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汇总16篇)
工作中的每个项目都应该总结,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并改善工作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以下是相关名人名言,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和思考。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活的开始,往往是学生第一次相对独立地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其交往人群、社交规律、交往空间与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所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纵观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安全常识相关课程相当匮乏,师生重视程度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在现在社会化环境复杂、大学生群体基数大、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的出生环境大多伴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政策,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悉心呵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涉世未深,缺乏独立应对危险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加强安全教育。
现在的`高校以开放为主,校园与社会重叠度较高,校园的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在此大环境下,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和社会的治安系统,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安全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祖国的希望。确保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大学生群体,身处和平年代,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而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反而是一些反动分子重点攻击的对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通过案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涉世未深,把书本和电视中的世界当作现实世界是大学生的通病之一。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案例的收集应分两个方面:一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安全事件,把常见的问题进行通识教育,如传销、诈骗、防火、校园贷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多收集学生身边的例子,重点放在同城、同校乃至同院系的安全事件上,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离自己仅有一步之遥。通过这样远近结合的举例,让学生加强戒备心理。
(二)安全教育专业化。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也是一个求知欲较强的群体,仅仅有案例是不足以把他们的安全心理提高到最高水平的,他们往往自信自己不会被骗或陷入其他困境。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加强知识性、专业性。
(三)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中考后的体育教育以辅助课程为主,已经没有了应试的压力,也就没有了教学的压力。而相对的,来自高考的升学压力又加重了文化课负担,教学上自然会弱化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学应补足中学体育课程的偏差,加强体育教育,把考核作为强制性标准之一来进行,增强学生体质,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四)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一定要与高中这类管理相对严格的教育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的自由度有序放开,避免因突然失去管理带来各种意外情况。这个过程就需要高校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起高效的沟通网络,让家长通过一定的时间把学生“交”到辅导员手里,而非直接“放出去”,对于这个过程,家长要有所了解和掌控。
三、结语。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提升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起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且未得到妥善解决,则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正能量。一定要让高校人才的产出率得到保障,为我国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二
自古以来,老师这一角色是对学生们传道解惑的重要角色。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是传统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学生们学到知识的一个重要保障。作为学生们的良师,班主任应该体现自身的知识内涵、道德水平等,还要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一般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扮演对于新上任的老师而言比较困难,一般新上任的老师会跟从老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开始,以此为平台,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于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来说,还要注意的是把握好“严管”的力度,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过于苛刻的教育管理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得不到好的结果。此外,过于严厉的班级管理可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战战兢兢,师生关系得不到进展,老师将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就无法做到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此外,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因此老师应该有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要重视对真理的维护。
2.2作为学生们的益友。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最亲近的一个老师,班主任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班集体里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要一个朋友角度的指点而不是老师角度的教导,因此说班主任也要承担起学生们益友的角色。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们的朋友,首先需要班主任向学生们敞开内心,为师生间的信任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信任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当今社会学生们受到家庭、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知心朋友的交流减轻自身压力,班主任就应该分享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此外,承担起学生益友这一角色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十分扎实,他们对权威性的理论知识兴趣较低,课堂学习效率比较差,但是朋友角色的应用,班主任将会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平近化,这样将会激发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朋友角度的课堂交流方式也将会更好的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班主任通过益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可以拉近和学生们的心灵距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样以来,班主任也将会赢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尊重,师生之前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性的具体方法。
由于班主任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自己教育管理的艺术性,不断总结自身经验。
3.1分析所在班级学生状况。
每个班集体学生的状况都不同,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等等,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前首先就要对学生们的这些状况有所了解,因材施教,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学习状况后,才能真正起到关怀学生的作用,每一位学生也将因此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班级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可以避免学生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将其引领到正确的道路来发展。
3.2关爱学生。
关爱都是相互的,班主任用关爱的`态度教育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反馈给他关爱。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多接近学生、关爱学生,尤其是那些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感到集体的温暖,学生才会更加乐意融入这个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努力争光。此外,班主任还承担着老师这一重要职责,既要做好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又要做好传授解惑的本职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班主任将会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3合理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评价仅仅以学生成绩为单一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提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变得丰富,重视对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对于学生们犯的一些错误,班主任也应该学会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不怕学生犯错误。对于小错误,班主任应该从容对待,及时指出,对于大错误,则需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对于学生的知错就改行为,班主任要作出表扬。此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重要作用,做好班干部的选择、培养工作,及时掌握班级的各种动态,这也可以很好的培养班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
4结语。
总的说来,班主任这一职责有着极其繁琐的工作任务,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热心,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作好和班干部的配合工作,必定将把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和.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j].中华少年,.
[2]陆妍.论社会化教育结合素质教育的班主任教育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三
摘要:小学教育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但是随着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多也就加大了校方的管理难度。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帮助老师们更快更迅速的了解到了当前学生们的基本进行从而有助于接下来进行更为切合实际的教学布置。而对当前所存在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无疑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普遍运用在教育行业的各个层面当中,包括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小学教育中也逐渐得到了普及运用。受教育人数的逐渐增多使得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越发困难,尤其是在小学中,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并未成型,因此约束力极其有限,而信息化管理的融入和使用毫无疑问在小学教育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正是因为相应技术的发展时间并不久,因此在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信息化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们的教育质量。
1.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到位。
在中国古代的私塾,往往一个老师在台上讲课,而台下只有十几个学生听讲,因为在那个时候读书学习是一件并不普及的事情。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逐渐发展壮大,九年制义务教学在当前已经被推广的非常普及,在小学中的学生正在逐渐增多。但很多学校却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去进行教授和管理,这样就会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而对于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的不熟悉,再加上一些学校的固步自封,不愿意学习外来的先进教学和管理技术,这样只能让整个学校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而最终走向衰败。因此,一些学校存在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到位问题是非常严重且亟待解决的。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推广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运用并最终提升有效的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教育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除了对信息化管理的不够重视之外,一些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过于单一也是当前的一大弊病。在西方信息化管理几乎以及普及运用到了每一所正规的小学中,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学校中的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更新,直至今日信息化管理系统所能产生的功能已经完全不再局限于一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了。但是在国内也许在多年以前引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却没有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使得当前系统的功能太过单一,完全跟不上管理需求。同时对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也是非常显著的。除了拥有一定的教育经验之外,对于相应计算机基础技术也要有良好的掌握能力,并且对相应的系统各个功能使用都足够熟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真正功用并起到辅助管理的最终效果,但很明显在很多小学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到这样的程度。
二、如何强化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加强宣传,提升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首先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多进行一些相关讲座,将国内外的先进成功案例进行集体分享和讲解,这样人们就能更为全面的去认知和了解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功用了。同时从领导层进行思想的开导和讲解,然后在让各个年级组以及各个科目的老师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自上而下,这样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推广工作才能更有有效的执行下去。信息化管理作为最近一些年才逐渐兴起的技术让人接受并使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是需要时间的,但至少思想上有所了解并真正接受了,才能在接下来的推广和执行过程中实施得更为顺利。并且对于中国不断增多的人口和入学人数,信息化管理也确实在诸多实际学校管理案例中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只有让教职员工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所能起到的作用才能更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执行,并最终保证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预期。
2.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团队的成员素养进行培训和提升。
除了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之外,对于引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也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升级。除了一些基本的学生信息录入和查询之外,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状况测评等功能也要进行发展完善。这些都是能够通过国内的一些软件公司就能够达到的基本系统需求。而正是有了这些数据才能更好的帮助学校更好的管理到众多的学生,并有效的保证对大多数学生都能采取足够的关注和更为适应性的教学指导。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应工作人员,则需要设置专职并且招聘专业性的人才,在教育以及信息管理方面都有足够的经验才能胜任这个职位。对于辅助管理的教职员工虽然要求专业要求没有那么高,但也一定要时常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完成相应的信息管理工作。及时的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发挥出相应的管理效果才能更好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在小学中往往并不会教授学生们一些太过深奥的学术知识,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生个人习惯和能力素养的培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得管理难度也在逐渐增大,要想要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习能力依靠信息化管理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因此不断的完善信息化管理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才能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2]孙祯祥、郭旭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j].电化教育研究,2013,03:5-10.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四
班级管理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规性管理,仅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班级正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地点,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态度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在班级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技能,使整个班集体都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责任的激励需要从不同方面插手。
1.生活方面。
班级日常生活管理虽然与日常学习内容有一些距离,但是只有学会生活才能学会学习。在生活方面,如学生的考勤、卫生的值日、卫生区的管理、公共财物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安排等,教师最好通过小组划分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生活中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很多学生进行卫生区打扫的时候,总是不把卫生值日放在眼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并设小组长。每周都进行卫生评比,并设置流动红旗,对于打扫卫生积极的学生给予奖状以资鼓励。
2.学习方面。
学习应当像打扫卫生一样进行分组,但一定要设置出班级学习委员,每一科设置两个课代表分管学习、作业及考试等情况,为了保证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工作的高效性,应当对班里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分为八组,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学习小组长。这样分工,不仅能使班干部的工作更出色,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委员和课代表记录的是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而小组长记录的则是学生每个阶段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由小组长组织平时学习时间和方式,平时背诵、作业等都由小组长监督检查。另外,教师应当组织一些听写比赛、英语竞赛、班级数学奥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不断融入班级管理。
二、创造和谐班级环境,整体激励教育学生。
出处 cOocO.NET.Cn
班级环境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环境的创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室环境宜人。
谈到环境首先想到的便是硬性环境,如最基本的教室环境,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班级进行定期布置,通过张贴学生的书画、宣传标语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加以激励;对黑板报定期设置主题以进行阶段性激励,每一个阶段给学生不同的.环境影响;通过违纪处罚警告等内容的张贴警示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班级管理规定。总而言之,教室的环境要宜人,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班级管理提供便利。
2.参与学校重大活动。
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正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现场版教育对学生的鼓励更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机会参加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班级环境创造的关键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转换角色,将学生看成朋友,善意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尊师重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如何有效采用激励措施,需要教师更进一步了解。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五
一、实施管理教育的意义。
首先,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堡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真正尽快地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需要全校各项工作互相配合与“综合治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围绕学校综合治理的目标,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如何把他们这种优势保持下去,要依靠大学管理教育的系统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生活规律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符合培养目标的程序状态下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依靠教育去实现的,但是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它并不是万能的,环境或其它因素对于人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这种环境条件的造成,在大学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可以也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解决,而属于纪律行为表现和集体生活准则方面的间题,则应当以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即管理教育的方式去解决。“管而不教则死,教而不管则散”这已为多年的实践所充分证明。其次,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性发育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心理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知识不足,缺乏生活经验,识别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多变等特点。所以,大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亚文化的特点,加强行为管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校和社百的安定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和校风。良好的校风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激励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理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不好的校风则是一种腐蚀剂、离心力、破坏力。
所以说加强管理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有利,而且有利于良好的校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而学校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因此,校风的好坏也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经济、文化等领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高等学校要把抓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提高到保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二、实施管理教育的措施。
大学学生管理与其他一般管理不同,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重合,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被管理者—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科学管理,必然是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管理,即管理教育。大学学生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集体管理、德育管理等等。几年来,笔者在管理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既能搞活教育,又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效的管理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意义上的管理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里,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必须依靠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一切管理必须依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落实与提高。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科学意义并进行实践的。
(一)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必须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但是,仅仅巩固和加强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是不够的,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鼓励和启发大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追求新知,包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其次,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认为思想好、学习好、表现好、听老师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将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作为评价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途径都要不断创新,紧跟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紧跟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背景下、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规章制度上,必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校规校纪。
规章制度,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要求它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矩和准则,也是该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学校也是一个集体,许多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想管理好,必须借助规章制度的约束力量,才能使学校秩序井然。这种制度约束的方式是在学校为学生制定的一些具体的规则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包括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课堂规则,请假规则,课外活动规则,宿舍规则及学生生活、作息制度,扫除卫生检查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极大地约束了那些组织纪律观念差,自由散漫的学生,防止了这些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所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使学生在统一管理中,适应环境,完善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会形成统一的作风,使那些有违纪想法的学生不敢轻举妄动,为建立一个学风正、校风好的社会主义大学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必须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加强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近几年来,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所减弱,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资金、设备、师资、学科建设上,学生管理工作只能退居其次,扩招造成学生人数膨胀,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严重不足,学生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行,给学校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困难。但是,高校绝不能丝毫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必须集中精力地抓学生管理工作。要树立没有学生,就没有高校的一切的思想认识,真正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要强化院(系)党总支副书记是学生管理工作第一负责人的职责,重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加人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培训,要做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要严格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要坚决果断地查,理直气壮地管,严肃认真地处理,绝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
在当前,要巩固“一个组织”,抓好“两支队伍”。“一个组织”指学生会,学生会要坚持代表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积极反映学生心声,努力丰富校园文化,要整顿高校学生会风气,杜绝庸俗关系学、形式主义,实施竞争上岗,真正把学生会建成学生的自治组织。“两支队伍”指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他们来自学生,寓于基层,在学生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学生党员队伍,据我院在毕业生中统计已占30%。学校要抓紧抓住这两支队伍,教育他们在学生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规范自身形象,带头讲大局、讲纪律,倡良好学风,矢志创新,乐于奉献,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校园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六
摘要: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二零一七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八十多万亿人民币,排在日本之前美国之后,位于第二位,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表国有企业的中央及地方企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每年的gdp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中央及地方企业的经济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央及地方企业账务预算管理的意义及现状出发,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得开展中央及地方企业账务预算管理。
关键词:中央及地方企业;账务管理;费用估算。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当前的遇到的国际形式,中央及地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要想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企业与公司就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而在众多的管理项目当中,企业账务估算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关系到公司管理的优化与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持续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文针对中央及地方企业的账务估算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账务估算管控在我国中央企业中的实际状况。
(一)账务估算人员意识不够。纵观当前很多公司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的账务估算应该怎样开展还处于认识不足的状态,多数公司是由于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看到其他公司进行了相应账务预算与科学的管理,才开始着手进行自己公司的账务估算体系,才开始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则与规范,但公司并没有从根本上利用账务估算管理作为管理公司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手段,将账务估算管理作为形式与意义上的管理口号,即虽然有账务估算管控,没有加以合理利用,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利用,如何下手,账务估算管理制度没有根本上起到相应的作用,也没有实际应用到对公司的经营管控中来,这主要是账务管控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足导致。
(二)公司账务估算管理体系严重缺乏。很多公司名义上有账务估算管理,但如上文所述,许多公司没有真正利用账务管理作为公司运作与经营的主要途径,许多公司普遍存在账务的预算职能不清,分派给各个部门的现象,有的公司有专门账务估算团队,有的公司由计划团队负责,有的公司销售也参与估算工作,整个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划分,这同时说明当前的中央与地方企业,经营管控的整体水平不高,有待发展,有待进步与完善,账务的预算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的放矢的展60开,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
(三)公司账务管理缺少监管效力考核方案不完善。公司的账务管控员工,在公司的地位普遍低下,考核方案与制度不完善,估算管理职能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起到管控作用。另外账务估算员工由于是财务或经管专业出身,本身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与运作不熟悉,不了解公司的产品,只知道账务的进出与统计,忽视了管理,公司对账务估算管理人员没有合理正确的评价体系,认为他们本身无关紧要,即不能参与产品设计,也无法帮助产品销售,更不能参与生产,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看上去没有起到很大作用,致使账务估算管理没有真正应用到设计,生产,销售当中去,只是趋于形式,趋于报表,缺乏监管,账务估算没有起到实际应有的作用。
(四)公司普遍缺乏账务估算管理的专业人才。人才是中央及地方企业的根本的竞争力,公司之间的.对比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比拼,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人才,而公司的账务估算管理人才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科学的经营管理刚刚起步,导致了市场上优秀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这也是一个公司账务估算管理缺乏真正作用的一个原因,因为缺乏专业的人才,雇用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要求非常高的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因此账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是中央企业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之一。
二、中央及地方企业如何开展账务估算管理工作。
对于中央及地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账务估算管理,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制定合理的账务估算管理体系。中央与地方企业进行科学的账务估算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完善管理体系,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制度的健全,职责的明确,流程的固定,意味着账务管理向正规化,系统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账务估算管理体系,首先企业要将账务估算管理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账务估算可以使企业决策的内容具体化,数量化,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账务预算管理要与实际发生的费用做比较,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做评价与监督。最后,账务估算要囊括企业总体费用估算,包含企业的经营决策估算与具体业务估算。
(二)合理制定账务估算管理流程。制定合理账务估算流程是企业估算体系具体实施的第一步,账务估算管理包括账务的估算策略制定,账务估算的编制,日常账务管理,评价分析与改进四个部分。公司账务管理首先要有年度总体账务估算,根据公司上一年度的销售情况,制定当前年度的估算指标。其次要根据年度账务估算的进行目标分解,制定每一季度或阶段的账务标准。再次,根据每一季度或每一段账务估算分解目标,进行日常账务管理。最后,根据日常账务管理内容对账务预期进行合理评价与改进。
(三)进行日常的账务估算管理。账务的日常工作管理是账务估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的钥匙。账务的日常管理是指对公司平时各个项目报表应用及设计的管理:一、公司的账务估算有多个项目,日常管理要针对多个项目分别管理,跟踪每个项目的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偏差,达到对项目控制的目的,例如公司的每个产品都有成本与利润,将预估成本与实际成本,预估利润与实际利润进行对比与分析是账务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二、账务的日常管理要按项目各管理内容的先后时间,实际发生顺序做管理。
(四)做好账务估算的分析评价工作。账务的日常管理形成相应的数据与信息,账务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不断调整与改进估算目标,达到对公司经营与运行的管理,在分析与评价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挽救或重新评估。
(五)引进高素质人才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账务估算管理企业要加以重视,要真正利用估算管理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企业要不断引进账务估算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制定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方案,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同时要为对员工开展适当的培训,引进先进的账务管理理念与科学的方法,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促进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公司账务预估管理工作中去。
三、结束语。
我国的中央及地方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关系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未来的前途,搞好公司的账务估算管理,是公司科学管理的要求,而当前中央及地方企业普遍存在对账务估算意识不足,缺乏高素质人才,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企业,公司要从科学管理,完善流程,引进人才,提高素质,合理建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公司的账务估算管控水平,为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增添砝码。
参考文献:
[1]熊利明。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
[2]郭小红。国企经济管理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必要性探讨[j]。企业文化旬刊,(10)。
[3]乔宗瑞。浅析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7(s2)。
[4]刘红亮。研究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7(32)。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七
1引言。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对大学生而言,安全是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同时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前提。要想保证大学生的安全,使其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就要在校园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2.1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是保证其生活与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已经定型,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再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但是缺乏足够的经验;最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自我防范能力不高。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仍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避免安全事故的侵袭,从而对其顺利完成学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还有利于学生安全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2.2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增大了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使得后勤管理制度逐渐趋于社会化。在这一时期,社会问题与学校内部问题愈加突出,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对高校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预防与消除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高校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安全问题,尽量降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对校园治安秩序、教学秩序与工作秩序的有效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校园的和谐、稳定。
2.3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大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长,对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调查与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园缺乏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学生与校领导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十分必要。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生经历的挫折都比较少,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温室下长大的,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学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进其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重点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实效、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式、落实安全教育到实处等方面,围绕应对当前大学安全教育面临问题的对策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生理方面发育得比较成熟,但心理发育比较滞后;虽然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却缺乏明确的人生观,阅历浅,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然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自尊心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法制观念,有较低的社会认知、判断力以及安全意识。
2.安全教育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
对大多数高校来讲,他们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一些教师由于本身就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导致讲课针对性不强,同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使得讲课过程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未达到安全教育之目的。
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实效不佳。
部分高校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主要以展板宣传和集中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意识。在多媒体得到充分发展之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起到了作用。但处在目前的新媒体时代,采用集生动、形象和及时为一体的多媒体传播手段,学生则更容易接受。在安全教育手段方面,许多高校都没有进行创新,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生认同度不高。
安全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扩充和深化,安全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不仅仅包含传统的大学生财产安全,还包含心理、网络等方方面面。安全知识以及案例库更新慢,学生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案例,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
首先,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从思想上认识危险、重视危险并防范危险,使安全意识教育从被动转向主动。具体包括如下意识:一是公民意识,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自我防范意识,即在遇到人身或财产危险时应该具备的意识;三是法律意识,即要遵纪守法并用法律维权;四是心理健康意识。
其次,要注重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学生防范常见安全事故的能力培养,包括防盗、防火、防骗和防抢劫等。同时,要加强学生对突发事件反应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野外生存能力的培养,如在面临洪水、地震及塌方等危险时,学生应具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要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实效。
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安全教育,如网络、手机等,使安全教育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比如,学校可以设立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公共微博,鼓励教育管理人员多采用现代通讯手段,将有关安全的知识、案例和警示等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出去,做到随时提醒,使学生对身边的安全动态及时进行关注,消除安全隐患,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营造安全第一、热爱生命的氛围,使学校和社会更加稳定。相关领导和教师也应加强重视,对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提前做好部署,加以及时干预或处置,将问题扼杀在襁褓中。
3.丰富安全教育内容,提升安全教育时效性。
学校应根据学生最关注的安全热点问题对安全教育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对一些直接关系到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安全事件,如消防、被骗、被抢、被盗及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应该根据某一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定性进行调整。学校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同时也要丰富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将新内容同新案例结合起来,或者将案例刻成光盘并结合时政热点,穿插对案件的评论,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快速掌握安全技能。
4.创新安全教育方式,落实安全教育到实处。
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仅依靠理论灌输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理论只有以具体实践为依托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学校可以和其他部门合作,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及信息部门等,对他们现有的安全案例和安全设施加以利用,建立起学生安全教育的实习基地,要改变原有的纯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和体验。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习,通过这种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获得一些应急避险的知识以及进行自救的能力,以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总之,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特点、新挑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及时关注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动态,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侵害案件的发生等。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做到及时更新案例库,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演练等,尽可能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九
(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基础工作。
现如今大学校园充满着一些负面能量,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高校要针对自身的发展,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治理方法,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基础工作,要以学生和广大教职工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能够具体落实到人、事。以此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安全问题才能够减少,大学生受到危害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持久的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
(二)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
在生命视野下,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高校之所以开展一些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高校发生的安全事件几乎都与学生的安全有很大的关联,这不仅仅对学生和所在家庭有影响,也给学生的安全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而且高效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够稳定,所以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才能避免一些同性质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社会以及高效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三)对大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
在生命视野下,能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对他们的极大爱护和关心。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是高校和国家的责任,这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从各个层面予以高度的重视。国家也颁发了许多规定保证学生的基本安全,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就指出高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辅导,这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屡次发生的安全问题,政府也多次强调,要予以高度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些都是对学生的高度重视,要让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因此针对大学校园,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解决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基本安全。
(一)认识到位与措施落实相结合。
高校应该从生命视野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对于时代的需求。高校的有关部门,要以“安全重于泰山”的态度,对校园安全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将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在校园发展资金上将安全防范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制度化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安全教育充分发展,切实保证大学生的安全。
(二)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教育和管理两者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共同发展,对于安全教育而言,才是促进作用。因此要达到安全的目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思想上的重视,这是在教育上的引导;此外高校要加强对于安全的管理,让学生意识到高校对于安全是及其重要的。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采取一些防控措施,这样能够防止学生的犯罪行为。在处理一些校园安全事件时,要按照规则严格处理,不能有所包庇,将安全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
(三)内容拓宽与方法创新相结合。
现如今时代的进步,使得校园安全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的治安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高校对于安全问题仍然停留在之前传统的方法之上,就无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没有了时代的特征,处理安全问题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高校要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全新的手段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极早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让问题更有技术含量地被解决。例如网络安全,高校就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就是内容的拓宽,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时效性。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
大学是学生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往往都不具备成熟的心理,在一些行为的处理方式上也比较冲动,会受到较大的外界影响。难免做出的一些行为会导致出现违纪的情形,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通过一些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将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够让学生的心态发生转变,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这样会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二)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
以生命视野为发展前提,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成熟,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对于一些安全事件的讲述,能够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在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知识缺乏,不知道哪些是欺诈行为,这就会出现人身受侵害的可能,所以要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演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安全事件发生背后的隐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且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帮助他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道德法制观念。
对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要从法律知识开始着手,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律条文过于乏味,要应用更加实用的案例进行引领式的教育,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将道德意识埋入心中,真正地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学生、好市民。
四、总结。
作为教育界一直探讨的话题,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视,才能彻底地让校园安全管理有新的发展空间。高校要加大对于安全领域的投入,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安全健康地成长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前提。通过安全教育,让大学生有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消费者”的观念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这也给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大学生被看作是高等教育“消费者”,教育质量作为“产品”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基于“学生消费者”视角,以期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完成由“管理”向“服务”的理念转型,并探析完善、创新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给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关于“学生消费者”身份的讨论受到广泛的关注。如果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那么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将是高校发展的关键。过去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僵化的管教式的管理模式,强调以管理为主,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视角,力图探析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与制度的创新途径,树立“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一、“学生消费者”的内涵以及身份的确立。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动荡期”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源,高校之间展开了对学生市场的激烈竞争,美国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变化是“学生消费者”观念的体现。所谓“学生消费者”,是将经济学中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作为重新认识学校与学生关系的基础,学生是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消费者,学校应当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己任。高校越来越像是提供教育产品的“商家”,而学生则越来越像是购买教育产品的“消费者”,人们也更加期待在缴纳学费后,不仅能够获得“高深学问”,还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生事务服务。本文主要探讨,“学生消费者”观念的确立,对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意义与作用,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设置情况大致是:高校通常由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全校的学生工作,对于本科学生的日常管理机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二是党团组织。院(系)一级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先遣队,受校党委学工部(处)、校团委等部门的直接领导。学生事务的决策权在校级层面,学校学工部安排工作到院系学工组,院系学工组再向辅导员等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安排,辅导员按照上级的指令来管理学生。这种命令与服从式的运行机制,导致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较为僵化,并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管理理念重管理、轻服务。我国高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行政命令化模式,强调的是上级下达命令,下级积极服从,忽略了学生事务管理中服务的重要性。
第二,忽略管理对象的主动参与性。我国高校目前更注重的是控制和管理好学生,严防学生违规违纪,但忽略了学生在高校中的权利,以及在高校管理中的主动参与性。
第三,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缺乏协同合作。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各部门都是平级单位,共同管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想与工作难以协同统一。
最后,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我国高校目前对于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准入制度、入职后的培训、晋升制度等都未完善,优秀辅导员的队伍难以得到稳定发展。
三、基于“学生消费者”视角,探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转型路径。
“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将学生看作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就要求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
(一)加强理论建设,转变学生事务管理理念。
转变理念是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第一步。要彻底转变过去僵化的管理理念,就要求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确立“学生消费者”的理念。以服务与指导代替控制与管理的转变,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实践性的`知识领域,因此,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还是相对较为薄弱的。加强理论建设,要融合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成果,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广泛开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科研活动。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情,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
(二)以服务代管理,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队伍。
1.实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准入制度,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在高校中的专业地位。我国应该实行严格的学生事务管理资格考试制度,并在高校中设立高校事务管理专业,其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考取任职资格,才能够担任此项工作。
2.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制定系统明确的培养计划。建立专业人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以做好专业人员各方面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高等教育学、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3.建立学生事务管理岗位晋升制度。建立配套的职称评定制度,如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等级别,相应地设置岗位晋升制度,并在职务津贴、住房分配、出国进修等方面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相应的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员在岗位上长期发展,以稳定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队伍。
“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有助于我国高校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而“以生为本”设计管理机制。高校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每一个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与服务。建立协调统一的服务管理机制,由学生事务管理专门部门(校党委学工部)牵头设立综合服务科室,由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学生社团活动、就业服务、健康教育等各职能部门提供支持,并在综合服务科室设立办公小组,整体由学生事务管理专门部门统一负责和管理,以此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学生消费者”理念要求高校注重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权利,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同时也需要高校成为学生利益的保护者。首先,在学校章程中明晰学生的各项权利,使学生权利在制度上得到保证。其次,在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时,以维护学生权利为导向,提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转变制度设计理念,以指导与服务代替控制与管理。第三,建立、健全学生助管制度,倡导学生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中,在学生事务各职能小组设置学生助理职位,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并将其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新时代的学生群体的个性日益突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消费者”的身份确立,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转变以往的僵化的管理模式,以“为学生服务、促学生发展”的思路做好学生工作,有助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美重.“学生消费者”辨析[j].教育与经济,(5).
[2]王向华,张倩.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及其意蕴[j].教育科学,(3).
[3]赵丹.学生消费者时代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路径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5).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一
(一)对于加强学校和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是大学校园和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加强学校党政机关和学生的联系、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生与外部社会的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力量,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知识才华的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目的所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基本实施学分制管理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后,学校班级意识逐渐淡化,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联系学生和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日渐凸出。
(二)对于学生张扬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以满足学生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在某一方面展示、发展自我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审视他人的同时更加关注发展自我,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他们的要求。为此,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弥补。事实上,高校中部分校园社团组织已经显示了它们的这种功能。有些同学性格内向深沉,平时惯于沉默寡言,语言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较差,演讲协会向他们敞开了大门。有些同学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管理协会将着眼于培养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会妥善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会员的组织活动能力。“取我之所需,补我之不足”是这类社团组织成员共同的潜在目的。同时,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与社会接轨,也为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促进自我社会化等提供了机会,加快了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误区分析。
(一)高校社团发展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从我们的了解情况来看,目前部分高校拥有社团数量巨大,同类型社团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讲,部分社团滥竽充数,使得校内社团发展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其他社团的发展,社团不是不发展而是注重发展,而是有质量的发展,合并同类型社团,整合资源,优化社团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精品社团。
(二)活动数量多,没有创新意识。
这点可以说是当前大部分社团普遍存在的,凡是有一定历史的`社团,基础较好,然而活动总是比较固定,好像是把整个社团的未来已经规划好了。创新可以说是一个社团进步的动力,围绕一个宗旨,不断的发挥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想象力,打破以往的模式,尽量打造品牌活动创新活动。一般来讲,一届会员的加入,翻来覆去只是一个活动,从而导致会员的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社团失去生命力。
(三)用人机制不当。
由于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然而部分社团负责人不懂的如何使用人才,任人唯亲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内部矛盾激烈,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组织机构的消失。作为社团负责人应该更好的去学习,更要谨慎的去选拔和培养社团的接班人。
(四)社团活动简单化、商业化、娱乐化,缺乏持久性。
现在无论是学术性、公益性、还是体育性等社团活动都只停留在开会、出海报、挂横幅的层次上,或者单纯的以舞会、郊游的娱乐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内容,也就不可能让同学们从中受益。还有些高校学生社团做活动只是为了拉赞助,有太浓厚的商业气息,让社员牺牲自己的时间,被迫去接受商家对产品的宣传,而对同学们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总之,社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何正确的看待一个社团,如何让高校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课堂需要所有社团人的努力。社团犹如一个企业,为了使得社团走的更长久更辉煌,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团结一起更好的利用好这个平台。
(一)建立系统管理,发挥社团职能部门作用。
通过社联各部门与社团相关部门建立垂直管理关系,直接对社团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建立相关管理系统,社团信息系统、社团宣传系统、社团财务系统、社团档案系统、社团外联系统、社团团支部等等,信息系统有社联新闻媒体部和各社团信息报送员组成,宣传系统由社联宣传部和各社团宣传部,财务系统由社联财务部和各社团财务人员(会计和出纳)组成,档案系统由社联办公室和各社团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等等,此项举措可以改变以往社团会长一人“工作”的状态,减轻了会长负担,大大调动了社团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社团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使更多社团干部和会员得到锻炼和成长,也加强了会员参与社团的积极性。
(二)实施责任管理,明确职能分工。
学生社团管理上,应该实施责任管理的方式,合理分工,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能,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实行第一负责人挂帅制,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做到制度分权,合理授权,给各社团负责人及活动负责人更大的权限,这样可以使活动不仅从内容上还有组织上都有更大的突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活动按照计划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制度分权需要明确每一个职位的职能分工,让各工作人员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力,以下是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对社联各职位职能的一个细划分。
(三)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加强社团组织凝聚力。
为了提高学生社团团员的素质,增强团员意识,深入引导各学生社团富有成效地开展团员活动,发挥团员在学生社团中的先进作用,在学生社团社团联合会和各学生社团内部建立起团组织,延伸团工作的手臂。若在学生社团中有这一制度,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社团活动中,起到直接指导社团的目的,对确保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社团对会员的管理和约束,改善社团松散的状况,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在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上进行改进,“高等学校在外部机制上要给政策、给人员、给经费、给设施,在内部机制上要寻找高校学生社团的依托点、凝聚点、结合点,研究其发展规律”。只有这样,高校学生社团才能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红.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问题及对策[j].淄博学院报(社科版),,18(1).
[2]胡敏.大学生社团之现状及思考[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报,,(2).
[3]余杰,朱湘红.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高等教育学刊,2002,(4).
[4]刘金凯.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网络.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二
相较于普通院校来说,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拥有着更加专业的教育环境,怎样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是所有体育高职高专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尤其是在教育环境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体育高职高专院校要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将教育管理模式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紧密的关联到一起,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1.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度不高。纵观我国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教育者所采用的多为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都锁定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到体育院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2.辅导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作为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来说,应当做到切实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状况,细致入微的开展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由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大多都是从一线上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并且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辅导员培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会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十分不利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3.素质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过于重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择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这种相对贫乏的教学内容在无形当中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缩了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选择范围。
1.积极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其教学目标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兼顾到满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将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出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达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的。基于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体育高职高专教育者要将终身体育设为课程的终极教学目标,在健康至上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让高职学生可以在学校中成长的更快、更好,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基础,同时设计出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体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在体育课程中除去要学习到运动技能以外,同时还希望能够从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一直以来,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在课堂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去被动的接受由教育者所传授给自己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课程失去热情。基于此种情况,体育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课堂中,教育者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抱有着较高的期待与新鲜感,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练习方法的有效性。教育者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体育比赛,或者带领学生一起来观看体育项目等等,帮助学生逐渐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为其日后的发展与就业打好基础。
3.全面落实个性化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所设置的局限性,深入研究并积极贯彻“以生为本”、“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要科学化的处理好技能培养与理论传授之间的关系,着重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设置一些同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教育者还要虚心听取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所提出的意见和想法,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营造出自由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增加一些特色项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来进行选择,例如形体训练、攀岩训练、弹跳力训练以及爆发力训练等等,以此来丰富体育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与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1).
寇红超等(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三
但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效果远未达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建立高效、优质、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于农业发展模式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虽然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国家级法律《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地方政府与行政部门也在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农业科技服务政策,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供给严重不足,以“指导、激励、监督、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体制环境尚未形成。
投入力度亟待加强强有力的资金、人才和物质投入是确保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良性运行的保障。资金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地方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3]。人才方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培训机制尚未形成,高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发展需求。物质方面,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供给失衡,有的地方缺少必要的专业仪器,无法应对突发性的`农业灾害,农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30个百分点[4]。目前,政府部门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由于缺乏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常规的、单一的农业推广技术占了较大比重,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农民意愿强制推广科技成果,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导致农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按照专业设站,种植业归农业行政部门管理,畜牧业归县级畜牧局管理,农机站归农机局管理,水产站归水产局管理,农村水利归水利部门管理。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条块管理既增加了农业科技服务的管理成本,又造成管理职责不清,无法满足农业技术应用综合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至今的相对独立的部门,伴随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需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势在必行。1)农业科技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科技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2)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于建设完成,并在12省开展“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了涉农资源的信息整合;月,由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创建的“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正式开通,实现了农业技术信息的适时和交互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5]。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拓宽了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创造了技术条件。
3)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1月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参训学员回到当地后已举办6个省级师资培训班和水稻、小麦、棉花、蔬菜、茶叶、水果等农民田间学校150余所,共培训农民约6000人[5];此外,农家书屋、农村流动书店、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推广、大学生村官等工程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科技服务人员,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4)管理观念的变革促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传统管理理念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的,但信息时代的管理理论则是以知识的无限性和知识投资递减规律为指导的管理思想,在新经济时代,人本思想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6]。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本质是以获取和传播农业科技为核心的服务性工作,农业科技服务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情感和态度,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要与农民充分沟通,交流协作,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的需求。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
通过更新服务思想,营造良好环境,整合服务资源,重塑组织功能,优化流程设计,加强动态评估等一系列再造工序,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农民对科技服务的美誉度和满意度。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首要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一是树立服务农民的意识,农业科技服务是农村基本公共体系的内容之一,农业科技产品本质上是公共产品,要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农业科技服务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制定农业科技服务规范标准,规范农业科技推广流程,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度设计;二是树立目标意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目标要由流程效率转化为体系优化,要推动农业科技服务部门职能归并,明确农业科技服务管理部门职责,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办公室,解决科技服务管理多重领导的问题;三是树立发展意识,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及时快速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动态跟踪监测,潜心研究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的发展趋势,为农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对于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在制度环境方面,要继续贯彻20中央1号文件精神,理顺农业科技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制,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政策激励机制和监督引导制度;结合地方实际和农民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农业科技服务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将农业科技服务作为农村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技术环境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书屋、田间课堂的资金投入,强化产业集成配套,开展大规模高产创建;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对已有的农村科技服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启动“户户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资源整合是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选拔和配备工作,推行农业科技人员聘用制度,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优化科技服务人员的分布与结构,鼓励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改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水平,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格局,大力培育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和农村科技协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合作。
三是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农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基层供销社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宽科技融资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组织重塑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步骤。一方面要重塑组织职能,变过去以职能分工为主导为按专业划分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框架,坚持协同合作的组织目标,突破专业界限,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实现动态化、过程化的农业科技管理和服务。
另一方面要重塑组织功能,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农业科技服务职能,不仅要注重农业科技的管理,更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一站式网络平台和服务大厅,降低农业科技管理成本,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将以“高效、优质、满意”为目标,为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服务,最根本的是变“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公众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变“自上而下”的农业科技产品供给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农业科技产品需求模式。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产品公众需求调查,根据农民需要和地理特征推广和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旅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国创业,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交流[7];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根据农民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教育,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农民的农业科技困惑。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动态评估有助于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实现流程的成功再造。
首先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评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工作方法等与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在评估时,既要关注其是否有效履行农业科技服务职责,是否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否有效处理突发性农业科技安全事件;同时也要关注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公众口碑。其次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的评估,包括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工作是否配合默契,是否存在职能交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否有效,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率如何。第三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行效能的评估,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成本―收益分析,降低顾客成本和服务成本,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四
体育锻炼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会明白其价值,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力量,会指引人们探索未知的知识和去了解新的事物,它表现了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并且充当积极促进的角色。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高校的体育课程大都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教育过程往往也充满着“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在尝试各种运动项目时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并最终向“志趣”的方向发展,最后能够形成一个关于体育的终身观念。要让高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而且能够在他们生命里面留下痕迹,让他们能够形成终身体育观,需要对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正是当下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2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2.1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分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学习动机。动机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也客观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性格特征。深刻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以此来制定更符合学生胃口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而可以激起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乐趣和兴趣。经过统计学检测,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是被迫的,因为它是一门必修课。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前提是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和学习动机。还有少部分人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喜欢运动,这种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动机是积极的,是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他们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是积极的自觉的。还有一部人自身具备一定的体育特长,也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只要老师稍加正确的指引即可。
2.2体育课学习态度分析。大学体育课相较于初高中小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高校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能够提供的体育运动的场地更加丰富,也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体育的认识扩大了知识面。大学体育课里面有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有了一个开阔的学习体育的平台,由体育课的观念转变为一“玩”的态度学习体育技能,这些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巨大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不同地区的学生对待体育锻炼也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使他们在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大部分人可能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和自身发展与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水平和体育智能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知识缺失。
2.3喜爱的运动项目分析。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体育运动感兴趣,这些有帮助于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设计,让我们的安排更适合学生们的口味。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某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是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的基本要点和基础。现如今,学生们喜爱的项目都是我们大规模开设课程的体育项目,这些更集中在更偏向于团体的球类运动,这说明,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集体性的、有竞技性的运动更加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学校在开设这些科目时,在场地、器械、经济等条件的允许下都需要仔细考虑这些特点,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
3.1在教学中培养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因为生长环境、年龄、性别、心理需求、生活实践等的不同,会养成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着学生,观察他们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体育活动,老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要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并且要体现出体育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新技能。教师可将动作的要领和精要讲解完整,其余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研究表明,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可以提高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更注重低年级的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如果在高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对开发学生智力提供有效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通过对老师正确与错误示范的对比,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在一些体育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所以,通过这些不难看出体育教学对学生智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表明校园体育活动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3.2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途径。
3.2.1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培养。第一,要加强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以此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向往。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都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参加锻炼的自信心。也能够让他们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可以很好地去调整自己的锻炼项目、运动时间等。第二,增设体育选项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的和加入的运动项目,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增强学习主动性。有意义的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丰富学校生活,这既有趣又有益。
3.2.2在实践基础上培养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让学生可以根据人的生理基本规律去锻炼,从而使锻炼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科学地运用体育锻炼原则,让学生自己定制直接的锻炼方案,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也能提高锻炼自我体质,全面的锻炼计划能提高自我运动能力,以便于教师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其次,开设课程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比如可以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教学,就对他们以后从事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也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增加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学多样化、娱乐化、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乐趣,又符合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让不一样的体育锻炼加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让它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4结语。
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是这个时代下体育教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大性飞跃。相比较高年级来说,低年级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学习动机更加强大,学习态度也更优。让学生对大多数体育项目感兴趣,也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一个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同时还要保护和促进他们兴趣的发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设置自己选课。其次,体育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也能够加入,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也是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最关键的一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竞争和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及智力都有所提高,还能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生活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树立学生的信心,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其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普通高校游泳课更好地实施游泳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安全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的永恒主题。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高校游泳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1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内容。
应在第一次水上课前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游泳安全教育知识(如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在游泳课中潜泳,不在水中打闹和嬉戏,不在泳池中跳水,学生起水离队和归队下水时须向老师报告经同意)。利用互联网和墙报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宣传游泳的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1.2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游泳课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常规性检查,凡对游泳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应禁止他们选修游泳课。如果这样的大学生选修游泳课会大大增加游泳课的安全隐患,所以应把大学生的病史调查和常规性健康检查落实到位。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身体实行网络化管理,让游泳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例假不能下水的女生任课老师安排见习内容。
1.3了解场地情况。
上下课前游泳教师应对游泳池底池边的坡度、水温情况、形状和深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标出深浅区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对损坏和不符合要求的用具要坚决及时更换,跟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
2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意义。
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防范能力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忽视游泳安全防范。在没有救生人员的情况下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在没有安全保障设置的野外水域游泳,在水中与同伴毫无顾忌地嬉戏打闹,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等等。在各种溺水事故中,由于缺乏游泳安全知识,不会判断或自救,结果导致溺水死亡。大学生因缺乏安全游泳知识导致溺水死亡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游泳的教育,使他们在溺水事故中学会自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对游泳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在下水课前将游泳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次课进行施教。
3.2游泳安全教育的目标没有明确,只是表面功夫。
游泳安全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方向。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普及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游泳安全防范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游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游泳课时是游泳课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时不充足会对游泳安全教育形式有影响,对其内容有所限制,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好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先保障课时充足。
3.3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游泳教师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游泳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让学生思想上多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传授较少,这也导致大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游泳安全知识。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媒体手段、宣传栏,游泳教师的讲授排在了后面,游泳教师在游泳安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游泳教师不单单只要做到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第一,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参与游泳活动;第二,选择合适的游泳服装与装备参与游泳活动;第三,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游泳锻炼;第四,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懂得如何应对溺水的特殊情况。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游泳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体育活动中。当然,这对游泳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制订游泳池规章制度,如游泳池(馆)使用制度》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在游泳课中的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发挥其管理的最大功能,还必须严格遵守才行。然而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为大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可以让游泳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高校仅有很少的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医疗箱。对于游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方面,有很少有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
4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4.1最为有效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方式。
保证一定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把游泳课安全教育纳入游泳教学大纲,由游泳教师在游泳课程中完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传输。课程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检查监督是当前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薄弱状况尤其值得思考。该研究尝试提出将游泳课安全教育融合在大学生游泳课程之中,并从教材、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与游泳课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4.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
学校必须根据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游泳教师学习或者进修游泳课安全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具备传授游泳课安全教育的专业能力。在游泳课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特点要符合大学生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特点;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结合发生游泳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以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了解场地情况等3个方面。(2)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游泳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只在于表面功夫;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4个方面。
5.2建议。
(1)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
(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游泳教师不光肩负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的任务,也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任务,同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授游泳安全的技能。所以这对高校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在对大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在容易发生游泳伤害事故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注意,禁止学生在游泳池进行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湿滑的游泳池里,在做好防滑工作的同时,张贴“小心地滑”的警示语,有助于提高安全注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警示宣传工作确能起到提醒安全注意的作用,在减少游泳风险、保障游泳课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篇十六
小班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前提,这样可以最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严格制度化管理的情况下,要求教育管理在情感方面进行较大投入,我们在进行情感教学时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让每个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一、开展自信教学。
成功教育就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向成功,我们在进行小班管理的时候,要开展自我渗透教育。因为小班人数比较少,所以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信心,这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让其能够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在进行自信管理的时候,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在学习上看到自己的成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例如,学生在课堂提问和家庭作业方面得到表扬,都能够有产生愉悦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地刻苦学习,最后取得更大成功。通过课堂复习、训练和巩固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和优势,这样我们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能够积极对待每一件事情。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自信不代表自负,因为自信能够给学生一个很强大的内心,让学生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够迎难而上。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二、对学生进行肯定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理念。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肯定,在进行小班教学的时候,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的优点,这样可以树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夸奖的时候要做到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对待学生的优点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因为我们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夸奖,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疑问,这样就不能够起到鼓励的作用。还有就是夸奖要真实,因为我们只有进行真心实意的夸奖,学生才能够给予积极回应,真诚的'夸奖可以感染内心,帮助学生树立今后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在进行夸奖的时候要及时,当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今后的学习就能更加积极。我们可以采用评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表现,因为表扬会让人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这样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自信。夸奖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说老师和蔼的目光、微笑和抚摸以及点头示意,都能够给学生肯定的答复,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开展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因为学生之间有很多个体差异,每一个个体之间还有很多不平衡的发展,这就对小班化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理解和肯定,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误会。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交流方面都会有很多欠缺,如果老师不能够合理地处理好这个关系,就会造成师生间的嫌隙和误解。其实真正的理解是源自于内心,对于学生内心的启迪和感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听话,有的孩子不听话,在小班里面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尊重。如果老师总是和学生处于对立面,总是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对于老师怕多于敬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要抛开老师的架子,经常在学生中间来亲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来分析学生的自我能力,不断地对自我进行认识,对自己进行合理要求,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建立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所进步。我们要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老师的感召力在学生身上得到发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人的生活环境是一个集体社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合作来和其他人进行沟通,这样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但是,合作学习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老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要提高自身的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理解学生关怀学生,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其优势得到不断发展。老师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培养这些感情,让学生能够怀有使命感来把握自己的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激励学生,这样才能在交往中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班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合理运用情感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智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