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一
解放初,僧善余等居之。“文革”期间,被拆去禅堂700余平方米,殿宇荒芜,佛像被毁,寺由部队进驻。1979年10月,驻军腾退。198o年开始,由本山佛协集资全面修复,重塑佛像。1988年新建观音殿,1989年10月举行佛像开光典礼。1991年观音殿镌刻历代名画观音圣像123帧,1992年建汉白玉莲花池。1993年6月翻建大悲阁;10月,大修西厢楼。1994年12月新建发电间等附属用房。1995年io月新建梅檀阁,拆建斋堂。装修8间楼为新颖宾客楼。1997年重建阅藏楼5间。1998年,监院戒忍发起錾刻西院壁间释迦佛应化事迹浮雕32帧,雕琢山门口龙宫。
整个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幽静称绝,登高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寺宇依山势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周围古木异卉众多。植物学家钟观光1930年于后门左侧发现“鹅耳枥”一株,定名“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珍稀树种。寺后坡下还有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新姜子术。1983年慧济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由此向南走,有一条往法雨禅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许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刻在云扶岩上的“海天佛国”这四个大字比较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早先是一石亭,明代初建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经大力扩建,遂成普陀第三巨刹。1984年重新修复后,规制更加恢宏。现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
该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
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大雄宝殿屋顶全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在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
观音殿
新建1989年,殿内汇集了根据唐、宋、元、明、清以来历代画家所绘观音像而镌的石刻观音,共123尊,是普陀山宗教艺术的精华之一。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二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由于其景点较为分散,所以我们建议您乘坐景区观光专线车游览。在我们为您推荐的这条一日的游览线路中,除了有普陀山三大寺,即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和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铜立像等著名景点,还包括了一处听涛声、看浪潮、戏海沙的游玩胜地百步滩,相信一定能让您愉快地畅游这座海上仙山。
亲爱的朋友,现在您来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了。这里又叫做菩萨顶,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时在这儿还可以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历来也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说法。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
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的灵隐寺、北京大慧寺、以及大同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
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迎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玉佛殿后面的月台栏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图,是雍正年间雕刻而成的,图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从南京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
九龙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龙藻井,这可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抬头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环八柱,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聚集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因此,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殿中供奉着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所以这里又称九龙观音殿。观音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罗汉像,而在殿内另一边还有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幅画中还有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惟妙惟肖,感兴趣的话您不妨仔细看看。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三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 ,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 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 龙门石窟 ,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四
亲爱的朋友,现在您来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了。这里又叫做菩萨顶,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时在这儿还可以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历来也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说法。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 的灵隐寺、北京 大慧寺、以及大同 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 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 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五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玉佛殿后面的月台栏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图,是雍正年间雕刻而成的,图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从南京 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
九龙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龙藻井,这可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抬头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环八柱,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因此,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殿中供奉着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所以这里又称九龙观音殿。观音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罗汉像,而在殿内另一边还有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幅画中还有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惟妙惟肖,感兴趣的话您不妨仔细看看。
普陀山普济寺概况导游词篇六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
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 ,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 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
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 龙门石窟 ,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