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优秀3篇
通过党课的学习,党员能够深化对党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党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让党员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篇1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扎实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各项工作,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 深刻认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破除阻滞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幅提升。新时代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资全球占比从8.2%提升到11.4%。这充分说明,中国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意义,在全面对外开放中,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和国际竞争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更多国际先进要素,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扩空间、提质量、增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的独立自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经济良性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更好发挥开放作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走开放式创新之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最终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国内市场紧密相连,国际经贸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据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增加了居民收入。大量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既符合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国际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其在稳就业、强经济上的重要作用,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我国外贸外资仍连创新高,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亮点。外贸外资的亮眼表现,为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总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同时,要积极稳住对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提高出口附加值,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持续发挥好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要通过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既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引进来,提高国际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增强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巨大成就是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取得的。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国外直接投资以及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外来人才,与国内生产要素相结合,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不仅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有连接内外的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我国经济实力的跃升做出积极贡献。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提升中国市场对各类优质商品和投资的引力场作用,并在全球范围更加高效配置资源,助力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加快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二、 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我国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有利条件,发挥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原则,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社会环境稳定、劳动力素质优良、产业配套齐全、投资回报率高,人口规模巨大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共同吸引着外资持续流入中国。从过去5年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2%,明显高于同期世界平均2.3%左右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将不断积聚和释放,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中国经济,将更加凸显其对世界的吸引力,为国际经贸注入更多动力,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发挥实体经济基础雄厚优势。中国目前拥有包括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世界唯一具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制成品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随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成为引领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新型智能硬件等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生产整体能力不断提升,将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提质增效、拓展空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挥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优势。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10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6.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在疫情重挫全球贸易投资背景下,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当前,国际格局经历深刻演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存在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动摇,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反制“脱钩论”,拉紧中外经贸合作纽带,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参与水平,在开放合作中更好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从国际比较看,内需主导、内部循环通畅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双循环。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和基础,强化国内大循环,夯实和提升国内经济基本盘,有利于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促进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让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外溢效应更加充分显现。国际循环是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循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循环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的必然要求,要更广更深地开拓国际市场,更多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活力和效率。
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防范和化解国际经贸风险的关键所在。要扎实练好“内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开放安全保护体系,持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机制,不断改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对外合作的监管体系和政策工具,加快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 扎实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资本和人员的流动、流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监管预期和环境,以国内市场的发展壮大,促进和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循环。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幅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制度型开放仍然存在难点待突破。党的二十大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体现在以开放助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但距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变化,要抓住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新机会,助力中国经济强链补链延链。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协调发展,更好发挥资源要素互补性。要顺应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推动自贸区建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区域内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增添动能。一方面,要稳住全球贸易大国地位。要巩固外贸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确保稳住外贸基本盘。另一方面,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要聚焦质量和效益提升,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提升在国际经贸舞台上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东部地区仍是开放型经济的主要集聚地,沿海强内陆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将不同地区开放进程与区域重大战略联通起来,以区域节点城市为基点拓展开放的广度和纵深,形成全方位开放的高势能。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经济基础,因地制宜地服务不同的国家战略,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要继续巩固东部先导地位,提升东部地区的全球竞争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的优势地位,继续增强对高端要素的吸引能力,在国际创新合作领域率先探索,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打造新的对外开放前沿。优化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平台建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区域新的开放高地和经济增长极,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我们要结合正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构建什么样的新安全格局、怎样构建新安全格局”这个新时代重大课题,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创新,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一、全面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回答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大政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实践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确保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越走越宽广。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的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题中之义,内在蕴含了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构建新安全格局,进一步拓展和升华了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外部环境和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才能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才能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实现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互促共进;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世界意义。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我国国家安全同国际安全大格局密不可分,我们既要做好自身国家安全工作,又要促进国际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要从“安全不可分割”、安全共同体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基本原则出发,摒弃“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对抗等旧观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安全格局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光明前景的方向,标志着人类国家安全治理的新进步,为那些既希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全面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强大优势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有利条件也前所未有。我们要勇担时代重任,更好地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
最根本的政治优势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和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新征程上,有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掌舵领航,我们就有了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构建新安全格局就能够塑优势、占先机、赢主动。
最鲜明的理论优势是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把握国家安全,将安全列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和安全、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维稳和维权、秩序和活力等重大命题,作出一系列创造性阐发,为我们从政治上全局上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指导,在新时代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系列重大斗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
最强大的发展优势是雄厚的实力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面脱贫、抗击疫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打下了坚实根基。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推动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从2012年的11.4%提高到2021年超过18%;创造了社会稳定奇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创造了全面脱贫奇迹,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构建新安全格局,我们具有前所未有的雄厚实力基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最重要的制度优势是走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开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之治”的制度密码、制胜密码,为构建新安全格局、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赢得了优势,奠定了胜势。
三、全面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内涵特征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复兴大业的长远战略谋划,是关系全局的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具有鲜明特征。
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党的十九大从国家治理层面,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大首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赋予“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的全新定位,体现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揭示了构建新安全格局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统筹各领域安全的大安全理念。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冲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安全格局强调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并重,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国家安全丰富的内涵外延、宽广的时空领域、复杂的内外因素,把一切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纳入视野。
新时代新征程的国家安全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关于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强调“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指明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再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组成。
统筹兼顾、科学辩证的系统思维。构建新安全格局,强调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唯物辩证观点,蕴含着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方法。
灵活机动、敢斗善斗的策略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反复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伟大斗争”放在“四个伟大”的第一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引领全篇。强调与时俱进创新斗争艺术,做到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结合、加强预防和应对极端并举等,体现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策略方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气派。构建新安全格局,强调胸怀天下,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开辟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境界。
四、全面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实践要求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管总规划,也是对有效创新实践的系统集成。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在“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创新举措”方面系统谋划,在“党委统筹、条线主建、平台主战”的协调指挥方面积极探索,在“任务引领、需求拉动、保障有力”的专业化支柱力量打造方面加快进度,努力迈出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坚实步伐。实践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全体系推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斗争日趋激烈,体系对抗成为大国博弈的显著特征。构建新安全格局,亟须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完善重大斗争方向协调指挥体制,打造适应斗争需要的专业化支柱力量,切实把体制优势转化为实战效能。
全领域谋划。随着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要拓宽视野、全域覆盖,重点加强政治、经济、国土、社会、网络、金融等领域安全,强化军事、科技、文化安全基础支撑作用,推进粮食、生态、资源、核安全,有效保护海外利益安全,维护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型领域安全,将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行为纳入视线,实现各领域安全统筹治理、共同巩固。
全方位布局。我国国家安全问题涉及国内外全方位,国家利益分布广泛。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内,以维护政治安全为根本,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对外,防范反击外部对我极端遏制打压,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手段运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风险点多面广,各类风险的倒灌效应、合流效应、叠加效应、联动效应、放大效应、诱导效应更加凸显。构建新安全格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教育、科技等一切手段,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实现工作从“事后反应、被动应对”向“事先预警、主动塑造”转变,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主动权。
全社会动员。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战争。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强大合力,推动各部门各地方各要素有效统筹,实现国家安全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更加有力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五、全面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完善的过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着力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搭建起保障新安全格局的“四梁八柱”。
强化政治保障,守卫生命线。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要把握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发挥政治优势,持续完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调动各级党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凝聚政治力量,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强大合力。
强化法治保障,织密防护网。构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并进的国家安全法治布局,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科学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充实法律“工具箱”。要严格执法,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公正司法,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要加强普法,广泛开展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
强化科技保障,打造赋能器。当前,科技发展使国家安全领域的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斗争新形态。要顺应时代潮流,以战略思维谋划科技赋能的“最优蓝图”,以系统思维打造科技赋能的“最强大脑”,以服务思维发挥科技赋能的“最大效能”,以底线思维构筑科技赋能的“最牢屏障”。瞄准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造更多攻防制胜的先进手段,着力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强化队伍保障,建强主力军。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始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全面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国安铁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篇3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特别是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基本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应到会的代表2296人,特邀代表83人,共2379人,今天因事、因病请假39人,实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2340人。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详细解读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我们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同志们!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我们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统筹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我们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我们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同志们!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我们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我们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体制机制。建强人民军队党的组织体系,推进政治整训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我们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依法治军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
同志们!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同志们!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