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一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商业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刻关注并学习着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与规定。下面,我会分享一些我在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准则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什么是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财务会计的基本规定,也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企业会计准则,是我们更好地掌握融资、投资、运营等方面的关键。在具体学习时,我们需要仔细研读文件,并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切实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是相对复杂的文书。因此,我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些规定和要求。同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财务报告的要素,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或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三、学习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企业会计准则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尤其在涉及到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时。我们需要了解在特定的行业和岗位中要求的财务指标,并学会将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合理的应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领悟,我们才能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建议内部的培训和宣传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运营的重要规范,它的贯彻应用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业务增长。因此,建议企业在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以加强企业人员的企业会计准则意识,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五、总结
在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相互关系,以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的方法,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我们就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并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二
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中国企业所使用的计量、披露和核算规范。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企业的核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会计准则为企业提供了规范的管理方法和信息记录方式,使企业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更加全面和真实。
第二段: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会计处理,同时也包括了制定会计政策、缔造财务报表、精细会计科目等细节。
第三段: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践意义
采用严格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制定科学的财务管控策略,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当,避免盲目决策的风险。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因此,使企业更加具备竞争优势,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企业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如何准确计算成本、如何认定收入和费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本着“如实记录、公正、真实、合理”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五段:我的体会和心得
通过学习企业会计准则,我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记录和处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成本等信息,才能够用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现金流量。同时,通过深入理解企业会计准则,我还意识到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重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同时具备技术、管理等众多方面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也扮演了企业科学决策、精细经营以及风险管理等众多方面的工具和保障。因此,通过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三
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二条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七章费用
第三十三条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利润
第三十八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第四十条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第四十三条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六条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八条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准则自1月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四
企业会计准则是财务报告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是我们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下我对于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规范。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实体,其财务活动和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会计准则的确立,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过学习企业会计准则,我明确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并学会了合理利用财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度。
其次,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际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实操训练,如编制财务报表、核算利润和成本等。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财务会计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并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还培养了我对财务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第三,在学习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规范的重要性。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以保证财务信息的比较性和可靠性。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了解了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核算问题时应遵循的规则。规范不仅是会计准则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石。只有严格执行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四,大学企业会计准则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准确地运用企业会计准则需要我们对财务会计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只有靠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注重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并提出创新的财务处理方法和解决方案。
最后,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它。我们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积极参与到实操训练和实际案例中去。此外,关注财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我们企业会计准则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企业会计准则领域的专业水平。
总之,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原理和精神,也获得了应用会计准则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规范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在企业会计准则领域有所突破,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五
一、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8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修订的准则,将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全面趋同(7月发布,生效)。新金融工具准则以原则导向为基础,引入了一套更具逻辑的分类和计量方法,一套具有前瞻性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以及一套发生了实质性变革的套期会计。
(一)一套更具逻辑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并为每一类金融资产设定了复杂的分类规则。这些分类规则实质上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不利于实务的准确应用。此次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为基本分类基础,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这简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并提供了一套更具逻辑的分类原则,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金融资产的财务报告。
与分类相对应,修订征求意见稿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两个主要的计量类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通常被称为“混合计量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曾考虑对所有金融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通常称为“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法”)。但是,各方反馈意见认为,对于某些特定的金融资产,特别是仅存在基本贷款特征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较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最终,新金融工具准则采用了“混合计量法”。两种计量方法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特定情况下特定类型金融资产的有用信息。同时,修订征求意见稿保留了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权利(公允价值选择权),并改进了相关适用条件。
对于金融负债,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其分类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及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者使用继续涉入法进行会计处理所形成的金融负债。金融负债的基本计量方法也是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其中,摊余成本对于很多金融负债是最恰当的计量属性。金融负债也保留了现行准则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及其条件。同时明确,如果企业选择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则由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现行金融工具准则仅允许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有条件的重分类,并禁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多年来被各方质疑,认为与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相符。鉴于此,修订征求意见稿放宽了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它明确,企业在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但是,根据实务应用情况,仍然禁止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进行重分类。
(二)一套具有前瞻性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
在金融危机期间,贷款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信用损失被延迟确认,这被认为是现行准则的一项缺陷。现行金融工具准则在对信用损失进行计量时,可能仅考虑那些由过去事项和现时状况产生的损失,也就是说,当企业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相关损失实际已经发生(这种方法被称为“已发生损失法”)。
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扩大了在确定其预期信用损失时需要考虑的信息范围,这些信息包括历史的、当前的和预期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修订征求意见稿的减值模式是一套具有前瞻性的模型,被称为“预期损失法”。
在“预期损失法”下,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判断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显著增加。如果已显著增加,企业应采用概率加权方法,计算确定该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以此确认和计提减值损失准备。如果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和计提损失准备。对于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仅将自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修订征求意见稿删除了现行的大部分减值测试的复杂内容,所有金融工具均采用统一的减值处理,包括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工具、应收租赁款、应收销售款、委托贷款和财务担保合同等。
(三)一套发生了实质性变革的套期会计
11月,财政部发布《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18号),部分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套期会计的主要原则,但尚未扩展到利率风险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等业务。本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修订)(征求意见稿)》,全面引入了国际准则下的套期会计相关规定。新的套期会计规定,将更加关注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更加注重原则导向,更具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修订征求意见稿首先承接了财会〔2015〕18号引入的新套期会计主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了可以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征求意见稿允许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工具指定为套期工具。同时,征求意见稿不仅允许将风险敞口的某一层级、某一风险成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也允许将风险总敞口、风险净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范围的扩大,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使得企业对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指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提高了企业应用套期会计的可能性。
(2)改进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删除了现行准则中“80%~125%”的界限,强调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更加趋于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这使得套期会计可以更多地适用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门槛,减少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和工作量,并且有助于在财务报表中更加恰当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3)引入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现行准则要求,如果套期关系不再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企业应当终止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再平衡”的概念,它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基准。在套期比率(套期工具的数量与被套期项目的`数量之间的相对权重关系)变化,但风险管理目标未发生变化时,企业可重新调整套期比率来满足套期有效性条件,不作为套期会计的终止,从而不需要提前确认相关套期损益。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的引入,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实务,在一些情形下避免了套期关系的终止,简化了企业的会计处理,适应了企业实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此外,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以下内容:
(1)增加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准则规定,当企业仅指定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被套期项目时,剩余的未指定部分即期权的时间价值部分作为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征求意见稿引入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取决于被套期项目的性质。这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动性。
(2)增加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征求意见稿规定,符合一定条件时,企业可以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后续计量中或尚未确认(如贷款承诺)时,将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当条件不再符合时,应当撤销指定。征求意见稿以此作为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活动的结果,提高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积极性。
(四)规范梳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相关要求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有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规定,采用的是控制权和风险报酬转移混合的“继续涉入法”。该方法在两种混合模型的相关条件适用顺序、风险报酬转移程度判断等方面不够清晰,实务中可能造成应用不一致。鉴于此,征求意见稿对相关判断标准、过程及会计处理进行了梳理,突出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但并未实质性地改变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基本原则。
(五)规范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相关要求
为配合前述三项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修订,财政部也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相应修订,包括修订金融工具分类变化涉及的报表列示项目与披露、修订金融资产减值相关披露、修订套期会计相关披露等。
二、政府补助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8月1日发布了《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31号),主要修订包括:
(一)关于政府补助的范围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政府补助和企业正常收入的区分原则:“企业与政府发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该交易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且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适用本准则。”如新能源汽车价格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作为收入而不是政府补助处理。
(二)关于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征求意见稿针对两种财政贴息形式,分别提出两种可选择的处理方法。
对于政府贴息拨付给贷款银行的,企业可选择以实际收到贷款及优惠利率入账,或者以贷款公允价值和实际利率入账,并确认相应的递延收益。其中,以贷款公允价值入账的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于修订的第10a段一致,该修订意在协调政府补助准则与金融工具准则的一致性。对于政府贴息直接拨付给企业的,企业同样可选择以实际收到贷款及合同利率入账,或者以贷款公允价值和实际利率入账并确认相关递延收益。
这两种处理方法,分别代表了政府补助处理的两种理念,即“总额法”和“净额法”确认政府补助。通过本次修订,财政部引入了国际准则下的理念。
此外,修订征求意见稿还对政府补助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了修订,允许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实质出发,判断政府补助如何计入损益,将“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作为“营业利润”的一部分列报,而不是将全部政府补助均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准则征求意见稿
为整合分散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相关应用指南、解释和讲解中有关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要求,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保持趋同,财政部于2016年8月1日发布了《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32号)。
该准则征求意见稿主要规范了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终止经营的列报等内容。其中,首次明确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确认的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问题,只允许将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持有待售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不允许将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六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会计准则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大学学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大学企业会计准则课程,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该准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帮助我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解读了准则的基本原则、核算要求和会计处理方法,让我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和分析。
其次,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除了课堂学习外,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模拟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同时,实践还加深了我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使我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财务管理问题。
第三,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授,还强调了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道德规范。作为会计人员,要有诚实、正直、保密和独立的职业操守,不能因个人利益而伪造财务报表或进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和案例分析,我认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在课程中,教师向我们介绍了多种学术资源和实践案例,使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学校提供了图书馆、数据库和互联网等丰富的资源,使我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我在学习和研究方面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使我拥有了与专业人士和业界人士交流的机会。
最后,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的规范和方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法律环境。只有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新的职业需要和发展机遇。
总之,在大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中,我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道德,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企业会计准则对我个人和专业发展的影响。这一学习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学习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的准则大家熟知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019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9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 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三条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三十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二条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三十三条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三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第四十条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四十一条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
合同
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第四十三条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四十四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六条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八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准则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篇八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有什么异同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是每个会计人员需要熟知并遵守的。但是,许多会计人员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之间还是容易混淆。下面小编就为您说说这两者之间的异同。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会计总则、会计一般原则、会计报表、会计要素以及附则等方面具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在结构方面,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都包括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要素准则、报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四个结构。
在总则方面,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在制订目的、制订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以及采用的记账方式等这些方面都相同。首先,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其目的在于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套会计准则在持续经营、会计主体、货币计量假设和会计分期四个方面都做了规定。再次,两套会计准则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的记账方式。
在一般原则方面,两套会计准则完全相同,即都遵循相关性、客观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会计要素方面,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收人、支出在计量、净资产、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此外,两套会计准则都规定了完整的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单位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的收支业务也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其核算的范围有限,而且一般不预提费用和待摊。
企业的净资产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之后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收益。其主要来源包括所有者投资的资产、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留存收益等方面。而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与负责的差额,主要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等方面。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是其按照国家规定占有、运用国有资产从而形成的资产,因此事业单位资产又称为事业单位国有(公共) 资产。与企业不同,一般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计算盈亏,因此其净资产不能体现所有者或投资者的权益。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附注和其他应当提供详细、充分的补充信息。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其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
说明书
等内容,其中,事业单位占有以及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信息是财务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事业单位预算是指国家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能、工作任务以及发展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主要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业务活动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规模、方向,其不仅是部门编制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都纳入单位的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预算一但经过审查批准便立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事业单位有责任严格执行和监督单位预算,定期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若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时,事业单位要及时分析差异原因,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或者建议,从而确保单位各项收支标准得以实现。
企业实行的是全面预算,这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指导,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企业的资本和财务等资源,以便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预算由资本预算、经营预算、筹资运算和财务预算共同构成,预算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和等。与事业单位预算不同,企业的年度计划和预算编制完成后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决定审核批准的。
我国的会计体系按照其监督的对象与内容可以分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事业单位的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形式。2019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存在着相似性和不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套会计准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更好地规范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