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侯祠导游词介绍(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一
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二
;、文学鉴赏在导游教学中的必要性:
1.中职旅游专业上看
1.1中职导游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导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旅行社、各旅游景区等旅游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导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导游操作技能,能从事旅游企业导游服务业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导游工作中,要求导游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知识素养,为
今后走上导游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教学目标
武候祠是《四川导游实务》第十章景区景点模拟导游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小节,其教学目标一是要求学生了解武候祠景点的基本情况、诸葛亮生平和景区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模拟讲解武候祠景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讲解人文历史景点的方法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了解武候祠的景区基本情况中重点有三:一是诸葛亮其人其事,二是三国的历史知识,三是武候祠中的《攻心联》。对诸葛亮的介绍,《出师表》、杜甫的《蜀相》等诗文脍炙人口,三国历史在小说《三国演义》体现的更加通俗精彩、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攻心联》这种传统的楹联文学形式也是我们在介绍中国名胜古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见整个对于武候祠的了解中,文学鉴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3学生综合素质目标
我们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广义上的理解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文学鉴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文学作品有着审美、认识、教育和培养想象力的作用,而且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给予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审美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从行业需求上看
2.1旅游鉴赏和文学鉴赏的相似性
旅游,如同文学鉴赏,也是一种再创作。旅游者总是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存去欣赏客观景物的,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景物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说过,世界上所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
睛。这些虽然是针对文学鉴赏来说的,但是对于旅游欣赏来说也是适用的。有关资料显示,在旅游者中,受过教育的高学历的人总是占大多数,这是因为这部分人的旅游鉴赏能力较高的缘故。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等等于差万别,提高他们的旅游鉴赏力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问题的核心是要帮助旅游者正确地理解景观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在这方面,导游的作用非浅。旅游的开发经营者应该把自己对景观的理解用形象直观的视听语言描绘出来,传达给旅游者,便于游人事先对旅游景区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做好旅游的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
2.2武候祠景区旅游价值通过文学鉴赏体现
对于中国祠堂宗庙等人文旅游景点来说,其一大吸引力就是各种文人带来的“名人效应”,如提到岳阳楼自然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到黄鹤楼自然想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而武候祠中大家自然会想到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毛主席为什么来到成都武候祠看《攻心联》看了半个小时?岳飞为什么会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游客们来到这里寻求的答案并非在武候祠这个地点上,而是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深度解
读,由景区或导游传达给游客。
二、武侯祠文学鉴赏教学的优势分析:
1.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学内容
整个景区涉及著名历史人物众多: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赵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景区楹联、匾额、诗歌、散文知名度高,名家作品多。杜甫、岳飞、赵藩、毛泽东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并留下许多精彩的文章或评论。《静远堂》匾额、《攻心联》、《蜀相》、《出师表》等等作品知名度极高,内涵丰
富。
2.内容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接受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学底子比较薄弱,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初中接触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对他们来说,过于复杂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武侯祠的文学作品代表性强、脍炙人口,《蜀相》、《出师表》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容易引发共鸣,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武侯祠的文学作品饱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能引出一些历史故事和趣闻,这些对
于培养导游专业的学生是很有好处的。
3.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代表性
武侯祠是四川人文景点中非常著名的一处景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在收集相关资料的时候比较容易,武侯祠处于成都市区,可进入性很强,如有需
要进行实地考察也很容易实施。
三、武侯祠文学鉴赏教学的实施
武侯祠的匾额、楹联、诗文非常多,不可能全部给学生讲解,所以选择要有代表性、旅游讲解价值较强、学生理解较容易的内容。鉴于不同文学形式,我们分为四个类型进行选择,分别是诗词、楹联、匾额和散文。教学时候可以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把握深浅。
1.诗词——《蜀相》
武侯祠涉及到最有影响力的诗词非杜甫的《蜀相》莫属,这首诗脍炙人口,内容深入浅出,有很好的内涵和外延,导游讲解中以本诗开头也非常常见。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明了武侯祠的位置,作为导游专业中的文学鉴赏,这里更多的应该看到该诗句对旅游的价值:比如引发我们今天去哪儿游玩?——丞相祠堂。丞相祠堂在哪儿?——成都边上。用诗文直接告诉了游客我们今天去武侯祠游览,武侯祠很近,就在成都边上的信息。而且拓展性也强,比如“什么是锦官城?”借而介绍成都概况等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学生也需要对照目前的情况,目前武侯祠的门庭还如此冷落吗?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发思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一句外延十分丰富,诗人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个人对诸葛亮钦羡仰慕的情感。在导游词的讲解中,这一句很容易展开,说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师表》以及武侯祠匾额上“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内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对这一句的赏析不但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诸葛亮,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杜甫的遭遇,让学生去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
2.楹联——《攻心联》
这是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一副楹联,向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并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联曰: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诸葛亮殿是整个武侯祠游览的精华部分,《攻心联》的作用非常重要。光绪二十八年,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游览武侯祠,追思诸葛亮治军理政的成绩,并联想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情况,遂书写此联。屈指算来,至今已百余年了。联语虽意在“讽谏”,但客观上却对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功业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从而发人深省,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鉴赏这一对联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攻心”,诸葛亮生平中哪些是“攻心”的体现。这里就涉及到诸葛亮的功绩以及“七擒孟获”的小故事,如何由攻心联引发,如何介绍给游客。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不是讲解武侯祠就局限于武侯祠、诸葛亮。
第二,《攻心联》作者赵藩其人,为什么要作《攻心联》?这也是导游在讲解楹联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楹联作者是谁?为什么写下楹联?除了武侯祠以外的其他景区也有体现。学生学会掌握讲解题词、楹联、匾额的普遍规律。
第三,《攻心联》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现实意义可以从为什么毛泽东、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对这个楹联进行了高度评价,毛泽东甚至看攻心联看了半个多小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最后总结到诸葛亮、赵藩、毛泽东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都有“攻心”的意识和事迹,此联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审时度势”,多“攻心”也就是多去考虑别人的心理再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对于做事多考虑自己、不考虑后果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但给予他们知识
领域的拓展,也加强了学生品德教育。
3.匾额——“汉昭烈庙”
匾额是景区文学鉴赏中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内容短小精干,外延却十分丰富。譬如武侯祠门口的“汉昭烈庙”匾额从字面上很好解释:刘备是蜀汉的皇帝,谥号昭烈,这里是刘备和诸葛亮合祀的地方,按照君尊臣卑的原则,就叫汉昭烈庙而不叫武侯祠了。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直接,讲解词的层次是比较低的。在加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学共鸣来取得更好的效
果。
面对成都武侯祠的“汉昭烈庙”匾额,民国时期也有一个著名的爱国文人邹鲁用诗文做出了一个精辟的概括:“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这首诗意思非常直接,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的容易,通过一种对比的方式道出了诸葛亮为什么受到后人景仰的缘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名位”实际上可以解释为得到的,而“勋业”可以理解为“付出的”。让学生理解道为人“付出”永远是胜于“得到”的。而在导游讲解中,套用邹鲁的诗对“汉昭烈庙”匾额进
行解释,效果要比直接解释好的多。
4.散文——《出师表》
学生们最熟悉的是初中课本中的《前出师表》,而武侯祠讲解中经常提及的也是《前出师表》,学生对这篇文章是非常熟悉,初中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背诵。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再赘述。在我们导游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引入一些导游讲解的内容,导游讲解要求正确、充实、清楚、生动、灵活。在教学的
时候我们应该抓住几个特点。
第一,抓住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出师表》整篇文章较长,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则游客将失去兴趣。大家最为熟悉的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一段,可以进行细讲,结合诸葛亮为什么会写《出师表》,为什么会六出祁山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遗憾。
第二,补充相关评价,让学生思考出师表的现实意义。《出师表》被南宋名将岳飞评价为“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结合岳飞这个人物从侧面评价诸葛亮也是导游讲解中一个不错的手法。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出师表》中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中体会到交友准则,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中更能体现中职学生的一些思想现状。
总结:文学鉴赏和导游讲解有一个很大的相同点——两者都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传达美的一个过程。在导游教学中引入文学鉴赏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文学鉴赏的时候紧扣专业特色,将文学鉴赏和导游讲解结合起来,在欣赏各种文学作品的时候除了感受作者想要表达情绪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如何把美文、美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游客的意愿结合起来,是导游专业中文
学鉴赏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文.白族历史文化名人赵藩.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2] 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
[3] 廖荣隆.廖荣隆导游四川①.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徐应佩.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热词搜索:;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三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xx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四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武侯祠名声大,看的人多。可以说武侯祠已经成了成都的一处标志性景点了吧。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诸葛亮殿了。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大家请看,在正中龛台上就是诸葛亮的塑像啦,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可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三国志》、《晋书》等史志类作品中,对他的政治、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个有着经天纬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到底诸葛亮有多完美都有智慧呢?请让我为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他是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大小事并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大计的决策和推动,并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进兵南中,和抚夷越,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后方。使蜀汉渐渐开创了一个物资丰富,人口兴盛的有所作为的局面。
然后,他是传神的军事家。以决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他与周瑜共同商定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且又能借来实行火攻的决定性的东风。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盟军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是伟大的发明家。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
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
好了,各位游客,咱们已经了解了诸葛亮了,那刘备的陵墓又是怎样呢?就让我们带着悬念去下一个景点刘备陵墓看看吧。
谢谢!我的讲解完毕。
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五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xx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xx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xx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武侯祠导游词介绍篇六
刚才我们游览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现在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里才是真正纪念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请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要下一级台阶。为什么要下这级台阶呢?原来这是古代君尊臣卑观念的体现。武侯祠是君臣合庙,刘备庙在前,诸葛亮武侯祠在后,于礼制不合,所以人们在建造武侯祠时,就有意将诸葛亮殿建低一个台阶,以突出刘备作为一国之君的崇高地位。
现在我们将穿过过厅。请注意过厅两侧悬挂的匾额、对联和绘画,它们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若、徐悲鸿、沙孟海、张爱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请看这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攻心对,也是武侯祠对联中的精品。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审势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联的作者是清末云南剑川县人赵藩。上联是说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乱时,采用马谡建议,实行攻心战术,对夷帅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从此不再反叛。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赞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后人从中吸取教益。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古代治国方略的精髓所在。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诸葛亮殿。请看,坐在龛台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头戴纶(guan)巾,身披金袍(古称鹤氅),手执羽扇,凝目沉思,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隐居于荆州襄阳(今襄樊)隆中,因胸怀大志,刻苦好学,才智出众,得到卧龙的美称。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访贤,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了一条占有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东联孙权,北抗曹魏的国策,史称隆中对。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从此跟随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益州等战役的胜利。蜀国创建后,被任命为丞相。刘备死后,在奉节白帝城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执掌了蜀汉朝政。
诸葛亮治蜀达20多年,主要政绩有:以法治蜀;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由于长期劳累,不幸早逝于北伐前线的武功五丈原,死的时候才54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一生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尤其敬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加以崇拜,修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
请看诸葛亮两边的塑像,左边的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他们在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绵竹阵亡。诸葛亮子孙三代,人称三世忠贞。
请大家看殿内陈列的这面铜鼓。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所以它又被称为诸葛鼓。
各位游客,诸葛亮殿两侧厢房内,是诸葛亮事迹陈列室,有大量反映诸葛亮事迹的图片资料,请大家随意参观。十分钟后我再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先主刘备的陵墓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