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母亲的恩情作文400字(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母亲的恩情篇一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辅资源:挂图;生字卡片;
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一、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3、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3、老师巡视指导。
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比赛读书
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些字?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描红
母亲的恩情篇二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作者 陆凤娟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有一首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二、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
1.出示古诗,学生自己读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3自然段。
三、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师:这个小故事里还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自己从课文中读懂诗句。你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读懂的,用横线把句子划下来。
3.学生再读1—3自然段,诗文对照着读。
四、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诗
1.出示前四行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交流:谁读懂了这四行,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
3.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请同学们在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生: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母亲辛苦一天肯定已经很累了,但是她不顾自己的劳累,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我体会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夜很深了,母亲本来应该休息了,但是她还在“忙着”缝补儿子的衣裳,由此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生:母亲是“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
师: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针脚细密,儿子就会早点回家,不然儿子就会迟迟不归。这一针针一线线缝入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盼啊!
生: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还在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心中牵挂着的是儿子,我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位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
生: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母亲的“恩情”。
生:学生再看录像,深入感受母亲的恩情。
(2).指导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意。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好“还在”、“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过渡:母亲的恩情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请你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
4.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自己体会。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亲亲自把孟郊送到村外。联系上一个自然段母亲深夜还没有休息,现在大清早又不顾劳累亲自送到村外,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这就是当时母子俩在村外依依惜别的情景。
生: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亲拉着儿子的衣服舍不得儿子离开,她叫儿子要早点儿回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师: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的这一句。
生:齐读句子。
6.指导朗读前四行诗句。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五、精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两行诗句。
1.出示多媒体画面(孟郊远行路上)
2.师生接读
3.后两行诗你理解了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自己读这段话思考,交流: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自己,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母亲的慈爱。
师:再读句子,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于是,孟郊又充满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两行诗。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行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 师:母亲的恩情如此深厚,让孟郊难以忘怀,一生都铭记在心,于是在5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我们来读好这首诗。
2.学生自己练读 指名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指名读 指名读 齐读
5. 背诵古诗
七、指导书写古诗中的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迟、寸”,指名读。
2、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3、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子,并自己尝试写一写。
xx年太仓市“走进新课程”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观摩课
xx年苏州市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
母亲的恩情篇三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
母亲的恩情篇四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母亲的恩情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
教学过程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 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教学过程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
母亲的恩情篇六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恩情》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是以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的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展现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表现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自然段,一到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本课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形象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处用图片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时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去体会诗人和母亲的心理活动。
本课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图片观察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观察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要求:
1.通过初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借助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欣赏。
2.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母爱,我们时刻都在感受母亲的关爱,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生说)。
3.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受到母亲的爱护,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古代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生字“恩”认读。
3.从课文题目可看出母亲对子女的情意。
4.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3.再读课文。
4.课件出示:
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
(1)指名试读生字卡。
说说生字在哪里要提醒大家的?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各小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恩、补、针、抚、摸。
2.指名读
3.分析字形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临写,师巡视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教学要求:
1.会背《游子吟》,体会母爱。
2.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会背《游子吟》,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
恩情、缝补、抚摸、报答、铭记、慈爱。
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心
小火车谁来开?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孟郊出远门)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一针针、一线线把衣服缝得很密。介绍:在过去,缝得密,预示着远行的亲人归来得早,可以看出,母亲希望儿子早点回来。所以,夜深了,母亲还在……。指名读,齐读。
3.母亲边缝衣服边会想什么呢?(生谈)
4.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为什么?(母亲担心)
5.看了图,我们更能了解孟郊要出远门,孟母通宵帮他补依,这段内容不就照应了古诗《游子吟》中的哪句诗?讨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谁愿意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之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有几句话?读了一、二句,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盼儿早点回来)
2.母亲送儿子,都说了些什么?
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女同学来读。
儿子要远行了,母亲牵挂儿子,想让他早点回家……可见母爱就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上,它是这样的'平凡而伟大。
讨论:孟母和孟郊分别时候会说什么?
4.看图2,说说自己的体会。
5.这段正好就是《游子吟》中哪句诗的意思啊?(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有感情朗读
(2)说说“意恐”什么意思
6.这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结合动作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带着母亲的牵挂,孟郊上路了,(出示挂图)看图上的孟郊,只见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划出孟郊想的。(指名读)
孟郊看到了什么?出示: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2.生机勃勃指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1)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是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2)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是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的啊!
是的啊!小草都不能忘记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样忘记父母的恩情呢?
6.这第三自然段正好就是《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名读。
7.如果你这个时候想到自己的母亲的时候,请你一起来读下。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是啊!母亲的恩情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永远都铭记在心,孟郊在他五十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游子吟》。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自由读读,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这样深厚的爱要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游子吟》深深地记在心里吧!
3、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位猎人进山打猎,见有一只黑熊坐在巨石下,便开枪将其击毙。但这只熊仍然端坐在那里。猎人恐其有诈,不敢冒然进前,又向熊体射击两枪。猎人走到黑熊跟前,发现这是一头母熊,它仍在用身体挡着欲倒的巨石,因为山下有3只幼熊正在玩水。猎人明白了,原来母熊是怕巨石滚到山下,砸伤子女们!
板书设计: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教学要求:
1.背诵《游子吟》,体会母爱,不忘母亲恩情。
2.学习剩余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背诵《游子吟》,并能表述意思。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
2.分组互背
3.同桌互背,互评
4.指名背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三、读句,写话
1.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用在居中的什么位置。
2.造句:忙着—()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根、报、迟、寸、永
2.指导读
3.分析字形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临写,师巡视。
五、写话
1.学生写话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
4.请小组中写得最好的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母亲的恩情篇七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背诵《游子吟》。了解《游子吟》的意思。
2、通过朗读抓重点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关爱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通过反复吟诵,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恩,懂得从小要尊敬、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读文、读诗,背诵古诗《游子吟》。
难点:在关键词、句处反复诵读,体会、想象,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出示)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在这首诗里,孟郊称自己的母亲为——(板书:慈母)
二、潜心读“事”,会心谈“话”感受母亲的恩情(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慈母呢?让我们来看看孟郊要出远门时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交流: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呀?
相机板书:缝衣
送儿
3、体会“一针针一线线”
描写母亲缝补衣裳时课文中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请你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这个句子。
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你为什么觉得感动?
读读词语“一针针一线线”
4、体会母亲缝衣时的心情
孟郊的家乡有一种习俗,家里有人要出远门时,母亲或妻子就要为出门人做衣服。如果针脚越细密,出门人就会越早回来。
体会“忙着”。
这一段中还有什么地方令你感动?(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难怪孟郊要这样写:(指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体会母亲说的话。
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孟郊的一颗什么心?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
母亲的话,孟郊听懂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小结:是啊,为儿缝衣,为儿送别,母亲为孟郊辛苦操劳,又增添了白发,让我们齐读一、二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母亲的恩情。
发自内心地读一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他发自肺腑地想:(出示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你能把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意思不能变。
有了太阳的光辉,小草可以————————
有了母亲的慈爱,孩子可以————————
是啊,当你饿了时,妈妈————————
当你渴了时,妈妈—————————
当你生病时,妈妈————————
母亲的慈爱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温暖。想起了母爱,我们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暖流,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就是古诗中所说的:(指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我们可以怎么做?
(预设:妈妈渴了时,我可以为妈妈——————
妈妈累了时,我可以为妈妈——————
…………)
母亲的恩情我们可以报答,可是我们为母亲所做的,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母亲的恩情(板书)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四、情感迁移,诵读古诗(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游子吟》,读。
2、情感迁移。
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孟郊母亲对他的爱,就体现在缝补衣裳这样的小事中,就藏在临别时那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中。这样的事,这样的话,孟郊的母亲会做,会说,我们每个人的母亲也都会做,会说。看来,诗中的“慈母”不仅写的是孟郊的母亲,他写的还是我们每人人的母亲。想像你母亲带着微笑的慈祥的脸,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
感情朗读这首诗,送给自己的母亲。
默默记,指名背,把这首诗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3、拓展:在你的成长中,你还得到哪些人的恩情?用上“忙着”来说一说。
(预设:在我生病时,——忙着————
下雨天,——-忙着————
每天早晨,——忙着————)
五、作业
1、背诵《游子吟》。
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名言、短文,和妈妈一起读一读,唱一唱。
板书:恩重如山
情深似海
缝衣
慈母
送儿
母亲的恩情篇八
共几课时
3
课型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教学重点
难 点
认识5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ppt、孟郊的资料
预习设计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部首查字法给“补、针、根、抚、摸”扩词,并描红。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正与反思
一、古诗导入
(预设5分钟)
二、揭示课题,解题。
(预设3分钟)
1.读生字“恩”,并扩词。
2.读课题,解题。
三、初读课文(预设20分钟)
学习单: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3.朗读词语。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观察生字,书写生字(预设12分钟)
学习单:
1.认读生字,说说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2.怎么把它们记住。
3.描红。
一、古诗导入
1.出示《游子吟》。小朋友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2.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齐读。
简介孟郊。
二、揭示课题,解题
1.孟郊为什么写这首诗呢?
2.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教学生字“恩”
恩情:深厚的情意。
三、初读课文
导学
1.出示词语:
(1)指名试读
(2)开火车读、 齐读
2.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相机评价。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补、针、根、抚、摸。”
2.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老师巡视指导。
作
业
设
计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相关生字
3.《一课一练》诗歌《妈妈的爱》
教学反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共几课时
3
课型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文结合,明白古诗意思,背诵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点
难 点
1.学会本课另外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资源
ppt;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关母爱的诗歌,如《妈妈的爱》
预习设计
1.背诵《游子吟》,并说说诗意。
2.想一想: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哪里?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正与反思
一、古诗导入,初步感知(预设2分钟)
朗读古诗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预设25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单:
1.轻声读,重点读好有关句子。
2.投入地读这句话,体会到母亲的不辞劳苦和对儿子无私的爱。
3. 了解当时民间风俗。
4.反复朗读体会母亲的爱。
5.看着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母亲想到的说出来。
6.引读诗句,理解诗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单:
1. 读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反复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爱。
2.想象说话,体会
孟郊的心情。
3. 教师引读一二段。读出母子情深。
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单:
1.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
2.理解“生机勃勃”。
3.读句子。
理解“抚摸”
4.朗读理解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慈爱,懂得感恩。
5.画出诗句意思。
6.诵读《游子吟》。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预设5分钟)
1.齐唱歌曲
2. 说说打算用怎样的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呢?
四、书写生字(预设8分钟)
1.认读生字。
2.观察字形。
3.描红临写
一、古诗导入,初步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齐读课题)。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课文中去细细地品位,去感悟母亲的恩情。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母亲的恩情呢?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
(2)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4)介绍民间风俗
引读: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齐读)母亲缝呀缝,眼睛酸了,就停下来揉一揉;腰疼了,就用手捶一捶。就这样不停地缝呀缝呀。
3.母亲边缝着衣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2)谁能体会此刻孟郊母亲的心,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2)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依依不舍和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一生读)师:这就是母亲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母亲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3.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母子俩彼此挂念,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呀!这里,哪句话也特别能体现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学习第三自然段
2.“生机勃勃”指什么?(小草长得茂密绿绿的)
3.孟郊看到小草,抚摸着母亲做的衣服,心里想:―――引读
4.出示句子:“孟郊……恩情啊!”
(1) 什么是抚摸?(轻轻地摸)
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也常抚摸你们的头(师动作),那是老师喜欢你们。
孟郊又为什么抚摸着身上的衣服?
(4) 小草的要长得好,离不开太阳的照耀。所以――“沐浴着……:诗人由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也想到了自己。出示: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5.你觉得哪句话可以用来解释诗句(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呢?请你把它划出来。
6.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
(指名诵读古诗、齐读古诗)
7.这是孟郊感受母爱,感念母恩,献给母亲的诗,也是献给天下所有母亲的诗。谁愿意把这首诗献给自己的妈妈?指名多人读背。让我们再以无比感激之情来朗诵这首母爱之诗吧!(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2.观察字形。3.描红临写
作
业
设
计
读故事《孝敬父母的小乌鸦》。
教学反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会用“忙着”造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3、阅读《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积累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教学
重难
点
1、会用“忙着”造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2、阅读《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
资源
《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妈妈的爱》
预习
设计
背诵《游子吟》,会用“忙着”造句。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5分钟)
读课文
读诗
二、指导背诵(5分钟)
三、读《新语文新习作》上的
母亲的恩情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3、简介作者。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圈生字,读准音,标出小节数。
2、小组讨论记忆生字的办法。
3、指名读字卡,齐读。
4、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
5、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齐读。
6、齐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书空笔顺。
2、观察生字的字形和在格中的位置。
3、指导描红。
4、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
1、认读字卡。
2、读词卡。
过渡:母亲的恩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精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到二小节。
2、读后你想说什么?
1) 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有关句子(夜深了••••••缝着)。
(1)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2)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句子:她望••••••
(1)小朋友们请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1) 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1)他看到了什么?
(2)他想到了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出示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恩情啊!
这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 指名读四、五小节。
2)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
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 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
5) 指导理解诗意。
6) 齐读全诗。
7)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
无数游子之心。这首诗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背诵全诗。
三、指导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