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大全10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一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提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提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能够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我也以往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我的学生。可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仅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我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我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忙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教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忙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忙后进生就必须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异常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当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进取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资料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教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此刻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并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资料的本质,并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主角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主角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明白的人讲给不明白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应经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必须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忙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我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仅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坚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异常是学困生的思想异常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当使学生坚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必须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进取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进取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提高。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我也是能够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进取争取,努力向上。
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可是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我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本事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我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提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资料,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经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我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进取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二
一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深刻感受到诸多改革带来的影响与压力。如何让一线教师更好地参与到改革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
第一段:话题引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和教育事业不断推陈出新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而如何提高一线教师的参与度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段:改革中的困境
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学识应有的涵养、生活常识与社会责任感要求更高,在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同时,各地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探索,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和信心,解决现实问题,是加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三段:教育改革中一线教师的作用
一线教师在教育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身处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加实际可行的建议。显然,他们对于教育教学的了解程度更加全面,问题把控能力也更加强大,同时掌握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所以说,加强对一线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并且积极引导他们深入参与到教育创新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第四段:建议措施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需要相应地改进教师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制定科学的聘用和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优化补助政策。另外,针对不同教育特点地区应该进一步制定转型发展方向,针对实际问题引导着重实施试点改革,促进教育创新。
第五段:总结
作为当前中国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部分,注重一线教师的思想引领、教育创新实践、数据信息采集以及政策支持,将是落实改革、保证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总之,加强对一线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多样化的一线教师团队,将推动未来教育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现代和规范化的正确方向。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三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提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提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提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当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我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我的体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当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那里我有几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齐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所以,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必须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记得自我上学时,对教师必恭必敬,对教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此刻的学生却不一样,他们和教师有说有笑,有时,教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教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教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
一开始有点理解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异常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我们能够看出,在书中众多的提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所以,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坚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提高。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四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而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然而,教师工作中常会面临各种充满挑战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学名师给教师建议成为了一种有益的方式。通过学名师的建议,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肩负起教育使命。本文将探讨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重要性,并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上。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学名师的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教学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某次听取名师授课的观摩课后,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学名师给教师建议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其次,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教师个人成长的促进上。教师是一辈子的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学名师的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给予有效的改进方向。例如,在某次评课活动中,我得到了一位名师的建议,她指出我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我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提问、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改进,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自身的成长空间。
再次,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上。名师的建议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达到整体的提升。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形成了团队力量。通过学名师给教师建议,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最后,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对教师的职业发展的指导上。教师是一个职业,也是一项事业。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学名师的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实用的建议。例如,在某次职业规划研讨会上,名师建议我们加强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建议使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学名师给教师建议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指导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学名师给予的宝贵建议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继续认真听取学名师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并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五
从教不长的我,总感到有些问题困扰着我,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找到了解答。
他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学生是活生生的,是具体的人,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是不同的,我们无法也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获得相同的东西。这里所阐述的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是相似的——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中我们应尽量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曾这样思考过,也曾想去这样去尝试过,只不过这种教育行为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其中原因有:
1、这样做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2、对班级学生人数也有要求,倘若人数太多这样做也难以操作。
3、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你提不动五桶水,想办法也要让你能提动。非得让学生都做到一样。
因此,在每个年级段,我们的教师都不得不放弃一些学生,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要为大多数学生负责。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面对所有的学生,坚决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最近又一次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让我们铭记这些“建议”,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航标灯!
今天晚上,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五条,第五条是说:“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他所说的两套大纲的含义,与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现在教课程标准)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科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等等,而所讲的大纲的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这与我们所说的大纲里的内容比较一致,而他所讲的第二套大纲专门指的是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障,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保持得不长久,要么是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这样的话,就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使他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沦落为“差生”,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就是实施第二套大纲。具体地来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期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阔,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
读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差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少。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一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历,有一点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看到给教师的第二条建议时,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一位网友写的几篇文章《女儿不愿做教师》、《教师不愿嫁给教师》,仔细分析,除了因为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看到作为教师的父母工作辛苦,看到自己的老师没日没夜地干,看到自己整天忙个不停。我们无权去责问他们,因为现实中的我们就是如此。
套用一句话:教师是人,不是神。他同样有生活的烦恼,家庭的负担,内心也同样渴望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同样需要减轻工作的负担。
为了能让自己节省出较多的时间,为了能让自己变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非常忠恳的建议: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备课,而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去准备一节课。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得读书。细细品味这句话,是多么的朴素,却又是那么的深刻呀!今天花费大量时间却是为了明天的节省(特别是年青教师),当时光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时,我们也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日渐匮乏,很多乡村学校只能依靠较少的教师维持教学质量。许多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教育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教师十大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体育教育到家庭作业,从与学生互动到处理家长关系,旨在帮助乡村教师更好地担起教育使命,提高教学质量。
(二)保持体育健康
教育专家认为,体育健康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乡村教师想要更好地教育学生就必须亲身做好身体锻炼。只有保持良好的体态和精神状态,才能让学生对你产生好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始终保持每天运动半小时的习惯,同时也在课堂上加强了家校联系,配合家长对学生成长提供积极的指导。
(三)处理家长关系
乡村教师在与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并与家长建立联系,力求加强沟通和合作。一旦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就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提出相关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寻找问题所在,也有助于提高家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四)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乡村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让他们阅读文章、编写文章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文学能力。乡村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助力学生成才。
(五)学习与发展
乡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乡村教师需要花一定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会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一些评论、诗歌等,以提高自己作文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文学理解和教学。
(六)结论
最后,通过乡村教师十大建议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乡村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力求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第三,教育方法要注重多样化,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第四,乡村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令我深思、考虑的是本书中的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从早忙到晚,时间真的是不够用。
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因为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但是,想要做好这些,我们一定要安排好时间的问题,让自己每天都要与书接下不解之缘,不导致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形。相信只要处理好这个时间问题,自己在教学中一定会如鱼得水,教学的质量也会又很大的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人们涌向城市,留在乡村的人口日趋减少。偏远地区的乡村教育也因此受到了冲击,缺少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然而,作为乡村教师,我们仍然有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如何更好地担负起这个使命,发挥我们的优势,帮助学生和乡村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第二段:加强自身素质
作为乡村教师,我们首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要持续学习、拓展视野,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教育。
第三段:注重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在乡村教育中,孩子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更加有针对性、互动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沟通,开展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第四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还需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们应该大力宣传教育理念,倡导尊重师生、团结合作、求知创新的教育理念,激励孩子们在阳光、积极、向上、创新的氛围下成长和进取,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人文精神。
第五段:与社区联动
最后,我们还需要与社区联动,积极推进学校与家长、村民和社区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乡村教育的良好局面。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倡导教育扶贫、义务劳动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心怀教育、积极参与乡村教育,让乡村教育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作为乡村教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注重教育资源开发与创新,努力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学生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九
在农村从教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可网络走进我的生活就是这几年,后来我进入了教育在线,发现这里正在开发新教育精神园地,我也就在这里安了家,建了博。常常在一些论坛中大发论调,也得到了好多同行的支持,也从中认识了一批在教学上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多年的网友。他们在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吸取苏氏的教育思想,从而在实际教学上运用苏氏的教育实践。苏联虽然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而解体了,这不能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任何时候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而恰恰相反的是,苏联的教育在好多一批批著名的教育家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也及时地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出于这样的心理需要,还有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势,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地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渴望阅读这部教育经典。那是一个晚上,在温州闲得无事,逛逛温州书城,无意中发现了《给教师的建议》,象是久违的朋友一样,便把它请回了家,天天阅读之。第一次读这本书,竟然有点看不懂,时而读之,时而弃之,都说这本书是教育名著,我当时以为会很快地会吸引我,想不到渐渐地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后来,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中,发现与我有相同的体会也有好多的人,原来这本书要细读慢嚼的,抱着心急的态度,是读不懂的,网上发起了共读《建议》的专贴。就这样我又重新捧起这本书,慢慢地细读起来,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读书是一个重复次数最多的词语,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没有书,便没有了教育;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他认为教育应从阅读开始,会阅读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他强调边阅读边思考,这一点我现在很有体会,读书使我告别了过去哪些浮躁的生活,渐渐地心也静了,思想也成熟了,读书能使人明理,读书能使人聪明。不过苏氏所说的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教科书以外的影响师生成长的各方面的书籍。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如果说学生第一,那么阅读则数第二了。同时苏氏在书中从各方面论述了读书的作用。
关于教师读书,苏老说,这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也是教师幸福工作的保证。他说,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教学变成单调乏味的事,就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不会阅读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应该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精神世界,也是书香校园的建设者,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的香味。教师的阅读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每一节备课应该是一生读书的结晶,而不是明天的课就是今天所备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不仅要读所教学科前沿的杂志,更要读教育学术著作、儿童心理研究著作及其它鼓励人奋进、引导学生成长的相关书籍。可惜的是在我们农村学校有多少教师能捧着书安心地读呢?我们很失落,开始迷失方向,渐渐地感到教书是很无味苦燥的,职业的倦怠感随时可以产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如何解决教育的茫然,苏氏在书中给予我们最好的建议: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对于学生的阅读,苏老讲得更加详细。他说,要想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就让他读书。一个教师,最大的优势不是讲解,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要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与你所教学科相关的书籍中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过于重视考试分数,造成了孩子们与书籍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与书籍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直接造成孩子成长过程的单调、残缺、不和谐、不幸福等不良后果。在帕夫雷什中学,有两套教学大纲,一套是课内的,另上套则是课外阅读方面的。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表面看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孩子们会因为读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扩大了智力背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只会更好,而且这样也让孩子从小学会了自学。对于差生或者说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热爱学习,苏老的做法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他说,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差,是他们头脑里的问题少、是他们缺乏思考、是他们没有体验过知识带给自己的惊喜,而读书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苏氏很重视边思考边阅读,哪种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将遇良才。所以,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于农村教育,不能没有图书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气氛。应当使书籍在家庭和学校里占统治的地位,应当使农村生活的世界成为思考、书籍、阅读、深深地尊重知识、科学和文化的王国。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越是农村的学校,书籍越少,孩子们的阅读量越小、知识量越小,教学效果也越差。农村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后来的学习能力越来越下降,他们也没有更好的条件提供他们阅读,这样造成今天的局面,教育上的不公平,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看来要改变农村的教育状况,最重要的不是“两免一补”、不是硬件建设、不是师资培训,应当是在图书方面的投入,是孩子阅读时间上的增加,是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的养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可以这样说,“再穷也不能让教育穷得没书”;“再苦不能苦孩子”,也可以说成“再苦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
让读书成为生活,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现在,有许多专家都在提倡读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书香社会的进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尊重书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文化的社会,那是一个和谐的社会,那是一个美妙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全社会读书的气氛,迎接书香社会的到来。
亲爱的教师们,读吧,慢慢地读吧,静静地读吧。艰难地读吧,终有一天会读懂的!就像泰戈尔的诗句:“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刻都在追求教学的突破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名师的建议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经验和教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水平,更能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在与名师交流中,我受益匪浅,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一些总结。
首先,名师告诉我们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树立学习兴趣。
其次,名师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应该更关注他们的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更取决于他的品行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名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反思和反馈自己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从学生和同事那里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互动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此外,名师教导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体贴和了解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后,名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更新知识。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活动、阅读教育学的专业书籍,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只有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才能跟上教育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与名师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中的智慧和经验。通过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牢记这些心得体会,努力将其转化为行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