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1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一
基层;企业管理;问题;原因;路径选择
一株好的植物要想长得枝繁叶茂,除了阳光、土壤、雨露外还需要精心的打理才能达到;那么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除了产品、战略、人才、技术及外部环境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一个企业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
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计划经济根植于自然经济,向来远离真正的竞争,也就不存在竞争性质的管理。只要超额完成任务便是先进单位。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管理,最差的能力是创新,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亏损。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滑坡只是表面现象,而导致经营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不善于管理,造成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过高,最终丢失了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市场的企业,即没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员工看不到市场前景,丧失信心,企业丧失了凝聚力,效益必然滑坡。体制、机制问题也都属于管理问题,并非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市场经济十分成熟的美国,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倒闭,这也都并非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唯有科学的管理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光靠人才和经验式的管理已经不可能解决我们企业前进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还有很多重生产轻管理现象。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重机关轻基层,头重脚轻;管理层级不科学,责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老一套,前紧后松;管理思维片面,重生产轻意识形态。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唯我独尊,官老爷习气十足,喜欢弄面子活,干出彩的事,对企业的发展和基层群众呼声不闻不问。对反映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是事多或刺头,听不进直言,俯不下身子。
(2)专权思想作怪。一些单位的“一把手”为了怕别人抢风头,事事自己说了算。工作只要不经过自己的就不支持,甚至否定。比如抓劳动纪律,对职工进行处罚,不是自己主张抓的就不加处罚。弄得职工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留下了制度之下不平等、单位领导有矛盾的印象,造成了除了一把手其他人的管理都不好使的潜规则。表面上像是自己有威严,其实把一个健康的团队带上了小集团的邪路。弄得自己事必躬亲,其他管理人员怕惹领导不高兴,管理上畏手畏脚,结果单位生产效率低下,工作一潭死水。
(3)懒惰思想作怪。一些高层管理者工作不爱下基层。即使下基层也是到基层的管理层口头了解情况,不能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问题。而一些基层的管理者则迎合这种管理方式,总是停留在做作汇报,写写材料,不对自身工作进行剖析自问,深入研究。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工作。弄得很多问题耗费巨额成本才能解决,最终是职工群众不满意,丧失责任感。由大家干变成了大家造,基层一盘散沙。
(4)实用主义思想作怪。一些管理者以实用为主,以短期收益为第一目的。对于那些利于长远打基础的问题则怕影响正常工作,不闻不问甚至是进行阻挠、泼冷水。比如企业文化建设,乃至党群工作。很多单位不支持,或者冷漠对待,认为没有用,其实是错误的。职工休息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环境好了,心情顺了,才能对生产工作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选人、用人、提升管理
要切实强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选派那些能力强、懂管理、重实际的人才到基层工作,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同时不但要选拔人才,还要善于培养人才。制定有效管用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要让他们不但懂业务还要会管理。广泛涉猎与管理相关的各种知识,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让人才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要用活的机制激活管理
高层管理要将科学有效的方法、机制,下移到基层管理中。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管理人员,都该管什么,都该管到什么程度,管理人员之间如何的沟通配合,都要明确。并把管理层的民主评议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管理业绩的一个方面,不但要放权给基层的一把手,还要建立有效制衡机制,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的为企业服务,为职工群众谋利。
量化细化目标推行管理
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让目标管理和岗位评价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还要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适时的进行调整。把符合实际发展,符合管理需要,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运用到管理当中。用真正的制度和方法去管理。变人治为法制、机制,避免“能人效应”,人走工作乱的情况。
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人才晋升奖励机制。让人才流动起来。让干事、务实的人才得到任用提拔,引导管理风气的转变。让每个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晋升的希望,都有晋升的机会。形成干事、创业、务实、清廉的良好管理氛围。
用企业文化促进管理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让一切管理内容体现文化内涵。了解职工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引导职工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并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和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活动。政工及群团组织在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厂党委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职工素质文化的提升,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用文化的力量管理职工。每年定期举办由工会牵头的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并采取现场全纪实、专家点评、专业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极大的激发职工学技术、爱岗位、做奉献的热情,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还在班组开设图书角;为山上野外作业的职工制作流动休息室、开展厂长联络员座谈会、举办阳光关爱捐赠晚会等民心工程。多年来各级组织通过爱心文化、家园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节约文化等管理理念使职工奉献企业的意识明显增强。
用典型经验推广管理
做好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让科学管理成为可学、可用的实际方法,形成科学管理的传导效应。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书报上的理论文章。
总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论多么科技的现代手段,如果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实践于基层,那么都会停留于表面,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会对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基层,了解基层,抓好基层,才能让企业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二
本人是工作了三年后又重新回到校园攻读博士,师生角*变换,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感慨万千。经历三年的社会实践,自己有了新的感悟。一方面,在三年的工作时间里更加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薄弱点在哪里,哪些方面是急需加强的;另一方面,年纪逐渐变大,孔子说三十而立,本人已然三十了,却立不起来,以前同学大多成家了或者准备成家,而自己还在求学路上。虽说每个人走的路不一样,可是,也不能脱离大多数人发展轨迹太远了。在硕士和工作期间,由于不够努力以及容易感情用事,过去五年没有努力,也没有做出什么成果。
当攻读博士的第一天起,本人就告诉自己不可以像过去那样,不努力,不上进,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最终一事无成。开学典礼上李书记和几位院长殷殷教导,都要求务必确立目标,不可以虚度这宝贵的几年时间,9月12日某老师也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因此,本人依据学校博士培养计划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拟定博士期间的学习计划。
一、整体目标
20xx年是本人人生的而立之年,也将开启本人人生的新篇章。在结合三年的工作经历和父母、老师、领导、同事的意见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本人确定了人生的最终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老师,并将为此奋斗终身。因此,本人选择攻读某教授的博士生,合理利用三年博士学习时间,抓住学习机会,巧用学校有利资源,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深入学习管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和听写能力,不断增强人文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在发展管理学某一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发表五至六篇高档次论文保*能够顺利毕业。
二、实施策略
为了顺利实施计划,特拟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
(一)坚持做人为本,尊师重道,治学为先;
(二)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努力上进;
(三)虚怀若谷,勇于学习、善于学习,多向老师、同门等等请教;
(四)坚持锻炼身体,健强体魄,以完成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认真听课,提高*水平
在考博复习期间虽然阅读了几本书,但是还是远远不够,在即将开始的博士生活中,本人打算仔细研读、、、、等等书籍,还打算选修课程,为求奠定扎实的管理学基础,提高研究水平和技能,为下一步开展研究做好充实的准备。
除了研修课程外,参与学术活动也是直接接受知识和领悟专家思想的有效途径。三年里本人计划参与学术活动30次。
(二)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
首先,按照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阅读书目。了解发展行政管理学发展历程的概括和前沿研究热点问题。
其次,系统阅读导师的专著,梳理相关论文,列出相关书籍作为本人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献,加强理论修养,寻求研究的突破点。
最后,基于本人对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的欠缺,计划从哲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法学、管理学等各领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因此,在经过认真分析和考虑之后,本人计划将选择*地补充阅读以下几方面的书:
(1)哲学方面。管理学源于哲学,本人将阅读中西方哲学史(至少精选中西方各2本以上阅读)。
(2)制度经济学方面。认真研读t凡勃伦、jr康芒斯、wc米切尔等人的著作。
(3)社会学方面。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会学原理、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及社会学与管理学的结合点。
(4)生态学方面。认真研读李百炼教授、李文华教授等的著作。
(5)法学方面。法学与管理学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研读法学对于管理学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6)管理学方面。主要学习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念,特别是治理理论方面。
(三)积极参与研究,增强研究能力
修课程、读书还只是吸收理论的过程,而搞课题研究是实践理论的过程。导师的课题很多,可以时刻参与到科研中去,多向导师学习,努力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四)争取多发文章,完成毕业论文
力争三年内能至少发表6篇文章。计划每年发两篇,三年毕业时手中有6篇c刊论文,不仅仅出于毕业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找工作更有竞争力。
此外,尽早形成博士论文观点,理清博士论文思路,积累相关材料与研究方法,以便完成一篇能够经得起推敲的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初步计划在第一个学期末大致确立论文方向;第三个学期开学初就能拿出开题基本思路,第三个学期中能基本拿出开题初稿;第四个学期和第五个学期撰写论文初稿,第五个学期末完成论文初稿;第六个学期准备论文答辩。
罗蒙诺索夫说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部尔卫也强调说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本人将洗心革面,惕励自省,以过去的三四年虚度年华为耻,努力上进。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本人将不自暴自弃,而是保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在博士三年期间有所成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碌碌无为。
在博士学习期间,本人将与导师保持紧密联系,主动与导师交流学习心得和研究体会,以使自己在其中找出不足并加以提高。总之,本人将努力让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过得充实,富有意义。
非常感谢某教授不嫌弃本人资质愚钝而收入门下,本人必将刻苦努力,不辜负自己、家人及导师的期望!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十二五”、“十八大”提出的艰巨任务,而转型升级困难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难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当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并对于造成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转型升级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同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困局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升级.
自2011年以来,由于无法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温州发生了一系列企业家逃跑的事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一时间,关于金融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热点。
中小企业作为吸收就业、带动经济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发生的经营困难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绝不仅是一场给当地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的借贷风波。
事实上,困扰中小企业的绝不仅仅是流动性困难,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种困局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它反映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既有其经营模式弊端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利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低附加值、资源依赖型企业或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型小企业。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受冲击不大,而制造类企业受影响大,主要原因是技术层次低,设备落后,规模经济不明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低成本劳动力。
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是中小企业转型的直接原因,也使其转型日益紧迫。
当前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来自如下五个方面的压力。
(一)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影响,外部需求严重萎缩.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消费能力大幅下降,虽然各国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施救政策,但迄今为止收效不大,失业率仍然高企,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的前景并不明朗,“二次探底”的可能仍然很高。
而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依靠加工贸易出口生存,对国外需求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国外市场的需求萎缩直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高就业率,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制造业的主张,不少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解决就业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再次开始盛行。
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被认为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典型,本就十分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对象,再加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中的博弈缺乏经验,往往在贸易谈判中吃亏,因此大量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摩擦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三)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虽然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但作为正处于高速成长状态的新兴经济体,长期的经济增长终究会使得这个优势无法继续保持,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终会改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经济增长至某一阶段开始上升是必然的。
近些年来国内的“用工荒”由季节性变为长期性、普遍性说明,剩余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发生了逆转,这些事实实际上暗示刘易斯拐点很可能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公平意识也在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约束在不断强化,这也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四)美元通胀,人民币升值.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美联储在2008年11月、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先后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事后的效果来看,量化宽松没有给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多少正面的效果,但却导致了流动性泛滥,再加上中国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不论从哪方面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内适度升值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汇率的变化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此外,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机炒作还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同样增加了中小企业的困难。
(五)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直接对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造成影响的还有国内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了消除始自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带来的通胀压力,央行在2010~2011年间不断采取措施收回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频频上调,同时对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也作出了严格限制。
紧缩措施对本就十分依赖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困扰,这间接导致了后来的企业家无法偿还民间借贷而“跑路”。
客观来说,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与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但不论是成本上升、外部需求锐减,还是流动性问题,种种外部环境的变动暴露的实际上是中小企业现行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简单的加工贸易与低端价值链环节为主的发展模式。
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发展模式相当落后,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专业化程度、技能水平低,员工流动性高,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其次,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低价格优势,对品牌、技术重视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的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而利润微薄;最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规模小,既无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与精力解决管理、技术上的难题,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较低层次。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于落后的传统商业模式,使得它们抗风险能力弱、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于敏感,以至于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几乎没有适应能力。
而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困境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着,由于缺乏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十分缓慢。
温州金融风波实际上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在历经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之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核心竞争力由低价格走向高技术的过程。
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创新的过程既需要充足、稳定的资金,也需要健全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环境充当创新的利润保证。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和行政体系对市场竞争空间的破坏。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不足.
1.正常融资渠道难以获得资金内部融资较之外部融资,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效应和节约交易费用,但内部融资一般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所采用,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所限,一般难以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的是外部渠道。
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本应催生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资本市场,但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为国有部门所垄断,没有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无法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种资金需求的。
对国有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资信状况较差、缺乏足额的财物抵押,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往往较大,因此国有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相反地,如与银行体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则可以较为容易地以正常的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
金融体系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中小企业的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资金。
2.成本高的民间融资难以支持转型升级.
在内部融资能力弱、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这一渠道来筹集资金。
民间借贷非正规融资方式虽然简便迅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民间金融组织没有合法身份,因而一来其高昂的运作成本基本上都被转嫁给融资企业,二来民间借贷只能局限于短期市场,故中小企业至多能够依靠民间融资满足一时的流动性紧缺,要指望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做出长期、大量资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是不可能的。
(二)缺乏创新支持的环境.
众所周知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外部性,市场参与者有“搭便车”的可能,这对于技术创新是致命的,因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风险都相当大,如果创新的利润没有有效的制度保证,巨大的成本无法收回,企业不会坚持自主创新;所有的企业宁愿选择通过盗版的方式便捷省钱地获得新技术,而不会选择自己投入大量成本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此一来任何企业都不会有技术创新的尝试了,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保护创新的成果,保障公平的竞争规则,进而让创新的好处惠及全社会。
然而在我国,知识产权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大批企业几乎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盗版仿冒现象层出不穷。
这种状况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它们也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它们在现行的制度背景下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搭便车”。
这种“囚徒困境”的解决需要第三方即政府部门加强对创新环境的管理。
(三)行政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限制.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行^v^力侵犯市场规则的状况并不少见,而中小企业力量薄弱,更容易受到行^v^力的伤害。
首先,中小企业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公平待遇。
我国的官僚体系对于经济绩效的考察目前主要以gdp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内容,地方政府往往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这种唯gdp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过分专注于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却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利益。
为了大企业落户,各级地方政府时常会出台措施争相放宽门槛,如提供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等各类公用设施、各项行政审批、贷款审核等方面大开绿灯等,殊不知这些举措早已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行政垄断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虽然制定并出台了《反垄断法》,但是在我国行政垄断大量存在,仍然有相当多的领域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并不对非国有部门开放,例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是主要由银行业的垄断所导致的。
行政垄断是政府庇护和认可的垄断,《反垄断法》对其并不具备效力。
一般而言,上游企业的垄断定价会抬高下游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
更为棘手的是,地方政府不仅充当国有行政垄断的保护者,一些行政行为还直接造成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如给予国有企业以各种优惠待遇、政策上优先照顾国有部门等。
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的体制格局之下实际上是较为弱势的群体,经常遭遇不公平对待,其困难也难以得到重视。
区别对待之下,中小企业利润被侵蚀,发展空间被挤压,其发展潜力大打折扣,中小企业在这样苛刻的环境里进行创新困难重重。
(一)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严格遵循法律,给予各类企业公平的市场地位,才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为此有必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制约政府的行^v^力对市场规则的侵犯。
首先对于政绩考核体系,需加以整改,不应一味强调经济增长率,而要让政府部门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动机上减少行政干预的可能。
其次,应当加快破除行政垄断的进程,对于非国有经济部门不应过多设限,给予中小企业及其他民营、私营企业充足的发展空间;而国有企业也应当真正自负盈亏,不应当再依靠不公平竞争和行政垄断谋利。
最后,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应得到贯彻,只有当创新环境得到优化,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得到强有力的创新支持体系的激励时,中小企业才会有动力去自主创新。
总的来说,只有在公平的竞争机制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才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优秀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在充足的发展空间下脱颖而出。
(二)试行金融改革和创新,改善投资环境.
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健全金融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只有支持金融及相关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大胆进行金融改革,努力建立多层次、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对于民间借贷,应看到其有利于经济的一面,改变对其一味“堵”、“禁”的解决方式,应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并设法引导其走向规范化,支持民间金融合法有序发展,让民营资本为国民经济服务。
针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同时要鼓励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社会服务协作体系,如资产及技术评估、担保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产权交易等,以实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与中小企业的需求的有效对接。
除非建立起健全的金融与社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的融资与转型升级问题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改变企业发展战略和模式.
中小企业当前遭遇的经营困难表明,依靠廉价劳动力、简单的加工贸易的商业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过分依附于国外需求的经营模式需要重新定位。
在这一系列困难面前,中小企业应当化被动调整为主动适应,主动思变求变,在“十二五”号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力求从组织管理、业务经营上实现战略突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的价值提升。
另外,中小企业不可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壮大,因此在合作模式上,中小企业如果能加强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建立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合作伙伴的产业集群模式,实现不同组织经营模式的优势互补,中小企业必然可以借此走向深度的专业化和合作化。
再如,我国的gdp于2010年超过日本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目前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仍然不够高,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此番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不仅成了一次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在同时提醒广大中小企业是时候将战略眼光放在国内消费需求这一广阔的市场上了。
尽管当前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是由社会服务环境的缺失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失误导致的,但此种状况的改变并不是无从下手的。
通过改革和完善金融与社会服务体系、创新支持体系,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中小企业的优势就会有发挥的空间;当然这也需要广大中小企业自身不断调整战略、追求卓越。
总之,转型升级的问题是制度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战略的问题,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转型升级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田家林,徐立岗,方海燕.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
[2]彭长青,魏大鹏.可视化管理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8).
[3]李堂军,张晓蕾.中小企业实施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与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邵志燕.从金融结构缺陷视角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业时代,2012(28).
[5]董裕平.金融结构缺陷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武汉金融,2009(04).
[6]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j].发展研究,2012(01).
[7]唐吉荣.从温州民间融资发展看我国金融改革[j].发展研究,2012(01).
[8]王汉钰.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中[j].当代社科视野,2011(12).
[9]孟丽霞,何宏金.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1(36).
[10]^v^.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四
管理学作为一门管理类的基础课程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社会各界对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学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开放式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建构源自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单一式的管理教学模式,以达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卜几点:首先,开放式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转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次,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师生关系;最后,优化教育资源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开放性教育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向社会提供各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开放式教育理念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总体上应该能够适应甚至引领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与社会密切联系。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追求实用知识的影响下,学科设置逐渐向有利于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学校则降为一种职业培训场所,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此外,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其教育目的除了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内在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因此,精神层面以及内在理想上的开放将会有利于进一步开放教育功能,体现开放式的教育理念。
不管是何种教育机构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职业技巧。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在精神层面和内在理想方面实现了开放,就必然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为此,高校从学科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具体时问等多方面都应该实现开放性,与社会相连接,并依照每个学校的不同特色,开展特色教育,实现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比如,学校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不断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体验生活,自主创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让学生不仅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有所受益,而且在学校提供的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管理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抽象性特点,管理知识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以不断加强受教育者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中,开放式教育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开放的管理学教育氛围。开放式教育模式开展的前提是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育。现阶段依然有很多教师在进行管理学基础课教学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学生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为此,在开放式教育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授课者,而且是学生的朋友、倾听者、学习者,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由此激发。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传统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学生大都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而管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加之现阶段社会各界对管理人才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在开展管理学基础学科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习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育模式正是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此,在开放式管理学基础学科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现阶段,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得到优化完善。在管理学教育内容的设计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岗位能力和综合管理技能为指引,综合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性,依照不同学生的专业特性,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应该强调其对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对于物流专业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尤其加强对物流、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教学。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五
:《管理学基础》是面向在校的海军飞行学员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员计划、组织、协调、领导等综合管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员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三个班次20xx级大三飞行学员的《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为目标,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改革措施及方法。通过对课程及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授课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学员的认可。
:管理学;课程改革;同伴教学
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第二课堂、微课、慕课等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引入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模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的痼疾。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为难点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探析。
《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我校针对海军飞行学员任职培养的需求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灵魂,培养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根本,旨在提高飞行学员的计划、组织、领导及创新等综合管理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第一任职岗位及后续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及五大职能模块,有助于学员养成独立的现代管理理念,提高相应的管理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管理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遵循课程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在实际运用时所需要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
通过前期对相关两个课程的跟课以及自己对三个教学班次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结合课上学员的反应及学员课下的反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包括授课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三个主要方面。1.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距离新时期强军目标所要求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学员上课打瞌睡,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为表面现象,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员采取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员所需求与期望的不对路。2.对新问题的理解处于浅层次。学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理论知识存储依旧是停留在以前浅层次的自我见解和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将所学习到的理论进行链接与思考。3.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化。学员之前接触到的大多数为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满堂理论灌输及以教员为中心等课堂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是教员作为主导,教员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授课内容的深度,学员往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很难真正达到思维水平的提高。4.对于案例式的教学方式的认知程度较低,基础设施配置不满足案例教学实施条件。《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仅通过单纯的知识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管理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案例式教学是以一种案例情景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员以问题案例情景为基础,以提高学员自主参与度为导向,通过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角色扮演、研讨交流等手段,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学之有用、用之有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案例式教学只有科学地应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选择适合案例教学的章节内容进行应用,不适合一门课程通篇内容都用这一种方法来讲解。
1.学员学习乐趣和课上积极性明显增强。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员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同伴教学法使学员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桌、前后桌及舍友之间通过相互的监督和激励能极大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平时研讨中遇到不同的看法时,每位学员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就会主动去搜集信息,查找辅助资料,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言沟通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还加深了学员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学员也会向教员请教,教员与学员在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教学内容外延化。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教学将管理学课程拓展到第二课堂,领导能力素质拓展中心能够通过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计划、组织、领导、沟通及创新等综合管理能力,使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管理的无处不在,能够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今后胜任第一任职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6).
[2]韩寅奔,汪一舟,等.案例教学法在小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2):218-219.
[3]李静.提高高校市场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6):99-100.
[4]钟周,李森林等.北京高校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沿探索———基于20xx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继续教育,20xx,(10):06-09.
[5]田园,^v^山.军队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xx,(10):21-22.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六
1普遍性
管理工作涉及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对当前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对管理学方面的认知性不清楚或者是认知程度较为粗浅。对于当前教育体制来说,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正确地认知、学习及深刻的了解管理学的具体应用原理,这就必须要将管理学中存在的普遍性原理和学生现实中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对管理学的认知程度。
2高职院校中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
当前教育领域不断要求实施课程改革,这就说明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缺陷。高职院校需要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分析,使管理学内容真正被应用到实际。当前高职院校中的管理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尽管当前的高职学校中正在积极实施教学体制革新,但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型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性表现为教师单方面教授,学生被动接收,严重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缺乏深层次讨论,老师缺乏引导,学生不主动思考。尽管一部分的高职学校已经开始实施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但是也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工作,并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最终效果也不理想。
师生之间缺少积极互动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课程几乎重复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这对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管理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并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习难度较大。高职院校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高职院校中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管理的所出现问题,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性和高职学生目标的培养需求,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化教学法。结合实际教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为模拟型、仿真模拟型和全真模拟型三个阶段。模拟阶段:在课程过程中进行模拟,让学生去熟悉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工作思路及工作内容与方法,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仿真模拟阶段:在仿真模拟阶段,针对课上的模拟项目,学生可以进行仿真性练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仿真主题:作为班长应当怎样有效地管理班级。
全真模拟阶段:针对课上学习项目,在学生经过了仿真型训练,就可以进行全真型模拟训练。一方面运用学校有限资源,比如学生会的有效管理、社团的管理及班级的管理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对应的企业和单位合作,实现全模拟训练过程。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现代科学的“理念”比起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学对自然和文化的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历史学似乎比管理学更不科学、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石的管理学还缺乏上述条件等,具体请详见。
张建华先生的《也谈“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很多问题,鉴于各种原因,本人在这里只谈与“科学”和“管理”这两个语词有关的某些问题,即说明为什么管理学不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从“科学”这一语词较为通常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学自然是一门科学。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同时坚持如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成为一门通常意义上的科学。
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
由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的。同样,大量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本身也会因人的解释的不同而只是相对可靠的。但这并不要紧,这些东西发展或变化了,科学本身也会发展和变化。这也就不妨碍我们把坚持这两个原则“作”出的学问当作科学。
现在的管理学完全遵守了这两个原则,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自然是一门科学。
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个前提的。
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了“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艺术对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比科学要大得多。
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一点是毫不疑问的。这门科学不可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这一点,后面将予以说明。至于“管理”,无论是谁,只要他在从事“管理”或从事过“管理”,他都会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比“科学”更为重要。这里没有丝毫否定“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含义,这里只是说,仅仅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仅仅只用所谓的管理学的科学原理来教育学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管理人才。
本人可以在此作出预测,今后中国涌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不会是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尽管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的人在企业中可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管理“特权”,但“特权”本身既不会成为才能,更不会成为智慧。就象美国的法律人才根本不是通过教授“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生理解大量的“法律判例”培养出来的一样,管理人才也只有在大量的“个案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来。
只是,中国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作过个案研究呢?中国又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会作个案研究呢?管理是一门协调人的社会活动的艺术,就象律师是一种调节人与人的纠纷的艺术一样,艺术及个人的艺术才能只能在个人实践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和提高。普遍原理的教学当然不可缺少,但想仅仅只靠这种教学就能够培养出管理人才,无异于白日做梦。
象管理学这样的科学与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那些非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来把握世界。现在的问题的核心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人们把诸如“政府的行政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成员实施普遍强制使社会成员依‘原则’行事的‘行政管理’”、“企业领导人协调组织成员为‘目标’奋斗的‘企业管理’”、“社会保存和传播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与记录的‘文献记录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传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字和语音语词、图形图像的‘信息管理’”这四种“本质”上有着重大差别的“管理”当作一类“学科”,并以“管理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也正因为管理学不够资格,所谓的“管理学科”也就是一个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以此空中楼阁为条件拼凑起来的用于优化组织教学资源的“管理学院”本身就只会是一个“大杂烩”。
我们看英美国家是怎样定义“science”的:“”即“以那些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的知识和陈述了普遍的自然规律的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这里用“ofknowledge”修饰“study”,就是说,“science”的研究从属于后面“知识”,或者说,后面的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和陈述了普遍性的自然规律这两个方面知识控制了整个科学研究。
在英语中,“管理学”使用首字母大写的“management”即“management”来表示。按照上述标准,英美国家自然不会将“management”当作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很明显,管理学中的大量的知识或者不是通过测定获得的,或者不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或者二者都不是。
按照这个标准,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当然,除了专门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人们一般不会在如此严格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一语词。大体上,人们对这两个标准放宽了尺度,其大致范围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两个原则。
但是,如果一门科学要成为一个“科学群”的核心基础学科,则其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换句话说,这门科学必须是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学要成为“管理学科”中的核心基础科学,管理学就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整体的、不“损伤”这个整体的科学研究。这样,人们就只能采取“简化”的方式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这种简化世界的方法,就是机械论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个简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先确定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这个复杂系统。第二个步骤则是在确实这个角度之后,再将从这个角度“划分”出来的人类社会进行“机械化”。这样,就可能从某种角度、某种方式来把握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而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把握。
本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直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首先,经济学从“经济”即人类通过劳作与交换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经济系统,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一步。随后,在这种简化的基础上,在将人类社会的组成要素即个人“机械化”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这就完成了上述简化的第二步。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方法,逐步作出假设,获得观察数据(实际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记录),验证假设,一步一步地构造起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至于机械论科学为什么具有探索“机理”和鉴别事实的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解释。
张先生说有人否定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诺贝尔的遗愿只是希望奖励在“实验科学”中作出贡献的人(文学和人类和平是另外一回事)——诺贝尔奖最初只有物理、化学和医学三项科学奖,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和医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或许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违背”了诺贝尔的遗愿,但经济学总得多少有些“科学”资格才能成为诺贝尔奖之一。
一般来说,仅仅只是从微观经济学本身来说,它确实够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一,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连控制观测也不可能进行,而只能以人们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为研究起点,而人们对这些记录的保存、收集、使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第二,经济学研究的结果本身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本身又会使得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变形”。但这两点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产生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本身原问题。
因此,经济学,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科学界,包括不少极其苛刻使用“科学标准”的科学家的基本认同。
目前的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分支,很多经济学家正在试图用经济学“取代”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本人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历史、文化、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尽管机械论科学能够获得有关复杂系统的某些“机理”,但是,机械论科学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八
1《管理学》课程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先行条件
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运用的全程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掌握生涩的课程内容,拓展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熟悉课程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适当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本科生《管理学》教学课程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案例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充分熟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选择知识点相符、难度相当的案例。选择的案例既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进度相符,知识点的难度和接受程度又不宜过大,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更加的熟知并明确教学亮点和学生需知点,还需要教师细心的了解、搜集并挖掘学生的求知点,以便选择的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期求。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管理学》课程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优劣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将实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串入实际,实行全员参与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动式学习。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师生间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讨。学生由听众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主体,教师由权威讲解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同为主体,互动讨论。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成效,由于课程内容和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运用此法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优势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该方法的影响主要包括:(1)转变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改善了死板的教学环节,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以往的主动讲授和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自由、互动讨论,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亲近,更显尊重和信任。(2)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在无形中锻炼并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4)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无形的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互动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阅相关知识点,以便带着问题和兴趣参与案例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效的互动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整体上而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互动式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观到宏观,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有利于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2劣势分析
但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使该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该方法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其容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案例选择不合理。若是教师提前没有全面考虑到教学内容、进度、难度和要求,学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则可能会导致案例选择不合理。进而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构思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行成效。(2)堂前准备不充分。若是教师堂前没有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师堂前没有熟知案例,在出现探讨障碍时,可能不会较好的引导案例讨论,调节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若是学生堂前没有按照教师要求仔细阅读、思考案例,可能会导致课堂探讨环节不顺畅,浪费课程时间,发言较少。(3)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时间较短,若是教师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易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讨论效率低。若是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进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师讲解过少,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易疲惫懒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动,有时彼此推脱,较依赖教师最后的解答。(4)教师易于照本宣科,探讨引导不合理,现场氛围沉闷。若是讨论受阻后,教师主动分析案例,自行按课本知识点笼统讲解,而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分析问题所在,畅所欲言各自观点,积极发问各自疑惑,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力度,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其开发性思维,拓宽其思路,恰到好处的指引案例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元化的问答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较难把握。
3《管理学》课程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互动式案例教学,必须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结构性。互动式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相互探讨,关注实际问题,寻找相对较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因此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层次,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并超越自己,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从案例选择、堂前准备到案例探讨及后续引导等方面都需精心准备。学生应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坚持堂前预习、堂中学习和堂后复习,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经常思考,善于请教。
3.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基础,而在《管理学》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决定案例选择的关键因素,学生兴趣点是影响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讨的动力。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到课程知识点和案例的关联性,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有选择性的筛选案例,使其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相符,典型贴切,又要避免抽象、难理解的案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学生的求知兴趣点,既要知道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又要了解学生渴望了解学习的知识和期望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整理归纳教学知识点,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内容、进度、难度、关联性、接受度、学生求知心理和兴趣点,同时注重增加案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使所选案例既能包含学生需要学习和巩固的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心理。
3.2堂前准备
堂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讨顺畅的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堂前准备工作。在选择案例后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首先应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重点难点,为延伸的案例教学打好基础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内容,注意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案例讲解和讨论环节,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抛出相关问题,考虑到在哪个环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探讨障碍,在讨论受阻时如何恰当的引导,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让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学内容和案例讨论的时间间隔,不要使学生疲于堂前案例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堂前预习,带着问题和疑惑参与案例讨论。学生在堂前应按照教师要求认真预习案例,自觉学习,分析相关问题,争取在案例探讨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讨论时可以较好的陈述或提问。争取经过案例讨论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3案例探讨
案例探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专人负责式的分组讨论或个人负责式的全员讨论。在案例探讨开始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时间安排,如讲解时间、思考时间、探讨时间和总结时间。在案例探讨进行中,教师首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思考案例存在的问题,相互协作发现新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时热情高涨,而到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时行为散漫,应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适当的引导学生,调节课堂氛围。在学生遇到思考困难时,适当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证案例探讨不偏离主体的顺利进行。然后注意进行启发式探讨,适时的提出启发性的模糊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们从多种可能性出发做出多种备选方案,并分析评价各方案,做出合适的决策。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整体效果,力争全员参与,而非个别学生。学生在案例探讨时应发挥主动性,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优缺点,最后积极的向老师和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疑惑和大家共同讨论。
3.4题外引导
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尾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案例总结,并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反响。首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案例教学的收获和感受,以了解他们对案例知识和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全面总结、评价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过程,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修正并补充对讨论中的不足点,强化案例传达的知识和信息。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例中。实行课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与管理学知识相关的例子,提出合适的案例,用来课堂学习和讨论。同时将案例题型纳入到期末课程考核中,以加强学生对案例的重视,加深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九
我虽工作多年,但对管理学还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对管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非常感谢培训老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的无私精神。
通过这一个多月对《现代管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可以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的。而复杂人是指人们通常有多种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往往把满足需要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目标。人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是因时、因地、因各种主观条件变化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实验^v^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由此可看出管理学知识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
在学习了管理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综上所述,这是这一个半月我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十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兼有管理与应用双重性质,实践教学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贵州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与建议;创新
贵州大学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以来,不断的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目前,学校已建立了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这一阶段式循序渐进课程培养体系,为土地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课程体系设置较完善,但缺乏科学的安排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包含管理学原理、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法学、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制图等核心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我校还开设有土壤学、环境生态学、地图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专业外语、地质地貌、矿产资源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等选修课程。纵观全国众多高校,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例如,《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学》内容有重叠之处。其次,一些重点课程如土地政策分析与评价、国内外土地管理前沿、房地产相关课程并没有在我校课开设;不仅如此,一些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cad专业制图并没有在必须课的设置当中,加之专业选修空间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是在公共管理学院下开设。在公共管理学科背景下的“三无”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没有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没有建立实习基地”,仅以课堂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部环节[1]。由于教学设备缺乏及教学经费不足,以及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导致不得不重理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教学要求,除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了校内测量实习外,甚至没有开设有专业比较重要的实习,如土地调查、不动产估价等;一些专业重要软件如mapgis、mapinfor、arcgis也未能在相应学年向学生开设。
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建设滞后,校地合作甚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仅仅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发挥很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本科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甚至没有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很多实验课和课带实验课程都只是借助别的学院的实验室完成,严重发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2]。
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考核体系,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条件,因此,完全忽略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仅以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编制情况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体系。
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系中,虽然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且实验人员自身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实践教学水平滞后,造成教师不得不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缺乏实践教学创新精神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基本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未理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不完善更加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教师总体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欠缺,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加上由于长时间开展教学工作引起的由于教学倦怠等等这些主管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创新能力,这将会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理论性与实践并重、各学科交叉的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 革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在认真总结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调整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突出“技术+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测量、制图、规划、估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经营管理,能胜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学等工作人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积极开展了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构建了包括课内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包括一、二年级的课内实验和实践,三年级的软件应用实习,四年级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基于知识-能力-实践-创^v^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完善学科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3],针对不同学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课程,分阶段培养:在这个新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下,明确各阶段的学习方向及任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达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分析国际形势,与时俱进,有针对的培养国家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快速增长,加之我们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发展仍然以环境为代价,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资源问题已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因此,必须分析国际形势,有针对的培养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注重培养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模式并进共同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结合实际,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共创三赢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各高校应按照“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维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将各项实习与地方政府或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公司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实习中学生技能学以致用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其实习的动力,可以促成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团队
坚持“理论教学为基、实践教学为要、科研教学为辅”的教学原则,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专业实践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和实践教学团队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立一支结构优良、实践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管理长效机制
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各高校应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秉着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的原则,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全过程实践教学”为主,将整个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5]。
实践教学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6],我校应本着“基础+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专业技术型专业定位和社会急需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办学方向,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广泛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制定了最优的实践教学方案,遵循合理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将实践教学贯彻落实到本科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去。学校也将继续努力探索,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对土地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为社会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十一
1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实际情况与账面不符
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因为没能得到供货方的供货发票,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对原材料进行入账工作,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种情况,即原材料已经领用,但是并未在账面上做相关记录,导致账面记录与实际的库存数量之间严重不符。
报销凭证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进行费用报销时,以无付款单位发票进行入账,还有一些会议费用的报销单纯将发票作为凭证,并未提供相应的会议内容通知等,有时还会将专用的收款收据作为报销的凭证。
成本归集缺乏准确性
很多企业为了规避企业所得税,对广告费等费用进行抵扣限制,将广告费等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办公费”科目中。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本应该计入到原材料成本中的运输费计入到了期间费用中,企业存货成本发生了虚减。
合同管理缺乏科学性
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对于销售部门提供的合同并未进行详细的审核,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单纯以合同金额是否正确作为审核的基础,对合同的相关条款等内容审核得不够。与此同时,并未对合同进行备案,不能为日后出现的相关法律纠纷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这些行为都会使企业中的财务报表失真,为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挂账清理未及时进行
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并未对账款进行及时的清理,很多资金被占用,资金使用效率严重降低,为企业中销售人员私吞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实物领购手续不全
很多企业在购买办公耗材时,报销并未严格按照原始凭证进行,在领用和入库过程中也未进行认真的交接,更没有做出相应的交接记录,这就直接导致了实物资产与账面之间的严重不符,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私窃等行为。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财政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处罚力度,对违反《会计法》的相关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会计工作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领导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中的相关领导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重视企业会计部门中的相关工作,在物质、人才等方面为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要求相关企业或部门进行相应的配合,为会计部门工作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提出相应的意见,使财务工作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立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中相关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更加规范。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强对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最终使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帮助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了解国家新颁布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培训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思路理清,逐步改善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转变其工作观念,使会计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此外,还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培训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会计人员能够对财经法纪进行自觉的维护,对不正之风进行自觉的抵制,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优势,针对会计工作全过程继续查错防弊,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透明、更加准确。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的内容、目标等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就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将基于管理学的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特别是单位中的领导层,必须保证这项工作可以长久、扎实地坚持下去,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进力度,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制约机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管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最终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使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十二
: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更注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酒店管理高职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中毕业实习环节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占的比重最大。随着毕业生在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各高职院校探索合适的毕业实习方法,本文结合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郑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以探索合适的酒店管理高职生毕业实习方法。
:高职;毕业实习;方法;
实习时间安排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太相同,如有院校安排学生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还有院校安排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没有对错,但对实习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以郑信近两年实习情况为例进行分析,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实习方式顺利完成毕业实习;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大部分学生选择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顺利完成毕业实习。
实习方法选择
酒店管理高职生毕业实习方法比较多样,但大部分院校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实习和学校统一安排两种方法。两种毕业实习方法各有利弊,高职院校在选择合适的实习方法时,除了考虑实习时间这一重要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对实习的认知,以达到“学生快乐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合作共赢的目的。
学生自主实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毕业实习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性。酒店管理高职生按照学校的毕业实习要求,自主安排毕业实习,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学生可选择的范围较大。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如星级酒店、旅行社、会展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特长与爱好选择实习单位,如郑信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因喜欢跳舞选择在舞蹈培训学校完成毕业实习。学生通过自主实习可以自由选择实习单位,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毕业实习环节,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为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与建议
一方面,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实习单位数量众多,地域跨度较大,学生能够完成毕业实习不得而知,各院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尽管各院校在实习前强调实习要求,给学生分发《毕业实习手册》和《毕业实习日志》等实习材料,要求学生加盖实习单位公章,但这些制度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管理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能力不足或目标模糊,选择实习单位时比较茫然,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
针对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各院校可以成立“实习指导小组”,把参加自主实习的学生分配给实习指导教师,由实习老师联系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达到校企互联、共同管理的目的;针对不能找到合适单位的部分学生,各院校可以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协助学生选择校企合作的实习单位,顺利完成毕业实习。
统一实习是另一种常见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统一性。各院校通过联系多家星级酒店或旅游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有保障的毕业实习,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寻找毕业实习单位的麻烦,而且方便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各院校的管理模式不太相同,有些学校通过自主联系星级酒店或旅游企业进行长期校企合作,学校和酒店统一管理学生。如郑信已经和郑州、北京、杭州等地多家五星级酒店建立校企合作,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统一到这些星级酒店实习;也有部分学校通过中介公司联系酒店或企业进行合作,由学校、中介公司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
问题与建议
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毕业实习是各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必须完成的教学安排,占总学时的1/3左右,毕业实习的目的是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从事的酒店行业有很好的认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部分学生缺乏对毕业实习的正确认知,统一实习让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在实习中缺乏积极性,造成个别学生中途退出,从而让毕业实习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各院校需投入大量的师资对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期间尤其初期,学生会因不适应实习环境出现一些问题,学校需要派出指导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指导和管理,以维护毕业实习的正常进行。各院校的专业老师肩负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学校很难派出专门的指导教师。即使能派出一些专业老师前往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对学校来讲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应对。首先,各院校应在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讲解毕业实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开展实习动员大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其次,各院校应制定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防止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如郑信15级酒店管理毕业实习之前,管理系先后开展了两次实习动员大会,并且宣读了毕业实习规章制度。针对各院校需投入一部分师资管理学生问题,学校寻找校企合作单位时,应考虑与有责任心的酒店进行合作;此外,在每一个实习单位选出实习班长,让实习班长对学生进行管理,辅导员和实习班长随时联系,动态了解毕业实习情况。如郑信管理系并未专门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到酒店,通过建立实习微信群,由专业老师随时关注微信群聊,并设置实习班长等措施了解毕业实习情况,整体效果还不错。
酒店管理高职生毕业实习是各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各院校在选择毕业实习方法时应慎重对待,学生自主实习和学校统一实习各有利弊,各院校可以配合使用,以统一实习为主,自主实习为辅,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
[1]茅蓉.镇江高星级酒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7(3):98~104.
[2]何珊.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习管理机制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32~34.
[3]徐菊.酒店实习生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15(10):255~256.
[4]孟昱.高职类学生毕业实习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1(4):595.
管理学基础论文10000字篇十三: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在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缺陷,应通过加大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力度、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明确教师指导方法、建设校本实践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解决。
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训练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管理基础能力,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基层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特别是《管理学基础》坚持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对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形式,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校园体验;(6)管理游戏等。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三是深入企业的管理调研与岗位见习。实训目标是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管理技能为主线,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基层运营管理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一是通过验证性实训,以体验和验证管理理论、工具、方法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通过专题性实训,以培养学生某一专项管理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通过综合性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资格
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学基础》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熟悉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三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
第十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双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鉴定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职业培训师资格。[1]
2、《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职责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切实履行职责。一是严格执行培养方案与实践大纲,编制授课计划或方案,认真备课;二是组织和安排好学生,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和纪律及安全教育,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做好实践准备工作;四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
五是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学基础》规定考核项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报告或总结,公平、公正地评定成绩;六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系或学院请示、报告。
3、《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填写“实践教学申报表”。二是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撰写教学方案,主要项目应包括: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时间、地点等。三是认真组织,亲自参加,抓好重点,指导全面,保证每次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或布置学生做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等,并及时评阅,再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六是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叶、《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的缺陷
《管理学基础》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有些教师既没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的人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这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水平,具体到《管理学基础》的教师也应相当。说明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经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2]
《^v^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都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具体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更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组织地引进和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实践实习任务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大教师实践锻炼
1、增加实践经历。《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凡是没有工作工作经历的必须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锻炼,新分配的大学生也要安排社会实践。
2、规定实践时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事业单位锻炼一定的时间,一般累计不得少于30天。
3、编制实践计划。
4、撰写实践总结
5、进行成果汇报。《管理学基础》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师回校后要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实践成果汇报会,汇报自己在该阶段的学习收、心得体会。
(二)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1、掌握专业技能。在下达《管理学基础》教学任务前,由教务处安排,采用外聘专家辅导与送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拟定培训计划。选出优秀的《管理学基础》青年教师参加省、国家级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学习,并考取证书。
(三)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
1、引进人才。适当从企业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管理学基础》教师队伍。
2、聘任人才。适当从企业及社会中不定期聘任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管理学基础》实践、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明确教师指导方法
1、“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管理学基础》应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是学习活动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学习需求、计划学习活动和进度、获取学习资源、评估学习效果。
2、获取式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3、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