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热门17篇)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出建议是总结文章中对解决问题或改进现状的建议和措施。接下来是一些实践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一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的运作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为先决条件。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习历史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课堂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课外自主安排学习。视历史老师为良师益友,产生了主动与之对话的强烈愿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立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讲解和点拨,适时解疑释疑。
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时候,我要学生自己了解: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找到贝多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二、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分组活动彼此合作。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既重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当然,不能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的自学,为保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要创建积极的、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同时,由于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相互学习。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流程:“个人独立探索―――小组研讨―――集体交流――师生总结―――质量控制―――小组奖励”。
四、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古代世界历史教材中,讲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分别动手书写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从教会(接受)、学会(理解)到会学(举一反三)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感受,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并从探究中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二
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动态的。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生成、动态是否意味着不再强调教学目标甚至根本就不讲教学目标、不要教学目标?很多执教新课程的教师不能辨证地处理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既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动态性,同时也不能不要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强调甚至不要教学目标,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只是一味追求一些“表面的热闹”——看起来像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教学的效率的高低是可想而知的。
二、问“听懂了吗”好,还是问“还有问题吗”好?
在我们国家,老师们在课堂上经常问的一句话是“听懂了吗?”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一句话是“还有问题吗?”两种问法究竟哪一种更好?这实际上体现了我国和外国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家知道,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多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提不出问题,还谈什么解决问题,还谈什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呢。
三、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就摈弃所有传统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特别是传统教学中那些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因学科制宜、因内容制宜,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我们不能不顾学科以及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强调每节课都必须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是否就不要传统教学媒体?
当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可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都是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须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考虑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些学科中的教学内容还得慎用现代教育媒体,比如在进行语文学科时,不能多媒体的.图解来取代学生的理解和感悟。5月,笔者曾经参加了荣昌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优质课赛课的评课工作,在评课过程中,我对教师们利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参加比赛的41名教师都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而同时使用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师仅有10人,其余31名参赛的教师都是在讲台上“点鼠标”。课件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课件一旦制成之后,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修改课件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即课件具有封闭性,而板书相对于课件来说显然具有开放性。前边已经述及,现代教育和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的必不可少的特征乃开放性。由此可见,运用什么现代教学媒体还是传统教学媒体,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是“满堂问”好,还是问适量的有价值问题好?
现在的中小学常规教学特别优质课比赛、研究课展示,很容易发现一个“满堂问”现象: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学生只得答完一个问题接着回答下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却考虑得比较少,如果作一番统计。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当中,很多都没有思考价值。实际上,课堂提问不在问题的数量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是否有价值。让学生思考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肯定比回答许许多多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好。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三
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发展的目的,因此,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希望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调整运动员培养目标,改变运动员培养模式,提高运动员培养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学习惯,反思旧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运动训练注入新的极富有生命力的血液.
作者:张瑞芬作者单位:微山县水上运动学校,山东济宁,277600刊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guideofscience&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3.7关键词:体育学校运动员物理教学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新物理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理念下应从教学环境和谐、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开放等方面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杨立兵作者单位:大丰市初级中学,江苏,大丰,2241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h3关键词:必要性和谐优化开放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五
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体育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活跃,但是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的大部分是日常的普通游戏,达不到体育课的标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体育课就是单纯地在“玩”,对体育课开展的真正目的认识不足。因此,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将体育课开展的真正意义告诉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正确有序参与体育课的良好习惯。体育课的意义是要让学生在放松压力的同时锻炼身体强身健体,而不是单纯地无意义玩耍。
(二)学校体育课开展的力度不大。
学校的体育课是每个学校都开设的一门学科,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的开展力度还是较小的,学校对体育课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每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体育课被“霸占”的情况。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内容也较为单一,学校对体育课也没有过分的关注和教学上的硬性要求,使得学校体育课的质量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的投入较少,体育课要想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学校就必须从根本上给予体育事业以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学校要认识到体育课开展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课的有力进行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学校的体育课开展不仅要老师和学生共同负责,还要有学校的保障才行,学校要从物质和舆论多方面推进体育课的有效推进。
(三)学校体育课的开展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学校体育课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体育课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单调。小学体育课在开展过程中本来就存在学生认识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是特别高的问题,在这样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了学校体育课开展过程中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内容大多数是以田径类的项目为主,很少开展排球、毽球、健美操等运动,使得小学体育课开展内容较为单一,另外,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的关注程度较少,因此在体育课开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器材,造成体育课的形式较为单一。另外,体育老师的观念也影响着学校体育课的质量,一些体育教师把体育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安全上,这样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一)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学校体育课的开展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三基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落实效果就必须先从学生入手,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大都比较浅薄,认为体育课就是让自己充分利用机会好好玩,但是体育课除了让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得以放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中开展体育课时要将体育课开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及时有效的灌输,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度。
(二)学校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给予支持。
为了使得学校体育课的有序开展,学校要对体育课的开展提高重视,并且给予体育课一定的支持。首先,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使得体育课的开展不仅是局限于形式,要使得体育课充分符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切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真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学校要给予体育教师大力的支持,学校要认识到体育课本身的特点,要认识到体育课发生意外也是能够原谅的.,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坚强后端,保证教师能够在尽量避免意外事件的情况下大胆教学。最后,学校也要给予体育教学一定的资金支持,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器材,完善相关的训练设备,如:配备毽球、排球、羽毛球等。另外,学校还要充分保障体育课的开展时间,不能让体育课的时间被随便占用。
(三)体育教师要创新体育课的开展内容和方式。
在体育课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营造务真求实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师要创新体育课开展内容和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严格准备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其次,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活动锻炼内容,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可以采取毽球、健美操等方式,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最后,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运动量,要使得学生的运动量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要把握好运动时间和强度的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小学生的运动量要符合生理负荷,在小学生的体育课堂上要重视“学与玩”相结合,要采用中小程度的运动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课真正营造务真求实的课堂教学。
三、结语。
体育课是各个学校必须要开展的一门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校体育课的开展并不是十分顺利,尤其是小学的体育课堂更是令人堪忧,小学的体育课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应的理论对学校体育课开展中的问题及原因还有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体育课堂的有序、科学开展,为体育课堂务实求真的推进做出贡献。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六
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现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强调能力轻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端。注重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积累的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认为课堂上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模式,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形式,否则表面上看来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是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如果确实需要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泛的讨论范围。有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收场,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讨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不要让讨论演变成了极少数优秀生的讲解,其他学生只有听的权利,会抑制学生数学思维的良性发展,失去讨论的意义。
三、过于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恰当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与使用程度,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应把它作为一个为我们所用的教学工具,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作用。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提高思维信息的活动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整节课没有板书,容量倒是大了,但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解题出现了混乱。同时,由于课堂容量过大,也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时间等弊端。
四、过于注重“巧解”,忽视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方法的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五、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
要学好一门课,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且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切不可把教学当作单纯的一门学科让学生枯燥地学习、接受。精神需要精神的演练,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有亲和力,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及时鼓励,和学生一起组织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攻克难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到情感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情感交流,绝不能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否则只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而不可亲,从而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新一轮课改中反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改善学习方式”,等等。教师应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切实“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七
如何使学生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提高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认识模糊,导致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也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物理思维过程,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展示思维过程。
每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几乎都要经过前人长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过程。我们通过细心体会,抓住它的精神实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暴露这些过程,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新课题,就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增强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领悟新概念,掌握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引出万有引力概念:
设问一,树上的苹果总是往地上落,这是为什么呢?生答:这是由于重力作用的缘故。如果苹果树很高,苹果还会落地吗?生答:苹果照样会落地。(由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向外延伸:不仅在地表附近有重力作用,而且在地表上空也处处存在重力作用。)。
设问二,如果把苹果放到月亮那样的高度,它还会落地吗?生答:苹果还是会落地的。但是,月球本身为什么不落到地球上呢?(把重力作用延伸到月球轨道上去,出现了矛盾。)。
设问三,如果月球不受力,它将做什么运动?生答: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月球受重力但没有切向线速度呢?生答:它将和苹果一样落地。(事实上,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是需要向心力的,这个向心力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设问四,如果在地面附近把苹果水平抛出,则苹果将沿曲线轨道落地。苹果距地面越高,水平速度越大,则落地点越远。当速度很大时,苹果还会落到地球上吗?生答:这时苹果就会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地。(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没有的,但在想象中可能“实现”。这里,学生在思维中已经悟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只要它的.速度足够大,它就跟月球一样绕地球转而不落地。)。
设问五,月球绕地球运动,苹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绕地球运动;苹果落地,月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落地”。相同的结果可能来自相同的原因吗?学生猜想:苹果所受重力和月球所受引力可能是同一种力。(把天体运动和近地物体运动加以对比,找出相似点,提出猜想,这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
设问七,既然一切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天体(如地球)对物体(如苹果)之间也有引力。那么,是否由此可以猜想,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呢?(这就是万有引力思想。由于一般常见物体间的引力是难以察觉的,提出这一思想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的。)。
二、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展示思维过程。
开展物理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启发性强、能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和作用的实验进行过程教学。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对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b的方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无固定的规律,说明上面的实验观察内容还不全面。这时再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去分析:感应电流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磁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克服某个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个什么力呢?学生讨论,觉得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很重要。于是,在原来表格中再加一项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重做实验,将4次现象再记录。
进一步分析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时发现: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如第1次和第3次);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如第2次和第4次)。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一规律,学生往往表述为“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这时教师提问:是有时阻碍,还是总是阻碍?学生明白应该为“总是阻碍”。最后学生准确地表述了这一规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的内容。
三、构建物理图景,展示思维过程。
充分挖掘并利用物理图景的功能,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构建物理图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在解出现隐含条件的习题时,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他们感到解答这类问题的难度较大。我们在教学中可用情景示意图或框图来揭示题目的含义,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
在过程教学中,展示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问题直观化,以及透视日常生活现象等。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本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在强调展示思维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对于一些一看就懂、一点就通的知识不要故弄玄虚,对超越教材、超越大纲的知识不要不着边际地延伸、拓宽,还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密度和教学的效率,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八
随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的教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我成长。
1、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学反思,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2、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教师首先要有经常反思的意识,并需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也即要找到反思的最佳视角――要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习惯上,按时间维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划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实践后反思。
2.1实践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能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能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这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初中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从头到尾将知识体系理一遍,再讲些例题。但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教师在讲知识点时,学生们并不爱听,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讲的都已懂了,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所以要经常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例: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课前反思的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交谈等方法,让学生提出薄弱的知识点,或者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点、遗漏点,教师再进行反思调整。
2.2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进行反思。实践中反思指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并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整。生物学科在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生物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上课教师的分析并不会很重视,为此生物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应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
3、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3.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3.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因而,失去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形式多样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权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权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平等的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全新挑战,只有经过深刻反思才能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九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线教师感受颇多。经历了从一个盲从、困惑到最终领悟的学习思考过程。这期间我们努力学习新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取得了相应的实效。课改让我们进步,课改也让我们反思。下面,笔者就以数学学科为例,就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略谈见解。
误区一:课堂体现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通常把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整合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还有就是承受质量检测的压力,为了急于求成,教师们往往只关注了双基教学目标的落实,而淡化了其它两个目标的落实,课上仍然是一味地讲解,只要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学会了,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多少体现其它两个目标,致使数学课上起来平平淡淡,没有活力,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
教师:1.思想守旧,只关注知识目标,教学方式单一。
2.在“开放”理念“指导”下,教学方式多样,但不求实效。
学生:1.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不灵活,不会思考。
2.没有获得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学习。
3.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误区二:情境创设“变味”“走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上课就一定要创设生活情境,尤其是在平时上观摩课或各级赛课时,往往把设计的重心放在创设情境上,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情境,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一些精美的课件,认为这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时为了追求趣味化而牵强附会,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误区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是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小,合作探究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课上仍以教师讲解或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交流为主。二是开展合作学习缺乏平时细致的指导,形式化较为严重。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合作学习开展了三四次,往往老师口令一发,四五个同学便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缺乏细致的调控与组织,这样的合作往往只有优等生的参与,其他学生只是做为旁观者,合作学习成为个别学生表演和发展的舞台。
误区四:学习活动重结果,轻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数学活动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知识体验、生活积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差异,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重视学生活动得到的正确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学习过程。
误区五:关注主体,忽略主导。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有时过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无论什么课例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教师不敢多讲,认为说多了便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误区六: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认为方法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越体现创新,就越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于一道计算题,出现了10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给予鼓励,直到下课时,只简单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其结果是班上的一些“学困生”却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样定位,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误区七:评价方式单一,滥用失真。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称赞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听到的全都是表扬,不管答的对与错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评价“不错”,给全体学生造成模糊的概念;而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如何,都会受到老师“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称赞话语。为调节气氛,教师常常用一些与时俱进的小彩贴当作奖品,鼓励学生。课改中的课堂我们看到的都是奖励,很少听到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听不到批评的声音。
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课改中的课堂应少一些花哨的装饰,在体现新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还要注重它的实效性。我们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只要能处理好学习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实践,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
开发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山东铝业公司第一小学沙良洪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功能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媒体,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设计制作出符合美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规律、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最优化的关键。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评价。那么,如何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呢?笔者就在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过程中的经验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体会。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进行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步骤,对教师来讲尤为必要。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开发目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出发,但又不能被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实现课堂容量最大化,做到创新、务实。基于此,多媒体。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一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问的类型。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锤炼问题的.语言。
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1.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办到。
2.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3.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1)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2)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3)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4)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懂得学生的认识规律。
创设问话的氛围,控制问题的频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礼貌相待不加以喝斥……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
课堂问话还要做到频率适中、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就太高,就会造成学生负荷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问题的设置,难易要适度,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如不加以思考便能回答出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如在讲述两栖纲时,提出: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因此称它是两栖动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中的“问”是一门艺术,广大教师都应积极探索这门艺术,使其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二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三
又一学年结束了,对于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思想方面:
本人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以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思想。注意团结同事,不做不利于学校发展或有损学校利益的任何事情。本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从不无故迟到或早退。本学期,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本人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积极向各位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二、教学工作与学习方面:
这一年我担任的教学任务是初二(13)班至(1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每周课时18节,超工作量。虽然初中生物现作为会考科目,但我在工作中一样认真负责,认真对待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在课堂上的学生管理也很好,在我的课上基本上没有搞乱课堂或睡觉的学生。
在教学上我的一贯作风是:
1、认真备好课,一方面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并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教才能更好。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方法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等,在读透教材与学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本学期的作业情况:本人在作业这一环节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主要是以发给学生的试卷为主,共二十五份,认真批改的共16次。总之,抓住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作业布置得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做到这点,我经常到网上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印发给学生。同时,关注国内及本地区敏感事件,认真钻研这些事件中与初中生物学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题目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样做,就有了很好的效果。
3、为提高自己教学质量,为上好课,我积极参加备课组的主备试讲活动。本学期我本人试讲了5次,每次都有很好的收获,我们组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更上一层楼。听其他老师试讲共10次,也有很好的收获。总之,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取得的成绩及反思:
通过努力的工作,教学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带的6个班中有5个班排在前十名。本学期生物作为会考科目,目前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我相信努力过了肯定会有收获。另外上个学期写过一篇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的保护》获三等奖。十一月份,与其他生物老师一起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并在海南省第十二届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竞赛中获奖。下学期跟王新华老师编写整理了七年级上册的整套习题,这个工作让我们对课本及课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这一学年,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很显著很耀眼的成果,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尽心尽力做完我该做的,做好我该做的,我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工作。
总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
篇三。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生物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深深的认识到。
进入社会了,从各种职业的区分来看,任何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没有一个工作是简单的。: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认真做好其它工作。
认真完成教导处的常规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经过努力,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究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取长补短,完成自我。
四、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积极探索如何把教育的学习,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促进各学科的整合和主题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应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和实践探索能力的新方法。运用生物学知识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课改的新理念,经常把多媒体教学的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学习、思考、创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学生主动通过网络搜集很多有关主题的材料,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
五、今后工作思路: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基础上,在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的教学指导思想:合理安排时间,一如既往的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继续稳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同时注重实验教学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备课充分,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任务,确保生物教学质量。
2、精心设计导语,多鼓励,多表扬,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语言精炼,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针对具体内容自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内动力。
6、精心设计和改进实验教学,让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
7、通过课外活动和个别辅导进行培优补差教学。
8、建立有效可行的评价制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9、继续搞一些有用有趣的生物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记录好的方法,改进不足。
11、多听课,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多读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的完成更多的工作。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生物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四
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本意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但是由于部分老师过度运用多媒体,忽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让多媒体教学变成花架子,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由此可见,无论我们用什么技术,都要注重方法和模式,让每一个技术和物件都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的不足,然后努力改进,让多媒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一、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时间。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中老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从多种感觉上对知识进行感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有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只注重可见的外表,没有从课件的本质上让学生学到知识。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教学目标和课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是为了体现某一个点而忽视整体学习。例如在学习《旋转和平移现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因为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过程的体验,所以教师就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旋转和平移。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用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观看旋转和平移而忽视让学生理解的这一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清晰地知道这一节学生需要真正重点掌握的知识是什么,在讲课的时候哪一部分知识占得时间应该长一些。这样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才能真正把握住重点,在课堂上利用好多媒体,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学习,让多媒体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
二、注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老师的书写时间,让老师有更多时间讲解和教学,同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用幻灯片一张一张地展示教学,这样老师和学生就少了很多交流的机会。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率上,而不是教师讲课的速度上,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使学生充分地吸收知识。例如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基本乘法知识,然后再展示出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实践,给学生自主思考、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的时间,最后老师再让学生进行回答,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时间消化知识,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互动这一问题是很容易被老师忽略的,为了让多媒体教学更有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学步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利用好多媒体,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更扎实、深层次地理解问题,从而学好数学。
三、加强习题训练。
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在练习中学会运用知识,在练习中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习题训练这一环节。一般教师都会想到用多媒体教学,而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习题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刚学了新的知识,这时候再进行一些习题训练就达到趁热打铁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找到自己在学习新知识时的不足。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里加一些习题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轮流回答或是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将习题训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在课件上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训练。
四、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总结和反思是学习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两个部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认为讲完课件上的知识就是一节课结束了,在数学课堂上就少了总结和反思这两个环节。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弥补现阶段的学习漏洞,还可以对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更应该养成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促进以后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总结和反思,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多媒体教学的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最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学生一些评价和改正意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又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多媒体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也带来一定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改善,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不要让多媒体阻碍学生的学习。
作者:余小琴单位:武胜县民族小学。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五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比较突出,尤其是在素质教学背景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比较重要,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多媒体技术作用发挥。
1.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在教学中占据着整个课堂。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得不到有效展现,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所以就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一些老师主要是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及时转变,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处在被动的地位。对于这些不利的教学现状,就要充分重视,并找到改善现状的措施加以应用。
1.2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作用发挥: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得以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作用发挥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以及形象化的教学优势比较突出,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通过动态化的情境创设,让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有着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再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能体现出技术应用的灵活性以及动态化的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将数学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贯穿,动态化的呈现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有效调动。并能将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原则和措施。
2.1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原则: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将应用的全面性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得以充分遵循。在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将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加以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体现出和学生的协调发展,在教学的整体和谐性方面也要能充分重视。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具加以应用,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运用,对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体现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及时反馈原则得到充分遵循,老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收集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原则上得到了遵循,才能保障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
2.2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措施:第一,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要能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创造性得以有效调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讲述到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在这一教学中加以应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设置情境,老师要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有详细的了解和认识,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将动画中的大公鸡火帽子的动画形象可在课堂中加以应用,火帽子需要去找红袋鼠,要能选择合适轮子的车。老师就可将长方形以及椭圆形和圆形不同轮子的车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在进行选择过程中,学生会指明选择圆形的轮子,火帽子就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原因。在动画的进一步播放下,就对每个不同轮子加以使用,将呈现出的效果让学生观察。这对学生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内容就比较有利,能够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第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数学教学中的抽象内容能形象化的呈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由于其自身的信息量比较大,并有着图文并茂以及音视频结合的特征,就对学生的多感官调动有着积极作用。对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没有成熟,在对以及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过程中就有着难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第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要注重语言的设置。由于我国的地域化教学的特征比较突出,例如在藏区的数学教学中,就会受到语言的限制,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对课件的制作要注重语言方面的问题。要能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重视,才有助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良好作用发挥。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和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只有在这些基础内容上得到了重视,对数学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此次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作用和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应用的策略,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就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陈莉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康北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高洪波.浅谈新课标下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6(06)。
[2]黄旭.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2)。
[3]赵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6(03)。
[4]杜娟.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5]杨德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思想已逐渐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实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5年了,但我们仔细考察发现,由于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支撑,新课程至今都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其风采,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使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
作者:董树仁作者单位: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甘肃,会宁,7307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80关键词:
出处 CooCo.nET.cn
学校课堂中的生物教学篇十七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素质教育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进行创新教育。
本文针对创新教育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创新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和表现。
主要从四个方面指出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教学体验,并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生物课堂。
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一提起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
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
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
这些东西尽管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
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
生物教师要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实施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
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
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我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
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在我按照参考答案讲是第一信号系统,大学课本里也是这样讲的。
但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望梅止渴”来自一个故事:曹操带兵走到一个缺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
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不再嚷渴。
实际上,“望梅止渴”并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说梅子,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所以“望梅止渴”应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我和同学们都被他的解释折服了。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
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
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张莹莹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
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
我们查到“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
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
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张莹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
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三、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
在去年入冬后,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青杨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青杨落叶晚。
“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青杨都早已落了叶。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青杨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
“因为光照时间长!”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
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实施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