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裹”、“浅褐色”、“嫩生生”、“冲破”、“掀翻”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21日 总第15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词语。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板书:春笋。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4.剥开春笋。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猜谜,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出谜底:春笋后齐读课题。再观察春笋的样子、颜色,并说一说,认识“浅褐色”,感知“嫩生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4.指导读长句子
(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5.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读文,了解内容。
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随机引导说话)
a.指导有趣味地朗读这句话。
b.投影出示词语。
c.启发学生看图想象,理解词语。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指导读长句子。
4.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5.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⑴自由练读,评价。
⑵表演读。
⑶试着背一背。
⑷分组赛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做到读音准确。翘舌音、平舌音、前鼻、后鼻音。
2.会用多音字“长”的两个读音来组词。
同桌互认本课生字并祖祠,看谁组得多。
3.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4.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范写生字,巡视指导。
1)找到上下结构的字。
2)学习“士”偏旁。
3)想想怎样写才漂亮?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要写在横中线上。
5.按笔顺描红临帖。
⑴书写练习,记住笔顺。
⑵描红练习。
⑶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声、笑、节”等字。
⑷规范书写,自评互评。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认真书写好每一个字。)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春笋》一文写的是在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实物 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将一个从菜市买来的春笋,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将春笋春笋的“外衣” 一层一层地剥去,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 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这样呼唤:“春笋,春笋,快出来!快出来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看!我们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书包当石块压在头上,学生作出使劲的表情,将掀翻的动作做得惟妙惟肖。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案例一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三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一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案例二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三
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春笋
【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