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一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使学生掌握五带的名称及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产生原因
2.通过学习地球启转、公转规律及其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意义,难点是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产生。
教学用具 地球仪(有条件可准备地球公转演示仪——三球仪)、灯泡光源。
教学提纲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规律
2.阳光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形成 三、五带的划分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它有几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地学习这些运动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板书)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提问]地球自转方向是什么?(自西向东)
[练习]请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从南极和北极上俯视地球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计,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怎么来证明?(自转一周时间是24小时,可用太阳两次升起的间隔时间来证明。教师补充讲述自转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间隔。)
[教师总结] 1.地球的自转规律:(板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
[提问]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有什么关系?(昼夜更替是由自转产生的。)[学生演示]完成课本“做一做”。[教师总结] 2.自转的地理意义(板书)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二、地球的公转
[教师讲述]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教师演示]用三球仪或用灯与地球仪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讲述其基本特点并总结公转规律。
1.公转规律(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轨道形状:近圆形。
轨道面与地轴关系:地轴与轨道面夹角为68.5°,地轴指向北极星不变。[教师讲述]正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夹角68.5°不变,才使地球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一年中阳光直射点的移动。2.阳光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形成(板书)[展示投影片]阳光直射与斜射成因图
[提问]左图是用同一束光以不同的方式分别照射甲地和乙地,哪个地方是直射,哪个地方单位面积受热多,为什么?(甲为直射,甲地单位面积受热多,光线集中。)[提问]右图表示的是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认真观察并回答:①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直射,哪些地方是斜射?(赤道为直射,其它地方为斜射。)②在地球表面产生直射和斜射的原因是什么?(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讲述]一年中,阳光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地球公转时阳光直射点的移动。请学生注意观察一年中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阳光直射的纬度。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绘出阳光直射情况的板图
[提问]根据刚才的观察,说出a、b、c、d四幅图表示的时间是什么?(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教师总结]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及其间移动。这四点叫四至点,a是春分,b是夏至,c是秋分,d是冬至,由于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练习]回答课本“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相同的(原因在高中地理中讲述),人们按照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划分了四季。
[教师演示、讲解]教师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详细讲解四季的划分和四季的特点。强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练习]解答课本“想一想”中的问题。
过渡 由于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同一时间里不同纬度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不同,冷热就有差别。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三、五带的划分
[阅读课文]读课本,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括号内文字为待填内容)布置作业 用课本“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地球的公转规律,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及四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地球和地图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文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以供参考!【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第 1 页(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第 2 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三
悟梦辅导中心第一次a班地理测试卷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做出了新的定义,原太阳系的9颗行星中有一颗被降级为矮行星。它是()
a、水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d、冥王星
2、据报道: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一颗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关于该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a、该星球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能使水经常处于液态 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d、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3、有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之中
4、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我国发射的绕月飞行器
d、流星体
5、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金星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6、关于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正确叙述是()a、日照时数最长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
b、冬季纬度越低,日照时数越长,故低纬太阳辐射强 c、夏季纬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故高纬太阳辐射强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太阳高度、天气、海拔等因素有关
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b南极科考队员观察到极光现象;c航海过程中发现指南针突然失灵;d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发短暂的中断 a、a b c
b、b c d
c、a b d
d、a b c d
8、下列观察太阳黑子活动的天文活动,既不伤害眼睛,又能观测到黑子的是()a、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b、在日全食的时候用肉眼观看太阳
c、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入较多的浓墨汁,然后用肉眼直接观看盆中太阳的倒影 d、透过一张彩色照片底片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
9、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1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12、宇宙开发活动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a、宇宙开发活动的规模大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 c、宇宙开发活动的技术程度高 d、宇宙开发活动的占地面积大 13、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耀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
14、有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5、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16、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致每日向东大约推进1° 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发射时,地球运动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1
b、2
c、3
d、4 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运动
c、此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d、此时北京和汶川地区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19、人类在太空建造工厂,发展太空工业主要考虑的太空条件是()a、宇宙空间及其辽阔,工业“三废”可以随意排放 b、宇宙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特点 c、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充分利用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0、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二、双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之间都有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关于八颗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 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c、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从结构特征看,木星、土星都是行星且轨道相邻
3、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分布在()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b、巨行星和元日行星之间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4、地球处在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a、太阳不稳定
b、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大小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6、关于嫦娥探月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展示综合国力,铺路深空探测 b、带动科技发展,开发月球资源 c、参与外空事物,争夺空中霸主地位 d、展示军事实力,进行军备竞赛
7、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8、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 b、24小时
c、23时56分4秒 d、一个恒星日
9、地球转到近日点的时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b、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c、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 d、北半球为1月,南半球为7月
10、当北半球的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近日点 b、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c、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d、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角速度慢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天体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星云、陨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尘埃。
2、总星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称为_________。月球不________、不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太阳光。
4、开发宇宙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运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叠加。
四、综合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注出行星及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5分)
(3)图中与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反的是__________彗星。
2、(1)在太阳大气中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______中,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________层中与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______。
(2)当太阳活动增强的,磁场受到干扰,产生_______现象。1989年曾发生无线电短波中断事件,这与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按此推断,2000年是____________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四
地球的运动
教学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讲授新课:
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屏幕介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及其发表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过渡:我们了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到底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自转及公转的方向如何、周期多长呢?
活动一: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指出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年。
教师请一至两位学生用自备小地球仪绕光源同时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进一步推出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复合运动。公转和自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方向均是自西向东。承转,同学们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屏幕表格的回答。自转 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并请学生用鼠标点击显示答案。
再请学生列举自然界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解答略。)
活动二: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教师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请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请学生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12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上高中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
5、请一位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间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7、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屏幕显示主要内容。
活动三:
1、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先填左面两项内容)
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短的状况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相应的答案。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完成屏幕表格中右侧内容的填写。
4、学生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5、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球的五带图”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小结:
本节课讲述的重点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巩固练习: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应作业。
用心 爱心 专心号编辑
11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