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方面的议题(1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一
主办:教育部
会办:全国妇联 财政部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联名人数:2
第一提案人:
联名提案人:
内容:
目前,很多父母对于教育都非常侧重于学校的正规教育,而认为子女的所有学习都应该在学校的框架内进行,而忽略了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教育。本案旨在就深化家庭教育提出意见及建议,以便在学儿童能在学校受教育之余在家庭亦能得到适当的教育,更好地做到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
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市民均于近三十多年享受到丰硕的经济成果。可是,由于经济的急速起飞,人民均须努力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情况就像香港,大部分在职人士均须每天加班,周末也未必能休息,致使他们对子女疏于管教,将所有责任加诸学校之上。
造成这样不良现象的元凶绝不是工作忙碌,而是作为家长的没有受过良好的培训去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而缺乏基本认识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子女又能怎样取得适当的家庭教育呢?在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曾经有一个例子:学校一贯的教育是:马路如虎口,在行人过路灯显示为红色时不可过马路。但父母则说看看没有车便可过马路,不用理会行人过路灯。这个儿子将来究竟会否做一个守法的人,不必深究,但他显然会因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矛盾而感到混淆,这一点才让人忧虑。
反过来说,香港有些家长亦会有过犹不及的行为,人称“怪兽家长”或“直升机家长”。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要求,在起居生活各方面的照顾无微不至,子女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都由家长代为决定。遇到的一切问题,都由家长去为子女解决。他们会要求子女在任何方面都要第一。这会造成子女失去解决问题及自理能力。
此外,在目前的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亦为人诟病。由于家长没有受过正统的培训,对于教育子女可说是各施各法,效果成疑。结果,家长往往将自己的优点及缺点同时传承给子女,亦可能在有意无意间让子女学习到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嗜好,间接造成了他们将来的隐患。此外,正如刚才所说,这些教育与学校的不尽相同,甚至有冲突,这会让子女难以明白及感到无所适从。
为着让家校有更紧密的合作,在香港为数不少的中小学均已成立家长教师会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老师和家长可在家教会中互相讨论如何能最有效地教育儿童,如何配合,如何达至最理想的效果。家教会中的家长会利用其各自的资源给予儿童一些课室外的体验,如一些兴趣班、参观等,亦会支持学校举办的活动,例如在游学团中担任家长义工,协助照顾学生等。这个模式不但可让学校取得更多更有用的资源开展活动,亦可同时协调家庭及学校教育,以互相弥保不足之处,从而让子女有一个完善的教育。
鉴于目前状况,建议进行下列各项以应对:
1.认定学校作为一个培育家长的平台,特别于幼儿园及初小时对家长提供有系统的培训,包括儿童心理学、沟通技巧,生活技能等的培训,从而让家长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并让他们明白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是互补的,不能由一方取代另一方的。
2.提供予学校有关的财政及人手的资源,推进及提供家长教育。但须注意的是,推进家长教育绝不可以只靠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导家长必须由已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导师负责。一般的老师只可以作适当的配合。
3.照顾有学习困难或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他们的家长或学校的老师必须接受过特殊的培训。政府应提供额外的资源予有照顾该等儿童的学校,装备家长及老师。
4.在幼儿园及初小得到良好根基后,学校可于高小至高中期间提供适当的培训,让家长于子女不同年纪时给予适当的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之余亦可促进家庭的和谐。
5.设计并出版一些教育家长的教材,并予以大力推广,以普及家长教育,从而培养家长成为称职的家长,并能对子女因材施教,发挥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
6.协助各中小学设立家庭及学校的联络组织(如家校合作委员会),以便促进家校合作,让家长和老师均可整合资源,以便双方可互补长短,大力配合并达至深度的合作,并举办或协办更多对子女有益的活动,如参观、兴趣班、训练班等。
7.在学校用地资源不足而不能提供家长教育的地区,政府应考虑在区内另找资源,建立家长教育资源中心,提供支持服务。
8.政府投入的财政及人手资源,应被视为对将来的投资,而不是年度的政府开支。因为有效的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是解决当代及未来年轻人问题的良方妙药。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576号(教育类243号)提案答复的函
郑慕智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家庭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们所言,目前很多父母侧重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忽略了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教育,而且父母由于缺乏培训难以对子女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现有很多家庭教育方式受到诟病。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和支持各地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拓展家庭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家庭教育相关资料,努力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以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x年,教育部与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已建立家长学校的约33万所,占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63.5%。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家长委员会发挥自我教育的优势,在家长间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中小学通过家长委员会,在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品德、安全、健康等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学校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x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保障家长学校的经费投入。目前,很多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为家长学校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妇联组织也多方争取资源,设立家长学校发展项目,支持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街道、社区(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整合社会力量,争取社会资源,从街道办事处工作经费中专项支出,作为家长学校运行经费。各级文明办也积极协调支持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不断拓展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三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新格局,教育部非常重视校外教育发展。20xx—x年,教育部、财政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县级校外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国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综合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x年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目前已建成各类主题社会实践基地491家。“”期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分批次支持各省地级市建设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各地教育部门利用这些校外活动场所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共同参与,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拓展了家庭教育服务空间。
(四)研究开发家庭教育相关资料。x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7部委共同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围绕该大纲内容组织专家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了《现代家庭教育智慧丛书》。同时针对0—2岁、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编写了7本指导用书,从了解和理解儿童入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18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0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动家庭教育。很多地方开发了家庭教育相关资料,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北京市朝阳区依托社区学院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写《家长手册》免费向全区所有街乡及所属社区(村)派发,并通过社区教育网及手机用户平台向家长推送。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丰富指导内容、明确并强化工作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将继续突出立德树人导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二
案 由: 关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别研究办理
提案人:
内 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近年来,正当许多发达国家努力发展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滞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做为战略任务,制订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快了发展步伐。为贯彻中央精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现就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各级学校。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建议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大学教师队伍。
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历程》等书籍,有的已作为大学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学课堂,为大学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创造了经验。希望在此基础上,集中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尽快编写规范化的大学教材。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域特点尽快为中小学编写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逐步将全国传统文化课教学引向健康发展轨道。
四、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园
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设施和活动,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
五、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三
关于收回公交经营权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刘景爱
内容:
城市公交汽车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是最大民生问题之一。我县现有城市公交车22辆,全由私人出资购买,产权属于车主私人所有,分别挂靠在3家公司管理,其中城市公交公司10辆,茂源公司10辆,泰源公司2辆,挂靠公司只收取管理费及其它代收税费。现在县城只有三条公交线路,分别是1路从塔山下--西门大桥--火车站往返;2路从塔山下——新大街——太鹤大桥——火车站往返;3路从平演村——临江东路——湖口头村往返。
随着我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仅此三条公交线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原定20xx年8月要开通公交环城路线,但至今仍未能开通。随着塔山大桥桥头、石郭苑、新人民医院等工程的竣工,开通环需公交线路已迫在眉睫。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迟迟不能开通环城路线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开通环城路线必定要增加公交数量,增加公交数量要影响私有化产权车主的利润最大化,他们就要减少利润空间,同时也影响着茂源公司开往油竹山口方向的客源。在现有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车主坚决反对环城线路的开通,他们到处上访,要求自己成立公交公司,以达到公交完全私有化的目的。
我县道路狭窄、县城人口密集,私家车日益增多,县城交通严重堵塞,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合理利用资源,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为此,我们建议:
一、请县政府利用公共财政,收回公交工具经营权,由政府统一管理。公交应作为政府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真正体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不能作为一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改革现有的体制,由私有化转变为公有化,才能为老百姓谋取利益。
借鉴其它城市转变经营模式,如丽水市、江山市等地方的成功经验。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四
秦和:关于发挥教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议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义所在。20xx年11月下旬,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到20xx年扶贫开发的总目标,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最为重要的渠道。通过发展教育,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重大意义。多次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这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就包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教育肩负着重大使命。
近年来,虽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仍十分显著。许多贫困地区,同时也是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最为薄弱的地区。不少贫困家庭的子女,既难以接受公平且有一定质量保障的基础教育,也较少机会获得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这一贫困群体而言,由于教育的差距,直接导致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和就业创业能力严重不足,在人生的起点上就种下了贫困的“种子”,完全依靠自身努力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面貌。为确保如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将治愚、扶智作为扶贫开发的长远之策和根本大计,对各地教育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系统部署,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教育扶持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在一些边远山区,有的学校连课桌椅等最基本的办学条件都难以保障,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当地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失学辍学现象十分突出。有调查显示,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初中辍学率超过20%。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在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就在家待业或进入廉价劳动力市场。“十三五”期间,应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和项目整合,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确保贫困地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机会接受有一定质量保障的义务教育。
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加快构建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体系。“”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乡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总体上看,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绝大多数贫困地区乡村都没有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紧缺。国际国内的大量研究显示,接受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智力开发和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必须从学前教育抓起,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大力支持乡村幼儿园建设,从最贫困地区、最贫困人口做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学前教育负担。
三、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支持力度。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已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落实五中全会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和部署,关键是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深远意义的扶贫举措。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一方面中央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扩大高中教育资源,完善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着力化解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就业导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避免将高中阶段教育完全办成升学教育。
四、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就业创业能力。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最近,直接面向就业特别是青年人就业,在扶贫脱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接受职业教育是贫困家庭子女获得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力价值的最便捷途径。做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工作,应当格外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特殊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办好一批职业院校。要指导贫困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重点建设一批特殊优势专业。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到东部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努力使贫困地区每个适龄青少年都能学会一项实用技能、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五、进一步调整完善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政策措施,拓展贫困家庭子女纵向流动的通道。长期以来,接受高等教育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针对农村寒门子弟上重点大学机会减少的现象,国家实施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应已初步显现,得到全社会普遍赞誉。但这项政策还不够完善,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非贫困家庭子女也享受了这一政策的现象。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在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确保这项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家庭子女。
六、加强贫困学生信息与贫困家庭人口信息的对接,实现精准资助。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贫失学、辍学。下一步,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资助政策的同时,要在精准资助上多下功夫,贫困学生信息要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有效衔接,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既要做到“应补尽补”,又要尽可能避免资助非贫困家庭的学生,将有限的资助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助经费的效益。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五
编号: 45
类型:
案由:
处理状态: 已交办
建议人: 王
附议人:
承办单位: 主办:xx县财政局,会办:xx县编办、xx县人社局、xx县教育局
正文: 建议内容:
x镇幼儿园是x镇内唯一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服务镇内15个村、1个居委会,现有在园幼儿230人,受办院条件限制,分了4个班,人员最多的班达60余人,幼儿园暂设在x镇中心小学内,教师全部雇请社会人员,老师无办公室,幼儿无活动场所。x年,中心幼儿园投入施工,现已顺利完工,但因各种条件及体制问题,至今还未投入使用,大门紧锁,社会传闻新幼儿园将采取公建民营模式运营,各位家长大多认为民营模式会增加群众负担,大部分家庭将无法承受,且会降低校园安全保障和幼儿生活质量。
建 议:县政府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加各项投入,保证师资和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确保新幼儿园x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二是按国家有关政策,保证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幼儿园的模式,以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幼儿安全和办学质量。
关于教育经费的议案3
x年,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并明文规定“从x年秋季学期办开始,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在《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对招收择校生的比例也由x年、x年的20以下,调整为本年新招生数(不含择校生)的10。
随着x年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的终止,普通高中学校教育办学经费短缺更是“雪上加霜”。如:福建省邵武一中为省级一级达标高中校,现有教、职工为220人,x年秋季高一入学新生计划设14个班级,以每班45名新生计,共计招收630名新生,择校生比例为10,仅能招收63人,每个择校生高中三年的择校费为18000元,63名择校生的择校费为1134000元,加上630名正取生每人缴纳1800元/每年的学费,共计113400元,两项收入总计2268000元; 220名教职员工的30奖教绩效工资、公积金、社保、医保、失业保险以及年终一次性奖励等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一年的办学经费支出需在400~500万元之间,缺口达200多万元。福建省南平一中为省级重点达标高中校,现有教、职工为302人,x年秋季高一入学新生计划设20个班级,以每班45名新生计,共计招收900名新生,择校生比例为10,仅能招收90人,每个择校生高中三年的择校费为18000元,90名择校生的择校费为162万元,加上900名正取生每人缴纳1800元/每年的学费,共计162万元,两项收入总计324万元; 302名教职员工的30奖教绩效工资、公积金、社保、医保、失业保险以及年终一次性奖励等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一年的办学经费支出约需600万元,缺口近300万元。且南平教师平均工资只有沿海地区教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此外,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升温的需求,校园内的办学设施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也使得普通高中校、尤其是一些省、市级的重点高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这更让普通高中办学陷入“债务深重”的境地。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经费已然是“举步维艰”之时,出台新的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保障机制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1、统一省级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下拨标准。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公正地保障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现阶段高中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进行调研,实事求是对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额度重新认证、核算,科学核定并统一省级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市、县,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或转移支付。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与办学成本、物价水平、财力情况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以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能稳步、有序的向前发展。
2、尽快清理公办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债务。针对公办普通高中因改善办学条件而导致的项目建设债务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在清理核实锁定公办普通高中债务的基础上,通过合法途径减轻、减除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利息,并规划减除普通高中校债务的时间表,切实减轻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压力,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满足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建设项目,应引导学校科学规划、勤俭办学,从严审批学校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学校建设标准,切实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基本建设债务控制长效机制。
3、依法保障普通高中教师的合法权益。依照《教师法》,政府有关部门应努力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承担省、地、市示范性高中校、办学质量获社会认可且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重点高中,如一级达标普通高中校,应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以此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稳定教师人才队伍。
4、对普通高中办学经费实施有效监管。在出台新的普通高中办学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普通高中教育办学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财政下拨的每笔经费都使用合法、合理,避免办学经费错位使用现象;对于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资金分配比例应公开、透明,便于加强监督。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六
海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由中央批准建设的国际旅游岛,但目前仍然属于欠发达农业省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投入大力的财力物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农村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度施用化肥,剩余化肥成分排入流域水系,造成农村的水体污染;过度使用农药,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增加了农产品的用药残留量;滥用饲料添加剂,催生速长禽畜,不仅使肉类品质下降,而且使用者遭到激素物质的污染;禽畜养殖排泄物随着养殖规模大幅增加,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环境;农用塑料薄膜大幅增加,这些塑料薄膜,大部分以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材料,需要200~400年才能分解掉,这些材料物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已造成土地结构严重破坏和地下水污染。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加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等环境问题。二是农民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识模糊,认为解决温饱问题应该放在首位,消极对待环境污染问题。三是村镇建设未进行科学规划,过度注重目前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的长远效益缺少考虑,致使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出现“脏乱差”现象。四是农村环保机构普遍缺乏,目前绝大部分乡镇都未设环保专门机构,农村环保经费得不到保证,致使农村环保工作无法开展。五是市县财政对农村环境治理投资严重不足,环境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六是农村没有垃圾桶、垃圾池,垃圾距离处理场路途遥远,清运成本偏高,垃圾无法集中堆放;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对垃圾不进行分类,随意焚烧。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面源污染比较严重,这也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则是改善村容村貌的必要举措。因此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一、提高对农村垃圾处理重要意义的认识。
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是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客观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持久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海南的青山绿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后劲和潜力,也是海南人民最引以为荣的巨大财富。我们有好的生态环境,但不能在自豪中陶醉,更重要的是担负起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历史责任。如果海南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被破坏了,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带来危害,我们今天的发展不仅会失去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垃圾处理摆上重要日程,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使广大农村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变。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高标准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建部门及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要重新审视和完善现有规划,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镇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治方案,迅速予以实施,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三、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保障体系。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瓶颈,关系到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政府要“花钱买环境”,可通过群众集一点,村自筹一点,镇收集一点,县财政补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政府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除安排资金购置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外,还按每人每年5-10元标准安排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费,解决农村生活填埋场处理问题。另外政府可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分别向镇区各单位和门店、企业收取垃圾处理费,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各自然村通过“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方式筹集垃圾处理经费,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可持续进行。
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一是设立专门的长期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并综合应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长效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内容、重点部位要强化措施,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实效。三是强化考核,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据卫生村镇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推动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四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五是以村为单位,建立起业余的“农村环卫队”,形成“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五、以严格考核、严明奖惩为手段,在强化工作问责中建立环境整治“以奖代补、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部门责任分工,严明工作奖惩,强化工作问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形成工作合力。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的按照“垃圾不清清干部,服务不下干部下”的原则,直接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用铁的纪律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成立农村环境整治督查工作组,成员由县委办、县纪委、县卫生局、县电视台等单位组成,开展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曝光。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环卫知识水平。一要充分发挥电视、宣传栏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三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各类方法,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七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仿佛一夜之间“雾霾”成了网络上最热门的词。越来越多的人对雾霾产生出了一种紧张甚至恐惧的的心理。四川盆地为全国四大雾霾天气高发地区之一,自贡也面临着雾霾天气的威胁。随着生态自贡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有必要对雾霾天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雾霾的危害及其成因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主要以水汽为主,霾主要以细的干尘粒为主,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雾和霾可以相互转化。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称为“雾霾天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pm10和pm2.5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和2.5微米的可吸入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天气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影响身体健康。霾的组成成分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诱发肺癌。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二是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使人精神郁闷。三是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近来网上报道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华东地区人均寿命减少5.5岁。
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通常归纳为:1.大气气压低,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排放的汽车尾气加重了大气污染。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冬季取暖排放的c02等污染物。
二、雾霾天气对我市造成的影响
今年1月8日以来,四川盆地出现了多次明显的雾霾天气过程,环境空气污染加重。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继出现超标。从近期pm2.5监测数据看,南湖空,气自动站日均值在10-243微克/立方米范围内波动,达标率为46.5%;檀木林空气自动站日均值在21-236微克/立方米范围内波动,达标率为25.1%, (标准值为75微克/立方米),汇东新区相对于老城区,规划布局相对合理,人口居住密度相对较低,城市道路状况明显优于老城区,所以汇东片区pm2.5达标率明显高于老城区,但仍属轻微污染,空气质量属良好到轻度污染之间。
造成我市pm2.5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以燃煤为主的工业企业、汽车尾气、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特别是鸿化、久大舒坪盐业公司等主要燃煤企业,分布在城区周边,加上我市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我市雾霾天气影响逐渐加重,况且自贡地处四川盆地,是全国四大雾霾天气高发地区之一,大气流通不容乐观,加上近年来汽车数量急剧上升,严防雾霾天气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减少或消除雾霾天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防雾霾天气的建议
(一)加大pm2.5监控力度。一是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逐步完善我市pm2.5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其监测仪器数量及监测人员技术应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提高检测水平。二是科学合理的布局我市pm2.5的监测点,如在工业集中区和城市居民居住点都布局。三是充分运用好监测结果,及时公布我市pm2.5数据,让领导知情,让群众知晓,有关部门要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执法和综合治理,年终作为相关部门的考核条件。
(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水电、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尽量减少燃煤的使用。二是下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尽最大可能减少煤烟排放。三是狠抓企业技改,强化废弃排放的除尘、脱硫、脱硝的处理。
(三)建设绿色城市,以绿治霾。一是认真做好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城市绿化的长远和近期规划。建议规划中市区各主要区域应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小公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等。二着力提升城市绿化总体水平。首先要加强道路绿化。要做到树、灯、楼、路通盘考虑,注重绿化与周围建筑及其它元素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加强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小区周边主要种植高大乔木和绿篱,使小区与周围交通要道隔离。宅间绿地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采用花园型、草坪型、棚架型、庭院型等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绿地空间。三是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城区水系,加快市区公共绿地建设。要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宜的公共绿地和颇具自贡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心花园。四是重视商业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深入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绿地认建认养、单位庭院绿化达标等绿化美化活动。五是加强城市立体绿化。积极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提高城市的俯视绿化效果和空间绿化效益,构建立体型、复合型的绿色空间。为消除雾霾天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工作。一是更加严格环保准入制度,高排放、高耗能企业严禁进入我市。二是狠抓环保大案、要案、典型案例。刺激和触动违规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企业的“神经”,促使其加快环保治理设施的建设,努力实现达标排放。三是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所扬尘。如,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市区施工工地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等。四是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切实降低道路积尘负荷;减少道路开挖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减少裸露地面;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运输等。
(五)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一是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一方面是要让公众对雾霾天气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提高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消除对雾霾天气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是要告诉群众雾霾天气的应对方法,比如外出带口罩、少开窗,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d等,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城市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风向和空气流通的问题,在城市的入风方向和出风方向严禁修建高大建筑物,保证城市通风良好。尽可能多规划一些绿地和城内森林。三是加强车辆和成品油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减少车辆的使用率。其次是加强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增强其运载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可以考虑开通城市轻轨。同时引导私家车主尽量少开车出行。再次是要加强对成品油质量的监管,杜绝劣质汽柴油流进汽车油箱。
总之,雾霾天气应当以预防为主,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远离雾霾威胁。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八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人身安危和国计民生,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食品安全在社会管理中有着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保障食品安全是当前维护乐清市社会政治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近10多年来发生在我国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地沟油”、“毒豆芽”、“染色馒头”、“毒大米”、“黑烤鸭”、“酸奶”、“塑化剂”等事件影响极坏,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担忧。食品安全已经提到亟待解决的仪事日程之上,竞管各级人民政府做出了种种努力,而食品安全的危害至今无法根除。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千头万绪,加之政府缺乏一个较全面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各部门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楚,往往使得有的问题陷入了都管也都不管的境地,使得很多食品卫生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食品卫生安全也成为当前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联想到我们乐清市的一些“农家乐餐馆”、“无证排档铺”、“学校周边的小摊小贩”、“街头巷尾的烧烤经营”、“隐藏在乡村角落的有毒有害食品加工黑作坊、黑窝点”、和“一些从事违法食品生产、销售、仓储、餐饮活动”等都具有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长此以往,不仅威胁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将严重损害政府声誉、法制尊严和人们对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信心。
据我了解,近年来竞管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许多法规章程,初步构建了我市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制体系,促进了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制化水平,然而,这些法规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尤其是分片分段监管、多部门监管的状况,不仅造成监管不到位,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交叉和空白地带;二是生产经营方面存在漏洞,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违背法律和道德,随意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而政府部门对此监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三是消费者缺乏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少消费者贪图小便宜,致使不法食品制造商有机可乘,不安全、不卫生食品具备生存空间;四是执法力度不够,不排除少数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随意执法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维护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鉴于我市存在以上食品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我建议:
一、认真整治食品生产环节。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检查,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
二、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测。改革和健全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卫生监控体系,明确责任,消除监管空白地带。
三、市、镇(街道)要构建食品卫生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
四、市主流媒体要加大食品安全卫生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努力做到在全市各个领域形成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浓厚氛围。
五、市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于不作为、乱作为、随意执法、贪赃枉法的行为要及时进行严厉的打击。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处罚、打击力度,建立严格的追究制度,发现一起重罚一起,罚到再也不敢做违法的事情。同时建立严格有效的预防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市、镇(街道)要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根本上是社会诚信问题。因此,要以“抓两头、提中间”(即抓标杆示范,抓失信打击,提升中间企业群体的诚信水平)为思路,加大诚信体系建设力度;要让诚信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形成重法治、讲诚信、守秩序的良好氛围;建立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平台,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个人,在银行贷款、建设用地、供水供电等方面形成围追堵截之势;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采取强硬的治裁措施严禁再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要加大对失信、违法等行为的曝光力度,遏制破坏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总之,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群众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应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政府要有步骤地组织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在每个镇(街道)、社区、乡村,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各镇(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咨询投诉和救援中心,开通举报热线,对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功人员实行奖励,负责受理有关食品安全的咨询、投诉和应急救援工作,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食品卫生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耳目和帮手作用。只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人民积极参与,食品卫生安全才有保障,平安乐清才会稳定。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九
吴忠市人大会关于调查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议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根据市人大会20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会调查组8月12日开始对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于9月份召开的市第四届人大会第20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同时,就此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现将有关事宜建议如下:
议案主要内容
一、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
(一)城市水源地划分及建设情况;
(二)城市水源地保护部门责任落实情况;
(三)城市水源地水质监测情况。
二、饮用水供应系统建设情况
(一)输水、供水管网建设情况;
(二)供水安全生产情况;
(三)城市供水及居民终端用水水质达标监测情况;
(四)城市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情况;
(五)供水管理服务情况;
(六)市区饮用水供需情况。
三、市四届四次人代会“关于实施市区城市供水水质提标改造工程的议案”办理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十
党的xx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我市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虽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总体上要好些,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已凸显,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不利影响。主要体现有如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社会破坏森林植被问题突出。火烧山、盗伐林木、造林炼山、非法占用林地等问题的发生,危害了我市的森林植被安全,造成水土流失。
二是农民群众消耗森林资源问题突出。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市3.5万户农户大部分使用薪材做燃料,户平均年烧柴5-6吨,累计年消耗薪材15万吨以上。加上烤烟、茶叶加工、餐饮业用柴等,全市年用柴消耗森林资源达20万立方米。且大部分薪材都是阔叶树幼林。
三是加工企业消耗森林资源问题突出。虽然我市工业耗材与往年比较,有较大减少,近年每年林业部门采伐指标在缩减,但全市现仍有2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同时还有几十家作坊式的锯板厂,这些企业都在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每年仅消耗阔叶树原木就达1万多立方米。有的加工企业业主受利益驱动,非法收购木材。此外,我市周边地区新上了较多的木制品生产企业,也对我市森林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四是生产行为破坏森林生态问题突出。竹山垦复、竹林扩鞭采伐竹林中的林木,人为破坏了森林多样性环境;生产食用菌、烧炭砍伐阔叶林问题仍有发生,直接破坏森林资源。此外,非法开发茶山、果山,砍伐茶果山中的林木等问题仍禁而不绝,造成森林生态的破坏。
五是非法开矿破坏森林植被问题突出。近段时间,一些人员假借探矿名义,未经任何环评等手续,在我市乡村到处随意开挖山体,并将弃石、弃土随意丢弃,有的甚至倾倒入河道,造成对森林植被、山体和河道的破坏,并造成环境污染。
六是群众不积极保护生态林问题突出。生态林、水源涵养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由于禁止经营活动,林农从中受益明显减少。国家对生态公益林实行补偿政策,但由于受财力限制,目前补偿实际是管护性的补助,省上每亩每年补偿只有5.5元,与实际产生价值相差十几倍,林农得不到有效补偿,对林地划为生态林反应强烈,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客观反映出我市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上更高水平。为此建议:
1、努力增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运用各种形式、渠道,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森林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让我市人民充分认识到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使人人自觉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的使命。
2、着力限制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沼气、煤炭、电能、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替代薪材,减少农户,加工企业、餐饮业消耗薪材;二是消减木材加工企业,减少木材消耗量。对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粗制加工原木,尤其是阔叶木材的小型加工企业,要采取关停措施。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木制品加工企业,要鼓励以外购原料为主。严厉查处、打击加工企业非法收购木材。加强原木、薪材的运输管理,严厉打击盗伐、偷运行为,并禁止原木、薪材外流。同时,不再审批新上木制品加工企业;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变“砍”森林为“看”森林,努力从生态旅游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快发展非木质森林资源产业,鼓励扶持林下种植药用植物、野生疏菜、野生花卉、养殖禽类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措施。一是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弥补林权所有者的一些损失。探索建立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政府和受益者一起合理承担的原则,来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补偿基金可来自:①各级财政补助资金;②从生态旅游的景点门票收入中提取的资金;③利用水资源产生收益中提取的资金。如开发水电站可从发电收入中提取;④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等。二是探索建立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按照有利于国家、集体和林农,有利于严格保护,有利于责、权、利统一等原则,探索、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切实管护好生态公益林;三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林权流转和经营机制,提高林农管山、护林和造林的积极性,提高林农的效益,从而促进管护好森林资源。
4、改变传统不良的造林营林方式。严格限制采伐天然林,禁伐天然阔叶林。对人工林也应采取择伐,不可皆伐,禁止砍光炼山再造林。不能以发展新种竹类,新植其他林木为名,毁坏森林植被生态;不能以竹林扩鞭,砍光其它林木;不能以发展茶、果业,不论山地坡度陡缓,进行破坏生态植被。发展竹业应向低效疏林地、毛草山地发展,更不可剃光炼山新种竹类;发展茶果业应向缓山坡、毛草地、荒地、荒滩地扩展,切不可毁林种茶果,人为破坏植被生态。此外,林业采伐也应按照砍大留小、砍成留幼、砍密留疏、砍树留草的原则,进行科学采伐,不进行炼山造林。要逐年减少采伐量,逐步扩大造林。同时,采伐区应按科学定位不得超过45亩,采伐区之间距不得少于200米。
5、严厉打击破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密切协调,认真履职,加强检查,严格管理,及时掌握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布控防犯网络,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安全。对假借探矿名义,乱挖、乱採矿石,破坏山体、森林植被和河道的行为,要严厉惩处。禁止再开矿山。
6、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一要建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机构成员会议,分析形势,协调部门采取联动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二要落实保护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目标,层层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有效的保护责任机制体系。各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建立护林队伍,加强巡查,责任到人。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十一
一、案由:
近年来,我市的残疾人事业有了一定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扶贫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盲道、轮椅斜坡和停车泊位等)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把成绩估计得过高。与国家要求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得还不够均衡,在一些工作上存在差距和死角。特别是我市对残疾人事业工作缺乏理性认识,某些工作仅仅流于表面或被动应付,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抓紧抓实;没有将残疾人事业当作一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扩大对内对外影响的政治品牌去打造。因此,有关部门不作为只有安顿劳累之苦,而缺少开拓创新之功。
在残疾人工作上,我们缺少甚至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活动、荣誉、名次、品牌。比如,近几年来,我市没有举办过较大规模的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特殊体育运动会;没有以市政府的名义,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没有在媒体上开辟残疾人事业的栏目或节目以及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表彰活动;没有争办过全国性残疾人文体活动或工作会议;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工作滞后于全国乃至全省水平;福利企业生产出现滑坡,残疾人就业十分困难等等。
应该强调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既不是我市没有经济实力,也不是受工作条件限制,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政治敏锐力,对建设和谐社会缺少科学理解力,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缺失开拓创新力,所以才导致了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影响和妨碍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广大残疾人颇有微词。
二、建议: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及和谐社会环境,尽快扭转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不协调、不适应的局面。
1、成立市残疾人事业宣传文体工作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主任由市委主管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副书记或政府副市长兼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新局、体育局、教育局、日报社、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社科联、文联和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具体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全市残疾人事业的新闻宣传、理论研讨、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等工作。省残联下拨到市残联政策补助款应透明监督并及时发放。
2、市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组委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理论研讨、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有关会议、调研、演出和竞赛的筹备事宜;作好“全国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盲人节”“聋人节”“爱耳日”的慰问宣传庆祝活动;在媒体上开辟残疾人专栏或手语节目,设立“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和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帮助残疾人作家协会出版“残疾人作家丛书”,并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组建市残疾人艺术团进行巡回演出,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展示我市残疾人良好形象,为残疾人事业募集资金;组织优秀残疾人事迹报告团,向全社会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营造残健共融的良好氛围;与国际国内残疾人组织进行联系,开展交流,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我市对外形象等等。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鉴于我市近年来福利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难以推进的情况,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我市福利企业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采取应对措施或起草、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假冒福利企业进行的清理、整顿;因房租,水电气,人力等成本增加,对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优秀企业进行扶持或政策优惠。才能使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办慈善。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十二
一、案情简介
刘某给个体老板王某当司机,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现在王某拖欠工资不给,刘某能不能直接到法院起诉王某索要工资?
二、律师解答
在本案中,刘某不能就向王某索要工资问题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刘某虽然未与老板王某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依然成立,刘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刘某需要提供证据能够证明事实上劳动关系的存在,例如:打表记录、工资条、工作证、工作服、同事等等。但刘某不能直接到法院进行起诉,因为本案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而我国实行的是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裁决法院不予受理,即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由民事庭依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三、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教育方面的议题篇十三
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于20xx年陆续到a建筑公司在外省的建筑工地工作。期间,该建筑公司拖欠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工资合计420余万元,夏某等于20xx年1月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请求裁决a建筑公司承担工资给付义务,并提交了张某等4名工程承包人制作的欠薪表等证据。
a建筑公司辩称:本案属于合同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范围。同时认为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提供的工资表未经己方确认,不具有法律效力。就仲裁主体问题,该公司还辩称,该案中,该建筑公司下属分公司以总公司名义与b 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外省某工程协议,因这家开发有限公司违约,分公司未进场施工就撤出外省某工程,并终止了与开发公司的承建合同 (但就此a公司未提交相关证据)。因此,a公司认为,本案与自身无关。
查明事实
仲裁委调查发现,20xx年1月a公司承包了b公司的外省某工程,a公司项目部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张某等4名自然人,张某等4人招用了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在外省工程从事建筑工作,其所欠工资数额a公司也无相反的证据加以否认。
裁决结果
该案的裁决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案后第三天,仲裁委员会认定a公司作为外省某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应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承担用工主体责任。鉴于春节将至,为暂时缓解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生活困难,在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的请求下,先予裁决a公司自收到先予执行裁决书之日起,先行给付夏某等100余农民工工资120万元; 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的工资不足部分待开庭审理后再进行终结裁决。
先予执行裁决书下达后,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4条的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当地人民法院先予执行,该部分先予执行款已经执行到位,并兑现给了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
第二阶段,20xx年2月,当地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裁决a公司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一次性给付夏某等100余名职工工资420余万元(含先予裁决执行的120万元)。
权威分析
该案的审理中,首先需要准确认定用工主体责任。
原劳动保障部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认定的通知》 (劳部发[20xx] 12号)规定了认定劳动关系应当具备的四项要件:一是当事人双方主体资格合法,即一方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应当是符合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个人;二是用人单位各项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包括工资报酬、劳动纪律、奖惩规则等;三是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者为了获取报酬,在用人单位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劳动;四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该 《通知》还特别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国办发[20xx] 1号)规定: “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 (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 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企业)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本案中,相关证据证明,a公司外省某项目部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张某等4名自然人,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其下属项目部擅自将工程发包给自然人,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应由a公司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其次,需要从严把握仲裁裁决先予执行事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4条规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由于先予执行裁决书会立即生效且对被执行方来说没有救济渠道,仲裁委员会应对适用条件严格把关,防止给用人单位造成利益损害。本案处理时正值年关,如不裁决先予执行,将会影响100余名农民工回家过年,因此,本案适用先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