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一
这一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不足之处:
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1、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最后播放《匆匆》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1、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
2、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邻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而不是受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2、反思良久,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这样交流才会充分,才能激发起学生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三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四
《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
上课伊始,我从创设情境出发,在轻松的音乐声中首先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从感官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学生积极性很高。从整体上,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在始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我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伙伴,最大限度开放了学习的内容、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读、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由于这种良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创设了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效果好。
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节课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几乎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都是以读为主,学生在品词析句时,把重点的词句提出来,谈感受。从读的形式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向内读、个人读、评读、诵读、小组合作读等。
学生在交流中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有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时间匆匆的流逝,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悟,有的背一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内容,还有的学生结合查阅的课外资料来读,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都有事做。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将如何珍惜时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露感情的契机。让“珍惜时间”这一永恒的主题得到升华,并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出一期以此为内容的专栏。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情很愉快,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乐趣,那种喜悦是无可替代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努力学习教改新思想,大胆实践创新,让每一节课都使自己和学生愉快无比。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五
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精神的勇士。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说课是对备课的口头说明,但它不同于备课,说课讲备课的过程及其理由,而备课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完课乃至讲完课之后,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做出说明,讲出这些过程,就是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说明,也正是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实上,说课总是讲给同行听的,同行听后要提出建议与评比,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并能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同时,为以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六
声乐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因素。虽然声音质量学习、发声方法以及训练的内容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声乐发音,需要对声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准确辩听声音的能力。本文就这一内容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推动声乐教学中音乐听觉的培养和发展。
声乐教学开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进而实现技术与音乐表现的统一,实现真正声乐艺术的创造。以下从发声技巧训练、听觉训练等方面加以阐述,不断提升学生音乐听觉能力。
声乐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音乐表现力和技巧,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实现技术和音乐表现的统一,进而创造出真正的音乐艺术。笔者认为,发展、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就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其沉浸于音乐氛围当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音乐大多数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去感受,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作用,并不能完全将音乐教授给学生,教师只能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始终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也印证了那句俗语“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声乐教学可以说是声音训练的过程,但声音训练并非简单的发声方法训练,我们应当从艺术审美的层次去理解“声音”。我们事先要明确声音是歌唱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活动都要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声音表现、表达出发。声乐声音指的是具有审美性、艺术性的声音,它展现了演唱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意识。
内心听觉是从音乐心理学角度理解的、开展的内心音乐活动,它建立在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对音乐音响的记忆和感知,所产生的音乐意象,它主要在于对音乐意象的整体把握。因此,可以将内心听觉理解为一种内心音乐活动,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先导性,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提升学生音乐内心听觉。它并非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复制,音乐的产生首先也要有个音乐主题、调子、情感等方面的构思,音乐者在演唱音乐的时候要有个歌唱声音形象,做好内心声音形象设计,并努力使自身演唱声音与想象设计相吻合,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和思想内容。
内心听觉培养应当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教学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音乐聆听,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材料,逐步提高音乐文化05知识修养和音乐理论,不断拓宽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感知手段。
3.1积累丰富音乐听觉
音乐听觉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建立声音概念,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首先,听录音,给学生播放名家演唱,引导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开拓音乐视野,不断积累音乐素材,增强自身音乐底蕴。声乐作品聆听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掌握好讲解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分析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曲调特点、风格,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歌唱家们的感受,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感受力。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就要让其进行歌唱模仿,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到歌声的美妙,倾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形成初步的声音意象,奠定扎实的内容听觉基础。其次,听内心,让自己听到自己的演唱。通过内心听觉培养逐步形成声音概念,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实现对内心听觉的逐步调整和完善。通常,歌唱技能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歌曲演唱教学、发声基础训练。优美动听的歌声都是建立在科学发生的基础上,因此,发声训练对学生声乐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基础性发声训练主要是由歌唱呼吸、咬字吐字等组成的,教师要做好歌唱发声基本技能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项基本发声技能。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动机、手法和歌词大意等,帮助学生做好内心歌唱设计,使其自身的演唱更加丰满,形成良好的歌唱听觉意象。利用意象中的声音指导、控制歌唱发声。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演唱录下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品评、分析、比较,从而更好地实现声音形象和想象中声音形象的相互统一,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音量、音色、呼吸的缓急,等等。这种“自我听赏”有利于学生对内心听觉的自我调节。最后,聆听。常见的声乐教学采用了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协作式集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的声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头脑中的歌曲声音形象设计,进而实现对声音情感、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的准确掌握。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构建表演平台,鼓励学生登台表演,让学生进行歌唱体验的同时学会倾听、比较、分析。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概念、内心听觉制定,由学生自己讨论、发现问题,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增强学生对声音的发声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声乐概念。
3.2加强音乐理论学习和文化修养
声乐演唱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声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声乐作品创造性和整体性。歌唱表演不仅是声乐技巧表演,同时还受表演个体的学识修养、个性特征、自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嗓音条件好的人比比皆是,但可以称作声乐艺术家的却不多。究其根本原因,越来越多的声乐演唱者更加热衷于技巧修炼,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作品缺乏真正的内涵和深度,演唱缺乏个性化和创造性魅力。因此,内心听觉培养一定要重视音乐文化修养和理论知识。演唱者内心听觉、声音概念与其自身审美经验、文化修养、音乐理论水平等有着紧密的关系。演唱者要能够准确掌握声乐作品作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歌曲的演唱也需要演唱者的理论知识驾驭能力,更好地分析歌词思想、曲式结构和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奠定扎实的演唱基础,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声乐教学就是要在不断加强学生音乐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内涵,更好地提升学生音乐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定的音乐欣赏,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做好大量的音乐信息积累,为音乐作品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倾听音乐作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审美经验。
声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内心听觉培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声音概念,准确掌握发声技能技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艺术事业中,不断提升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七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思想境界也不断攀升,进而开始对自己的业余生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音乐是我国国民丰富业余生活的最佳手段之一,想要保证我国音乐艺术的良好发展,就要求在校园中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进而致力于音乐艺术之中。所以还需要在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针对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保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后来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方式,希望能够在专业的角度为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以便于向社會输送越来越多音乐艺术型人才。
关键词:钢琴教学 听觉 感知能力
钢琴在音乐艺术里,长久以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以及特殊的优越性,所以在广大音乐教师中,钢琴的教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音乐知识的学习属于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优秀的演奏主要指的就是,在演奏过程中,不光拥有超强的演奏技巧,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自身的音乐听觉感知力能够清澈和敏感。要求演奏者能够用耳朵认真的倾听,把音乐的音符化作自己的听觉和感知,用自己的高超技艺,以及听觉感知能力,把音乐中多彩的旋律展现给每一位观众。所以能够看出,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听觉的感知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所以还需要详细的分析其具体的培养方式,力求能够为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概念
1.音乐听觉的内涵
目前,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传授知识的教师关注的都是技巧的使用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于技巧的重视,也突出了教师对于听觉和感知能力培养的忽视。而在这其中,音乐听觉主要指的就是,感知内容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到钢琴音乐在演奏过程中所传递出的综合情感内涵。
在音乐听觉感知中,主要分为:内部的听觉和外部的听觉感知,其中内部的主要指的就是,通过钢琴所表达出的音乐旋律,进而让广大的观众在其内心会形成独特的感受。在这里,特指内心所存在的感觉状态,这些和我们大脑的各种活动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这种音乐的特有的旋律,最终在外部器官上逐渐的影响到人的大脑,最后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就是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用内部的感知能力的演奏人员,可以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从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利用优美的旋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音乐诉说自己的心声。
而针对音乐的外部听觉,实际上所指的就是,在演奏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肢体的反应,在外部的感知过程中,音乐演奏者和听众,经过自己脑部神经,对于所接收到信息的加工,最终能保障广大的听众,其内心产生的不一样的感受,然后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因而,听觉感知在培养的整个过程,其外部及其内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外部的一些感知,针对音乐的音符、音调,还有相关的歌词进行演奏,加上内部的感知给与加工,就能够实现演奏者完美控制音乐的效果,演奏出最佳的音乐传递给观众,进而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2.音乐听觉感知的内容
音乐听觉感知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类在进行音乐活动过程中,通过音符和声调的传递,在大脑皮层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上的音乐内涵。因为人类的大脑受到外界各种声音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听觉的意向,这也是大脑内部针对音乐所记忆和积累的一个过程,其能够逐渐地作用于整个音乐实践工作之中。同时,人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演奏和呈现,能够充分地对音符内部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保证音乐和音乐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增加人们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力,也能够让人们的大脑在音乐方面有着一定的记忆和模仿的能力。
音乐听觉在以上内容中已经进行分析,其主要分外部和内部两种,这两种听觉的感知在整个钢琴演奏中,需要贯穿于始终,这样才能够保证钢琴演奏者顺利地对音乐内容进行演奏,提高演奏的效果。
音乐的感知指的就是,在学习者进行音乐演奏方法和技巧学习之初,就应该培养的一种感知能力,其能够通过这样的能力,有效地对音乐艺术内容进行认识,并且发现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够对音乐和音响有着明显的区分。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够伴随着学习者心里所出现的现象,而产生不同的特点,所以,音乐学习过程中,听觉感知是无处不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决定学习者学习质量的好坏。
3.音乐听觉感知的特点
对于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就是,这一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为演奏者在针对音乐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外部的听觉,对声音的情况和质量好坏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分辨出在自己演奏过程中所演奏旋律的对错,进而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保证自己的演奏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进行。而通过内在的听觉,能够更加提早的让演奏者听到自己即将演奏出的音符和旋律,进而更好地控制整首乐曲所弹奏过程中,具体的速度音色和演奏的力度,以及演奏的方法。内在的听觉感知能够让演奏者提前对演奏工作做好准备,有利于其在接触键盘的过程中正确地对演奏技巧进行把握,采用最合理的技巧掌握整个乐曲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使自己演奏出能够让自己和观众满意的声音效果,提高演奏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通过自己节奏的掌握和技巧的表达,能够突出演奏者不同的情感,这也需要其使用的听觉感知,对自己演奏的音乐进行指导,进而实现情感的表达。所以听觉感知能力对于演奏者来说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记忆性的特点,因为人类在学习一首乐曲的过程中,想要快速掌握乐曲的演唱旋律和其中的歌词内容,还是需要不断地对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和欣赏,对于演奏的世界也是同样的。演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旋律和节奏想要顺利地对其进行表达,就需要演奏者加深自己的记忆,进而能够激发起内心对于乐曲旋律的记忆,提高演奏的效果。所以这也需要演奏人员能够通过音乐听觉感知,最终实现演奏的效果。
音乐听觉和听觉的感知,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逐渐开始受到众多艺术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复杂的音乐心理现象的形成,为演奏者带来了良好的演奏效果,也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
二、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听觉感知是钢琴演奏的向导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想要知道一个演奏人员是否有着超高的演奏水平,就需要相关人员利用自己的耳朵,辨别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所传递出的节奏和声音旋律,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倾听,才能够掌握这些节奏的正确与否,同时判断演奏者演奏的这种水平。所以在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教师把更好地钢琴演奏技巧传递给学生,就要求教师能够学会利用自己的耳朵,对学生演奏出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辨别。因为演奏的旋律和节奏,直接关系到整个乐曲是否达到超高的质量,也能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聆听,感受的到钢琴学习者在演奏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进而及时地加以解决和改正,才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基本能力,也能够保证演奏曲目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仅是通过自己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技巧,更需要在技巧提高的同时,要求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听觉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演奏的过程中,利用内在的感知能力和外在感知能力的结合效果,保证自己所弹奏旋律的质量,并且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得到提升。
在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良好地对这一能力进行把握,就能够保证自己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内部,进而通过自己的演奏所表达出来。同时,在钢琴教学工作开展的阶段,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即学会使用肢体来演奏出优雅美妙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整个学生的教学和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也逐渐的融入。因此,教师应该这种听觉感知的能力及其理念告诉和影响到学生,通过音乐中所涵盖的听觉感知能力训练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音乐在自己的身边,加深学生对这一能力理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一能力,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处理,提高自己的演奏效果。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钢琴演奏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个人所弹奏出的音乐都是不同的效果,而不同效果的音乐传递到每一个听众的耳朵中,所体会到的音乐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也代表每一个人在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在倾听钢琴演奏的时候,有些人内心和外在表情都是非常平淡的,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情倾听完整首乐曲;而有的人则会随着演奏者弹奏钢琴乐曲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心情和情绪,甚至在感人的部分还会潸然泪下。这样能够表示出,听觉的感知能力能够直接对人们的心态和整体的心情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音乐这门美妙的艺术中,钢琴演奏所表达的远不止是各个时代所涵盖的一些文化内容。里面还涵盖了音乐创作人员,他自身独具的素养和经历,而往往这些要靠演奏人员利用不同的音乐演奏形式传递给听众,进而把这一文化得以传承。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行深入地学习,通过自己的体会,认真剖析每一首乐曲所具有的特点,深入掌握不同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故事和修养,让学生能够对作品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
三、钢琴教学中痛觉感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学生天赋与本能的音乐直觉
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天赋,因为这一天赋直接决定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所以,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本能,对音乐进行感知和了解。其中音乐直觉是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中最基础的源泉,同时,学生的本能和直觉是由父母遗传的基因所决定的,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很多音乐家一样,对于音乐和钢琴曲的感知能力是天赋。但是,这样的天赋依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音乐的感知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培养以直觉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天赋的基础上,更好的感受音乐利用内在和外在的能力,分析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在情绪,进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钢琴演奏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弹奏钢琴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更要求学生针对所演奏的优秀作品中,作曲家和创作背景,以及这部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演奏音乐的具体内涵,使其真正的形成听觉感知能力。
2.加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演奏乐曲的想象力,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上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想象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这个目标。可以在钢琴的键盘上进行无声的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让钢琴键盘发出响声,是通过动作来演奏乐曲,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自己所演奏乐曲的特点和相关的内容,进而提高演奏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对优秀作品进行理解和创作,把感知能力有效地融入到演奏工作之中,这也是对其音乐感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通过无声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听觉和记忆上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内心对于音乐感知能力和乐曲的情感,在创作上也有所改善。在同样的乐曲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演奏情绪,学生能够想象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也能够与这部乐曲所具有的背景和创作者的思想内涵有所联系。久而久之,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具体意境,用心想象再现优美钢琴作品,培养学生听觉感知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
3.引导学生弹琴听音
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听觉感知,有着不通的视角和观点。在享受演奏会美妙音乐时,有的人只是淡淡地去享受倾听,有的人就被音乐的情绪所带动,进行潸然泪下。这些都证明感知对不同的人的心态及其心情都会产生不同差异的影响。音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弹,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
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听自己所演奏的乐曲,把自己钢琴演奏的曲目进行录制,在演奏结束之后,反复的对这段曲目进行聆听,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录制的作品内容,与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听到的乐曲是不同的,经过反复聆听,学生很容易发现演奏中自己出现的错误之处,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觉能力,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行为习惯下,就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听觉感知。
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聆听他人的音乐作品,并且在所聆听到的作品内容中,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音乐旋律,这样学生能够很快了解钢琴演奏中的技巧和特点,对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聆听不断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而对自己的演奏能力加以完善,培养自己在聆听中形成的音乐感知能力,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在听中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结语
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不难看出,人民的生活各个都有了飞跃,而不只是简单的提高,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消除人的压力和焦躁,被人们所逐渐关注,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钢琴演奏在艺术门类具有独特的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和欢迎,因此会有很多爱好者去学习高雅的钢琴音乐。在钢琴学习中,听觉感知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出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不仅仅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的曲目之中,更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的阶段,对自己的曲目提前进行预置和感受,有效避免错误的出现,更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互融合,进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提高演奏的效果。
参考文献: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钢琴教学中听觉素质的培养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耳和听觉的教学反思篇八
相信各位201x考研人的备考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随着报考心理学专业人数的不断激增,如何在众多考研人中独占鳌头,夯实基础知识点成为决定胜败的一大关键问题。考研心理学专业课知识点零碎,需要认真梳理。今天,都教授就带各位考生来学习一下听觉现象的测定这一听觉实验中的重要考点。
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征
1。音调:声波频率的主观属性,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有刺激频率决定,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其单位为mel,频率为1000赫(声压级为40分贝)的纯音音高为1000mel。
2。响度(音强):声波强振幅的主观属性,声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其单位是song,一个song为40分贝时所听到的1000hz的音调的响度。
3。等响曲线:响度级受声强的制约,声强越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频率也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
声音的掩蔽
1。定义: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的影响而减弱(强度增加)的现象。
2。纯音掩蔽:掩蔽音强高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掩蔽范围也愈大,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的声音影响影响最大,低频对于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
3。噪音掩蔽:噪音强度低,各种纯音的差别大,噪音强度提高,各种纯音的差别缩小。
4。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噪音要相当大,大到叫人厌烦,才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或可懂度;纯音的掩蔽效果中,300赫比1000赫掩蔽作用大,因此要注意排除低频音对语言的最重要的频率干扰。
听觉疲劳与适应
1。听疲劳:声音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觉阈限暂时提高(感受性降低)的现象。通常把阈限提高的量作为疲劳指标,成为暂时阈移。
2。听适应: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常用响度平衡法研究。最大的适应发生在与适应声相同和相尽的频率。听适应与听疲劳的最大区别在于听觉适应是一个平衡过程,能够达到一个稳定水平。
希望通过都教授今天的讲解,各位考生能够对听觉现象的测定有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全面了解。好时节总是那样的宝贵,备考时间流逝的总是那样的迅速,来不及细细品味,就那样悄然溜走。希望各位考生能牢牢把握备考的黄金期,决胜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