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简介 武侯祠导游词(大全1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武侯祠简介篇一
大家好,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
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了。
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
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
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
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武侯祠简介篇二
武侯祠作为成都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历史古迹,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独特魅力。在这次参观中,我对于武侯祠的历史底蕴、建筑形式以及文化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
首先,武侯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武侯祠是为了纪念刘备手下最得力的谋士——诸葛亮而兴建的。在进入武侯祠的大门时,我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置身于蜀汉时期的盛世。祠内的雕刻、壁画、碑文等无不展示着当时的风貌与人物。在一块巨大的木雕上,有一组组精美的博古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历久弥新的文物,无不给观者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使人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兴趣。
其次,武侯祠的建筑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独特印象。武侯祠以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家和国的认识和追求。我在参观中发现,每个建筑都非常注重对称与平衡,内部与外部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和谐。祠内的过道和厅堂等都由雕刻精细的红木构成,壁画栩栩如生。特别是祠内的走廊,上面的对联妙笔生光,字里行间体现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流露。所有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
再次,武侯祠的文化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参观期间,我意识到武侯祠是一个集武侯庙、武侯文化、巴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到了大量与刘备、诸葛亮相关的文物和实物,其中诸葛亮的黑羽扇备受瞩目,成为参观者的必备拍照点。此外,沿途的展示板上面还有大量的历史解读和庙会活动的介绍,丰富了我们对于巴文化和蜀汉文化的了解。祠内的钟鼓楼和新建的巨型地坛更是向我们展示了巴人的崇拜精神和文化激情。
最后,参观武侯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武侯祠不仅是一处古迹,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对武侯祠的参观,我认识到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我们应该以对古人的敬意和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意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参观武侯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特色让我印象深刻。通过参观,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参观武侯祠,不仅让我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武侯祠简介篇三
成都武侯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园林林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地址位于成都锦江区武侯祠大街,是一座庙宇式园林,唐、宋时期是文化名士衙门,清朝是学会和庙宇。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五柳文化遗产公园,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二段:讲述武侯祠的历史文化
武侯祠内有众多传统文化建筑,如檐角飞翘、雕刻精美的东大成、李冶、王勃、杜甫、李白,张若虚的雕像;大殿上悬挂着武侯典籍,列着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的古画像;琴台上放置着清代名琴,是华夏五大名琴之一的古筝。这些珍贵的文物为游客展现了川西古代文明的点滴细节。
第三段:介绍园林景观
武侯祠园林景观,得益于川西水乡般的溪流,随处可见流水、古树、花坛、假山、草地等景观。园内建筑包括斋堂、茶楼、观音堂、香炉堂等。走在园内,仿若亲身穿越了时空,穿行于庭院之间。
第四段:讲述游客体验
武侯祠是市民游客的最爱之地,这里游人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在江边小舟上,身临其境感受着川西水乡的美景,小桥、流水、花草轻摇的风景;在斋堂前,跳起了踩高跷,感受民俗的别致趣味;在园内泡茶,一边品尝着成都独有的茶文化,一边细味着文化古迹带来的沉淀。
第五段: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
我通过旅游,亲身感受了武侯祠的文化底蕴和园林美景,所有细节都充分体现了成都古代人文的繁荣与盛世。亲眼看到、亲身感受,让我更加对成都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深刻,也让我理解了成都人对于这里的文化底蕴的认同和愿意去保护它。成都武侯祠是我在大城市里寻找到的一片文化净土,它不仅让我沉淀心灵,更让我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
武侯祠简介篇四
年少时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出师未捷功败垂成时,总是唏嘘不已。有时轻狂,甚至恨自己晚生了千多年,不然,或许可以同他一道,把三分的天下,统一成汉家的锦绣山河。
而今,站着他的塑像面前,品读着“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的楹联,忽然没有了如丝如缕的思绪,忽然没有了气冲霄汉的豪情,忽然没有了年少无知的张狂;油然而生的,却是几许的遗憾,和淡淡的哀愁。
听不到黄鹂婉转的轻啼;回首能看到,映阶的碧草穿越了千年的光阴,仍茁壮而顽强地从路旁青石的缝隙里挤出来,苍翠的柏树依然挺拔俊俏,昂扬高大的苏铁也不甘寂寞地作张牙舞爪状,衬托的这缅怀武侯的庙宇更加得肃穆、伟岸。如簇的游人,或走马观花,把目光停留在入画的美景;或若有所思,步履蹒跚,仿佛看见了当年的铁马金戈,走进了诸葛武侯的内心深处。
其实,面对窗外温煦的落日,触摸着拂面而来和谐的春风,诸葛亮早已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前方的路。这条路,需要用忠诚、坚韧慢慢走下去。为此,他骨子里负起了太多和太伟岸的理想,他内心里承继了家国天下太重和太秉实的情怀,他脑海里铸就了太坚毅和太忠诚的使命感。这信念,这情怀,这抱负,浓稠而刚烈地伴随了他雄浑但残缺的一生。对家庭,他要求孩子用宁静的内心、淡泊的生活,来求学立志,修身养德,成为像他一样的谦谦君子、国之栋梁。对国家,他不满足于偏安于一隅,三分的蜀国,用心血和汗水内求政治的'清明、外报一统山河的夙愿,始终念念不忘“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豪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拼杀、奋斗。当生命里最后的一丝光耗尽在五丈原时,也许,他的内心是孤寂而苦涩的;聊以欣慰的,是支撑他这么多年的忠诚为民、精忠报国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可以永远传继。他肯定感觉到了,他的子孙后代也有同他一样忠诚报国的品德素养;他造福过的那片土地上的苍生对他念念不忘;他的庙宇和那位把他当成知己的君王一起矗立。
如今,武侯祠旁,风景依然如旧:蜀山青翠如洗,没留下任何当年的哀愁;江水千里如画,还在无言寂寂长流。站在庙宇内,能看到的,是他风流倜傥、激昂慷慨的模样。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他坚强果敢和强大的内心。走进他的内心,也就真正读懂“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那广为流传的楹联。
武侯祠简介篇五
成都武侯祠是成都市内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位游客,我近日去拜访了这座蜀中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受震撼。通过参观,我收获了很多,也感受到了许多,下面就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文化的传承
成都武侯祠作为一个传承400年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价值不言自明。这里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之一,在其保存的古朴建筑、精美的雕刻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在这里的蓬勃发展。在武侯祠游园中,我走到了馆内看到无数珍贵的文物文献,深度思考之后恍然大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而历史文化是民族灵魂及根基的最精华体现之一。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第三段:艺术建筑的风采
成都武侯祠建筑格局独特、工艺精湛,真正的水木相融。园内是楼阁重叠、花木扶疏,有着浓郁的古城气息。我穿过匾额高耸、红墙金瓦的山门,经过“草堂”、“潮音阁”、“春草堂”、“知言阁”等建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封建时代,领略了这个城市的骨子里所流淌的历史文化血脉。武侯祠的建筑在艺术水平、历史价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作为文化遗产来说,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诸如宣传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服务等多种文化功能。
第四段: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武侯祠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在于建筑,更在于内涵。作为一个文化名片来讲,这里有许多有文化内涵的展厅及主题式景观。通过了解巴蜀文化、成都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我惊觉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还非常少,更感受到学习和探索的必要和急迫性。在这里,文化就像一件艺术品,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
第五段:自身的收获
这次参观,让我感性和理性得到了统一,拓宽了个人的思想视野。通过观察、了解和感受,我更加认识到成都武侯祠这样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在内心深处立志,要为文化的传承保护多一份力。同时,也让我有了对历史文化的更深刻理解,也激发了我学习、探索自身文化的热情。
总之,成都武侯祠是一座值得我们去参观和了解的文化圣地,它不仅是一个名片,更是一个象征。通过参观武侯祠,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在这里所体会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领略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侯祠简介篇六
武侯祠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古建筑,也是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刘备的场所。作为一名游客,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迹,并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以下是我对于武侯祠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武侯祠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一进入武侯祠的大门,我就被各种古朴庄重的建筑所吸引。武侯祠的建筑完全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样式建造,大门、殿堂、廊道、亭台楼阁等等,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尤其是祠内的主殿,它高达三层,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刘备的伟大事迹。在祠内的众多馆藏和陈列品中,我看到了许多古代书画、工艺品和军事器械,这些都是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其次,武侯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刘备的纪念地,武侯祠展开了一幅幅真实而动人的历史长卷。在祠内,我对刘备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带领着蜀汉抵御外敌的侵略,保卫了蜀地的安定。武侯祠细致地展示了刘备从匡扶国家到成功崛起的历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里的历史文化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韧的精神。
第三,武侯祠也是对中国军事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在祠内,我看到了许多武将、勇士的塑像和雕像,这些雄壮威武的形象给了我极大的鼓舞。通过展出刘备、关羽、张飞等蜀汉的英雄们的生平事迹和战斗场景,武侯祠让我们对军事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军事精神。
此外,武侯祠的环境优美,氛围宁静祥和。尽管拥有着众多游客,但整个祠内依然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内院建筑错落有致,古树参天,花香扑鼻,每一处细节都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仿佛能够与历史沟通,与刘备一起品味过去的辉煌。而且,武侯祠附近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和小吃,可以品味成都的特色美食,这也为我带来了愉快的参观体验。
最后,武侯祠的参观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参观,我不仅仅学到了历史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武侯祠不仅是一个历史纪念地,更是一座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军事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更能够了解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增强了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钻研的意愿。我相信,这次武侯祠的参观一定会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武侯祠简介篇七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了。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武侯祠简介篇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_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_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_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_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武侯祠简介篇九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武侯祠简介篇十
武侯祠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以纪念中国历史名将诸葛亮为主题的祠堂和陵墓。作为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我有幸参观了武侯祠,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体会和感悟。以下是我对于武侯祠参观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描绘武侯祠的美丽壮观
武侯祠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走进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高耸的门楼和巍峨的牌坊,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祠堂内的建筑以重檐歇山顶为主,庭院宽阔,布局合理。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明耆文化殿,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信息,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诸葛亮和他的历史背景。
第二段: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侯祠不仅仅是一座纪念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祠堂内,我看到了许多与诸葛亮相关的文物和传统艺术品,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这些展品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亭阁之间,我还看到了许多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例如雕梁画栋、悬山斗拱等,更加加深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名将诸葛亮
作为武侯祠的核心主题,诸葛亮在这里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祠堂内布满了大量关于他的展品和文献资料,从诸葛亮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到他对国家的贡献,都得到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社会改革者。他的坚定信仰、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对于国家的忠诚让我深受感动。
第四段: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参观武侯祠让我不仅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思考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强调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这些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指导个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为当代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五段:对武侯祠参观的总结和体会
参观武侯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领略到了古代建筑与传统艺术的魅力,还对中国历史名将诸葛亮和他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武侯祠也让我思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通过这次参观,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人生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前往武侯祠参观,感受这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武侯祠简介篇十一
武侯祠,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诸葛亮而建造的纪念馆,也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侯祠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有幸游览了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建筑。在这次游览中,我对于武侯祠的历史价值、建筑风格以及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在武侯祠的游览中,我首先被它的历史价值所深深吸引。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原为纪念刘备的首席谋士诸葛亮而建,武侯祠不仅是诸葛亮学问研究的中心,也是纪念这位卓越政治家、军事家的地方。在游览中,我不仅看到了诸葛亮的雕像和墓碑,还了解到他作为蜀国丞相所做出的一系列为国家付出的贡献。武侯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永远地铭刻在了人民的心中。
其次,武侯祠的建筑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侯祠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7000平方米,建筑设计独具匠心。武侯祠的大门由雄伟的牌坊所构成,楼阁式建筑巍峨而宏伟,彰显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髓。在一楼的大厅中,有展示蜀国历史和文化的模型和照片,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和生活场景。上楼后,我看到了诸葛亮具体工作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诸葛亮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古代朝代。这些精心设计的建筑和展品,充分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技术的精湛。
此外,武侯祠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智慧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武侯祠的展示室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诸葛亮智慧的展品,如他的手迹、书法作品和许多记载着他智慧言论的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件展示了古代中国人们对诸葛亮智慧的崇敬与传承。在武侯祠的游览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诸葛亮的为人和思想,受益匪浅。
最后,我在武侯祠的游览中体会到了诸葛亮为国家尽忠的精神。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的重要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为人民利益着想的精神,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游览中,我了解到了他为国家和民众日夜奔波的事迹,他为了蜀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常年操劳甚至病故在庙堂。这种为国家尽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总之,武侯祠游览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诸葛亮的研究和体会,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武侯祠作为一座古老的建筑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也告诉我们在国家的建设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尽力而为,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继承和传承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武侯祠简介篇十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了。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武侯祠简介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武侯祠及其背景(200字)
武侯祠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所建立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蜀汉建立了较为独立的政权。武侯祠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壮丽的建筑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第二段:对武侯祠建筑特点的描述(200字)
武侯祠的建筑充满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表现了古代的建筑艺术。这座建筑群由大殿、文廊、亭台楼阁等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大殿以黄色的琉璃瓦覆盖,巍峨宏伟。殿内供奉着刘备的塑像,神态庄重。周围的文廊上刻有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给人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第三段:对武侯祠文化内涵的体悟(300字)
在武侯祠的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智慧。在大殿中,刘备被供奉在中央位置,展示了他伟大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这是对刘备卓越成就的一种礼仪化表达,也是对他忠诚、智慧和领导能力的认可。文廊上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通过这些故事和人物,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第四段:对武侯祠游览体验的总结(300字)
在参观武侯祠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观赏建筑和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要继承和传承这样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武侯祠也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传承的场所,它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也传承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信仰。
第五段:对武侯祠的影响和启示(200字)
武侯祠不仅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它还是一个教育人们的场所。通过参观和了解武侯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更是一种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方式。它鼓舞人们勇敢追求卓越、发挥个人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武侯祠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参观武侯祠,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刘备,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底蕴。这种体验受益终身,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更加自豪,而且也对于现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来到武侯祠参观,感受其中的人文魅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侯祠简介篇十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武侯祠观光游览!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武侯祠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武侯祠导游词5
各位朋友,早上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词。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亩,殿房150多间,检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院内丛竹视讽,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这条甫道直通山门。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题。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这里是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我们转过来再看“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原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后世用来指用兵的谋略,这里也是赞扬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
各位团友,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正门悬挂着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廖文锦行书“隐居求志”匾额,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纶巾羽扇,风度庄严,正是东汉末年隐居儒士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额和对联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请看这副:“吕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有常经论不焕,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这副对联歌颂了吕尚、伊尹、管仲、诸葛亮这些能够帮助帝王力挽狂澜治国安邦的政治家,又赞颂了像鲍叔牙、郑子皮、徐元直这些举荐有才之士的伯乐,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请看这副:“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这里,品指的是等级、品位。
莘野渭滨,代指隐居时的伊尹、吕尚。两朝指的是先主刘备,后主刘禅。惊司马指的是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马懿丧胆落魄。下联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阳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咏《梁父吟》,《梁父吟》写的是齐相曼婴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副对联充分赞颂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他当年躬耕隐居,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完全可与前贤伊尹、吕尚出仕前的高尚行为相比美;他把茅庐建在紫山脚下,白河之滨,自比管仲、乐毅,人比为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正恰似卧虎藏龙;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对”纵论天下风云,战略决策成竹在胸,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旷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师表》是多么的壮怀激烈,感人泪下!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呕心沥血,辅佐两代君主建立了蜀汉伟业。
试想正是有了刘、关、张到此地三顾茅庐,才有了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三国战争风云历史。尽管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变幻,世事沧桑,但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国佳话天下扬,诸葛亮留下来的政治、军事、治国方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远值得人们怀念。此时此刻,站在武侯祠里,缅怀孔明一生伟业,怎不使我们神游往古,浮想联翩?想当初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头,苦读史书,放眼天下,立下雄心大志,关心社会民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一旦时来运转,皇叔三顾,草庐一对,卧龙腾飞,火烧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汉末年,摊上个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国力不济,诸葛亮虽壮心不已,为统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难鸣,更可叹积劳成疾,5丈原病死在军旅之中。后人思之,无不扼腕感慨。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诗中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武侯祠简介篇十五
昨天带大家参观杜甫草堂,锦里等,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而比较有意义的地方,那就是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现在我们来到武侯祠的门口,门口旁边有一个景点的简介,大家可以先看一看,解解,然后我们就一起进去参观,还是重复一下我每天都在说的,注意安全,文明参观,谢谢大家的配合,好,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去吧。
现在看到的就是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
现在我们到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前人留下的匾联。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武侯祠里面还有很多值得观赏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观赏一下,现在是10点半,我们11点半在门口集合,然后去吃午饭。
武侯祠简介篇十六
各位游客: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庙宇,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和惠玲组成。刘备的陵墓建于公元223年。1000年来,损坏频繁,更换频繁。武侯祠(诸葛亮的专庙)建于唐以前,与昭烈祠相邻,供奉刘备(汉昭烈帝)。明初重建时,武侯祠并入汉昭烈祠,形成现存武侯祠。现存寺庙的主体建筑重建于1672年清朝康熙时期(康熙十一年)。1961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建于1984年,2008年被授予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武侯祠很有名气,很多人都看到了。可以说武侯祠已经成为成都的标志性景点。朋友们,现在我们的位置是诸葛亮堂。庙里供奉的是诸葛亮,他儿子孙子的镀金泥塑。你看,壁龛中间是诸葛亮的塑像。他戴着一条黑色的丝带围巾,穿着一件金色的长袍,眼睛专注于冥想。他忧国忧民、高瞻远瞩的精神,显示了一代儒家的魅力。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政治家中的杰出人物。在《三国志》、《晋书》等历史著作中,他因其政治和军事才能而受到高度评价。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具有大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所不能的能力。诸葛亮有多完美,有多睿智?请让我逐一分析。
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大事小事兼顾,俯首帖耳,汗流浃背数日。他不仅承担了国家军事和政治计划的决策和宣传,而且亲自监督水利工程、桥梁、道路、房屋等工程的建设,组织养蚕、织锦、制盐、冶铁、铸币等重要事业,实行严格科学教育、忠实奖惩、重农重桑、关心民生的正确政策,逐渐恢复了蜀汉的生机。南侵,闽越和解,实行最好的国策,后方稳定。蜀汉逐渐创造了一种物质丰富、人口富裕的局面。
然后,他是一个生动的战略家。以决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方对抗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是由他促成的;孙权反抗曹的决心被他坚定了;周瑜的群英社、蒋干的盗书、黄盖的苦计、诈计被他一眼看穿;他和周瑜共同商定了竞选的关键决定;并且可以借决定性的东风进行火力攻击。可以说,孙刘联盟离不开他在胜利道路上的每一步智慧前进;没有他,盟军几乎不可能打败曹操。
其次,他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诸葛亮非常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造了能熟练运粮运草的木牛马,神秘的八阵图,射力极强的弩,神奇的孔明灯笼。
以孔明灯笼为例,它是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被司马懿困在平阳时发明的,也是热气球的来历。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中漂浮原理的人。真的是卧龙!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智慧的化身。
嗯,游客们,我们都认识诸葛亮。刘备的陵墓呢?我们带着悬念去下一个景点,刘备陵。
谢谢你,我的解释结束了
武侯祠简介篇十七
武侯祠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人祠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近日,我有幸游览了武侯祠,深感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魅力和智慧的结晶。以下,将就我的参观体会,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详细描述。
二、历史渊源
武侯祠建于公元221年,是为了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兴建的。诸葛亮自小聪慧过人,智勇双全,被誉为乃至世所罕见的伟大智者。他忠于国家,忠于君主,为蜀汉的繁荣和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武侯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生平事迹和治国思想,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筑特色
武侯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庄重,融合了蜀汉时期的文化元素。主体建筑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殿内有诸葛亮的雕像以及相关器物、文字介绍等。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人对诸葛亮的尊崇之情。另外,在武侯祠还有许多博物馆、石刻、碑林等,使整体游览更为丰富多样。
四、文化内涵
武侯祠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在祠内,我们可以了解到蜀汉时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尤其是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以及他所建立的“蜀汉阵法”,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智慧的结晶。许多国内外学者与游客都专门来此研学,参观,领略中国古代智慧的魅力。
五、个人感受
在我游览武侯祠的过程中,不禁感叹于古人智慧的辉煌。尤其是在诸葛亮治国理政方面,他提出的“以德治国”、“仁政爱民”等思想观念,使我深受启发。他的智慧和卓越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模范,鼓舞人心。
此外,在武侯祠我还体验到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尽管游客众多,但祠内却保持着一种安静而庄重的氛围。抬头仰望,高高在上的诸葛亮像仿佛在给我以思考与启迪。
总体而言,通过这一次武侯祠的游览,我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解,并从中汲取了诸葛亮治国的真谛。只有不断学习和领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武侯祠简介篇十八
汉中武侯祠是一座位于陕西汉中市的文化景点,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诸葛亮而建造的,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近日,我有幸前往此处游览,深受其历史文化的熏陶,特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建筑风格和文物
汉中武侯祠坐落于风景秀美的丹凤山麓之间,建筑风格主要为仿建明初宫殿式,巍峨壮观,让人难以想象当时技术的精湛程度。我在之此游览,不仅看到了各种珍贵文物,也体验到了历史风貌。据了解,这里保留了大量的诸葛亮文物,其中还有一件名叫“诸葛亮观星台”的文物特别引人瞩目。这个巨大的木结构建筑如同一座小山丘,据说是诸葛亮为了预测星象,运用科学原理而建造的。
第三段:文化背景
了解汉中武侯祠的文化背景,对理解和欣赏此处的文物更有利。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我在游览期间,了解到许多与诸葛亮传说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周瑜、曹操、刘备等人,在此竞技的历史故事,也让我充分了解了那个历史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
第四段:体验感受
除了历史文化的熏陶,我也收获了很多视觉上的感受。在散步于山路时,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树木和草丛为斗拱中亭的美景增色不少。在走近巨型木结构建筑时,我感受到了皇室气派。还有华灯初上时的汉中武侯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浓郁,也领略到了美丽的夜景,不禁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和笑声。
第五段:总结与建议
汉中武侯祠是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象征。我在之此游览,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骄傲为中国人。建议有机会去汉中武侯祠一游,一起感受三国名将的风姿,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武侯祠简介篇十九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武侯祠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