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形式逻辑讲解(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形式逻辑讲解篇一
1、姿态训练:站、立、行
2、气息训练:胸腹式
3、口唇训练:弹、喷、绕
4、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八百炮兵炮。
标兵怕碰炮兵炮,炮兵怕把标兵碰。
5、表演训练:高兴
6、演讲训练
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实语言交际与信息交流活动,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做学问难,搞艺术更是难上加难。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究轻快缓急、抑扬顿挫,要求演讲者在借助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形式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给听众。演讲又叫演说、讲演,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表达手段,针对某一问题,围绕某一中心,面对听众发表见解、论说观点、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是演讲的本质,也是演讲的涵义。成功的演讲者能口吐莲花,舌生珠玑,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们能巧妙地操纵听众的注意力,赢得喝彩和掌声,使演讲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智慧光芒。
如何才能做好演讲呢,结合众多演讲家的经验和本人的亲身体会,我认为演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打好演讲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指演讲者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主要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提示。演讲稿要观点鲜明、材料充实、论证有力,最好是议论文性质的,并带有一定的文采,内容不能竟是空话、套话、大白话,要有一定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
二、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演讲既然是一门学问,就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演讲者要想做好演讲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习必备的演讲知识。
1、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视野开阔,立意新颖,主题深刻有号召力;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能结合实际切合主题;具有个人特点,思维慎密,逻辑性强。
2、语言表达:普通话要求,脱稿演讲,语言准确生动,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有感染力,能调动现场气氛,能引起现场共鸣;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表情自然,态势语得体。
3、仪表风范:仪表端庄,表情自然,态度亲切,举止自然、得体;台风稳健,精神饱满,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演讲时间:演讲时间一般控制在3—4分钟。
5、整体效果: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具体包括:总体印象佳,演讲效果好。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表达和谐一致。
三、做好演讲现场的准备工作。
准备意味着一切。对演讲现场的布置、时间安排及工作流程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到现场去熟悉一下环境,这点对于演讲初学者很有必要,这样能克服紧张情绪。众所周知,人在讲话时最容易紧张了,而演讲者一旦紧张起来,要么语速加快,要么语言变得结结巴巴,而且在面部表情上也有一定的体现,轻者面红耳赤,中者心跳加快,重者昏倒在地。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不紧张就说明你不重视,不重视的事情又怎么能够做好呢?解决方法是上台前做深呼吸,并暗示自己这次一定能够成功。另外,熟悉如何上下场及话筒的摆放是立着的,还是台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演讲时的互动。
要注意渲染现场的氛围,使用目光和听众进行交流(一般用目光虚视,将视线停留在3—5排,因为1—2排一般是嘉宾和评委,目光锁定他们,会给彼此带来一定的压力。学会用目光迅速扫视全场,一定要控制全局),使其进入演讲之中,和自己一起悲欢与共。另外这样也可以洞察听众对自己演讲的反应,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互动演讲是演讲技巧里面的要求,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足见其重要性。据悉,最高级的演讲方式是问答式演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然后回答便是问答式演讲的雏形,这样的演讲要求比较高,一般是知名的学者、专家、演讲家才能做到的。他们并不是比一般人特殊,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威望,权威性比较强,更容易得到听众的配合。试想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下面的听众一点动静也没有,你的处境是不是很尴尬。
五、注意礼仪和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句亘古不变的真理。上下台要鞠躬敬礼,在台上不要说脏话和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举止。演讲开始前的自我介绍十分重要,这是演讲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演讲主题,这样才能让听众提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最好能使听众记住自己的名字,这在演讲比赛时很占优势。
六、平时多学习,多练习。
演讲的道路是曲折的,万不可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至极的地步,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参加演讲比赛,要注重过程,忽略结果。对于演讲者来说,一个比赛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现场的表现,而是自己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所做出的付出,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投入到演讲中,拿出学者的态度,专心致志,刻苦钻研。要记住凡是成功的演讲家,从不是天生的。要敢于说,勇于讲。功夫贵在平时,只有多练习,才能做到在临场时不会感到紧张。可以学习尝试即兴演讲(即兴演讲,指的是在演讲现场听到他人讲述所涉及的内容,一时触发而进行的临时演讲,或临时被征询而需要即时作答的演讲),这个比较实用,而且对于达到演讲要求的通畅流利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多看一些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和视频,有机会就尽量多参加一些身边举办的演讲比赛,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多向前辈和先驱者学习,吸收他们演讲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在他们面前进行现场演讲,请求他们就自己在演讲中的表现发表观点,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后,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演讲成功,但我知道成功的演讲至少是微笑的、激情的、自信的。因为微笑给人希望,激情给人力量,自信使人成功。成功的演讲是微笑的,微笑给人希望。成功的演讲是激情的,激情给人力量。成功的演讲是自信的,自信使人成功。
形式逻辑讲解篇二
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结构、规律、简单逻辑方法)
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而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作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反映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间接性是指思维能认识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提供的事物内在、本质的属性。
思维与语言:
语言: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在现代形式逻辑中,各种演算是用人工语言表述的,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基本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思维:内容、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形式的结构也称作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不相同的各种判断、推理所具有的共同联系方式。结构是指判断、推理之间的共同联系方式。
形式逻辑的结构:
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逻辑常项、变项。
研究的是制约思维逻辑形式真假的逻辑条件,即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
形式逻辑的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规定性。
形式逻辑的简单逻辑方法:
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论证。
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
形式逻辑和语法的关系和区别:
形式逻辑的主要作用:1、2、3、4、概念
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思维主题所能涉及的一切都可以为思维所反映; 思维对象:一切为人们思维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属性:对象自身的性质和对象间的关系,分为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正确认识事物,探求知识; 正确表述和论证思想; 辩驳谬论,揭露诡辩;
社会文化功能,启发民智、转换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概念的作用:科学认识一定阶段的总结、科学知识体系的组成要件、构成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 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只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
内涵—对象的本质属性,质的方面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外延—概念的量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概念的种类:单独和普遍概念、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正负概念、空概念。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只是属于某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属于不同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 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是甲。所有的甲都不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不是甲。所有的乙都是甲,并且有的甲不是乙。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有的乙不是甲。
有的甲是乙,有的甲不是乙;有的乙是甲,有的乙不是甲。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
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结构—ds就是dp;
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时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1、找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确定其属于哪一类;
2、再和属中的其他种概念进行比较。找出种差,即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定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定义的分类:
1、真实定义:性质定义、功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
2、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规定的语词。定义的规则:
1、定义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即,不重不漏;
2、定义概念中不应直接、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即,斥己;
3、定义一般用肯定语句形式。即,肯定;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即,明善。
划分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 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即,和全;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即,根据;
3、划分的子项必须相斥。即,互斥。
限制和概括
根据属概念、种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概括
判断(上)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特征: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有真假问题
判断与语句—
1、判断需要语句,语句不一定表达判断;
2、判断可以通过不同语句表达;
3、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判断的分类:根据是否包含“模态概念”,判断分为: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
根据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非模态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根据判断断定的是关系还是性质,简单判断分为:关系判断、性质判断;
根据判断中关联词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根据模态词的不同,模态判断分为:广义模态判断、狭义模态判断(仅指含必然、可能,分别为必然判断、可能判断)。
性质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也称直言判断。构成:主项、谓项、量项、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联项、否定联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种类:依据联项的不同(肯定、否定联项),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依据量项的不同(全称、特称、单称),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把以上两种分类依据合为一体,分为六种。特称判断的量项的逻辑含义与日常用语存在不同之处:
1、特称量项,有的、有,表示至少存在,即为“存在量项”。表示至少有一个存在,或者部分或绝大部分以至全部存在;特称判断也称为存在判断。日常用语中,有的、有,只表示限于部分,不包含全部;
2、特称判断“有的甲是乙”只表示存在这种关系,不可推出“有的甲不是乙”,二者之间,未被断定的关系不可推论。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关系
同一素材,四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即在同一主项、同一谓项的前提下,不同联项、量项产生的不同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的是主项概念的外延与谓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即:主项是否具有谓项的性质。你看,性质判断是断定一个判断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意即断定主项、谓项之间是否有、有多少共同性质,而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量,通过比较外延即可知晓主项与谓项之间的性质的关系; 分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 以“所有的晴天都会出太阳”为例。主项:晴天; 谓项:太阳;
量项:所有(全称量项); 联项:都会出;
判断的种类:全同关系(所有的甲都是乙)--真;
所有的晴天都不会出太阳—全异关系—假; 有的晴天会出太阳—真包含关系
关系判断
对象之间还具有某种关系。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量项; 分类:关系量项分为:全称、单称、特称;
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传递性;
模态判断
肯定模态判断—否定模态判断; 主观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 简单模态判断—复合模态判断; 必然肯定--必然否定模态判断; 可能肯定—可能否定模态判断。真假关系
同性质判断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
联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 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联言支; 它的表达格式:甲并且乙;“合取”;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有一种真假值制约的关系:只有当若干个联言支均为真时,该判断才为真。只要有一个支判断为假,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选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的情况,并且其中有些事物情况是存在的复合判断(结果具有选择性);
根据各选言支之间能否同时存在,分为:相容选言判断(“析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析取”); 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也允许其他各选言支同时为真。所以,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当且仅当各选言支都是假的,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判断标准:只需要一个选言支真,则整个相容选言判断真);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事物情况中有且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情况。意即断定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判断。
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区别;
1、2、假言判断
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或者说,它是一种有条件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 组成:前件、联结项、后件;
依据假言判断所断定的条件关系的不同,分为: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甲,那么乙;
其真假,决定于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是否是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即: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为“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然“;
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必要条件选言判断--逻辑性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形式逻辑讲解篇三
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逻辑学是以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工具性的科学。近一个世纪以来,逻辑学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飞跃,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对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地将逻辑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命科学一起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逻辑”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多义词,在不同场合里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例如:“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3、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 “写文章要讲逻辑”,“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例如:“大学生要学点逻辑”就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因此,要说明形式逻辑的对象,就得说明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思维属于认识过程的理性认识阶段,一般说来,思维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它必须借助于感性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才能取得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思维的间接性还表现在人在进行思维时,是间接地通过其他人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可能理解那些自己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才有可能理解那些没有引起人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东西。
2.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是从许多个别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思维不是对个别事物的可感知的、非本质的特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性质的反映。“国家是阶 级统治的工具”这个思想,就是对国家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特点,而是从许多个别国家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当中抽取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性质。
3. 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同时,语言也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手段,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无思维的语言,也没有无语言的思维,不论人们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进行什么样的思考,都是离不开语言的。斯大林说: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形式总是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相对应。
概念是由词组来表述的。如“线段”、“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碳水化合物”等。从语言形式上看是词,而从逻辑上看则是概念。
判断是由句子来表述的。如“平行四边行对边是相等的”、“人是动物”、“商品都是有价值的”等等,从语言形式上看是句子,从逻辑上看是判断。
推理是由复合句或句群来表述的。例如:“金属都有光泽,铁是金属,所以,铁有光泽。”从语言上看是句群,而从逻辑上看是推理。
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不能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语言的思想内容,属于逻辑范畴;语言是以人的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去代表精神活动中所有思想的信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属于语言学范畴。所以,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
综上所述,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形式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它不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也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而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思维有内容,也有形式。不同领域中的具体思维内容是不相同的。例如,哲学思维涉及的是物质、意识、真理、矛盾等特定的对象;物理学中涉及的是声、光、磁、电等内容。但是它们都要应用诸如“所有„„都是„„”、“如果„„那么„„”这些共同的思维的联系方式,或思维的形式结构,这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例如:
(1)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2)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是两个具体判断。判断(1)属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具体思维,它涉及“商品”与“有价值的”这些特殊对象,是其思维内容。判断(2)属于数学领域中的具体思维,它所涉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度”就是这个判断的思维内容。
“所有„„都是„„”是以上两个判断所拥有的共同因素,也是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需要应用的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或共同的逻辑形式。我们用“s”与“p”来分别代表“所有”后面的“„„”与“都是”后面的“„„”。“s”叫做主项,“p”叫做谓项,它们称作变项,我们可以用任何具体概念去代换它们。“所有”、“都是”称作常项。上面两个判断所具有的逻辑形式就是:所有s都是p。
下面是两个有具体内容的推理。(1)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铁都是金属; 所以,所有铁都是导电的。(2)所有动物都是有死的;
所有人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我们研究一下这两个推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它们却采取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它们都是由三个具有“所有„„都是„„”形式的判断组成的。而且,这三个判断都有这样的关系:第一个判断的主项和第二个判断的谓项是相同的概念,第一个判断的谓项和第三个判断的谓项是相同的概念,第二个判断的主项和第三个判断的主项是相同的概念。
如果我们用“m”、“p”、“s”去分别代表上述相同的概念,上面这两个推理的共同的联系形式就是: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是p。
这种共同思维联系形式,不仅为上述两个推理所运用,而且也为这类各种不同的思维内容所运用。因此,这种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就是上述推理的逻辑形式。
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的单位和基本要素,它不具有象判断和推理那种类型的 逻辑形式,但对它仍然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进行逻辑形式和逻辑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如概念的内涵、外延、种类、关系、定义、划分等。
形式逻辑研究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判断和推理,即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研究思维及其真假对错关系。例如,当具有“所有s都是p”这样逻辑形式的思想(如“所有金属都导电”)是真的时候,具有“有的s不是p”逻辑形式的思想(如“有的金属不导电”)就是假的;当具有“所有m都是p”和“所有s都是m”这样逻辑形式的思想是真的时候,那么就必然可以得出具有“所有s是p”逻辑形式的思想也是真是,而不论它的具体内容如何。形式逻辑虽然运用真假这些概念,但它并不研究具有具体内容的思维的真假。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要求思维必须保持同一性,即确定性。矛盾律不容许思维论断中含有逻辑矛盾。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和论断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断必须有充分根据。遵守这些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守了这些思维的逻辑规律,才能保证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首尾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相反,就会引起思维混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有客观根据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它们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人类长期抽象化的结果。它们虽然只在人们的主观思维中起作用,但是却有客观基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以上概括地说明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可以给形式逻辑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形式逻辑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第二节 逻辑学在生活的应用
形式逻辑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事例一:
姐弟二人站在卧室门口玩耍,妈妈在做饭。姐六岁,弟四岁。不知为什么姐弟发生了矛盾。弟弟高喊:“妈妈,姐姐打我。”姐姐马上辩解说:“我没打他,我只用手‘扶’了他一下。”弟弟说:“不是扶,疼着呢!” 姐弟俩都是学龄前的儿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逻辑学。但姐姐却偷换概念的手法掩盖自己的错误。她把用手打弟弟,说成是用手“扶”了一下弟弟。“打”这个概念表示侵犯别人的不正当行为。“扶”这个概念表示帮助别人的正当行为。她为了逃避妈妈的指责,巧妙地运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所谓偷换概念,是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弟弟才四岁,更不懂什么叫逻辑学,但他正在揭露姐姐的错误时,却使用了逻辑学上称之为“反驳”的手法。其推理过程是:
如果是扶我,那么就不疼
现在我感到疼
所以不是扶我
这是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来进行反驳。逻辑学神秘吗?连乳臭未干的孩子都在运用它呢!事例二:
如果问什么是“概念的限制”?很多没学过逻辑学的人,可能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但它作为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大家天天都在用,当你走进百货大楼,就看到成千上万种商品。“商品”这个概念外延很宽,如果你不对它进行限制,你是无法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的。请看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是怎么运用这种方法去水果店买苹果的。
老太太走进水果店,看见货架上陈列着梨、桃、苹果、葡萄等各种水果;卖苹果的货架上又摆着国光苹果、红香蕉苹果、黄元帅苹果等各种苹果;国光苹果又分为大的、中的、小的三个等级。她走过来,细细瞧了一阵,就对售货员说:“同志,我要大的国光苹果。”
在这里老太太使用了“概念的限制”这种逻辑方法。她对“水果”这个概念逐级进行了三次限制:水果——苹果——国光苹果——大的国光苹果。越限制,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她所想要的东西越具体。这种通过增加概念内涵来缩小其外演的方法,就叫概念的限制。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她才能从售货员就无所适从了。概念的限制神秘吗?商店柜台前每天不都重复千百次吗!事例三:
这里讲的一个很不雅致的事例,但它能使你对选言推理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两个小伙子坐在一起聊天,忽然他们俩同时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其中一个人立即指责另一个人说:“你污染空气了”。另一个摇摇头,想否认。第一个说:“屋里就咱们两个人,不是我,当然是你。”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污染空气的或者是你,或者是我不是我
所以污染空气的是你
不少人在青少年时代似乎都发生过上面的经历,但是很多人意识到,当时你所运用的推理方法,正是形式逻辑课本上所讲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呢!
在你的一生中,选言推理这种推理方式你可能使用过成千上万次,但当人们问起你什么叫选言推理时,你也许仍然感到迷惑不解呢!事例之四:
初学形式逻辑的人,觉得二难推理比较复杂,它的四种不同的推理公式尤其难记。背了半天,勉强记住了,过不了十天半月就又全忘了。但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记什么公式不公式,无论大人孩子都会进行二难推理呢。请看: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第十一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参加决赛的运动员是中国的邓亚平和陈子荷。
上大学的儿子说:“这场球赛甭看了,金牌肯定是中国的。” 爸爸说:“这一点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不过我要问你,这中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过程?”
儿子虽然学过形式逻辑,爸爸突然这么一回,仍然感到茫然。爸爸接着说:
“如果邓亚平打胜了,金牌是中国的; 如果陈子荷打胜了,金牌是中国的; 或者邓亚平胜或者陈子荷胜 所以,金牌总是中国的。”
儿子一听,恍然大悟说: “如果p则r 如果q则r p或q 所以r 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爸爸说:
“你学的东西都是从老师那里趸来的,大部分还停留在书本上,还没有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还是一堆死知识啊。”
要把形式逻辑的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只有到生活和实践当中去。
第三节
逻辑学之用途
看了上述四个事例,一些同志可能打消了对形式逻辑学的神秘感,但也会产生一个新的误解:既然毛孩子都会运用一些逻辑知识,干吗浪费功夫去学逻辑学呢!不学语法,照样说话;不学逻辑学,不照样思考问题吗?
提到这个问题,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的一段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那只是来自直接经验的粗浅的感性认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单凭生活经验就无能为力了。譬如,绝大多数没学过逻辑学的人都会进行下面这个三段论的推理:
金属都导电 铝是金属
所以铝也导电
这个三段论,前提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物质是不灭的 恐龙是物质
所以恐龙也是不灭的
这个三段论,前提是正确的,但推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这两个三段论很相似,一个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一个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为什么?要弄清其中的奥妙,就要学习形式逻辑学,全面掌握直言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所以,学习形式逻辑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思维规律和各种逻辑规则,更好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以及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简洁地说,学习的目的,一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二是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下面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学习形式逻辑,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思维是人们形成概念、判断并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人们的思维要正确,首先要遵守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这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善于运用逻辑学的一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找到原因,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三国演义》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派偏将郑文到诸葛亮那里去假投降,又怕诸葛亮识破,就又装模做样地派前将军“秦朗”去追杀郑文,结果还是弄巧成拙,被诸葛亮揭穿。故事的梗概如下:
诸葛亮坐在祁山大寨,忽听禀报说魏将郑文来降,就唤他进来问话。郑文说:“我乃魏之偏将,与秦朗同领兵马,不料司马懿偏听偏信,加封秦朗为前将军,视我为草芥,还想陷害我,所以来投降。”言未毕,又听禀报说魏将秦朗追来了,指名要与郑文交战。诸葛亮对郑文说:“你杀了秦朗,我就重用你。”郑文提刀上马,只一回合,就斩秦朗于马下,然后提着秦朗的首级来见诸葛亮。诸葛亮勃然大怒,喝令把郑文推出斩首。其部下都感到迷惑不解。诸葛亮说:“司马懿不轻易用人,若加封秦朗为前将军,他必武艺高强。与郑文交战,只一回合被斩,必不是真秦朗,因此是假投降。”
诸葛亮何以料敌如神?因为他善于进行逻辑推理。他的推理过程用逻辑竖式表示是这样的:
前将军秦朗是武艺高强的人 被杀的不是武艺高强的人,因为只一回合就被杀
所以被杀的不是前将军秦朗
这是直言三段论的第二格。第二格的推理规则是:大全称(大前提是全称判断);有一否(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判断),如果前提是真实的,按照这个规则进行推理,其结论必然是正确的。诸葛亮虽然没学过形式逻辑学,但他是按照直言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的,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掌握逻辑推理不但可以从已知推出未知,还可以帮助你学会论证问题。在中世纪的欧洲,“上帝是万能的”这种观点占绝对统治地位,为了驳倒这种观点,当时有人依据二难推理的规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制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对这个问题,不管你回答“能”或者“不能”,都能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这个推理按照逻辑竖式可以表示如下:
如果上帝能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举不起来);
如果上帝不能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造不出来);
上帝或者能或者不能制造出这块石头; 总之,上帝都不是万能的。
中世纪用一个二难推理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令人赞叹不已。古希腊的伊壁鸠鲁用一个三难推理来证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根本不存在的”,更令人拍案叫绝。他认为:如果仁慈和万能的神存在,人世间就不应该有罪恶和灾难存在;既然人世间有很多罪恶和灾难存在,就说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他按照三难推理的规则(尽管是不自觉的),提出了三种假设,推出同一个结论——不存在。
论题: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论据:人世间有罪恶和灾难存在。证明:
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这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能够,而不愿意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他就不是仁慈的。这也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世间早就应当没有罪恶和灾难。实际上世间有很多罪恶和灾难,这也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神或者愿意而不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或者能够而不愿意除尽世间的罪恶和 灾难;或者既愿意又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
所以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用简单的推理来证明“神是不存在的”这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而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凭着惊人的智慧,用形式逻辑的办法做到了。这个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三难推理,充分地显示了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科学所迸发出的真理的光芒。
(2)学习形式逻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地交流和表达人们的思想。
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逻辑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做到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有逻辑性、论证要有说服力、布局谋篇逻辑层次要分明。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谈话时由于使用的概念含糊不清,谈话双方的理解完全不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古时候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教书先生。他左邻住着一个铜匠,右邻住着一个铁匠,整天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影响他教书。有一天教书先生把铜匠和铁匠找去,对他们说:“我给你们每人一百元钱,限你们三天内搬家,怎么样?”铜匠和铁匠小声嘀咕了几句,就一口答应了。到了第四天头上,教书先生刚要上课,不想又听到叮当乱敲,禁不住火冒三丈,把铜匠铁匠二人找来,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们为什么不搬家?铜匠说:“谁说我们俩没搬家,我从你的左边搬到右边,他从你的右边搬到左边,都搬家了。”教书先生无言以对,过了三天,他只好自己搬走了。
为什么教书先生花了钱却没办成事呢?因为他使用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思想。他心里想的是让他们二人“搬走”,而嘴里说的是让他们“搬家”。“搬家”和“搬走”不是一对全同概念。由于用语含糊不清吃了大亏。如果他说“你们必须搬到不影响我教书的地方”,那就不会让人家钻空子了。
不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含糊不清容易引起误会;而且判断的断定范围含糊不清也容易引起误会。
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个人请了四位客人到饭馆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来了三位客人,有一位没来,越等越着急,就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嘛!”已来的三人中,有一位听了很不痛快:“怎么?该来的不来?那我是不该来的呀!我走了。”说着拔腿走了。主人一看,更着急了,说:“唉,又走了一位,不该走的走啦。”留下的两位又嘀咕起来了:“什么,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没诚意请我们俩呀!我们也是走呀。”结果已来的客人又全给气走了。
主人的话明明是好意,但客人听了心里不舒服。主人说话的毛病,在于他使用的判断,断定范围含混不清,引起了客人的误会。“该来的不来”这个判断断定范围就含糊不清。主人的原意,“该来的”包括已经来的人,而客人听了觉得“该来的”只是那个没来的人。“不该走的走了”,主人的原意“不该走的”包括没走的人,而客人听了觉得“不该走的”只包括“走了的人”,所以留下的也气走了。因此判断要恰当,判断的判定范围必须十分明确。断定范围含糊不清,你这样理解,他那样理解,就大相径庭了。而形式逻辑就要研究概念如何明确、判断如何恰当、说理如何才能透彻,论证如何才能严谨。这一些都涉及到表达问题。总之,形式逻辑不但要研究如何正确地进行思维,还要研究如何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
形式逻辑讲解篇四
形式逻辑
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人。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判断中必为真的是(a)选择一项或多项:
a.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b.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可推出(c)。选择一项:
a.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b.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
c.非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d.不正确的推理都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
在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⑵“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中的“青年”(a)选择一项: a.⑴是集合概念⑵不是集合概念;
b.都是集合概念;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⑴不是集合概念⑵是集合概念。
下列限制和概括中有错误的是(a)选择一项:
a.“支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
b.“不相容关系”限制为“反对关系” c.“单独概念”概括为“概念”
d.“必然性推理”限制为“假言推理”
当具有sip形式的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关系必然具有(a)关系。选择一项:
a.非全异。正确b.交叉;c.同一;d.属种;
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选择一项: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断定中为真的是(c)选择一项:
a.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性质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c)。选择一项:
a.变项;b.思维内容。c.逻辑常项; d.语言形式; 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不是a”都真,则(a)选择一项:
a.a与b都是普遍概念;
b.a是普遍概念b是单独概念。c.a是单独概念b是普遍概念;
d.a与b都是单独概念;
“没有s是p”与“没有s不是p”这两个命题(b)。选择一项:
a.质与量均相同; b.质不同但量相同; c.质相同但量不同; d.质与量均不同。
某厂办公室丢失空调遥控器一个。据厂办王秘书反映,有a、b、c、d、e五个调皮的小孩在丢失遥控器的当天到过办公室。于是把他们找来,分别进行询问。a说:它(指遥控器)是c拿的。b 说:它,要不是d拿的,就一定是c拿的。c说:它不是a拿的,就是b拿的。d说:它肯定不是e拿的。e说:它不是b拿的,也不是a拿的。事后证实,a、b、c、d、e中,只有一人反映的情况是符合事实的。问:这个遥控器至少可以肯定是谁拿的。选择一项:e a.d
b.b
c.c
d.a
e.e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请问:小张与小王谁的年龄大?(1)要么小张和小李同岁(p),要么小张比小李大(q)。(2)只有小李比小王大(r),小张才和小李同岁。(3)如果小张比小李大,则小赵比小李大(s)。(4)小赵不比小李大。选择一项:
a.小张大 正确
b.小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