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忏悔实录读后心得体会(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忏悔实录读后心得体会篇一
一名又一名曾经是发号施令,一呼百应,叱吒风云、身价百倍的高官显贵们,被国法无情地送上了断头台或失去了终身身由,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为什么他们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着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他们根本就忘记了或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做什么用的,完全悖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惟一宗旨,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心,才能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种付出,不是为了索取。”,他们把权力看成了权利,置国家及公物及人民于不顾,千方百计以之来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私利。他们变成了衣冠禽兽,表面看起来大公无私,其实他们就象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择手段地盗取国家的财产,搜刮民脂民膏,做着见不得阳光的罪恶勾当。
由于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及容易被同样利欲熏心的人所利用,这些人大言不惭地行贿,他们便恬不知耻地受贿,以丰厚的贿赂来交换不正当的特权,双方都有利可图,而他们的这种利益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和不知有多少人遭受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痛苦之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明知如此,都视国家和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一幕又一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罪恶行径。例如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的工头们丧心病狂,为了弥补贿赂的损失,用高造价及不尽合理的预算抽条减量、以次充好的手段建筑的危楼、危桥、危路等等,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怵目惊心的悲惨事故,给无数无辜的人造成的伤害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党和国家三令五申,身为领导干部,要严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要清政廉洁,一心为公,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并反反复复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纲党章,开展“树清廉风气,做自立表率活动”,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还多次组织机关干部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所有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教育全国人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但为什么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会越演越烈呢?而且阵势之大不可测,织网密布,牵牵扯扯,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流于形式,煞有介事地开几个会,夸夸其谈地表一表决心,挥毫泼墨地书写几万字的学习心得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往往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组织职工学习廉政教育,台下却孜孜不倦地以权谋私,以法乱纪。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深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一旦筑成大错,悔之晚矣。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在高墙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执掌权力的高官们,在观看了墙内的人声泪俱下的忏悔时,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学习,也要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鞠躬尽瘁,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颤用私权为已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的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变得更加兴旺。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严肃党的纪律,离不开加强对干部的党性锻炼,更离不开防腐败的体制机制。而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真正能够达到万众一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忏悔实录读后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看到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在被审查期间所作的反省和悔罪记录,看完了这些领导声泪俱下的忏悔,心中颇有感触,下面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
通过部分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那些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
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就是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于是,总是会上谈廉政,会下收好处费。只有从严要求本身和身边的人,建立起坚定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三、廉洁自律是约束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
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本身,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
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本身,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
四、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那些在反腐倡廉中违法违纪者,就是因为群众观念淡化私欲膨胀所致。
总之,通过学习这些党员干部自我反思、剖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思想根源、主客观原因,以及他们在接受纪
律审查、司法审判之后无一不痛感愧疚的切身体会,警示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忏悔实录读后心得体会篇三
按照要求,我学习了省纪委、省监察厅编制的《忏悔录》这本书,通过贪腐分子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以案说纪,以案明法,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教育意义。违纪违法者他们用政治生命写成的警示教材,成为警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护政治生命的前车之鉴,敲响防微杜渐、敬畏法纪、敬畏人民的长鸣之钟。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手中的权力,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从《忏悔录》中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贪欲是逐步膨胀的,贪官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一些领导干部在在跨入腐败之门产生蜕变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在糖衣炮弹的屡屡攻击下,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无论是蔡豪文还是张晓光等大部分贪官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致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
通过对《忏悔录》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当今历史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纯洁公仆的本色,必须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不动摇,始终做到慎欲修德,省己律身。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就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当今历史时期,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观,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通过学习《忏悔录》中违纪违法案例,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案为鉴,要警钟长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古往今来,贪官贪恋权、钱、色,以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深陷囵圄,留下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忏悔录》中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要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自身的廉洁自律,自觉构筑工作、生活作风上的两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常怀律已,常思为民之责,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权力是一
把双刃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用好了能为民造福;时刻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周围布满了“陷阱”,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们要以《忏悔录》中的案例为鉴,清醒地认识到: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一定要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徇私谋私的权力;按职用权,不超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以德用权,不超越权力行使的道德标准。惟有如此,才能为民造福,为己免罪。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了蔡豪文等《忏悔录》中的违纪违法之流。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要严于律已,永葆公仆本色
学习《忏悔录》这本书后,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
忏悔实录读后心得体会篇四
正如卢梭所说的那样,“我要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今后也不会有人效仿的一件工作,我将要赤裸裸地把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确实,卢梭在这本书中可谓是把自己剖析得淋漓尽致,我非常佩服作者的勇气和对于灵魂真诚与坦率的态度。
卢梭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尽管父亲只是一个钟表匠,尽管母亲在她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家里的人都很溺爱他,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下,以至于作者所看到的都是好人,这也是作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人那么真诚,坦率的原因吧。也正是因为这种溺爱,使得他接受的磨练不多,把这个社会看的那么单纯,以致后来在生活中屡屡碰壁。童年的他没有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小时候他就只有表兄这么一个朋友,性格孤僻,以致后来在上流社会屡遭尴尬,甚至对上流社会产生厌倦。
童年的他由于缺乏母爱,竟对他的老师拜尔西埃小姐产生好感,甚至是有肉感产生的好感,作者说这是早熟的性本能。我想正是由于这种经历使得作者产生了严重的恋母情结,从而导致了他与华伦夫人的那段不伦之恋。
卢梭的青年生活是坎坷多变,正是这种坎坷多变的人生积累了他的阅历,使得他的思想变得与众不同,亦或是深邃,因此,我觉得,坎坷并不一定是件坏事,看我们怎么去看待他了。沉思录上有句话说得好,“外物本无所谓好坏,好坏都是由人的态度决定的。”
钟表匠的生涯总不那么不遂人意,他选择了逃避。确实,人就是得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改变,尽管这种改变会是痛苦的。随后,他遇到了他这辈子都没法忘记的华伦夫人,华伦夫人比他大十二岁,有着上流社会女人的优雅大方,乐善好施,卢梭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这种感情和普通的爱情又是不同的,卢梭甚至一直称呼她为妈妈,以致他一直都觉得占有她是对她品格的辱没,这种感情也一直让卢梭懊恼,尽管到最后,华伦夫人因找到了新欢而冷遇他以致他不得不离开她时,他还是觉得他对华伦夫人忘恩负义。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不为人所知的不忠行为,对于所欺骗的丈夫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对于我们是无法接受的,但在那时的欧洲,似乎成为女人出轨的一个借口,以致卢梭后来会邂逅到那么多的有夫之妇。
卢梭一生邂逅的女人很多,最令他向往和陶醉的场景恐怕是和加蕾小姐与葛莱芬小姐度过的那美好的一天,当然他也曾痴迷于与拉尔纳热夫人的那几天炽烈的肉欲之乐,他甚至找过妓女寻欢,但最终和他厮守的确是戴莱丝,尽管他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友情胜过爱情,尽管他认为戴莱丝的学识品味太低而无法与之倾心交流,但戴莱丝却始终对卢梭不离不弃,甚至是在卢梭亡命天涯的那段艰苦岁月也是如此。。。
卢梭的兴趣爱好很广,在沙尔麦特的那段时光应该是卢梭这辈子最充实的时光吧,沙尔麦特是一个静谧的,田园的,绿色的的隐居之地,他在那里看书,田间劳动,还有他心爱的华伦夫人在身边,广泛涉猎,逻辑学,几何学,音乐,拉丁文,植物学,还有写作等等,这段时光是那么充实快乐。因此我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确实应该多涉猎些知识,这些知识或多或少会对今后的人生会有所帮助,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在我们身上容易埋没的天赋。
对于写作的态度,卢梭是很清楚的,不能为面包写作,任何伟大的,刚劲的东西都不可能从一只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这一点或许也应该成为当今作家写作的一个准则。但其实卢梭自己其实也没做到这一点,那是在他晚年贫困潦倒的时候。
他对上流社会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经济上要依附他们,另一方面他对上流社会的那种应酬很是苦恼的,因为他极不善言辞,而且在最后屡受出卖之后,他更是厌倦了上流社会的虚情假意,尔虞我诈。他又不愿与无知小民为伍,因此他注定是孤独的。
此外他对灾难总是忧心忡忡,灾难还没来临,他就总是想着它,想着种种不祥的后果,当灾难降临到他身上时他又能坦然面对,并很快的忘记它,这就导致了他的一生总是充满忧虑,充满恐惧,因而快乐的日子,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寥寥无几。这给我们很大启示,活着就是要快乐,不要对未来不确定的东西充满焦虑,充满恐惧,该来的总会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现在,并坦然面对未来,活在当下很重要。
卢梭的作品灌输着平等自由的观念,特别是那篇《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一书更是在日内瓦引起了统治阶级的仇恨。还有卢梭的才华,他的出名,让同行心生妒意,因此抓住他的作品,甚至是恣意篡改原著,对卢梭进行狠批,最后他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又不敢回祖国日内瓦,就前往瑞士,后来又遭到当地“无知小民”的疯狂迫害,之后来到了圣•皮埃尔岛,这是他理想的境地,他无心在从事写作,整天无所事事,研究植物,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归宿,身心疲惫的卢梭心向自由,心想田园,一心想归隐山林,与世隔绝,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被永远囚禁在这个孤岛上而免受世俗的打扰,然而就这也成了奢望,统治者令他迁出小岛,最后他逃往英国,孤度余生。
当然卢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并深深忏悔,有一次偷窃了主人的丝带,却嫁祸于女仆玛丽永;他曾多次偷窃,甚至在挨打后还心安理得;他曾在关键时刻卑劣地抛弃了最需要他的朋友勒•麦特尔;他甚至抛弃自己五个孩子,把它交给育婴堂,美其名曰然孩子受更好的教育。。。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一个赤裸裸的,真实的卢梭。但真和假是相对的,因为任何回忆录都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它是以作者的视角在看问题,必然会有所取舍,因此最坦率的人所做的,充其量不过是他们所说的话还是真的,但是他们有所保留,谁能保证他们保留的真相不会彻底改变人物的面目呢?因此卢梭只是在人类思想存在的缺点所许可的限度里说出了真话——他的真话。他只不过是用真话巧妙地说了谎话,仅此而已。但这种谎话是他本人所避免不了的,所以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佩服卢梭大无畏的勇气和他对自己灵魂的坦率与真诚。而他的这一点,从古自今有几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