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一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万物复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适合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现象,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特意为托班幼儿设计了“柳树发芽了”的科学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自然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重难点: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1、《春天》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春天》的教学课件。
1、老师播放《春天》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2、老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柳树有什么变化?
3、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4、老师出示冬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5、老师出示春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6、老师变念春天儿歌,边做肢体律动,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附儿歌: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两臂上举,两手做招手的动作)
柳树发芽了,(两手并拢,掌心相对,慢慢做张开的动作)
大雁飞回来了,(两手自然张开,上下摆动双臂做飞翔的动作)
我们真呀真高兴!(两手并拢,掌心相对,做笑脸的动作)
7、老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1、如果幼儿园附近有柳树,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园合作,请父母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春天的变化特征,如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小树也发芽了等。
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学说“柳树发芽了”。如果幼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比较迟缓,可以引导幼儿学说单个词即可,如“春天,柳树,发芽”,对学说短语则不做要求。
2、要引导仔细观察春天柳树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二
1.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能运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1.各种塑料袋、皮筋、气球
2.活动前与幼儿开展有关空气的谈话,了解幼儿对空气的原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1.谈话
教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气球娃娃想考考你们,‘我的肚子为什么是鼓鼓的?’
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教师“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捉空气好不好?”
2.找空气
请幼儿按自己想的用塑料袋去教室的各个地方找空气,说一说“你在哪儿找到了空气”。
教师指导幼儿实验,并帮助幼儿将装满空气的袋子系好。
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在哪捉到空气的。
教师将幼儿的发言汇总小结,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个地方我们没有找?那里是否有空气存在?
3.吹气球
让幼儿玩吹气球的游戏,再次体验空气的`存在。
4.空气作用大
引导幼儿讨论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科学活动区提供有关的材料(如轮胎图片,救生圈图片等),从中发现哪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
提供气球,让幼儿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三
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能有序的进行操作实验,体验假设、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1、活动重点: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活动难点:能有序的进行实验,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1、乒乓球、玻璃球、小米,玻璃杯、盘子。
2、实验记录表、彩笔等。
一、设疑激趣——尝试把小米、玻璃球、乒乓球装到一个瓶子里。
1、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小米的`不同。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3、设定疑问: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能装得下吗?应该怎样装?
4、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验证假设——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假设的装瓶方法。
1、指导幼儿操作,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2、要求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三、分享交流——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感知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同大家交流一下。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2、请成功的小朋友讲一讲自己的装瓶方法。
四、再次验证——进行第二次操作,验证交流结论,体验探索的乐趣。
1、引导幼儿将掺在一起的物品分开。
2、请幼儿按交流结论进行装瓶,验证正确的装瓶次序。
五、总结结论——讨论实验结果,感知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1、“这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2、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3、教师边讲解边操作使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六、拓展延伸——通过实验,进一步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1、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老师这里还有半杯水,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提醒幼儿别把水撒在外面。
3、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乒乓球和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柴蒙蒙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四
1、激发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看看、说说、议议、做做中初步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3、学习用做记录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
1、笔、和表格人手一份。
2、猴子的`手偶一个。
3、多媒体课件。
4、小红旗人手一面。
活动流程:猴子求救——幼儿帮助猴子找家——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讨论——当个环保小卫士
一、开始部分:
(一)猴子求救
1、“孩子们,你们看猴子哭了!”
2、让孩子们看:猴子哭着说“我没有家了,请大家帮帮我好吗?”
(二)幼儿帮助猴子找家
1、“猴子为什么没有家呢?”。让孩子们讨论
2、“你们能不能帮助猴子呢?”
3、“那好,请你们把想出来的办法用标记记录出来,看谁的办法最多。”
4、让孩子们分组画标记,想办法帮助猴子。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说说谈谈自己的好办法
1、“请你们把自己的好办法说一说”
2、让幼儿说各种各样的办法。
3、“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二)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1、“猴子喜欢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那它喜欢生活在海南岛吗?为什么?”
2、让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3、放vcd,介绍猴岛。
4、我们海南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5、让幼儿说出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6、我这里也有一些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让幼儿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放课件)
8、这么美丽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讨论:环境遭受到污染怎么办?
1、让孩子们讨论:这里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没有游人呢?
2、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让幼儿分组画标记做记录,然后再说一说。
三、结束部分:
1、从今天开始,你们愿意当环保小卫士吗?
2、那老师给你们发个小红旗,我们一起去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3、走,出发吧!
延伸活动: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环保小卫士?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五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式。
1.提问: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这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身体里是有物品的。结合图式讲解。
1.幼儿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
贴上图式,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收集各种材料,请幼儿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六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 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小百科:弹性是一个物理学名词,与挠性相对,在物理学和机械学上,弹性理论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或发生形变。弹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有联系但是截然不同的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教案反思篇七
1.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记录并大胆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蜜蜂采蜜活动材料一份。
2.每人一份记录表、一块磁铁。
3.铁钉、图形针、螺丝帽、大头针、钥匙等铁制品,积木、吸管、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非铁制品每组一份。
4.装有色水的水桶,水底有石头、米、一根针;矿泉水瓶,内有一根针。
(一)通过小魔术引题:
1.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好美啊,小蜜蜂看见了,开心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花蜜。(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花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着粘有回形针的小蜜蜂)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小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采蜜。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小蜜蜂采花蜜呢?(出示磁铁)
3.认识磁铁,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幼儿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呢?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磁铁的特性。
1.吸吸玩玩,进行记录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磁铁和各种小东西。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东西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一试,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呢?,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能吸住的在下面打个√,不能的打个×。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每样都要吸一吸,做好记录。
2.归类总结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没有吸住哪些东西?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来说一说。
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铁钉、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等这些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磁铁可以吸住铁和铁制品。
3.说一说磁铁还可以吸住哪些东西。
(四)利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师:有两个粗心的小朋友,他们把妈妈用的针给掉进了池塘和水井里,怎么办呢?
请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动手实践操作。
2.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把针给找出来的。
3.请幼儿说一说在磁铁生活中的运用。
磁性黑板、变魔术、磁铁玩具娃娃、磁悬浮列车……
4.师小结: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好好动脑,利用磁铁的特性想出小发明。
(五)延伸活动
进一步引导幼儿寻找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