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汇总20篇)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难以预料的。适当添加个人观点和思考,可以增加总结的独特性和深度。看看以下总结的参考案例,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一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观念,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推广。所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入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详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介绍了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旨在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在生产和反应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尽力达到零污染和零排放的目的。绿色化学是一种环保理念,是通过化学技术对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少,以达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渗透化学理念,对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实施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教材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课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教学活动和绿色化学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现实中的案例和绿色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空气的组成时,教师可把当下最严重的污染现象雾霾带入其中,告诉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气和交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而工业废气中含有so2等酸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而形成酸雨。酸雨能破坏建筑物和树木、污染水源,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通过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都是有毒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实验室必须安装必要的通风设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要按规定进行处理。学生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实验残留的药品。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可以使用微型化学实验,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药品浓度,既能减轻污染,又能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三、在习题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习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媒介,通过将绿色化学概念融入习题中,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绿色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化学课堂使绿色化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杨水金,侯倩,蔡千喜。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0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二
论文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提出了群体合作教学策略。通过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1、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和目标是“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增强集体意识和自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群体合作学习正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而提出的,他能够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这种教育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而目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只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学生并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也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最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体育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能力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1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我们使用群体合作的教学形式。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体质的差异和智力的差异。这两个方面中一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学生体育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他们的现有水平差异和潜在水平差异也是不一样的,现有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导致的。而潜在水平差异就要看教师开发的程度了,从教学实践来看,群体合作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我们通过教学并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宜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2.1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掌控因素多。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一般在教室中进行,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干扰,师生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教学组织比较容易。
3.2.2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学生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如球类的技术和战术、田径的接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问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至于各种教学比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则更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随时都发生变化,这时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4.1激发动机,创设学习情境。
这应当作为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起始环节,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设问、形象的动作示范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求知欲望。这些问题越具体就越形象。学生企图尝试动作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自觉性也就越高。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尝试需要时,再让他们体会动作的要领,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个人练习时,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效果。
4.2小组讨论、运动体验。
教师在学生简要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运动体验。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等差别不大,在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压力很小,因而敢于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持有异议者也会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体验不同的动作方式和要领。在学生个人运动体验和小组讨论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1)督促学生学习和讨论,维护课堂秩序,及时表扬,个别辅导,指出学生的不足;(2)巡回点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分析,区分是主要问题、倾向性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是身体素质问题还是认知问题。对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要提出最优的对策和方法。
4.3全班讨论、运动体验。
一般分为全班交流、运动体验和教师精讲两部分。对于共性的运动难点,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把意见、运动感受讲出来,充分陈述、辩论,教师不轻易表态,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与必要的点拨。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体会不够深刻的运动要点进行精讲,拓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体验。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及运动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行精讲分析。
4.4应用提高。
这也是知识技能巩固运用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有度的动作练习,通过反馈检查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学到的知识。
上述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实施群体合作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绝对化,更不能僵化,还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变通。但是它的基本特点应该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群体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一个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5.1准备阶段。
5.1.1确定群体合作组的规模。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只要对其中的一到两项素质或者内容进行分组就可以,但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分组,但必须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来进行,要“着眼互补、异质编组、合作交流”的生生合作关系。
5.1.2确定群体合作组的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讲解示范学习内容以及要求;确立分组;各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互助,必要时给学生支持或干预。在此阶段我们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合作关系。将合作与竞争有效地利用在我们的教学过翟中,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也要发扬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5.3展评阶段。
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讨论;应用提高练习。在此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进步特别明显的同学给予表扬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应该予以加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应该不失时机地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等等。
6.结论。
6.1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交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一定群体背景中。在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在群体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刻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质”小组成员要想在平时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本组整体的.成绩有所提高,各个“异质”成员的成绩在互助过程中相应得到提高。因此,通过长期相互交流与合作,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6.2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群体合作学习的宗旨就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群体合作策略比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从学生的身体索质变化情况中,从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以往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淡化。这是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结果。更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探求欲,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已。群体合作是将所有学生分成“同质”的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又是“异质”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才能够使整个小组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必然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层次高的同学满足了一种助人为乐的心理,而层次相对低的同学满足了成绩有所提高的心理。长期以往。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气氛和环境,体现了共同参与的意识,有利于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能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合理的主观意愿。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群体合作教学的运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不断合作。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组内的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地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交锋能有效地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去。
参考资料:
[1]郭海玲《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学习》[j].浙江体育科学/04.
[2]方培志《分组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法》[j].索质教育/6.
[3]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7月第1版.
[4]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4.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
[6]《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初探》教育/2/510。
[7]《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书签2006/1219。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三
实践性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久,但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发展模式和当前实用性的社会相互吻合,因此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供社会需要。当今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到白日化的阶段,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合理的重视,而过多的在意书本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践性较差,不能够更好的培训人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没有成熟的办学体系,同时又受到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因此,方式和内容方面大多数和国外的类似,但又有些脱离当今的社会。加强职业教学技能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比较深刻,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的技能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技巧、职业道德、职业从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它们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在多年的职业教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但是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工作时还是不能够学以致用,这给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掌握基本真正的技术,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再加上一些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会变差。
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等,都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要做到教学和就业合二为一。确保职业教育的特色性,生机性和基本的活力,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保证其基本的技能和生存的能力,使其成为当前就业中重要组成部分。
2.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做到教学沟通,也就是说,都要适应当前的形式发展和对于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面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和封闭式,取而代之以开放式的教学,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结合学校的特点,按时定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起动手能力。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实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要素,锻炼其过硬的知识技能和水平。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保证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技能技巧。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知识渊博的同时,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熟悉周围的相关课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才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因此,学校要加大教学基地和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主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教学真正有机统一的。能教能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为社会输送通理论精技术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3.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新形势要求每一个职业学校必须始终将人才质量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的教学方针,服务于社会,加强实践性教学,选择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有针对性的办学同时要重视学校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学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现手段和途径。
1.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设施,搞好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具备学生可从中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基地和设施,挖掘社会外部潜力,加强纵、横向联系,扩大联合办学和辐射面,建立社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2.调整师资资源配置,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发挥教师的丰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坚持深入实际,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在坚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深入实习基地学习实际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有一支理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建立一支实践技能更高的师资队伍,从瓜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必备的条件。
首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补,使讲授内容能紧密地结合实际,使每位学生所学知识都能。学以致用”。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标本、挂图、实验或病例分析等进行讲授,将抽象的理论传授改为直观教学,更要重视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等社会实践中去体会教学内容。这样使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书本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做好实践性的教学,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各个学校只有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大改革的力度,重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抓好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造就更多的新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段维峰浅谈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论坛,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聂肇正,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湖北长江出版社,2010(9)。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四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间互帮、互助、互争、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能力,从中体验到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体育知识的前台,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群体体育教学运用。
社会学认为,群体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人之所以成为群体,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联系,让具有某些共同性与特殊性联系的学生组成“小群体”,充分发挥构成群体要素的积极作用,实现学习目标。就现行的体育班级授课形式而言,我们把每一个教学班看成一个群体,其体育学习活动就是群体行为,而群体行为往往需要群体意识来支配,在一定群体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它包括群体思想、群体价值观、群体道德标准和群体协作态度等内容。本人认为体育群体意识的形成,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要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点体会:
1“小群体”教学法促进个体的学习。
长期以来,大多数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的,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配合教师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不需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同学间的“讨论”,师生间缺乏“真诚”与“平等”,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更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群体”教学法很快便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参与。“小群体”间互帮、互助、互争、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课堂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体育知识的前台,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上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群体”练习法,并提出具体要求,“小群体”成员由学生自由组合,个别教材的分组教师可参与,一般小组成员为6-8人,小组长民主产生。这种形成组的方法,虽说与传统的分组教学相似,但在组成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不同的,“小群体”教学考虑的是学生需要,练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效果是截然不同。在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一(4)班的新广播操复习课,课堂采用的是“自由组合”分组练习,老师宣布练习要求与注意事项后,男女生很快按要求各自分成6个小组,有4个学生却无一组愿意接受他们,原因是平时课堂纪律差,爱说调皮话,大家都怕影响到本组学习效果。出现这种现象老师也愣了一下,想帮助协调,但很快发现,他们4人已组成一组开始练习,由于平时没有认真学,复习起来难度大,动作不到位,他们就先看其他组同学怎么做自己跟着学,难度大的动作就主动找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在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他们4人小组也参加了表演,顺利完成了这课的学习。由此可见“,个体”在集体活动中都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得到同学们的认同。体育课堂采用“小群体”教学法有力地促进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与成功的体验。
2“小群体”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自主选择练习手段和自主掌握练习的量,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改的关键。大家知道,当前体育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整齐划一”、简单、省事的组织方法,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很难做到区别对待,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种练习手段的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在练习次数、量等方面不做具体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讨论选用,对喜欢的、新颖的或薄弱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不喜欢或已熟练掌握的可少选、少练(素质内容也一样)。如高一篮球传球教学内容可以设双手胸前传球、单手传球、反弹球、双手头上传球、双人传球、五星传、进行传球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情况、兴趣、体力等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学生每选择一种新项目,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这种现象、这种群体必然延伸到课后,影响到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改变与建立,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小群体”教学法促进合作意识的培养。
个体与个体间的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经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去培养,而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小群体”教学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它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多由学生自由组合,练习中互相交往、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照顾和互相竞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土壤,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是本人在体育实验课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一点体会。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推广,还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辛勤的工作,不断地学习。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陈出新,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充满教改活力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群体心理学资料.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五
背诵,历来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高科技所无法代替的。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由于缺乏英语使用的环境,许多学生反映“英语难记”或“记了没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背诵方法和背诵内容上给予学生指导,提高背诵的效率。
在英语学习中,背诵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
英语背诵是一个反复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知识的记忆,反复操练了语音、语调、断句等能力,在背诵到一定的程度时,语言就会主动输出,语言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语言越来越流利,说的欲望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强。
2.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哑巴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练习中,听短文就像“听天书”。而学生在进行英语背诵的过程中会无数次地操练单词的发音、语调、断句、停顿、连读、拼读等,当这些语言输入到耳朵后,刺激大脑神经,大脑储备会自动反应出来,这就是语言熟练的结果。
3.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我们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练习口语的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背诵一些英语材料。这个过程能大大增强语感,会对英语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发现,背熟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会脱口而出!因此,背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多。这些东西无形之中会融会贯通,若将背会的句子稍加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句子,口语就会更流利。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教师安排的背诵范文中往往有很多优美的句式和精彩的片段,通过背诵将这些文章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在他们进行写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经典词句运用到作文中去。(本站)也就是说,背诵同时具备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双重功能,在背诵时,我们将大量经典的语言输入了大脑;在写作时,又将这些语言输出了大脑,同时又使这些语言材料得到了内化。
5.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塑造自己坚强的意志,在乏味而单一的坚持中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在克服一座座“大山”的过程中树立起了人生的信心。
二、帮助学生掌握背诵的策略。
1.转变背诵观念。
转变背诵的观念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背诵的含义,背诵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将背诵内容先理解。也就是说,在背诵前我们要扫清语言障碍,了解单词的意义,根据内容注意句子的语调,增强诵读的节奏,从而提高背诵的效果。课文中那些句子较长、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是同学们最难理解、最难背诵的。同学们可以先分析其结构类型,弄明白是哪一种类型的复合句,这样就可以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2.选准背诵材料。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层次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背诵的内容相对比较长,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经典的一段话让其背诵,使他们花较少的时间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强他们的背诵的信心,从而达到操练的目的。
3.分层背诵过程。
一般来说,所背材料应具有句型丰富,语法结构典型,内容富有哲理或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等特点。只有这样的背诵材料才能激起学生的背诵热情,并在背诵后体会到背诵的作用和成就感。识记是一个反复的感知过程,有“先快后慢”的过程。所以,背诵的过程应该从字、词、句、篇逐级分层进行。
(1)背例句学词汇。许多学生“记不住”单词,其原因是没有掌握记单词的正确方法。学生往往只注意单词的字母构成和汉语意思,而没有思考如何将形和意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只知道单词的写法而不知道意思,在句子中见到了单词就死套学过了的意思,却丝毫不考虑语境、词性等问题。
(2)背例句学语法。在学习语法知识时,许多学生把重点放在记住那些烦琐难解的汉语解释上,甚至不惜费时费力地把那些枯燥乏味的解释背下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最好的选择是只需要记住一个包含这种语法现象的例句并理解它就可以了。
(3)背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语言的精华之所在,是帮助理解语法现象和词汇用法的绝好范例。因此,这方面的积累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背语法小段。有些语法现象仅凭教师上课所讲的几个例句,很难让学生达到理解并熟练应用的程度。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背诵一些包含这种语法现象的段落,从而达到理解应用,便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5)背课文概要。就英语课文来说,许多文章介绍叙事性更强一些,句与句之间逻辑性不是太强。如果要求学生把全文背下来,既增加了背诵难度又没有实际作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将文章进行缩写或写成概要,再背诵。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背诵的信心,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4.拓展背诵方式。
事实表明,背诵如果能与其他各种练习有机结合,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一篇课文的背诵至少要有三个层次:先尝试背诵,然后达到半熟程度,最后实现倒背如流。背诵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同义句替换、扩展课文、压缩课文、复述大意、模仿作文、改变体裁、读后感、句型转换、分角色朗诵和表演、听录音、观看电视录像等,背诵与练习互相接应、互相补充,使学生不以背诵为苦,还以大量活用为乐,达到语言内化的目的。
5.巩固背诵成果。
根据遗忘的规律,记住了的信息很快就开始遗忘,且开头时遗忘的速度特别快,因此需要及时地复习。若等到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或者完全消失之后再复习,所花的时间就比及时复习所花的时间更多。
总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背诵是一个单调、乏味且枯燥的学习方法,但背诵在语言学习中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背诵绝不是机械的记忆过程,它需要我们在理解背诵内容的基础上,对背诵过程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因为在我们的记忆库中,我们需要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只要我们了解背诵的心理,采用正确的背诵方法,就能够使背诵为我们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中学)。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的赏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积极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更加牢固的掌握。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赏识教育的特点。
(一)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
新时期,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作业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的语言和评价,促使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赏识教育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增加教师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非常渴望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法,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教师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模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能够通过语言及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拥有更高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卡片、比赛等形式,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将自身的特长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树立坚定的自信。这种教学方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新时期,在积极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都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在班级同学面前获得教师奖励的大红花等。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的赞美。
二、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应注重方式方法,应保证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小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对其进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例如,在进行《我是男子汉》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收集小男子汉的成长故事,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赞美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积极将自身生活中的实例讲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二)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必须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还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判定,也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模式。例如,在进行《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成语比赛,通过努力尽量描述,让其他组成员猜,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赏。在游戏环境下,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学生关系。
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能够互相帮助,也能够在适当的竞争中互相进步。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氛围,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给予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促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赞扬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帮助,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更好的表现。例如,在进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努力搜集资料,可以问长辈,也可以去图书馆等,并在课堂中将自身的资料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和教师的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实施了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改革,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了解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同时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七
(陕西省府谷县电化教育中心)。
摘要:中学语文是学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中学语文;信息技术;想象力。
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中,更加侧重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地成为信息最后的加工者,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工具,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课程中单一地听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信息技术能够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声画结合的视频,对学生的各个感官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知识框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构建活动中。教师除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各个感官的敏感度,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将语文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促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
3.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更好地独立阅读其他书籍,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课外语文知识。
二、中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避免的误区。
1.有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穿插了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虽然看起来课件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也十分充实,但是教师这样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觉眼花缭乱,不能让学生较好地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件内容,切忌使用过多的图片和视频,造成信息技术的“喧宾夺主”。
2.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为了方便、快捷,将教学课件制作得十分简易,有的教师的教学课件甚至是照着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制作,也就是说,教师直接将课文内容和图片、练习题等直接制作成教学课件,没有及时扩充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没有超越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教师制作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本质上和传统的教学没有区别,信息技术成了单纯的教学载体,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本身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切实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黄瑞忠。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3]王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探索[d]。河南大学,.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八
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目前大学的非专业法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状况。一方面是学生大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彼此之间相对陌生、不熟悉,而且人数众多、课时又少,不同于专业课。专业课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是细分课程:听力、语法、阅读、翻译、口语等等,使第二外语的学习条件自然要弱很多。老师学生都要在几次课堂时间里完成听、说、读、写、译的教与学,这当然不是件易事。另外,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大家都是各自学习,很少主动去互相督促帮助,达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也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计划,更加注重要讲授的内容,而忽视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感受。如何更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更乐意接收信息并更加热爱这门语言的学习,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自主的的思考学习固然是必需的,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与外界的良好沟通和交流,说白了,就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如果平时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不训练学生在自己的小社会中进行思想和语言的沟通,显然是不符合我们培养语言人才的要求。如何让来自不同班级的众多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体验到学习第二语言的快乐呢?有效记忆所学重点,则是我们第二外语工作者要努力解决的问题。那么,社会上积极倡导的团队合作精神应用于这种语言的课堂上倒是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这里我们介绍的团队合作,可能大家会一下子想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话、分组作业或做个游戏而已。其实这些活动都只是合作的某种具体方式,真正的团队概念的体现是深入到参与者的内心,让人全身心投入。情感因素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实施步骤通常是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团体之间建立起安全感和归属感。第二阶段,在团体的合作学习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让大家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第三阶段,参与者要学会表达自己独有的观点,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建议。第四阶段,参与者可以进行自我批评,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第五阶段,参与者对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的恰当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团队合作在非专业法语课堂上的推广和实践。
怎样把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灵活、有效的运用到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非专业法语课堂教学中呢?首先我们要谈谈师生间的合作:老师和学生之间要默默得建立起一种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大家所攻克的目标就是学习中遇见的种种困难,双方要积极配合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
针对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特点,老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说,可以做份调查表,了解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动机和意愿,选择适当的讨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及纲要指导等。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扮演多种角色,要像心理学家那样察言观色。通常课堂上学生的表情都会向我们传达一些信息,他们对现在的内容是否有兴趣?这样的讲解是否太枯燥?听不懂或者他们已经听得太累太久了?需要活跃一下气氛,做点其他形式的练习?如果,教师不根据这些信息即时做出调整,那很可能这节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其次,教师也要扮演伙伴、朋友的角色,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教师形象。一旦师生间的距离过大,就极易造成双方难以沟通和交流,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哪谈得上双方配合与合作?一个为任务在教,一个不得已在学,恶性循环的话,那就大大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更不要提有什么理想的教育成果了。所以,把自己看成学生的大朋友,你就自然会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现状,尽可能去帮助他们,使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会更乐意和老师交流。师生共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无疑是促进他们学习进步的很大动力。第三就是导演兼演员的角色,一个好导演一定会知道如何指导、调动每个演员的表演积极性,如何控制节奏,给每个人有不同的指导。而一个好演员也一定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得呈现给观众,而且要抓住观众的心理,调动他们的情绪。上课其实也一样。学生既是你调遣的演员,也是你的观众。老师绝不能在台上唱独角戏,而台下无人响应。前几天,有幸亲临一个法国教育工作者的哑剧示范表演课,对象是完全不懂法语的各年龄初学者,在不用中文翻译的前提下,传授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传输书面语言的涵义。真是震撼!那个课堂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每一个在座的人,所有学生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面前这位“演员”。其间,“演员”也和“观众”不时的进行心的交流,达到“理解万岁”!看来,有时讲太多得话未必都是最好的传达方式。既然教师可以扮演演员的角色,那么学生也不是只能做听众,只负责接收,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开。在此,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法语疑问句时,老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到教室前面围成一圈,然后自己先来示范主要的问句,当然要带上丰富的表情是最好的。然后,让这些学生依此扮演教师的角色来问下一个学生,这样下来,通过模仿和演练,每个学生都熟悉了这些提问方式。同样我们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场景,比如在商店里店员与顾客之间的话题,在办公室里老板与下属之间的问答等等,所以说,老师要认真安排,部署每一节课。只有师生间能够良好的沟通,平等和谐的相处,带有示范性的表演,才是双方教、学合作的基础和实践。
有了团队合作在师生间的运用,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学生之间如何团队合作了。这可不是说主张学生搞小团伙,而是指以达到一定的学习计划为目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博取众家之长,共同进步,各自提高。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目前的大班外语教学现状,因为有些练习不可能让每个学生一一来做,时间不允许,也会让大家分散注意力。现在,不少学生偏爱独立独行,强调个人风格,如何将他们“人以群分”合理归位,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老师一般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年龄特征(差异最好不要太大),性别搭配,(男女搭配)程度差异(成绩相当),性格特点(内向外向考虑要分开)等,一般三至五人相对合适,太多了有人会有依赖心理,太少了,又没有讨论的热烈气氛。另外,小组核心人物的选择也很重要,选择一个性格外向,有热情,有凝聚力的组长也利于促进小组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其次,老师除了给出明确的主题要求之外,最好将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一个时间限制,并要求他们分成若干步来完成这个任务,让大家觉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从而使每人都有要准备的东西,都要为自己小组的大任务献策献力。这种方式可以让每组的学生都投入到这个集体的任务中,因为集体荣誉感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分不开的。有限的准备时间和竞争机制,又让他们必须迅速汇总思想,统一意见,达成一致,最后,在各组汇报工作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小结。
将合作精神发扬在语言课堂教学中不仅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才,也可以鼓励大家用语言去交流,去温故而知新。本着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这个目标,教师和学生都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精诚合作,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外语教学的方法《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urbainamoa。“organiseretanimerunetableronde”lefranaisdanslemonde。no。1sept(30)。
[3]philippecarre《organiserl’apprentissagedeslanguesetrangeres》leseditionsd’organisation1991。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九
摘要: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合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作文课是师生心中永远的“痛”,是多数学生想上而又怕上的课。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前苏联创造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思想是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和个性民主化的原则来改造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处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生。因此,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它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手段,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效果。
[1][2][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也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但“变味的探究”、“走调的探究”仍经常出现。
问题一:这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吗?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片段。
1、新课引入。
学生很听话地互相合作,分好桃子并相互交流分的过程。
点评:新课引入中“小组合作分桃子”的探究,显得多余无用。因为在前面学习的“除法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东西,许多学生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分得非常迅速准确。这一点从上面镜头中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
2、新知学习。
好多学生在下面早就按捺不住,纷纷举手,更有的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三四十二。
师(依然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究竟用哪一句口诀?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聪明、最先想出来。
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依然高高地举着手喊:“我来,我来。”
点评:计算12÷3=4用哪句口诀,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讨论吗?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处的探究讨论显得苍白乏力、毫无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什么样的知识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师不要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动不动就组织学生来个合作探究,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而“探”的课堂教学,不但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二:探究为何没有进行到底?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整理复习”的教学片段。
师(图片出示各种小动物捉虫的数据):一只青蛙每天捕捉害虫大约35只,一只燕子每天捕捉害虫大约50只,一只螳螂每天捕捉害虫大约8只。根据这些信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算好后,再给这些算式分分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是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列出了不少算式,接着埋头苦算、校对答案……10分钟过去了,不少学生还只是刚刚算好,根本还没有涉及分类。
师(不停地看手表,焦急地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请停下你们手中的笔。因为时间关系,还是听老师给你们讲。学生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听老师讲解。
点评:这个内容确实值得小朋友合作探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但是,教师因为时间紧迫,怕影响自己的教学预设,没有让学生将合作探究进行到底。其实,上面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在分类中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几种类型和计算特点,而这最重要的地方,学生恰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涉及,岂不是一大遗憾。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都是按课时划分的,不少教师往往被教材所束缚,怕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让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其实,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深入体验数学活动,去合作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可能会完不成一些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进度,但学生却能从中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为学生探究提供保证。
问题三:探究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12÷6=6÷3=2÷1=2这串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被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商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逐个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逐个逐个地回答。
师:谁能把上面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遍?
生: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刚才小朋友们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商不变性质,很棒!
来自 coocO.NeT.Cn
点评:这样的探究点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的确省时、高效,但“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称不上是一次很好的点拨。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一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101520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学生间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二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三
摘要: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浅述了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效益。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效益。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参观见学、社会调查、实习锻炼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行为准绳。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器材)、信息、环境、安全、人员管理及实践教学评估、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的管理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院校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2]顾卫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1。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四
高职土建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为土建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目前,高职土建专业教学与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1.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教学的盲目性。
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也逐渐的放宽其办学的思路,扩大土建类专业的开办,土建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市场的定位,造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学校实践基地的欠缺,造成了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而且,目前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的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还不够,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式的教学,造成土建类专业教学发展的停滞。
1.1.2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在对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由于土建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发展,但也造成一些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一些教材和课件等不能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不利于实际运用,使创新的意义打了折扣,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
1.1.3专家教学的缺乏。
专家参与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增强专家的参与程度与深度。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光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专家更能掌握土建专业的`发展动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土建行业实际状况,更能够明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但是由于在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明确专家指导的作用,使得在课程设计上,专家教学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1.4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行业的应用型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到创新和发展,土建类的行业资源也在逐渐的增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到行业调研中去,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能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使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更好地进行创造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目前很多企业和学校进行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中进行实践和学习。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选择,因此,一般采用职业分析法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不断的深入市场之中,分析土建类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实践创新等情况,能切实的为学生安排最适宜的课程内容,真正的通过实际的调查,实现对学生教学的能切实联系到实际,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要通过不断的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的特征及技能要求,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不断成长与进步。
2.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首先要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确定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土建类工程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制定学生应掌握的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内容,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3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土建专业是注重实际演练的一门专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不断的加强学生实践的能力,结合社会土建行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学,达到真正的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切实的与土建行业的人员深入的交流,明白课堂上所不能领会的知识,能知道企业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际体会,不断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充实自己,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2.4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土建专业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能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就业,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能够熟练的进行土建行业的操作。要求在教学中在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开发新的课程体系,能不断的对企业进行考察和探索,合理的借鉴国外的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和创造,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岗位的角度,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课程,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不断的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的开发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际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改进传统课程的不足,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2.5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加强对课程结构的优化,对专业教学模块进行划分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土建类的专业技能,并能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给土建专业带来的转变,使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要。首先要在对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各个结构之间的合理调整,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课时比例更趋合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系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促进学生在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对相关的周边附属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视野,以利于对实际操作的指导,增强职业的选择和就业能力。
2.6按照职业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土建行业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时,一定要切实的以目标职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只有在职业导向的作用下,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自身和职业,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训练,以职业的目标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建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督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是注重实际操作的行业,在高职院校进行土建类专业的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不断的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在一起的途径,通过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或者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通过真实的参与操作,切实的了解和学习土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结合土建专业的注重实践的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上保证50%以上的实践训练,从课时上切实保障学生实践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现场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土建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更好地端正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土建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明确职业目标,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只有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才能真正的促进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五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六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英林镇达德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新课程实验证明,和谐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自主探究是有效互动的关键,教师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激励评价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关键词:互动;氛围;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个性张扬,让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怎样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下面浅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和谐氛围,有效互动的前提。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能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教师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学生多赞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得到鼓舞、看到希望,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而好奇和探究正是学生的自主权。
新课程提倡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呵护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只有这样,互动才会和谐有效。
二、自主探究,有效互动的关键。
只有植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沃土,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能让人产生认知的差异,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逼近。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教师把关键性的问题提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充足的空间和迫切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同三角形各个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却隐藏着一种神奇的关系。请你们选用各种工具,想出不同办法来探究。”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的学生在折,有的学生在剪、在拼,有的学生在量、在算,有的学生在讨论……这样的互动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先画一个三角形形,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并且直接提示学生可以用量、折、拼等方法来求。()这样的引导,教师已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只要执行教师的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我的体会是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导入,变一问一答的“小步走”为呈现问题的“大步走”,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力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师生、生生间真实有效的互动。
三、教师引领,有效互动的保证。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不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引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汇报就可能会流于形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运算律在小数计算中的运用时,例题为:学校新购买40套课桌椅,桌子每张72.5元,椅子每把27.5元,一共要花多少元?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列举三种方法:生1分步计算,生2列综合算式计算,生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表扬“很好!”接着又问“还有不同解法吗?”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都很好!你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并且几乎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标就成了空谈。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各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和交流富有意义。
为了调控课堂教学,使活动有序开展,教师要介入;为了“挑起”学生的争论,使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引发其深入思考,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介入。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适度介入,进行价值引领,才能保证课堂互动的深入有效。
四、激励评价,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激励促进互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取激励评价语言。
当学生成功时,一句“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一句“换一种思路试试!”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一句“我发现你比以前更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动力;当学生出错时,一句“你真积极,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的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内心需求,从而把互动不断推向高潮。
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远不止要改善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价值引领和激励评价,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成就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生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经验积累、能力提升的舞台。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七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一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图书》20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九
论文摘要:本文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在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中,进行《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时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强调在当前双语教学改革中需要切实重视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生于19,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二十
摘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新时期教学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实践共同体的有效建立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实践共同体;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
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在师范教育中,教师的职前教育也就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是新媒体、新知识的的大爆炸,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使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网络技术在教学的应用是重中之重,网络实践共同体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
1网络实践共同体的含义与构建。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影响非常大,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革,虚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团体的出现给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作为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型的学习组织,近几年来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向实践阶段发展并实施,越来越凸显它的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例如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学院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方式,在网络的环境下建立了一个个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远程的同步、异步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性服务,以此来完成学业。这种模式方便了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间的随时交流,信息资源传送便捷。网络实践共同体指的是学生为了解决未来职业实践中的现有问题,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前“零适应期”,通过网络平台融合了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在线学习型组织,他们有共同的目标、理想和实践,共享学习资源,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流、协作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集合体。网络实践共同体是一个新领域,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学习团体,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教育领域都在积极的开展构建网络实践共同体,以此来促进共同体的学习和专业领域的成长,对教师之间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提出与解答方式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一些地区建立了辅助于教学研究的网络平台,依托该平台也形成了不少的实践共同体。各地也针对自身的情况建立了服务于省、市、区的教研网,为教研活动服务。就国内来看,比较著名的教研平台有天河部落、海盐教研网、深圳南山区的虚拟教研平台、新思考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通过网络实践共同体多了一条途径,同时能够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共享教学与学习资源。实践共同体在学校中应用于构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实践共同体,教师利用教师实践共同体进行学习,能保证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和学生之间通过网络中的互动栏目、或是通过邮件、qq、msn等交流工具相互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而在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更需要相互学习教师或同学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成果,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转换为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愿望。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望的同时,也为达到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望而努力。教师和学生应该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从而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成功的目标。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协调一切教育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相互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使参与者获得学习体验和生活感悟。在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学习共同体中,以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共同学习研究的基础,一起置身于教学技能问题情境当中,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再反思,反思再实践,从而达到获得和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不断发展,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分析,这样学习更有有效性。
2网络实践共同体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包含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各类师范课程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教育改革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方式的应用,而教育的国际化和资源的共享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材多媒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也使需要教学个性化、改革传统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等各方面,所以传统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也将随之改革,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项目式、自主式、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等,渐渐地成为了信息时代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主流。网络为协作式的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交流工具。普遍使用的交流软件如qq、msn为参与者的'实时交互提供了同步交流的工具,可以方便快捷的传递文件、传送语音、视频。另外有交流软件如bbs、email等为异步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两者相互结合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有效、便捷的交流工具,特别是更有效的帮助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网络实践共同体,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个体独立学习时所无法取得的知识,教师收集各类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公开课、微课的教学实录,实践后的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培养方式由原来的传授变成通过网络实践共同体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习、实践和交流的过程。在网络平台上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实践教学技能,同时,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快速地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开放教学。教师利用平台的软件工具呈现内容,组织活动,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布置任务,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共同学习、交流共享,开展同步、异步、小组群体的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在交流对话、沟通协调、互助合作中不仅刺激和强化学习者对认知内容的感知与保持程度,而且为学习者如何学习提供方法与平台支持,通过群体智慧来提升个体学会学习与创新思考的能力。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训不仅要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化管理,还在于教学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下可以共享大家的教学经验,观摩教学。网络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师范生在特有的信息化数字环境中,通过共同体平台上的工具资源和反思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上传经验资料,不断的反思,创造性的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内化为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培养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为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网络实践共同体在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的一种常用方式,在教师及师范生培养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能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和微格教学这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
(1)微格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当前的微格教学虽然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网络资源。目前,大学学习是由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混合学习,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理论等相关知识,而实践共同体就是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共同体在网络中选择优质的资源,如优质课例的视频资源,学习教学技能,然后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和反思教学获得技能。
(2)师范生通过自主学习、案例观摩,有了自身将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初步方案后,开始写教案与学案,集体备课、实践与反思。网络实践共同体发挥它的作用,不仅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个人的备课、教案的编写与反思,还包括学习共同体这个团队的教案的编写、实施过程、整体反思,无论是在阅读网络学习材料、书写和浏览博客,或者是参与bbs论坛的主题讨论,再或者是参加qq群的随机讨论,都需要进行反思。而网络正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性平台,通过经常性的将自己日常教学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不仅是对自己头脑内部知识的一种整理、深入思考,也是和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和提升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反思、总结、交流、再反思的过程,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多项研究表明,实践机会的缺失是直接导致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从综合和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师自身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综合提升。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新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实践共同体成为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开展微格教学与实践共同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完善培养方式,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