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4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一
(一)围绕规划实施,紧扣创新驱动,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印发《20xx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制定《xx市国家机关“七五”普法责任清单》,明确61家机关部门的普法职责任务;出台《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完成《xx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和《xx市法治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数据抓取和报送工作,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城市、法治社会测评体系。
二是深化活动开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组织开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系列活动,推出“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法企同行”、“法进军营”五大行动;围绕中心大局,深入宣传与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xx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三下乡、农民工学法活动周、三八妇女维权周、“4.8”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阅读日、农家书屋创建、财政法律法规宣传周、青少年七彩假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十大主题宣传活动。此外,围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对536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摸底和调整,并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做强特色品牌。完成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的建设布展工作,拓展了环保、食药、安全、交通、禁毒等专业法宣传内容,融合了xx法治陶瓷、xx法治版画、xx法治桃娃、xx法治篆刻等特色文化元素;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举办法治楹联书画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征集创作优秀法治xx楹联书画作品500余件;组织开展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征集优秀作品200余条。指导各地广泛开展法治民谣创作、法治书画摄影、法治宣传骑行、法治文艺演出、民生法治大讲堂等群众法治文化活动。梳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制作发放生命周期法律知识电视专题片《法伴成长》,得到了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微博的关注和转发。
四是坚持创新联动。联合专业机构和专业法部门,开发打造集民众法律需求数据搜集分析系统、法律知识推送系统、在线法律服务供给系统和法律需求智能匹配响应系统于一体的xx智慧普法平台。截止6月,已经完成平台一期工程建设,与41家专业法部门签订了联动共建协议,基本实现普法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二)围绕中心工作,强化能力建设,全力提升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截至6月底,全市律师共担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律顾问576家,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3646家,律师办理各类案件3.13万件;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各类法律顾问3384家,代理各类案件7365件;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36471件;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书5245件,采信率99.99%;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848件。1人被司法部、人社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
一是全面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开展“法企同行”活动,走访企业22628次,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组)46个,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106个,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服务需求576项,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1913件,发布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157条,发放企业法律服务手册3.46万册,挽回企业经济损失6175.3万元。进一步推进xx“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引导“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团律师为党委政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协调市人民政府与省司法厅、红豆集团签署《共建xx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框架协议》。招募200名优秀青年律师、公证员,调整充实市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探索线上法律服务。
二是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和保障。运用年度考核、卷宗评查、案件巡查等手段,对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执业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对存在问题较多的15家律师事务所要求限期整改,对10家新设法律服务机构进行开业督导。不断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指导市律师协会建立投诉查处中心和律师维权中心,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投诉的查处,上半年,共受理投诉14件次,已办结11件次,其中行政处罚2件次。完善法律服务人员执业保障机制,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效保障了律师执业权利。会同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公证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就加强公证公益宣传、担任专项法律顾问、服务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等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达成共识。
三是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将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培养纳入《20xx年度xx太湖人才计划工作要点》。深入推进名优律师人才培养工程,研究制定了20xx年名优律师人才工作计划和7项重点人才工作计划,拟定了《关于组织开展xx人才创新创业法律服务行动的方案》。加强律师教育培训工作,开设“xx名优律师讲坛”,举办全市执业律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全市律师事务所主任培训班、“律师事务所主任与公司法务主管”主题沙龙等培训交流活动。会同团市委、市律师协会组织开展xx市十佳(优秀)青年律师评选活动。组织市律协直属分会举办了“与法同行树形象 凝心聚力展风采”迎新春联谊会、庆“三八”女律师健步走活动,会同团市委、市律师协会举办了“律动青春庆‘五四’”xx市优秀青年律师颁奖典礼暨xx律师文艺演出等,进一步增强了律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围绕聚焦富民20项举措,精准服务,努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转型增效。
一是细化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提供针对性服务。根据城乡居民和企业需求,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细化分类,分为旨在培育公众法治信仰的法治宣传教育项目、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援助项目、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村(社区)法律顾问项目、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项目、维护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调处项目。研究制定统一的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实现“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确保公共法律服务“适销对路”、精准服务。组建“法律体检律师团”,对企业近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难题进行法律体检、会诊。梳理全市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业务项目,组织中小企业律师服务团,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业务和定制业务,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推动传统“坐堂办证”向主动服务转变,扩大公证线上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实践电子数据保管、电子证据保全等新业务,其中,xx市公证处通过“公证云”服务平台办理了数十起网络案件违法网页存证,帮助企业解决了电子数据取证这一难题。
二是出台司法行政服务发展聚焦富民20项举措。成立司法行政服务发展聚焦富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各项举措的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通过12348网上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每周发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风险提示;为特殊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施法律援助“名优工程”,推行法律援助专家律师办案模式,试行点援制;对部分公正事项减少所需提供的证明材料,对部分特殊群体实行公正费用的减免,建立“公证存管平台”,为公民个人、企业、科研院所的发明创造、专利许可、技术转让合作等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公证等服务;招募优秀青年律师参加xx市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并引导服务团成员通过线上线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推广使用远程亲情视频会见系统,积极参与对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
三是整合资源优势,培育司法行政类社会组织。按照“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社会支持”的思路,积极探索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广泛吸收与司法行政工作契合度高的组织和群众参与。上半年,全市7个市(县)区已全部成立孵化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网络初步建成。依托司法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每个街道成立一个法律服务社,并将法律服务站点或个人工作室推向村(社区),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延伸到最基层。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建立政社互动的良好合作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为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签约服务,在开发园区设立购买服务点,推行“精准服务”。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引导培育诚信服务品牌,确保各类社会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健康有序运行。截止6月底,全市建成各类司法行政类社会组织259个。
(四)紧扣主动预防、多元化解,努力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全覆盖转型增效。
上半年,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社会矛盾纠纷8005次,受理矛盾纠纷19974件,调处成功矛盾纠纷19974件,调解率100%,调处成功率100%。全市司法行政对接169件信访突出问题,已成功化解83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排查预警。组织开展“两节”、“两会”、“一带一路峰会”、“xx发展大会”期间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活动,部署全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百日会战”专项活动,整合司法行政的人民调解和律师专业法律服务资源,继续助力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包案处理突出矛盾问题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实行行业调解组织和专业调解组织全覆盖工程,规范化建成率超过95%,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专业多元的“3n31”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指导市银监会xx监管分局成立了“xx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银行业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并参与创建平安金融活动。三是优化调解力量。积极开展条例宣讲和调解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各类调解员培训57次,参训人员3500余人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上半年全市参与等级评定的调解员比例达87%。组织开展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备案情况核查和人民调解员证年度审验工作,及时调整和清理了不能正常履行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四是加强工作措施。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员集中招聘、集中培训、集中管理、集中保障“四集中”管理模式;在公共场所普遍设置司法所及专职人民调解员公示牌;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实行专项保障,确保足额到位;总结推广xx市人民调解工作奖励模式,落实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140余万元。
(五)紧扣矫治修复,强化帮扶,努力推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转型增效。
1-5月,全市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18名,解除和终止矫正1014名,现有在矫社区服刑人员2568名;接收刑满释放(含解除矫正)人员1586人,当年度无重新违法犯罪;累计接收照管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116人,操守保持率91.22%。
社区矫正方面,着力抓好管控、矫治、修复三个环节。管控上,全力做好十九大等重点时期安保工作,加强走访排查,建立落实矫情分析研判制度;深化科技强矫措施运用,继续推广使用电话语音汇报、生物考勤、电子腕带定位等科技监管手段,处理不假外出人员78人次;协调公安等部门,集中清理脱漏管人员,依法严格执行刑罚,上半年,撤销缓刑收监9人,警告101人,提请治安处罚5人。矫治上,开展教育矫正“三个专项活动”,加强法律教育和帮扶,组建学法守法微信,由律师每天推送法律案例和法规解释,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免费的法律学习、咨询服务。修复上,大力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实施行刑矫治损害修复工程,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最大限度帮助社区服刑人员修复再社会化功能。
安置帮教方面,大力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联合4个部门共同下发《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刑、刑释和解戒人员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帮教特殊人群工作的组织机制、运作模式和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远程视频会见系统运用,上半年以来共完成远程视频亲情会见预约25人次、成功开展会见10次。积极开展特困对象排摸帮扶活动,全市共帮扶社区服刑、刑释和解戒人员特困家庭59户,发放各类帮扶物资共计金额5万余元。加强刑释人员信息衔接,实现xx籍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核查率100%,预释放人员衔接回执发送率100%。规范“必接必送”工作,实现重点帮教对象100%接回、一般帮教对象接送率达85%以上。
后续照管方面,进一步巩固后续照管工作成果。健全后续照管绩效考评运行机制,出台《专业服务社实施后续照管实施细则》和《专业服务社实施后续照管考评办法》。打造后续照管帮扶救助品牌,推行“1+4+n”菜单式精准帮扶服务模式。开展后续照管“四季四风”系列活动和后续照管宣传月活动,赴省句东戒毒所、省女子戒毒所开展后续照管宣传帮教活动,与即将解戒人员签订照管协议、并进行现场法律咨询。创新工作形式,开通全省首家后续照管微信公众号“xx后续照管在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与综治、公安、民政、财政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将社会组织参与解戒人员帮教工作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目录。上半年,全市针对后续照管对象开展帮扶救助超过200人次,收到由照管对象家庭送来的锦旗3面,省司法厅柳玉祥厅长亲自视察我市后续照管工作,并作了专门批示予以肯定。
(六)紧扣改革任务,创新服务,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制定《xx市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召开人民监督员聘任仪式,并对59名人员监督员进行了初任培训。积极推动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工作,上半年,参加拟不起诉案件的监督评议5次,案件跟踪回访5次,参加检察机关案件公开审查7次,检察开放日活动16次,听证活动14人次。二是积极落实司法鉴定改革举措。积极做好《xx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印制条例宣传册,下发到个鉴定机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交通事故处理中心等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司法鉴定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行法律援助专家律师办案模式,成立法律援助名优律师团;开展法律援助优秀案件评比活动,并推荐参加省厅评选;调整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办案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公证创新探索。推动传统“坐堂办证”向主动服务转变,扩大公证线上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实践电子数据保管、电子证据保全等新业务,其中,xx市公证处通过“公证云”服务平台办理了数十起网络案件违法网页存证。
(七)紧扣思想政治建设,落实责任,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全体干警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微课堂、掌上党校等行之有效形式,引导队伍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研究制定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定实施《xx市司法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意见》,确保党建责任传导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对10名市管干部和15名正科职局管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进行填报和抽查核实工作,对全系统干警思想动态进行分析研判。提升使用了3名正科职、5名副科职年轻干部,对7名正科职干部、4名副科职干部、9名科员进行了轮岗交流。选派了2名科职干部到基层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储备了2名90后年轻干部,为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全面启动司法行政人才“155”工程、青年后备人才成长引领工程、行业高端人才开发培养工程、社会化人才引智工程,推进“专家型 、骨干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完成了人才申报、建库工作。
三是开展“连心富民、联企强市”大走访活动。明确每个党员干部的走访群众时间全年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到目前止,全局68名党员干警全部走在“大走访”的路上,共收到有效工单180多张,走访特殊人群500人次。
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两节”,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讲辅导和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紧扣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行政审批、财物管理和选人用人等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全过程严管控、零风险。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大力推行局务公开、处务公开,强化矫务公开,勇于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监督,以公开倒逼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运行。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有效加强风险防控。
(一)工作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对新形势下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等基本特征把握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
(二)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省司法厅的指导下,我市全面建成司法行政二级数据中心、部署运行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办公oa覆盖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但是全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广度和深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省厅重推的一体化智能平台,部分地区和部门仍停留在考勤层面,导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失分较大。
(三)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对信息技术在业务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运用程度不够。利用门户网站、12348电话和网络平台开展舆情收集、进行分析研判、推送服务产品、拉近服务距离等方面有待提高。
(四)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市(县)区司法局政法专编仍未完全落实,基层人民调解员、安置帮教工作者、司法鉴定人等人员年龄结构偏老,业务素质与工作发展要求存在差距。队伍“三化”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对不作为、慢作为现象问责力度不强。
下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以本次总结为起点,对照年初工作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新xx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围绕人民群众满意,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平台网络建设。调整市级中心定位,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指挥协调、产品规划、综合研判、推介宣传等功能,切实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为县乡两级中心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市(县)区级中心聚焦实战服务这一核心功能,融合法援、调解、公证、法宣、法律咨询等服务资源,通过服务窗口化、力量一体化,一站式解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镇(街道)级中心发挥“贴身式服务”优势,为群众提供一般性的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服务指引等基本服务,并及时收集上传群众法治需求。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在打造法律顾问服务群众主阵地上深耕细作。
二是加快载体产品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构建司法行政部门主导,政府相关部门有效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制度;要加大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动员社会知名人士、法学专家学者、政法队伍退休人员参加志愿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手段的多元化,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优化“一个大门进来、集中受理、分头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大力推进12348服务队建设,开展“巡回式”服务,切实提高服务主动性;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立足实际需求,研发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三是加快制度保障建设。加强与财政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为加大政府投入,形成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提供有力依据。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模式,积极吸纳社会社会慈善、公益创投、个人捐赠等各类公益资助,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经费保障制度。
(二)围绕党的十九大召开,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百日会战”活动。采取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矛盾纠纷多发地区为重点,持续不断滚动排查,突出排查征地拆迁、老旧小区出新改造、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环境污染、医患、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和邻里、消费等纠纷。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明确责任单位,组织力量集中化解;对积案纠纷,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分片包干,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攻坚,确保矛盾不堆积、纠纷不激化。
二是开展特殊人群管控转化行动。加强社区服刑、刑释解教、解除戒毒对象中的重点人员排摸管控工作,通过网格化排查、外围情报数据分析研判等方法,对有脱逃苗头、重新犯罪倾向、参与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矛盾纠纷或暴力恐怖事件迹象等重点人员,实行挂牌攻坚,落实管控转化措施。同时,加大对特困特殊人群家庭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
三是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专项行动。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及时梳理各类不稳定因素,全方位、多角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面掌握信访苗头。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滚动交办,确保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按照包案分工开展攻坚化解,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协调各方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在发生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确保迅速响应,及时处置。
四是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继续推进进企入户大走访,组织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帮助基层化解矛盾。发挥律师、公证、法治宣传、矛盾排查调处等源头预防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风险提示和法律意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青少年的安全法律教育和培训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围绕争创一流业绩,全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抓基层打基础。按照省、市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深化公证处、法援中心、司法所和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站所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法制力量配备,规范法制工作,健全投诉受理、查处、办结程序,推进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活动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全系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竞赛等方式,确保全员熟练掌握各类内、外网系统或平台应用,运用网络系统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形成一批基于数据的分析研判产品,牵引司法行政工作向前置型、精准型、服务型转变。
二是抓党建强队伍。按照“五个过硬”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抓班子、带队伍、解难题,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司法行政过硬队伍。通过主动汇报、积极沟通,依法落实机构编制,解决空编、挤占挪用政法专项编制等问题。通过推行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符合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实际的干部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全力开展好大走访活动,注重发挥司法行政根植群众、面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在走访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抓重点促创新。加强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机构和人民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日常管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积极与检察院协调沟通,畅通监督渠道,使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更广,参与案件更加深入。加强《xx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推动司法鉴定职业资格、规则、标准的统一,健全鉴定人负责制,落实鉴定人出庭制度,加强司法鉴定行业监管,确保鉴定人依法自律、诚信执业。研究扩大我市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有选择性地纳入我市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加强与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府购买疑难复杂不动产继承登记公证服务;构建知识产权预防性机制,建立“公证存管平台”;扩大公证机构参与法治服务、参与民生保障、参与社会发展的业务范围,探索公证与诉讼对接机制,切实发挥好公证业务的纠纷预防功能。
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以党的xx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年初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部署,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升“四个全覆盖”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阶段成效明显,为“强富美高”新xx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效显着。1-5月份,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社会矛盾纠纷9857次,受理矛盾纠纷17182件,调处成功矛盾纠纷17182件,调处成功率为100%。一是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常规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工作,抓好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医患、道交等纠纷领域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环境保护、物业管理、价格争议等纠纷领域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做好《xx老娘舅》电视调解品牌栏目,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覆盖。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备案情况核查和人民调解员证年度审验工作,及时调整和清理了不能正常履行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649个,人民调解员6662人。强化人民调解员培训,上半年全市参训调解员5017人次。提升调解工作质效,开展“两节”“两会”期间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活动,严格落实纠纷信息采集、报送、处理的基本程序,认真执行矛盾纠纷直报和“零报告”等制度。提升人民调解信息化水平,全市矛盾纠纷数、调解组织数和调解员数均100%录入新系统。二是积极参与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及时传达市政府文件精神,并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参与化解市信访联席办梳理出的辖区内信访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核实了解相关情况,及时对接有关部门单位,并进行排查摸底,分类化解,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能手、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专题研判,对信访积案组织对接机制,全力推动重点矛盾依法化解,有效解决了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消除了一大批不稳定因素,增进了社会和谐。三是着力推进医患纠纷调解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调整办公场所,根据市局统一安排,将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搬迁至xx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院内,极大地方便了市级五城区医患双方纠纷调处化解求助。据统计,上半年,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共受理调处医患纠纷30件,涉案金额近200万元。搭建组织指导平台,成立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政府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联动合力指导保障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组织召开全市医患纠纷调解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深化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推进医患纠纷调解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的任务和抓手,为推动我市医患纠纷调解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二)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的专业优势,服务新xx建设作用突出。1-5月,全市律师共担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律顾问450家,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2521家,律师办理各类案件2.3万件;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各类法律顾问2976家,代理各类案件5088件;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32444件;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书6294件,采信率99.99%;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841件。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和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将公共法律服务购买按照市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20xx年度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全部落实到位。深化法律顾问覆盖工程建设,全市13000多家企事业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市、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政府以及村(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运行全省首家集12348热线、12348网站、法律服务实体大厅等多种服务方式于一体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提质公共法律服务质效,编写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指南,收集整理涉及婚姻继承、财产纠纷、劳动合同、房屋拆迁、民间借贷、食品卫生、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案例,制作成法律服务宣传手册,切实提高服务质效。二是广泛开展法律服务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法润xx·20xx春风行动”,组织专职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2348中心话务员、人民调解员和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基层、群众,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法律服务农民工和困难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服务进村(社区)等系列活动。成功策划、组织全市法律服务力量开展“12348 法润千万家”司法日联动服务宣传大型广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xx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梁溪区领导全部出席活动现场;全市20多家专业法部门和100多名法律服务人员,现场为5000余名群众提供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解答服务,人民群众纷纷感慨“司法局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部门!”;《xx日报》、《xx晚报》、《xx日报》、人民网、xx新传媒等10多家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齐聚活动现场,做持续深入报道,xx“司法日”荣登今日头条,点击量近6万人次。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和跨境并购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公证法》实施十周年宣传、“公证开放日”、“公证助残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20xx年国家司法考试政策宣传服务活动,努力为企业、群众和各类特殊群体提供及时法律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自20xx年1月18日起,我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月最低工资标准;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认真贯彻《xx省法律援助条例》,积极研究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加强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法律援助特殊对象信息库,建立驻军法律援助站,落实工作站经费14万元。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中心便民设施,简化法律援助审查程序,法律援助案件较去年上半年同期增长13%。
(三)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1-5月,全市没有发生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特殊人群违法犯罪案件。一是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xx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等制度,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调查评估能力和调查评估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严格执行社区矫正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督查、纠正日常监管中的不规范行为。依法严格执行刑罚,联合公安、检察、法院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第一阶段清理排查出相关人员4人。二是全力抓好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严格执法、严格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不假外出行为。全力做好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春节”、“两会”期间,实行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情况日报告制度,并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对存在重新犯罪迹象的“两类人员”,制定严密周全的管控措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重点管控,对涉黑、涉赌、涉毒及有其他特殊情形的重点社区服刑人员,与街道综治部门、所在社区、派出所保持密切沟通,100%落实手机定位监控,强化信息化核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越界报警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安全工作专项检查,通过查阅社区矫正档案、台帐资料及工作平台数据核查情况,现场抽查社区矫正人员定位、请假情况等,检查各地“双严”活动落实情况和春节期间社区服刑人员排查、安全监管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日常监管扎实有效。三是多举措夯实教育帮扶。探索信息化教育矫正新方法,xx、xx、梁溪等多地通过手机app组织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开展“黄丝带”关爱帮扶行动,排查“四类人员”(服刑、强戒、刑释、解戒人员)未成年子女特困家庭33户,发放各类帮扶物资共计金额3万余元;倡议市(县)区司法局联合公安、人社、教育等部门,建立“四类人员”未成年子女困难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续照管工作,及时做好人员信息对接、材料移交、宣传签约,并在规定时间进行电话回访或见面走访,开展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活动,进行操守保持督促提醒,最大限度确保戒治效果。壮大工作力量,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五老”志愿者培训,培育发展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xx新途后续照管服务社”。四是全面加强工作保障。启动运行市级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完善市(县)区社区矫正机构和中心合署办公模式,市、县两级全面形成集动态监控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数据共享功能、应急处置功能、指挥调度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立体工作模式。完善安置帮教工作保障,联合14个部门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必接”人员衔接经费保障,安置帮教专职社工配备比例,刑释人员就业、就医、低保、救助等社会救助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部署为契机,全面提高社区矫正一体化智能平台和安置帮教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水平。部署运用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全面实现安置帮教工作全覆盖。
(四)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举措,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全面升级。 一是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认真做好市“七五”普法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七五”普法启动调研,听取基层单位普法工作难点以及对“七五”普法的意见建议;部署开展“七五”普法万人问卷大调查,广泛收集社会普法需求,把握“七五”普法趋势和特点,掌握“七五”普法工作重点和难点。目前,《xx市“七五”普法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并印发市各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命名表彰了xx古镇惠廉堂、xx市青阳镇青少年禁毒教育馆、xx市禾苑法治文化公园等39个20xx年度xx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推荐xx市道路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示范基地、xx市官林镇义庄村法治文化公园等10个法治文化阵地参加第三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评选,涌现出xx香山法治书、xx市法德堂法治文化交流推广中心、xx区法治版画、xx区青少年法治文化专线、xx区“法润xx 送法进万家”群众法治文化活动、新吴区深化“法护蓓蕾”青少年系列法治实践等法治文化特色品牌。二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法律下乡、法润xx•春风行动、预防通讯网络诈骗专题法治宣传教育、20xx年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治公益广告创作征集评选、《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读本》启动仪式、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法治阅读日、万家学法、三八维权周等十大主题活动,成立了全省首支全民法治阅读辅导员队伍。深入开展基层民主“双创”活动,积极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群众自治活动,全面完成全省第十一批“民主法治村(社区)”和第四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考核验收工作。三是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手段。全力打造“xx智慧普法”平台,基本形成了网站、微博、微信、移动通讯终端、户外多媒体终端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并存的新媒体普法宣传格局。4月,第三届全国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研讨会暨新媒体“法宣在线”普法微信矩阵上线仪式在xx市举行,建成全国第一家“宪法书院”。组织开展h5讲述‘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xx市选送的《司小西游记》喜获全国一等奖,xx区选送的《打造xx区“桃娃”普法品牌 构建普法长效机制》获全国优秀奖。组织开展“法润xx·德法同行”法治公益广告创作大赛,征集优秀作品385部。四是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机制,印发《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xx年主要工作任务》,出台《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的意见》;强化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制定法治宣传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初步探索政府购买法治宣传教育服务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强化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成立xx市普法志愿者支队,下辖市直属普法志愿者大队和各市(县)区普法志愿者大队,与省总队形成三级普法志愿者队伍;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分析研判机制,指导各地每月定期收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研判,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全面夯实行业监管保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健全律师执业保障机制。召开全市律师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xx等领导同志就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公安局、国家安全局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律师执业权利救济机制的规定(试行)》。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劳动争议案件办理实务交流研讨会,法官与律师通过职业共同体建设平台共同商讨劳动争议案件办理实务。会同市律师协会、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开展律师代理申诉案件暂行办法》,召开“推动开展律师代理申诉案件”新闻发布会,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律师代理申诉案件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加强诚信建设,依托政府信用平台、市局门户网站、12348网络平台等媒介,及时公开、更新法律服务机构或人员执业许可情况、违法违规执业情况信息。加强规范法化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统一公证服务标准和服务管理;印发《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若干工作规范及部分常用文书格式》,统一法律援助工作程序,规范文书卷宗;深化司法鉴定“六零”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服务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检查考核全市律师事务所,对检查发现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的律师事务所发出行政管理建议书,指导限期整改;全面考核考评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对不合格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发出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加强质量建设,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下发质量检查通报;开展公证卷宗质量自查,推行公证人员服务质量自我考核和互评。三是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服务职责,各项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上半年,新设立律师事务所3家,办理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事项9件,办理专职律师执业证申领事项117件,其他行政服务事项168件;完成基层法律服务所年检111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629名;办理涉外公证员执业资格备案6件,办理公证员执业证到期申请换证6件;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88件,完成《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年度备案1123件,变更登记72件。
(六)认真做好政治人事工作,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以xx市区划调整为契机,与新成立的梁溪区、新吴区领导加强沟通协调,有效保证了政法专编的落实,同时也理顺了各市(县)区司法局的内设机构。认真做好机关司勤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有效维护了局机关的稳定和司勤人员的切身利益。组织召开挂职民警互帮共建会议,对互帮共建队伍进行调整,表彰过去一年互帮共建工作表现突出的民警。二是抓好重点工作推进。组织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智敏讲授专题党课《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干部》;分两批组织全系统党员赴井冈山,开展学党章党规的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组织召开政治工作例会,部署全年政治工作。选树优秀典型,推荐上报“执法为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播放的xx区锡北镇司法所长过锡贤先进事迹专题片---《谁在为难谁》。三是抓好政治部自身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编制核查工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自查互查,上报各项组织人事统计报表。为离退休老同志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组织政治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
下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以本次总结为起点,对照年初工作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新xx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七五”规划的完善、汇报和签发工作;组织召开xx市“六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启动大会。进一步深化“法润xx·德法同行”活动,深入开展“宪法进万家”、“12·4”第3个国家宪法日暨第16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繁荣法治文化产品,加强法治宣传专业型社会组织建设,夯实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全省第十二批“民主法治村(社区)”和第五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的推荐、考核和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数量与辖区内村(社区)总数的比率达到40%。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引导律师为企业重大经营战略调整提供周密细致的法律论证,防范、化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经营风险,组织引导“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团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以及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组织引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促进社会依法治理。提质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运转模式,探索启用新兴媒体或载体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继续加强法律行业监管,提升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努力确保全市法律服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提质人民调解工作。继续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公调、诉调对接,完善衔接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着力抓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人民调解社会组织建设,督促指导各市(县)区成立人民调解协会。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宣传,依托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宣贯《xx省人民调解条例》,发展《xx老娘舅》电视调解栏目,营造良好调解工作氛围。
(四)进一步夯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开展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执法质量和“双严”活动成效专项检查,全力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在矫,确保g20峰会顺利召开。深入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积极协调监狱、看守所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清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实战水平,下半年在全市探索、推广使用电子手铐,规范远程帮教会见系统使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年内各市(县)区至少有1个可参与社区矫正的专业型社会组织,至少有1个可参与或从事安置帮教的社会组织。
(五)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成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围绕“两学一做”,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举办学党规党章知识(演讲)竞赛。狠抓队伍能力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选派岗位能手组队参加全省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开展政法专项编制督查,与市编办一起对各市(县)区落实政法专项编制情况逐一核查,确保年底前达到省厅要求。
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勤政务实、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司法行政各项任务,为“四个xx”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着力服务“四个xx”建设,切实彰显法律服务“主渠道”职能
围绕“项目建设提升年”,着力发挥重大项目法律服务团、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等10个律师服务专业团队作用;组织5家资深涉外律师事务所赴深圳参加推介会,与香港郑黄林、秦觉忠、胡百全和黄新民4家律师行成功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续深化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和“双千双万”活动,全力推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企业、基层一线开展走访交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结对服务机制,组织带领律师走进红豆集团、远东电缆和阳光集团等企业,实地研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控制和防范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指导设立企业律师事务部,为企业进一步增强软实力提供法律支持;成立律师服务“三大战略重点”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服务“三大战略重点”活动,努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围绕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在全市12个律师事务所建立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预警信息点,全力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健康有序发展;开辟公证服务快速通道,积极为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提供咨询、受理、审查、公证服务;主动跟进重大投资项目,对国外引资、引智项目,提供电话预约、优先受理、上门服务;认真办理承包合同、合作协议、招投标,抵押贷款公证,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和投资风险。今年以来,全市律师共走访企业12863家,向企业发送“联系卡”、“咨询函”46548份,担任企业法律顾问7382家,与有关部门协调建立服务企业平台169个,在龙头、骨干企业中建立法律服务中心65个,办理涉企转型升级法律事务1089件,代理各类案件25349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0.4亿元。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企业法律顾问3136家,代理各类案件2189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1亿元。全市公证机构共走访企业895家,发放“联系卡”、“咨询函”253份,办理公证事项53960件,其中涉企公证事项4049件。深入开展司法鉴定“质量巩固年”活动,认真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积极拓展司法鉴定领域,主动探索司法鉴定参与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新举措,与人社局联合发文规范司法鉴定与工伤认定对接工作(此举被xx日报、江南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全市先后启动“司法鉴定绿色通道”十余次,共出具司法鉴定结论7560件,采信率99.9%。全面整合法律资源,全力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制宣传参与法律援助,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先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18件,全面强化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监管,顺利通过省厅组织的办案质量检查,积极应对刑事法律援助调整,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制定下发全省首个《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累计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082件。全面做好20xx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确认和组织实施工作,圆满完成考试任务;认真做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申领、颁发和年度备案工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选拔和储备了数千名法律专业人才。
(二)着力推进平安xx建设,切实发挥矛盾化解“主战场”作用
按照调处防控双管齐下的思路,着力强化源头预防能力,深化调处化解工作。以全市12597个网格单元为着力点,通过经常性排查与重点时期排查相结合,集中排查与分散排查相补充,最大限度发挥网格化排查作用,增强对矛盾纠纷隐患的源头掌控。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月报、直报、季报、年报制度,全面梳理、研判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提高矛盾纠纷预警能力。严格落实分级管控制度,切实强化工作举措,通过完善两级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对接工作、做好人民调解员证年度审验工作、开展星级村(社区)调委会创建工作、实行调解个案补贴制度、改版升级《xx老娘舅》、策划拍摄制作《温暖20xx》特别系列节目等,全面提升调解工作质效,最大限度确保矛盾纠纷少产生、不积累、不激化。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2987件,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699件,调解成功矛盾纠纷26683件,调处成功率99.97%。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681个,人民调解员8123个,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2171人,兼职人民调解员5963人;市级三、四、五星级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率分别为73%、21%、16%。陈斌、周建洪、朱国成3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顾德成等10人被表彰为xx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范筱萍等3人被表彰为xx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xx市人民调解委员会、xx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表彰为xx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切实强化特殊人群管控“主阵地”功能
全面落实“两类人员”排查走访、安全防范和困难帮扶工作,有效确保各节点及“两会”期间“两类人员”监管安全稳定。广泛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学习整改活动,切实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水平。不断完善“两类人员”帮困扶助机制,在xx、xx等地陆续建立“两类人员”帮困扶助专项资金,先后发放救助资金70余万元,发送慰问品4000余份。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推介会、帮扶送温暖等活动,主动做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子女关爱帮教活动。积极开展劳教场所排查活动,扎实推进场所设施建设,围绕首要目标全力确保场所安全无事故,努力实现第九个“四无”年。编制出台《xx市司法强戒所管理制度汇编》,顺利完成场所职能转型。认真开展教育矫治年活动,做好矫治基础教育工作,探索强戒戒治规律,强化强戒戒治程序,提升戒治成效。全力推进生活卫生“五好食堂”、“规范化医院”和“内务卫生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戒治人员就医就诊管理,实现场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
(四)着力推进法治xx建设,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主力军”职责
以“六五”普法中期考核为契机,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重点,以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为载体,全民普法教育扎实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党的“xx大”,开展了“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公务员法治理念教育培训”、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了以“学法律,讲秩序,解矛盾,促和谐”为主题的依法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组织30余家专业法部门开展了“每月一法”广场法制宣传活动;围绕经济转型发展,编印了《xx普法》、《新法速递》、《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等书籍5万余册;围绕全民普法,进一步深化了“法律六进”活动,共开展法律进机关277场次、法律进乡村980多场次、法律进学校532场次、法律进企业8700场次、法律进单位780场次。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要求,推动“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公共实施1000多个,打造了xx普法网、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多个普法平台。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嘉年华”活动,共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3000余篇(幅),开展法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播放法制电影850场次。
(五)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夯实司法行政工作根基
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规范,提升装备配备水平。今年以来,市局先后投入30多万元优化网络环境、改善全局信息化办公条件;投入70多万元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者增配执法装备、改善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环境、升级司法所硬件装备等;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完成劳教所安防一体化建设工程,全面实现劳教所污水处理工程改造升级,完善戒治环境。以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xx试点为契机,着力推动县(市)区司法局、镇(街道)司法所落实专编专用、充实人员力量,切实解决事多人少,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市80个司法所共有在岗专编人员197人,在编率69.4%。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落实基层工作平台实体化运作的经费、人员和编制保障,切实解决市(县)区司法局向一线实战平台转型的“瓶颈”问题。目前,xx、xx、xx、xx、xx5个市(县)区调处中心均已落实事业单位编制。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省级“优秀司法所”和市级“星级司法所”创建工作。紧抓劳教制度改革机遇,深入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与劳动教养在执法内容、管理方式、教育手段上的本质区别,做好政策释疑,抓好安防建设,加强队伍培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劳教人员解教工作,稳步推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接收工作,顺利实现劳教所职能由劳动教养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型。
(六)着眼推进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激发司法行政工作活力
狠抓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强化xx大精神领会,不断提高班子科学决策和引领事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坚持“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定制度,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执行党纪条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大力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各类调解员培训班185次,参训人员14058人次;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班36期,参训人员1600人次。局党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要求,带头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文明服务若干规定》制度,切实打牢司法行政队伍防腐拒变能力。建立“典型库”,大力推树司法行政系统和行业典型。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我市获选的全省“十大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胡国良同志的事迹在《xx法制报》头版头条进行了宣传报道;全省“群众心中优秀司法所长”葛永军同志的事迹在《最美基层司法所长》杂志上进行了专题报道。xx区司法局被省厅评为先进集体典型,劳教所民警朱国富被省厅评为先进个人典型。宋政平、单世文、陈易平3名律师入选了中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张讷、陈文君、宋征宇律师被评为“xx市中介服务领军人才”。
---创新举措亮点突出。为了更好地落实司法行政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我局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启动实施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推进“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同志充分肯定并亲笔批示“很好!望抓好落实!”,其他省辖市司法局也纷纷来电咨询请教我们的做法和经验,产生了较好影响。为进一步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创新法治惠民举措,我局全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法治文化工作、法制宣传公共传媒、法律援助服务五大平台,被列为20xx年度法治xx建设实事工程项目,并被司法部重点关注,其信息被司法行政权威杂志---《中国司法》采编。法治惠民五大平台启动以来,我局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法律咨询近6000场8万人次,开辟多条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797件,减免公证收费70余万元,减免司法鉴定收费41余万元;在全省开展的《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群众情况满意度调查》活动中,我市公证服务群众满意率抽样调查结果为100%;围绕调解工作策划拍摄制作的《温暖20xx》特别系列节目和改版升级的《xx老娘舅》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先后收到观众感谢信38封,锦旗41面。
---重点目标全面实现。我局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xx市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试行)》等制度;市级医患调处中心目前已落实人员和场地,财政正在进行经费核算;xx、xx等5个市(县)区调处中心落实事业编制;全市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为99.97%,高于95%的年初预定目标。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100%,预定目标60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中心、站、点),均已命名挂牌;保障民生公证事务5569件,在省司法厅组织的各类检查考核中,我市公证处优秀率100%,公证卷宗合格率90%以上;全市除xx中医医院司法鉴定所外,其余鉴定机构均已高质量完成资质认定复评审工作,司法鉴定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全市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率63.8%,年内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0.9‰,远低于2‰的预期目标,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0.14%,有效控制在1.5%以下。“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圆满完成,镇(街道)法治文化站点覆盖率100%,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率100%,公务员法治培训和考试率100%,以两办名义出台了《xx市县处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县处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率100%,全市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25%,完成20xx年度创建指标。法律援助受理案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6%,受理群众法律咨询完成全年任务的108%,70%以上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已达市级示范或合格标准。市级三星级以上司法所建成率97%以上,省级优秀司法所创建合格率35%以上,完成年度指标。
---整体工作成绩明显。今年我局被省司法厅表彰授予全省法律服务“四万”工程优秀组织奖,被省司法厅表彰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有3名律师入选了中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xx东港司法所长胡国良被评为“十大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xx市宜城街道司法所所长葛永军被评为xx省“群众心中优秀司法所长”。矛盾调处成功率指标,作为落实省“八项工程”对我市的考核指标之一,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名。
在梳理总结经验做法中我们感到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
(一)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因地区和部门领导对普法工作的重视不同导致地区间、部门间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普法受众面,特别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社会闲散人员的普法还存在盲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历史原因,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均衡。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保障不够。目前全市还有4个区(崇安、南长、北塘、新区)的调处中心尚未建成实体单位(有事业机构、人员编制、有独立工作场所、经费)。
(三)社区矫正工作执法难度较大。目前全市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既无执法证件,也无规范统一的执法着装,缺乏与刑罚执行配套保障,如专用警械、警车等,导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脱逃社区服刑人员的查找难度较大,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收监执行暂与监外罪犯的送交任务时异常艰难。
(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不足。“六五”普法规划虽已提高普法经费标准,但实际有些地方两级财政均未按照标准拨付到位。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保障力度总体不到位,有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尚未纳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已经纳入财政预算,但仍然存在保障经费短缺现象。社区矫正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专职工作人员工资远低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队伍极不稳定。
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是明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也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服务“四个xx”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xx届三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作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主管部门,我们将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设,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基础建设。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着力加强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通过合理配置辖区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全力实现群众走进一个大门,解决一揽子法律服务需求。切实加强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中心工作机制,深化中心法律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中心法律服务成效。全面整合司法行政面向群众的各项服务职能,加快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声讯平台建设,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110”。二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核心业务质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职能优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探索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拓展司法鉴定服务领域,建立公证联络制度和业务咨询网上值班制度,试行推广法律服务人员联系卡、公示牌,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紧扣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着力研发一批项目化的应用产品,促进法律服务供给与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有效对接。三是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多渠道提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整体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支持保障体系,推动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公益服务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将公共法律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二)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体系建设,为平安xx建设增添和谐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建立畅通有序的矛盾调处机制,使群众矛盾能化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作为矛盾化解“主战场”,我们将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体系建设,为平安xx建设增添和谐因素。一是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组织保障。进一步夯实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调解组织。着力规范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设立工作,培树特色品牌。大力推进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年内实现500人以上企业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60%以上。深入开展规范化调处中心建设和示范调处中心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进程。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多举措推进专职、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保障。建立覆盖全市的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定期排查制度,认真执行专报、直报和“零报告”制度,切实实现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有效排查率85%以上,群体性事件、非正常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有效预警率90%以上。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机制。继续深化各类调解衔接配合和相互融合机制。积极推动信息联动、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不断强化专业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现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0%以上的目标。结合实际,完善突发重大矛盾应急处置机制,推动建立人民调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落实个案补贴制度。三是全面助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效。加强调解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人民调解法律顾问制度和有律师、专家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公开听证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心理疏导、经济救助等新型调解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专家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风险评估,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调解方法体系。设立推广“个人调解工作室”、“特色调解室”,开展人民调解便民公示活动,切实便捷基层群众的调解需求。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进一步做强做优《xx老娘舅》电视调解专栏,培育一批像“柏万青”一样的本土调解明星。
(三)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为平安xx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完善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作为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主体和特殊人群管理“主阵地”,我们将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为平安xx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适用前环境评价工作,积极推广交付接收“无缝衔接”方法,认真落实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必送必接要求,强化源头预防。定期排查两类人员监管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两类人员日常监管制度,推进流动刑释解教人员“两头包、双列管”监管模式。二是进一步提升管控成效。积极推动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工作,进一步提高手机定位覆盖率。规范社区矫正执法行为,依法依规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制度。丰富教育矫正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需求互动的教育矫正模式,协调职能部门落实政府帮扶政策。三是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扩大两类人员帮教队伍,夯实两类人员管理的社区基础。建立市级社区矫正工作指挥中心,开展市(县)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推动中心与社矫安帮机构合署办公,优化硬件设施,拓展主题功能,强化职责履行,提高实体化运作水平,真正凸显中心核心枢纽作用。推动建立与公检法和监狱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两类人员信息互联互通。大力推进机构专门化、正规化建设,推动设立市、市(县)区社区矫正工作局,落实政法专编专管专用。
(四)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为法治xx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作为法制宣传教育“主力军”,我们将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为法治xx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多渠道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保障。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积极争取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党委政府综合考核、基层法治建设考核、平安建设考核中的权重比例。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和互动联动机制,健全“法律六进”长效机制。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策划组织覆盖全市的各类主题活动。多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专职队伍教育培训,多举措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工作指导和引导,开展法制村长助理聘请试点。二是多维度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围绕“四个xx”建设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学习宣传针对各类主题的法律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工程,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为群众生产生活和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权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为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不断创新学法用法形式,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努力形成法制宣传教育“五抓五带动”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整合法制宣传教育现有平台和载体,抓紧构建xx网络普法联盟,打造全市统一的普法资讯平台。依托“三网合一”技术,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网上学法平台。以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探索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规模化、系列化、优质化,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加快推进建设覆盖全市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进一步拓宽群众法治实践参与渠道、健全参与机制,大力拓展法治建设领域。依托一切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偏远乡村、新建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地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延伸。
(五)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基层体制改革,为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xx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面对这些与司法行政息息相关的改革重点,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一是探索司法所管理模式。以xx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建立由市(县)区司法局对司法所的编制使用和人事任免实行统一管理的机制。对司法所的人、财、物等实行和镇(街道)双重管理模式。拓宽优秀司法所长晋升渠道,参照公、检、法等部门,提高基层司法所长职级;按照公安派出所人员薪资组成模式落实基层司法所人员待遇,实现基层司法所业务经费保障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强化社区矫正执法主体职能。加强社区矫正执法能力建设,在市、市(县)区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局”,组建社区矫正执法支队(大队),建立社区矫正司法警察队伍;加强社区矫正装备建设,给执法支队(大队)配置警(囚)车,给予基层社区矫正专职社工身份识别支持,配发统一制服、徽章和必要的警务器械,维护社区矫正执法权威。三是夯实社会治理创新基础。加强司法所建设,严格落实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要求,加快推进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各级人民调委会建设,打牢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全面实施县(市)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安置帮教管理)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不断提升中心在一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的核心枢纽作用。四是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在顺利完成劳教所职能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戒毒工作规律,逐步完善戒毒工作制度,健全戒毒工作体制机制,力争在全省率先形成科学有效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五是完善配套建设。对接司法所双重管理模式要求,加强财务、装备和资产管理。加强司法行政专职社工队伍招录机制建设。对法律服务处(科)进行扩权试点,落实对辖区内律师的考核、培训、奖惩等权限,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或给予参加公益活动律师补贴的长效机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外网建设与应用,全力打造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
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篇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深化“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法润xx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着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全覆盖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着力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为主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一是进一步完善排查预警机制。围绕“法润xx·护航青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组织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深入责任网格片区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摸底,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矛盾纠纷信息的动态搜集和分析,突出积案清理和重大疑难复杂纠纷的化解,确保矛盾不堆积、纠纷不激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发生演变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分析研判,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一事一分析、一日一研判,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由被动受理、静态分析、事后调处向主动预防、动态研判和事前预警转变。三是进一步完善专业调处机制。大力强化医患、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充实专业调处力量。目前,xx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已经投入运行,已受理医患纠纷调处案件42件,调处成功26件。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根据《xx市人民调解员证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备案情况核查和人民调解员证年度审验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700个,人民调解员8144人。紧紧围绕《人民调解法》宣讲和调解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典型案例交流等活动,搭建广大调解员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全市组织各类调解员培训班351次,参训人员9381人次。
(二)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设。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评价重要内容,加强对各县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督促和指导,确保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是创建平台。全面推进市(县)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9个市(县)区按照要求,整合辖区内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由市(县)区司法局统一管理,“一个大门进去,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涉法问题”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其中xx、xx、xx区建设标准较高。全面推进综合性涉农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54个涉农乡镇中,已有36个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7%。同时在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得到巩固和提升。目前,全市1196个村(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全市共有72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中心、站、点)统一命名挂牌,在新区、xx、xx、北塘等设立公证联系点,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力推进12348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效率。二是创新机制。积极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建设。全市9个市(县)区将涉及公共法律服务内容经费均纳入今年县级政府财政预算。北塘区委专门制定《关于深化“法律进社区,律师进家庭”活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中明确要“建立社区法律顾问补贴制度”,以确保社区法律顾问真正发挥作用。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被列为我市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并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村(社区)全面结对。构建“3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和以“农村一小时、城市半小时”司法鉴定服务圈。在原有“530企业法律服务团”“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台资企业法律服务团”等专业法律服务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有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服务三农法律服务团”“特殊人群帮扶法律服务团”,形成开展服务的长效机制。三是创优服务。利用各类法律服务平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积极开展“定期服务”、“预约服务”、“定制服务”、“专题服务”“结对服务”等活动,制定了法律援助“十项措施”及公证服务减免收费“九条措施”,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上半年,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为法律服务对象减免收费160余万元。
(三)着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强化法制宣传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印发《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xx年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法治需求征询评估机制,部署开展法制宣传社会知晓度、满意度第三方社会调查工作,及时发现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盲点和薄弱环节。建立普法宣传长效机制,组织协调40余家专业法部门开展“每月一法”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20余场次。二是突出普法对象重点,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进一步规范县处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9个市(县)区全部实施非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汇编公务员学法用法优秀征文集,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继续开展以“唱响法治 畅想明天”为主题的法制歌曲唱响校园活动;指导各地借助青少年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率达100%。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普法教育,组织开展“法治与你同行,和谐在你身边”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法润xx·护航青奥·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开展困难群众及特殊人群普法行动,组织妇联、残联、工会等专业法部门和法律服务人员,深入社区,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老爱幼助残的良好氛围。三是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全面启动xx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展示馆)建设,该项目被市政府列为xx市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公园、场馆、中心建设。今年5月,xx市法治文化公园、xx市青少年法制教育乐园等7个项目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目前,我市共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0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238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法治文化基础阵地,镇(街道)法治文化公共设施覆盖面达100%。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巩固年”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农村法治文化嘉年华”,组织法治艺术团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法制文艺送乡村”活动。组织开展“法治xx、平安xx”法制电影“五进”活动,1000余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交通类电影在全市多个农村、社区、企业、工地等同步放映。着力打造“智慧普法”模式。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探索拟定xx“智慧普法”工作方案,改版“xx智慧普法网”,注册认证“xx智慧普法”新浪官方微博,开通“xx智慧普法”微信公众平台,与xx移动电视合作,每天在全市186条公交线路2600多辆公交车上,在乘客高峰期滚动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平均每天受众达80万人次。
(四)着力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一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刑人员调查评估和假释前矫正环境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信息共享、实时联动、共研共判、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市里每季度,县(区)、乡镇(街道)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会,排查分析监管安全隐患及其原因,部署应对措施,努力将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丰富教育矫正方法。依托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安置帮教管理服务中心),建立需求互动的教育矫正模式,分阶段组织开展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文化知识和社会政策、就业创业技能等集中教育,促使两类人员融入社会,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委托社会教育、心理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机构,为两类人员开展相应服务。推广建立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按照市一级每年10万元,县(区)一级每年5万元标准建立了帮扶资金。三是健全完善工作平台。实施县(市)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安置帮教管理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推动中心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机构合署办公,目前9个市(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积极推进两类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一体化技防体系,回收换发定位手机419只,对社区服刑人员落实百分百手机定位监控,增加抽查定位频率,及时发布警示提醒信息251条。四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协调争取配齐配强市、县(市、区)两级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机构工作力量。借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政策,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公益性岗位开发招聘工作,实现了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1:15的配备目标。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层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队伍。
(五)着力推进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在顺利完成劳教所职能转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戒毒工作规律,完善戒毒执法制度,健全戒毒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公信力。一是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以元旦、春节、“两会”、“法润xx•护航青奥”百日安保等关键期为节点,扎实开展安全形势教育、事故警示教育;通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执法保证书,细化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所情戒情研判机制,建立了“基层整理分析、科室综合研判、所部定性部署”三级所情研判体系。坚持专项和日常排查相结合,突出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管控。场所监控全覆盖工程全面完工,监控指挥中心投入运行,场所技防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深化实践,着力提升戒治科学化水平。牢固确立矫治戒治主业地位,针对收容对象“违法者、受害者和病人”的特点,完善基础教育,探索戒治规律,突出人文管理,实践康复工程。根据《强戒人员教育矫治大纲》相关要求,初步建立起强戒人员课堂化教育流程。以“四爱”教育为主题,扎实开展“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筹划“健康361”工程,即按照计划强戒人员每天参加康复训练1小时,以3个月为一个节点,测试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适应状况、情感状态和认知程度6个内容。三是完善制度,着力提升劳务加工效能。强化制度建设,分别制订了《xx市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劳务加工管理办法》、《xx市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相关激励配套制度,实现了劳务生产细节的全覆盖。切实做好戒毒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六)着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月中旬开始,扎实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查摆问题、对照检查。一是健全组织,周密部署。成立了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组员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司法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大会。二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局党组班子成员领导带头集中自学,邀请了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陈全生同志进行了题为“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辅导。用先进人物、身边典型和党的优良传统为“镜”,组织了基层服务群众先进代表事迹报告会;以反面典型为“镜”,剖析《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组织党组成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到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坚定信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市检察院反贪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xx柴油机厂和xxxx区水秀社区进行现场教育。围绕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三是主动开门纳谏、真诚征求意见。坚持开门搞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听取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共征求意见建议45条,为找准作风问题、高质量开展对照检查打下了基础。局党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广泛征求不同层面、不同条线的意见和建议;先后组织离退休老干部、一般干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基层律师代表、公证员代表、司法鉴定代表、友邻单位的领导等参加的8个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向基层和服务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余份,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函寄100份征求意见书,并通过信箱、网络专栏、专线电话、向兄弟单位征求意见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四是坚持边学边查,注重即知即改。坚持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相结合、整改落实与健全制度相结合,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公正廉洁执法三个方面作出公开承诺,制定了法律援助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十条措施”、公证减免收费“九条措施”,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组织开展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专项检查,坚决杜绝超规模开会、违规超标接待现象,今年以来,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同比分别下降10.6%和60.2%。针对基层反映多年的基层司法所编制体制管理不顺的问题,积极沟通协调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等六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理顺基层司法所编制体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使我市基层司法所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成效明显。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继续深化开展“双千双万”活动,扎实组织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专项行动”“法润xx春风行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走访企业8521家,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1998家,办理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所涉金额20xx2万元,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7675万元。全力推进“六五”普法,xx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xx市司法局、南长区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唐国良、宗国平、郑亚萍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市有5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社会矛盾纠纷10921次,受理矛盾纠纷16453件,调处成功矛盾纠纷16223件,调处成功率为98.6%。
——特殊人群管理成效明显。强制隔离戒毒所顺利完成职能转型,强制隔离戒毒主业地位进一步强化。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落实社区矫正和帮困帮扶措施,上半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0余万元。
——执法执业质量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xx市司法行政机关全程说理式执法制度》、《xx市司法局重大行政事项决策规定》,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开局良好,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23件,接收群众来电、来访、网上及12348法律咨询10765人次,均超额完成半年指标。全面推广使用律师事务所管理软件,强化收结案登记制度、落实风险告知制度、规范出庭函,有效防止私自收案收费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上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8061件,出具鉴定意见书4507件,鉴定结论采信率达到99.8%,行业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司法考试有关各项准备工作扎实开展。
——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司法行政干警深入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荣誉感、凝聚力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系统树立了7名身边典型,营造了学习典型、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各级关于廉洁从政、厉行节约的一系列规定,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风”问题在司法行政机关和干警身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中,收集了45条群众对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所提的意见建议。上半年,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投诉增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法专项编制使用不规范,编外人员招录机制不健全,缺人员、缺装备、缺经费的现象在基层单位依然存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工作人员戒毒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亟需培训提高;戒毒工作需要的专业设备不足,场所设施比较陈旧,而房屋设备维修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备勤楼破旧且严重漏水,急需翻建。
三是社区矫正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薄弱,执法保障不足。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无专用警械、警车,执法人员缺口较大,社区矫正很多工作由专职社工承担,且专职社工配备有一定缺口,与刑罚执行要求不相适应。
四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不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
下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按照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xx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四个xx”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大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水平,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谱写“中国梦”xx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全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体系建设水平。以实战化为目标,进一步抓好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等基层调解组织平台,推进医患、道交、劳资、物管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运行;着力深化调处防控措施,提升调处化解能力;做大做强《xx老娘舅》电视调解栏目,探索新型调解方式,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调解方法体系;继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个案补贴制度。
二是全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设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中心、站、点)建设;认真抓好法治xx实事工程建设,继续深化法律服务措施,加大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提高法律服务质效;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抓好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司法鉴定质量评查,推进司法考试考点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政府保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
三是全力提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衔接管控措施,确保“两类人员”在管在控;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贯彻《xx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落实执法资格证制度,强化执法装备应用;进一步壮大专职社工队伍和多元志愿者队伍,密切与公、检、法、监狱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中心建设,解决“三无”刑释人员的临时救助、过渡性安置等,提升矫治成效。
四是全力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全面完成xx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建设;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智慧普法工程,实现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化、阵地化、常态化、持续化。
五是全力提升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体系建设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戒毒工作规律,完善戒毒执法制度,健全戒毒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戒毒工作质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形成科学有效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
六是全力提升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水平。加强司法所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所体制建设的意见》,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做优做强基层司法所;升级信息化建设,以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以“2+1+n”(“2”是指两大应用平台:外网的12348公共服务平台、内网的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平台;“1”指一个协同中心:信息流转协同中心;“n”是指在两大应用平台上运行的若干个业务和管理系统。)为总体架构的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提升创新工作水平,依托12348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建立完善协调指挥机制,创新创优职能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品牌工作。
七是全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水平。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全面增强司法干警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认真做好典型培树工作,积极展示xx司法行政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