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教案是教学准备的重要一环,能让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制定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还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教案的编写要简明扼要,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布局。这是一份编写精心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二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92°179°34°。
89°160°58°100°。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出来的。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人爱猫,猫爱人”这一情感主线。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与猫之间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猫的哪些内容?
二、剖析“古怪”
来自 CooCo.NET.CN
(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3)有时(胆小),有时(勇猛)。
2、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古怪”的性格特点的。
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特点。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用“任凭……也不……”说句子。
(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提问:“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感受10秒钟“屏息凝视”,交流感受。
(4)学生个人展示: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猫温柔可亲又有哪些具体事例?品味: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5)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6)回顾课文第一部分脉络。
三、体悟“情感”
作者详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略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出、胆小。
原因: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
四、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1.找出第二部分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品味:“更”
3.在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了。
五、再次体悟“情感”
1、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就发现了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说一说?
2、老舍先生非常喜爱猫,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四
1.了解哺乳类动物有哪些,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懂得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通过实验,体验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保温作用。
3.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1.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各种方式,体验哺乳动物的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动物油脂、冰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哺乳动物
图1:大鲸鱼和小鲸鱼。
图2:老虎和小老虎。
图3:猫和小猫。
图4:猪和小猪。
图5:牛和小牛。
2.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这些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
生2:它们身体有毛,是胎生的,用肺呼吸。
生3:这些动物小时候吃母乳长大,它们有牙齿。
3.除了书上的这些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它们一样,
也是属于哺乳动物?
预设:
人类、小狗、蝙蝠、狼、老鼠、猴子、斑马、狮子、刺猬、兔子、熊猫、北极熊等。
4.教师小结: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哺乳动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活动二: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
1.出示课本11页下面的一短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哺乳动物的恒温特点。
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恒温特点。
所谓恒温,就是外界的温度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温度变高或者温度变低,这些恒温哺乳动物的体温,始终是相对稳定的。
预测一: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毛。
预测二:北极熊身体有厚厚的脂肪。
4.教师引导: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北极常年覆盖着冰雪,气温非常低,北极熊身体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毛,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北极熊身体里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活动三:体验脂肪的作用
1.出示课本第12页上面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
2.材料:一块动物油脂、一杯冰水。
3.操作方法: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
4.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体会脂肪的作用。
5.全班交流,说一说将两根食指同时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觉,并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体会脂肪的作用。
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体会到将两根手指同时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受,一根手指有了脂肪的保护,没有寒冷的感觉,而另一根手指没有脂肪的保护,因此感觉非常寒冷。由此可以看出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
7.北极熊能够生活在北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体表有一层厚厚的毛,同时还因为它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这层厚厚的脂肪起到保温作用,使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感觉不到寒冷。
活动四: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1.教师引导:地球上的哺乳动物有很多,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预设:
图1,猎豹,它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图2,袋鼠,它的运动方式是蹦跳。
图3,蝙蝠,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图4,鲸鱼,它的运动方式是在水里游动。
在地上行走奔跑的哺乳动物:熊、猫、狗、马、羊等。
在树上爬行的哺乳动物:松鼠、猴子、猩猩等。
在水里活动的哺乳动物:水獭、海豹、海狮、海象、海豚等。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了哺乳动物的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怎样保持体温的,还了解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哺乳类
哺乳动物的共同点
哺乳动物如何保持体温
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五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
重点;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欧、吁、濒等八个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七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周角。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八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写作。
写作。
胶片(1张)。
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其基本步骤是:(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3)写作。(4)交换修改。
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
优点:
(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
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
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五、调整提纲,并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九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
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教学设计),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教学重点 :写作
教学难点 :写作
教 具 :胶片( 1 张)
教学设想:
)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
优点:( 1 )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 2 )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 )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 2 )缺乏条理性。
( 3 )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1 .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 .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 .按照怎样的顺序。
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 .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 .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及怎样创造这种境界。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的散文,所以应采用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人生哲理,从而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南朝江总对自家梁上燕子的描写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在幕上飞。写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厅堂,扯动帘幕。活象自家顽皮的儿童,唐代大诗人杜甫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诗人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和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人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谱写了人和动物之间的一曲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清新活泼的散文,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相依相赖的美好境界。
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在课文当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我因为大鸟的怕人,所以给了它一个自由,幽静,安全的居室。按捺住好奇的心情,绝不因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来的话就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他有一只可爱的珍珠鸟他们会怎么来对待它,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主要是引导他们谈出我是一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对鸟的爱很有理性,不盲目,才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自然的境界,也就是有理性的爱使得珍珠鸟由怕人到与人新近,由于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果学生能够谈出,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如果是理智的爱,不急于求成同样能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关系,那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部分,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人和人,人和动物,甚至是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创造出和谐美好境界的故事。
:写一篇你与动物接触生活的短文,要求对动物要描写细致,写出感情。
板书说明;中间用心型括上理性的爱,有心型括上。上下左右分别有箭头,左是怕人右是亲近上是信赖下是美好境界。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三
1、掌握在写字时,应使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适当的写字规律。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训练行款练习。
字卡片、课件。
一、导入。
1、以小故事导入新课。
问:如果一个人头大身子小或头小身子大,他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想笑)。
为什么想笑呢?(上下不对称,即比例失调)。
2、小结:我们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字的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不适当,那么写出来很难看。
如:孟。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将一个字的比例处理适当。板书:比例适当。
二、指导写字。
苗孟篮封睡谢。
2、看教材。
3、指名回答并归纳:
〈1〉上下结构的字:
上宽下窄:苗(上、下长短相等)。
上窄下宽:孟(上部长度占三分之一)。
上下相等:篮(上中下长短相等)。
〈2〉左右结构的字:
宽窄相等:封(右部稍长)。
左宽右窄:到(左部占三分之二,右部稍长)。
左窄右宽:睡(左边占三分之一,右部占三分之二)。
〈3〉左中右结构的字:
如“谢”(左中右宽窄相等,左部较短)。
三、随轻音乐,生将以上的字各写两个。
四、行款练习。
1、生读帖。
2、生试写。
3、同桌交流。
五、作业:
将书上的字各写三个以及第二则名言。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四
生:……。
师: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生:秋天农田的庄稼都丰收了。
生: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
生:秋天,树叶黄了,小草枯了。但秋天的景色还是很美的,那枫树叶子红红的,像火一样。
生:……。
师:秋天是美的,秋天的树叶就更美了(板书课题)。正是这些树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课前你们收集了树叶,拿出你最喜爱的树叶,把它的形状、色彩、特点……介绍一下。(板书:形状、色彩、特点)。
生:(举起树叶介绍)……。
生:我这片树叶是银杏叶,它是椭圆型的,摸上去有刺。……。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方法很特别,与我们的不一样。
生:我摸了一下树叶。
师:观察树叶不仅看看,摸摸,闻闻,还可以其他树叶比较比较。互相再交流交流。
生:(纷纷饶有兴味的观察起来并互相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这片树叶是深红色的,反面是粉红色,摸上去软软的,闻一闻还有淡淡的清香。
生:……。
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我好象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
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我仿佛回到了春天。
生:……。
师:再看看它的形状呢?
生:这片树叶细细长长的,像一把箭。
生:这片树叶很漂亮,像古时宫女用的扇子。
生:……。
师: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自己收集。
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树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放映录象)。
师:看了录象,有新的感受吗?
生:看到录象上漫山遍野的树叶,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
生:漫山遍野的树叶多美呀!那厚厚的落叶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花地毯。
生:……。
师: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秋天的树叶。
请拿出《秋天的树叶》(课前发下的),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
生:(认真读范文)。
师:交流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秋天的树叶?
生: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方法。
师:找找具体的句子说说。
生:(几生读范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师:还有哪些方法?
生:联想的方法。(读范文中的句子)。
生:看到一大片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火焰。
生:看到眼前金黄的树叶,我联想到漂亮的花地毯。
生:……。
生:叶脉、叶柄、叶片……。
师:所以写时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对照板书小结)。
请选择一两种树叶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去,但一定要注意准确。
生:(动手写作)。
师:(巡视指导)。
(片刻后,老师选了几位学生的作文当堂师生评改……)。
简评:
从这则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巧作铺垫。二、观察实物,揭示方法。三、激发想象,引导联想。四、例文引路,探究写法。五、当堂习作,巡视指导。六、及时评改,培养能力。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1、教学语言具有吸引力、可指导性。要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工作的真情热爱,对教学方法的潜心钻研,才会引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课前已做了充分准备:配备了例文和录象,并布置学生收集树叶。课始教师便以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充满情感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秋天,把一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再引领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继而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被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深深吸引住了,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了,纷纷拿出采集的树叶观察起来。学生观察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指导,那只是盲目的、无效的观察,到动笔写作时就会感到无从下笔,学习积极性也将随之下降。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规律--这是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使学生觉得观察、写作不是困难的事情而乐于为之,因此教师抓住要领的点拨、指导,就尤为重要了。但这样的点拨、指导要不露痕迹,要构建在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觉得亲切、易于接受,从而积极效仿,使观察活动始终处于亢奋、积极的状态之中。如:一学生介绍他观察的树叶时说:这个树叶是椭圆型,摸上去有刺……老师则随即点评:这位同学观察的方法很特别,与我们不一样。其实观察树叶不仅看看,还可以摸摸、闻闻,再和其他树叶比较比较……这个环节,实质是教师把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方法通过语言的整合,上升为一种经验推广介绍给全体学生,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又因为是来自于同学中的经验,倍使学生觉得亲切、容易,操作的热情益发高涨起来。这样于无意中(实质是抓住要领的点拨指导)掌握了观察方法,为下面的写片段奠定了基础。
2、教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注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以亲切的笑容,切合学生的语调,关爱的眼神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温暖,教师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热情,学生思维开阔,反应积极,乐于写作。
二、习作指导过程的优化。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下列原则:(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即课始、课中、课尾巧作安排,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基本技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了优化组合。(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这节课,层次清楚,一环扣一环,由观察树叶、观看录象到引发联想……启发学生逐步由认识树叶、描述树叶至仿照例文描写树叶,其间解决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主张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到了化难为易,读写结合,启开茅塞。(3)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教者借助自己的智慧学识,通过各种手段,或以深情言语的描述,或适时播放录象,或引发学生联想,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树叶的美,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可以说,优化的课堂教学能使教师费较少的力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zhl_834@。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六
1、掌握要使字端正、美观,应将笔画安排匀称的写字规律。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
3、继续练习行款练习。
写有字的`课件(一个字美观,一个字分布不均匀)。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写得好的作业。
评论:好在哪里?(整齐平正)。
3、指名发言并归纳板书:分布匀称。
一个字写得美观、端正,不仅要将笔画写得整齐平正,而且笔画的分配要匀称。
二、指导书写。
1、学生看书。
2、理解“匀”与“称”。
匀—笔画间隔均匀称—笔画左右相称。
3、讨论如何写好“主、衣、回、困、言、京、再、奋、杰、春、事、带”这十二个字。
4、讨论发言归纳:
“主”横的间距均匀;示范:主。
“衣”内外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回。
“京”左右笔画相称;示范:京。
“奋”撇捺相称,下部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奋。
“事”横的间隔均匀;示范:事。
“杰”撇捺相称,四点间隔均匀;示范:杰。
5、课堂练习:生随音乐试写以上十二个字,一字写两遍。
三、行款练习。
1、生读两则名人名言,明其含义。
2、试写第一则名言。
3、同桌交流。
4、师指正存在的问题。
5、生继续练习第二则名言。
教师指导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孤”这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个星期前冬天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老师用相机拍下了校园里的雪景。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雪景图)。
这雪景美吗?
同学们,古人云: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我们的感情和心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看到的景物。看到这场早雪,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份美丽、惊喜和欢乐。同样是看雪景,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却和我们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揭示诗题。师、生一起写诗题,根据诗题你应该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雪景?
二、新授。
1、自由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生上黑板质疑)。
4、谁来说说前面两行诗的意思?
6、原本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场景因为一个“灭”和一个“绝”字变得格外冷清。板书:绝、灭。
7、谁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生读,评价,读出了冷清和寂静吗?
一人读,四人读,全班读等。
8、同学们读的很有味道,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前两行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了呢?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
(生动笔)。
9、这是同学们想到的画面,同样也是诗人柳宗元眼中看到的画面,这幅画面里什么生命也没有吗?你怎么知道只有他一个人呢?贴图(孤舟)。
谁来说说三四两行诗的意思?解释倒置为了押韵将雪放在后面。
10、默读三四两行诗,你感觉老人的心情如何?这样一位老人为什么要来独自垂钓呢?你猜想一下。
11、老翁真正是出于什么原因在这里独自垂钓,我们无从考证。但是看着画面千山万径,飞鸟绝迹,人迹湮没,读着古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却能强烈的感受到老翁所处的环境是非常的恶劣。
老人被这种恶劣的环境吓倒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仅仅是老渔翁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吗?还有谁?
12、诗其实就是作者的心情,只有读懂诗人的心,才能真正读懂诗。当时柳宗元的心情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幻灯片)。
13、这个时候,柳宗元是什么样的心情?指板书孤独,是一般的孤独吗?我们来琢磨一下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我们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他是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呀!
14、此时你脑海中又浮现出什么画面?我们再用笔记下来。
生汇报,师生评价。
14让我们伴着音乐读读全诗,感受一下柳宗元的这种心情。
15、让我们看着这幅画面把这首诗再来回味一下。谁会?
三、布置作业。
搜集柳宗元的作品,选择喜欢的摘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