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计划十篇(精选)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一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二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习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平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二月份: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三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我校倡导悦享文化,着眼于学生的在校快乐与人生幸福的缔造与培植,学校遵循“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育人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支柱,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五大核心素养课程,分别是“悦学——培养智慧之心的文化学科课程”、“悦动——培养健康之心的体育课程”、“悦美——培养审美之心美育课程”、“创享——培养创新之心的科技课程”、“乐享——培养社会之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及少先队课程入手,构建了悦享课程体系。
“健康又自信,独立能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校文化课程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结构,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不效仿,不照搬,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推行悦享课堂。我们构建了以“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打造和悦、自主、有效、创生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开发整合,建设特色
我校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了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学校充分利用了下午大课间,整合利用一切师资力量,推行了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悦享课堂”,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空,延伸了体育课堂,构建了全新的体育大课程观,充满快乐的悦享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校园足球,形成特色
我校自20xx年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坚持以“足球”作为育人的杠杆来撬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全员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目前已举办了八届校长杯足球赛,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几年来,我校足球队多次在市区级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xx年10月,代表河东区参加临沂市运动会,获得亚军。
3.品牌活动,铸就特色
近几年,开发区一小提出了“悦动校园”的口号,开展了体育节系列活动,推出了以“诵校园文化、做正气少年”为主题的“悦武校本操”。每年以“悦动校园”为主题举行田径运动会和阳光体育运动会,“悦享”教育的成果在运动场上大放异彩。
1.养成教育塑造美。
2.艺术教育展现美。
1.养成教育塑造美
学校本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和悦礼仪课程,包括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八大文明礼仪规范,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主题队会,融合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礼仪课程的潜移默化之下,深化了我校“学思蕴乐、美善共享”之学风。快乐学习、快乐用餐、快乐玩耍的画面为开发区一小悦享课程镌刻了生动的印记。
2.艺术教育展现美
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集中构建了以军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为主体的学校艺术教育框架,开发了以艺术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由15种乐器,120人组成的军乐团,不仅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训练中,还不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团队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各级活动中有力体现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管理特色。我们以学校的校花——向阳花命名成立的“向阳花合唱团”,先后与世界五大童声合唱团的法国巴黎圣十字、木十字合唱团同台演出,在世界级的专业舞台上,他们领略了不受语言和国界限制的合唱艺术。合唱团参加xx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几年的育人足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更需要学有所长,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满足和对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学生的受益、家长的满意、社会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了持续发展的空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艺术特色,完成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格局。
少先队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政治启蒙教育。我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构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形成了以班会、主题队会、课外实践为载体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使我们的学生充满正能量,保持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的情感取向。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我校建设了以航空航天模型、机器人、科技创新等为课程的校园创客空间,为学生带来开放、开源、创新及创造的新体验和新价值。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四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近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习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六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七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八
为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深入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包河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方案。
全体在编在职教师
重点考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即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能力及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现场课件制作
(一)初赛安排:
初赛时间为20xx年4月,各校区分教研组组织进行,按教研组教师总数的15%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各校区教研组于4月2日前将本组比赛方案报至校区教导处,在各校区教导处指导下做好初赛工作;4月28日前将组内比赛结果和推荐教师报至校区教导处。
(二)决赛安排:
决赛时间为20xx年5月,学校成立评委组组织评比工作,按教师总数的6%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参加区级比赛(20xx年10月进行)。
(三)现场课件制作安排:
现场课件制作时间为20xx年6月5日,由学校统一公布课题,每位老师在100分钟内制作一个课堂教学使用课件,学校组织评比。
1、课件单项奖:现场课件制作设一、二、三等奖。
2、教学综合奖:依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现场课件制作三项成绩总和设一、二等奖。
附件1、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评比评价表
附件2、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课件制作评比评价表
xx小学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九
相对于国家规定和学校规定的课程而言,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一种自主性的课程,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同时,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因此,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合x社团活动课程的最基本特点。
课程按照社团性质分为7大类:
xx社团活动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个主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全面发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舞台,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
基本目标如下:
1.了解自我的兴趣爱好、能力特质,形成自我发展的目标、促进目标的实现。
2.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活动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
3.激发好奇心及观察力,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主动探索问题。
4.树立民主平等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在学习活动中有自律意识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品德。
5.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领导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锻炼强健体魄,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一)课时安排(一般每学期在16课时)
(二)教学实施要点
1.教学主体的统一——师生要达到“双适应双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应该互为主体。
2.教程学程的整合——社团活动不能等同于常规教学活动,流动性、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的“教”的设计,也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还要关注向家庭、社会的延伸设计,特别要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设计。
3.教学时空的转化——教学设计要求师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与某一时间点或空间点上,要使学生时时处处均处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
(三) 教学方式: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等
(四)系列活动:实地考察、表演、作品展示、竞赛评比、实践操作等
(一)评价内容
1.各社团指导教师评价主要根据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须提供社团课程实施纲要、社团课程备课(上几次提供几次)、考勤评价记录、学期末学生评价表。
2.学生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采用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
(二)教师评价办法
结合社团课程实施纲要、社团活动教材、课程备课、考勤记录、学期末学生评价表、期末展示、课程走班日常检查记录表、日常调课表进行整体评价。
(三)学生评价办法
①每次活动结束,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可分为“a”、“b”、“c”、“d”记录,作为学期末评比依据之一。
②学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考查时不采用书面考试,但要作评价记录。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多角度评价,要重激励,不偏重于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尊重个性差异,促其专长、优点得以充分发展。
③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县、市、省、国家级比赛。
根据社团活动课程实施纲要,筛选、整合相关课程资源、素材,围绕合乐教育理念和社团课程目标,开发社团活动教材。
1.教材要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图书室、外校、购买等);(4)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能够接受,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按照螺旋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研讨交流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小学课程教学方案小学课程计划安排实用篇十
桑园镇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营造校园数学学习氛围,弘扬数学文化,激发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方面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的舞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进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服务与提高自己数学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数学+探究=智慧+快乐
三、活动口号:亲近数学 挑战数学
四、活动内容:
1、数学日记
2、数学手抄报
3、口算及速算
4、数独
5、24点游戏
6、数学智能
7、五子棋。
五、参加人员:
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及学生、各完小数学教师及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 梁志法
副组长: 朱贵东 梁永强 陈为文
七、活动时间:
1、预赛:(10.8——10.25)
2、决赛:(10.28——11.7)
八、活动方式
各小学自行组织预赛,选出一定数量的参加决赛的选手到中心小学进行决赛。
九、活动过程
10.28下午两点:
口算、速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杜恩硕 管西秀)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速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参赛对象:全镇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出1名)
三、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比赛方式
a、口算
①、口算题80道,时间为5分钟。
②、同等时间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b、速算
每班选出的1名学生,在10分钟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五、评比和奖励办法
1、最终评定成绩为口算与速算成绩相加。
2、各年级按照成绩的高低,奖励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数独活动方案:(组织主持:徐纪雷,张同飞)
一、目的:
1、认识数独,掌握数独的游戏规则和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 参赛年级:中高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个人竞赛:时间:15分;形式:单独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班级合作竞赛:时间:5分;形式:班级合作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比赛设置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以个人成绩为依据)。班级优胜奖1名。最佳合作奖1名(以班级合作成绩为依据)。
初赛:各完小
决赛;多媒体教室
10.29下午两点
数学24点计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王启菊 张俊霞)
一、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二、活动内容:三至六年级24点计算竞赛。
三、活动具体措施:
1、以各完小各年级为单位,各年级开展数学活动竞赛,每班选出1名。
五子棋比赛(裁判:解学奎、陈修好、陈志荣、葛平山)
一、活动地点:中心小学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同年级两两相对,三局两胜,比赛采用淘汰制
最后决出年级冠军,亚军,优胜奖若干。
10.30
数学日记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数学手抄报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一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10.31下午两点
数学智能比赛,地点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
数学智能实施方案(组织主持者:葛立荣 丁晓)
活动目的:为了改观学生学数学难,做数学难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落实我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以及鼓励更多的同学去关注数学课外知识,扩展数学视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研究学习的习惯。
一、参赛对象 :全镇一至六年级每班两名学生。
二、比赛形式:采用闭卷形式抽测,
三、评奖方法:
以年级组为单位,设团体与个人两类奖项
1 、团体奖项:以班级学生成绩为依据,取团体优胜一名;
2 、个人奖项:年级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八、注意事项:
1.活动中各教师要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精心管理和指导,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理解学生。
2.在活动中要做好文字,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组织好学生活动,记录好学生活动成绩。
3、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具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的学生,并在以后积极进行指导,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年级要给予进一步了解与关注。
4、活动期间,请充分做好预案,关注活动安全,高效愉快的完成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