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专业22篇)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好好总结。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或反思,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提高。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选择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一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本课时共有两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主要通过展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情感目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认同感。通过学生感受奥运,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响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内化为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首先应有直观的感受,图片应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对于一些时事及重点社会问题,应注意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最后,应注意教学中的前后承接,形成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而通过“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与时俱进传文化”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由“绿叶对根有情,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同样情意深重,而我们魂牵梦绕的情感源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引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一目:1、绿叶寻根。
多媒体展示:根据现有人数多寡来确立的新百家姓。让学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现有人数在全国居多少位。(活动:介绍二位同学的姓氏来源。点数字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懂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多媒体展示:黄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包括中国台湾的许多台胞,纷纷回到故土寻根问祖,或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这反映了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不忘故土的情怀。
2、绿叶爱根。
从四个侧面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国结、瓷器、(多媒体展示中国结和精美的瓷器的图片,配以民乐)。
中国结虽小,但小中见大,它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浓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龙”文化(多媒体展示几幅故宫中龙的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到处都能感到龙的文化,比如龙虾、龙须面、龙井茶……。
通过龙舟赛的习俗引出龙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接龙活动。目的是丰富知识,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3)服饰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绣作品,旗袍图片,配民乐“瑶族舞曲”。
服饰中内含中华文化元素。
(4)书法艺术。
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我国书法的美。
使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起着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我们不但要继承,还应发扬光大。
活动:
1、奥运盛会找文化。
让学生找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体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
学生边看边寻找,并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2、记者调查谈文化。
设计四个问题,请一位同学担当小记者,对大家做一次现场调查。然后通过教师的指点迷津,指出我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目: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学生观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回答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并完成书中的67页的作业连线题。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诸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刚正不阿、厚德载物等优秀道德品质。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师: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也是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
3、绿叶报根。
提出问题,学以致用。面对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豪,骄傲,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的生活中是否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提问:你的.生活中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的对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认为中华文化会不会断流?我们应怎样做?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认知变成日常行为,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课堂小结。
再次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时教师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在歌声中思想得到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坚定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四、说板书设计。
绿叶寻根——绿叶爱根——绿叶报根。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二
在《灿烂的文明之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老师更应像一名策划,要做到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老师则根据需要适时去引导、点拨就行了。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具有很高的'素材搜集和整理能力。为此,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本地和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及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便于他们理解所学。特别是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使同学们对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其自豪感、幸福感,激发了其投身家乡建设的决心。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案例的选择时能够注重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特色、人文性特点,如采用了“感动心灵的人物――本”支教的素材,通过设计层层设问,引导同学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谈认识,并及时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提升了思想境界,激发了其学习先进人物,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学生已经自己得出结论了。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其接纳。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少部分学生反映有时讲得较快,由于选取的素材较多,老师便急忙处理,而一些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讨论时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思想。通过上这节课,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各位老师给予的评价,对提高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在今后工作中会做得更好!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三
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班里的许杰同学年龄较小,活泼淘气,三年级的孩子还像一年级,上课的时候能做到二十分钟集中注意力就不错了。可这孩子天资不错,聪明伶俐。他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了,刚接班的时候几个星期,每个星期天布置的周记总是不完成。
课余的时候,和孩子们聊天,许杰也在其中。说起作文之最,我把周围的几个孩子大大夸赞了一回,给他们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几个“之最”,务必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去完成作文。看到他,我灵机一动,夸他的作文是“童趣之最”,还要其他的同学学习他。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之声中,许杰的脸红了,眼睛亮了,又露出了调皮的笑容。
这一个星期的`周记交上来,他竟然完成了,而且写得还不错,字迹端正,行文流畅,只是篇幅短了一点。多么了不起的进步!语文课前,我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在作文上终于有了重大的突破……”当我宣布了他的名字时,我分明看到他眼神中流露的惊喜。“请你永远记住今天――它将是你腾飞的开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许杰的身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挺拔,他的眼神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集中。这一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
孩子毕竟是孩子,打那以后,他还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过我发现他上课专心的时间长了,作业的速度快了,而且布置的作业很及时地做,总想赶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上,他的态度端正多了,从来不逃作文,只要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我赶紧大方地给他“四星”的赞誉。他的点滴进步让我倍感欣喜,我常常把我的发现告诉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萌发上进的愿望。我相信,在我的赞美之下,他一定会从“灿烂”走向“辉煌”!
是啊,我们看《读者》、《赏识你的学生》时,常常看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令孩子改变一生的案例。这时,我们往往感叹为什么有时候连自己都被感动的谈心、激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呢?是他们麻木,还是我们太急躁呢?我想教育人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孩子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们大海捞针地发现,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遗余力地赞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四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备这堂课时,我感到最头痛的是教材的处理: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可讲的东西很多,按教材的内容(“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等)来讲吗?面面俱到会不会导致面面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还是把范围缩小吧,但我到底选什么来讲比较好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收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教师有必要也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欣赏视频,引发学习兴趣,而且很直观的了解到成语的简练和文雅;表演猜成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表演者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诠释对成语的理解,猜成语的学生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成语的形象性;生肖成语、谜语成语、成语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知识面,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成语运用让同学们通过具体实践了解成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培养严肃的学习态度,注重日常积累。
由于学生的成语积累不够丰富,产生了进程较慢的问题,说明成语积累需要一个长期阅读的过程,有待于今后学习中不断积累。另外,在课堂的驾驭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五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集思广益】。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六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教学内容分析:
(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2、重、难点确立:
(1)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内容的深刻了解,因此,本课把教学重点设定为: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
(2)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因此,本课把教学难点设定为: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等,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在当今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
3、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1、知识与技能: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列举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训练从典型材料出发经对比、思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在对涉及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和纵观中华文化的两个表格材料的对比、分析中,学会采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获得中华文化的特点、力量等知识;在学习涉及小悦悦事件的典型材料,列举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之后,学会在对比、思考中,获得要坚持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在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后,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和对个体、人类及世界的深远影响;在学习“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之后,初步感受传统美德的精神魅力,愿意为保护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断。
学生思考: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外国朋友安妮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他被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深深震撼了,他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她。
假如你是安妮的中国网友小华,你将怎样向安妮介绍中国文化呢?
二、讲授新课。
1.(多媒体)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突出成就。
(2)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有传统文化的体现吗?
(3)综合以上活动你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小结:(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不曾被打断的国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中华文化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他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也是丰富多样的,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次,每一点空间。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起源上说明它发源早,流传广,生命力强;博大精深从内容上概括出中华文化不仅深邃,而且广泛全面。
(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向现在,又从现在流向未来。中华文化是这条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曾经独领风骚数千年,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设计意图:中华文化的特点比较抽象,学生在概括这一特点一时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本活动意在先带领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中华文化,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较为准确地认识和归纳出中华的特点,突破重点。)。
1.过渡:安妮从大家的介绍中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魅力。她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进而还想了解一些文化名人,因为他们对世界影响也很大,比如屈原,现在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屈原文化,申报端午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想知道为什么屈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2.学生自由发言:我知道的屈原。
教师归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3.(多媒体)视频:屈原故里秭归端午习俗。
4.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依次播放以下问题)。
(1)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屈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归纳:屈原文化首先是一种节日习俗,包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等。(政治教案)屈原文化还包含爱国、正直、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等传统美德。我国在20把端午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既是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习俗,更是为了弘扬这种传统美德。
(2)你还知道哪些对我们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人物吗?他们哪一方面在影响我们?
(3)你在生活中应用过这些格言和谚语吗?你能通过一个故事来阐释这些格言谚语的含义吗?(多媒体播放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
(设计意图:(2)(3)两个环节应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言,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这两个问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点拨,力图让学生的认知由具体的知识上升到较为抽象的概括。)。
5.教师小结: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任何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们民族的先进文化也曾经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以屈原爱国情操为代表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学生对屈原和端午节也很熟悉。以屈原为栽体进行教学,体现了湖北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操为突破点,深度挖掘文化的影响及作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6.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安妮不禁感叹道:中国的名人真是了不起,他们创造的文化太具有感召力了。
7.学生自由辩论:中华文化就是名人创造的'文化正确吗?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通过学生的自由辩论,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辩论活动也能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8.教师归纳:小华的观点和大家一致,他给安妮这样回复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1.过渡:安妮在读了小华的邮件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既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凡是传统文化我们都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和吸收。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非常多,但在如何传承上,学生概念可能比较模糊。设计这两个问题一是想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应当批判继承,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德。)。
3.教师归纳:(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美德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具有生命力的道德规范。美德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它们被不断丰富和发展。
4.(多媒体)依次播放下列一组组视频:两弹一星元勋组图;抗震救灾组图;以邓亚萍为代表的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组图;志愿者群体义务服务组图;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事迹组图。
老师对每组图进行简洁解说并提问。
(3)这位正在奋力拼杀的姑娘是谁?我们应当向这些攀高峰的健儿们学习什么?
5.教师归纳: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美德又有新发展。如求索求真和艰苦奋斗美德的创新、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爱心奉献美德的创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创新、诚实守信美德的创新……无数的美德都被我们这个时代继承着、弘扬着,然后从内容到形式都被创新着,发展着。
(2)你在活动中做了什么?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做些归纳补充:(1)革命歌曲大合唱、德育故事演讲、庆国庆六十周年黑板报、经典名著读书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一一感恩践行等等。
(2)参与班级合唱比赛排练、晨会中讲德育故事、参与书画竞赛、读中华经典名著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从最新发生的事件,最具震撼力的感人事例说起,并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以道德模范为楷模,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8.小结:我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这些美德的过程,也是弘扬这些美德的过程。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式下,我们中学生不仅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践行中创新我们的民族美德,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本课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以网络邮件传输贯穿本课始终,它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交流活动又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有利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教学过程一呵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第二,依据教学的需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由具体知识的认知到抽象影响的认同,再到行为上的实践。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实践,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八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活动一)【话文化】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活动三)【说一说】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活动五)【做一做】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活动六)【轻松驿站】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九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
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活动一)【话文化】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活动三)【说一说】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活动五)【做一做】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活动六)【轻松驿站】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八、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
1、知识目标: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例举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多媒体。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横向看:博大精深。
纵向看:源远流长。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代代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和对青年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通过歌曲中国话和中国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靠的是什么?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文化魅力、民族精神,让中国走向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推进新课:
活动一:提起中华文化,除了上图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积极回答。
之后展示一些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中国画、京剧、旗袍、瓷器、玉器、木雕等。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形象化。
想一想:那么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呢?
生:中华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军事家:
孙武《孙子兵法》。
孙斌《孙斌兵法》。
文学家:
李白。
苏轼。
曹雪芹。
鲁迅。
科学家:
张衡。
祖冲之。
蔡伦。
医药学家:华佗。
麻沸散。
李时珍《本草纲目》。
说一说:看了以上资料你认为中华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总结分析及朗读: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图片展示)。
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放眼世界古代文明,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生:回答。
师:展示图片资料你知道吗?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想一想: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感受总结:中华文化的总特征生: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感受文化的力量:活动三:畅所欲言:
列举谚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材料一: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材料二:《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四:讲故事。
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1、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以此引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生朗读)并让学生做书上的连线练习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回答。
说明了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而我们同学们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该如何继承传统美德?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华文化这个概念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课堂中借鉴一些图片资料、歌曲、格言警句等,唤起学生对她的了解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也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尤其是在讲故事的环节,部分同学表现的非常好,效果不错。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达到,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在列举格言谚语对为人做事的影响时,没能较好的调动学生,这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提高和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本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仍不够,教学目标体现的不够到位,以后应该更加注重目标教学。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一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二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特点和作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多媒体显示: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出处 Cooco.neT.cn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多媒体显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苏武牧羊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热爱祖国。
多媒体显示“徙木为信”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徙木为信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诚实守信。
多媒体显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负荆请罪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宽以待人。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列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教师:我们来看一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体显示: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
历览前贤国与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为人正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实守信)
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它的内容和形式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形式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三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1. 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给学生创造了视觉、听觉等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华文化的美的感受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在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这一难点时,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得出结论,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且易理解。
3. 在中华文化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时采用文化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有小组间竞争也有小组间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
4. 在传统美德这一知识点时,选取的素材是西安最美女孩李娜的故事,选材具有时效性、地域性,主人公也是中学生的同龄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反思自己在传承传统美德时有哪些不足并能加以改进,成功突破难点。
5. 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 板书设计新颖,但是教师的简笔画水平较低,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4.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价单一化,今后应注意多元化评价。
总体而言,本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今后还应该注意细节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学生掌握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概念;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墨子、儒家孟子、法家韩非子等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孙子后法》与《孙膑兵法》。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为出发点,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进而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列表的方法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回答“战国百家中,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
思想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民贵君轻”等教材所摘录的材料,及讲课所过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通过对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学法设计:
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进行复习提问: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分别说出各自的起止年代。并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思想领域的内容,了解几位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它们的主张和著作。
一、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思想领域。
教师首先提问:孔子的姓名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时代、所创立的什么学派。估计学生阅读教材后可归纳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于孔子“仁”的学说,由于比较难理解,建议教师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授。“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爱人”,即爱别人,爱众人。“仁”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让百姓有安定的生产环境,反对严刑酷法繁役,在不把奴隶当作人看的奴隶社会,孔子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在当时社会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减轻剥削、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客观上有利于劳动人民,所以他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比的正统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2、教育领域的贡献。
关于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以归纳补充: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诗经》的内容,《诗经》的作者是谁?学生应当回答出:孔子。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诗经》之外,孔子还有哪些著作?我们所知道的《论语》一书,又和孔子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由学生总结出:孔子编订了《春秋》一书,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
三、百家争鸣。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评价。
儒家。
荀子。
庄子。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五
一、分析教材,找准定位。
本次教学设计我6改教案,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我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所在,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而是一味追求把教学设计的与众不同,希望有新的亮点出来。因此第一稿的教案把重点放在了用距离来比较磁力大小的变化和磁铁不同摩擦方式使磁针磁极发生变化的探究上,却忽视了制作课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一开始就走了一段大弯路。后来经过几次试教,慢慢地将教学中心回到了指南针的设计与制作上来了。
其次是我对学生了解也不够全面与深入,由于我们的科学课专用教室是到去年11月份才陆陆续续完工的,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也是陆续到位的,我们的这批孩子一直是在教室里上科学课,因此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机会不多,动手能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以至于让他们在筷子上用细棉线打个结的任务,完成起来也变得非常艰难。
因此我想说阅读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生、找准定位是上一节公开课的必备前提条件,只有做透了才不会走弯路。
二、团队合作,寻求帮助。
现在我对于“好课是磨出来的”这句话深有体会,虽然我这堂课不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不经历磨课这一个过程,我的课也许会更糟糕。而磨课的前提要有一个团队,不断的提供好的建议与意见。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帮助,如我的徒弟楼老师,虽然我们的关系是师徒,但我一直觉得我们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最初的试教课,我们也都一直相互的商讨着。其次是夏校长,虽是从音乐专业毕业的,但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因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功底。夏校长的一句话点醒我这梦中人:“本次活动主题是技术与工程,那你的课就要突出设计与制作。”也正是这句话使我的课没有走的太偏。除此之外,教研员及第一实验小学的两位杨老师的听课与分析,使我这堂课各环节的衔接变得更加的流畅与合理。为了让这节课熟记于心,我找到了集团内银河小学缪老师的帮助,借用他们学校的学生进行试教,同时她也帮我再次优化了几个细节。一路走来,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领导和专家们。在我们学校科学学科也许只是一个小的`团队,但在区内我们科学组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也相信,只要我在群里寻求帮助,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一定会给予我帮助的。“好课是要磨出来的”,而我们科学学科就有一个好的磨课团队。
三、考虑细节,力争完善。
其实没有一节课可以称得上完美,我能做的只是寻求更加的完善,那么这里需要我们考虑的就是细节。我的这节课中,团队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细节方面的建议:1.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场地的南北,有必要在场地上贴上显眼的南北两字;2.为了让学生有所思考,提供了不能磁化的弹簧片这一材料;3.在板书时考虑把知识点所要蕴涵的层次关系也体现出来。4.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将绳子系到木棒上,则给学生提供了双面胶;5.为了让学生呈现多样的作品,在材料提供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可选材料。我所想到的,我所做的只有这些,我想老师们听了课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好的点子,这也是我所可以改进的方向。
也许我的这节课离杭州市教研员徐老师对于《技术与工程》一类课的要求相差甚远,但不管如何,一次磨砺就会有一次收获,也会促使我的一次发展,就在2019积淀自我,发展自我吧!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六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道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确立难点的依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但怎样应用在指南针这种仪器上并不清楚,几乎所有的学生并不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因此确立为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海上丝路表演的录像(创设情境引出指南针)。
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发展和应用的历史的视频(解决部分重点的资料影片)。
指南针(解决难点)、哈尔滨啤酒易拉罐、雪碧饮料易拉罐(拓展练习)。
提问:这部分介绍的是哪项伟大的发明?舞蹈演员手里拿的是什么?[指南针、司南]。
演员手里拿的指南针,准确地说,叫司南。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
[板书课题: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板书]。
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指南针的知识么?请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和应用的历史。注意看完后告诉我指南针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指南针的发明。
根据刚才的资料,能总结一下指南针的发展过程么?
天然磁石、司南、指南鱼、水浮式指南针、罗盘、现代指南针。
司南是由磁勺和铜盘组成的?铜盘为什么要光滑?(磁勺能自由转动)铜盘上有刻度可以更准确地辨认方向。司南得到广泛应用了么?(没有,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制作困难)指南鱼是利用地磁技术制成的,但磁力较弱,也没得到广泛应用。宋代科学家沈括发明的利用磁石摩擦钢针地取磁方法很有用,用不同的材料和钢针组合,就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指南针。
如水浮指南针。根据水浮式指南针的原理,发展成航海用的罗盘。罗盘是实用价值最大的指南针,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创举,都是依靠罗盘来导航。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出现在种类多样的指南针。有供我们学习用的、制作相对简单的指南针,也有用于登山、航海灵敏度较高的指南针。
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这么伟大的指南针,你们想学会使用它,并用它确定方向么?首先要了解指南针的构造。从信封中取出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构造,每部分都起什么作用。
[磁针、方位盘、支架、盒子]。
支架可以让磁针自由转动,方位盘便于确定各个方向,盒子起保护作用。磁针红色一端是北极,指北。
在方位盘上找到北。和北相对的是南,从北顺时针转动90度是东,东和北之间有9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0度。逆时针转动90度是西,东和北之间是东北。
有了指南针我们就可以辨认方向了。但如果不正确操作,得到的结论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4、要远离磁性物体和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强调指南针红色一端指北,一定要和方位盘上的北重合。
学生放平指南针,教师挨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活动1:确定教室内两个窗户的朝向,分别是西和南,门的朝向是东。
活动2:教师站在学生中央,教师在学生的哪个方向。
物体的朝向和我们自己的位置无关,在我们的哪个方向与我们自己的位置有关。
指南针除了测方向,还能做什么呢?
活动3:判定一个物体是不是铁做的,怎么判定?
把物体分别接近指南针的两极。
学生用指南针判定两个饮料瓶的包装是不是铁做的。
指南针是磁铁做的,磁铁还有什么性质?
磁铁有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指南针判别磁铁的南北极。下节课自己制作指南针时,就可以用指南针判别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了。
根据时间课内或课外阅读教材82页资料,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七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并让幼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南针。
2、了解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3、提高幼儿思考、动手与探索力,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缝衣针、磁铁、细线、剪刀、胶带、卡纸。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小红帽找外婆》,引出指南针。
二、叔叔的礼物。
师:小朋友,猜猜看,这位叔叔送了什么东西给小红帽呢?
玩具熊?棒棒糖?指南针?
答对了,是指南针!叔叔为什么要送指南针给小红帽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叔叔说:“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讲解:你们看,这是条形磁铁,异名磁铁就像很要好的朋友喜欢粘在一起。而同名磁极的关系很差都想离对方远一点。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也分成s极和n极,指南针上也有s极和n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指南针上的s极就会指着地磁的n极而指南针上n极总是指向地磁的s极。
四、指南针在日常生活的用途。
讲解:引导语: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常用于导航、旅行、航海等方面。
(图片展示加以说明)接下来,我们来试着制作一个指南针吧。
五、趣味小实验:自制指南针。
实验小结:钢针摩擦磁铁暂时有了磁性,变成了小磁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六、巧用自然:如何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辨别方向。
衔接语:小朋友,要是在野外迷路了,不要慌,大自然是我们忠实的向导,我们可以根据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来辨别方向。
1、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
2、还是找一棵树,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则稀疏。
3、岩石中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个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八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出处 Cooco.neT.cn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多媒体显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苏武牧羊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热爱祖国。
多媒体显示“徙木为信”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徙木为信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诚实守信。
多媒体显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负荆请罪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宽以待人。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列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教师:我们来看一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体显示: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
历览前贤国与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为人正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实守信)。
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它的内容和形式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形式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十九
1、学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寻找方向,加深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针若干、教学ppt、记录纸。
一、设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儿探索。
提问: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办?
2、幼儿讨论交流。
小结: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针。
玩磁针,并提问:磁针为什么红色总是指在南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针成功了吗?
四、游戏:我在哪?
引导幼儿用指南针寻找自己的方位并记录下来。
1、在区域中学用指南针,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南”,进一步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
2、在区域活动时,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3、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铁,了解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二十
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的选择了上《指南针》这一课,想着平时上课你是不能选择要上哪一课,不上哪一课的,只要深入思考,认真准备,应该上哪一课都一样,也就欣然面对着。谁知准备起来才知这一课对我的难度,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对各个部分有精准的把握,看来我是“高攀”这节课了,幸好一路走来,还是能收获一些教训和同事们的帮助、曾老师的好建议,还是值了的。
一开始,我花一个半天写了教案,感觉还比较满意。谁知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我完全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便到处寻找可以节省时间的地方。导入更直接了,指南针的发展史部分也试着把它提到前面和结构稍微进行融合,学生笔记也不让做了,把用指南针判断物体的朝向和什么东西在你的什么方向等稍显简单的内容放到了课后。到最后一次上课,时间是刚好了,但总觉得为了赶时间牺牲的太多。
现在,经过反思、讨论,和曾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在40分钟里把这节课上得更好的方法。比如曾老师说我的导入可以更加直接,在复习了指南针能指示南北这一性质以后,直接问学生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做什么?引出指南针。曾老师还说,按我的思路,指南针的发展史应该放后面教。听到这句话我很后悔,我不应该为了赶时间而强制把两个不太衔接的内容拼在一起,节约时间要在各个部分的有效性上花功夫,不能顾此失彼。我还发现,开课的时候,有些教学方式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比如大部分时间,我都容易一开始设计得面面俱到,但是时间想当然会不够,我以后备课要注意取舍,抓住重难点花功夫,别的内容则不必大费周章。还有关于提问,上最后一次时,我突然想道:我不能什么都自己说,要引导学生说,结果被批了。老师们说,上课要有最关键的问题,不能什么都问。真不知道为什么,平时也没那么会问,一开课就变了。也说明我的教学理论还不是很充足,不够扎实,本来想认真点,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结果反倒帮了倒忙。
唉,再接再厉吧!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二十一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了解指南针的发明经过的几个阶段,并且知道他的用处。
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课文插图课件。
导入。
1、激发情趣,导入。
(1)播放野外迷路的课件,大家为他想想办法,怎么办呢?
(2)你知道指南针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3、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指南针发明的三个阶段。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指南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好方法也可以像指南针一样指示方向?
5、检查识字。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指南针。
中华文化作文的教学指南篇二十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科目时间成果。
天文夏朝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前6)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历法夏朝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战国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
医学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经》。
教师总结指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全集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现实主义的写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2、屈原和《离骚》。
教师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他为什么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和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配以画外解说:这位目视远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3、钟鼓之乐。
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边看边讲:编钟由青铜铸成,分三层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气势宏伟而壮观。最上层的叫钮钟,是用来定调的,只要准确地敲击标音位置,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音阶的声音。中层叫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能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清脆嘹亮,悦耳动听。下层也叫甬钟,因为形大体重,所以声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时能起到烘托气氛与和声作用。用这套悬挂的编钟,至今仍可以演奏出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