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一
新丰江水库湖面面积370平方公里,库容量139亿立方米,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取名万绿湖。万绿湖距广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内,堪称是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
建设这一人工湖,新丰江流域的人民群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新丰江是东江水系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玉田点兵,自西向南经河源市区流入东江,全河长163公里,集雨面积5813平方公里。蓄水时淹没面积390平方公里。23091户94311名群众迁移到韶关、惠州及本县的其它村镇,同时有15524人虽未移民但土地被没而从山脚迁到山腰居住,至今库区内仍遗留有6个镇,共7万多移民。清库时共淹没山林28333公顷,稻田120xx公顷,号称河源“鱼米之乡”的地方——新丰江流域上的南湖,变成了万倾平湖。湖区移民因缺乏生产、生活条件,生活上与非移民地区的群众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不少移民群众参与、从事湖区的旅游活动,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万绿湖与浙江千岛湖同是以浩瀚的湖水、青翠的群岛构成风景资源的主体,称得上是“姐妹湖”。两湖均是人工湖,同于公元1958年开工建设,有“华南新丰江、华东新安江”之说,总容量178亿立方米,新安江水库因有1078个岛屿而得名千岛湖;千岛湖区内工业总值达60个亿,而万绿湖区内工业产值几乎为零,生态环境良好。
水好是万绿湖的魅力所在,她有高原湖泊的秀丽,但没有高原的交通艰难和气候寒冷,集“四美”于一湖。
水域壮美:其最大长度占整条河流的84%,达140公里,最宽外12公里,最深外达80余米,平均深度30米,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
水质纯美:湖水来自青翠的山林,清澈、纯净、无污染,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可直接饮用,并通过东深供水工程间接供往香港,其水质好,如桂花鱼、鲶鱼、鳝鱼都十分鲜嫩,用水做出的豆腐、娘酒,以至泡出来的茶都格外清甜。
水性恬美:一年四季湖水的水温几乎都是恒定,在19—23度之间,处于人体正常体温的黄金分割点,十分适合人们水上游玩,且全年水上活动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此外,湖区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湖面少有风浪,总是显得那么恬静、安份。
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由近到远逐渐转淡:墨绿、深绿、浅绿、淡绿… 远望湖心,仿佛身在“绿色海洋”之中。更奇妙的是湖水还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光线的不同,在一天时间里产生几种不同颜色。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东省___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我是各位本次珠海之行的导游__,大家也可以叫我小_。非常荣幸能够为各位贵宾提供导游服务!
各位在游览过程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我将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服务,预祝各位今天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并满意小悦为各位提供的导游服务。我的电话是,在行程中有任何情况都可以联络我。我们现在要前往今天各位在珠海的游览主题—东澳岛。
珠海是一座海滨度假休闲城市,它的陆地面积有195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是5965.2平方公里,在珠江入海口这片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多达146个,他们中的大部分是集中在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可以说海岛资源是非常的丰富,在广东省绝对是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些岛屿像珍珠一样点缀在南中国海上,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在《幸运52》中曾经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问的是中国的“百岛之市”在哪里,现在大家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吗?没错,就是我们的珠海。
来珠海有句话,要和大家一同分享,叫做“珠海边、吃海鲜、玩海面”,说的就是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与大海和海岛来个亲密的接触。你可能会想了,珠海这么多岛,到底哪个好玩呢?是啊,珠海的岛确实很多,这里面有离香港最近的桂山岛、有和当年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有关的外伶仃岛,还有九洲岛、淇澳岛、荷包岛、高栏岛等等。来众多岛屿中,东澳岛是最为迷人令人流连忘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一道在这座岛上寻找出答案吧!
你们看,我们刚刚下船的地方,这个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呢?对了,她的弧度是非常的优美,这也是东澳岛得名的地方。“澳”,是海边弯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多数是用于地名,打个比方,我们国家的特别行政区之一澳门的“澳”就是用的这个字。那么,在这里,因为这个“澳”在岛的东面,所以就叫做“东澳岛”啦!
咱们有些从内陆过来的客人是不是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呢,这是大海的味道,有些人叫它做海腥。大家可以看到这岸上晾晒着许多的海产品:这种五个角的是海星,旁边这种就是鱼干;那边的长着长长尖牙的是海蛇,还有远一点的又胖又短的是海参。在这个岛上,居住着一些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形成了一个东澳村,这些就是他们出海回来的收获。村里面有小学,有信用社,还有邮电代办所呢,和陆地上差不多。这里民风淳朴,村里的人都很好客,你看,就连地上的小狗和老母鸡都不怕人,在悠闲地散步呢。
请各位跟着我走,沿着右手边这条石头小道走上去。这条路通往铳城,当年可称得上是一条军事要道,一般人可是不给他过,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还是非常幸福的。“铳”是金字旁加一个“充满”的“充”,古代的时候是指枪一类的火器,铳城就是有着火器的军事堡垒。现在这里植被非常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82%,村民们特别爱惜岛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而且还坚持每年植树造林500亩。我们来了也要入乡随俗,用实际行动保持这里的清洁,路上如果有喝剩的瓶子或食物包装,就请您高抬贵手,把它们顺便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有人问这个路边树上长的菠萝能不能吃,我想起了一个典故,叫做“路边李苦”,说的是一个叫王戎的小孩和同村的小朋友到村外面玩,又累又渴,这时他们看到路边长着一棵李子树,上面长满了鲜润的李子,很诱人,王戎周围的孩子都爬到树上去摘,可是他却没去,说:“这里每天来来往往很多行人,为什么没有人去摘呢?可能不太好吃”,这个野菠萝也是,生吃的话会非常的上火,喉咙不舒服,所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啊。路边的礁石上有些贝类,我们东澳岛的海产品非常丰富,光鱼类就有200多种,常见的也有70余种之多。除了刚上岸看到的正在晾晒的海鲜,这里的将军帽、狗爪螺、石九公被称为“东澳三宝”,非常的鲜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品尝。
这个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是东澳岛海关遗址。在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占领了香港,接着又在1860年强占九龙,于1898年租占了新界及大屿山、长洲等海岛。为了维护海关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税务利益,清政府在1898年筹建东澳海关,用来代替刚撤出的九龙海关常州税厂的职能。1899年10月,东澳海关正式使用,负责监管往来香港和广东西部沿海城镇的华籍民船及所载的货物,征收鸦片税厘和百货的关税。辛亥革命以后,就发生了变化,民国政府在1920_年停止了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当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这个海关经常受海盗滋扰,来报关的船只越来越少,1920_年5月31日,这里正式闭关,手续都改往在拱北那边的马骝洲分关办理了。没想到现在如此惬意美丽的海岛,还有一段与近代中国外贸经济息息相关的历史吧!不过更有历史的还在后面,那就是铳城。
这座铳城是清朝雍正七年也就是1720_年修建的,现在的遗址主要包括铳城和烽火台。铳城的平面是呈长方形,长49米,宽22米,墙高3米,厚有2米,全部都是用石块砌的,城门以青砖拱顶,城上面的炮位非常清晰,大家一会儿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念。铳城东南方向大概30米的地方有烽火台,锥台的形状,用小石头修筑的,上面的直径有半米。这个铳城是清政府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当年可是个军事重地。大家现在可以登上城墙,远眺大海。你们看,这炮台下面漫山遍野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闭上眼睛,吹拂着海风,仔细闻一闻,真是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呢。各位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里像不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呢?这就是镇海将军了。他在这里日日夜夜监护着海面,守卫着海岛的一草一木,保护这方山水的平安,感谢他让我们有了今天顺利的旅游生活,在这里,咱们就遥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啦!
现在我们原路返回,驱车前往有着“钻石海滩”之称的南沙湾。我去过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很多海滩,当中南沙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远的咱不说,它在万山群岛中绝对是最富盛名的,在珠海市区或者附近的海岛上可以说是堪称一绝。这片沙滩虽然不大,但是地势平缓,有着滩斜、沙白、水净、浪软的美称。适宜游泳、垂钓,更适合海上娱乐,而且退潮的时候还可以在上面捉螃蟹拾贝壳,特别的有趣。在黄金周等重大节日的时候,这里还会举行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那时来这里就可以和着歌声尽情舞蹈,体会东澳岛的另一种风情。每次来到这里,客人们都玩得非常开心舍不得离开。有些朋友可能说自己不太会游泳,不过来这里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南沙湾的旁边有一座不算太高的斧头担山,相传是当年吴刚砍桂树休息时在这里流连忘返,把斧头落下,化为这座山。它的山顶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山海相连,建有一个蜜月阁,在那里全岛美妙的风光可以尽收眼底,“登斯楼也”,真可谓是“宠辱皆忘,其喜洋洋也”啊!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各位可以尽情享受这喧嚣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美景。
现在,东澳岛已经和珠海市本土旅游企业的龙头老大九洲港务集团联合起来,将投资6.5亿把东澳岛打造成为万山群岛最高尚的度假会议中心。那时,当您再来到这里,就会有着比现在更加完善的体验。
现在我们就自由活动,两个小时之后在这片海滩的红旗下集合,以前那会是“长在红旗下”,这回咱们可算是玩在红旗下了。大家在开心的同时也要记得注意安全喔!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凤凰山风景名胜区。
丹东凤凰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辽宁四大名山之一,占地182平方公里,山高林茂,瀑布流泉,雄伟壮丽,四季景色各异,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景、峰、险、石、洞、泉、物、庙、刻、迹”十大景观为主线,有重点景观100多处。
丹东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凤城市区东南3公里处。凤凰山形成于1.5亿年前,属长白山余脉,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巨崖阔石,青苔如墨,景观奇特,独具一格。主峰攒云峰海拔836.4米。
凤凰山自古有“辽东第一名山”“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华夏历险第一名山”的美誉。早在清道光年间就雄居辽宁省四大名山(凤凰山、千山、医巫闾山、药山)之首。被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称“乌骨山”,隋末唐初称“熊山”。相传,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巡,游览此山时有凤凰率百鸟飞来朝拜,太宗大悦,遂赐名“凤凰山”,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景区景点
凤凰山现已建成西山、东山景区,山高林茂,溪瀑纵横,景观奇美,自晋代起便以八大美景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大石崖上的题词镌刻,更使凤凰山熔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炉,形成石棚避暑、涧水飞涛、斗母圣境、山云铺海、苍松伫月、怪石凌空、松径寻秋、天池在望、叠嶂留云和东地瀛洲10大举世瞩目的美景。
凤凰山之雄
凤凰山气势雄伟,集“雄、险、幽、奇、秀”于一身,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是以观光历险、休闲度假为主的山岳型景区。游人登山游览,恍如进入“壑岩丹青千尺画,海云仙阁一溪诗”的神奇胜境。
凤凰山是一座“雄伟”的山!将军峰、神马峰、箭眼峰等7座峻峰拔峭冲天,直上青云,雄视天下,为方圆百里登高望远之地。
凤凰山之奇
凤凰山是一座“奇特”的山!石壁鹤影、金龟求凰等怪石奇景,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天女木兰、玉玲、杜鹃等珍稀花卉争奇斗艳、漫山飘香;“山高水长”“亘立中天”等40余处摩崖镌刻沉稳厚重、瑰丽多姿;凌空栈道如苍龙游卧山间、俯仰天地、徜徉信步,令游人怡然自得。
凤凰山之险
凤凰山是一座“险峻”的山!著名险景老牛背、“天下绝”“百步紧”使人望而生畏、行而却步、过而叫绝;“山城”踞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800米索道穿山越岭,掠过丛林,盘旋于山腰、山脚。
凤凰山之幽
凤凰山是一座“幽静”的山!山云铺海、涧水飞涛等景观如梦似幻,美如仙境;丹泉、圣源、凤泪等山泉甘甜舒爽,沁人心脾;凤凰洞、通玄洞等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忽必烈塔、解放纪念塔等巍峨伫立,承载历史;紫阳观、朝阳寺等庙宇庄重古朴、香火鼎盛。
凤凰山之秀
凤凰山是一座“秀丽”的山!凤凰山景色因时而变,四季可赏:春山吐翠杜鹃红,夏赏云海听瀑声,秋枫尽染胜锦绣,冬雪冰凌掩青松。
凤凰山药王庙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修建的。一年一度的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从清代起便已形成,从农历四月二十七至四月二十九,持续3天。其间商贾云集、群英荟萃,热闹非凡,游人多达数十万之众。
“早知凤凰山色好,何必千里去江南”。如今,凤凰山已经成为丹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龙头景区。
我们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大家在自行参观时,千万要注意安全,祝大家旅途愉快。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四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20_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0_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迹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园建筑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20_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_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_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考试技巧心得,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由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和龙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任作了一番大规模的整修,逐步形成了格局完事的岭南园林风貌。由于上世纪初国内战乱,加上龙家世道末落,庭园又两次荒废了。建国后,1959年3月,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来顺德检查工作时特地视察了清晖园,对这座古代庭园给予了调度主人和重视,指示应将作为文物加以保护、重修,并特地拨专款予以补助。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建筑复合为一,面积达到6600平方米。近来,顺德区委为了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投入了了大师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的修复扩建清晖园,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至220_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铁精粹,可以讲是集四大名园一身,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好了,朋友们听完我一番讲解之后,就会清楚地知道,清晖园没有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旧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修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修建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现在就让我去仔细欣赏清晖园的美。
我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整个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能够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饰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清闲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立面之中,内部空间开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种类植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_×,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_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_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_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四角亭,花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20_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的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可以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据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不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二十二年进士(1820_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_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据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年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专家所说,这老树很有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可以繁荣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觉得这几个字与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如图》,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
再看面前这个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可以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正好点出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就这一个小天井,各位就可以看出园主造园时巧妙的心思了。
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先看看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奇树“情人伞”。
在前面的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就可以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云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敞,自然光线充足;如果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以及采光的作用,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绿树、湖光山色。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
从客厅出来,大家请跟我从左边的回廊走过来。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来到读云轩当然是要好好欣赏品味这里的石趣了。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
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读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朋友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例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
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过那石拱桥去。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
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我们如果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所以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室外,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
从玲珑榭出来,步过曲折的小桥,进入沐英涧,入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漳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新园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门窗上的套色彩绘玻璃,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收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来者”。如果说这套“羊城八景”玻璃巧在工艺,那旁边的这套“四季玻璃”就巧在构思了。大家请看,这一排花格窗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从绿色的玻璃看出去,外面花草青翠欲滴,有如杨春三月;从红色的玻璃看出去,则有如烈日当天、大暑炎炎的三伏天;从黄色的玻璃看出去,园中树木竟是黄叶满枝头,一片深秋景象;至于白色的玻璃,它使园中的一切看起来都象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大家可有感到那一份隆冬的寒意呢?
步出沐英涧之际,各位朋友请不要错过脚下看似平凡的地砖呀。这里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四个角上还刻有“清晖园制”这四个字。各位朋友,走在这些古朴的泥砖路上,你是否有一种特别的历史感呢?
从沐英涧这边的门口出去,也就是门楼的后面,是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语的蓝色陶瓷制品,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是珍贵的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风,可以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晖园的北门了。北园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再放大两倍而建。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等一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由到门楼欣赏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绚丽、繁缛是典型的晚清艺术风格。
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红蕖书屋位于全园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
红蕖书屋的确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名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先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他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此外,顺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以及“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晖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时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晖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精品。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号相应。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与野趣共冶一炉。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20_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
谢谢大家。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星。
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0米,沿街商铺138户。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就坐落在步行街上。
街道特色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钟表、珠宝金饰、皮具、鞋子专卖店使北京路的商业气氛更浓、档次更高、品种更齐全、设施更完善。
历史来由
近年来,越秀区政府根据本辖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鲜明的商业经济优势,在“擦亮广州市的窗口”的共识下,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确定把北京路以及与之相连的教育路和西湖路,结合周边商业网点、旅游景点、文化古迹,规划建设为一个综合性的“羊城商业旅游区”。
这个繁华区域的形成有着历史渊源。明清时期,今中山路(旧称惠爱街)是广州旧城东西主干线,南北两边大都是官署衙门(东有府学,西为将军衙门,中有两个总督衙门),是政治中心区。北京路(旧称双门底)则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码头(-登陆入城用)的主干道。因此,现在北京路北段与中山四路相连接的丁字形地段,成为当时衙署官僚及其随员、家属居住的集中地段。为适应他们的消费需要,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市的繁华商业中心。
“双门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了。
“永汉路”典故
民国年间北京路那时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为什么叫“永汉”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当时主政广东的是杨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广州的路名上以垂久远,但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已故的历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荣。杨永泰动了脑筋,就将“汉民路”改作“永汉路”,又将相近的万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这样就把“永泰”两字嵌入了两条路名之中,这也是北京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许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兴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带,更是粉饰一新,车水马龙。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许氏家族,连街名也叫“许地”,这个由潮汕西迁来的巨族百余年间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说家专门著有《千秋家国梦》来诉说许家的兴起。许家的后人曾带我在许地转了几次,指点着残存的建筑告诉我当年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着弯弯的月亮门、百余年的蚝壳窗、墙头上依稀的灰批单龙,真令我浮想联翩。最后老先生指着家门口一株种在破缸里的苏铁说,他祖母年轻时,这树就已种了几十年,现在树龄差不多百余年了。看着这干瘦的树头露着恹恹的生气,仿佛就是许地旧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铺子,广州人最熟悉的是绸缎铺“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轩”,三多轩今已迁到广州路,老铺旧地还住着当年店主黄家的后人。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筛下的阳光幽幽照在贴金的檐花上,还真有些繁华的余韵!百多岁的老画人黄金海在这住了七十多年,我见到他时,已不太能清晰说话,可精神还很健,今年初才辞世,享年104岁。如果他能细述北京路的百年沧桑,那该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儿指着旧铺的外墙说,那儿原来有“三多轩笺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国元老谭延闿的手笔,可惜在最近翻新外墙时拆掉了。我细细地寻觅过,却像北京路上的许多往事一样,半点遗迹也找不着了。
大小马站今昔
最旺的一段(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只有两处建筑,一是屹立于大南路转角处(今为中国石化公司所使用)的六层大厦,另一处是北京路尽头的广东财政厅大楼,罗马柱式巨柱及新古典主义的外墙尽显国民初年的情怀。
广东旅游特色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_×,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_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_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_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 ”四角亭,花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20_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的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可以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据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不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二十二年进士(1820_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_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据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年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专家所说,这老树很有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可以繁荣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觉得这几个字与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如图》,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
再看面前这个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可以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正好点出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就这一个小天井,各位就可以看出园主造园时巧妙的心思了。
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先看看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奇树“情人伞”。
在前面的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就可以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云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敞,自然光线充足;如果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以及采光的作用,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绿树、湖光山色。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
从客厅出来,大家请跟我从左边的回廊走过来。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来到读云轩当然是要好好欣赏品味这里的石趣了。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
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读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朋友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例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
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过那石拱桥去。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
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我们如果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所以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室外,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
从玲珑榭出来,步过曲折的小桥,进入沐英涧,入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漳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新园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门窗上的套色彩绘玻璃,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收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来者”。如果说这套“羊城八景”玻璃巧在工艺,那旁边的这套“四季玻璃”就巧在构思了。大家请看,这一排花格窗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从绿色的玻璃看出去,外面花草青翠欲滴,有如杨春三月;从红色的玻璃看出去,则有如烈日当天、大暑炎炎的三伏天;从黄色的玻璃看出去,园中树木竟是黄叶满枝头,一片深秋景象;至于白色的玻璃,它使园中的一切看起来都象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大家可有感到那一份隆冬的寒意呢?
步出沐英涧之际,各位朋友请不要错过脚下看似平凡的地砖呀。这里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四个角上还刻有“清晖园制”这四个字。各位朋友,走在这些古朴的泥砖路上,你是否有一种特别的历史感呢?
从沐英涧这边的门口出去,也就是门楼的后面,是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语的蓝色陶瓷制品,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是珍贵的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风,可以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晖园的北门了。北园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再放大两倍而建。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等一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由到门楼欣赏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绚丽、繁缛是典型的晚清艺术风格。
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红蕖书屋位于全园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
红蕖书屋的确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名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先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他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此外,顺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以及“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晖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时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晖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精品。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号相应。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与野趣共冶一炉。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20_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