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篇一
我们把形如(为常数)或的不等式称之为数列和型不等式,这类不等式常见于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压轴题中,由于证明难度较大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其中有些不等式若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证明,则可达到以简驭繁、以形助数的解题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一、(为常数)型
例1(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第二试第二题)已知正整数,求证
.分析
这是一边为常数另一边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标准答案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比这个不等式更强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是怎么来的令人费解.若由所证式子联想到在用定积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分割求和”这一步,则可考虑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证明 构造函数数图象可知,在区间
并作图象如图1所示.因函数在上是凹函数,由函
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1 即,因为,所以.所以
.例2 求证
.证明 构造函数
而函数在,又,上是凹函数,由图象知,在区间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
2即,所以.例3 证明。
证明 构造函数可知,在区间 上,因,又其函数是凹函数,由图
3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3
即
.所以
.二、型
例4 若,求证:.证明 不等式链的左边是通项为前项之和,中间的的数列的前项之和,右边通项为项之和.故只要证当的数列的时这三个数
可当作是某数列的前列的通项不等式
成立即可.构造函数,因为,作的图象,由图4知,在区间上曲边梯形的面积大小在以区间长度1为一边长,以左右端点对应的函数值为另一边长的两个矩形面积之间,即,而,故不等式
成立,从而所证不等式成立.图4
例5(2010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用表示出 ;
.的图象在点(ⅱ)若 在内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ⅲ)证明:
.本题第三问不等式的证明是本大题也是本卷的压轴戏,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思维含金量高、区分度大等特点.这个不等式的证明既可用第二问的结论证明也可用定积分来证明.证明(ⅲ)不等式数列的前项之和,我们也可把右边当作是通项为
左边是通项为的数列的前项之和,则当的时,此式适合,故只要证当 时,即,也就是要证
.由此构造函数,并作其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知,直角梯形的面积大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即
.图
5而,所以,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 本解法另辟蹊径,挖掘新的待证不等式左右两边的几何意义,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来解决问题,解法虽然综合性强,但由于数形结合解法直观便于操作.积分法是在新课标下证明不等式的一个新方法新亮点,很值得品味.由例4例5可知,要解决这类复杂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联想善于分析问题和转化问题,这样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篇二
定积分在数列和式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曹超
邮编:443000电子邮箱:c220032003@
数列和式不等式aia(或aia)的证明通常要用到放缩法,由于放缩法技巧性强,且无固定模式,i
1i1
n
n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往往难以掌握。学习了定积分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证明此类不等式,下面笔者仅就两例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
例1
证明:1)1
第2题)
证明:
构造函数f(x)
1
1
1(nn)(高中人教(a)版选修4-5p29,作出函数图象,图(1)中n-1个矩形的面积
和
1
应为直线x1,xn,x轴和曲
线
f(x)
所围成曲边梯形面积的不足近似值,故
n
x
2dx=2x
2n
=2,所以
图(1)
1
1。
图(2)中n
个矩形的面积和1
应为直线
x1,xn1,x轴和曲
线f(x)所围成的曲边梯形
面积的过剩近似值,故1
n1
x
dx=
图(2)
2x2
n1
=2,不等式得证。
评析:
教材对本题证明给出了提示:
①,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不等式①技巧性强,思维量大,学生如不参考提示很难得到。事实
上,如图(3)所示,根据定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在区间n,n1(nn)上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大于以区间的右端点n1对应的函数值f(n1)为一边的长,以1
为邻边的长的矩形的面积,小于以区间的左端点n对
图(3)
应的函数值f(n)为一边的长,以1为邻边的长的矩形的面积,即
n1n
x
dx2x2
n1n
代数变形技巧得到,更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明确几何意义的代数表示,数形结合思想在这里得以充分地体现。
例 2对于任意正整数n,试证:(1)当nn时,求证:ln(n1)lnn
(2)
1n1
1n2
1nn
ln
3
1n+1
分析: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利用第(1)问的结论证明第(2)问。但如果没有第一问作铺垫,第(2)问的证明很难用代数方法得到,如果利用例1所述方法,那么证明变得非常简洁。
证明:(1)证明略。
(2)构造函数f(x)
1x
(x0),作出函数图象,根据yf(x)
在区间n,2n上定积分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图(4)中n个矩形的面积和小于由直线xn,x2n,x轴和曲线f(x)围
1x
所,即
成
n的12
曲
边梯形的面积
n1
21n1
ln2nxx
n(n2l
7n)n,l不等式nln
得证。
图(4)
新课标新增的微积分知识有着丰富的数学背景及内涵,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我们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所以我们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后提供两道练习题供同学们参考。
1、2、求证:()()(n
n
n
n
n1
nnn)()2nn
1n
1n1
(nn)
1n
证明:对于大于1的正整数n,n2
1
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篇三
关于“和式”的数列不等式证明方法
方法:先求和,再放缩
例
1、设数列an满足a10且an
n,2an11an1an,n
n*,记snbk,证明:sn1.k1n
(ⅰ)求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
【解析】:(ⅰ)由
11
11.得为等差数列,1a1an11ann
前项为
1111
1,d1,于是1(n1)1n,1an,an
1
1a11annn
(ⅱ)bn
n
snbkk
1
11 练习:数列{an}为等差数列,an为正整数,其前n项和为sn,数列{bn}为等比数列,且
a13,b11,数列{ban}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b2s264.(1)求an,bn;(2)求证
1113.s1s2sn
4解:(1)设{an}的公差为d,{bn}的公比为q,则d为正整数,an3(n1)d,bnqn1
ban1q3ndd6
q642
q3(n1)d依题意有ban①
s2b2(6d)q64
由(6d)q64知q为正有理数,故d为6的因子1,2,3,6之一,解①得d2,q8
故an32(n1)2n1,bn8
n1
(2)sn35(2n1)n(n2)∴
1111111
s1s2sn132435n(n2)
11111111(1)232435nn211113(1) 22n1n24
方法:先放缩,再求和 例
1、(放缩之后裂项求和)(辽宁卷21).
在数列|an|,|bn|中,a1=2,b1=4,且an,bn,an1成等差数列,bn,an1,bn1成等比数列(nn)
(ⅰ)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an|,|b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ⅱ)证明:
*
5…. a1b1a2b2anbn1
2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等能力.满分12分. 解:(ⅰ)由条件得2bnanan1,an1bnbn1 由此可得
a26,b29,a312,b316,a420,b425. ···················································· 2分
猜测ann(n1),bn(n1). ······················································································· 4分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
akk(k1),bk(k1)2,那么当n=k+1时,2ak
ak12bkak2(k1)k(k1)(k1)(k2),bk12(k2)2.
bk
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ann(n1),bn(n1)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 7分(ⅱ)
5.
a1b161
2n≥2时,由(ⅰ)知anbn(n1)(2n1)2(n1)n. ·············································· 9分 故
11111111
…… a1b1a2b2anbn622334n(n1)
11111111… 622334nn11111115 622n1641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12分(例
2、(放缩之后等比求和)
(06福建)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2an1(n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证明:
an1a1a2n
...n(nn*)23a2a3an1
22n
(iii).设bnan(an1),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令tn,sn
(i)求证:t1t2t3tnn;
(ii)求证:t1t2t3tn;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
(i)解:an12an1(nn),*
an112(an1),an1是以a1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n12n.即 an21(nn).*
(ii)证法一:41
4k1k2
1...4kn1(an1)kn.4(k1k2...kn)n2nkn.2[(b1b2...bn)n]nbn,①
2[(b1b2...bnbn1)(n1)](n1)bn1.② ②-①,得2(bn11)(n1)bn1nbn, 即(n1)bn1nbn20,nbn2(n1)bn120.③-④,得 nbn22nbn1nbn0,即 bn22bn1bn0,bn2bn1bn1bn(nn*),bn是等差数列。
证法二:同证法一,得(n1)bn1nbn20 令n1,得b12.设b22d(dr),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bn2(n1)d.(1)当n1,2时,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时,bk2(k1)d,那么
k2k2bk[2(k1)d]2[(k1)1]d.k1k1k1k1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bk1
根据(1)和(2),可知bn2(n1)d对任何nn都成立。
*
bn1bnd,bn是等差数列。
ak2k12k11
k1,k1,2,...,n,(iii)证明:
ak1212(2k1)
2
aa1a2n
...n.a2a3an12
ak2k11111111k1.,k1,2,...,n, ak12122(2k11)23.2k2k2232k
aa1a2n1111n11n1
...n(2...n)(1n), a2a3an1232222322
3an1aan
12...n(nn*).23a2a3an12
方法:先放缩,再化类等差等比
例1(有界性放缩,迭加)、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1a310,a3a540,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11,bn1nn
11,求证:bn1bn3n1 bnan
2an2;分析;(1)(2)证明:因为an1(1
所以an0,n
n
所以an1与an同号,又因为a110,)an,2n
n
an0,即an1an.所以数列{an}为递增数列,所以ana11,n2nn12n1
即an1annann,累加得:ana12n1.
22222
12n1112n1
令sn2n1,所以sn23n,两式相减得:
2222222
11111n1n1n1sn23n1n,所以sn2n1,所以an3n1,22222222
n1
故得an1an3n1.
即an1an
例2(利用有界性化为类等比)、(安徽卷21).(本小题满分13分)
设数列an满足a00,an1can1c,cn,其中c为实数
*
(ⅰ)证明:an[0,1]对任意nn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0,1];
*
1n1*,证明:an1(3c),nn;312222
(ⅲ)设0c,证明:a1a2ann1,nn*
313c
(ⅱ)设0c
解(1)必要性 :∵a10,∴a21c,又 ∵a2[0,1],∴01c1,即c[0,1]
充分性 :设 c[0,1],对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0,1]当n1时,a10[0,1].假设ak[0,1](k1)
则ak1cak1cc1c1,且ak1cak1c1c0
*
∴ak1[0,1],由数学归纳法知an[0,1]对所有nn*成立
(2)设 0c,当n1时,a10,结论成立 3
当n2 时,∵ancan11c,∴1anc(1an1)(1an1an1)∵0c
12,由(1)知an1[0,1],所以 1an1an13 且 1an103
∴1an3c(1an1)
∴1an3c(1an1)(3c)(1an2)(3c)∴an1(3c)
(3)设 0c
n1
n1
(1a1)(3c)n1
(nn*)
122,当n1时,a102,结论成立 313c
n1
当n2时,由(2)知an1(3c)
0
∴an(1(3c)n1)212(3c)n1(3c)2(n1)12(3c)n1 22222n1∴a2]1a2ana2ann12[3c(3c)(3c)
2(1(3c)n)2
n1n1
13c13c
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篇四
利用定积分证明数列和型不等式
我们把形如(为常数)
或的不等式称之为数列和型不等式,这类不等式常见于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压轴题中,由于证明难度较大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其中有些不等式若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证明,则可达到以简驭繁、以形助数的解题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一、(为常数)型
例1(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第二试第二题)
已知正整数,求证
.分析这是一边为常数另一边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标准答案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比这个不等式更强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是怎么来的令人费解.若由所证式子联想到在用定积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分割求和”这一步,则可考虑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证明构造函数
数图象可知,在区间并作图象如图1所示.因函数在上是凹函数,由函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
1即,因为,所以.所以
.例2求证
.证明构造函数而函数
在,又,上是凹函数,由图象知,在区间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
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
2即,所以
.例3证明。
证明构造函数知,在区间
上,因,又其函数是凹函数,由图3可
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
3即
.所以
.二、型
例4若,求证:.证明不等式链的左边是通项为前
项之和,中间的的数列的前项之和,右边通项为项之和.故只要证当的数列的时这三个数
可当作是某数列的前
列的通项不等式
成立即可.构造函数,因为,作的图象,由图4知,在区间
上曲边梯形的面积大小在以区间长度1为一边长,以左右端点对应的函数值为另一边长的两
个矩形面积之间,即,而,故不等式
成立,从而所证不等式成立.图
4例5(2010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
处的切线方程为的图象在点
.(ⅰ)用表示出(ⅱ)若;
在内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ⅲ)证明:
.本题第三问不等式的证明是本大题也是本卷的压轴戏,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思维含金量高、区分度大等特点.这个不等式的证明既可用第二问的结论证明也可用定积分来证明.证明(ⅲ)不等式
列的前项之和,我们也可把右边当作是通项为
左边是通项为的数列的前项之和,则当的数时,此式适合,故只要证当
时,即,也就是要证
.由此构造函数,并作其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知,直角梯形的面积大于曲边梯形的面
积,即
.图5
而
故原不等式成立.,所以,
定积分不等式证明题 积分不等式证明题篇五
利用定积分证明数列和型不等式
我们把形如(为常数或的不等式称之为数列和型不等式,这类不等式常见于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压轴题中,由于证明难度较大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其中有些不等式若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证明,则可达到以简驭繁、以形助数的解题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一、(为常数型,求证例1(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第二试第二题已知正整数
.分析 这是一边为常数另一边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标准答案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比这个不等式更强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是怎么来的令人费解.若由所证式子联想到在用定积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分割求和”这一步,则可考虑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证明 构造函数知,在区间 并作图象如图1所示.因函数在上是凹函数,由函数图象可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1
即,因为,所以.所以.例2 求证
.证明 构造函数而函数在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又,上的个矩形的面积之
上是凹函数,由图象知,在区间
图
2即,所以
.例
3证明。
证明
构造函数区间 上,因,又其函数是凹函数,由图3可知,在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图3 即
.所以
.二、型
例4 若,求证:.证明 不等式链的左边是通项为项之和,中间的通项不等式的数列的前项之和,右边通项为项之和.故只要证当的数列的前时这三个数列的可当作是某数列的前
成立即可.构造函数,因为,作的图象,由图4知,在区间上曲边梯形的面积大小在以区间长度1为一边长,以左右端点对应的函数值为另一边长的两个矩形面积之间,即,而,故不等式
成立,从而所证不等式成立.例5(2010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处的切线方程为(ⅰ)用表示出(ⅱ)若; 在内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的图象在点(ⅲ)证明:
.本题第三问不等式的证明是本大题也是本卷的压轴戏,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思维含金量高、区分度大等特点.这个不等式的证明既可用第二问的结论证明也可用定积分来证明.证明
(ⅲ)不等式项之和,我们也可把右边当作是通项为的数列的前项之和,此式适合即,左边是通项为,则当,故只要证当的数列的前时,时,也就是要证
由此构造函数积,即,并作其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知,直角梯形的面积大于曲边梯形的面
.图5
而立.,所以,故原不等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