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一
但是当我了解到这本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记得有媒体评论这本书说,会改变你的命运!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我开始细细品读《不抱怨的世界》,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者不抱怨思想的召唤,渐渐融入到不抱怨活动中。现在正好借助这次机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境遇感到不满、抵触和怨愤的情绪。书中提到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即是“我怨故我在”。想想自己,也曾抱怨过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有些时候是自己太过于计较生活中的挫折。再看看周围的人群,很多人都有抱怨的“爱好”,抱怨仿佛成为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这便是书中揭示的抱怨普遍性。那么,人人都避免不了的抱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抱怨无非是一种不满情绪的释放,人们抱怨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似乎抱怨了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事实如何呢?抱怨并不会改变我们的处境,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相反,抱怨只能使我们的情绪变坏,健康受损,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受挫,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读高中时,我抱怨数学老师讲课不好,渐渐厌烦上数学课,后来通过老师家长的帮助,我开始强迫自己喜欢数学不再抱怨,后来我真的喜欢上了数学,结果数学成为了我高考的提分科目。这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抱怨产生的消极情绪只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抱怨自己不如改变自己、抱怨他人不如帮助他人、抱怨社会不如奉献社会。
在我意识到抱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后,我开始认真探究如何消除抱怨思想,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首先,当我遇到不良处境时,我就会先问问自己,真有那么糟糕吗?这件事值得抱怨吗?对一个健康的,智力正常的成年人来说,真没什么可抱怨的。其次,即使真遇到什么挫折,也应该积极地面对,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味的怨天尤人,只能使事情更糟,想要改变现实,只有努力向前。正如霍金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最后,我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敞开心灵、接纳现实、乐观豁达,把抱怨的思想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这样就能积跬步而成千里,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人们之所以常常产生抱怨的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如果只想索取,恐怕永难感到满足和快乐。与其让自己生活在抱怨的世界里,不如去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奉献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在思考,如果人们都能摆正心态,不再一味追问我得到了什么、我应该得到什么、我还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扪心自问,我付出了什么、我奉献了什么、人们因我得到了什么,我想不仅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快乐,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更加充满希望。读《不抱怨的世界》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紫手环的力量也一直影响着我,虽然还没达到最高境界“无意识的有能”,但对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我已能泰然处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同学看见从不戴任何首饰的我竟然戴了一只紫手环,问我是何含义,我告诉他们紫手环的秘密,希望他们也可以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如今的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始更加真实的接触这个世界,开始了解世界,《不抱怨的世界》也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了,这次借着这个机会开始重新阅读,发现自己的心境早已和原来不同了,开始有了更深的感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正确的面对这个世界,不抱怨的快乐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二
近日有幸读到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与以往许多励志书籍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感慨良久,思绪万千: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责任。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
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作者总结了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一、无意识的无能,是指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能觉察到自己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
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如何推进四个阶段的进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方法--紫手环运动: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坚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着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但是改变自我的勇气和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当然,放下抱怨,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情心.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三
刚过去的20__年,于我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跌跌撞撞,也成长蜕变了些许,尤其是在认识自我这条人生必经之路迈出了重要的几步。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开始探索个体的心理情绪,也促使我明白心理情绪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接触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时,如获至宝,阅读此书印证了自己的生活所感,跨越了自己视野的局限,体悟到了阅读的意义——“以我观书,以书观我”。
如果真的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人抱怨嘲讽、负能量爆棚的世界,另一个是平和喜乐、活力四射的世界,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一个世界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更想要生活在不抱怨的世界中。本书作者威尔鲍温是一名美国牧师,他在20__年的时候发起了一场全球的“不抱怨”活动,每位参与者都会被要求戴上一个特制紫手环,只要一察觉抱怨,便将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如此反复,直到紫手环在你的同一只手上戴满21天,这个挑战才算成功。这项活动风行全球,有上千万人参与并从中受益,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个世界角角落落,大大小小的声音,都充斥着抱怨。抱怨就像一场“比惨”竞技活动,每个人都试图证明自己过的才是最艰困的生活。什么是抱怨呢?抱怨就是在遇到生活中的变化或挑战时,聚焦于问题本身,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负面情绪“打包”传递给他人。有人也许会问,我难道不能对任何事情表示不满吗?遇到不公之事表达自己的愤慨、对一些坏消息作出正常的情绪反应等并不都是抱怨,在我看来,抱怨更多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嘴巴、眼神、肢体等,借由语言或非言语来反复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有个很贴切的比喻,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杯子里还有一半水,悲观的人会说杯子有一半是空着的,而爱抱怨的人可能会告诉你,杯子中的水没准有毒。反观自己,越发觉得过往的自己就是这本书的反面教材,只要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各种不爽,把原因归咎到客观因素上,到处、反复吐苦水,把身边人也弄得身心俱疲,经常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
一、抱怨的原因:关注责任借口
人为什么喜欢抱怨?本书详细解释了抱怨(gripe)的五个原因:
getattention:寻求关注
remove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
inspireenvy:引人艳羡
power:操纵力
excusepoor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人之所以会抱怨,有可能是出于一种或多种原因。我非常认同上面提及的原因,特别是寻求关注、推卸责任、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确实,我们之所以抱怨,往往是出于我们对别人关注的需要,因为我们想不出另一种积极的能吸引别人关注的办法,仿佛一停止抱怨,就没法与他人建立联系了。我怨故我在。
当然,我们抱怨更多是推卸责任,为自己欠佳的表现找借口,好让自己内心得以平衡。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向周围人抱怨,是不是想让对方承认:你已经尽力了,是其他人或者环境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你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
二、抱怨的影响:囿限可能性
抱怨是不是如这本书所言对我们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呢?对此,我深以为然:你对自己或别人的抱怨从来都无法带来积极的改变,反而会限制了自己和他人享受美好的可能性。
“抱怨使我们关注问题本身,以至于我们不会去考虑解决问题、改善境遇的方法。”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具象化我们的挑战,为自己的不作为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当然根据吸引力法则,还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抱怨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在于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上面,一直很相信一句话:youarewhatyouthink(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经历),思想创造生活,你的想法与态度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而抱怨则更多的会让你的关注点关注于生活中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而会忽略了好多生活中更美好的事情。当你抱怨时,你就是在拥抱你自己的怨气。你支持、帮助、巩固自己脑海中那个“你不配得偿所愿”的念头。你感到自己与美好丰裕的世界割裂开来,限制了自己享受富足的能力。此外,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诸如师生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等,即你寻找,就必寻见。
面对糟糕的境遇,不抱怨或许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它带来扩展效应和建构效应,它开启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使我们超越了问题本身,建立更宏观的格局,激励我们在心中创造出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
三、抱怨的解决:让自己活成一束光
如何使自己和他人远离抱怨呢?
如何让自己不抱怨,书中尝试给出了一些方法:
1.“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谨记:唯一能为你的幸福和人生负责的人,就是你自己。让生活变得美好的秘诀,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一直都有重塑生活、掌握命运、雕琢幸福的能力。
2.远离无意义的闲聊,字斟句酌地对话,“开口说话前,先想想你说这句话是不是比沉默更有意义。”沉默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得以与内在的自我建立联系。
3.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做最好的自己。个人认为,这是解决抱怨的治本之策:接受不能改变之事,改变能够改变之事,分辨上述两者的区别。修炼心灵,提升能力,充盈自我。比如,开车的时候遇到20分钟以上的堵车,你是气急败坏、唉声叹气?还是内心平和,并按部就班地打开开车清单,听书或打电话等?这个世界不是为我们而设计的,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不如意之事,我们可以选择让它们打败我们,还是让它帮助我们完善自我。
那自己不抱怨了,身边人还是在不停地抱怨,怎么办呢?首先有一个前提,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要妄想去改变别人,因为被动的改变效果不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黑暗,吸收能量,温暖周围。当你活成一束光的时候,谁接近了你,谁就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对他者的负责和对他者的造福。甘地曾说过,“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别人效仿的样子。”
还可以尝试如下方法:当别人试图通过抱怨来寻求关注时,问对方,“你有什么好消息吗”、“在理想情况下,你希望他怎样呢”、“假设这件事能解决,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开始着手呢”?也可以建议他直接与能解决这件事情的人进行对话。当然,你也可以说出你的期望,当对方朝着你说的方向努力时,给予真诚的表扬。
但是,这个世界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这些励志书籍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你照着它们去做就一定可以获得巨大的改变,可是在复杂的现实和人性面前又谈何容易呢?像这本书,其实还是有一些避重就轻,有些东西并未涉及或语焉不详,比如光靠改变态度是不够的,提升能力、增长见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本书并未涉及。但一本书如果能让你获得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启发或感想,那就是好书。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四
抱怨,是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不公平时,最自然的表现,当我们设身处地面对这样境况的时候,经常会说:“事情都已经这样了,难道还不允许我抱怨两句么?”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还觉得它和一般的励志书一样,用着命令的口吻,像独裁法西斯一样的教育读者,可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的媒体推荐所吸引:
“这本书写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的坏事给你。”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这些看似平淡的话语却都已经道出在面对困难时少有的人生真谛。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感觉所有不抱怨的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在这本书中。人生在世,总会有不如意,会有各种险阻。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压力下,做到不抱怨越来越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然而这本书却给出了答案。“终此一生,我们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与父母之间、与朋友、与兄弟姐妹、与爱人、与同事或者与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决定着关系的路线。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运,不是职业、年龄、种族、教养,也不是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的关系走向何方。关系现在是,而且将来会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类最大的难题,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各种关系中,实现爱、平和、喜乐,使人生变得美好而圆满。”
诚然,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事业发展的压力,同行业者竞争的压力,生活成本的压力,似乎我们越来越像一块海绵,生活喜欢的挤干我们生命中每一滴精力,每一点梦想,让我们在它的重压之下,做着只顾眼前的奴隶。我们每天抱怨着高房价,高油价,高通货膨胀,让我们的生活得不到一丝的快乐,觉得生活是暗淡无光,看不到希望。我并不是有意要为这些开脱,也不是为了这些存在即为合理的解释。而是就像书上这段文字一样:
“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
对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进行的抱怨是无用的,可以说是在自己的内心继续强化了潜在的困难。抱怨会消磨你的意志,吃掉的前进的动力,接下来就是要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来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是分散自己的精力,让自己在另外一个方面有所建树。就像书评中说的“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给我们自己带上隐形的紫手环。然后朝着梦想前进。“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不抱怨的世界,也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做永远比说重要。
抱怨的人的心态往往是悲观的,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悲惨世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这本书正是传递这样的生活智慧给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是对愤世嫉俗的抱怨没完,也拿不是“吃亏是福”的聊以自慰,而是让我们行动起来,戴上我们生活中紫色的手环,看见了压力、不公平和困难不要像往常一样去抱怨,把精力去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把坏事当成好事去办”。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这个世界,自己会真真正正的收获到好处,真真正正的会在人生上取得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五
首先感谢公司组织的这次读后感交流的活动,让大家能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进的思想。《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个小故事利用抱怨这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从侧面再次的提醒了我们,只凭着专业知识及公司规章制度来领导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关系和内部的环境氛围也是前提之一。《不抱怨的世界》一书正是用作者亲身经历告诫着我们这一点,下面我就对《不抱怨的世界》一书的读后感向大家谈谈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变别人首先得改变自己
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才能认真客观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实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所难免的都会遇到任务紧、压力大、帮助别人弥补漏洞或自身犯错的情况出现,在这一的情况下迫于工作任务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从而引起各种摩擦,这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以抱怨这种形式来说某某人的不是,以此来宣泄和抱怨别人给自己造成的麻烦和舒缓自己心中的压力。俗话说育人先育己,在部门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就是下面员工的一个榜样、一个风向标,我们抱怨别人一句下面的人就会埋怨十句,如果养成了习惯那么就会有百句、千句,到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我们也会遭到员工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习惯、抱怨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一个趋势,他们会认为抱怨会让他们的工作来得更加轻松,这个趋势的兴起也就相当于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群策群力的消亡。到那时一个部门也不再会有生产效率和对部门的向心力,将成为一盘散沙。这样的危机感提示了我们管理者应加强自身修养,在工作中运用一些技巧:
1.沟通工作、交流感情时语气亲切、语调柔和、措辞委婉、谈吐自然的柔性语言,可以对下属表达足够的尊重,从而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再有,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真心诚意、心平气和、商量式的解释可以达到委婉拒绝和善意规劝的效果,既尊重了别人的自尊心甚至虚荣心,又可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团队的稳定与和谐。
2.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建立朋友关系,积极谋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但在我们的朋友关系中一定要切忌拉帮结派,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从反面也警示了我们,当你有意识亲近群体中一个人时,那么也将会有三个人离你远去。
3.杜绝情绪管理,在工作中应努力保持积极的情绪,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创造和谐所必需。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心理平衡。保持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平和心,始终做到精神饱满、笑口常开,努力为每一个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深入员工,营造信任和快乐,建立一个和谐的团体,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
没有抱怨,或正确处理抱怨,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团体。也才能加强团队的合作,如果一个团队缺少了协调、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的都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大家及时沟通意见,消除分歧和误会,才能整体作战,更好的解决问题。
正如书中写到的几个关于意识形态的故事,珍的葬礼和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都应病魔缠身,中风不久便可康复的珍因为太过于自我的担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医生们颇感意外以及快乐提示牌故事中,让病痛折磨然而快乐去世的女主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体会出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里气氛是多么重要的。员工的积极性靠调动而工作中的快乐、和谐度更能稳定员工情绪,对于一个管理者在实践的工作中我们都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当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热情高涨时能够创造出更高更加优质的效率。这种效率它与要求赶工或者单纯的完成数量上来说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们产品一次合格的几率提高。部门里的氛围我们作为最主要的调剂人只有在多沟通多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扮演起这个调剂人的作用,按照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发展。试想一下,每个员工都是大社会里的一员,来到我们小集体里规章制度遵守是必须的,但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思想,如果当员工出现一般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办。肯定得第一时间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了解不深,给员工一种我们高高在上的感觉势必做工作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而在这样做完工作后员工受到的教育和认识到的错误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在这些事情来临之前做好我们的感情铺垫工作,至始问题来临之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调剂部门里来自于工作上、同事之间的问题和冲突。长期下去整个部门的员工有了凝聚力维系住良好的内部关系和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引发出员工自觉尊规守纪和围绕部门任务刚好各项工作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开,在制度的框架内能让自己快乐翱翔
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为部门员工考虑很多甚至于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所舍取,但我们必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连接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重要桥梁。和公司员工之间,由于任务职责的分工本来就是处于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状态里。那么我们对员工的关心爱护就不能等同于放松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一定要把这种爱护建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则制度这平台上面。在公司这个大舞台上面难免会出现极个别的员工因个人感____彩的缘故给我们出上道德观念的难题,影响我们情绪甚至尊严。但我们一定要认清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差距和区别,要保持住一个成熟管理人员冷静,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会体谅员工的一时之错毕竟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为了公司发展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体力,而我们在管理之中也不是为了争夺这一时之威。况且有了良好的风气以后,其实公道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让步往往会换得更多的尊敬,然而这种尊敬往往比高姿态、高要求使员工获得的工作动力大得多。让我们大家在不断的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踏着正规化管理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快乐工作者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六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七
最近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感觉很不错,今天想与大家分享。
我们每个人都有抱怨,很多抱怨声也常在我们耳边此起彼伏。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认为抱怨是一种舒缓内心烦躁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说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向他们倾诉烦恼、忧愁。抱怨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就会抱怨来抱怨去。一时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抱怨有时会形成一种习惯,这时抱怨的危害就很大了。首先我们的抱怨会使我们身边的人活在一种负能量的环境里,破坏大家的心情,这样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变成一个阴沉的抱怨世界,这样的环境,会导致每天的心情下滑,工作效率下降。
然后,无休止地埋怨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人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甚至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生存艰难。倾诉得越发声情并茂,也就越发使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越来越焦虑。
另外,书中说,我们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很多时候抱怨就是自夸。可是没有人喜欢自夸的人,这样的行为会使更多的人远离我们。
抱怨的危害很大,可有时真的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抱怨,什么时候是事实。其实,事实与抱怨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事实我们只想陈述,不想改变;而抱怨却是我们很想改变的事实。比如我其实一直很想把《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会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因为做这件事让我很快乐;而如果我并不想写这篇读后感,我认为它耽误了我一下午的时间,也许并没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就对某个人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抱怨,因为我想改变这种状况。
也许这时大家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认为写这篇读后感耽误了我一下午时间,那我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在没有人问我的时候,就不与人提起这件事;在有人问我的时候,只是说我写了读后感,而不加上它耽误了时间之类的,这时,我就没有抱怨。而我的内心,也不必总想着,“唉呀,这读后感真烦人,我的一下午时间又没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可以想想接下来的时间我该如何利用,该如何将也许耽搁了的事情弥补上。
书中介绍了一种改变抱怨习惯的方法,在手腕上带一只紫色手镯,每当我们发现我们抱怨了,就换一只手戴,有意识地去控制让自己不抱怨,不吐槽。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时间长了就可以大大减少抱怨的次数,直至21天不抱怨。
人改变一个习惯总是要经历四个过程,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如果我们将改变抱怨付诸行动,并坚持下来,会发现最后我们会很难产生抱怨的想法,每天将变得十分阳光、快乐,如此生活岂不是你我正想要的?所以,只要人人都减少一些怨,世界将变成不抱怨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