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故事作文素材优秀2则
宋应星才大学博,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作品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宋应星的故事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
关于宋应星的故事作文素材【1】:
宋应星主张减免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呼吁罢除军界、政界中的贪官污吏,代之以廉洁奉公,一心为国的清官。使工农能获温饱,商人能有利可图,贫士有获得科举入仕的机会,各阶层的人都能各安其业。然后,全面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养兵练武,则国运也许会有救。书中有许多精辟思想:譬如认为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增加社会财富就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来提供丰富的劳动产品。宋应星的这种财富观为经济学原理做出了贡献。由于《野议》在一夜之间写成,所以在文字上略逊一筹。宋应星同时又整理发表了他的自选诗集《思怜诗》。《思怜诗》共52首,分成《思美诗》和《怜愚诗》两部分,宋应星取两卷的字“思”和“怜”命名为《思怜诗》。《思美诗》10首,都是七律,《怜愚诗》42首,都是七绝。
《思怜诗》主要反映了宋应星的人生观,用文学形式表达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看法。宋应星在诗中塑造了两大类典型人物,分别给以褒美和讥讽。他继承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诗论传统,主张写诗应当揭露时政弊端,反映社会现实,并且给人以启迪和教化。宋应星还著有《画音归正》《原耗》二书,可惜均已失传。《画音归正》是讨论音韵、乐理的作品,与《乐律》的内容相近。《原耗》万言,除与《野议》有类似内容外,还谈到桑麻、绵葛等“小”事。
公元1637年,宋应星发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天工开物》。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卷首写了一篇序,序中说: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购买奇书,奇器)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在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关于宋应星的故事作文素材【2】:
《典籍里的中国》播出,致敬“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宋应星两位科学家跨越时空的“握手”,也被刷上热搜。
节目中提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则拥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此语出自《天工开物》正文首卷《乃粒》,大意说,人类自身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为人能依靠五谷养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长,而需要靠人类去种植。
《典籍里的中国》将时光的指针回拨,在明朝万历年间,年轻的宋应星一头扎进稻田忙碌着,期待“五谷丰登,物阜民康”,他立志要写成《天工开物》,总结实用之学,使之流传后世。
在屡次科考不中的逆境里,宋应星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记载下来,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晚年,他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福泽百姓。
在《典籍里的中国》里,相隔300余年的袁隆平院士与宋应星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求真务实、造福人民。
故事临近结尾,年逾古稀的宋应星看到了袁隆平研究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激动不已;而两位科学家跨越时空的握手,令观众潸然泪下。
热爱科学的少年
节目播出后,许多人重新认识了宋应星这位科学家。他天性豁达,但人生特别跌宕起伏。
因为聪明,他很小就与哥哥在家塾中就读,后来拜在一位举人门下做学生,颇得老师及长辈的喜爱。年纪稍大一些,顺利考入县学,熟读经史典籍,尤其推崇张载的“关学”。
从阅读内容来看,宋应星真正做到了“杂学旁收”,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甚至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科学类的书籍也很感兴趣。
虽然很喜欢安静地读书,但他在生活中基本能做到诗与远方兼顾,喜欢音乐、写文章,空闲之余会与好友出游,饱览风景名胜,一边赋诗留念,一边纵论天下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宋应星的少年时代,那大概是“顺风顺水”。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跟随兄长,来到省城南昌参加当年的乡试。
这次考试,有考生一万多。他的考试成绩也不错:全省第三名。其兄名列第六。
但这之后,他参加了6次科考,均以失败而告终。大概是心太累了,宋应星不再惦记着参加科举考试,选择成为彼时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
一部充满科学精神的典籍
算起来,宋应星这次的任教时间不过短短三四年,但却是他重要的人生阶段,他的很多重要作品都发表于此期间。
闲暇之余,他决定写本书,捡起当年的梦想。
宋应星整理昔日科考路上的见闻,又查阅本县所有的文献记载,还去外地考察各行业的技术。除了整理收集资料以外,他还画出了很多设备的操作图。
花了数年时间,这部书才完成,取名《天工开物》。该书最终在宋应星好友涂绍煃的支持下,得以出版。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兵器、火药、纺织、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宋应星对上述技术经验进行梳理和概括,令它们成系统、有条理,更易于流传。
比如,书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亦有“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
难能可贵的是,他坚决驳斥鬼怪迷信之说,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科学方法。对未经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也不会随便下断言,十分严谨客观。
这种对待学术的严格态度,一直持续到《天工开物》正式刊行。据说,初稿中,原本有“观象”和“乐律”二卷,但他后来认为这两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它是一部充满科学精神的典籍”,对这个评价,《天工开物》当之无愧。
科学精神,传承不息
《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还有一句很有力量的话——“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经历科考落榜的失意,宋应星没有消沉,他在数次赶考奔波的所见所闻中,认识到工农业生产的巨大价值,于是他选择回归自然,走出了一条与当时的读书人不同追求的路。
从这个角度说,正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所言:“每一次都落第而返,但对宋应星而言又是满载而归”。
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节目中的一个细节:在袁隆平院士的稻田里看到心心念念的“乃粒”,宋应星既惊讶又欣慰,连呼了不起:“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我无憾了!”。
“天工,人其代之”,三百多年后的我们,仍然在读《天工开物》,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创新基因依然传承不息。
【宋应星的故事作文素材优秀2则】相关推荐文章:
关于中秋节的名人故事素材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素材
笔尖流出故事作文素材 关于笔尖流出故事的优秀作文
诚信身边的故事 关于诚信身边的故事作文素材(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