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谈谈我国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三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谈我国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篇一
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出行随意性大。近年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针对农村交通参与者群体进行了多波次、多层次、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但受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低、群体大多为“一老一小”等因素的影响,宣传工作收效甚微。普遍表现为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低下,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粗浅,对交通事故的危害认识不足,由此导致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只图方便罔顾安全的现象也层处不穷。
农村车辆车况参差不齐,安全性能普遍较差。伴随汽车、摩托车的下乡,大量的机动车辆被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运行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面包车、三四轮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各类机动车普遍存在价格便宜、效能较低、安全性能较差;其中还不乏有一定数量的“老旧车”、超标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等等;维修、保养条件受限,只要机动车还能上路,就不会定期检查车况和安全性能,长时间不能按规定进行保养,导致车辆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上外省农机牌照、持外省农机驾证,给核实真伪、查处违法等各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安全隐患多。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道路也在不断延伸完善,但由于大多通往各乡镇的道路沿河而建,乡镇通往村社的道路依山而建,自然条件的因素造成了农村道路临崖、临水相当普遍。加之对道路路侧的护坡、路基、路沿缺乏正规的地质检测和缺乏常态长效的监测手段,无法提前预警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另外,农村道路在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均不能完全达到规范的标准;由于地方财力的原因,道路安防设施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大都没有得到落实,且建成后缺乏正常的养护,导致道路等级低、路面坑洼不平、路基残缺松软、路面结构不合理、通行视线条件差,道路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农村道路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触角难以有效延伸。各地通过近年来对交管办和“两站两员”的履职情况的监督指导、日常工作的抽查考评、农村交管app的活跃度及劝导日志的录入等情况综合分析,发现交管办普遍存在软件资料、基础台账不齐全,参与实际路面劝导和管理还相对滞缓等诸多问题;加之“两站两员”多为村社干部兼任,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纠正劝导、道路的巡查等工作相当有限,而且面对的都是邻里乡亲,碍于情面的因素在劝导过程中难以做到动真碰硬。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两站两员”的预期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两个体系“固责”。推动建立平面责任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体系,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压实各乡镇政府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并作为乡镇的“党政工程”,从属地政府层面着力构建“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驻村组长包村,驻村干部包公路,村干部包路段,社干部包车、包驾驶员”五级“挂帮包”责任体系。交警中队结合辖区实际,与乡镇“连带联搭”,切实实现属地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联勤联动、责任捆绑,以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基层管理的末梢;扎实构建立体管理体系。利用“道安办”的资源优势,推动属地政府按照“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全面推行“路长制”。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常态化的对乡镇交管办、“两站两员”的工作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落实,并及时将督导结果反馈给乡镇和道安委进行定期通报。着力构建“政府镇长为辖区道路总路长,驻村领导为乡级道路路长、行政村村主任为村级道路路长”路长管理体系。与之相对应,交警大队、中队及一线民辅警分别对口联系片区的“总路长”和乡、村级道路路长,通过资源共享、联勤联动、交叉巡线管控,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逐项细化落实到各路长、民辅警头上,切实形成属地政府、公安交通管理力量在农村道路安全管理中的合力。同时做到明确专人负责、明确路段管理责任、明确监管时间、明确监管方法“四个明确”。
筑牢5道防线“压责”。筑牢隐患排查防线。针对乡镇辖区内村社道路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安全隐患多等现状,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定期主动协同乡镇政府建立以驻村领导牵头、支部书记负总责、交警中队参与配合的隐患排查工作组,以20天为一个排查周期,滚动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交警中队利用执勤执法、事故处理的时机随机对道路开展排查,并每月定期对辖区农村道路进行全覆盖的隐患排查,通过压实压紧排查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筑牢问题研判防线。由道安委牵头,按月定期分片区召开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联系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对各片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判,经过认真梳理和总结后,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督促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时限量下达整改任务,并进行常态化的跟踪问效;筑牢巡查守护防线。由道安委主导,整合属地乡镇政府、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全面挖掘村民自治的举措及潜力。遇到大雾、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村社道路不利用通行的条件下,实行交警中队对辖区重点道路实行全天候巡逻管控,村民自治委员会对各村出入口道路实行局部临时管控,劝导员和志愿者采取固定执勤与流动巡查,在重要风险路段、路口实行断道、禁行、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严格落实各类车辆“一车一人”进出管控制度,把隐患阻击在萌芽状态中;筑牢源头管控防线。要求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主动联合属地政府、交管办定期深入辖区客货运输源头企业,联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车辆“三不出厂(场)”机制(即不过磅、不覆盖、不冲洗),落实企业驾驶员安全承诺机制。深入校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前沿教育,督促中小学校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安全一堂课,每周上学或放学常态化的开展1次警示教育课,把交通安全防范管控落实在源头;筑牢联合惩戒防线。由道安委牵头组建以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交通执法、交管办、农业服务站等部门为成员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并不断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每月定期上路巡查、进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严管重罚各类致乱、致害、致祸的交通违法行为。每月定期组织对非法运营的面包车、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等重点车辆驾驶人进行违法违规约谈,筑牢交通从业人员安全防线。推动建立驾驶人交通安全信用制度,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联合惩戒。
夯实5个基础“履责”。夯实基层信息基础。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要主动配合各乡镇“交管办”,以村级组织为单位建立基层基础工作台账,全面摸清车辆、驾驶人和道路信息情况,规范建立农村车辆、驾驶人和道路基础台帐,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台账基础资料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不漏管、不失控;夯实警保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警保合作”向农村地区的有效延伸。逐步实现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交通安全劝导站、农村保险服务站等平台资源的整合。以深化警保合作劝导站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农村“两站两员”建设,通过协调配齐设备落实人员,协助落实经费保障等工作,做实警保合作劝导站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交通违法行为劝导、车驾管业务代办、协助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基础性工作。可尝试在全社会开展交通违法“有奖举报”,对“两站两员”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不断激发全社会主动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内生动力;夯实道路防护基础。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要对辖区农村道路进行定期全面排查梳理,对基础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以及存在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路段及时向政府报告和向属地乡镇政府通报,督促和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整改治理。对短时间难以整改到位的,建议属地政府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原则,采取“政府出钱、群众出力”的方式,对安全防护缺失的路段以堆土堆、码石块、刷石灰等土办法进行整治,确保所有路段有警示、有防护、有提示,全面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同时,也让参与群众在隐患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夯实群防群治基础。由道安委督促属地政府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村民自治原则,将村社道路安全管理、道路养护写进《村规民约》,发挥群策群力的社会力量,推行村民“共管理、共养护、共使用”农村道路安全自治管理法。并畅通与交警中队的信息渠道,确保做到四个“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知晓道路情况、第一时间知晓隐患情况、第一时间知晓事故情况、第一时间知晓违法情况;夯实宣传引导基础。上级交警部门负责宣传工作的民辅警要定期指导各农村交警大、中队,以交通安全宣传“七进”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文明交通提升行动计划”、“美丽乡村行”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坚持网上网下一体运作、同步宣传。依托农村堆堆会、坝坝宴、农村大喇叭等宣传阵地进行面对面宣传。指导“两站两员”每月入户开展1次与交通参与人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依托手机短信、qq、微信平台载体,每月推送1条交通安全防范信息,营造“平安交通、文明出行”的浓厚氛围。
谈谈我国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篇二
近年来,交通流量迅速增长,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交通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驾驶人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安全观念不强,违章驾驶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明溪县2006年,机动车驾驶员违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7%。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驾驶人技术不高,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交通安全。
2.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压力骤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低等级公路加上不够等级标准的等外路,在县乡道路中仍占较大比重,一些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道路间衔接不科学;一些建筑物距离路口过近,妨碍机动车驾驶人安全行车视线;一些道路未设隔离带、或隔离带开口过多,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一些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进行警示、诱导。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不同种类、不同车速的交通工具在同一断面内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加之,县乡机动车复杂,行驶速度差别大,车辆频繁超车、会车,相互干扰大,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4.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警力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1.提高驾驶人素质。首先从驾驶员抓起,切实抓好源头管理,首先要做好机动车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确保考试质量。再次,要对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交通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认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交通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交通安全意识,在中、小学校设置交通安全课,并专门编制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教材,孩子受到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新闻媒体要充当主力军,要多作一些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使交通安全这个主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交通道德水平。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三是要牢牢抓住中小学生这一宣传教育阵地,打牢基础,培养具有较高交通道德素质的文明公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文明素质比较低的现状。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县乡低等级公路通行速度低,设计流量小,工程缺陷多。因此,要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硬化进程,尽快设置必要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首先要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实际需要,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把道路危险性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对交通标志、路肩、边沟不完善,标线及公路里程桩未设置,遮挡行车路线的路边杂草未清除,路面存在溜方、土堆、沙石,高边坡、临水临崖路段未设置警示柱或防撞墙的应先行整改,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弯道、交叉路口、穿越村镇路段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点段,要完善确保交通安全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将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建设项目纳入“三同时”管理范畴,在考核公路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综合考核交通安全问题,对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事故隐患没解决的工程项目不予验收使用。
4.加强源头管理,消除公路客运存在的交通事故隐患。目前,县乡道路中四级和等外公路占80%以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出行迅速增多,县乡道路交通需求旺盛。但是,农村客运事业严重滞后,基本处于无序和自发状况,无客运线路和无专门客运车辆的现象普遍存在,非客运车辆载客的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非常突出,不断造成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因此,必需重视培育和发展农村客运事业,采取切实措施,禁止农用运输车载客;强化对公路客运私营或个人承包、租赁、挂靠车辆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从交通运输政策上引导向公司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淘汰更新制度和安全生产规范,确保客运车辆安全运营;尽快解决运价不合理,税费过多,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从源头理顺运价关系,有效防止客货车辆严重超载超员的现象。
5.提高政府整体管理交通水平,充实警力,保障经费。通过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道路与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面对当前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只有充实警力才能保证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各级政府还应保障交警经费,通过改善车辆、通讯等基础装备,增加高科技管理设备等,来减轻交警工作压力,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强化路面管理,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的管理范围,把有限的警力布置在所管辖的各个路段上,加强对道路的巡逻,提高交警的机动性和单兵作战能力,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从树立交警形象的工程,向注重提高工作实效、提高交警科技含量的方向转化。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交叉路口和一些路段,合理布置相应警力,加强对违章车辆,以及对驾驶员的违章行为纠查,设立警示标志,对交通参与人的交通行为提出善意的警示。驾驶员管理部门在驾驶证审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全面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在正常审验的同时,要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宣传,强化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谈谈我国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篇三
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依然薄弱。受历史因素和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影响,广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因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农村派出所管辖区域大、任务重,警力捉襟见肘。
驾训驾考缺位,驾车技能与规则意识欠缺。农村多处于驾培驾考机构的空白区域,驾驶人考证费时费力、成本高昂,因此无牌无证驾驶违法行为突出,尤其是很多摩托车、农用车辆驾驶人,经村里师傅、长辈稍加技术指导,便驾车上路,开车随意性强,这就是农村交通事故肇事、肇祸的主要群体。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严重滞后,行车环境和通行条件差。近年来,农村公路虽然修的越来越快,但重建设、轻安防问题突出,大量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甚至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显性隐患失防失守。
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不深入、氛围不浓,在公路沿线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现象屡禁不止,很多村民对“一盔一带”、过马路先观望等安全守则没有意识,加上“侥幸”、“无畏”等负面心态,很容易成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与受害者。
(一)建立社会化工作机制,实施综合治理
继续加强政府主导,强化考评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公安机关既要当好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也将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要按照“党政领导、公安主抓”的思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从队伍建设、管理考核上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农村交管的资金保障。
突出风险导向,强推教育整治。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要对农村老幼群体更加关注呵护,组织民警进校宣讲、进村访户,把对老幼群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放在更加紧迫的位置上,全力以赴推向实处。针对农村摩托车、客运面包车肇事肇祸的严峻态势,将无牌无证摩托车、未检验未报废面包车作为专项治理目标,每月组织不少于3次的全市集中清查整治行动,将摩托车、面包车驾驶人作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群体,作为路查路检时必检查、必警示对象。此外,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农村延伸,增设农村摩托车考场,“流动车管所”分批送考上门,全力减少摩托车无证驾驶人存量。
采取正向激励,确保齐头并进。针对各地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视程度不一、推进力度不一、工作成效不一等问题,除了采取通报批评、约谈、问责等惩戒措施外,推行正向激励举措,对工作卓有成效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予以立功授奖,对先进的工作集体予以集体表彰,并奖励配发一批实用的警务装备。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努力实现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二)整合社会资源,增强交管力量
深化“队所融合”。继续整合警力,警务前移,推动警力下沉,将派出所警力向前一步,推行“一村一警(辅)”、“一居一警”的改革,破解农村交通安全管不到、管不住、管不了的难题。
开展“警保合作”。逐步建立警保合作劝导站,将保险公司协保员、营销员融入到农村交通劝导员队伍,形成公安、保险人员共同履行交通劝导、安全宣传、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和事故调处职能的管理格局,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覆盖率和农村机动车投保率。
建设“路长”队伍。推动政府财政保障,招录专职“路长”,由农村派出所进行管理、指导和考核,承担起农村道路上的隐患巡查、违法劝导等交管任务。路长串点巡线排查安全隐患,实现农村道路上车有人管、路有人巡、违法有人劝、隐患有人查、要事有人报、安全有人负责。
(三)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环境和行车条件
“公路生命防护工程”持续建设。坚持担子不卸、脚步不辍,继续推动实施农村道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事故多发路段的安防工程,加强重点隐患路段的安防设施建设,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奠定物质基础。
农村平交道口“五小件”加快覆盖。秉承着“硬隔离就是硬道理,五小件就是关键”的工作理念,在农村平交道口增设警示标志牌、根弹性警示桩、塑胶减速垄、警示爆闪灯997个、弯道反光镜,构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和守护农村交通安全出行的守护屏障。同时,持续地推进“千灯万带”工程建设,大力压降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交通事故。
(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据警务
力推“农交安app”应用。将“农交安”系统作为有力抓手,推动农村交管思维转变,让管理更加适应和依靠科技信息化,组织开展“农交安”专题培训、应用督导,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的分析、研判提供了强力的数据支撑。
深化农村公路智能防控体系建设。在农村道路平交道口电子警察系统和综治视频监控“联网联控”工程建设中,增加电子监控,排查优化视频点位布局,将农村地区电子监控全部接入派出所,支撑派出所网上巡查、录像调取,提升打防能力。农村派出所作为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作战单元,使用移动警务终端绑定卡口开展缉查布控,农村道路违法车辆线上预警、线下拦截处置,对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联动交通4g动态监控系统。建立信息交互渠道,由交通运输部门监控人员将4g动态监控系统中巡查发现的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实时推送市内违法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实行联合惩戒。尤其在重点节假日对农村客运班线重点监管,对涉嫌超员载客的,交通部门将车牌、车型、线路推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指令民警设卡拦截,严防超员驾驶引发群死群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