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说课稿(十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一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今天,我以一节课为例,说说“在数学学科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编排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分了两个层次:三角形按角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按边的不同可分等腰三角形和其它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教学完分类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相应的练习,其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集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理解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会把三角形按角和边进行分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经历三角形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体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学习。
3、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把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按三角形不同的特点分类时,为学生搭设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分类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的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学会三角形的分类。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谈话导入,理解分类标准。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分类。三、对比分类,理解各部分关系。四、巩固练习,应用分类。五、课堂总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理解分类标准。
如果要把全班同学分一下类,可以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此环节设计:请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教室中的人分类,这样不但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了铺垫。也对学生进行了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出示六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三角形的不同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三角形分类)
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分类。
(从德育方面则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互动,学生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为此,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观察六个三角形,思考:如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你准备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搭设平台。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所具有的特点,为后面的分类奠定基础。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教育。)2、根据搭设的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分类的方法。(按边的不同,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此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3、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此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受到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4、先选取按角分类的小组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课件出示按角分类的结论。(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做到无痕渗透,使德育润物细无声。)
然后整理提升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集体的话,这个集体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边说课件边出示集合图)5、解决按边如何分类。①选取按边分类的小组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解等腰、等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感受到生活中的美。)②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你会用集合圈来表示刚才我们的发现吗?(出示集合图。借助媒体演示,从等腰三角形的认知出发,从等腰三角形中寻找特殊,认识等边三角形,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渗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想。这是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同时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对比分类,理解各部分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分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应用分类。
1、游戏:猜一猜,躲在木板后面的会是什么三角形呢?课件出示(采用游戏的练习方式,不仅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又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2、辨一辨下列说法正确吗?(用手势表示)(要求学生用手势表达,目的是教育学生辨明概念,促使人人参与学习,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3、送三角形回家。(课件出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使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无处不在。)
4、动手实践。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四个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把知识巩固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给三角形分类的?(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处处蕴藏着德育教育素材,备课中我认真挖掘,悉心引导,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德育知识。)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二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即教材第22页至23页内容。
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分类和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尽心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的内容。
(2) 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
(3) 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掌握新的内容。
4、 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5、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各种角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怎样用量角器画角是教学的难点。
6、 教具,学具
在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校舍感已能对角进行分类。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这样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多了。
。
(略)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我以“小兔做彩旗”的故事引入。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教学角的分类。
(1) 学生操作,直观感知。
学生通过观察做出来的彩旗,比较后,发现旗子上有不同的角,大小一样。(这样的设计是为学习角的分类铺垫基石)
(2) 让学生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把不同的角展示出来。
(3) 通过观察,找出这些角的特征,结合归纳,给出三类角的命名:锐角,直角,钝角。
(4) 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与这三类角不同的角:平角和周角。
(5) 发散思维:学生找出生活当中的平角和周角。
(6) 引导学生发现这五类角的大小排列顺序和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2、 教学角的画法。
(1) 请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请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画出一个70度的角,怎样画?说出画的方法,不对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
(3) 教师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4) 小结画角的方法,并演示。
(5) 学生试一试画给出不同方向的射线的角,指名扮演,同桌交换量一量。
(三)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新知识一旦形成,务必应用它来解决问题,使它进一步形成技能,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深化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设计以下练习:(略)
(四)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角可以分为哪几类?怎样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呢?
课外延伸:学生收集不同的角,下节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五) 学生互相评价,自己评价自己,(互评,自评)
板书内容是一节课的精髓,能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反映教学思维的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我大胆组织教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分散难点,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导入新颖,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有序思维,首尾呼应志趣相融,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本节课板书大方,一目了然,各个环节衔接合理。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三
三角形的分类。这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角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三类,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知识目标:
1、会根据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各种三角形。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能够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组小专题“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吗?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就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采取两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学生会按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让学生按角分类之后,抛出了又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也为如何正确的判断三角形打好基础。
此外,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让学生自学,以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又以问题:你认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导向,让学生对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总之,整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四
《角的分类》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一定标准将角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学时,我拿出活动角使学生看清把活动角旋转了一圈,然后,小结出周角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是小?导出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使用活动角,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同时使用课件,让直角的两条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重合探究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
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的思想,我作了以下一些设计:
1、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概念的建构。
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认识平角和周角。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认识角、认识量角器、怎样量出角的度数,为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作好铺垫。
2、在移动上下功夫,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已接触了很多的角,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相关角的知识。为此我在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3、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在本课的认识直角教学中,我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等面上的直角。在练习中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平角和周角等,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延伸。
教学过程一:
我通过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说出课件上角的度数,让学生重新对角有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的掌握测量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是否能根据测量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呢”导入新课《角的分类》。
教学过程二、
教学新课。
环节一:认识直角。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对折,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自己折出的角是什么角?请学生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告诉大家你量的角是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90°。接着我提问:数学书封面的每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每一个角多少度?黑板的每一个角多少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多少度?为什么它们都是90°呢?请同桌相互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然后我再课件演示直角的表示方法:凡是标有这样象个小正形的角就是直角。最后让学生练习画一上直角。
环节二:认识锐角。在教学锐角时,我首先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内移动提问:老师移动的角和直角比起来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那么象这样比90°小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也就是说锐角小于90°。最后我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锐角。
环节三:认识钝角。教学钝角时,我还是通过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外移动,让学生观察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一些这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来: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钝角。接着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钝角。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后,我又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环节四:认识平角。在教学平角时,我先用活动角演示:将直角的一条边继续向外移动,使直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是不是一个角?它的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呢?接着我再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我们把的一条边向外移动,一直移到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象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对于平角多少度?我主要启发学生通过直角移动成平角,或者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从而得出平角180°。接着讲解平角的表示方法。在教学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我主要通过活动角的演示:我们能把直角移动成平角,那么平角里有多少个直角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出1平角=2直角。
环节五:认识周角。首先我用活动角演示。把直角的一条边继续绕着端点旋转,使它的两条边重合了,告诉学生这样也是一个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然后我再课件演示一遍,加深学生对周角的认识。在讲解周角的度数的时候,我还是通过活动角的演示,得出周角360°接着让学生观察周角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演示活动角,让学生说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最后小结出1周角=2平角=4直角。
环节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几种不同的角。学生再想想说说看看学学。本节课我设计了四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本课内容,在练习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板书上我设计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角,标出各角的名称。
总之,这节课我主要以直角为主导,以移动为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五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三角形分类”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教学准备
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叫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附页上的三角形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
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
②学生互评
③老师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按角分类的三角形
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形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探究新知 按边分类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
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 、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量。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
2、游戏巩固
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小结
大家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六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4至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近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除了准备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等,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p113图2的三角形剪下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教材12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归类的依据,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出示图案(采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图案像什么?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2、考考你的眼力,这几个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具体说一说)
在三角形这个大兵营里,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入课题,即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直奔放主题。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利用教材第25页猜猜来个教学游戏:
猜出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于让学生观察的三角形个数较多,要逐个测量边的长度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比较费时。所以这一环节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发放的学袋,由小组长来安排分工测量,填好研究报告单,然后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一起分类。师再依据小组代表发言后引导归纳,从而引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由正、反两方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更上一台阶。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本课的板书意在突出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有学生分类的作品展示,有教师板书的知识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三个锐角锐角三角形(学生三边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作品一个直角直角三角形作品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展示)一个钝角钝角三角形展示)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七
“三角形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内容的第1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操作,会按角与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
:学会给三角形分类。难点:会按角与边的特征分
:三角形学生早已接触,已经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感知。
教法:创设情景、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激励评价
学法: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组交流、独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一说?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三个角,指名回答。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一一作答。我想知道这个角是不是锐角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每组一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它像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这些三角形的形状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角形有角和边,我们学过角的分类,那三角形又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按角分、边分)教师板书:角、边
(一)按角分1、学生尝试分类,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一起板书:三个锐角
把都有一个直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直角
把都有一个钝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钝角
分别起名字,指名回答。(板书:锐、直、钝角、三角形)
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异同?(同:至少都有2个锐角。异:另外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
每类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它的名称有什么关系?引导发现(最大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2、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把三角形比作一个大家庭,按角分,这个大家庭里有几个小家庭?是哪几个?指名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集合图。
3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要看最大角不能单凭一个锐角)
(二)按边分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条边都不相等(板书:三边不等)有两条边相等(板书:两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板书:三边相等)
试着起名字,教师点拨并适时板书: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
2、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只有有两边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板书:特殊)
3、用集合图表示
4、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除了边的特点外,看看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想办法验证一下。(量角器或对折)
3、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腰、底角、顶角。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判断、在钉子板上为三角形、完成做一做蚂蚁进洞
2、小组合作猜猜我是谁?只露一个角,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检测效果。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八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的思想,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设计:
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概念的建构。
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认识平角和周角。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组织学生复习旧知“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为促进概念的同化,认识平角周角作好铺垫。
二、在“做”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就要在“做”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只有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是“做数学”的关键。
心理学家皮来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已接触了很多的角,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相关角的知识。为此,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找到很多的角,再在其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画下来,测量出角的度数,为角的分类作好了素材的准备。同时,在操作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平角、周角这两者是不是角?这样,疑问在操作中产生,角的概念的理解在争辩中升华。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境界。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修正自己的知识建构,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在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除了最基本的概念的辨别外,也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如:用一副三角板拼角,并说出角的度数和名称;按一定的度数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角等等,极富思维的挑战性。
三、“做”要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延伸。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8册第135~136页,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练习三十一的第1~3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教材从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引出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再从三角形的角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试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运用,学会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分类。
2、结合三角形特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在三角形的分类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结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本课的重点是运用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从三角形的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活动:
1教师给学生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五角星、六边形的信封,让学生在信封中找出三角形。通过这一找三角形,让学生在脑中再现三角形的表象。学生不能找出三角形,教师请学生折出一个三角形,再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交流说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三角形实物中突出三角形。为三角形特征的探索作好思想准备。初步感知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的联系。
让学生观察媒体出示的三角形,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独立思考后和小组内讨论说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口答,板书画<图形>,不成功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逐步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学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是三角形。再用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验证中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并能根据三角形的特征画、围出三角形。让学生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运用三角形的特征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谈话出示木条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猜猜哪个图形坚固,然后请两个同学拉拉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运用媒体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再借助媒体录象,学校中有一些椅子坏了,请你修理一下,你准备怎样做?通过这一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实验、交流讨论中了解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1)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借助媒体出示一组图形,先和同桌说说再交流,说说原因。(2)判断下列三角形按角分类属于哪一类三角形。教师借助媒体出示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交流说说为什么?(3)教师借助媒体创设情境:用一张纸遮住了三角形的一个角,只露出其中的一个角,首先是直角,让学生判断被遮住的是什么三角形?其次是钝角,最后是锐角,组织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判断有依据。(修桌椅)
在本节课中,教师借助媒体,把生活中的物体的图形和三角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从生活中引入三角形。在课堂中通过观察交流、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然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观察比较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一
1、教材的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特征,学会按一定标准给三角形分类,感受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学会给三角形分类。
5、教学难点:找出三角形角与边的特征。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纸片若干袋(每袋都一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双面胶若干
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促学习是本节的教学定位。通过情景创设,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独立思考等活动,逐步建立对三角形角与边特征的认识。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连一连、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通过教具、学具、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到几何空间的抽象变化的过程,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
教法:创设情景为自主探究搭建平台;积极引导为有效学习指明方向;主动参与为合作交流营造氛围;激励评价为主动学习鼓励加油。学法:观察分析在情景中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分组交流在探索中理解问题;独立反思在总结中内化问题。
问:你能按一定标准给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为多角度的给三角形分类作好铺垫。
出示一些三角形纸片,问: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手拿实物问:每个三角形的角和边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各自的边和角特征来分分类。学生动手探索分3个环节,前两个环节采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考虑合理分工、团结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①观察与测量。分给每个学习一袋三角形纸片、一张彩色纸板和双面胶(每个小组的三角形一样),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各个三角形的特征。
②整理、分类。根据记录的数据,经过小组分析、讨论,将分类后的三角形贴在彩色板上。
③全班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④归纳小结。
给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名称,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出示集合图,讲解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给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名称,找出它们的特征。
⑴连一连。(课件出示)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⑵游戏,猜一猜。
给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或两个角,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判断。(课件出示)
①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②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目的是辩明概念。同时,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能促使人人参与学习,达到面向全体的作用。
⑷填空。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和5cm,则它的周长为()。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其中一条边长为7cm,则它的其腰长为()。
③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
在巩固等腰三角形特征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谈收获和实际应用的方式结束。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二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40至43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学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表格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教材6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归类的依据,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入课题,即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直奔放主题。
(二)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填在表中。
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三)指导完成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第1至3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复习更好引领后进生掌握按角对三角形分类。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意在突出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有学生分类的作品展示,有教师板书的知识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六)作业设计。
目的加强巩固,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三
三角形的分类。这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角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三类,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1、会根据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各种三角形。
能力目标是: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能够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组小专题“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吗?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就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采取两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学生会按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让学生按角分类之后,抛出了又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也为如何正确的判断三角形打好基础。
此外,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让学生自学,以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又以问题:你认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导向,让学生对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总之,整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新的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正当我们满怀信心地投身新的教学改革的洪流之时,新的困惑产生了,课堂上学生们看似积极动手,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热热闹闹场面空前,过后却空空如也,一头雾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新的思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真正地落到实处呢?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尽量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结论等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努力构建务实充实的有较新课堂。
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想。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别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而且刚刚进行了“三角形的特性”的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种三角形的过程,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样的目标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会与同伴交流,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快乐,感悟数学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和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它们。难点在于按边给三角形分类,理解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之所以称为难点,是因为它的概念系统比较复杂,已经是多级分类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取“引——扶——放”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回顾旧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然体验,感受分类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讨论出分类标准,提出具体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分类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扶”;最后放手让学生走入生活,更进一步了解等腰、等边三角形,再次放手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的形式来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强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也体现出教师是其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学生作为主体,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通过“感受体验——经历操作——交流感悟”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回顾展示,感受分类的必要。
课始我以一个活动角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如判断直角、锐角、钝角的方法,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等,为后面将要进行的分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三角形,不仅由此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分类,探索图形特征。
小学生由于受能力与经验的制约,他们的探究往往不能很好地确定重难点,容易导致探究活动热烈而缺少实效。因此教师在分类之前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各部分进行观察、比较,探讨出分类的标准,然后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提高了后面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探究按角分类的活动中,运用“角的特征分析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目标更明确,同时又能使学生对表格的观察中发现诸如“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最多也只有一个钝角”……更利于学生对各类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按边给三角形分类,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它的概念系统比较复杂,已经是多级分类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三角形边的特征分析表”,为学生探究这一难点知识搭建了踏脚石,减缓了梯度。还有一个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教师引导回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让学生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研究采用了猜测——验证——结论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一种思考和学习方法,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走入生活,巩固提高拓展。
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寻找和欣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知识,按边分出的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巩固了知识,还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畅谈收获的环节实际是个回顾、反思、梳理的过程,更有益于知识的巩固。作业中布置的搜集金字塔的知识既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孩子们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对课堂知识是一个拓展,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注重课堂实效。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点、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大量的时空都是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尤其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实效性。给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么多的三角形都有什么不同呢?探讨出分类的标准后,才进入小组合作阶段。操作之前,教师又提出具体详细的合作要求,“请听完要求,再开始。请你们同桌两人为一组,取出学具袋里的一号至七号三角形和表一(三角形角的特征分析表),认真分析这些三角形角的特征,填写表一,再把这些三角形分类摆放好”。课堂中诸如此类的考虑还有很多,总之,每一步的设计都要考虑是不是落到了实处,是不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不是达到了该有的效果。
(二)知识获取,问题解决渗透数学思想。
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也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孩子终身的发展。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些终身受益的东西。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不少这一方面的体现,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选择问题,判断角的类型方法很多,有孩子说用量角器测量,用眼睛观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等等,这些方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再例如操作活动判断三角形边、角是否相等时,可以测量,也可以对折,那么哪种方法更简单快捷呢?还有,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征的时候,我们渗透了“猜测——验证”的方法。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虽然渗透了方法的优化选择,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领会其含义,依然要选用比较费时也没有必要的方法操作,造成分类的操作活动速度太慢。学生在操作中的误差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操作活动中的确存在着很接近相等但却又差那么一点点的情况,但因为时间关系,而忽略了。教师应该饱含热情,用自己激昂的情绪感染孩子们,好像黑板上的数字都会跟着教师的情绪而动,但这点教师做得还不是很让人满意。总之,这节课还是缺憾。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角的分类说课稿篇十五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学生已初步认识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测量了直角90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对角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尤其是直角,见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对于平角和周角这两个概念,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困惑,认为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对于钝角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对后一个要素容易忽略。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针对这节课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转动活动角感受角的形成过程,认识平角、周角。进一步加深对几种常见角的认识,掌握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渗透事物间是变化的,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角,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这两种角比较特殊,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凸现教学效果,这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亲自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采取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会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面特点: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从找生活中的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以动手操作为主,感知各类角
心理学家皮来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在生活中学生已接触了很多的角,为此,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找到很多的角,平角、周角是怎样的角,概念在操作中产生,角的概念逐步完善,这时一种学习数学的新境界。转活动角、量角、找角、折角等等,让学生充分感知与体验,来主动建立各种角的表象,概括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特别是通过转动活动角感知平角和周角,通过学具,让学生探讨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通过这个活动的设计来突破难点。
3.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验角的分类。
这节课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设计了3次小组活动,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其一转动活动角,感悟各种角,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操作量角,对比比较,交流辩论,探究得出结论: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1周角=2平角=4直角。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探究活动,重视课堂的开放对话与动态生成。其二在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后,把角家族中的角分类,重新整理,小组研究得出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特别是对于钝角的界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三是在最后一个练习上,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可能有学生生成的问题)“两个锐角能拼成什么角?”学生通过举例,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总之,这3个小组活动的设计,尊重学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4、重视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体现学科整合。
尝试着把计算机作为数学学习的探究工具。人机交互,改变了只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用课件,转活动角,得出各类角,用学具来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及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总之:整个设计整合多种资源,拓展空间,凸现数学的探究活动。既为突出学生的学,也注意体现教师的导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