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模板15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将观点和结论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中化学课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如果将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科学知识,仅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而不采用活泼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将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巧妙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化学课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这样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长期以来,教师的思想即是学生的思想,教师的观点就是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要想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师生之间需要构建一个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发问,并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教师做为知识的引路人,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要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接触和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的。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关于催化剂的概念是通过一组演示实验引出的,课文中的插图全部是试管口向上倾斜,显然这样给试管口的固体加热是错误的。课堂上,有个学生就课文中的插图提出了质疑,并指出了错误之处。该学生不唯书,敢于对课文中的插图提出质疑,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化学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是对教学活动产生喜爱的心理情绪。一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在每堂课的新课导入时,都要精心设计,可以利用改错导入、实验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步入新课的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在讲解《碳的单质》一课时,就请学生猜谜语:“一家天生三兄弟,一硬一软一个松,性格脾气各不同。”
创新来源于对事物的永不满足和求知欲望,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多用领会、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想象思维。如在讲述co2的性质时,直接讲述co2的性质,学生会感到平白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习惯于将本节的知识作一总结。在教学中应尝试将教师小结变为学生小结,这样会引导学生明确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前后知识怎样联系以及哪些知识可以归类记忆,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小结时会产生产生有创意的例子,如学习《水的组成》一节,学生作小结时认为:水通电,能分解正极氧气体积1,负极氢气体积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样学生就从水的分解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组成等几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概括。
现行化学课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丰富多变,多种现象交织在一起,使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由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意识。如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cuso4溶液蓝色透亮,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浸入一段银白色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固体,色彩反差很大。学生认识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不困难,但是,有些学生会提出另一个问题:生成的铜为什么不与feso4溶液反应呢?这个问题会涉及到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金属活动的排列顺序,熟悉掌握金属的活动属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在制取h2、o2的知识基础上,自行探究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亲手制备收集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及时总结、归纳成功的教学经验;实施创新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抽象和逻辑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二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人才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还要有比较突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知识,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技术要有所研究,能够准确地估计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術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运用到实际中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要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许多教师只求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任务,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flash、photoshop等教学时,对照课本进行的讲述较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这对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极为不利,造成学生的水平距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教学内容影响教学的质量,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内容较为单一,过于肤浅,大多是一些对计算机产品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实践所起的作用不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如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生活等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吸引学生的内容。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依据课本来授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都是课本上有的,单一、滞后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样不仅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仍大有市场。高校中许多老师仍然比较信任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是c语言还是数据库,许多科目都还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新颖的科学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法,才能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都是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去实践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种种条件的束缚,让学生没有办法灵活地进行实践活动,同时,也不能够对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限制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高校要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进行更新,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吸收新颖的教学内容,建立“实践导向、理论奠基、思维发散”的三要素教学理念。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尤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再给他们出题,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获取答案,必要时教师可做出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工作中,要坚持将教学和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例如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不仅要进行教学大纲要求的笔试和上机考试,还要重视当前计算机发展国际化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中英语教学和考试,注重相关专业证书的作用,包括ccna、ccnp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早日取得实践性收获。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校方提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合理地删减一些,打破课本的束缚,引进更多新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原理和基本概念占据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因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又如对互联网、计算机、新软硬件技术等的认识,对vb、dreamweaver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过为繁杂等。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高级名词的解释过于理论,缺少实践指导,例如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的教学。再如,局域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基本构造等都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分清内容的重要性,合理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比较快,我们应时刻关注着发展动态,第一时间把新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让学生思考这些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帮助。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想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就要先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flash软件教学和实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课堂的知识,最后教师再进行解答式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還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进行flash作业和课堂小测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即时性进行讨论和学习,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又如,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说一些自己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答案,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传授了知识。对待一些需要发散思维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如让学生讨论mooc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托发展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主动地去上网查阅资料,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学生只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验证与使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来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样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学校应该扩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范围,让他们能够在大范围的网络环境里验证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小组,然后根据需求分配给学生不同的研究课题,合理地安排时间,为他们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地,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为了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改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xx(4)
[2]邢长友,陈鸣,许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xx(1)
[3]贾银亮.虚拟实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4]余芳,岳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4x)
[5]南群,郝冬梅,乔爱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3)
【作者简介】
莫文水(1976—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三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本身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实践教学的设计比其他学科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
从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分类来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主要涵盖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二级学科。虽然以上几个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培养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其实践教学却有相似之处。就目前各个高校所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而言,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相近,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则因各个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工商管理这一专业,其实践教学的形式也相对比较多样化,而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这种形式的实习主要是为了增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其对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并促使其进一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院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往往选择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立供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以各地商学院为例,其在诸多企业公司创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实习基地,根据不同的规模,这些实习基地所容纳的学生人数也各有不同,实习的时间长短也各有不同。
这种形式的实习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习。通过实验室模拟实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且有助于其快速进人管理状态,参与管理工作。
出自 COocO.nEt.Cn
。这种形式的实习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以及其发现问题的能力,继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对相关环节缺乏系统性设计,不够科学和完善。此外,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对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比较散乱。举例来说,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的应用范围就比较狭窄,仅用以理解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及流程。总而言之,由于不同的课程与实际的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而且缺乏长期性、系统性,所以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管理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知识也随之更新,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技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多半从事的是理论教学工作,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尽管有一部分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经验,但是实践教学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因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管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本应以职业能力为起点,创建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但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管理”的特殊性,一般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性和开放性,而有些校外实践基地也仅仅是为接待学生参观使用。这种以参观代替实习,或者听企业专家现场报告而不是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无法真正纳人实践教学模式中。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首先,必须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处理好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不仅要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在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第二,注重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包括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以及课时时间等。其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为目标。从上述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此外,还要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切实贯彻执行该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师资力量是促进其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独立学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训,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此外,还要支持其参加各种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及实习。其次,要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人才,以壮大本校师资队伍,增强本校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习基地。独立学院应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实习空间,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举例来说,独立学院可与各类企业,比如酒店、生产企业或者政府等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拓展实习空间。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导向,全面探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科学路径和前进方向。为了解决教育观念和教学体制中的弊端和问题,适时加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本文提出的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有所禆益。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四
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师范院校,几乎每个专业都设置有数学课程,只是不同的专业数学学习时间不同,要求不同。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了解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一系列业务能力。在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
熊金城教授是我国优秀数学教材《点集拓扑学》的作者,他在一所师范院校作报告时,有一位师范生提问师范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于今后的数学教学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代表了现在大多数师范生的共同问题:我在学校学的这些专业课,对于以后的教学并没有太大作用,为什么还要开设呢?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师范学生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他们的观念里,在学校里学习的任何专业都要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例如,有些师范生都会看重英语、法律、财会、金融等对今后的工作有直接效益的课程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课程,在工作当中就能有较好的发挥。对于一些数学系的师范生,他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学科上,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太高深,基本用不上,所以就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这种想法不仅是片面的,还是明显错误的。师范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的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初等数学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知识,一方面是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高等数学当中,后者更为重要,也是对于合格师范生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高等院校使用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学校都采用的是统一的综合性的大学数学教材。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一套系统性较强的、与师范数学教学相适应的专业化数学教材。综合性的数学教材没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化处理,对于师范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本身数学能力就不突出的师范生来说。除此之外,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也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我国许多的师范院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大多是由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慢慢改编而来。虽然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有所改进,但是其内部的知识体系仍然没有太大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于数学教学实施条件上的,应当引起师范院校的重视。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研究者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要从当前各种类型的学校,以及各个专业的特色出发,设计更加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教材,建立具有师范特点的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体系。例如,对于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教材,应当适当降低难度,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接受性的学习是人类在学习新事物时,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接受性的数学学习当中,学生依赖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传授下,接受人类长期发展以来,积累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主要的载体就是语言、教材。因此,在没有重点关注数学教学以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接受性的。在中小学、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已经渐渐适应了这一种教学方式。到了大学阶段,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己也没有想过去转变,那么就还会沿袭这一种学习方式。但是高等数学跟初等数学相比,无论是在知识量上、理论性上,还是逻辑理解上,都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他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掌握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还要具有各项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初等数学学习当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较大收获,但是在高等数学教学当中,接受性学习的条件不足,而且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学手段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从知识的特点来分析,高等数学的难度就在于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旧知识转换能力要求更高。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高等数学教学必备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师没能开发其对于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仅仅将它当做播放课件的工具。其实电教教具能够运用现代化的软件,向学生展示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三维立体图形,也能展示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增加个人对这些教学工具的了解,培养运用电教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当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当为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师范生数学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数学教材,师范院校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跟进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五
【摘 要】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新技术形势下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问题。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以新技术为背景,通过调整教学计划、设置创新课程、加强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培养新技术形势下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创新人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三网融合、4g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新技术发展迅速,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因此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以电子信息新技术为背景,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是提升电子信息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我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xx年开始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其他重点院校及国外名校相比较,还存在诸多不足,包括以下几方面: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很多学生存在如下共同缺陷:(1)知识面不够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选定一个项目后,对方案比较、论证也不够充分,往往对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不会采用先进的简便电路。另外,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2)实验技能不强 一些同学不会正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不会通过实验数据正确分析、总结、归纳、解决问题。在安装焊接过程中,操作不熟练,电路布局不规范,电路调试与故障查找、排除等方面的能力不强,这也反映了实验课内容验证性多而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少,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提高。(3)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有一些竞赛题若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如cpld/fpga实现某些电子系统设计,不仅电路简单、省工、省时,性能指标也优于传统电路。参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反映了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科及专业的划分过细,致使学生知识面不宽,视野狭窄,思路不够开阔。二是,专业基础课中没有电子信息概论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他们为自己的就业及职业早做规划。三是,专业课程界限划分过严,自设围墙,使那些创业创新类课程缺乏,造成学科知识面狭窄,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的形成。四是,基础课用时多,应用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少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实践课和活动课。
我校的电子信息专业由无线电物理专业演变而来,前些年本科生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在授课时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传授较多,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求知精神与学习能力,求实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三网融合、4g通信技术、智能传感器等电子信息新技术发展迅速,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我们重新调整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新增反映新技术应用的课程和实验,也需要该专业的全体教师下大力气,修改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
针对以上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1)以新技术贯穿教学体系,建立阶段式电子信息实践和创新协同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结构上,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将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贯穿始终,以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把四年制本科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整合与优化。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大学一、二年级为夯实基础、拓宽知识的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进行基础教育。根据电子信息学科的特色和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有系统深入的电子信息科学知识和较系统全面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方面的知识;而且更要有反映现代最新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动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也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年级开设了电子工艺课程、电子信息技术概论及新生研讨课,电子工艺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电子产品技术流程和最新元器件,培养了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电子信息技术概论及新生研讨课使了解了专业基础知识和前言技术,采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其创新思维,以问题启发学生认知电信学科,了解当代新技术,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二年级强化专业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加大计算机电路设计、仿真等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学院科研训练,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实践应用、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六
近年来,作为内蒙地区唯一一所商贸类高职院校,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积极拓展教育服务领域,紧密关注内蒙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积极的姿态不断应对各种挑战,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优质人才资源,培养“双师”队伍等战略性举措,确保学院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学院不断改革办学体制,紧跟市场变化,将培养高端职业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发展区域经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定位是职业教育生存的保障。在如何定位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学院领导审时度势,提出要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办学中,学院在办学层次的定位上,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特色,开展多元化的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以实现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目的;在教育服务的定位上,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为特色;在专业课程定位上,以现代服务业、农畜牧业为主体,以现代商贸、现代财会为特色,坚持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最新岗位标准、最新技术成果。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人才为主体,以多元性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体,以“双师”建设为特色;在管理模式定位上,以建立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全方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为特色。
以财会专业的建设为例,学院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以诚信意识、核算意识、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语言表达能力、职业交际能力、职业专业技能作为人才衡量的多元指标。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而且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仅在专业上成绩突出,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也名列前茅。财会专业学生的b级英语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自治区内其他院校同专业学生,普通话通过率98%以上。
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质量是职业教育生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优质的教学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学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自治区教育系统的鼓励和支持下,率先引入国际性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将教育教学活动全方位地纳入到这一国际性、权威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在此基础上,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国际质管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化方针,以及具体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在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原则,坚持每年开展内部审核、管理审核内质量验证机制。同时,引入外部审核机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中国质量检验部门的认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好问题,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经过全校师生7年多来的努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在制度上扎根大力推进“双师”建设培养高端职业人才于学校,而且在思想上扎根于学校,各专业发展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变化--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家长负责,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管理上,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克服了原先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引导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能力。
完善“双师”培育机制全面提升“双师”教学能力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人才是职业教育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学院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基本战略,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基本手段。
为了解决师资层次问题,学院从外部引入优质的师资资源,高薪聘请了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对于改善校内师资队伍的确有着较为显着的作用。但是,要想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从内功入手,建立坚实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成长时间与空间。最为关键的是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制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专业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育。学院将专业梯队建设作为教师人才培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院建立了专业梯队建设负责人制度,每个系(部)成立若干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确定一到两名专业带头人,带头人必须由治学严谨、学历高、能力强,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声誉的教师担当。确定专业带头人后,选拔数名骨干教师作为培养重点。为了确保骨干教师能够在教学上、学术上、能力上具有先进性,学院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学术活动。同时,学院实施了严格的专业带头人考核制度,专业带头人任期一般为三年。在此期间,学院一般会对其进行多次考核,最终确定该带头人是否适合继续任用。
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抓好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环境。第一,发挥资深教师的经验作用,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承优质教学资源。学院要求副教授、讲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制定系统性的帮带计划。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学院定期会考察帮带计划的落实情况,确保其能够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院领导、教务处长、系主任、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定期或不定期入课堂旁听,有效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研室内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共同提高教科研水平。第三,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学院设立教科研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领域。学院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支持教师参与论文、论着、教材及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第四,支持和鼓励各部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专题活动,落实学术报告会制度,以及学术年会制度。
加强教师管理,创新岗位聘用。第一,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以及制度化、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以及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第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采用“高职低聘”与“低职高聘”等新型岗位聘用机制,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同时,注重听取学生意见,对于教学质量差、学生意见强烈的教师,经过核实后,一律解聘。对于一些存在教学失误的教师,则给予必要的帮助,以纠正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积极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不再以职称为唯一标准,注重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对于学生满意的教师,在分配上给予肯定,激励青年教师探索实践。
为深入探索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学院与区域龙头企业牵手,与国内知名外企牵手,先后与微软、华联、蒙牛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工学交替以及顶岗实习机会,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现代商贸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表明,作为一所地方性商科类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职教、服务商贸;打造品牌,满足需要;持续改进、实现高效”的质量方针,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为繁荣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八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高校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酒店英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困境。本文探讨在协同创新视角下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行“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酒店英语课程;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懂国际惯例、英语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酒店业迎接未来挑战的“瓶颈”。(张亲青,20xx)酒店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亟待提高,对高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分析目前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协同创新背景下提出改革策略,对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有重要意义。
(1)教学内容浅显,与实际需求脱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顾客高质量服务的需求,酒店行业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日趋增多。目前酒店英语的教学内容仅停留在最浅显的水平,如前厅部章节仅侧重在如何向客人介绍房型和房价的简单英文对话,而忽略了酒店客房预订系统的操作;客房部仅侧重识记客房内部设施的基础词汇,而忽略如何介绍设施的使用方法。然而,在大部分跨国酒店中,英语为酒店的通用语言,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严格,不仅要求能够与客人有效沟通,满足客人的需求,同时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酒店后台操作系统,如查看预订情况、统计报表等。只停留在基础水平而忽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导致毕业生步入行业时,不能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仍需花费时间去充电学习专业英语知识,从而失去就业竞争力。
(2)教学方法单一,出现“木桶效应”目前,酒店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酒店英语需要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能片面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说写能力,出现了“短板”,致使学生在酒店工作中普遍存在“知道而不会表达”的尴尬局面。作为服务行业,酒店首先看重的就是员工与客人有效沟通的能力,而这方面恰恰是学生的“短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打折扣。
(3)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向合作单位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据调查发现,学生在酒店工作中,岗位技能只需要2~3天的练习就能达到酒店的要求,而学习岗位部门的英语知识却需要花费10天左右的时间,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现象是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引起的。酒店英语课程内容涵盖酒店行业的各个部门,具有知识面广、知识分类细、知识量大的特点,是对其它课程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中西餐文化等课程的综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仅有两个学时。由此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的接触和学习时间过短。同时,考查性质的考核方式,失去了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有效监督,也使学生缺少对这门课的重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学生不能保证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这门课程,同时也缺乏对学习质量的有效检测,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顾平,20xx)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办学职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协同创新能有效改善高校目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吴恺,20xx)旅游管理是与行业结合紧密的学科,高校应与行业、企业紧密配合,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推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对于酒店英语课程来说,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1)协同创新,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理念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校企之间产学研上的协同创新。(董馨、吴薇、王奕衡,20xx)“订单式”教育是应用型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对于企业来说,减轻了“二次培训”的费用和时间。同时,学生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和企业文化。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订单式”模式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供给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协同创新视角下,校企合作,订单模式图高校可与酒店建立协同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上图所示,酒店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状况,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种类及质量,以订单的形式发给高校。高校根据酒店对人才的需要,改革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企业所下的订单,有方向有目的地培养相应的人才,弥补了教学盲目性,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减轻酒店“二次培训”压力。(2)尝试“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型”人才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发展能力的课堂。、(陈家发,20xx)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酒店英语课程所涉知识面广、知识点细的特点,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传统的由老师主导、带领学生统一学习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酒店英语课程的实际需要,可尝试“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划分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巩固拓展四个模块。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指南,结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由老师当堂测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生状况,有目标和方向地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堂测评的方式也起到了督促和鞭策的作用,使学生及时发现不足,便于后期强化学习,从而避免出现能力上的“短板”,成为“全面型”人才。(3)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酒店行业属于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行业,目前智游、“互联网+”已经迅速渗透到酒店行业,特别是发展速度较快的跨国酒店,已经全面践行智能酒店应用系统。因此,酒店英语不能仅停留在基础词汇、英语对话的掌握,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全英酒店系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查看房态、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为客人结账等。然而,高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单位,对于行业发展信息的及时获取不如酒店企业本身,因此,高校需要与酒店紧密协同,及时获取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酒店人才的最新需求,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和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紧跟行业发展需要,与酒店密切配合,完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出“全面型”人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作者:马遥 单位:中原经济区智游河南省协调创新中心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九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每个学校的专业都逐渐增加,其中护理学最近这些年尤为热门。护理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其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改革和相关法例的实施、患者自身的维权和保护意识增强,这就使得每个任职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必须要在学校内得到更好的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护理学的高职院校们奉行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一宗旨,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在于实践的操作性、素质的培养上。要想达到更高的实践能力,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需的,只有打好底层基础,才能建好“上层建筑”。下面,就当前医学高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实训室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就要在实训室维护一个严格的秩序,目前大部分护理学校都是班级数量多,负责上课和准备实验用品的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上课任务繁重,这些因素就很容易导致上课秩序混乱,就会影响教学的成果。针对这个弊端,可以制定一些相关制度,比如说:仪器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制度等等,用这些成文的规定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还要有人进行监督与检查,并进行及时的汇报和反映。及时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该穿制服就要穿制服,还要注意戴口罩,注意操作中的细节,以防在就职后把不好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
(二)其次要完善实训室的基础建设
我国的医疗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医院里的医疗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为了使得学校里的实训教学能跟得上临床护理的需求,学校也应当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替换,一些基础的设备实训室中都是必须具备的,例如:护士站、急救室、呼吸机等。还可以对不同科室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科室,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室不仅可以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训室中加入多媒体,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的方便、快捷,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项操作。
(三)还要注重实训室的学术环境建设
整洁的环境和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人更加认真地学习并培养出严谨的意识。在对实训室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设备的更新后,就要对实训室的学风进行改头换面,打造一个拥有浓厚学风的文化课堂,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的思维融入进去,做到以人为本,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各个教室或者楼道挂上著名医生的理论或者画像、学校口号等,以增加专业性和趣味性,增强人文的气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教学楼。
在实际操作之前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学扎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也就代表着医疗知识的不断发展,这也就要求专业的教师必须要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都要具备,这样才能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在每个假期指定不同的教师在医院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完成之后,再开相关的报告会来对学习成果做个总结,让其他教师也能学习和了解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整学习课程的比例
学习的目标有了改变之后,课时的分配也要进行改变,增加实训的课时,做到精讲,以提供更多的时间来操作,还可以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进行加强训练,教师要严格的对他们进行要求,采取集中化的训练,在训练之后还要进行考核,务必要达到人人合格的成绩才可。
(三)统一的操作标准
学校相关部门把学习到的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汇总并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学生、老师的手里,使得教学、练习、审核都有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规范学生们的操作,更加标准和合理。
(四)打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物品,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缺失了学生们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限制了他们的灵活性,也使得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实训课前要自己准备实验所用到的物品,让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加强医学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更要明确实际操作对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对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减小了学生走出学校后对真正工作中的不适应,越来越朝着与临床无缝接轨的目标前进,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工作后更快速的适应,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改革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向社会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
师:我想继续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这个游戏叫“我的特异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学生上台,教师出示下表)
师:(对一生)这是一张表格,你的任务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填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忙看,注意看、注意听。
(小助手回答)
(小助手回答)
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两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现在的积是多少,是××。不相信,你们算算看。
师:相信老师有特异功能吗?(不相信)那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算出现在的积的?
生:我也能算出来,用上一行的积去乘6。
师:是吗?大家算算看。
(学生计算,表示同意)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第二个因数乘的数
)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所以积也同时乘6。
师:那如果乘7呢?
生:积也乘7。
师:如果乘99呢?
生:积也乘99。
生:可以把这个猜想用到实际中。
师:对,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可以举些例子。
(学生举例。一组学生用因数乘因数算出积是多少,另一组学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积,并比较结果)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29
46
1334
-
29
46×6
8004
1334×6
29×80
46
106720
1334×80
29
46×10
13340
1334×10
29×20
46
26680
1334×20
师:同学们,咱们任意举了几个例子,请大家仔细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猜想是正确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同样乘几。
生:是成立的。
师:口说无凭,咱们还是得用事实说话。
(学生自主举例,并在小组里交流)
开始的游戏中说有特异功能,只不过想考考大家。你们真不简单,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师: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其实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学生齐答)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有规律的葡萄,让学生们猜一猜下一串会是什么颜色?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像葡萄这样一串紫一串绿连续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排列帮大家猜准了葡萄的颜色。其实在生活中对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超市开业情境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吧!开始。
2、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你能说说吗?)。
彩旗的排列规律是……(多找同学说)(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看彩旗的排列规律是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一面蓝色,三个一组连续重复出现的,也就是这一组的后面紧跟着又出现一组,又一组,这就是连续重复出现。
(板书:一组一组连续重复)。
师:我们找到了彩旗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接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学生想说哪个说哪个,提示学生用完整的话说)。
三、游戏。
师:好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
做拍手、跺脚、伸手臂游戏。
师:其实我们都发现了规律,知道后面怎么做了,我们把拍手、跺脚、伸手臂这一组动作连着做了三次,我们就发现了规律,找到了规律,我们就知道怎么做了。其实一组固定的事物,他就是要连续重复出现三次,也就是至少要三次,三次可以,比三次多也可以,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我们就能找出规律,并且按规律接着去完成了。
师:好了,等了这么久,我们去超市看一看。
瞧,这些物品多整齐啊,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小组合作学习,找同学汇报)。
五、闯一闯。
(学生说一道解释为什么?)。
第三关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倒出里边的学具,再拿出作业纸,把长长的双面胶撕下来,用这些学具在作业纸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听明白了吗?开始。(你可以边摆边说)。
找同学说设计想法,并把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六、欣赏。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规律的事物?
生:自由说。(说出具体的规律)。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这也有几幅有规律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最后,请同学们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画。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二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人才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还要有比较突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知识,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技术要有所研究,能够准确地估计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術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运用到实际中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要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许多教师只求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任务,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flash、photoshop等教学时,对照课本进行的讲述较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这对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极为不利,造成学生的水平距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教学内容影响教学的质量,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内容较为单一,过于肤浅,大多是一些对计算机产品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实践所起的作用不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如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生活等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吸引学生的内容。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依据课本来授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都是课本上有的,单一、滞后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样不仅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仍大有市场。高校中许多老师仍然比较信任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是c语言还是数据库,许多科目都还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新颖的科学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法,才能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都是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去实践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种种条件的束缚,让学生没有办法灵活地进行实践活动,同时,也不能够对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限制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高校要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进行更新,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吸收新颖的教学内容,建立“实践导向、理论奠基、思维发散”的三要素教学理念。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尤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再给他们出题,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获取答案,必要时教师可做出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工作中,要坚持将教学和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例如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不仅要进行教学大纲要求的笔试和上机考试,还要重视当前计算机发展国际化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中英语教学和考试,注重相关专业证书的作用,包括ccna、ccnp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早日取得实践性收获。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校方提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合理地删减一些,打破课本的束缚,引进更多新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原理和基本概念占据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因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又如对互联网、计算机、新软硬件技术等的认识,对vb、dreamweaver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过为繁杂等。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高级名词的解释过于理论,缺少实践指导,例如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的教学。再如,局域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基本构造等都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分清内容的重要性,合理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比较快,我们应时刻关注着发展动态,第一时间把新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让学生思考这些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帮助。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想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就要先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flash软件教学和实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课堂的知识,最后教师再进行解答式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還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进行flash作业和课堂小测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即时性进行讨论和学习,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又如,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说一些自己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答案,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传授了知识。对待一些需要发散思维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如让学生讨论mooc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托发展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主动地去上网查阅资料,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学生只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验证与使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来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样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学校应该扩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范围,让他们能够在大范围的网络环境里验证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小组,然后根据需求分配给学生不同的研究课题,合理地安排时间,为他们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地,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为了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改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xx(4)
[2]邢长友,陈鸣,许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xx(1)
[3]贾银亮.虚拟实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4]余芳,岳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4x)
[5]南群,郝冬梅,乔爱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3)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三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脉搏,没有创新就不存在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创新教育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文中主要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教育改革的推行促使创新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并且通过于此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本文主要阐述创新教育实施的意义,并阐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创新教育,其实质上是指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或创造新内容,在自我摸索过程中累积经验,并且产生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还需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准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需求。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着手,摒弃以往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这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新课改的形式下,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借助科学化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予以有效的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且涉及较多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想通过创新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锁定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诸如词汇“钥匙”等生词的讲解,还需加深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对秋天的雨的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对秋雨的理解,加深雨的印象,然后将其与作者的相互对比,利用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筛选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因素,但是从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这一方面还存在弊端,具有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既定词语进行扩展,这种训练方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断送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较为落后教学内容,从而打破学生思维局限。例如:《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朗读诗歌,然后讲解句子及词汇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让学生主观能动意识逐步下降,更无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强化诗文内容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诗文内涵,并且清楚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联系日常生活,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高效课堂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学方法应用将会关系到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创新方式密切相关,相较于单纯枯燥的教学氛围显现出极大的优势,这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新区,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忽略是非常严重的。因而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来说,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的核心,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小摄影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任务,借助家里的摄影设备,全程拍摄摄影过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摄影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升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创新教育的含义,并通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四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4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虽然在课前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但却难以呈现给学生,实在不失为一种遗憾。
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探索篇十五
1.课件出示问题,复习探索图形中规律的方法:
翻板,师指名选择正确的同学问:你为什么这么选?
生1:因为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圆,所以后面也一样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生2:因为颜色是蓝黄蓝黄的,所以后面也应该是蓝黄的。
师:(板书:形状、颜色)你们真棒,还观察到了颜色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礼盒里藏着什么!聪明的孩子赶快作出你的选择。
问题2:后面的图形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生:因为一个白一个黑,然后是一个白两个黑,一个白三个黑,后面肯定是一个白四个黑。
师:你发现黑色三角的什么存在规律啊?
生:数量。
师:你观察真仔细!可是第三个也是四个三角啊?(可以找选1的同学讲给选3的同学)。
生:因为第三个都是向下的三角。
师:看来方向也不能错。
师:刚才同学们先从整体观察图形,然后从形状、颜色、数量和方向等方面找到了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再按照规律确定需要补充的图形。所以大家很快就解决了魔法火车带给我们的题目。
其实图形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规律等着我们去探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图形的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请学生先观察再进行选择,来说一说理由,复习通过观察颜色、形状等重复出现的顺序寻找规律的方法。
1.小游戏,初次感知旋转:
师:魔法火车也奖励了我们一个游戏礼盒,请同学们读一读游戏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1)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2)边做边想,动作有什么特点。
(3)老师停后,同学接着做。
师:注意力特别集中的孩子肯定都明白游戏要求了,可以一边做一边说。
师(镜面示范)做向上、向右、向下、向左,上、右、左、下,学生跟着做。
师不做,学生依然继续做拍手动作。师追问:为什么老师不做了,你们还可以接着做?
生:按顺序就是上右左下。(用手势)师板书:。
2.课件直观演示,认识“顺时针旋转“。
课件展示钟表动态顺时针旋转图片,师:你们看这样旋转的方向是不是和钟表上时针转动的方向一样?那像这样的旋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称作顺时针旋转。板书:顺时针旋转(画一个箭头)。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观察课件中风车转动,强化对“顺时针旋转”的认识。
师:看,小风车转起来了,快用手势学一学它是怎么转的!(带领学生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上右下左”)这样的旋转我们叫它什么?(齐答:顺时针旋转)。
那如果风车从下边开始转。“下左上右……”是不是顺时针旋转?
真棒,看来你们已经认识顺时针旋转了。赶快在桌子上用手画一画,用嘴说一说顺时针旋转的方向。
意图:增强学生对“顺时针旋转”的立体旋转和平面旋转的认识。
3.创设情境:探索图形顺时针旋转的规律。
生:红色部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生:第四个红色部分在左边。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同意么。谁来具体地说说这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1学生未能说出顺时针旋转。
生:因为前三个红色是在“上右下”所以是第四个应该在左边。
(——预设2学生直接说出顺时针上右做旋转。
生:前三个图形红色部分都在“上右左”顺时针旋转的,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转下去,第四个风车红色部分在左边。
师:他说得真全面,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规范语言后:
(1)指名1~2回答,师:他们都已经懂得了先观察图形的位置,确定旋转的规律,再用规律找到正确的图形真棒!请你也和你的同桌赶快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2)指名同学上台交流。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新知迁移,自主探索并运用规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画好的四个图形,请你们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先观察图形的位置发现规律,再帮老师找到蓝色部分画在什么位置呢?快来选一选吧!
课件出示题目(调整ppt):
选项:(1)(2)(3)(4)。
生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师翻板,依据数据调整教学。
师: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第一个,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为什么。
生:应该选第一个。因为涂色部分在左上、右上、右下和坐下,是顺时针旋转,所以再旋转就到了左上。学生的小手指指着,言行一致。
你们看看这八个图形,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给他们分分组么?
生:四个一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到第五个又开始重复了。
师:(课件出示四个四个一圈)无论怎样观察,都要找到图形旋转的规律再运用规律。
1.小游戏,初次感知旋转: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研究的这些图形都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旋转都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一说(带领学生做手势、说方向)。
如果反过来,你们知道怎么旋转么?(带领学生做手势“上左下右”)反过来总是按照“上左下右“的方向旋转,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么?(逆时针旋转)。
师板书,逆时针旋转(画一个箭头)。
师:咱们一起用小手说说这个小风车是旋转的方向。(课件出示风车,生边指边说:上左下右)快在桌子上画一画逆时针旋转的圆。
2.观察小明画的风车,认识并探索“逆时针旋转”规律。
(1)课件出示小明画的前三个风车让学生先观察前三个风车的变化规律,再给最后一个图形涂色。
师:聪明的同学们,小明也想求得你们的帮助,你们愿意么?
课件出示题目:
(2)生选择,翻版,指名同学说理由。
生1:因为第一个在左,转到了下、右是逆时针旋转,所以最后一个是右。
师:(提问选错的同学)现在你认为应该选什么,能试着说一说现在的想法么?
3.运用规律。
107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第(1)小题半圆的练习。
1.107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第(2)小题有阴影的练习。
2.题目:图形方向旋转。
3.组合规律:
(1)课件动态展示,风车有时候也会做逆时针旋转。那如果其中一个扇叶按逆时针旋转涂上了颜色,那你们快观察观察剩余三个扇叶的旋转呢?(也做逆时针旋转)。
师:你们真会观察,现在小丽把风车的四个扇叶都涂上了颜色,赶快从四个图形中选出正确一个吧!如果觉得有困难还可以用手势帮助你。
课件出示题目3:
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
生1:先看绿色是上左下右逆时针旋转,再看其他颜色也是逆时针旋转,因此要选4。
生2:我是看出四个颜色都是顺时针旋转,因此这样涂色。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观察的方法,真好!
(2)课件出示题目2(数字和颜色一起变化的规律):
生选择,师翻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3)形状旋转,数字不转(可以图形顺时针旋转同时,把数字改为逆时针旋转?)。
(4):形状,数字一起转。
学生选择,师翻版讲解。
师总结:看来同学现在遇到涂色部分很多的图形,都懂得整体来观察。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图形旋转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图形的旋转创造美。
课件出示:拉花(每朵花的花瓣按顺时针旋转)、花坛的码放。
(设计一些形状、数字、颜色和方向综合旋转的图形排列)……。
1.出示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彩笔在练习纸上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师: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规律,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我们之前学习过有关数字、形状、颜色的规律,把下面的图形变的有规律而且丰富漂亮么?快动手试一试。
2.全班交流。
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