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报告(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报告篇一
天堂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生态镇的精神,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牧业规模化、村庄小康化、旅游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开展了生态镇创建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创建,达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10年人均纯收入4150元,高于创建标准中西部的4000元标准。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85%,全镇3251户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全镇多数村民安上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镇卫生改厕率不断提高,全面取消了露天粪坑。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为80%。村内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并送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5%。全镇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排入天堂镇污水处理场。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天堂镇为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禁止引进一切工业型项目。
7、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全镇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普及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实现太阳能等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8、农膜回收率达90%。天堂镇针对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中农膜使用污染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引导限制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二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一膜两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三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9、天堂镇大力实施秸秆粉碎饲料、秸秆沼气原料等综合利用工程,努力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0、大力新建沼气池,以点带面来发展沼气池建设,以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养殖废物通过沼气池和还田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1、为提高我镇绿化覆盖率、绿化水平和河道的综合整治,我们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在道路和村庄规划区、河岸实现全面绿化,以达到绿化、美化、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措施,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以上。
12、天堂镇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依托优势产业带建设,实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比例已达到标准。
13、天堂镇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连续多年低于全县水品。
14、全镇在改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采取了系列措施:对耕地,除增施厩肥、有机肥外,还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经县农业部门检测,我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
15、全镇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生态保护认识加深,对生态镇创建工作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对现阶段生态镇创建工作非常满意。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9%。
二、结论及分析
以上数据显示,天堂镇通过生态镇创建,使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规范。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居住环境。
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报告篇二
曲子镇双城村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根据《2011年环县国家级及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环政办发[2011]42号文件)要求,我镇双城村实施了生态村创建。镇村高度重视,多方筹资,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线,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狠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城村地处国道211沿线,是曲子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00户3461人,总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豆类、油料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元。
二、创建情况
(一)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生态村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村上成立以党支部书记黄卫军任组长,包村干部袁龙、村委会主任郑志鑫任副组长,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和村文书为成员的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了《曲子镇双城村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责任制。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优化城镇人居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多方筹资2098.5万元,实施“五大工程”:第一,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新建农户住宅小区1处,共80户;第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6.5万元新建集流场55处、水泥窖55处;第三,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投资20万元新建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一处;第四,实施道路建设工程,投资60万元新修道路1650米,压设排污管线1000米,拓宽经三路南段街道440米;第五,实施环境绿化工程,投资2万元,完成荒山植树造林4000亩,种植经济林木500亩,并在主街道、文体广场、住宅小区栽植常青树。同时,实现户户通电,组组通路,电话入户和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72.5%。
(三)狠抓环境污染治理,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共投资623.63万元:其中,投资264.5万元,新建农户沼气池250座,新建太阳能配套工程60处,实施“三清三改”工程250户,新建大连沟垃圾填埋场1处,购买垃圾拉运车2辆,增设垃圾收集箱20个,新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一座,新建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100处。投资359.13万元利用辖区内三江养猪场畜禽粪便建成600立方米沼气池1处,为80户居民及周边农户提供沼气。同时,村上组织人员将211国道沿线村组道路两侧有碍观瞻的残墙断壁、简易棚、旱厕全部拆除。对居民区垃圾通过统一拉运,集中进行填埋。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达到了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3.3%,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了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了9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5%,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4%,厕改率达到了75%。
(四)注重环保宣传,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建省级生态村的积极性,双城村把宣传发动作为推动创建工作首要任务来抓,并贯穿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牌和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创建省级生态村的意义、目标任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对少数有思想顾虑的“重点户”,村干部坚持利用晚上时间逐户走访,反复做工作,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创建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农民自己是创建的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形成“人人知创建,人人助创建”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契机,聘请农技人员给农民培训,引导农民种植绿色蔬菜,使绿色食品等于高收益的概念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培训,农民在蔬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只使用少量低毒低残留农药,肥料也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用农家肥和增施少量生物肥料。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群众收入。充分发挥交通便捷、信息灵通的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积极成果。种植业按照粮、经、饲三元结构模式,压粮扩经,压夏增秋,积极发展蔬菜基地500亩。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兴办第三产业,扶持群众开商店、办饭馆、跑运输、搞服务,大胆进行劳务输出,全村创办个体私营企业、零售、饮食、医疗、修理、贩运、粮油加工及其它服务门店48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年收入280多万元。村办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加油站等10个骨干企业,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总之,通过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倡导了文明乡风和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了群众身心健康,改善了村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创造了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家园,为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村创建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
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报告篇三
昌西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概况
昌西村是周至县哑柏镇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全村共4辖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921户,3866人其中男性2116人,女性1750人,劳动力195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212亩,主导产业是猕猴桃种植,种植面积3860亩,是2011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1.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方面:种植、养殖业均衡发展,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50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基础完善,全村主要道路全面硬化,全村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1.3生态环境概况
实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同时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确保环境整洁美化。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湖上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良好,人居环境的道路硬化、绿化、村庄美化治理较好,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较高,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上达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地开发资源,在农业方面: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特色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湖上工业小区功能,兴办工业企业。二是创建良好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突出搞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解决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适宜性和安全性。三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增收。
3、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3.1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根据我村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型发展,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制订规划方案实施,实现全村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3.2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近期规划2008—2010年,远期规划2010—2013年
3.3 规划目标的指标 3.3.1总体目标:
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及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打造特色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村。
3.3.2阶段性目标:
近期,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经济初步形成;中期,全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态;远期,建成生态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农村。
4、重点任务和主要建设项目 4.1 生态农业建设
抓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建设,增加实际土地利用面积,在2007—2008年进行的破烂房整治活动中,共整理15000平方米,预计于2008年12月完工,通过宅基地整理,有效的把废地变为可循环利用的良地;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创建了油菜基地、优质稻基地、梨果基地、低改油茶基地,严格控制畜禽粪便的排放。4.2 生态工业建设
2008年要引进1家工业企业,形成优势,同时实行清洁生产,注重工业垃圾集中处理,使企业在兴建过程中做好环境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4.3 人居环境建设
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加大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于2008年开始规划,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实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5、实施生态村规划保障措施 5.1 加强生态建设领导
建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并确定专人负责。建设工程分工包干,各负其责,把生态村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来抓,一抓到底。5.2 鼓励各方投资,积极筹措资金
必须贯彻“社会共同参与,村民创建主体”的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筹资,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5.3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要依靠科技进步,从全局、整体上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使村经济发展实现对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破坏最小,产生效益最大的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产品。5.4 进行全范围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深入发动,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文化示范户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制订建立环保公德,提高村民生态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
6、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6.1 经费概算
根据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预算资金:(1)生态农业建设项目200万元。(2)生态工业建设项目3000万元。(3)人居环境建设项目220万元。
资金来源分析:生态村的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以上投入资金,本着以自筹为主,各级政府补助为辅,辅之以优扶贷款的原则进行筹措,千方百计使建设资金按时到位。6.2效益分析
该规划的顺利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报告篇四
曲子镇双城村“三统筹”机制建设试点
工
作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三统筹”机制建设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我镇把双城村确定为“三统筹”机制建设试点村。双城村是曲子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00户3461人,总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豆类、油料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现就我镇双城村今年的“三统筹”试点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统筹”试点工作的开展,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我们按照洁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的总体要求,镇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把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办。同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骨干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村两级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2、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三统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顺利实施,我们非常注重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党员大会、电子显示屏、张贴宣 1 传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党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从我做起,形成讲卫生、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风气,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对农村“三统筹”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发动,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制定实施方案
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实施方案既有针对性,又有指导性。
4、建立规章制度
为了抓试点工作,村上制定了《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了卫生责任书,强化村民保持村容整洁的意识,引导和规范农民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
针对村上实际情况,镇村两级多方筹措资金385万元进行了各项工程建设,其中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85万元,申请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00万元。以上资金保证了各项工程建设的实施。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建设:投资200万元,对双城村集中式饮水设施进行改扩建,并配套建设饮水达标处理设施。
2、人蓄粪便处理:投资8万元,在双城村新建粪尿分 2 集式卫生厕所40个,每个造价2000元。
3、垃圾收集与处理:共投入资金27万元:其中,在居民点、村街道及公路沿线农户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新建垃圾收集仓20个,每个造价2000元,共4万元;新建一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共投资15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价值8万元。
4、废旧物回收与利用:投资100万元新建废旧地膜回收处置厂,集中处置全村的“白色垃圾”。
5、绿化建设:投资50万元购置树种,绿化庄前屋后、道路两旁。
三、工作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村内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三废)基本做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成肥料、饲料和燃料(三料),乱堆、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农田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达到91.5%,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80%以上,农业投入品等废弃物全部集中回收。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统筹”试点工作可以从多个环节促进农民增收。首先是推广新型能源技术,通过“一池三改”,特别是沼气池,太阳灶作为辅助,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经预测,每户每年节煤节柴节支800元左右。其次是推广农业生态新技术,通过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增加农作物单产。
三是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通过试点工作的 3 开展,在全村实现了十大观念转变。即实现了农业生产田间垃圾由乱堆乱扔向集中回收,专人定时清理转变,实现了村内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到处乱堆乱放乱排向集中堆放、专人管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转变,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农村妇女砍树木、铲草皮、用秸秆弯曲炊事向用可再生新型能源沼气、太阳灶直立炊事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向大量施用沼肥等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提高农产品质量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向秸秆养畜+沼气+肥田的农产品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转变,实现了畜牧业发展由原来的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方向转变,实现了广大农村农民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由原来农村脏乱差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转变,实现了农民由原来的散漫无人管束向村规约束自我竞争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破坏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
四、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认识到这只是初步阶段,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期望还相当的差距,比如一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村民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一部分村民乱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种设施,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带动 4 全村经济发展。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早日实现村内净化、绿化、洁化、美化。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村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