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八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他是怎样弄清楚的这种情景发生原因的?
3、他想了一个什么妙计来解决?
4、你觉得西门豹这个计策好不好?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5、用你积累的几个简短的四字词语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
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通过读书,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时,各个小组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内容还是抓住了。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我进行筛选和提炼,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描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一)调查访问,了解情况,心中有数。
(二)惩治官绅 ,将计就计,教育百姓。
(三)兴修水利,提倡科学,农业丰收。
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来细细品味故事的精彩片段,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就很轻松自如了。
课文几乎是以人物对话形式把故事讲出来的,这样使文章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西门豹在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后说的几句话,来进行朗读体会。
(1)“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3)“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4)“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5)“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6)“好吧,再等一会。”
(7)“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学生找出这几句话后,在小组里根据自己的朗读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并把各自对人物的内心体会告诉大家,然后再和伙伴进行表演。学生在彼此的表演中,体会出了河伯娶媳妇是一种愚弄老百姓的做法,从而明白西门豹这样做的妙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和个性化的体验与合作探究之间做到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来对西门豹这个人物进行一下评价,学生就能够借助以前学过的与人有关的文章,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说出了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敢于破除迷信,倡导科学,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学生在小组里完成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后,再在班上进行汇报,这样全班同学的智慧集于一起,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就能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乐于接受,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多数学生在小组里能够认真学习,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根本在看热闹,并没有参与到与大家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去。
2、小组学习花的时间较多,在班上展示汇报时间显得不够。
3、有些精炼的词语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说出来,说明学生的词语积累较贫乏。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考虑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西门豹》是我们本学期精品课程阅读教学研究的篇目,我承担该课题研究的最终展示汇报。在研究中,我们三年级语文科组经过反复研讨、打磨,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确定了最终的教学设计。我在讲课前也曾试教过,最终上得比较好,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提高,可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后我进行如下反思:
《西门豹》是一篇叙事课文,是一篇典型的阅读教学课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反复阅读,经过读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西门豹的话外音,经过反复读,体会简单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让学生在读中体悟,异常是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全班读、分主角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品味西门豹的为人。可是在讲到老大爷说的三个"闹"字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自由读了一下句子,便分析三个"闹"字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说得不够准确。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说得不准确的很大原因是这一部分读得不够,所以学生没有机会去深刻的感悟,"闹"在不一样句子中所表达的不一样含义,以及"闹"所表达出老大爷烦的心境。
在上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能够说教学环节及我所想要的答案都统统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但就是因为对教案熟悉,明白自己要什么,加上自己不够灵活,所以学生在说出不一样我所想的答案,但与我预想的答案有关联时,我就不太会巧妙地引导过来,甚至明知答案接近,却不明白要顺学生的答案来讲课,反而又生拉硬套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就显得自己的教学组织生硬了些。比如: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官绅们吓得怎样?一个学生说,吓得魂不附体。"魂不附体"这个词多形象,可是我非说,"是啊,吓死了",奇怪地完成了教学。所以,教学必须要跟随学生的思想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灵活。
在讲《西门豹》这篇课文时,我们反复研读教学流程,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对教学语言也进行反复的思考,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都进行了精心地备课。但作为一个新教师,在教学上还缺乏经验,组织教学的本事相对薄弱;还有自己对课本剧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编演,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课本剧教学环节,学生显得有些乱,教学效果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我反思,课本剧教学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
作为表演者,熟知在戏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可是短短的两节课,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的分析出这些复杂的机理,所以我认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台下的表演者也同样如此,他不能体会当时的情景,只认为台上表演的同学很可笑,所以也不能完全进入到自己的主角中。可见,足够时间的品悟和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要想让课本剧的教学变得有效,靠即兴表演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即兴表演本身就存着这许多不可预知的状况,对于这些丝毫没有表扬经验的孩子而言,这些状况在表演过程中也很难实现恰到好处的处理。所以,要想实现一个秩序化的戏剧展示,就必须要有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简单地排练,从而弥补学生对课文文意及人物性格模糊的不足。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中,学生也能够汲取养料,从而到达演戏入情入境,让课本剧更加尽善尽美。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每个点都讲解透切,必然是不可能,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大点:
1、长文短教,提炼事件的要素进行教学,让学生思维清晰地理解文章脉络,了解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经果;
2、以板书来提纲契领,主教三件大事,明确西门豹的业绩,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
3、注意方法的传授,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应懂得从事件入手,品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通过几次的研磨,我对自己的设计不断地进行改进,有机会上这篇课文的老师们,我建议参考以下设计开展教学:
1、根据课文“预习”的要求,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自学之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2、事情的起因部分写得较详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四次问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西门豹到邺之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从哪里看出西门豹的调查工作很细致、很周密?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弄清西门豹四次发问的内容。第一问,了解原因;第二问,了解作恶的坏人;第三问,了解受害者;第四问,了解漳河的情况。至此,西门豹不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巫婆与官绅勾结坑害百姓的底细摸个一清二楚,而且计上心头。最后,西门豹说的两句话要引导学生探究:“河伯还真灵啊”,果真如此吗?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这句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是真的要去“送送新娘”吗?他是怎么送的?通过探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3、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应以西门豹的言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及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让学生默读课文,带着两个问题自学:第一,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语句。第二,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记下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⑵在小组或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可分三步进行:惩办巫婆、惩办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在汇报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重点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设计学生评读的环节,让大家评一评、读一读,将“说—读—评”有机结合。如,“扔巫婆”一节,应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以及“抱起、投进”等词句进行汇报,体会西门豹是假装客气,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把巫婆扔进漳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西门豹为什么要“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扔进漳河?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放在“探究学习”的环节解决。
此外,这部分的学习还应注意抓住生动形象的语句和观察课文插图来了解官绅们的丑态,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产生的威慑力及效果。如,“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最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探究: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从中渗透品德教育(调查仔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为民除害、办好事的决心)。
课后可组织学生排演“送新娘”的课本剧,鼓励学生创编与表演。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西门豹》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味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我紧紧抓住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激发学生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首先,对话了解表达需要。当西门豹刚来到邺地,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进行调查时。请学生读“四问四答”,看看这些问答和其他课文中的问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知道,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的四问四答没有繁琐的叙述交代,而是干净利落,直入主题,显得真实可信。这让学生也明白为了简单明了的叙述是表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详尽生动的叙述。
其次,对话激发学生想象
一、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门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走入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学生有的说:“这么说巫婆和官绅就会以为西门豹也是支持他们的,为了降低巫婆和官绅们的警惕性。”有的说:“其实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惩罚巫婆和官绅。”有的说:“他不想过早把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二、”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充分利用书本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交流,有的学生说:“巫婆慌乱极了,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有的说:“巫婆手伸得长长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呢?学生想象“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难道回不来了吗?”“她为河伯办事,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呢?”
三、”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会有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啊?他们这么怕,是不是有诈?”有的学生说:“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怜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说:“看来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过对话想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个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实施诚挚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小孩子最喜欢看电视,当然也喜欢表演。
“新大纲”里说:“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据此,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我设计了“拍电视剧、适当插入课堂表演”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实录如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结合表演表演。
(师交待西门豹刚到漳河边巫婆和官绅所进行的一番客套话)(学生自由结合练习)
师:谁进行表演一下?
(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两人、巫婆、官绅头子各一人、小官绅两人、新娘一人、女徒两人。)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子:参见西门大人!(带小官绅上前)
巫婆:叩见西门大人!(带女徒上前行礼)
西门豹:哟!今天我可是赶上了大喜的日子──河伯娶媳妇。热闹!热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徒挽新娘出场,新娘做哭状,手背抹泪。)
西门豹:哎哟!这个姑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泊不会满意的。这样吧,(扭头看巫婆)麻烦你现在就去给河伯说一声,过几天,我一定给他选个漂亮的送去。(两卫士拉下巫婆,巫婆做着急状)
西门豹:(焦急地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两卫士把官绅拉下场)
西门豹:(更加焦急地等)怎么回事?要不,你们也去催一个,让他们快点儿!
小官绅:(急忙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西门豹:那就在等一会儿吧!(又等了一会儿)看样子,他们是被河伯留下吃午饭了,那你们也先回去吧!
小官绅、女徒:(磕头)谢谢西门大人!谢谢西门大人!
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拍电视剧”,“演员”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由此看出,学生通过这一精彩片段的既兴演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比较长,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给学生出示了提示:调查——除害——开渠。让学生找出对应的段落。然后分层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抓住对话,分析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调查部分时,让学生找到西门豹的四个问题,和老大爷的四句答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
在除害部分,依然抓住对话,如:河伯还真灵啊?你觉得灵吗?为什么说灵呢?我也去送送新娘。真的去新娘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自然而然懂得了西门豹是说反话,想演一出戏给大家看看,拆穿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
再如: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读了这些语句,以——为借口,惩治了——。这样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这个计谋叫做将计就计。随后让他们进行想象。当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会怎么想呢?当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于是学生会找到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些能表现官绅们紧张、害怕的心理的词语。再想象一下他们当时会怎么想呢?怎么求饶的呢?特别是当西门豹过了一会儿才让他们回去时,这看似一会儿,可这一会儿对于官绅们来说是怎么样的担心和害怕啊。学生充分体会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也知道了西门豹正确地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进而教育了周围的老百姓,拆穿了他们的诡计。
学生心情十分激动,感情一下子跟着西门豹释放了出来。明白了不能相信迷信,要相信科学。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分析课文的需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途径之一。
《西门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教学时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
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三年级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第二次想象: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想象: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应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
”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西门豹》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话部分阅读,通过对话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