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1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初步把握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3、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平移与旋转,树立“联系”、“运动”的观点。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物体平移与旋转的特点,运动前后物体本身(形状、大小、方向)未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物体平移与旋转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看,这是哪啊?(石景山游乐园)
1、分析运动方式,明确平移与旋转
看,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学生先说,再出示游戏名称)
(出示:激流勇进、勇敢者转盘、弹射塔、滑翔索道、摩天轮、旋转木马)
哪位同学愿意任选一个游乐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上面的船或者是车厢是怎样运动的呢?介绍的同时能不能用动作把船或车厢是怎么运动的比划出来。
(我来介绍……,……是向……方向直直的运动的)。
学生肯定说不清楚,追问,鼓励说完整话。再找一生说。鼓励。
【学生边说边用手势。】
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游乐项目,能根据这些项目运动的不同特点把它们分分类吗?
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直直运动的为一类;旋转的为一类】
你能给这两类不同的运动方式各起一个名字吗?
【生汇报】在数学界,像这种物体沿一个方向直直的运动叫平移;而这种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根轴转动的运动方式叫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与旋转(板书课题)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平移与旋转
出示练习:你知道我是怎样运动的吗?
预设:推拉窗户——我看见窗
户在做平移运动。
旋转门——我看见旋转门在做旋转运动。
射箭——箭在平移。
齿轮——哪个齿轮在旋转?大齿轮在做旋转运动,小齿轮也在做旋转运动。
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小片,看,出示直升飞机。
直升飞机——起飞时飞机的螺旋桨在做旋转运动,起飞后飞机机身在空中平移,追问,机身只会平移吗?播放机身旋转视频。
同学们判断的可真准确,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旗杆】我邀请今天发言最积极的同学来当光荣的升旗手,其他同学认真看,在升国旗的过程中也藏着好多数学现象,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升国旗——国旗平移,绳子平移,滑轮旋转,手平移
聪明,作为奖励,我请你们看看我最爱玩的小游戏。
黄金矿工(辘辘)——抓手(旋转、平移)把手(旋转)手(旋转)钱(平移、旋转)绳子(平移)
看了这么多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你能说说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吗?
【平移是物体沿一个方向直直的运动,旋转是物体在做绕圈的运动。】
看来同学们已经抓住了平移与旋转的本质区别。
3、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
那你能不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做平移或旋转运动啊?配合着手势向同学们说清楚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举出大量生活实例)(完整话)
看来,在生活中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希望你们坚持下去。下面我们就要利用我们手中文具进行创造了。
二、拓展提升
1、动手创造我能行请你利用手中的文具创造出平移或旋转运动
(铅笔、尺子、橡皮、笔袋、书……)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上台展示并解说
(3)四人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时间)
2、动手设计我最棒
预设:推拉式的——省地
对外对开的——得考虑护窗
对里对开的——占用空间
向斜下推开的——得考虑护窗
我家窗户外面还想装一个这样的护栏,这回我应该安怎么样打开的窗户更好一些呢?(推拉式的)
三、课堂反馈
1、学习纸(带方格纸)
下面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黑色小鱼重合?请把它们涂上阴影。
学生展台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欣赏设计师利用平移与旋转设计出的图案,感受艺术美。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课时
1
备课人:王文明
备课组长:刘明瑜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学习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2、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3、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教学模式:
初读—研读—畅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主人公,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传奇故事《周处》。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二、初读
要求:读二次,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三、研读
要求:集体讨论疑难句读、字、词、句。
四、畅读
要求: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五、品读
要求: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思考:
1、文章是怎样描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此时周处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吗?
2、周处杀虎斩蛟的情节一定很生动,很精彩,你能补充出其中的生动情节吗?
4、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这又说明什么?陆机的话对他有什么影响?
5、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六、作业:用现代汉语把本文改成一个小故事。题目:《周处传奇》,要求内容充实,情节生动。
七、板书设计:
周处
《世说新语》有真谛,少年周处留传奇:
为害乡里少无知,杀虎斩蛟有悔意。
寻告二陆得动力,终为忠臣和孝子。
改过自新未为晚,他年功成名就时。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
一、激趣导题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著名的城市。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题目来考考你们。
出示:日光城重庆
冰城拉萨
羊城哈尔滨
泉城广州
山城济南
古城南京
石头城北京
2、这些城市中,你去过哪儿?那儿好玩吗?能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评价:你读的泉水很清澈、活泼、有气势……
二、品读课文§1,感受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
1、课文描写的泉水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1(指名读)
3、在这段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大家能否把这些地方读好?
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多人次有滋有味地读课文,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朗读)
5、大堂交流:
(泉水各具形态,让学生想象描述,体会奇丽)
6、作者笔下的泉水真是多姿多彩,那作者又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示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有这几点要让学生体会到:
(1)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前半句是事实描写,后半句是想象
(2)描写有序,写了形、声
(3)运用了对比:水势大的、猛的--水势缓的、柔的声音低的--声音洪大
生自由想象,交流
8、这些泉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龙之韵广场上的喷泉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有的_____,好像。
2、雨点儿可真调皮,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_______,听起来如_____;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________,听起来如________。
[《泉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特点(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初步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你们对条形统计图还有印象吗?(学生回顾,个别汇报,教师适时点拔)
师:顺势课件出示主题图1,让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统计意识,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教学折线统计图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课件出示主题2)
师: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学生观察,感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设疑追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过程之中。
2、学生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课件演示,出示要求: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强调:(1)、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年份和数量。(2)、先描点,再连线。
3、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组织交流、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板书: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经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再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深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4、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主题图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师出示要求: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强调描点要认真仔细。(教师巡视,个别点拔)
组织汇报,交流。要求同桌先互换书本作业,集体订正。个别交流:绘制折线统计图容易出现的错误。
集体交流: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同桌交流,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多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从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需要一个过程。本环节设计的学生互换作业,交流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特别是纠错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都有较好的效果。
5、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某地200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据表制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个别汇报。(就第三小题,同桌合作完成,不同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合理的问题和答案予以肯定。)
(2)、出示“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师边介绍边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组织学生观察并回答“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个别汇报,教师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另一方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历史和德育教育。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补充小结)
四、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资料链接] 网上下载“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p2~3: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450+3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加数+加数=和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变化的趋势。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学生参观科技展的情景,对于学生其实并不陌生。教学过程中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一些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折现统计图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真切的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可真阴冷啊,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那你们认识天气符号吗?我们一起来看下。”(过渡到本课教学)
2.出示2018年10月杭州市的天气情况图。3.猜一猜图例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
4.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
示出来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
(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出示各种方法,指名说一说各种方法的特点,对比后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二、指导探究: 1.出示课本条形统计图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我们一起来看看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条形统计图除了均匀涂色以外,还可以画斜线。(演示)2.完成p95页做一做。出示统计表。
请你根据这个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提示:涂统计图(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画斜线)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生日统计图
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四、拓展提升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指名回答。出示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分组活动,出示三组题目,说明活动要求。
第一组:统计喜欢的运动项目 跑步 篮球 足球 羽毛球 游泳
小组选出统计员和记分员,统计本小组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展示评价作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和你的同桌一 起分享。
六、作业布置: p100.1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冬爷爷吹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天的景色秀丽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它多么像一幅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图画。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经过阳光的普照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种植物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绽放于天地间。
我跟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始了一个奇妙的旅程。
校园里的桃树光秃秃的桃树树上,开满了一朵朵粉红色桃花,它们鼓鼓囊囊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池塘边的柳树也不甘示弱,拖着那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飘动就像一位公主使出那纤纤细手在翩翩起舞呢!操场上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春装。在花坛哪儿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不信你瞧!那白白的玉兰花,晶莹皎洁、亭亭玉立,看着它,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在玉兰花旁边的米兰花四季常青,开花时各飘十里;它油绿清新,谁能不喜欢他呀?还有一朵花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它有这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花香,而且姿态优美有一种富贵吉祥的韵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啊!我万紫千红的春天。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0÷30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课后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我所教的四年级一班有74名学生,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上课气氛很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多边形的面积计算,9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10%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3、操作方面。本学期学习了对称、平移与旋转,以及画折线统计图。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但是容易出错,需要加强指导。
二、活化复习形式,提高复习兴趣
以练习为主的知识复习,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往往会觉得很乏味。在复习时需要创造多种形式,采用各种电教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复习课不枯燥。
还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框架,然后再交流。
另外,可以采取一些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生生之间的竞赛,同组之间、男女生之间,还可以是师生之间的竞赛。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评价。在复习时,让学生们相互做小老师相互交换批改作业,学生在批改别人作业的同时,交流反省,收获正确,摒弃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的地方,教师再重点讲评,以起画龙点睛、总结提升的作用。
三、鼓励主体梳理,重视主导提升。
复习课是一个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技能、提升认识的过程。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那么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怎样梳理(a分类复习:按知识领域的不同或知识点的不同复习;b按难易程度复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c按知识的呈现形式复习:填空、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由谁来梳理(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与复习、教师牵引着学生师生共同整理与复习)怎样引导学生来梳理、形成技能?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梳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还应该在学生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疑惑的问题,从而通过合作或者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适时点播,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