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六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一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二
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省、市、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和《三明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保障适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送教对象
具有泰宁县户籍且在本县居住,因身体、精神或其他残疾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且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的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坚持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
2.坚持个别送教和集中到邻近学校送教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教师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医教”和“送教”相结合的原则。
三、送教内容
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知识教育、缺陷领域补偿、艺术教育、技能培训、爱心扶助等。送教教材,可自行选择幼儿园、中小学阶段课本或自行编写的教学素材,具体按照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的建议和要求执行。
2.康复训练:邀请县残联及卫健局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补偿;运用特奥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医教结合进行运动康复。
四、实施办法
1.摸底调查核实,确定送教对象。县教育局要与残联、卫健局等部门协调好相关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适龄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调查核实,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
2.制定工作计划,夯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学校要制定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组织有“送教上门”需求的学生家长填写《送教上门申请表》和签订《送教上门家校联系协议书》,做好“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准备工作。
3.建立教师队伍,提升业务能力。依托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建立一支“普校+特教”组成的“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由有关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教学指导服务工作。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定期不定期为“送教上门”教师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4.准确量化评估,落实“一人一案”。针对送教对象,教师首先摸清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疗史、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期望等。其次对学生进行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再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参考《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中重度弱智儿童训练纲要》,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做好准备。
5.落实送教措施,提高送教实效。“送教上门”工作原则上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严格根据送教课时计划(每次送教3课时,每课时30分钟。送教课时不计入本校工作量),采用直观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提高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对送教对象的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使教学能有一定的延续性,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效性。
五、保障措施
1.学籍保障。各校要及时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纳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管理。
2.物资保障。各校要统一购置“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材、教具等,做好物资准备工作。
3.安全保障。由于“送教上门”对象多数居住在偏远的自然村,“送教上门”途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送教上门”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经费保障。对接受“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学校,人社、财政部门按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生均标准核拨公用经费。同时设立“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送教上门”的交通、伙食补助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所需经费从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中支出。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将统筹考虑送教人员的课时补贴等因素,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所需资金在教育正向激励中统筹安排。各级表彰奖励要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保证特殊教育的名额分配。
六、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加大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权利的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送教上门”工作格局,提高“送教上门”服务效益。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在县教育局领导下,教师进修学校要依托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加强“送教上门”师资培训,指导“送教上门”具体工作;同时成立巡查组,督促、指导“送教上门”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好日常送教活动。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并将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之中。对在开展送教服务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积极向社会和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宣传“送教上门”工作,通过标语、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残疾儿童的良好氛围。
4.规范档案,夯实工作。“送教上门”教师每次送教活动记录、教案、影像资料和交接记录表等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留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三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让特殊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我校将“送教上门”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将
不忘初心
,携手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力求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人性、更有效的特殊教育服务。根据学期初计划再次开展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3月9日上午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葛彩云、李秀霞前去许振锋家中“送教上门”服务(许振锋,男,11岁,脑瘫,无法正常入学。)并赠送了学习用品(书包、笔、作业本等)。送教老师克服家务繁忙和心理压力,放弃休息时间,带着疼爱、带着热情、带着爱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崇高的事业中,她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只求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心。
该校教师先是向家长询问残儿最近的相关情况,随后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对残儿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走进孩子的心灵。经过多次送教服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激起了家长欣慰的泪水,点燃了残疾家庭生活的希望。
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信任的建立;沟通是为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送教老师都能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也能认真听取家长的心声。
此次活动,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沟通交谈,同他交朋友。我校老师将义无反顾把此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不仅要让残儿真切的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注与关怀,还要让他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要给家庭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儿童更是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送教志愿服务中来,将“送教上门”作为学校一个长期的爱心工程持续开展下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有效、更人性化的上门送教服务。
愿我们的关心与呵护能让他拥有期盼的翅膀;愿我们的爱心能开启他心灵的天空;愿我们都能借他一双翅膀让他飞向太阳;愿我们……
特殊孩子成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送教路上“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四
本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二)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三)较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普通话应达到国家语言委员会规定的二级乙等水平。
四年。
工学学士。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元件、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包括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等。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进度表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三)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四)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选15学分)
(21.5学分)
1、 军训、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不计入总学分。
2、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课程,获得至少165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要求的可获学士学位证书。
3、 作为第二专业修读本专业的学生(包括二学位),须修满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获得至少6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达到二学位要求的可获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4、 其他专业学生,辅修本专业,须修满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课程及一个方向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分。获得至少32学分的学生,可获得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
5、 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将依据学校规定,认定科技创新实践学分,计入总学分,与其它选修课程同等地位。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五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上工作交流会议精神,推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发展,我校将本着“为了每一个残障孩子,为了残障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让每个残疾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专门成立残疾儿童班级是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残疾儿童受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1.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特殊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2.学校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成立残疾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胜利
(校长)
副组长:王国华
敏晓良
组
员:唐致平
常学智
各班班主任
为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同时建立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参加的学校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保证特教班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鉴定程序,建立残疾生学生档案学籍
学校将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在学生中扩散。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健全教育档案.
2.依法治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学校将增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并安排适当的时间与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
3.加强个别教学,提高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确保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各科教学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教师在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要对个别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切实做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加强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真正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无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将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残疾学生学习期满,学校将发给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
4.注重家长培训,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辅助用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5.严格评估标准,切实做好考核评估工作
学校按照《残疾儿童少工作评估指标》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考核评估,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并在奖金发放、评优、评先、晋职等方面有所倾斜。每学期定期进行总结自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特教工作。
加强对承担班级的任课教师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了解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选派热爱残疾学生,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除按要求积极参加区统一组织的教师培训外,还组织教师到外区参观学习,开阔眼见,丰富经验,提高认识。校内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并开展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探讨工作的方式方法。架起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桥梁,利用教室的设备与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特殊学生服务与协助,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料经验和个别辅导的场地和设备。同时为家长提供协助,给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听讲座,让他们认识到智力落后是人口常态分布中必有的现象,帮助他们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加深他们与孩子感情的亲近,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使资源教室成为家长与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主动。并安排专职或兼职老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和班级教师要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设计篇六
为深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围绕“办好特殊教育”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全纳融合教育体系,保障全县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全县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包括: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因病休学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入学较晚,超出学龄,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其他原因未完成义务教育学习任务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
二、服务原则
(一)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服务属残疾儿童少年九年免费教育范畴,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二)家庭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充分尊重家庭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合作开展,在平等深入协商、就各方需承担的工作责任等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按协议开展服务。
(三)定期送教原则。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按每个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协商确定学习周期,可按周、月、季进行安排。按照一般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40个课时的时间,制定服务工作日程表,开展送教上门报务工作。
三、送教内容
送教内容主要包括残疾儿童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等。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应根据每个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原则上,教学内容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英语字母、生活常识、运动康复为主,不统一教材,可参照幼儿园、小学阶段课本自行选择和编写教学内容;多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较多的学校,也可以采用个别送教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康复课程的开展,对有需要的儿童少年可联合其他职能部门,配发一定数量康复器材;对于文化和技能都没有接受能力的个体,主要以康复服务与爱心扶助为主。
四、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送教教师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对服务对象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集体形象负责;尊重服务对象,爱护服务对象,为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送教质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是《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的重要举措。各相关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骨干老师带头干。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订“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二)加强过程管理。各相关学校要为本校“送教上门”学生建立学籍,确保学籍到位。要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送教上门”相关图片、教学资料等。每学年初、学年末各相关学校要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科体局将不定期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动态考核督查,对“送教上门”学生学籍建立不到位、送教工作落实不到位、家长反映比较大的,将按照相关规定扣减目标绩效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