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发展讲话(专业17篇)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各种不良现象或困境。在总结中,要以全面和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总结范文的内容既有对成绩的总结,也有对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市委于x月x日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从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展现新作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塑造新优势、在x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等x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站位很高,对标对表省党代会精神,落点很实,紧密契合x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全省各地奋勇争先、竞相出彩,x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全市上下务必增强“必须入局不能出局”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本次观摩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做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通过一个个高质量项目的落地实施,在全市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良好局面,为圆满完成省市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支撑,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增光添彩。下面,我再讲三点要求。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驾辕之马,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直接、最强劲的引擎。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高速运转。
(一)紧锣密鼓推进“三个一批”项目。紧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认真解决规划、审批、环评、土地、融资、用工等方面问题,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项目加快进度、建成项目投产达效,确保“三个一批”活动滚动开展、项目源源不断。一是推动“签约一批”项目早开工。要密切跟踪东旭集团无钴超晶格动力电池产业基地等x个前两期“签约一批”项目,强化前期推进、明确开工时限,签约后半年内要转化为“开工一批”项目。要盯紧“签约一批”未开工项目,明确专人、紧密对接,完善前期手续,确保第一期“签约一批”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期“签约一批”项目明年x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二是推动“开工一批”项目早投产。加快x金科景朝智慧科技产业园等x个前两期“开工一批”项目进度,逐一分解项目开工各个环节,强化属地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责任,压实项目法人单位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责任,确保x月底前“开工一批”项目全部开工。三是推动“投产一批”项目早达效。坚持把投产达效作为项目工作的一把尺子,紧盯x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等x个前两期“投产一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推行分批验收和边建设边验收,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同时,x年元旦节后第一天,省里将举行第三期“三个一批”活动,各县(市、区)、管委会以及市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要从现在开始梳理项目,做实前期,周密部署,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x月底完成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的村民自建;
持续推进x等干线公路建设,其中x、x年底前完工,x快速路、x县段和原阳县段年底前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华兰生物流感疫苗开发及产业化、x化纤年产x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纤维等项目,确保“十四五”末全市营业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x家。五是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谋项目。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加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谋划,要善于用市场换产业、用项目换投资,深化与……等头部企业合作,加快推进……等项目,全力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准方向,谋划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演进规律,要弄清当地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现有企业扩能改造、“三大改造”、未来产业、“六新”等方面谋划项目。其次要注意方法,善于借助专业智库、团队等外脑力量,紧紧依靠企业主体,绘制“四张图谱”,按图索骥,招引项目,确保得法、得当、得力,切实提高项目谋划水平。
(四)用心用力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建立高质高效、标准统一的招商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开发区、x海关以及中欧班列(x号)、“新日韩”铁海联运国际班列等开放平台建设,在创新协同、经验推广、权限下放、产业联动、平台打造等方面优势叠加、联动创新,及时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放大制度型开放的溢出效应。二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各县(市、区)要根据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战略,借用高端人才、专业智库的智慧,加快绘制产业链图谱、核心技术图谱、企业分布图谱、市场供应图谱“四张图谱”,并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环节,开展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行业顶尖研发团队和权威专家、产业上下游客户“四个遍访”活动,提高产业链招商精准性。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按照“一件事一次办”要求,加快推动“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系统建设,把系统开发与流程再造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对审批、许可、监管等流程进行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环节,实现效能提升。要全面推行有诉即办,对市场主体、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诉求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真正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要严格对照省里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高标准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恶意逃废债、依规依法兑现承诺等专项行动,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确保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考核评价,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进行考评,实施激励奖惩,并将测评结果直接抄送市纪委监委和市委组织部,切实树立“谁给营商环境抹黑,就把谁拉黑”的鲜明导向。
(五)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建设。一是强化土地保障。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先保障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对批而未用、长期闲置的土地统一收回,集中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帮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常态化向金融机构推介重大项目,搭建金融机构和项目单位对接平台,积极服务项目融资。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市财政局、金融局等单位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三是强化环境容量保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重点保障投资体量大、亩均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项目。四是强化能源保障。能源指标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实施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提前做好“投产一批”项目用能预测、分析研判,进一步完善能源供应方案,切实提高煤、电、气等保障能力,确保项目不因能源供给不足而停工停产。五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x”建设,结合自身优势和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推进“一县一品牌”“一县多品牌”建设,重点推进“长垣防腐”“长垣厨师”“获嘉建筑”“原阳焊工”申报省级人力资源品牌,着力培育“x铸造”“x县封头”“x数控”等x个区域人力资源品牌,为项目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保证。
二、建强开发区主阵地,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x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坚持全省一盘棋,进一步强化统一管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构建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体系,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先后规划布局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目前符合纳入省级管理开发区条件的各类开发区共x个(其中x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x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x个现代农业开发区和xx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面积占全市面积的x%以上,就业人数超过x万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利润等占全市的比重超过x%。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开发区还存在总量不大、机制不活、后劲不足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会上印发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标国家、省级开发区标准,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等工作,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一要加快规划修编。科学编制开发区发展规划,必须与行政区发展规划无缝套合,与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衔接,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同时要以前瞻x年的眼光,充分考虑开发区长远发展需求,新增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向开发区倾斜,按照产业用地占比需超过x%的要求,为开发区扩区和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加快推进红旗区、经开区深度套合和x区、高新区深度套合,编制统一的发展规划,统计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年底实现统计数据并表。二要加快整合扩区。各县(市)要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要求,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一区多园、布局优化、集约节约、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主导产业相近且符合环保、能耗、安全生产要求的实施整合扩区,x月底前完成开发区整合扩区方案。推进高新区和经开区根据主导产业整合(代管)市辖区开发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在国家考核中争先晋位。
(二)聚焦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培育主导产业。各类开发区要重点发展x-x个主导产业,重点培育x个新兴产业,支持头部企业发展壮大,吸引汇聚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形成配套生产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二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开发区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持开发区企业建设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推进开发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合作机构,建设技术转让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技术供需对接的绿色通道。三要突出绿色发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化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管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低碳技术和设备,创建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完善开发区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盘活机制,提升开发区用地产出效益。
公司要突出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职责,主要负责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资金筹措、专业化服务等职能。三要创新开发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推进“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改革,落实绩效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助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三、当好拼抢主攻手,攻坚冲刺四季度。
从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低于预期x、x、x、x、x个百分点(预期gdp增速x%、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x%、固定资产投资增速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x%),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环保管控、煤炭电力供应紧张等因素叠加,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提振信心、提振精神,拿出拼抢劲头、过硬实招,奋力交出优异答卷。
(一)加压奋进,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一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保五争四”目标,强化统计分析、监测和预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紧盯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抓好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客货运总周转量等先行指标,坚持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总量背后的结构、静态背后的趋势、数字背后的原因,对每个月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都要精打细算、精准调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要强化税源财源建设。虽然前三季度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x%,规模居全省第x位,但灾后重建、民生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各级各部门要协调联动抓收入,广开财源保支出,与总部在x、外地有分支机构或x有分支机构、总部在外地的企业加强沟通对接,在税收征管等方面争取企业支持,巩固存量税源,扩大增量税源,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三要抓好企业统计入库。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将项目审批、备案、核准以及招投标、施工许可办理等情况报送统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开工项目情况报送发改、统计部门,确保项目及时入库。对尚未纳入统计的在建项目,要督促项目单位完善入库手续,切实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和项目法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企业统计入库工作亲自过问、亲自落实。四要做好助企纾困工作。着力解决“万人助万企”活动发现的共性问题,当前我市问题解决率x%(共收集企业问题x个,已解决x个,正在推进x个),剩下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市企业服务办、各工作组要逐个进行研究,开展专项攻坚,不断提高“问题办结率”“企业满意率”。要落实好领导分包、定期通报、企业服务周例会等制度,密切关注企业投资、用电、税收、订单等指标动向,搞好银企、产销、用工、用能、产学研等领域的对接,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五要释放消费潜力。研究出台商品房契税缴纳补贴政策,调整土地出让相关政策,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重点推进红旗区宝龙环湖商业街等x个特色街区和胖东来等x个商圈,鼓励服务行业夜间延时服务,有序开展夜间特定街区外摆试点,大力推动夜间消费。要通过出台消费补贴政策,支持家电、家具生产经销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推动消费升级。要推进假日经济扩容行动,开展“双十一”“双x”购物节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繁荣消费市场。
(二)把准方向,科学谋划明年工作。要根据省、市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x实际,充分评估和预判明年可能面临的复杂形势,围绕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深入研究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要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对标对表省委“十大战略”和市第x次党代会明确的“两地三区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围绕xx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x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谋划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大产业和基础能力支撑项目。四季度也是上级部门谋划明年工作盘子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我市工作得到更多支持,力争更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盘子,为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各级各部门要从下周开始,每周报送一次到省直部门争取项目情况,x月底前报送明年工作谋划情况。
(三)守牢底线,切实筑牢发展屏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一要持续抓好疫情防控。近日,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特别是x市新增x例、x市新增x例本土阳性病例,防控形势再度趋紧。要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必须从严从细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引导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二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冬季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高发期,要突出灾后恢复重建和企业复工复产安全防范,紧盯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九小”场所和高层建筑消防、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文化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三违”、无证生产、冒险作业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开展非法集资处置攻坚活动,确保全年结案不少于x起。及时处置农信社和高风险机构风险,加大对重点企业贷款转贷续贷的协调和支持力度,严防企业“两链”风险。要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市住建局要会同市资源规划局、人防办抓紧研究制定设计方案和工作方案,下决心化解“问题楼盘”,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积极稳妥地处置到位,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谋划项目、加快发展上来,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确保”、建设现代化x作出x的贡献。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二
近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围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招商引资先导区、主导产业聚集区”的总体定位,科学规划功能区,加大投入力度,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进驻工业企业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26.1%,财政收入2217万元,同比增长4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成效显著。
一、发展情况。
(一)提升效能,完善配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按照“业务精熟、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要求,以“机关效能提升”行动为载体,完善机关文化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坚持“限时办结,效能问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深入实施以企业代办为重点,“代办员、联络员、组织员、调研员、执行员”为一体的五员联动机制,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落实“企业宁静日”、“定期公开接访”等制度,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污水处理厂、企业职工住宅等重点配套工程的建设顺利,年底均可竣工投入使用,将有效改善园区环境质量,破解企业留人难问题。道路智能化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河口经济开发区社会稳定性。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海关监管直通场站建设,将河口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无水码头”,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建设企业金融商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激发开发区金融商务活力;推进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规划建设企业职工住宅二期工程,加强生活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园区,为蓝色经济加快发展打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二)强化开放,扩大出口,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大招商引资,抓住国际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依托企业家沙龙及黄河口青年商会、江苏商会等商贸组织,积极“走出去”,集中精力到经济发达区、外资密集区进行招商活动,着重引进符合产业规划、产业层次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今年,成功引进进新落户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43.89亿元。其中,总投资3.6亿元的九洲工业园板材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全球最大塑料型材制造商安徽海螺集团投资8亿元兴建的12万吨/年新型节能型材项目已完成注册、土地组件等前期手续,近期开工建设。二是做大做强对外贸易。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加快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重点培育海鑫、海润等出口企业,引导企业扩大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协助黄海塑料、澳润石油等条件成熟的企业逐步建立健全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力争今年出口额过亿美元。
(三)集约资源,扩规升级,经济规模逐步壮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培植优势、重点突破、提升水平”的工作要求,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整合利用闲置土地,加大对优势项目的培育,经济总量快速膨胀,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一是依托重点,壮大石油装备制造业。以精诚钢管、金舜钢管、海润钢管、兴和管业等企业为组团,以海鑫石油装备、海蓝德钻具、华堃钻采设备等钻探设备企业为骨干,以金开石化设备制造、胜利仪表、渤海电机等企业配套服务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品涉及石油钢管、仪器仪表、钻机钻杆、海陆石油钻采设备等,基本涵盖石油装备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围绕龙头,完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华锐风电集团投资兴建的华锐风电项目为支撑,着力引进风机叶片、塔筒等配件生产项目,全面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集总装、实验及培训一体化产业基地。目前,形成了具有年总装3mw风电机组150套生产能力的产业雏形。随着华锐二期项目的推进,开发区新能源装备产业正日趋壮大。
三是培育骨干,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九洲工业园板材加工、安徽海螺节能铝型材项目及栋明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培育一批骨干项目,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突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园区产业亮点。
四是加快转型,集约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通过安全、环保等手段,逐步淘汰产能落后、污染较重的小化工项目,促使企业不断更新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完善环保设施,保障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协助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产学研中心,加快技改步伐,提高工艺水平,形成了以汇海医药、安诺其纺织材料两家上市公司为骨干,以常青树化工、旭业化工、天正化工等为重点,整体技术工艺先进、产品覆盖面广、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集群。
五是以点带面,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以澳纳纺织为骨干,带动渤海纺织等小项目发展,形成了拥有30余万环锭纺,500多台宽幅喷气织机,四条丝光棉生产线,100多台苏拉倍捻机的产业链条,主要生产全棉高档高支纱线。目前,总投资5.5亿元的天信纺织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进一步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中的不足。
(一)经济规模需进一步壮大。目前,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6家,同发达地区相比,项目带动力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固定资产、产值、利税等方面仍处于全面起步、提升阶段,需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工作职能不够完善。开发区在企业职工落户、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职能,导致企业职工落户难,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手续办理难度大,影响了建设进度。
(三)项目承载能力开始受限。开发区在闲置土地基本盘活、新征土地难度加大的形势下,随着引进项目的增多,可供项目落户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承载大项目能力受限。
(四)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封闭式管理运行和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职能缺失,扶持优惠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河口交汇叠加,以及市委、市政府港区城一体建设战略部署的出台,河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兄弟县域争资源、抢机遇的巨大挑战。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成为河口实现经济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河口经济开发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为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综合整治,打造集约园区。通过开展企业综合整治,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税源培植等方面入手,强化措施,创新机制,严格督查落实,确保集约利用资源,突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科学规划布局,提高资源利用。一是在规划制定上,围绕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布局。二是在项目选择上,围绕主导产业,争取有助于完善产业链的项目。三是在项目落地上,本着“专业、集群”的原则,相对集中布置,不断形成集聚新优势。四是在政策引导上,实行“倾斜”,将有限的精力、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投入到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项目上。
(三)加快园区西扩,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加强规划控制,建立严格的土地监管制度,强化土地集约使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用地指标,xx期间,计划新征土地6000亩,以满足开发区发展蓝色经济用地需求。
(四)加大配套投入,提升承载能力。xx期间,计划投资2亿元对开发区远期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项目入驻基本条件,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增强开发区载体建设。
(五)引进培育人才,加强人力保障。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强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完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三是加大同各高校、职高、技校的联系,拓宽企业招聘渠道,破解缺乏中层管理、技术人员难题。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三
同志们:
按照以往的惯例,双数年召开一次开发区工作会,单数年召开一次开发区座谈会,全市第五次开发区工作会议主要是研究当前开发区发展遇到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统一大家的思想。由于去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整顿开发区,使开发区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工作非常重视,去年组织到一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会议今天召开。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工作的部署会,也是开发区工作的动员会,长春要变快走为快跑,振兴长春工业先行,项目领先,这一系列要求,都要求开发区的工作必须走在全市前面。今年一月份这么多会,我们把这个会安排在节前开,就是便于各开发区进一步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如果过年以后再开时间就有问题了。
刚才,各开发区向市政府递交了20xx年目标责任书,并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表态发言去做,到年底时能够顺利地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大家的责任书里都有两本帐,一个是必保完成的,这是快走的目标,一个是力争完成的,这是快跑的目标,变快走为快跑,希望大家一定要实现后面的目标。
在今年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们向人大代表报的数是,要完成30%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省里给我们的任务指标是41.3%,形势逼人,必须要完成任务。所以我在这里重申,大家都有责任,只有破釜沉舟,没有任何后退的余地,必须一直往前走,不能向两边看。最难的是去年和今年,只有今年的任务完成了,才能克服目前遇到的这些困难,明后两年的工作也就好做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刚才崔杰副市长已经全面部署了开发区工作任务,这是经市委、市政府共同讨论的,我完全同意。在会议要结束之前,我想再讲四点意见,这四点意见也是四个观点。
一、必须始终坚持开发区快速发展不动摇。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四
今天,*开发区工委、管委隆重举行20*年工作总结暨20*年工作部署大会,回顾总结开发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共同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刚才,礼斌同志代表工委、管委对开发区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思路非常清晰,目标十分明确,我完全赞成。希望同志们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我在此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部分单位负责人的表态发言很有激情和针对性,希望大家在实践中真抓实干,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成绩。
今天这个会议,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说它“大”,其理由有三条:一是意义重大;二是目标远大;三是任务巨大。意义重大,是因为我们这个会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既是对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最后一年的系统总结,又是对“*”规划开局之年的统筹安排;它既指出了开发建设中的成绩和问题,也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追求卓越的行动理念和工作方略。目标远大,是因为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开发区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用君文市长的原话来说,就是“*”期间,要“力争*开发区进入省内开发区前三名,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简单概括,我认为就是十个字:“晋升前三甲,争创国家级”。而这一条,正是本次会议的主旨所在。任务巨大,是因为我们担当这一历史重任,需要付出空前的努力和心血。无数我们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与困难,将不断挑战我们的意志、勇气和智慧。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发区的同志应当奋发担当精神,满怀创业激情,从思想到行动诸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为此,我大致提示以下四条,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认识要大统一?
二、招商要大突破?
实现*的跨越发展,关键靠招商引资。如何抓好招商引资,如何突破招商引资,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即使讲清楚了,如何去做又另当别论。我还是那句老话,再难的工作,只要我们用简单的办法做到极致,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特别是当前大项目的来势很好,但总体来讲,我们在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内外资到位方面都还需要很大的提升。对招商引资工作,我的要求依然是抓紧再抓紧,突破再突破。抓了几年招商,我的体会就是做足笨功夫,咬住不放松,抓出一身大汗,付出一腔热血,一刻也不懈怠,一个都不放过。这一点,我今天这样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会这样坚持。至于如何具体做好下一步的招商工作,同志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制订了很多措施,在这里,我补充三点意见。
一是要要强化大招商意识。招商引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当前,在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中也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招商人员费尽心思、苦口婆心地谈来一个项目,但这个部门讲两句冷语,那个部门说几句怪话,项目往往就半途而废。对这类问题,我们开发区的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切实树立“招商第一、客商至上”的意识,真正做到时时刻刻想招商,真心实意服务招商。
二是要聚焦重大项目。招什么样的商、引什么样的资,对开发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两年,*建成的项目也不少,基本达到了每月有项目开工,有项目投产,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大项目,没有能够带动*经济上台阶,提升开发区对外知名度的龙头项目。因此,我们下步工作必须要把大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加速突破,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瞄准重点产业,聚焦重大项目,集中优质资源,着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大项目,逐步做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
三、建设要大推进?
筑巢才能引凤,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去,承载水平跟不上,必定留不住客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虽然*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来讲,还是投入过少,在开发建设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为此,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6.15”现场办公会,决定投入2个亿到高新园北区道路,今年又将筹资3.5个亿加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希望*的同志们抓紧工作,抓住这些机遇。这里,我强调一句话,就是要“规划优先、适度超前”。搞建设首先要讲规划,一个没有规划的开发区,只能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开发区;一个规划水平不高的开发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高品位的开发区。目前,*规划工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阶段,城规、土规的修编工作都正在进行之中,要抓住这个机会,借鉴国内外开发区发展的经验,合理布局产业与功能,为开发区描绘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激发力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建设要适度超前。绝对超前是浪费,适度超前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开发区的建设包括其他各项建设,都要有适度超前的意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标准要高。不仅要保证“三通一平”,更要向“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方向努力。二是办法要活。资金问题最为关键,我们除了要积极争取市政府资金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树立市场化运作理念,广泛吸纳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安置要好。我们搞开发区既要开发一方、发展一方,也要富裕一方、稳定一方。必须重视做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等项工作,这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四、机制度要大创新?
谢谢大家!?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九月的新疆,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硕果累累!今天,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此隆重举行葛洲坝新疆总部大厦奠基仪式,揭开了葛洲坝新疆总部基地开工建设的序幕。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致以热烈的祝贺!向积极参与新疆开发建设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时期,新阶段,中央做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当前新疆正抓紧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教育科技为支撑,加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兴城镇化,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发展战略。葛洲坝集团作为中央大型企业,具有资金、管理、技术和装备优势,对促进新疆工业化素质迅速提升,促进优势资源转化和带动民生项目,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葛洲坝集团继续在新疆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葛洲坝集团是较早参与新疆开发建设的央企之一。从1999年承建新疆石门子水电站起,10多年来,葛洲坝集团扎根新疆,积极参与新疆经济建设,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20xx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响应中央推进新疆大开发的号召,积极参与新疆水电资源、煤炭资源、民用爆破及房地产等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丰硕成果。今天,葛洲坝新疆总部大厦开工建设,标志着我们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扎根新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为进一步全面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增强合作互信、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各级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参与新疆经济建设,竭诚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疆企业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推进务实合作,使企业有更多的收获,使新疆得到更快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祝葛洲坝新疆总部大厦早日建成!祝愿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谢谢大家!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久久为功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是推动x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让开发区真正成为x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七
为加快中关村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建设,整体提升园区经济承载能力,从根本上确立园区主体发展地位,进一步促进我市产业集群集聚、提速增效、提质转型,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xx年底,经济开发区总产值力争达到180亿元。到20xx年,力争成为250亿级生态园区;到20xx年,力争成为500亿级生态园区;到20xx年,力争进入省内千亿级产业园区队列。
(二)发展要求。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揽,坚持“生态引领,科学布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突出优势,特色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和弥补完善园区各类规划,重点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高端磨具、特色轻工、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发展方向。
按照中关村科技园园“一区三园三带”的布局,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开启全市产业园区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一区: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4.08平方公里。三园:一是以站街镇、卫城镇、王庄乡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规划面积64.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全力推动铝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西部最大铝城;二是在职教城、云站路及金清线沿线规划建设面积6.4平方公里的绿谷产业园,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3d制造、互联网金融、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整合改造提升毛栗山3.5平方公里的新医药产业园存量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等特色新医药产业。三带:即打造站街—犁倭—麦格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建材、磨具磨料产业带,卫城—暗流特色轻工产业带,王庄—新店—流长铝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能源产业带。结合贵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对中八建材加工业园规划区内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搬迁进入西部工业园。
(一)财政政策。
在适宜年度建立经开区一级财政体制,收支单列、封闭管理运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保证经开区地方所得财政收入全额用于工业西区开发建设,让经开区发展逐步形成良性经营机制。自20xx年1月1日起,暂定三年过渡期,建立市、区、乡镇三级财税分配机制。一是园区新增产业项目每年产生税收地方留存部分,70%(暂定)部分留存园区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30%(暂定)部分留存市财政及属地乡镇用于统筹协调和社会综合服务;二是园区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每年产生地方所得财政收入部分(建筑安装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全额留存园区;三是对工业性土地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上缴省级10%收益部份、上缴市级10%收益部份、教育10%收益部分、水利12%收益部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由市财政按规定计提应上缴上级部门部分及社保资金,地方留存部分不再计提。园区产业项目足额缴清土地出让金前提下,扣除征地费用、产业项目设施配套、报批土地成本费用、计提应上缴上级部门基金部分及社保资金后的净收益资金全额安排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留存园区资金统一纳入市财政管理,严格执行市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程序,由园区办向市政府提出项目和资金申请报告,市财政局根据资金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批后安排资金,资金只能用于产业项目土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和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园区办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部门的监督。
(二)执行部门资金计划对口争取机制。
市财政、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生态、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要根据上级政策和部门资金情况,重点对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倾斜,主动作为、按年拟定、提前帮助经开区申报项目和资金计划,积极协调省、市落实项目资金、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面的支持。
(三)坚持财政适度扶持风险承担机制。
经开区融资平台要积极探索不同融资方式完成资金计划,市级财政统筹调度适当提供资金担保,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贷款偿还等方式给予支持。市级贷款融资由市财政部门、金融办筛选经开区在内的成熟项目,牵头接洽、直接参与包装运作,资金到位后须统分结合分配比例,重点支持、适量倾斜给工业园区。允许经开区联合第三方担保或引进民间资金成立园区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
(四)探索试行偿债机制。
探索建立市级可偿债机制,定期从财政预算内外可用于建立偿债基金的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经营性资产租赁收入、股权投资收益、矿产资源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经营和拍卖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存入和监管。经开区每年从市级留存园区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形成备用金,用于预期债务或贷款的偿还,以确保园区债务的如期偿还。
(五)优先支持工投公司资源配给。
市财政局、金融办、园区办、工投公司要加快工投公司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四资”整合工作进度,尽可能将全市工业资产、城区部分优质土地、房产资产或投转固后资产划入公司,将市属资源、经开区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权尽量给予工投公司。
(六)加大经开区资源配置力度。
在全市范围内整合资源重点调配用于经开区项目建设,将市区足够部分商业地块直接指定给经开区用于融资,并授权经开区实施一级开发,出让收益全部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经开区范围内可利用土地资源,核心区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均委托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实施,经开区商业地块出让收益全部用于经开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站街镇、卫城镇、王庄乡等乡镇所属商业地块出让收益在覆盖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后,全部用于经开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赋予经开区职责管理权限。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精神,将市属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住房保障和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环保、商务等单位在市审批权限范围内涉及经开区项目的审批权能够委托的委托给开发区管委会,凡属于经开区管理范围内企业的审批、审核事项,由经开区管委会实行全程代办,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指导,同时逐步扩大经开区管理权限。各乡镇在经开区红线范围内的任何项目实施,事前必须书面申请经开区管委会审查同意方能办理。
(二)理顺经开区管理层级。
将工业园区办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隶属于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工业园区建设开发的专门机构,经开区管委会作为管理层,园区办作为运作层。在领导职数的配备上可采取交叉任职的方式,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任工业园区办常务副主任,经开区(工业园区)所辖乡镇长兼任园区办副主任(不占编制);对工业园区办岗位重新进行设置,在不突破原有编制前提下,满足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科学合理地设岗定级。上述有关事项由市编办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三)强化部门和属地管理责任。
在园区开发建设范围内,除因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涉及规划、融资、招商、建设、管理服务、征拆安置、控违拆违、经济运行、信访维稳、社会治安、文明创建以外,与经开区管委会上述职能职责无关的其他工作事务,原则上归属市属各职能部门、属地各乡镇负责,对经开区在涉及园区管理、项目建设的具体事项上给予支持、配合。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要搭建好银政企互通平台,建立市级金融服务工业信息平台,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入驻企业信息及时与金融部门互通,金融部门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和金融支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项目融资计划编制的指导力度,争取贷款评审少走弯路。定期组织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活动,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政策、金融产品,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制定综合融资方案。
(五)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科技项目、科技资金向经开区聚集,大力推进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创业中心、孵化园)发展。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职教城建设建立实训人才培训基地,搭建职业技术教育与园区产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转化平台。
(六)加强规划衔接实现产教城良性互动。
以服务经开区为主要出发点,突出职教城和站街、卫城、王庄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商贸居住、产品配送、工业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最终形成职教城和小城镇推动工业区发展,工业区拉动工业新城和协同职教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七)落实保障措施。
上述各项工作,由市督办督查局认真分解到单位、到乡镇,强化追踪落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八
目前,我国已建立12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52个。国家科委火炬办1991年开始制定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0年发展规划已开始实施。根据该规划,我们可大致看出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世纪之交的风采:至2000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年技工贸总收入将达400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3200亿元,利税总额800亿元,出口创汇640亿元,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0万元/人、年。到本世纪末,将有约100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茁壮成长,有2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安家落户。
1、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土地资源、地理环境、文化修养、七通一平基础建设、工业基础及配套设施等。软环境指开发区的服务支撑体系。通俗地讲:到开发区投资是否方便?服务是否周到?程序是否简化?办事是否迅速?服务是否高效?能否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软环境还包括开发区办事机构的服务精神和工作作风,以及科研开发力量、工业配套能力等问题。
2、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有时也列入软环境之列。近年来因其重要性的充分体现,人们往往把它单独列项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没给优惠政策,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在一宽松环境下竞争与发展。而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给了一系列优惠,可见政府是非常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的,目的是吸引国内外资金和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资金筹措。
兴办高新技术开发区,无论是优化投资环境,还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建设都要资金。资金渠道无非有以下几种:国家地方政府拔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发行债券或股票以及向国外银行贷款,还有吸引国内外创业者来投资或合资建设。虽然资金是一大难题,但关键是会不会运用不同方式与渠道去集资,敢不敢负债经营,能不能用好用活资金,并产生可观经济效益。
4、项目优选。
引进和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投入、高效益的高新技术项目是办好开发区的根本,需在入区项目审批中特别注意。
5、人才资源。
创办和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需要一大批热心于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事业的创业家、科学家、企业家、经营家和金融家,以及政府管理专家等人才群体。开发区所在在附近是否有人才资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区能否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开发区成败关键之一。
6、管理体制。
国外高新技术园区的管理模式并不归一相同。就美国而言,有自发形成的“硅谷”。也有政府建设的“北卡三角园”。硅谷的管理完全是当地政府机构的常规管理。而在北卡三角园区,政府专设了“园区基金会”,专管园区的规划和土地租用,属非盈利机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有三种:一是建立开发区管委会,它是一个具有省市级政府审批管理权限的小政府实体。二是设立开发区管委会,是一个由省市领导牵头,各有关委办局负责人构成的联席会议形成。三是设立开发区领导小组,它也是由省市领导牵头,各有关委办局负责人构成的联席会议形成。开发区管理体制优劣,对开发区发展是个极大的影响因素。也是吸引投资者、创业者来开发区投资创业的重要条件。
7、协调发展。
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省市委和省市政府领导下,有关政府部门及银行界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创业,艰苦奋斗,才能把此伟业办好。否则,各自为政,相互拆台,互不支持,那只会使事业陷入事倍功半,步履艰难的泥坑,这是人们不希望见到的。
其一,建立开发区是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措施。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高新技术竟争。因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二,大力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经济上台阶的迫切需要。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以9%的速度递增,使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新路子来,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升级换代缓慢。传统产业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长期没得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创汇多和效益好的明显优势。90年代我国经济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建设。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和转化能力至今依然很弱。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
2、从实际出发制定开发区的战略目标。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跨世纪工程。必须及早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发展战略,保证它的健康发展。
其一是做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从我国经济发展看,没有一批小成气候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难以支撑90年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且将影响下世纪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在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的同时,应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扶植一些战略地位独特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到2000年,出现一批产值上百亿元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术拳头产品,使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全国出口额的80%,为下世纪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应遵循“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发挥优势、形成支柱”的原则,确定各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国家级开发区要努力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并逐步成为转化这些成果的重要基地。
其二是走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并举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只有在国际交流中才能发展壮大。许多开发区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取得了很好成效。开发区的中外合资、合营高科技企业也为我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研究信息。开发区只有扩大对外开放,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才能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其三是正确选择我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我国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在产口成本和价格上有竞争优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我国优势的若干产业作为实现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突破口。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黔党发〔20xx〕1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xx〕6号)及《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推进工业倍增行动率先实现工业大突破实施方案的通知》(遵党发〔20xx〕17号)要求,结合全市各开发区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精准把握开发区建设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利用五年时间,有力有序解决开发区运营机制不顺畅、产业布局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不高、优质项目落地率低等问题,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大幅提高,融合示范取得实效,开拓创新能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倍增,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指标。
到20xx年,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实现5500亿元,期间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突破36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30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均达到90%以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别达到500万元/亩、300万元/亩以上,标准厂房使用率达90%以上。建成20xx亿级开发区1个(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1000亿级开发区1个(贵州苟江经济开发区贵州和平经济开发区),500亿级开发区2个(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习水经济开发区),100亿级开发区7个(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红花岗经济开发区、贵州正安经济开发区、贵州湄潭经济开发区、贵州新蒲经济开发区、贵州娄山关经济开发区娄山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市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50亿级开发区5个(遵义综合保税区、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道真上玉工业园区)。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贵州苟江经济开发区(贵州和平经济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新增50亿级项目5个以上,各省级开发区分别新增20亿级项目5个以上,道真上玉工业园区、遵义市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遵义综保区分别新增10亿级项目5个以上。
(一)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坚持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突出生产功能属性,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科学合理做好产业规划。在规划编制(修编)时,重点围绕开发区工业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必要的生产生活所需配套设施建设,防止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民用建筑不合理过度增加。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用地外,原则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应占建设用地70%左右。引导企业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向开发区集聚,除对资源、环境、地质等条件有特殊要求外,原则上新办工业企业均集中到开发区。严格控制在开发区外安排新增工业用地,确需安排的重大工业项目,须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引导符合条件的存量工业企业进入开发区,科学有序推进存量企业实施“退城进园、异地技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水平。坚持适度超前、务实管用原则,高标准整体规划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机衔接,实现一体化布局和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电力、燃气、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治污、环卫等配套服务水平,解决基础设施配套“最后一公里”和“通而不稳”问题。将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整体规划建设。鼓励开发区集中建设非生产性配套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大数据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人防办、遵义供电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优化公共配套服务功能。支持开发区配套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优先申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开发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产学研基地,促进技术成果在开发区转化应用。鼓励开发区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融资、咨询、培训、场所等创新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培育打造首位产业。实施开发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各开发区原则上主攻1个首位产业,可培育2至3个潜力产业。集中人才、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实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聚焦首位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责任单位:市工业和能源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和开发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以往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清理及修订完善。明晰享受条件、适用范围、优惠幅度、兑现流程、执行期限等内容,要实现利益与责任对等。签订的协议或合同要明确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值、容积率及建设进度等具体控制性指标。加强项目落地推进的后续服务、跟踪问效和督查考核,提高项目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六)提升开发区产出效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推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和质量。加大土地收储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探索完善工业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严格实施“两年一评价”。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对企业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改作他用。依据确定的亩均产出强度约束性指标,各开发区分类制定亩均投入产出标准、亩均税收、亩均工业产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七)提升标准厂房使用效率。开展闲置标准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对于产出效率低、“租大用小”的标准厂房予以腾退。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厂房,提升厂房适用性及利用率,原则上各级不新下达标准厂房建设任务,由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需求,合理规划、有序适度建设标准厂房。支持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购买土地、自行建造厂房。(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八)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用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工业项目用地使用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加强开发区水、电、热、气等保障,加快天然气管道“县县通”项目建设,完善开发区内部天然气管网布局,支持开发区内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鼓励电力高耗能园区建设增量配电网,切实降低工业用能成本。加强政银企互动合作,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和项目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园区搭平台、企业用人才、政府供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完善引人、用人、留人机制,支持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依托第三方技能认定机构开展人才技能认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金融办、市水务局、遵义供电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九)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县级政府依法委托开发区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严防“一头审批、一头备案”等“明放暗不放”的现象。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推行集中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及监管方式。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开发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保姆式”“一站式”及“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推行“施工图联合图审”“竣工测验合一”,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进企业高频事项进园区,力争实现“办事不出园”。(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十)提升市场化运营发展能力。健全完善开发区“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开发区运营公司要坚持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立足于做大做强,增强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和再发展能力,有效利用和盘活开发区各类资产。开发区运营公司由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管理,负责开发区管委会决策执行、开发区资产经营管理、投融资,并参与实体经济经营,开发区运营公司不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强化开发区运营公司风险管控,防范化解债务、安全、环境、廉政等各类风险。在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试点开发区财政独立核算机制,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下探索建立财政收入分享机制。(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遵义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1)。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比照成立本级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议事协调机构,解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困难和问题,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督查调度。建立开发区建设发展调度督查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开发区建设发展工作进行调度,并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须于每年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其中,6月底报送当年半年工作推进情况,12月底报送当年全年工作总结;20xx年只需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三)强化激励约束。根据省年度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情况实行重要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对考核结果好的开发区优先考虑扩区升级,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对考核结果差的开发区,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环保不达标,建设发展长期滞后的开发区,按程序提请进行追责问责,直至撤销建制,倒逼加快推动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
各党(总)支部、兴事发集团党委:
全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及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为主线,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坚持深度融入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大局,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为加快建设游仙镇绵阳市“十强乡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净化党员干部灵魂。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支部会、富乐大课堂和百姓故事会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增强政治定力,强化“三个自信”。持续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进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实施以“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干部修身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持续开展经常性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深入开展学习党章活动。贯彻落实省委《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结合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加强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真情教育,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三基地一窗口”等现场教学基地,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党内规章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务实创新推动从严治党。按照区委制定的《关于严肃政治生活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的实施办法》,创新推动全镇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以支部为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会。继续坚持党员旁听党委会议制度,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
3.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持久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崇德向善、厉行法治”和“缅怀英烈圆梦中华”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个人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经典诵读指导大纲》,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组织参与好“中国好人”“四川好人”“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感动绵阳十大人物”的评选宣传。
4.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方案,迅速启动、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七.一”前后以“三严三实”为主题,根据游仙镇实际,将“七个有之”有效的融入到镇党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去。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上一次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锻造钢班子、铁队伍。
1.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围绕“五个服务”,开展“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抓好“便民五项服务”工作落实。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深化“亮岗践诺”工作。加强服务党员工作,提升服务群众意识。一是以富乐大课堂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基层党员开展各种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二是注重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开展人文关怀,知党员所忧、解党员所难,让党员感到组织的关爱,在开展服务党员工作力度上有意识地向流动党员倾斜;三是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热情。要使党员持续保持高涨的服务热情,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党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完善党员服务示范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及党员“关爱微行动、实现微心愿”等丰富多样的党员活动,激发服务热情、营造服务氛围。
创新服务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一是创新服务群众的主体。扩大基层服务群众的党员干部群体,在机关选派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有效推动发展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二是创新服务群众的平台。统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等功能,将村(社区)各类服务阵地平台进行整合,实现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发挥村(社区)各类服务场所、设施、资源的整体效能。三是创新服务群众的机制。完善领导包点服务机制、探索“责任联担、队伍联派、党群联动、问题联议、任务联督”等工作机制,形成基层党建与村(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不断提升村(社区)党组织的威信及党建骨干力量的党建素养与业务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2.建立健全干部任用、考核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镇村社区干部任用考察机制,对新任用的干部实行试用期管理;完善镇村社区干部任职承诺、廉政承诺的“双承诺”制度,通过科学“定诺”、公开“承诺”、综合“评诺”、定期“督诺”,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完善《游仙镇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游仙镇机关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游仙镇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激发镇村社区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3.全方位加强干部培养、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围绕“四宜新镇”和市“十强”乡镇建设目标,利用富乐大课堂和党委中心组学习,突出“学习培训提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导向,着力实施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培训,着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组织开展“经历补缺+能力提升”行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为镇村社区能力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村社区干部后备人才库,不断为游仙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进一步完善镇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和统筹使用。选派村社区干部轮流到镇机关各部门上挂锻炼提高村社区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及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培训、预备党员全员培训、普通党员代表集中培训。
4.落实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建立正风肃纪督导组,盯住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时间节点,开展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监督检查和警示约谈。实行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开展谈心谈话,对新任职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干部谈心谈话率达到100%。探索镇村社区干部履职预警制度,开展经常性提醒告诫,对班子不团结、信访反映较多、有意见有情绪、个人重大报告事项不实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函询或诫勉。加强对干部人事纪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镇党委管理干部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和请销假制度。
5.实施党员干部关爱行动。建立健全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培训,加大对困难党员干部的关爱力度,激发干部工作动力。
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制订村(社区)书记(主任)权力和责任清单,签订履职承诺书;参照《绵阳市游仙区不胜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办法》和《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评选“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坚持落实好“能人带村”激励措施;注重从大学生村官中发现培养“好苗子”,适时压担重用,进一步充实建强基层干部队伍。
2.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分行业、系统、领域,按5%—10%比例倒排确定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实施步骤、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每个后进党组织选派一名机关干部任“第一书记”或党建指导员,未能实现后进转化升级的帮扶不脱钩,联系干部不得评为先进。集中开展1次后进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大力提升中间状态党组织工作水平。
3.分层分类加快推动“新四村”建设步伐。继续以“能人带村、产业强村、民主治村、服务乐村”为核心,按照我镇发展规划,遵循村情村貌实际,挖掘辖区资源优势,分类指导、科学领动,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强化自治、组织推动,重点在带动能力强、区域优势好的村社区建立示范点,力争全镇“新四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20%;力争推培出市级、区级示范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4.强力推进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规范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两委四定一监督”工作法。加大社区阵地标准化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站面积不少于300平米。指导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建立党总支、超过100人的社区建立党委,依托小区、片区科学建立党支部,明确领导责任、运行机制、保障举措。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小区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轮引擎驱动作用,做到没有大的邻里纠纷、没有越级上访、没有群体性事件等“十个没有”,实现无居民摘花踩草、无乱丢烟头等“十无”,走出了一条具有游仙特色的文明和谐小区之路。把小区建成居民“安全的港湾、温馨的家园”。
5.深入开展“两新”组织集中建党“百日攻坚”活动。厘清“两新”党组织隶属关系,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党组织“百日攻坚”活动,力争单建率达40%、覆盖率达90%。用好用活非公企业党建“三同两议一取向”工作法,巩固深化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制度,确保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企业全覆盖并有效发挥作用。对空壳企业党组织进行整顿,不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予以撤销,实行党建联络员制度。研究探索《“两新”组织党建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管理办法》,引导发挥好“两个政治作用”。
6.凝心聚力抓实“四基”建设、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全镇上下广泛开展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标准化、基础工作清单化、基本能力具体化、基准制度实用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基”建设,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增活力、基础工作更坚实、基本能力大提升、基准制度更管用目标。
7.抓实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坚持分级预审制度,完善“双选双培双评双控”党员发展办法,实施以农村改革支持者、带头发家致富者、产业项目持有者、家居生活美好者、文明新风引领者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农民培养发展党员计划,全面消除3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社区)。制定并实施好《—年全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党员先锋行为管理办法》,参照《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办法》,按照《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按需设置党风党纪监督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科教致富信息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等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以岗定责,强化考核,进一步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实现途径和办法。按照《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严格处置程序,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用好远程教育站点、微信等教育载体,更好教育服务党员干部。
8.充分利用“四基地一场所”强化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机关支部活动和七一庆祝等载体,组织带领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9.30”烈士公祭场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做实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化干群关系。坚持“走基层”活动常态化,建、管、用、销好“4+2”“4+3”台账;上半年集中开展1次“五走遍一深入”活动;常态化抓好“双联、千名干部进社区、工余时间访民情、与失地农民结对子、与退役困难军人结对子”等活动;落实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示范城”、“双报到三服务”、“党员义工日”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坚持三级代理制度,做好党员干部代理群众事务工作,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常联常新、常走常亲。
10.强力推进法治建设,加快游仙依法治镇步伐。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关于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意见》和《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办法》,推动依法合规制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率达到100%;规范村级事务决议办法,落实“421”工作法,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探索院落议事会、小区自管委等小单元自治模式和基层民主协商的有效载体,促进基层组织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资源。
四、全面加强人才招引、服务于游仙“四宜”新镇建设。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各类人才到我镇创业发展。一是加强与九院的联系,吸引科学技术人才将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生产,促进我镇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强与职业技术学院和师院的联系,将院校的科研成果在我镇落地生根,促进我镇科教创业产业园的建设;三是加强对外争取,吸引外来人员在我镇创业发展,促进我镇商贸物流和旅游实产业园建设;四是强化服务和外部环境的治理,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做好人才落户、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保障工作,让他们安心创业发展。
五、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
1.强化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明确工作目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深入开展纪律监督,增强组织纪律性,严肃查处目无组织、欺骗组织、对抗组织行为。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依法治区、科技城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党纪党规教育,增强纪律规矩的心理认同。强化对各级纪委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敢担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禁而不绝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坚决问责,并严格实行“一案双查”。
2.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清单、述责述廉、签字背书、一案双查、巡查检查等制度支撑。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按照机关、村社区等不同类别,开展差异化考核。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对责任制考核居末位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题约谈和诫勉;对“四风”问题突出和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机关部门和村社区,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3.保持零容忍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效遏制腐败。调整充实镇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强化镇党委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强化镇纪委对纪律审查的组织协调。健全重大案件督办机制,重点查办腐败易发多发部门、行业和领域的案件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3.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和权力监督、规范干部行为。利用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和干部教育培训,深化岗位风险教育和廉政教育。召开党风廉政教育大会、案发单位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学习警示教育专题片、读本,开办全镇曝光警示专栏,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的教育监督。对全体镇村社区干部进行廉政知识测试和廉政谈话。
4.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持续性。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两方案一计划”,逗硬整改落实,公开整改过程,集中通报整改情况,做到群众认可一件、销号一件。强化上下联动整改,对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政风行风问题,引导各行业系统单位列出联动整改项目清单,制定专门方案,上下互动、挂牌督办。上半年开展一次“回头看”,专项检查整改落实工作和巩固拓展活动成果情况,对整改不力、问题反弹的进行严肃问责。
5.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取得实效。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区委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两个意见”,着力小微服务、强化细胞监管,形成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常态化正风肃纪,巩固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巡视整改成果,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现象,持续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从严查处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违纪行为。加强下去机关企事业单位廉政(洁)文化以及家规家风建设。
六、全面加强党的政法统战群团工作。
1、加强社会稳定工作。依法规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安全,抓好维稳防邪工作,推进信访纠纷化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保障“富乐游仙”建设。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巩固“大调解”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整合信息平台资源,扎实推进“平安游仙”建设。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建设“法治游仙”。
2.加强党的统战工作。做好少数民族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征求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和党外干部教育培养力度,做好党外人士联系工作。开展好“同心共筑‘中国梦’游仙统战在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法律进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继续开展涉台“五进”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党的群团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把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三带活动”,构建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服务新格局。建立党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青春建功”“素质提升、巾帼建功、幸福家庭、巾帼维权、强基固本”等活动。
七、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完善和落地。
1.健全落实从严治党领导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积极探索既加强党的领导又维护法律尊严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适时召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座谈会,促进形成更加健全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和镇党委管党治党重要制度安排落实情况专项报告制度。建立制度执行考核机制,每年对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纳入绩效考核。
2.健全落实从严治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系统抓、抓系统”条块结合的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大党建工作投入和保障力度,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社区干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及时拨付基层组织公共运行经费。落实“一定三有”“三有一化”,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宣传引导力度,积极营造重视党建、大抓党建的浓郁氛围。
3.健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机制。探索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各党组织书记向镇党委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向本级党组织报告履行“一岗双责”党建工作制度;完善自上而下、分级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落实党建工作“三级联诺联述联评联考联用”制度,加大党建工作考核权重。完善党建工作年度考评、考核机制,健全党建工作问责机制,加大定期专项检查和督查通报力度,对不认真履职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并追究责任。开展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推动党建责任落地见效。抓实对镇党委党建工作述职点评意见的整改落实,通过责任、压力传导,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4.切实加强镇党委党建领导小组自身建设。及时调整充实镇党委党建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健全落实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每季度研究一次党建工作。完善落实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切实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村社区、场镇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
中共绵阳市游仙区游仙镇委员会。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毕节市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xx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户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建成150亿级以上省级重点开发区。
(二)年度目标。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工业投资27亿元,工业企业户数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工业增加值33亿元,工业投资28亿元,工业企业户数7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工业增加值39亿元,工业投资28亿元,工业企业户数8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工业增加值48亿元,工业投资29亿元,工业企业户数9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56亿元,工业投资30亿元,工业企业户数10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
(一)明确功能定位。
1.坚持工业发展首要功能。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突出生产功能,调整优化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用地外,工业用地性质不少于70%左右。围绕工业发展,科学合理规划一定比例商住用地,满足开发区必要的生产生活所需配套建设。
2.坚持企业向开发区集中。推动企业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向开发区集聚,用地开发实现集约。除有特殊要求不能入驻开发区外,原则上新办企业、新建项目均要入驻开发区集中发展。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现有存量工业企业进区入园。
3.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发展。按照“一城两翼”、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明确开发区“一区两园”发展方向和首位产业。其中,甘棠产业园依托黔希化工、黔西电厂、永润天泽化工等企业,以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潜力产业,加快推进省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打造重工业产业园;岔白产业园依托高原蓝梦菇、质品服饰等企业,以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打造轻工业产业园。
(二)强化产业培育。
围绕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制定产业链图谱,大力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1.推动现代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实施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予以倾斜支持,着力提升首位产业占比,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工企业。加快启动年产30万吨甲醇、5万吨碳酸二甲酯、5万吨聚乙醇酸、20万吨二甲醚制10万吨乙酸甲酯和10万吨乙醇项目、15万吨双氧水等项目,永润天泽100亩地精细化工和黔孚气体年产5000吨干冰等项目建设,力争20xx年前全部建成投产。
2.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产业。以黔西电厂和黔希化工产出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固废为基础,大力发展石膏建材、混凝土砌块、轻型墙体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推进以粉煤灰、脱硫石膏为主原料的加气砖、建筑石膏粉、石膏砂浆、水性涂料、粘合剂和抗裂砂浆等新型建材项目建设。
3.做活做优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立足市内及周边丰富农副产品资源,以食用菌、中药材、辣椒、刺梨等为原料,加大农副产品的开发及深加工力度,打造毕节市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推进年产5000万棒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菌种菌棒加工厂、保鲜品加工厂、干品加工厂、即食食品加工厂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中药材、辣椒、刺梨等精深加工项目。
4.培育壮大轻纺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围绕质品服饰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低碳轻纺工业产业链,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轻纺工业循环体系。重点推进质品服饰二期、三期建设项目。
5.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围绕永贵机修、川煤煤机等企业,加大智能机械化设备生产、推广、应用力度。同时,积极发展化工机械制修项目。
同时,稳步推进红木家具、吉他制造产业,积极推进白酒制造产业。
(三)强化招商引资。
1.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完善开发区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依托民建中央、东部十省市民建组织和广州市增城区的帮扶优势,围绕首位产业、潜力产业和其他主导产业,强化“两图(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两库(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两池(资金池、人才池)”建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精准靶向招商。“十四五”期间,开发区新引进亿元级项目5个以上,年均引进优强企业20户以上。
2.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开发区要梳理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晰享受条件、适用范围、优惠幅度、兑现流程、执行期限等内容,实现利益与责任对等。要认真履行与投资主体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对投资主体履行义务责任达到约定目标的,要积极按协议或合同兑现优惠政策;对投资主体不履行义务责任,获得的优惠政策依法依规收回;对借用招商引资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严惩。
3.注重招商引资实效。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机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需经事前评估、集体决策,投资合同做到权责对等和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签订的协议或合同需明确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产值、税收、就业等具体指标。加强项目落地推进情况后续服务和跟踪问效,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
(四)强化企业服务。
开发区要始终把企业作为发展主体,全心全意提供优质服务,拓展服务职能、延伸服务渠道,以服务推进建设、以服务促进发展。
1.全面推行挂牌服务。每个企业均明确服务包保干部,将挂牌服务工作全面铺开,方便企业反映问题和对接联系。
2.建立政企沟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定期沟通互动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每半年召开1次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
3.完善走访服务机制。强化每周一次的走访服务工作,把干部走访服务企业工作作为沟通政企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推行企业测评制度。开发区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测评会,由企业对干部的服务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对干部考核定等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集约发展。
1.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坚持“亩产论英雄”,大力推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健全亩均工业产值、税收等指标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对开发区内长期停产停建的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盘活现有土地等资源资产。到20xx年,开发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工业产值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
2.管好用好标准厂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财力状况,合理规划、有序适度建设标准厂房,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购买土地或租赁(土地入股)的方式建造标准厂房。全面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的清理力度,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标准,对未履行投资协议的,依法进行予以清退,有效盘活闲置资产。从20xx年起,除达一定投资额度的重大项目外,对所有入驻企业一律不再实行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厂房租金和物业管理费按标准收取,根据履约情况实行相应奖励补助政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黔西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统筹协调开发区改革发展、管理考核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开发区,由开发区负责日常工作的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统筹研究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
(二)强化要素保障。
1.加强用地、金融支持。坚持用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工业项目用地使用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在开发区试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融资公司积极面向开发区提供投融资服务,建立健全开发区风险担保体系。优先推荐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和国家有关专项资金、基金的申报。
2.加强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预算一定资金支持开发区及区内工业企业发展。开发区及企业获得的国家、省、市支持资金,由市财政及时拨付。开发区内产生的财税收入,属于市留存部分,原则上全部返还用于开发区发展。规范开发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和债务风险管控。
3.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开发区供水、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启动化工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科学布局、加快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做好环保设施的保养维护,确保稳定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加强开发区水、电、热、气等保障,切实降低工业用能成本。加快开发区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完善内部天然气管网布局。加大火电厂蒸汽余热余压利用力度。支持开发区内企业集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推进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试点。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1.规范机构设置。紧紧聚焦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项目两大主责主业,探索和推行内设机构大部门制,规范开发区内设机构职能职责、人员设置,建设统一合理、高效运行、权责分明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职能。剥离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交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等交由相关职能部门或相关平台公司实施,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2.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新组建开发区投资运营公司,将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土地等优质资产资源划转为公司资产,负责土地收储、土地和厂房租赁、产业项目建设等工作,推进公司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增强投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和再发展能力,提升造血功能。选聘懂管理、懂经济、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到公司任职。同时,公司独立于一般性政府平台公司,不参与政府融资。
3.推动审批服务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开发区设立便企服务点,涉企审批部门派驻人员,或探索数据共享前台受理,后台即时办理。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领办代办,对一般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强化考核奖惩。
建立健全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企业服务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干部日常考核,做到任务精准分解到个人、评价精准定位到个人、奖惩精准落实到个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二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闽政〔20xx〕15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xx〕121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综合实力,提高产业领取效应和产业竞争力,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构建精简高效的开发区管委会机构,内部实行扁平化管理。根据中央机构改革精神,开展机构改革运行效果评估,整合相近相似职能,优化大部制机构设置,最大限度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问题,切实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主动对接上级有关城市执法、监察委、环保等体制改革,理顺涉及体制改革部门与区直相关部门的职责关系,确保各项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责任单位:区党群工作部,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继续完善“小政府、大社会、大部制、强服务”的行政管理模式。积极向上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台商投资区成为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先锋,借鉴先进国家、地区改革经验,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环境。破解影响我区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和阻力,为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责任单位:区党群工作部,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推进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改革。成立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展提升我区现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水务公司、市政公司等4家区属国有企业,强化市场化运作,确保与区管委会政企、政资分开。极力构建职能科学、机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责任单位:区党群工作部、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一)推行平台招商。搭建对接平台,解决投资不对称的问题。为优质项目找资金,为实力财团找潜力项目,为企业找合作企业,争取整合升级;根据招商产业重点设立专项招商产业基金,致力于入股或补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常态化组织供需对接会或论坛,引导意向企业、台湾行业协会与本市(区)企业对接,同时,深入开展“引智”工作,提升区内企业人才总体水平。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
(二)推行窗口招商。出台切实可行的中介招商奖励政策,充分发挥窗口信息多、人脉广、渠道多的优势,全面拓展招商空间和实效;协商聘用闽投台北办事处、中泉台北办事处、丰泽船务台北办事处、两岸医事协会等单位或个人,为政府经济顾问;探讨与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台湾工商建设研会、台湾科学园区工业同业公会、台湾电电公会等团体和机构的合作事宜,密集赴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维护好重要招商窗口,助力项目入驻。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
(三)推行以侨招商。发挥侨台外事、工商联职能,增加“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频率;探讨在重要区域与异地商会合作,委任其秘书长为招商顾问,规范工作职责及办事程序,增加招商触角;加强泉州台商投资区台商联谊会建设,通过该渠道,加强与全国台商协会的沟通联络,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台商归属感和向心力。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
(四)推行精准招商。充分发挥区专家库作用,深入研究分析我局提出的五大产业招商重点,掌握每个产业国内外发展形势、行业内重点企业区域分布及排名情况、企业投资意愿及规划布局,围绕园区锁定的重点招商产业类别,紧密跟踪目标企业,实行一对一精准招商,力争取得成效。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
(五)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泉州市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涉企证照事项,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实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减税降费,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和规范前置中介服务,推进并联审批,推行投资项目帮办代办,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住所登记负面清单制度,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精简审批申报材料、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责任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科技经济发展局、党群工作部、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字号品牌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大医疗五大产业,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现代产业经济体系。
责任单位:区科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人才养和引机制,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高级职称专项事业编制试点。积极向上级编制部门争取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试点。解决我区虽然承担县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但行政、事业编制按纯开发区核定,机构编制及其紧缺;虽有县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但行政、事业编制由市编办统筹分配等问题。保障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责任单位:区党群工作部。
(三)培育创新企业群。引导优势资源向开发区骨干企业集聚,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双高”龙头企业、独角兽种子企业和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长效机制,实施瞪羚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库、瞪羚企业培育库,运用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瞪羚培育企业贴息补助等激励创新政策,重点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为核心的开发区创新企业群,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推进开发区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区内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承担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
责任单位:区科技经济发展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开发区集约绿色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推动辖区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加强规划环评跟踪管理。及时做好规划环评修编工作;妥善做好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应急等重点环保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推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推动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等区域交流协作,采取飞地经济、联合共建、委托管理等形式,建设跨区合作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责任单位:区科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
(一)严格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坚持土地供需双向调节和有保有压的原则,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严格执行供地目录和用地标准,合理控制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我省鼓励发展、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大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倾斜。禁止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以及“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供地。从严把关100亩以上的工业项目在用地预审、农用地转征、土地供应的手续办理。
责任单位: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投资促进局。
(三)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鼓励企业对现有工业项目加大投资,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对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取得土地,减轻企业一次性支付土地费用成本的负担。支持民间投资利用自有工业厂房举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以及其他新兴产业和养老、幼托等社区服务业的,可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但不得分割产权出让)。在符合规划、安全等要求,并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持企业在原依法取得工业建设用地上增建生产性设施、进行厂房加层、翻建改建厂房或开发地下空间,增加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我省鼓励发展、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优惠的地价政策,在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责任单位: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
(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水平。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处置力度,对批而未征、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低效利用等存量土地,依法依规采取申请撤销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批文、加大征迁力度、调出指标置换用地、调整项目加快用地以及二次招商等措施进行盘活利用;对闲置土地,依法依规进行妥善处置。定期组织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进行排查梳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责任单位: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投资促进局、科技经济发展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一)加快全区市政基层设施建设。推进南北大道、东西大道等道路建设,争取金屿大桥、百崎大桥尽快开工建设。重点启动湖东片区和白沙片区等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和“七个同步”要求,做好湖东片区生态公园、市民广场、秀涂片区综合管廊的建设;推进东园北车片区、东园光电产业片区、张坂片区、湖东片区等区域的“七通一平”。启动各片区次、支干道建设,加快完善各片区路网和市政管网。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完善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公平普惠的基础型公共设施网络,构筑泉州台商投资区高标准的“市级——区级——组团级”三级公共中心体系,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型公共设施。明确配置标准,以投资区发展目标为导向高标准建设公共设施。启动7个安置小区工程和1个区级公租房建设。实施“教育强区”五年规划,与葳格教育签订建设教育园协议;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开展“垃圾革命”,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和村村亮化工程。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民生保障局、教育文体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建立我区联席会议机制。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区党工办、党群部、科经局、投促局、财政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人行惠安支行,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科经局。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龙头企业激励扶持政策等由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个案研究。
责任单位:区直各部门。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三
2005年,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潍坊市“三北”开发大势,加速全面建设寒亭海化的重要一年。海化区经济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市建设“三北”重化工业基地为契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以建设生态工业城镇为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整体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努力打造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全力推进海化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寒亭北部地区的工业新区。根据全区加快发展工作会议要求,2005年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0%;财政总收入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100%;招商引资增长100%,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
一、认真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遵循突出发展盐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中心区这一主导思想,确定了“一港二带六区”和“六纵四横一环”的框架性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5个细部规划:一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工业加工等重化工业,以及物流业、沿海旅游业等产业。二是卤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切实加强卤水资源管理,实现有限资源的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路网、电网、热力、供排水、防潮坝、绿化等6个细部规划。四是商流服务业规划。一方面是以“二带”为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崔家央子村的沿路经济。另一方面,开发建设崔家央子村东,以新海路为轴心的物流园区。从而使北海路、新海路成为海化区两条经济商贸走廊。五是城镇规划。以央子镇区为中心,西扩北展,加大建设强度,增大城市容量,到2020年,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
二、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四
为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公告如下:
一、招考专业及要求。
详见附件一。
二、招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3、具备招考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4、年龄30周岁以下(1982年6月1日后出生)。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5月2日--16日下午5点。
3张;并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证、工作年限证明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应届毕业生所在学校还未发放毕业证、学位证的考生,须提交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证明)。
考试收取考务费,根据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笔试每人40元,面试每人70元。
拟享受减免有关考务费用的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提供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免收考务费。
资格审查:对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考工作的全过程,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的,随时取消考录资格。招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招考范围、条件对报考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每人限报一个职位。资格审查结果在开发区网站公布。
对审核确定的报考人数达不到计划招考人数3倍的专业,由招考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调整录用计划。
四、考试。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分别以百分制计算。
(一)笔试。
笔试时间与资格审查结果一并公布,请于报名结束后及时上网查询。
笔试为综合能力测验,主要进行公共基础知识等。
方面的测试。笔试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笔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对笔试成绩进行加分,加分事项附后。根据笔试成绩,原则上按1:3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范围人员名单,名单在开发区网站公布。
(二)面试。
面试以体现报考职位的要求为主,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业务素质、举止仪表等基本素质。面试成绩当场向报考人员公布。
面试结束后,除外语专业按笔试30%、面试70%权重计算总成绩外,其他专业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权重计算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试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
五、录用方法。
根据报考人员考试总成绩排名顺序,按招考职位从高到低依次等额确定进入考察、体检范围人员。若总成绩相同,经开发区党工委研究同意,可相应增加录取名额。对进入考察、体检范围的人员,由招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按照《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1号)标准执行,经考察、体检合格的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新录用人员,签订就业协议,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录用手续,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对应届毕业生,经批准录用后若在2012年7月30日前不能出具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将视为达不到职位学历要求而取消录用资格。
附件三:《公开招考工作人员诚信承诺书》。
附件四:公开招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加分说明。
附件五:工作年限证明。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五
为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称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始终坚持“高”“新”特色,积极发挥“自创区、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围绕将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大力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主要指标如下:
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市。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东湖科学城建设初显成效,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0家,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家,涌现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成为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改革开放引领区域发展。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引领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对“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支撑能力稳步提升。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深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实施战略支撑强化行动,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1、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高标准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将东湖科学城打造成为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一流科学城。加快推动7个湖北实验室建设运行,优化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实验室。集中布局和推进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预制和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和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前沿创新平台。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资金保障,市、区共同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2、吸引集聚海内外一流创新人才。支持东湖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对顶尖人才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引进,支持经费按照市区1∶1予以保障,并在居住、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全面升级“3551光谷人才计划”,构建评审制、举荐制、认定制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10亿元光谷“合伙人”引导基金,引导创投机构投资,助力人才企业成长。支持东湖高新区率先实施人才跨国界、跨地区、跨体制流动机制,对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工作、创新创业许可便利,为非本市高端人才提供户籍居民同等待遇。鼓励东湖高新区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探索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支持东湖高新区骨干企业等与高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委外办)。
3、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和省、市战略需要,在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基础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技术环节,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优先支持东湖高新区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东湖高新区对获得国家立项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分年度按照国家拨付资金50%的比例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最高支持1000万元,支持企业集中优势创新资源铸“重器”、补“短板”。(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二)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行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1、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东湖高新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拓展“一址多照”登记适用范围。支持东湖高新区实施更大力度的创业资助政策,吸引和集聚一批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企业科技人员、海归人员、连续创业者在东湖高新区创办科技型企业。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范围,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市场主体数量力争突破20万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2、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东湖高新区探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和方式改革,探索对符合条件的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报备即批准”。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东湖高新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0000家,瞪羚企业数量翻一番,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局)。
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面向企业创新需求,按照“项目来自企业、平台建在企业、成果对接企业、人才服务企业”的要求,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10亿元股权激励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管理团队、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实施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加速创新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东湖高新区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
(三)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221”产业体系。
1、做大做强两大产业集群。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全球顶尖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突出“光”特色,做强“芯”核心,做大“屏”规模,强化“端”带动,优化“网”生态。开展产业链创新,推行“链长制”,制定“一链一策”。加快长江存储二期、华星光电t4及t5、迈瑞医疗、华大智造智能智造及其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诊疗、生物农业和生物服务产业发展。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
2、推动数字经济与新消费融合发展。筹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孵化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以5g、物联网、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优先支持东湖高新区发布“光谷新经济应用场景清单”,在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社会治理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建立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支持前沿技术探索和应用。支持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创意、新零售等服务业业态,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建设“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设,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东湖高新区制造业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体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
3、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未来产业基金,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合成生物、新能源等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作用,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持东湖高新区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类脑智能、智能芯片、机器视觉等重点方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聚焦生物种质资源选育、农业微生物培育等重点方向,依托相关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力量,突破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组学技术等,打造种子“芯片”。在电磁能、数字建造、医疗高端影像装备制造等智能制造重点方向,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产业先发优势。(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四)实施开放协同创新行动,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1、服务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协同发展,支持东湖高新区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其他区域,按照合作建设一个离岸科创平台、打造一个飞地园区、组建一支产业基金、举办一系列对接活动、搭建一个工作机制的“五个一”合作模式,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探索跨区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协作等合作新机制,推进东湖高新区与武汉城市圈相关城市协同创新。通过共建科技资源库、重大创新平台,鼓励创新主体跨区域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东湖高新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2、加快集聚国际创新资源。释放“自创区、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全面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持续推进电信、互联网、金融、科技服务、大健康、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扩大开放,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持续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在光谷集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东湖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湖北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东湖高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和产能协作,积极参与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五)实施双创环境优化行动,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
1、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等创新主体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双创孵化载体。积极推动大学科技园向未来产业科技园升级,探索构建未来技术与产业孕育的新型产学研融通发展模式。加速创新街区、创新社区、创新楼宇建设,实现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持续举办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等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搭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支持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升级扩容,推动建立武汉知识产权法院。推动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光谷专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利审查速度,支持东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统筹协调仲裁、调解、公证和维权援助等多方力量,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局,市法院)。
3、创新科技金融支撑。支持东湖高新区筹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打造银行、证券、保险和租赁等全牌照科技金融体系。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在东湖高新区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支持东湖国家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东湖高新区承接国家金融创新试点,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等。支持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和产业基金发展,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中部地区风投创投中心。(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4、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东湖高新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统筹推进省、市107个“一事联办”主题落地实施。全面对标一流营商环境,自主探索更多“一事联办”主题,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支持东湖高新区制定《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包容审慎信用监管若干措施》,建立市场主体容错机制。进一步推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落实,全面实现行政审批办事不出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局)。
(六)实施改革攻坚破冰行动,推动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1、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试行科研经费投入“双轨制”,结合实际情况对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项目采取“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扶持方式。探索建立重大原创性、颠覆性、交叉学科创新项目非常规评审机制和支持机制,推行重大科技项目管理首席科学家或者技术总师负责制。围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需求,探索实施一批“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对获得立项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行“先赋权后转化”模式,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试点。推进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一批中试熟化平台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落实市、区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落地运行,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3、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东湖高新区学习借鉴和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做法,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营、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推进实施一批创新改革举措。支持东湖高新区建立健全高效管理体制,在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总数内,自主设置内设机构,探索建立员额和岗位管理制度,全区员额管理实行总量控制,自主决定员额管理人员在区内的选用、调配、管理、福利待遇、任免和奖惩。(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七)实施民生领域补短板行动,建设产城融合生态科技新城。
1、建设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支持东湖高新区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扩容工程,鼓励东湖高新区与市属、部属院校,国外院校合作办学,提升园区基础教育竞争优势。支持东湖高新区开展“信息强教”,推进应用智慧课堂、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教育信息化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建成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50所,创建国家和省、市特色学校30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打造高质普惠的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部、省、市属龙头医院光谷院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光谷人民医院等综合性、普惠性、公益性医院项目建设。支持东湖高新区引进国际化、精品化医疗服务机构,打造光谷国际医院。力争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建成1个国家医学中心、4个重大医疗项目、10个三甲医院光谷院区。(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3、大力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双碳产业园,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建设模式,推动碳中和绿色技术应用推广。实施“大湖+”行动,有序增加城市绿地绿量,提升绿地品质,推进全域景区化。持续推进光谷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集生态、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绿色创新大走廊。力争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园区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科技新城。(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建局、市水务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举全市之力推动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东湖高新区中长期发展重大战略举措,定期研究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设,以及“自创区、自贸区”联动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加大对东湖高新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创新资源配置的统筹力度,增强东湖高新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推动全市全域自主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二)保障土地资源供给。积极推动东湖高新区扩大区域范围和面积。支持东湖高新区科学合理扩增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对东湖高新区新增用地指标予以倾斜。促进东湖高新区土地高效、集约、节约利用,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在符合现有规划、产业政策、标准规范、投资强度,确保厂房结构安全、不改变工业用途的前提下,零增地技改项目厂区范围内容积率、厂房高度不再设定上限指标限制。支持东湖高新区完善“标准地”制度,实施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建局)。
(三)加强评价监测。落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东湖高新区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对东湖高新区考核评价侧重研发经费投入、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质量、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经济运行效率、产业竞争能力、单位产出能耗等内容。每年1月底之前东湖高新区要将发展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六
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该区自然资源尤其是地下卤水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最大的盐场——羊口盐场的一部分;在该区正式成立之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氨碱法纯碱生产企业——潍坊纯碱场。并最终以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和寿光市大家洼镇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83平方公里。
可以说,地下卤水资源是该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地下卤水,即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其中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是新型盐矿资源。至今,许多人对海盐的生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盐都是海水蒸发得到的。其实不然,海水晒盐是比较传统的晒盐方法,在我国的众多大规模盐场中,只有海南省莺歌海盐场因为没有发现有地下卤水存在,同时由于周围海水含盐度较高,仍然采用海水晒盐。地下卤水晒盐有其巨大的优势,其浓度比海水高2-6倍,利用高浓度地下卤水不仅可直接提取溴素等化工产品,还可节约盐田面积60-80%。地下卤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在盐滩附近打井,抽取地下卤水至浓缩池,经浓缩后,流入结晶池蒸发结晶。因为地下卤水层位于淡水层之上,所以只要控制打井深度即可抽取,开采方便。
在该区成立之初,海盐和纯碱的生产对环境影响有限,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已经远高周边地区。然而,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开发区领导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外资,同时由于产业集聚效应,众多以卤水或海盐为原料的化工厂落户该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以合作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溴化物生产厂以及一些私营的农药生产厂。这些厂家投产后,高薪雇佣了很多工人和农民工,创造了巨额利润。然而由于该区环保局工作不到位;企业自身只追求利益,毫无社会责任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尤其严重,同时还有在2010年出现的卤水污染。
毫无疑问,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各个化工厂的未处理废弃,海水污染主要来自未处理的工业废水。该区许多化工厂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只在夜间生产,最终导致该区居民许多时候晚上睡觉不敢开窗。相应的,海水污染也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浅水区域海水发黄,近岸出还会有许多黄色的泡沫,该区居民已经开始拒绝使用本区捕捞的海产品。如果说这些污染仍然不能引起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领导的重视,那么卤水的污染则是对该区环境和经济的一个严重警告。
2010年前后,该区内的许多盐场生产的海盐被测不达标,原因是这些生产的海盐中存在农药杂质。经调查,该区内的一些农药生产厂,将未处理的废水用高压的方法通过卤水井压入地下卤水层。大家都知道,要想治理地下水是非常困难的,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很有效的办法。因此这种行为必将会造成长期持久的严重后果。
现在,该区正在努力转变从前的发展方式,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城四园”的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水城,包括科教创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档商住区、旅游度假区四部分。“四园”就是规划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临港工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海港物流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和首届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创造了海上万人风筝放飞吉尼斯记录。打造环渤海地区最大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基地,商务、办公、金融、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山东“蓝色逍遥游”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展,才能够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双丰收。
开发区的发展讲话篇十七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由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编制的2010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平台建设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及监督检查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潍坊滨海”门户网站上可下载。由于篇幅所限,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联系电话:0536-5310003;传真:0536-5310003;邮箱:bhxxzx@。
一、概述。
我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条例》的各项要求,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了推进全区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开发区成立了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由党政办公室主任任小组组长,由党政办公室、研究督查室、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组成,办公室设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政府信息科及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目前,我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正在逐渐理顺,各项制度已经逐渐建立完善,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正在按《条例》要求得到严格落实,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正在获得切实可行的保障。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理顺、推进全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0年开发区组织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由党政办公室主任任小组组长,由党政办公室、研究督查室、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及滨海保密管理部门共同构成,办公室设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领导小组的成立进一步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力度,理顺了工作关系,从组织上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小组成立后,全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滨海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跃升到全市第四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得到建立完善,从制度上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按照《条例》第9条至12条规定的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的范围,全区各部门单位对各自属公开范围的信息进行了清理,并按照《条例》第15条规定,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动公开。按照《条例》16条的规定,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的政务信息公开窗口正在筹建之中。
(一)主要公开渠道。
1、政府网站。
“滨海政务门户”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开发区所有部门单位均可通过该平台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在政务门户的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其政务信息公开职能,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专栏。专栏下设政务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依申请公开等栏目,方便公众查阅开发区各部门单位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
从2010年1月开始截至目前,全区主动公开政务信息977条,全文电子化率100%。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83条,占总数的8.4%;法规文件类信息445条,占总数的45.5%;政务动态类信息之394条,占总数的40.3%;应急管理28条,占总数的2.8%;统计数据类信息7条,占总数的0.07%;其他信息23条,占总数的2.4%。2010年截至目前,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栏目的点击量为1,030,752人次。
2、政务信息。
随着《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施行,滨海区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开发区部门信息。《政务信息》每半月出版一期,免费向开发区各部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等发放,2011年将继续增加了发行范围和数量,扩大到规模以上企业、银行、商场、酒店等中心城区社会服务窗口单位。
(二)公众查阅的场所。
为民服务大厅政务信息查询窗口近期将投入使用。目前,国税局、地税局、工商、社保处等多家部门设置了信息公告栏、信息公开电子屏,为前来办事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便利。宣传文化中心在滨海电视台和海化电视台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栏目,积极宣传政务信息、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知情度。
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
按照《条例》第1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政务信息公开申请。
1、申请情况。
目前,滨海区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共收到政务信息公开申请7起,其中,口头申请7起,占依申请公开总数的100%。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已经全部答复。
2、答复情况。
出自 cOoco.neT.cn
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已经全部答复,其中:“同意公开”5件,占申请总数的71%;“非本机关掌握”2件,占申请总数的29%。
五、复议和诉讼情况。
《滨海区部门单位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费办法(试行)》正在制定中,该办法施行前全区各部门单位免费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服务。
六、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按照《条例》第3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2010,滨海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均按《条例》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处理,无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截至目前尚无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发生。
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及监督检查情况。
为了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落实好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及监督检查工作,滨海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流程重新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成文的同时确定该文的公开属性,严格落实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理顺公开程序明确责任,确保全区无泄密事件发生。
八、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全区各部门单位按照《条例》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对《条例》的认识、理解上还不够深刻,把握欠准确;工作人员处理信息公开事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1年,我们将按照国家和潍坊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滨海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强场所建设。
加强滨海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建设,督促各单位,加强各单位的场所建设,场所及相关设施建设要突出便民。
(三)加强监督检查。
要强化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内容和标准,创新考核方式和程序,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利用,督促落后单位整改,提高工作绩效。
(四)加强业务培训。
签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