成功申报“三品”、获得“国字号”名牌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县政府应加大奖励标准;二是要整合品牌资源。针对我县部分农产品商标多、杂、散的问题,可成立农产品品牌整合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本着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名牌,比如整合茶叶品牌,极力打造“泾县兰香”和“涌溪火青”两大系列,举全县之力组织对两大系列品牌进行宣传,包装和促销活动,确保品牌创立上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系,不断扩大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