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见识》读书笔记(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见识读书笔记篇一
《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是吴军老师以《硅谷来信》为基础,再进行补充材料、展开论述、重新创作而成。从吴军老师的经历来看,在中国一流大学毕业、出国获得博士学位,在谷歌、腾讯都做过高管,成功投资过一些企业,可谓事业比一般人开阔的多。在这本书之前已经出版过6本书,包括《数学之美》《大学之路》《浪潮之巅》《智能时代》《硅谷之谜》《文明之光》,可谓本本都是畅销书,所以读读他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值得的。本文主要是读《见识》这本书下半部分:人生的智慧中一些章节而获得的自我思考,主要是:从销售本质看生活的本质;牧师的遭遇;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以及几种达到幸福的方法。
书中讲述摩拜单车创始人王晓峰在腾讯担任搜索广告销售总经理时,与营销人员做销售的底层思维方法——销售就是把钱收回来,与普通人最直观的对销售的理解就是卖东西吗,不同。我以前在参加公司年会时不明白公司每年将回款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原因,心想东西卖出去,钱自然就多了吗?看到书中讲述“把钱收回来”的困难以及可能耗费的成本,心里理解了公司要是不把回款率作为年度重要指标才是真傻呢。
生活中,不少人就对追求生活的本质理解也与销售的本质一样,想书中提到:成功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差异性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最近一直与老爸一直在聊有关对家庭的理解,老爸认为受时代所困,不得不拼命去挣钱,钱挣到了,老婆孩子就幸福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的幸福,不顾家的在外拼搏,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拼命挣钱。但是这样并没有获得我与妹妹的认可。到现在我已过而立之年,早就自立门户,老爸还是动不动我可以为了你们做任何事情,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然后我问一个比较极端的问题,天下父母都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牺牲后孩子内心的愧疚感将背负一生,这个问题他考虑过没有。所以幸福的生活并不是简单的挣钱或者为了子女拼上性命。咱们再看看书中举的牧师遭遇的事例。
话说过去有一个牧师,对上帝非常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一天他坐在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那个出租车司机开车不仅野蛮,而且全无章法——超速、闯红灯、逆行,吓得牧师一路祈祷。不过,牧师的祷告好像没起作用,最后司机因为和火车抢道被撞翻了,车毁人亡,牧师和司机都去见上帝了。
看了这个故事,就不难理解那些拼命挣钱、以为挣钱后家庭就能幸福的人往往获得与牧师一样遭遇。每个人对幸福理解的不同以至于每个人的行事方法千差万别。正如吴军老师书中所讲,比较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希望他放弃休息或者和家人安排好的休假,来参加什么重要的活动,那是万万没有可能。他最重视的不是形式或手段,而是目的。
书中有几个章节讲述人生的目的,吴军老师认为基因得以传承、影响力;爱情和婚姻;以及未来的期望;生活的态度这几个维度可以衡量你的人生。作为普通人,结婚育子算得上基因得以传承,其他的可能就是我之前比较缺少父母的陪伴,觉得家人在一起能陪伴父母、子女就是人生了。
就我个人的现实而言,5岁上学,22岁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每周40个小时的正常工作,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需要你参与的工作上的事务却需要占用你工作之外的时间无数。后来进入运行岗位,每个月需要上18个班加上上下班也要180个小时,而后每个月开会一次,参加学习班三次需要35个小时左右。再加上倒班黑白颠倒,感觉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无效时间,家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告诉孩子,你爸爸刚下夜班,很辛苦,你玩的时候小点声音。
物质确实比父辈人要丰富多了,可谓在小城市达到餐馆自由的程度。但是自己的身体却透支严重,胃发酸发涨,黑夜颠倒以至于睡眠质量很差、甚至很少的地步,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当年辛苦考大学不是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吗?现在却变成了“牧师”,想的与实际差别太远,从自己的身体,到对家庭的责任以及自己对生活上的追求上都背道而驰,想想自己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了。
1。向死而生
想象自己这辈子剩下多少日子,把自己要做的事列出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开始做。站在一生的角度看,有些事可有可无,那就舍弃嘛。
2。给人生做减法
减少自己的选择,从存量中精进、发掘其他可能性。也如巴菲特强调的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3。耐心
没有什么起跑线,人生是马拉松长跑。
4。见识
《庄子·外篇·秋水》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懂得爱、懂规矩
回想最初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光,为自己的无聊找一个还说的过去的发泄口。因为我不喜欢喝酒、打牌,只有阅读了。后来阅读想突破自己职业的瓶颈,又上网课又上辅导班。发现越接触外面的世界活的越焦虑,危机感越强加速自己的焦虑程度。现在想想都是所谓的“成功”——什么年薪百万、财务自由惹得祸。就家庭而言,有时间陪伴,分享感受即可;就个人而言能有人聊聊天就觉得内心欢喜。这些都很容易满足,何必去幻想那些耗费大量精力而不一定能成的事呢。
有了这种想法,是不是职业上没有突破又害怕竞争而产生的滑坡现象呢?用我老爸的话说,别人都是往上过,你往下秃噜。哪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呢?什么才是幸福?怎么过才不是舍本逐末呢?我依然心存疑惑!
见识读书笔记篇二
品质的内涵太丰富,仅从聚焦、输得起、理解人性和社会的本质三方面谈谈。
(1)聚焦
通常我们认为,当有更多选择时,会过得更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印度人对婚姻没有选择,只能更仔细地经营他们的婚姻和家庭,反而比那些只注重选择、不注重经营家庭的美国人要幸福得多。人们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选定了,就比谁更执着。
在职业生涯中,更要懂得聚焦。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而这恰恰是所有新员工都欠缺的技能。将工作和职业分清,如果我们考虑当下的工作是为了一辈子的职业发展,首先就要有选择地做事情,凡是对将来职业有利的,不管报酬高低都要做,没有必然联系的则尽量少做或不做。与其将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都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通常,人有能力晋级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去捡,捡多了,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西瓜自然就留给了有智慧的人。
(2)输得起
培养自己在人生中长跑的意识和能力,一时的失败或者落后算不上什么大事,要能够输得起。当大家都在试图抢先跑出去几十米,或者都在训练那种有爆发力而没有耐力的短跑时,聪明人不妨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自己总是能够不断坚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如果还能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最终跑到终点的会是这样的人。
(3)理解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开篇讲了人喜欢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天性。人的幸福感有多种来源,而且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比如男欢女爱、财富、成就和影响力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不过学者们认为,幸福感的来源只有两个——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而人的影响力则是由其作为的宽度、深度和长度所决定的。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遗传的信息传递下去,再将创造出的信息流传下去,我们的生命已经相当完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天整个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所谓的“人是理性的、商业的人”基础上的,说穿了就是人都是算得过账来的,而且是为了自己经济利益而奋斗的。商业是优胜劣汰的。
钱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如何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这不仅是享受生活,更是因为未来是今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有效地赚钱,必须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提升自己,把自身变成稀缺资源。但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极限内努力,效果会比较好,超过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即使有所收获,各种成本(健康、生活降级、感情缺失)也会太高,并不合算。
有了钱还要能守得住。当人们想赚钱的时候恰恰是利令智昏的时候,不仅是投资,生活中的风险也无处不在,做人做事永远要有风险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运气是一时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命却影响人的一生,起着决定作用。什么是命,作者认为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划定的方向。环境的因素(出身、时势)也非我们能决定的,剩下的只有独特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社会上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分层的。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假定社会分为100层,处在第10层的人付出1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都比那些第70层的人付出100%的努力结果要更好。一个处在第70层的人相比第69层的人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假如努力程度和第69层的人一样,则最多待在第70层,甚至跌到第71层。庆幸的是,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松懈状态,这才给了第70层的人机会。因此,如果我们能经过努力往上挤几层就已经很好了。
韩寒说:道理我们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代社会已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用平和从容的心态对待生活,就是幸福的根本。
见识读书笔记篇三
昨天和大学的师兄交流,建议我读一下吴军博士的《见识》。一直是很喜欢吴军博士写的文字,于是花了大概2个小时读完。
我读书一般不会去精读,但会偶尔停下,联想自己当前的状况加以思考。以前就是有一些想法,也就一闪而过。现在越来越珍惜这一些想法,有意要把他们记录下来,有些得去执行,有些可能后面记起可以回忆。
一年一个月的假期
我不论多忙,每年夏天一定要休息一个月。最近两年,暑假是带着全家在奥地利的小城萨尔茨堡度过的,因为在那里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音乐大师们的表演。
目前的我呢?每一年最多也就只有15天的假期,然而并不够使用,更不需要谈到可以有出去度假了。我是否也可以拥有这样的一个目标,让自己每年有一个月的休息时间,也带着老婆、孩子到国外去度假。一方面可以提高一些阅历和见识,一方面多陪伴家人,让孩子也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说到要出国,我现在应该还完全没有准备好,因为语言交流能力不行。因此这个目标要是成立的话,我在现在就得学好英语,报个雅思或者托福,尽可能快地掌握流利英语交流的能力。说真的反过来也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现在国际化大目标在前面,现在每天阅读大量的英文文档还是很吃力的,词汇、语法、联想等能力真的很差。
太多选择,反而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这一个章节,主要是利用了印度人在美国职场的表现比中国人好的几个原因来阐述。简单概括来看,从印度的文化及当前的发展来看,他们在美国往往能够选择的很少,而作为主场的美国人以及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人来说,就有太多的选择了。选择太多,导致人太浮躁,不愿意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努力经营,而做到顶级是需要时间的。
活在当下,摆在眼前的也有很多的机会。职场上的跳槽,让你从一个大公司跳到另外一个大公司,或者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出来一起创业,但无论如何,选择前两者都会对当下的工作与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作出抉择。最近也是在问自己,你会选择哪一条路?是否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后来思考良久,看清了,这个虚拟的选择是多余的,既然认定了一个方向,那又何须纠结向左还是向右,坚持直行才是捷径。
“人生应该做减法”
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因为你已经很抓紧时间了。你需要做的事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少做事。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其实也无关大体,就不需要去做它们,这样你就不会天天忙忙碌碌。
工作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很清晰地记得《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的里面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像个机器一样,为什么不能做一些减法,让自己多一些时间来生活呢?给自己一个目标,每天工作最多10个小时,也就是只能投入50%的精力就好了。换句话来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给自己多一些呼吸的空间。
“人生是马拉松长跑”
与之对比的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可能没错,在当下的中国环境中,很多家庭都会有这样的观念去培养孩子。但更关键的是,即使在起跑线上赢了,今后也未必赢,因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一辈子的事情,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赛跑。更何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人主动退场,请注意,这里是“主动”退场。最后的赢家,不是一开始跑的快的人,而是为数不多坚持跑下来的人。
暑假又要到了,我听到的是很多小孩子上各种兴趣培训班,想想就很累。以前我们条件不行,暑假两个月就是在家里避暑,吃饭睡觉看电视,非常自由开心。以后我想我也不会给我们小孩去报各种培训班,除非他很喜欢。
见识读书笔记篇四
《见识》是根据吴军博士在“得到”app专栏的订阅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将之重新补充、调整后的作品。吴军博士是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在本书中,吴先生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领航者的经验,以极其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见识”是什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有一段名言:“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吴先生的观点与撒切尔夫人基本契合,他认为决定命运的除了性格,还包括我们的习惯、行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出问题的人,命运之神是永远不会眷顾的。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两个印象深刻。第一个例子是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一群人大早上在机动车道上“健步走”,被一辆机动车撞翻,造成一死两重伤。第二个例子是在美国,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中大奖的人在十年内都会把几千万美元到上亿美元的财产败光。吴晓波先生在《大败局》一书中总结的中国早期股市冒险家们也都是如此。上述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中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是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安全,而是想当然认为在马路上别人不敢撞他们,也肯定会提前注意到他们。如果大家看看周围,这种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人有的是,而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个混得像样的。第二个例子中的人们,认为好运气会一直眷顾他们,因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又缺乏合理规划,最终导致千金散去。
作者认为,决定人生命运的因素关键在思维方式。当我们能够认清这一点,就能够替代我们自身那种要么认怂、要么鲁莽地扇人巴掌的思维和行动,成功就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见识读书笔记篇五
幸福总是一瞬即逝,没有一种得到能让幸福长久停驻。所以幸福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002、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对自己的投资,让自己变有核心竞争力。但大部分人的一生,最长的时间是在婚姻中渡过的。所以找一个好的配偶是几乎比投资自己更重要的投资。
003、打破心中的那道围墙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增长见识的机会,只是我们内心拒绝改变。长见识就是要接受新的事物,只有打破陈规,我们才能接纳更多的东西,增长更多的见识。
004、别侥幸,别贪婪
巴菲特给了中国一位投资人三个建议,每一条都在劝诫我们做人不要侥幸,不要贪婪。所有做事情也是如此,少做事情,做好事情才是成功的关键。
005、做好最后的1%
销售成功的完整流程是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们做事也要有这样的原则,勇敢的开始只是起点,做好最后一步才算成功。
006、1万小时的误区
低层次的重复,失败就永远成不了成功之母。1万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效应,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要明确和程式化,不要只是在心里默默参悟。
007、对待金钱的态度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都存起来也是不行的。钱啊,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且,只有花出去了才是属于你的。
008、宁缺钱别却它
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和缺乏规矩,因为这会影响我们的气度和格局,而气度和格局则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
009、工作和职业
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事业才有成功,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就要在初期好好选择,不要只为了眼前的高收入去忽略未来的发展。
010、用好你的天赋
人有两个天赋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想要鹤立鸡群便要用好它们。所以人生不仅要做人,还要会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