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十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一
: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例3已知:如图4△abc≌△a1b1c1,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高.
求证:ad=a1d1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例4 如图5,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而交cd于e.
求证:ab=ac+bd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常见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68#1、2、3
b上交作业 p71b组2
思考题:
如图,已知:ad是a的平分线,ab<ac,
求证:ac-ab>oc-ob
: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写出已知、求证、并且进行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二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例3已知:如图4△abc≌△a1b1c1,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高.
求证:ad=a1d1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例4 如图5,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而交cd于e.
求证:ab=ac+bd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常见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68#1、2、3
b上交作业 p71b组2
思考题:
如图,已知:ad是a的平分线,ab<ac,
求证:ac-ab>oc-ob
: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写出已知、求证、并且进行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探究类比法
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例3已知:如图4△abc≌△a1b1c1,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高.
求证:ad=a1d1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例4 如图5,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而交cd于e.
求证:ab=ac+bd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强调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常见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68#1、2、3
b上交作业 p71b组2
思考题:
如图,已知:ad是a的平分线,ab<ac,
求证:ac-ab>oc-ob
设计: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写出已知、求证、并且进行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四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6#6、7
b上交作业 p57b组1
思考题:
:
如图,a、b两地隔山相望,要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最后再连结de,这时量得de长就是a、b的距离,说明为什么.
提示: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来说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五
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自学辅导
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第 1 2 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六
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自学辅导
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70#11、12
b、上交作业 p70#14 p71b组3
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七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6#6、7
b上交作业 p57b组1
思考题:
:
如图,a、b两地隔山相望,要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最后再连结de,这时量得de长就是a、b的距离,说明为什么.
提示: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来说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八
: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
: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 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70#11、12
b、上交作业 p70#14 p71b组3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九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6#6、7
b上交作业 p57b组1
思考题:
:
如图,a、b两地隔山相望,要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最后再连结de,这时量得de长就是a、b的距离,说明为什么.
提示: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来说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自学辅导式
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 1 2 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sss)的内容是什么?
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举例说明。
二、导入新课
1.交流探究
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作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用上述方法画出的△abc与△a'b'c'全等
在纸片上按上述方法作图,做好后让学生剪下,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
2.交流对话, 获得新知
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求证:△abe≌△acf.
证明:∵f、e分别是ab、ac的中点
∴af= ab ae= ac(中点的定义)
∵ab=ac
∴af=ae
在△abe和△acf中
af=ae
∠a=∠a(公共角)
ab=ac
∴△abe≌△acf.(sas)
(2)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
证明:在△abc和△dec中
cd=ca
∠acb=∠dce(对顶角相等)
cb=ce
∴△abc≌△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总结: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3)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教师用直尺和圆规搭建一个简易模型,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0页练习第1,2题
四、课 时 小 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5习题11.2第3,4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二
: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
: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70#11、12
b、上交作业 p70#14 p71b组3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三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的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例3已知:如图4△abc≌△a1b1c1,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高.
求证:ad=a1d1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例4 如图5,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而交cd于e.
求证:ab=ac+bd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常见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68#1、2、3
b上交作业 p71b组2
思考题:
如图,已知:ad是a的平分线,ab<ac,
求证:ac-ab>oc-ob
: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写出已知、求证、并且进行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四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探究类比法
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 1 2 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五
: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
: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 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70#11、12
b、上交作业 p70#14 p71b组3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十六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用具:直尺、微机
方法:自学辅导式
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6#6、7
b上交作业 p57b组1
思考题:
设计:
如图,a、b两地隔山相望,要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最后再连结de,这时量得de长就是a、b的距离,说明为什么.
提示: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